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統存儲器
① 關於操作系統虛擬存儲器技術錯誤
關於操作系統虛擬存儲器技術錯誤,虛擬存儲器可以把硬碟當作內存使用,提高硬碟的存取速度。改變虛擬存儲器技術錯誤:
1、虛擬內存錯誤,建議增加虛擬內存,因為有可能內存不夠。
2、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3、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4、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② 電腦操作系統只負責管理主存儲器,而不管理輔助存儲器
不是這樣的。
寄存器、高速緩存、主存儲器和磁碟緩存均屬於操作系統存儲管理的管轄范疇,掉電後它們存儲的信息不再存在。固定磁碟和可移動存儲介質屬於設備管理的管轄范疇,它們存儲的信息將被長期保存。
計算機的存儲器可分成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在程序執行期間被計算機頻繁地使用,並且在一個指令周期期間是可直接訪問的。外存儲器要求計算機從一個外貯藏裝置例如磁帶或磁碟中讀取信息。
(2)操作系統存儲器擴展閱讀
訪問內存的有效時間
從進程發出指定邏輯地址的訪問請求,經過地址變換,到在內存中找到對應的實際物理地址單元並取出數據,所需要花費的總時間,稱為內存的有效訪問時間(EAT)。
假設訪問一次內存的時間為t,在基本分頁存儲管理方式中,有效訪問時間分為第一次訪問內存時間(即查找頁表對應的頁表項所耗費的時間t)與第二次訪問內存時間(即訪問頁表項中的物理塊號與頁內地址所拼接成的實際物理地址所耗費的時間t)之和: EAT = t + t = 2t;
在快表中查找到所需表項存在著命中率的問題。所謂命中率,是指使用快表並在其中成功查找到所需頁面的表項的比率。
則:EAT = а×λ + (t+λ)(1-а) + t = 2t + λ - t×а;
上式中,λ表示查找快表所需要的時間,а表示命中率,t表示訪問一次內存所需要的時間。
③ 操作系統採用虛擬存儲器技術的原因
操作系統採用虛擬存儲器技術的原因解決外設與主機速度不匹配的問題
④ 計算機系統中的存儲器系統是指
計算機系統中的存儲器系統是指主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主存儲器被劃分成若干用於存放數據或指令的存儲單元。為了區分不同的核亮坦存儲單元,給每一個存儲單元分配一個編號,這個編號稱為存儲單元的地址,因此主存是按地址存取信息的。在主存中,以位元組作為編址單位,即一個存儲單元的長度為8個二進制位。存儲單位的地址改桐編號從0開始,順序加1 ,是一個無符號二進制整數,一般用十六進制數表示。
容量大而速度低的外圍存儲器主要採用磁碟、光碟、磁帶等。
(4)操作系統存儲器擴展閱讀
近代計算機系統資源為一同執行的多個用戶程序所共享。就主存來說,它同時存有多個用戶的程序和系統軟體。為使系統正常工作,必須防止由於一個用戶程序出錯而破壞同時存在主存內的系統軟體或其他用戶的程序,還須防止一個用戶程序不合法地訪問並非分配給它的主存區域。因此,存儲保護是多道程序和多處理機系統必不可少的部分。
主存保護是存儲保護的重要環節。主存保護一般有存儲區域保護和訪問方式保護。存儲區域保護可採用界限寄存器方式,由系統軟體經特權指令給定上、下界寄存器內容,從而劃定每個用戶程序的區域,禁止越界訪問。
界限寄存器方式只適用於每個用戶程序佔用一個或幾個連續的主存區域,而對於虛擬存儲器系統,由於一個用戶的各頁離散地分布於主存內,就需要採用鍵式保護和環狀保護等方式。
鍵式保護是由操作系統為每個存儲頁面規定存儲鍵鍵枯,存取存儲器操作帶有訪問鍵,當兩鍵符合時才允許執行存取操作,從而保護別的程序區域不被侵犯,環狀保護是把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按重要性分層,稱為環,對每個環都規定訪問它的級別,違反規定的存取操作是非法的,以此實現對正在執行的程序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