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外部存儲市場排名2020

外部存儲市場排名2020

發布時間: 2023-07-15 08:56:19

⑴ 國內幹細胞存儲機構有哪些全國十大存儲企業排名幹細胞存儲有用嗎

個人一直堅守一個觀點,儲存是為了應用,「只提儲存,不提應用就是耍流氓」。幹細胞技術作為未來繼葯物、手術之外的第三種治療方式,臨床研究已涉及150餘種疾病,甚至延緩衰老都可能會用到,在年輕時儲存自體細胞,衰老時用,在我看來很有必要。
那麼,怎麼看一家機構是否靠譜呢?我參觀過很多醫院、實驗室和細胞機構,總結出三個公認的標准,僅供參考。
1)基礎資質:看是否有行業資質
幹細胞行業有兩個資質,細胞庫、制備中心,屬於政府批復資質,有這兩種資質的,相對正規;
2)臨床實力與潛力:看是否與國內排名靠前的三級甲等醫院在合作
看是否與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排名前幾的三級甲等醫院在合作,與這些機構合作的機構眼光相對會長遠一些。
3)重點!是否通過中檢院(中國食品葯品檢定研究院)檢測
中檢院是國家機構,目前幹細胞臨床都要經過中檢院檢測,有中檢院檢測質量才有保障。
在所有的幹細胞機構中,成都康景生物給我印象最深,上面3個標准都達到了,而且扎實在做幹細胞,可以推薦▪⋅

⑵ 計算機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超算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科曙光(603019)、聯想集團(00992.HK)、浪潮信息(000977)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生產製造廠商市場份額、全球HPC伺服器廠商市場份額、全球HPC存儲廠商脊辯虧類別、全球HPC存儲廠商市場份額等

聯想、浪潮、HPE、Fujitsu等廠家超級計算機研發能力強,市場競爭力較強

作為世界高性能計算領域規模最大的權威會議之一,國際高性能計算大會每半年公布一次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在2021年6月公布的最新榜單中,從系統上榜數量來看,聯想、浪潮、HPE排名前三,市場佔比分別為36.8%、11.6%、9%。此外,部分超級計算機由廠家聯合製造,如Piz Daint、Trinity等由Cray和HPE聯合製造,SuperMUC由IBM和聯想聯合製造等。

從算力來看,Fujitsu、聯想、HPE排名前三,總算力市場份額分別為19.8%、15.1%、11.1%。

⑶ 奇跡!美國三大存儲巨頭收入大幅下滑,華為逆勢猛增劍指全球第一

科技 先生頻道∣公眾號:zgkjsir

文/中國 科技 先生 胖猴

近日,美國疾控中心副主任舒查特博士對媒體直言, "由於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太快、范圍太廣,目前美國疫情正呈失控狀態"。

從發展態勢來看,確實如此。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字顯示,截止當地時間6月30日上午,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68萬,死亡病例為12.95萬。 過去一個星期,全美每天新增的新冠病例數量同比猛增42%,達到約38200例。

形勢如此嚴峻,經濟重啟因而變得艱難。美國媒體6月30日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再攀高峰, 包括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在內的至少16個州已經暫停重啟經濟的計劃。

疫情的影響,已然涉及整個 社會 的方方面面,連美國三大存儲巨頭Dell EMC、NetApp和HPE也大受沖擊。

近日,全球權威分析師機構Gartner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的外部存儲市場份額報告,報告顯示,Dell EMC、NetApp和HPE收入都出現大幅下滑,分別下滑11%,16%和19%。

美國存儲巨頭迎來至暗時刻,來自中國的 科技 公司華為,卻展現出逆勢進擊的彪悍。

2020年第一季度,盡管同樣受到疫情影響,華為依然實現了24.7%的高速增長,增長率排名第一。

具體到不同區域,在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中國區,華為仍然保持15.4%的收入增長,增長率中國區第一。海外市場方面,華為實現了38.5%的增長率,增長率排海外市場第一。

不難看出,華為干翻了一眾海外巨頭,成為全球存儲市場唯一的一抹亮色。在華為這里,疫情也好,巨頭林立也罷,都不是戰斗停歇的理由,恰恰相反,困難越多,越要能轉危為機。

要知道,此前,美國三大存儲巨頭"制霸"全球存儲市場,風頭最勁的當屬Dell EMC。

在911事件中,Dell EMC幫助摩根斯坦利24小時恢復全部業務,從而名聲大噪。隨後,Dell EMC完成一系列收購,"迅速完成了從高端存儲廠商到存儲巨頭的角色轉換,開啟了長達十五年的存儲霸主生涯"。

