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酸性鹼性中性培養液怎麼配置

酸性鹼性中性培養液怎麼配置

發布時間: 2023-07-28 08:31:16

A. 磷酸緩沖液的配製是什麼

配製方法:

0.2M磷酸緩沖液

磷酸緩沖液PH5.7--8.0(0.2M)。

甲液:

NaH2PO4·2H2O:Mr=156.03,0.2mol/L溶液為31.21g/L。

NaH2PO4·H2O:Mr=138.01,0.2mol/L溶液為27.6g/L。

乙液:

Na2HPO4·2H2O:Mr=178.05,0.2mol/L溶液為35.61g/L。

Na2HPO4·7H2O:Mr=268.13,0.2mol/L溶液為53.624 g/L 。

Na2HPO4·12H2O:Mr=358.22,0.2mol/L溶液為71.64g/L。

磷酸緩沖液PH5.7--8.0(0.2M)。

根據要求的PH值,取X毫升甲液與Y毫升乙液,混合均勻即得。



緩沖范圍

磷酸緩沖液的緩沖pH值范圍非常廣泛,可配置各種pH值的酸性、鹼性和中性緩沖液,配製酸性緩沖液可直接用NaH2PO4或KH2PO4,pH范圍在1-5。

鹼性緩沖液可直接用Na2HPO4或K2HPO4,pH范圍在9-12;中性緩沖液則用等濃度的NaH2PO4和Na2HPO4或者等濃度的KH2PO4和K2HPO4溶液混合,pH在5.5-8.5。

濃度計算

通常所說的磷酸緩沖液的濃度是指溶液中含有的所有的磷酸根離子的濃度,而不是鈉離子(Na+)或者鉀離子(K+)的濃度。正是因為如此,在配製中性緩沖液時,用等濃度的NaH2PO4和Na2HPO4或者等濃度的KH2PO4和K2HPO4溶液混合。

並不影響磷酸根離子的濃度,所得的緩沖液濃度仍是等濃度的NaH2PO4和Na2HPO4或者等濃度的KH2PO4和K2HPO4溶液原來的濃度,但是緩沖液中的鈉離子(Na+)或者鉀離子(K+)的濃度已經發生變化。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磷酸緩沖液

B. 配置培養基的原則有哪些

配置培養基的原則有:

1、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

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於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製針對性強的培養基。

2、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

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製作用。

3、控制pH條件:

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最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於在pH7-7.5范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黴菌通常在pH4.5-6范圍內生長。

4、控制氧化還原電位:

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F)的要求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一般以+0.3一+0.4V為宜,厭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於+0.1V條件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時進行發酵。

5、原料來源的選擇:

在配製培養基時應盡量利用廉價且易於獲得的原料作為培養基成分,特別是在發酵工業中,培養基用量很大,利用低成本的原料更體現出其經濟價值。

6、滅菌處理:

要獲得微生物純培養,必須避免雜菌污染,因此對所用器材及工作場所進行消毒與滅菌。對培養基而言,更是要進行嚴格的滅菌。

(2)酸性鹼性中性培養液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液體培養基:80%~90%是水,其中配有可溶性的或不溶性的營養成分的培養基。

固體培養基:一類配製成的固體狀態的基質。根據性質又分為固化培養基、非可逆性固化培養基、天然固態培養基、濾膜。

半固體培養基:指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劑而配製成的半固體狀態的培養基。

脫水培養基:又稱預制乾燥培養基,指含有除水分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養基。

特殊培養基:

1、選擇性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是指根據某種微生物的特殊營養要求或其對某化學、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設計的培養基。其功能是使混合菌樣中的劣勢菌變成優勢菌,從而提高該菌的篩選效率。

2、酵母菌富集培養基:葡萄糖5%,尿素0.1%,硫化銨0.1%,磷酸二氫鉀0.25%,磷酸氫二鈉0.05%,七水合硫酸鎂0.1%,七水合硫酸鐵0.01%,酵母膏0.05%,孟加拉紅0.003%,pH4.5。

3、Ashby無氮培養基:富集好氧自生固氮菌,甘露醇1%,磷酸二氫鉀0.02%,七水合硫酸鎂0.02%,氯化鈉0.02%,二水合硫酸鈣0.01%,碳酸鈣0.5%。

