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級存儲卡
『壹』 內存卡a1和a2的區別
內存卡a1和a2的區別:
1、A1和A2標識認證全稱是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lass 1和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lass 2(即為應用表現等級1和應用表現等級2),是用來恆來內存卡是否能夠滿足應用使用基本條件的協會認證。
2、A1等級的最低表現要求是10MB/s Sequential(連續讀寫),1500 Read IOPS(隨機讀取),500 Write IOPS(隨機寫入);A2等級的最低表現要求是10MB/s Sequential(連續讀寫),4000 Read IOPS(隨機讀取),2000 Write IOPS(隨機寫入)。
3、所以A1級別的內存卡在隨機讀寫速度上遠不如A2級別的內存卡,對於在相機或者存儲游戲使用的用戶,選擇A2級別的內存卡可以實現更加流暢的操作。
『貳』 手機的內存卡(存儲卡)有哪些速度等級
Class等級也是SDHC卡的一個重要標志,它是傳輸速度的量化象徵,不同等級的內存卡能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以最新的SDHC為例共分為Class 2,Class 4,Class 6,Class 10這幾個級別,而且現今還出現了更猛的UHS-I等級卡。Class等級和SDHC是存在一定的關系的,比如說SDHC內存卡容量必須在2GB以上,同時至少要擁有Class 2等級的傳輸速度。
Class 2:(2MB/秒)
Class 4:(4MB/秒)
Class 6:(6MB/秒)
Class 10:(10MB/秒)
UHS-I/UHS Speed Class 1:(104MB/秒)
以上都是數據,實際使用中建議算則class6或者以上速度的內存卡來提高體驗。
『叄』 什麼是二級存儲器
Secondary Storage,指與來自主存儲的存儲器相連的輔助存儲設備。如硬碟、光碟、快閃記憶體卡、U盤或其他速度緩慢但擁有很高容量的設備。
按照與CPU的接近程度,存儲器通常分為內存儲器與外存儲器,簡稱內存與外存。內存儲器又常稱為主存儲器(簡稱主存),屬於主機的組成部分;外存儲器又常稱為輔助存儲器(簡稱輔存),屬於外部設備。CPU不能像訪問內存那樣,直接訪問外存,外存要與CPU或I/O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必須通過內存進行。在80386以上的高檔微機中,還配置了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這時內存包括主存與高速緩存兩部分。對於低檔微機,主存即為內存。
把存儲器分為幾個層次主要基於下述原因:
1、合理解決速度與成本的矛盾,以得到較高的性能價格比。半導體存儲器速度快,但價格高,容量不宜做得很大,因此僅用作與CPU頻繁交流信息的內存儲器。磁碟存儲器價格較便宜,可以把容量做得很大,但存取速度較慢,因此用作存取次數較少,且需存放大量程序、原始數據(許多程序和數據是暫時不參加運算的)和運行結果的外存儲器。計算機在執行某項任務時,僅將與此有關的程序和原始數據從磁碟上調入容量較小的內存,通過CPU與內存進行高速的數據處理,然後將最終結果通過內存再寫入磁碟。這樣的配置價格適中,綜合存取速度則較快。
為解決高速的CPU與速度相對較慢的主存的矛盾,還可使用高速緩存。它採用速度很快、價格更高的半導體靜態存儲器,甚至與微處理器做在一起,存放當前使用最頻繁的指令和數據。當CPU從內存中讀取指令與數據時,將同時訪問高速緩存與主存。如果所需內容在高速緩存中,就能立即獲取;如沒有,再從主存中讀取。高速緩存中的內容是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換的。這樣,通過增加少量成本即可獲得很高的速度。
2、使用磁碟作為外存,不僅價格便宜,可以把存儲容量做得很大,而且在斷電時它所存放的信息也不丟失,可以長久保存,且復制、攜帶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