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置氯化鐵溶液和硝酸鉍溶液
A. 需要制備0.1mol每升的氯化鐵溶液,求基本操作。
假定配製1升溶液。
(1)計算:計算配製所需固體溶質的質量或液體濃溶液的體積。
1*0.1*162.5=16.25克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質量或用量筒(應用移液管,但中學階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稱取16.25克氯化鐵
(3)溶解:在燒杯中溶解16.25克氯化鐵,恢復至室溫(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適當加熱)。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轉移:將燒杯內冷卻後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轉入一定體積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應靠在容量瓶刻度線以下)。
(5)洗滌: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並將洗滌液轉入容器中,振盪,使溶液混合均勻。
(6)定容:向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線以下1cm~2cm處時,改用膠頭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7)搖勻:蓋好瓶塞,用食指頂住瓶塞,另一隻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復上下顛倒,使溶液混合均勻。
最後將配製好的溶液倒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簽。
B. 如何配製Sncl2,Sncl3,和Bi (NO3)3溶液,並寫出它們的水解反應方程式
先用稀鹽酸溶解SnCl2,SnCl3,再用水稀釋
先用稀硝酸溶解Bi (NO3)3再用水稀釋
例如:
用6mol/L HCl代替H2O作溶劑配製SbCl3;
用6mol/L HNO3代替H2O作溶劑配製Bi(NO3)3;
MX3 + H2O = MOX + 2HX (可逆)
M = Sb, Bi X = Cl, NO3
(2)如何配置氯化鐵溶液和硝酸鉍溶液擴展閱讀:
水解反應中在有機化學概念是指水與另一化合物反應,該化合物分解為兩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羥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應過程;無機化學概念是弱酸根或弱鹼離子與水反應,生成弱酸和氫氧根離子(OH-)(或者弱鹼和氫離子(H+))。工業上應用較多的是有機物的水解,主要生產醇和酚。
水解反應是中和反應或酯化反應的逆反應。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的水解,僅用水是很難順利進行的,一般在鹼性或酸性條件下。
C. 如何正確配置FeCl3的水溶液
取FeCl₃,加水溶解,由於FeCl₃會強烈水解,所以要再加適量HCl抑制其水解。
氯化鐵為黑棕色結晶,也有薄片狀,熔點306℃、沸點315℃,易溶於水並且有強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潮解。實驗室可利用氯化鐵的水解反應製成氫氧化鐵膠體。
將鐵屑溶於鹽酸中,先生成氯化亞鐵,再通往氯氣氧化成氯化鐵。冷卻氯化鐵濃溶液,便產生氯化鐵的六水物結晶。
(3)如何配置氯化鐵溶液和硝酸鉍溶液擴展閱讀:
以廢鐵屑和氯氣為原料,在一立式反應爐里反應,生成的氯化鐵蒸氣和尾氣由爐的頂部排出,進入捕集器冷凝為固體結晶,即是成品。尾氣中含有少量未反應的游離氯化鐵。
用氯化亞鐵溶液吸收氯氣,得到氯化鐵溶液作為副產品。生產操作中氯化鐵蒸氣與空氣中水分接觸後強烈發熱,並放出鹽酸氣,因此管道和設備要密封良好。
D. 氯化鐵溶液的配置
1.
FeCl3是強酸弱鹼鹽,溶於水要發生水解反應:
----Fe3++3H2O==Fe(OH)3+3H+
----由於生成氫氧化鐵,溶液變渾濁.
2.
為了得到澄清的氯化鐵溶液
----要加鹽酸制三氯化鐵的水解反應
3.
實際配製方法
----將鹽先溶解於稀鹽酸中,再加水稀釋。
4.
配製強酸弱鹼鹽溶液的一般原則
----加同根酸抑制水解.
----如配置CuSO4溶液時加硫酸等。
E. 高中化學怎樣配置氯化鐵溶液
一定量的鐵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在其中通入氯氣,就可以只出氯化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