權威分析機構IDC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Dell EMC依舊是最大的企業外部存儲系統廠商,佔全球收入的33.2%,NetApp則以11.0%的收入份額位列第二,其次是HPE/新華三,份額為9.9%。

面對美國巨頭,華為無可倚靠,只能仰仗技術研發,不斷深耕。你可能想像不到,征途之初,可以用"篳路藍縷"來形容。

2002年,華為開始對存儲業務進行投入,"團隊加起來也就十來個人",但必須在一年之內把預研的產品研發出來。

怎麼辦?華為存儲首先想到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於是,華為存儲與華中理工大學(後來改名為華中 科技 大學)謝長生教授團隊展開合作,開始基於標准伺服器+商用FC卡+開源RAID代碼+Cache/SCSI組件打造預研的存儲系統。

經過一年努力,存儲原型機終於研發成功,通過了管理層驗收。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華為存儲正式啟動研發。

到2005年,華為又完成對雙控存儲系統的研發工作,這意味著華為存儲研發實現了階段性勝利。

此後,技術研發的實力日積月累,越發雄厚。 目前,華為在全球布局了12個研發中心,有超過4000名工程師從事存儲研發,存儲專利超過800項,華為OceanStor存儲Dorado系列全快閃記憶體更在日本年度最大規模ICT展會Interop Tokyo 2020上再次獲得Best of Show Award金獎。

得益於研發投入,華為存儲爆發出驚人能量,不僅受到海內外眾多用戶青睞,市場份額也節節攀升。2019年,華為存儲在全球市場份額殺進前四,而在中國市場,華為存儲已經連續19個季度排名第一。

對此,華為雲與計算BG副總裁、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當仁不讓地坦承: "華為公司成為全球第一的存儲廠商指日可待。"

按照華為長期的技術研發,尤其是現在這樣迅猛的增長速度,加上美國三大巨頭發展變得疲軟,華為存儲將會趁勝追擊,最終屹立於全球存儲市場之巔。

這一天,正在加速到來。

⑷ 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兩個企業的存儲晶元和未來發展哪個更有潛力

長鑫是內存,長江是快閃記憶體。內存斷電數據丟失,快閃記憶體斷電數據依然在,技術層面,快閃記憶體技術難度更高!另外長鑫是買的國外底層技術,然後升級優化發展,發展有一定局限性,且與世界一流水平有2-3代的差距!而長存完全自主研發,技術幾乎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從市場發展來看,內存技術有天花板,需求市場幾乎停止增長,而快閃記憶體技術革新空間很大,市場需求每年更是以30%的增長速度擴張。綜合來看長江存儲發展前景更大!

兩家企業之間內部高層人員同屬於紫光派系。因此在產業結構分工上是協調合作方式。合肥長鑫主攻可讀存儲;長江存儲以研發可寫存儲。

長江存儲屬於國家隊,合肥長鑫地地道道屬省級隊。由此看來,長江存儲比合肥長鑫起步高。不過合肥長鑫率先將上市產品對標到世界同等級別,而長江存儲還需時日。

另外,眾所周知,玩存儲晶圓是個燒錢項目,風險變數極大,所以這些企業背靠的是有實力的大級別體量玩家。長江存儲背靠武漢,是國家傾盡全力打造的存儲之都;合肥近幾年靠集成晶元(京東方)實實在在是掙到百千億的,夾持國家科學中心名頭不可小覷!

綜敘,潛力誰大不好說,一個是小獅子,逐漸霸氣側漏想挑戰王位;一個是小老虎,虎虎生威欲佔山為王!

沖出重圍千億起步,強敵環伺巨頭統治。

存儲晶元的前景如何展望?