培養基在使用前通過高壓或過濾滅菌。防止污染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確認工作細胞庫是否被污染,確認毒種工作種子批是否被污染,確認所用培養基及其添加成分是否被污染,均可用細菌、真菌及支原體無菌試驗來確認並排除。同時要對無菌試驗培養基的靈敏度進行驗證。實際生產中,可以從配製好的培養液中取少量加入營養瓊脂於恆溫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即可觀察有無污染。

2、其它:高壓滅菌設備、過濾除菌設備均應進行驗證,確保滅菌和除菌效果;前者應在投產前及其後的每6個月進行驗證,後者應在每次除菌前、後進行驗證工作(至少應在除菌後進行一次)。

3、另外,應將有毒區與無毒區嚴格分開,並有各自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及孵室,有毒區對無毒區應保持相對負壓,防止病毒對培養細胞(尤其是細胞庫)的污染。

C. 育苗營養液怎麼配製

無土栽培營養液的配置及注意事項!

未來農業的主體就是用無土栽培和有機生態型栽培種植的現代農業技術,採用此項技術生產的純綠色無污染的蔬菜,是本世紀最為倡導的綠色食品,在保護自然、愛護環境、生態意識疊起的今天,人們對綠色食品生產環境的渴望,更為真誠和由衷了。

無土栽培是根據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養分,配製成營養液,讓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一種栽培方式。無土栽培法可以分為五種,即水溶液培養法、砂培養法、培養基培養法、混合培養法和營養膜培養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水培法和培養基法。無土栽培不受條件限制,任何地方只要有空氣和水,都可以採用這一技術栽培蔬菜。營養液的營養元素由氮、磷、鉀、鈣、鐵、鎂、硫、硼、鋅、銅、鉬、氯等十多種常量和微量元素組成,它們是以鹽的形式存在的。然而植物吸收養分時,並不是吸收鹽的分子,而是吸收有關的離子。

下面咱們介紹下蔬菜無土栽培營養液的配製
一、 配製營養液的肥料選擇
營養液的成分包括了作物生長所必須的礦質養分,由什麼肥料來提供這些養分是配製營養液所首先要考慮的。由於設施栽培的營養供應是通過全價營養液滴灌到基質中,植物根系從基質中吸收水分養分。因此,營養液不能有沉澱,要有合適的酸鹼度,各成分間不能發生化學反應。所以,綜合考慮肥料的溶解性、酸鹼度、穩定性以及所帶入的副成分、價格等因素,確定氮源以尿素、硝酸鈣為主,硝酸鉀為補充。磷源以磷酸二氫鉀、磷酸為宜。鉀源以硫酸鉀為主,硝酸鉀補充。鈣由硝酸鈣提供,鎂源為硫酸鎂,鐵源為螯合鐵,如edta-fe,dtpa-fe,edthha-fe等。銅、鋅、錳、硼、鉬、氯化學性質較穩定,其中銅、鋅、錳的硫酸鹽溶解性好,且硫也為植物所需,一般用硫酸鹽。硼用硼砂,鉬用鉬酸銨。氯的需要量很少,水源中的氯基本上已夠用。