合肥長鑫,成立於2016年5月, 專注於DRAM領域 ,整體投資預計超過1500億元。目前一期已投入超過220億元,19nm8GbDDR4已實現量產,產能已達到2萬片/月,預計2020年一季度末達4萬片/月,三期完成後產能為36萬片/月, 有望成為全球第四大DRAM廠商。


長江存儲,成立於2016年7月, 專注於3DNANDFlash領域 ,整體投資額240億美元,目前64層產品已量產。根據集邦咨詢數據,2019年Q4長江存儲產能在2萬片/月,到2020年底有望擴產至7萬片/月,2023年目標擴產至30萬片/月產能, 有望成為全球第三大NANDFlash廠商。

最近利基型內存(Specialty DRAM)的價格大漲,我們今天就來聊聊 DRAM 是什麼?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縮寫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作用原理是利用電容內存儲電荷的多寡,來代表一個二進制比特是1還是0。這一段聽不懂,聽不懂沒關系,你只需要知道,它運算速度快、常應用於系統硬體的運行內存,計算機、手機中得有它,你可能沒聽說過DRAM,但你一定知道內存條, 沒錯,DRAM的最常見出現形式就是內存條。

近幾年的全球DRAM市場,呈現巨頭壟斷不變,市場規模多變的局面。



全球DRAM生產巨頭是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分別占據了41.3%、28.2%和25%的市場份額。

2019年市場銷售額為62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7%。其中美國佔比39%排名第一,中國佔比34%排名第二,中美是全球DRAM的主要消費市場。細分市場,手機/移動端佔比40%,伺服器佔比34%。

總結來說,巨頭壟斷,使得中國企業沒有議價權,DRAM晶元受外部制約嚴重。 當前手機和移動設備是最大的應用領域,但未來隨著數據向雲端轉移,市場會逐步向伺服器傾斜。

未來,由於DRAM的技術路徑發展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微縮製程來提高存儲密度。那麼在進入20nm的存儲製程工藝後,製造難度越來越高,廠商對工藝的定義已不再是具體線寬,而是要在具體製程范圍內提升技術,提高存儲密度。

當前供需狀況,由於疫情在韓、美兩國發展速度超過預期,國內DRAM企業發展得到有利發展。

合肥長鑫、長江存儲 兩家都是好公司,都在各自的賽道中沖刺,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打破寡頭壟斷的格局。

看哪家產品已經銷售了,其他吹得再好都是假的

目前看合肥長鑫優勢明顯

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兩個企業的存儲晶元和未來發展哪個更有潛力?快閃記憶體也好內存也罷都是國內相當薄弱的環節,都是要在國外壟斷企業口裡奪食,如果發展得好都是相當有潛力的企業。只是對於市場應用的廣度而言,合肥長鑫的內存可能相對來說更有潛力一些。



這兩家企業一家合肥長鑫以DRAM為主要的專注領域,長江存儲以NAND FLAH領域,而且投資都相當巨大,都是一千億元以上的投資。長江存儲除了企業投資之外,還有湖北地方產業基金,另外還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介入,顯得更為有氣勢。而合肥長鑫主要以合肥地方投資為主,從投資來看看似長江存儲更有力度更有潛力一些。


不管時快閃記憶體還是內存,目前都被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外的幾家主要企業所壟斷,價格的漲跌幾乎都已經被操縱,國內企業已經吃過不少這方面的苦。DRAM領域的三星、海力士、鎂光,NAND領域有三星、東芝、新帝、海力士、鎂光、英特爾等,包括其他晶元一起,國內企業每一年花在這上面購買資金高達3000多億美金,並且一直往上攀升。



這兩家企業攜裹著大量投資進入該領域,但短時間之內要改變這種態勢還很難,一個是技術實力落後,另一個是市場號召力極弱。目前與國外的技術距離差不多在三年左右,況且這兩家的良品率和產能還並不高沒有完全釋放,在市場應用上的差距就更為懸殊。


從市場應用上來看,各種電子產品特別是手機及移動產品將會蓬勃發展,內存的應用地方相當多,甚至不可缺少,這帶來極大的需求量。相對而言,快閃記憶體應用地方可能要稍稍窄小一點,但需求同樣龐大。



國外三星、海力士等處於極強的強勢地位,而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要想從他們嘴裡爭奪是相當不容易的。不過有國內這個龐大的市場作後盾,相信這兩家未來都有不錯的前景,一旦發展起來被卡脖子的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理論上說長江存儲潛力更大,技術水平距離三星更近。長鑫的話製程跟三星還有一些差距,另外gddr5和ddr5長鑫都還沒影。