二、常見幾種蔬菜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
在製作無土栽培營養液時,不同的作物需要的肥料條件不同,進而營養液配方也有所不同。下面列舉幾種營養液配方,可按需求選擇配方使用或作為參考。
1、園藝均衡營養液配方(用量單位毫克/升):硝酸鈣950,硝酸鉀810,硫酸鎂500,磷酸二氫銨155,EDTA鐵鈉鹽15-25,硼酸3,硫酸錳2,硫酸鋅0.22,硫酸銅0.05,鉬酸鈉或鉬酸銨0.02。
2、番茄營養液配方(用量單位毫克/升):
配方一(荷蘭溫室園藝研究所)硝酸鈣1216,硝酸銨42.1,磷酸二氫鉀208,硫酸鉀393,硝酸鉀395,硫酸鎂466;
配方二(陳振德等)尿素427,磷酸二銨600,磷酸二氫鉀437,硫酸鉀670,硫酸鎂500,EDTA鐵鈉鹽6.44,硫酸錳1.72,硫酸鋅1.46,硼酸2.38,硫酸銅0.20,鉬酸鈉0.13;
配方三(山東農業大學)硝酸鈣590,硝酸鉀606,硫酸鎂492,過磷酸鈣680。
3、黃瓜營養液配方(華南農業大學,用量單位毫克/升):硝酸鈣826,硝酸鉀607,硝酸銨53,硫酸鎂493,磷酸二氫鉀181,硫酸鉀87。
4、西瓜營養液配方(山東農業大學,用量單位毫克/升):硝酸鈣1000,硝酸鉀300,硫酸鎂250,過磷酸鈣250,硫酸鉀120。
5、綠葉菜營養液配方(華南農業大學葉菜B配方,用量單位毫克/升):硝酸鈣472,硝酸鉀202,硝酸銨80,磷酸二氫鉀,100,硫酸鎂246,硫酸鉀174。
6、萵苣營養液配方(用量單位毫克/升):硝酸鈣658,硝酸鉀550,硫酸鈣78,硫酸銨237,硫酸鎂537,磷酸一鈣589。
7、芹菜營養液配方(用量單位毫克/升):
配方一,硫酸鎂752,磷酸一鈣24,硫酸鉀500,硝酸鈉644,硫酸鈣337,磷酸二氫鉀175,氯化鈉156;
配方二(王學軍)硝酸鈣295,硫酸鉀404,重過磷酸鈣725,硫酸鈣123,硫酸鎂492。
8、茄子營養液配方(用量單位毫克/升):硝酸鈣354,硫酸鉀708,磷酸二氫銨115,硫酸鎂246。
9、微量元素用量(各配方通用)一立方(單位克):EDTA鐵鈉鹽20-40,或硫酸亞鐵13.9,EDTA二鈉12.5,硼酸2.86或硼砂4.5,四水硫酸錳2.13,硫酸銅0.08,硫酸鋅0.22,四水鉬酸銨0.01。

以上配方是採用無土栽培形式種植作物時,育苗後長成植株時營養液應含有的養分比列。在進行育苗時,也可採用此養分比例,只是應該適量減小營養液濃度,以防基質中鹽分含量過多影響幼苗正常生長,且蒸發量過大時幼苗葉面也容易有損。

三、配製營養液時要注意的問題
1、配製營養液時,忌用金屬容器,更不能用它來存放營養液,最好使用玻璃、搪瓷、陶瓷器皿。

2、營養液用水問題:
自然雨水是最安全的水源,但從使用聚氯乙烯薄膜的棚室中接受的雨水則受可塑劑酞酸酯影響;從玻璃溫室接受的雨水易引起硼過剩症。井水多含氯、鈣、鐵、鎂及微量元素鋅、銅、鉬等,須預先分析水中元素含量,以決定營養液配製時的適宜增減量。利用自來水和河水時,常因殘留氯和混入除草劑引起生育障礙。特別是自來水未做去氯處理,殘留氯會引起蔬菜根腐病發生。當河水、井水及自來水等營養液用水含鹽過量時,可用蒸餾法、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等去除。用雨水代替則更為經濟。

四、怎樣調整營養液的酸鹼度
營養液的酸鹼度直接影響營養液中養分存在的狀態、轉化和有效性。如磷酸鹽在鹼性時易發生沉澱,影響利用;錳、鐵等在鹼性溶液中由於溶解度降低也會發生缺乏症。所以營養液中酸鹼度(即pH值)的調整是不可忽略的。
pH值的測定可採用混合指示劑比色法,根據指示劑在不同pH值的營養液中顯示不同顏色的特性,以確定營養液的pH值。營養液一般用井水或自來水配製。如果水源的pH值為中性或微鹼性,則配製成的營養液pH值與水源相近,如果不符要進行調整。
在調整pH值時,應先把強酸、強鹼加水稀釋(營養液偏鹼時多用磷酸或硫酸來中和,偏酸時用氫氧化鈉來中和),然後逐滴加入到營養液中,同時不斷用pH試紙測定,至中性為止

D. Hepes緩沖液怎麼配製

10mmol/L HEPES緩沖液配製方法如下:

准確稱取HEPES 2.383g,加入新鮮三蒸水定容至1L。過濾除菌,分裝後4℃保存(用於加入細胞培養液中作緩沖劑時,培養液需要避光保存)。

Hepes緩沖液的用途:對細胞無毒性作用。是一種氫離子緩沖劑,能較長時間控制恆定的pH范圍。使用終濃度為10-50mmol/L,培養液內含20mmol/LHEPES即可達到緩沖能力。