市場來說長鑫的dram內存價值更大。

但是不論nand還是dram存儲市場都是需要巨額投入和多年堅持的,所以誰錢多誰潛力大。

合肥長鑫是國產晶元的代表企業,主要從事存儲晶元行業中DRAM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計劃總投資超過 2200 億元,目前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自主研發實力、工作經驗豐富的成建制國際化團隊,員工總數超過 2700 人,核心技術人員超過 500。

長江存儲成立於2016年7月,總部位於武漢,是一家專注於3D NAND快閃記憶體設計製造一體化的IDM集成電路企業。目前全球員工已超 6000 餘人,其中資深研發工程師約 2200人,已宣布 128 層 TLC/QLC 兩款產品研發成功,且進入加速擴產期,目前產能約 7.5 萬片/月,擁有業界最高的IO速度,最高的存儲密度和最高的單顆容量。

存儲晶元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存儲晶元行業起步晚,缺乏技術經驗累積。中國本土製造商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仍在努力追趕。

誰先做出產品誰就有潛力,兩家現在主要方向也不一樣,一個nand一個dram,也得看技術和頂級玩家三星的差距

當然是長江存儲更有潛力,長江存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堆疊工藝平台,是國家存儲產業基地,長鑫買的外國專利授權,發展受到外國技術限制。長江存儲可以依靠3d堆疊工藝平台輕松殺入dram領域,而長鑫卻沒有可能進入nand領域。

⑸ 有沒有能替代VMware的國產服務商推薦

無論採用哪種技術路線、哪種方案和產品對現有 VMware 環境進行替換,都不能 100% 保證在功能特性和使用體驗方面的完全一致。因此,最終的替換決策必然是在認真評估後做出的主動調整:放棄部分非核心、不必要的功能,或通過應用層、架構層的改造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可用於 VMware 替換的技術路線

1、聚焦替換 vSphere 並兼顧存儲

虛擬化基礎設施的核心是 Hypervisor 和存儲。

首先,從 Hypervisor 技術和產品角度考慮:有可能用於填補 vSphere 空白的國內虛擬化產品都是基於 KVM 進行的開發。我們從 IDC 發布的「2020 年中國軟體定義計算市場份額」中看到,有潛力成為 vSphere 虛擬化產品替代者的,是榜單上的華為、新華三、浪潮。2022 年 Gartner 「Market Guide for Server Virtualization」 中則僅提到了華為和深信服。

再考慮虛擬化環境中使用的存儲:在國內用戶的 vSphere 部署中,大部分採用了集中式 SAN 存儲與之配合。那麼,替換 vSphere 的方案,也必須包含對集中式 SAN 存儲部分的考慮。比如,既有 SAN 存儲產品是否為國外品牌?是否在 vSphere 替換的同時,將 SAN 存儲也替換為國內自主研發的、符合信創要求的產品?

2021 年上半年的 IDC 報告列出的中國企業級外置存儲市場排名前三的華為、新華三和浪潮,採用的都是全自研的存儲產品。在 vSphere 的國內部署中,已經有很大部分用戶採用了這些國產存儲產品,以國產存儲替代國外同類產品,並不存在障礙。對於這一部分用戶,首先考慮選擇成熟的 KVM 虛擬化軟體作為 vSphere 的替代者。虛擬化與存儲之間通過 iSCSI、NFS 等標准介面連接,這就為保留現有國產集中存儲、並逐步將非國產存儲產品進行替換創造了條件。

針對這個方案需要注意的兩點是:

  • 雖然目前國內 IT 廠商具備了自主研發中端存儲的實力,但之前大多基於 x86 平台,並非符合信創要求的產品。而基於海光、鯤鵬、飛騰等國產 CPU 的硬體,則需要全新的設計。從「國產存儲」到「信創存儲」,整個產品的成熟和迭代周期會比較長。

  • 由於 SAN 存儲系統的復雜性,應對企業數字化業務快速增長的彈性需求已經捉襟見肘,目前 SAN 存儲的分布式和軟體定義轉型也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時也可以選擇支持 vSphere 虛擬化的國內超融合廠商,先完成存儲部分的轉型和替換,再逐步實現對 vSphere 的替換。

2、置換為超融合 HCI

在虛擬化和存儲的改造過程中,有些用戶也有可能將「虛擬機與外置存儲分離部署」的方式替換為更加簡單、彈性敏捷的超融合(HCI)方式。在這個領域,IDC 2021 年排名靠前的國產自主研發的超融合產品分別來自華為、新華三、深信服、浪潮和 SmartX,其中 SmartX 作為唯一獨立的超融合廠商,在金融行業超融合軟體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 以良好的口碑被 IDC 評價為「在金融行業得到青睞」。