(4)酸性鹼性中性培養液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HEPES buffer緩沖溶液的配製方法:

一、500ml 1 M HEPES, pH = 7.0 Stock solution的配製

119.15 g HEPES 溶解在400ml蒸餾水中,加0.5~1M 的NaOH水溶液調節至所需pH,然後用蒸餾水定容至500ml,於4攝氏度保存。

二、加少量鹽的HEPES Buffer配方(500ml)

HEPES 6.5g、NaCl 8.0g、Na2HPO4.7H2O 0.198g、用0.5M NaOH 水溶液調節pH值,最後定容。

註:HEPES的有效pH范圍是6.8~8.2。

E. 配製培養基的步驟

1、配製溶液

向容器內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養基的配方,稱取各種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後補足所需水分。對蛋白腖、肉膏等物質,需加熱溶解,加熱過程所蒸發的水分,應在全部原料溶解後加水補足。

配製固體培養基時,先將上述已配好的液體培養基煮沸,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並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

2、調節pH值 

用pH試紙(或pH電位計、氫離子濃度比色計)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配方要求的pH值為止。

3、過濾

用濾紙、紗布或棉花趁熱將已配好的培養基過濾。用紗布過濾時,最好折疊成六層,用濾紙過濾時,可將濾紙折疊成瓦棱形,鋪在漏鬥上過濾。

4、分裝

已過濾的培養基應進行分裝。如果要製作斜面培養基,須將培養基分裝於試管中。如果要製作平板培養基或液體、半固體培養基,則須將培養基分裝於錐形瓶內。

分裝時,一手捏松彈簧夾,使培養基流出,另一隻手握住幾支試管或錐形瓶,依次接取培養基。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引起雜菌污染。

裝入試管的培養基量,視試管和錐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製作斜面培養基時,每隻15×150毫米的試管,約裝3~4毫升(1/4~1/3試管高度),如製作深層培養基,每隻20×220毫米的試管約裝12~15毫升。每隻錐形瓶裝入的培養基,一般以其容積的一半為宜。

5、加棉塞 

分裝完畢後,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過濾空氣,避免污染。棉塞應採用普通新鮮、乾燥的棉花製作,不要用脫脂棉,以免因脫脂棉吸水使棉塞無法使用。

製作棉塞時,要根據棉塞大小將棉花鋪展成適當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塊,鋪在左手拇指與食指圈成的圓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時左手食指與姆指稍稍緊握,就會形成1個長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後,應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應緊貼內壁不留縫隙,以防空氣中微生物沿皺折侵入。棉塞不要過緊過松,塞好後,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為合適。棉塞的2/3應在管內或瓶內,上端露出少許棉花便於拔取。塞好棉塞的試管和錐形瓶應蓋上厚紙用繩捆札,准備滅菌。

6、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

培養基滅菌後,如製作斜面培養基和平板培養基,須趁培養基未凝固時進行。

(1)製作斜面培養基。在實驗台上放1支長0.5~1米左右的木條,厚度為1厘米左右。將試管頭部枕在木條上,使管內培養基自然傾斜,凝固後即成斜面培養基。

(2)製作平板培養基。將剛剛滅過菌的盛有培養基的錐形瓶和培養皿放在實驗台上,點燃酒精燈,右手托起錐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將瓶口在酒精燈上稍加灼燒,左手打開培養皿蓋,右手迅速將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每皿約倒入10毫升,以鋪滿皿底為度。

鋪放培養基後放置15分鍾左右,待培養基凝固後,再5個培養皿一疊,倒置過來,平放在恆溫箱里,24小時後檢查,如培養基未長雜菌,即可用來培養微生物。

F. 怎麼樣配置培養基

培養基有很多種,你要配製哪一種呢?