從 SmartX 等廠商的金融行業案例可以看到,對於現有基礎架構為 vSphere + SAN 存儲的用戶,將其替換為國產超融合方案已經得到生產環境的驗證。同時,選擇國產自主研發的超融合產品不僅意味著實現 VMware 替換,更能實現從傳統架構到分布式架構和軟體定義方式的轉型——簡化了虛擬化計算和存儲的層次結構,落地容易,彈性很好,按需擴展(通常 3 個節點起步),風險更低。

超融合架構除了具備軟體定義和分布式架構帶來的優勢,因為包含了虛擬化、存儲這兩個核心組件,可以同時實現虛擬化層和存儲層的信創替代。從信創角度看,國產超融合方案普遍基於標準的信創伺服器,實現了軟硬體的解耦,可以快速地適配。隨著信創產品的不斷升級,標准化的伺服器和軟體也都可以快速迭代。同時,分布式的架構通過軟體方式解決系統冗餘問題,還能提升整個資源池的性能,減少了信創 CPU 在性能上目前的不足。

3、轉向整體私有雲方案

國內的整體私有雲解決方案大部分以 OpenStack 為基本技術棧進行開發。OpenStack 基於大量開源項目組成,並經過各個廠商的商業開發,形成了多種商用雲方案。OpenStack 全面的雲方案可以同時管理 IaaS 層的資源池(伺服器、存儲和網路),將不再需要分別從計算、存儲或網路的角度考慮對 VMware 的替換路線圖,而是從整體「私有雲」維度進行重建。

根據 IDC 2021 年發布的軟體定義計算軟體市場半年跟蹤報告,華為、新華三、浪潮、EasyStack 和九州雲,在主要體現 OpenStack 技術路線的「雲系統軟體」分類中排名前五。

基於開源 OpenStack 方案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快速從社區獲得最新的功能。在 OpenStack 社區貢獻度排行榜上,國內雲企業近年來也名列前茅。

不過目前基於 Openstack、Ceph 構建的私有雲方案,由於模塊眾多、商用化程度有限、穩定性欠佳,因而大部分部署在開發測試環境,不能實現對用戶架構的真正統一,沒有真正達到用戶雲化轉型的預期效果,在熱度過後,理性用戶已經開始更加謹慎地選擇類似的架構。

4、依託公有雲技術棧的專屬雲

專屬雲(Dedicated Cloud)是以公有雲為基礎,面向特定行業、特殊需求的雲客戶,提供全棧資源池的專屬解決方案。專屬雲客戶可以選擇在公有雲上獨占機架、伺服器和網路,通過基礎設施隔離獲得資源的專屬使用權和安全性,但專屬雲的建設和運維仍交由公有雲提供商承擔。專屬雲打消了國內用戶對公有雲資源共享模式帶來的安全合規、數據私密性等一系列顧慮,也在規模化部署、快速交付和集中運維方面享有了公有雲深厚技術底蘊帶來的福利。國內的主要公有雲服務商都可以提供專屬雲服務,通常面向規模較大的國企、央企、集團公司、金融等行業。

由於專屬雲所依賴的公有雲技術在管理平面的開銷較大,起步即要求幾十個節點(管理節點的要求)。這導致專屬雲的首次投入佔比大,而且普通用戶往往不具備運維這種規模的雲平台的能力。除了大型客戶以外,其他客戶很難承受其巨大的投入和運維壓力。

完整版可參考知乎專欄文章:生產級 VMware 虛擬化方案替換路線與評估

熱點內容
滑板鞋腳本視頻 發布:2025-02-02 09:48:54 瀏覽:433
群暉怎麼玩安卓模擬器 發布:2025-02-02 09:45:23 瀏覽: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麼玩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44
電腦顯示連接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2-02 09:24:10 瀏覽:537
瑞芯微開發板編譯 發布:2025-02-02 09:22:54 瀏覽:147
linux虛擬機用gcc編譯時顯示錯誤 發布:2025-02-02 09:14:01 瀏覽:240
java駝峰 發布:2025-02-02 09:13:26 瀏覽:652
魔獸腳本怎麼用 發布:2025-02-02 09:10:28 瀏覽:538
linuxadobe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212
sql2000資料庫連接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