你要查清楚,你要配的培養基的成分有那些,然後把要用的東西找到。在配製之前你要把裝培養基的容器准備好,是用試管、平皿還是三角瓶。之後看要配的是固體培養基還是液體培養基,覺得是否放瓊脂或明膠。之後找來一個大燒杯,依次把要放的物質放入,要是配的是固體培養基要把加入瓊脂或明膠的培養基放在電爐上加熱,待瓊脂或明膠完全溶解後趁熱迅速分裝。之後把分裝好的培養基封口,之後選擇是干滅還是濕滅,等滅菌之後,配製培養基的工作就完成了。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1目的
1.1了解並掌握培養基的配製、分裝方法
1.2掌握各種實驗室滅菌方法及技術。
2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稱量紙、牛角匙、精密pH試紙、量筒、刻度搪瓷杯、試管、三角瓶、漏斗、分裝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養皿及培養皿盒、玻璃棒、燒杯、試管架、鐵絲筐、剪刀、酒精燈、棉花、線繩、牛皮紙或報紙、紗布、乳膠管、電爐、滅菌鍋、乾燥箱。
3.2葯品試劑
蛋白腖、牛肉膏、NaCl、K2HPO4、瓊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麥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計、磷酸銨、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稱葯品→溶解→調pH值→融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5步驟
5.1培養基的制備
5.1.1稱量葯品
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准確稱取各種葯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約占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葯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5.1.3調節pH
根據培養基對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調至所需pH。測定pH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5.1.4溶化瓊脂
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瓊脂。瓊脂加入後,置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融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1.5過濾分裝
先將過濾裝置安裝好(圖3-1)。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需在漏斗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 引起污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其裝量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5.1.6包紮標記
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制備組別和姓名、日期等。
5.1.7滅菌
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份。培養基經滅菌後,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圖3-2),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5.1.8倒平板
將需倒平板的培養基,於水浴鍋中冷卻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滅菌方法
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本實驗主要介紹物理方法的一種,即加熱滅菌。
加熱滅菌包括濕熱和乾熱滅菌兩種。通過加熱使菌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殺菌目的。蛋白質的凝固變性與其自身含水量有關,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溫度越低。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因為在濕熱情況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易於凝固;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可增加滅菌效力。
5.2.1.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用途廣,效率高,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的沸點隨著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設計的。當蒸汽壓力達到1.05kg/cm2時,水蒸氣的溫度升高到121℃,經15~30min,可全部殺死鍋內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養基、玻璃器皿以及傳染性標本和工作服等都可應用此法滅菌(圖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加水
打開滅菌鍋蓋,向鍋內加水到水位線。立式消毒鍋最好用已煮開過的水,以便減少水垢在鍋內的積存。注意水要加夠,防止滅菌過程中干鍋。
裝料、加蓋
滅菌材料放好後,關閉滅菌器蓋,採用對角式均勻擰緊鍋蓋上的螺旋,使蒸汽鍋密閉,勿使漏氣。
排氣

打開排氣口(也叫放氣閥)。用電爐加熱,待水煮沸後,水蒸氣和空氣一起從排氣孔排出,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維持5min,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凈。
升壓、保壓和降壓
當鍋內冷空氣排凈時,即可關閉排氣閥,壓力開始上升。當壓力上升至所需壓力時,控制電壓以維持恆溫,並開始計算滅菌時間,待時間達到要求(一般培養基和器皿滅菌控制在121℃,2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降至接近「0」時,打開放氣閥。注意不能過早過急地排氣,否則會由於瓶內壓力下降的速度比鍋內慢而造成瓶內液體沖出容器之外。
滅菌後的培養基空白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放於37℃培養箱中培養,經24h培養無菌生長,可保存備用;斜面培養基取出後,立即擺成斜面後空白培養;半固體的培養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後,空白培養。
5.2.2乾熱滅菌法
通過使用乾熱空氣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叫乾熱滅菌。一般是把待滅菌的物品包裝就緒後,放入電烘箱中烘烤,即加熱至160~170℃維持1~2h。
乾熱滅菌法常用於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的滅菌。凡帶有膠皮的物品,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等都不能用此法滅菌。
5.2.2.1滅菌前的准備
玻璃器皿等在滅菌前必須經正確包裹和加塞,以保證玻璃器皿於滅菌後不被外界雜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紮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紙包紮或裝在金屬平皿筒內;三角瓶在棉塞與瓶口外再包以厚紙,用棉繩以活結扎緊,以防滅菌後瓶口被外部雜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別針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輕輕捅入管口,松緊必須適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纖維統一通過火焰燒去,滅菌時將吸管裝入金屬管筒內進行滅菌,也可用紙條斜著從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頭端的紙卷捏扁並擰幾下,再將包好的吸管集中滅菌。
5.2.2.2乾燥箱滅菌
將包紮好的物品放入乾燥烘箱內,注意不要擺放太密,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不得使器皿與烘箱的內層底板直接接觸。將烘箱的溫度升至160~170℃並恆溫1~2h,注意勿使溫度過高,超過170℃,器皿外包裹的紙張、棉花會被烤焦燃燒。如果是為了烤乾玻璃器皿,溫度為120℃持續30分鍾即可。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否則玻璃器皿會因驟冷而爆裂。
用此法滅菌時,絕不能用油、蠟紙包紮物品。
5.2.2.3火焰滅菌
直接用火焰灼燒滅菌,迅速徹底。對於接種環,接種針或其它金屬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燒至紅熱進行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或三角瓶口,也採用通過火焰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6結果
6.1記錄各種不同物品所用的滅菌方法及滅菌條件(溫度、壓力等)。
6.2試述高壓蒸汽滅菌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註:(一)培養基的配製
培養基按組成成分及對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為天然培養基、半組合培養基和組合培養基三類,從物理性質上又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兩類,培養基的種類不同,配製方法也有差異,限於時間,本次實驗僅配製馬鈴薯瓊脂培養基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1�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PSA)
這是植病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基(簡稱PSA),主要用於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和培養,有時也用於植物病原細菌。
成分:馬鈴薯200克�
蔗 糖 10~20克�
瓊 脂 17~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切塊,加水煮沸半小時,用雙層紗布濾去薯塊,補足水量,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後,乘熱用雙層紗布過濾分裝,塞好棉塞高壓滅菌。
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略帶酸性,培養真菌無需調節pH,培養細菌則調節pH至中性,此培養基留作下次實驗分離培養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調節pH。
5人分作一組,1、2組各作此培養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裝試管,每管約10毫升,滅菌後擺成斜面;其餘300毫升,分裝在3個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裝100毫升左右,滅菌後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實驗使用。
2�肉汁腖培養基(BPA)
這種培養基主要用於細菌的分離和培養
成分:牛肉浸膏 3克
蛋白腖 5~10克
蔗糖 10克
酵母浸膏 1克
瓊脂 17~20克
加水至 1000毫升
方法:先將瓊脂加熱熔化於大部水中,再將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開加入,調節pH至7,趁熱用雙層紗布過濾,分裝,塞棉塞高壓滅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稱重,稱重時用小燒杯盛裝,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稱好杯和棒的重量後,再開始沾取浸膏稱重,稱後將杯和棒上粘著的浸膏洗凈於鍋中。
調節培養基pH至中性的方法如下:配成1N的HCl和NaOH,並另分別稀釋配成1/20 N的HCl和NaOH。取培養基2毫升,加蒸餾水7.5毫升,加指示劑溴百里酚藍指示劑5滴,這時如培養基的測樣呈黃色則用有刻度吸管加入1/20 N的NaOH若呈藍色則加入1/2O N的HCl,使培養基最後呈草綠色即調節到中性,此刻所加酸或鹼的毫升數的25倍即等於在1000毫升培養基中所需要加入lN 的NaOH或HCl的毫升數(注意這次是作500毫升培養基),加蒸餾水稀釋的目的防止調節過程中培養基凝固。
調節pH至中性的簡便方法是用石蕊示紙。也可以用多孔白色瓷板,在孔中加少量培養基和溴百里酚藍或其它指示劑1—2滴,根據顏色反應,在所配的培養液中加入少量lN的NaOH或HCl,然後再取樣測定,如此反復多次,達到所需求的反應為止。
5人分為一組,3、4兩組各作此培養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裝試管,每管約100毫升,滅菌後擺成斜面,其餘300毫升分裝在3個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裝100毫升左右,滅菌後妥善存放,留待下次實驗使用。
此外,1、2、3、4各組均制備15管試管裝和2瓶三角瓶裝的無菌水。
(二)培養基的滅菌
為了得到某種病原物的純培養,配好的培養基必須經過滅菌才能使用,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完全殺死器物表面及其內部的所有微生物,滅菌與消毒的概念不同,消毒則是指消滅器物或植物組織表面的某些微生物(能常稱雜菌),而不是消滅所有的微生物。
滅菌的方法很多,植病實驗室常用的有乾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兩種方法,一般培養皿、吸管等玻璃儀器用乾熱滅菌法進行滅菌。而培養基和實驗用的土壤,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進行滅菌,具體滅菌方法和步驟如下:
1�乾熱滅菌法
(1)將培養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凈乾燥後,用舊報紙包好,或裝入特製的鐵筒中(每個吸管用紙包好後裝入鐵筒),包紙時應將吸取的一端放在取時先折開的一端,以便取用時手勿觸及要求滅菌的一端。
(2)將包裝好的玻璃儀器擺入電熱烘箱中,彼此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氣。
(3)關緊箱門,打開排氣孔接上電源。
(4)待箱內空氣排出到一定程度時,閉上排氣孔,繼續加熱至一定溫度後,用定溫固定溫度,滅菌溫度一般165℃—175℃保持1小時即可。
(5)待自然降溫冷卻後(60℃以下)才能開門取出玻璃器皿,避免由於溫度突然下降而引起玻璃器皿碎裂。
2�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又稱濕熱滅菌,它的原理是利用高壓來提高蒸汽的溫度,達到滅菌的目的,其操作步驟如下:
(1)關好排水閥門放入清水至標度為止,注意水量一定要加足,否則容易造成事故。
(2)將要滅菌的培養基、滅菌水等裝入鐵絲籠中,並用牛皮紙蓋好後放入滅菌鍋中,關上器蓋,旋緊螺旋時,先將每個螺旋旋轉到一定程度(不要太緊),然後再旋緊相對的兩個螺旋,以達到平衡旋緊,否則易造成漏氣,達不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3)通電加溫,同時打開排氣活門,排盡鍋內的空氣,即活門沖出的全部是蒸氣時則表示徹底,此時可關閉排氣活門,如果過早關閉活門,排氣不徹底,也達不到徹底滅菌的目的。通常當壓力表指針升至5磅時,打開排氣活門放氣,降至零點,再關閉活門。
(4)壓力表的指針上升時,鍋內溫度也逐漸升高,當壓力表指針升至15磅時,蒸氣溫度相當於120℃—121℃(等於一個大氣壓),此時開始計算滅菌時間,控制熱源,使處於15磅壓力保持30分鍾,即能達到完全滅菌的目的,然後停止加溫。
(5)稍微打開一點排氣活門,使鍋內蒸氣緩慢排除,然後逐漸開大活門,氣壓徐徐下降,注意勿使排氣過快,否則會使鍋內的培養基沸騰而沖脫或沾濕棉花塞,但排氣太慢又使培養基在鍋內,受高溫處理時間過長,這樣對培養基也是不利的。一般從排氣到打開鍋蓋以10分鍾左右為好。
(6)當壓力表指針降到零、鍋內蒸氣完全排盡時,打開鍋蓋取出培養基,如需制備固體斜面培養基時,則應趁熱將試管斜放在桌上,上面蓋上報紙以免落灰塵,冷卻後便可收起。� (7)最後將高壓滅菌器內的剩餘水排出。
(8)抽取上述滅菌的培養基,放入25℃溫箱中,48小時後不見雜菌生出,便證明培養基已達到滅菌目的,可以使用。
此外,有些培養基在經高壓滅菌後,其營養成分容易分解而失去使用價值,此時可採用間歇蒸氣滅菌法,即將放入高壓滅菌器內,加熱至100℃,保持1小時,每天滅菌一次,連續進行三次,即可達到滅菌的目的,又不至使營養物質分解。

熱點內容
滑板鞋腳本視頻 發布:2025-02-02 09:48:54 瀏覽:432
群暉怎麼玩安卓模擬器 發布:2025-02-02 09:45:23 瀏覽: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麼玩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43
電腦顯示連接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2-02 09:24:10 瀏覽:537
瑞芯微開發板編譯 發布:2025-02-02 09:22:54 瀏覽:146
linux虛擬機用gcc編譯時顯示錯誤 發布:2025-02-02 09:14:01 瀏覽:235
java駝峰 發布:2025-02-02 09:13:26 瀏覽:651
魔獸腳本怎麼用 發布:2025-02-02 09:10:28 瀏覽:538
linuxadobe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212
sql2000資料庫連接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