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周期和存取周期
㈠ 存取時間與存取周期的區別存儲器帶寬的含義是什麼
存儲器帶寬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一、主體不同
1、存取時間:是CPU讀或寫內存內數據的過程時間。
2、存取周期: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如連續的兩次「讀」操作)所需的最短時間。
二、原理不同
1、存取時間:從CPU發出指令給內存時,便會要求內存取用特定地址的數據,內存響應CPU後便會將CPU所需要的數據送給CPU,一直到CPU收到數據為止,便成為一個讀取的流程。
2、存取周期:將存儲單元與存儲寄存器(MDR)之間進行讀寫。存儲器從接收讀出命令到被讀出信息穩定在MDR的輸出端為止的時間間隔。
三、代表含義不同
1、存取時間:用存取時間的倒數來表示速度。
2、存取周期:為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之一,直接影響電子計算機的技術性能。
㈡ 存儲周期是指
存儲周期:連續啟動兩次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
體現主存的速度 (納秒ns)
存儲器的兩個基本操作為讀出與寫入,是指將信息在存儲單元與存儲寄存器(MDR)之間進行讀寫。存儲器從接收讀出命令到被讀出信息穩定在MDR的輸出端為止的時間間隔,稱為取數時間TA;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稱為存儲周期TMC。內存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0ns-120ns。單位以納秒(ns)度量,換算關系1ns=10-3ms=10-6s,常見的有60ns、70ns、80ns、120ns等幾種,相應在內存條上標為-6、-7、-8、-120等字樣。這個數值越小,存取速度越快,但價格也便隨之上升。在選配內存時,應盡量挑選與CPU系統匯流排時鍾周期相匹配的內存條
存儲周期,通常用訪問周期T(又稱存取周期、存取時間等)表示。
存儲系統的存儲周期與命中率H的關系非常大。
命中率:可以簡單地定義為在M1存儲器中訪問到的概率,它一般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得到。選擇一組有代表性的程序,在程序執行過程中分別統計對M1存儲器的訪問次數N1和對M2存儲器的訪問次數N2,然後代入下面的(3-1)關系式計算。
·······(3-1)
整個存儲系統的訪問周期可以用M1和M2兩個存儲器的訪問周期T1,T2和命中率H來表示:
T=H·T1+(1-H)·T2 (3-2)
當命中率H→1時,T→T1,即存儲系統的訪問周期T接近於速度比較快的M1存儲器的訪問周期T1。
㈢ 存儲周期與取數時間的區別
存儲周期(存取周期):連續啟動兩次讀或寫操作的最短時間
取數時間:存儲器從接收讀出命令到被讀出信息穩定在數據寄存器的輸出端為止的時間間隔。
存儲時間(存取時間):RAM完成一次數據存取所用的平均時間
以讀操作為例:
要讀取的存儲單位地址--->地址寄存器--->地址解碼器--->選中對應存儲單元--->讀取存儲單元內容--->讀取到數據寄存器--->時間間隔--->下一次讀操作
從讀取存儲單元地址,到將存儲單元內容送到數據寄存器的時間為存儲時間,而從讀取存儲單元地址,到下一次讀操作開始,為存儲周期。
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儲時間。
取數時間等於讀操作時的存儲時間。
參考資料:程序員教程,網路
㈣ 內存周期是什麼意思內存刷新周期 存取周期
順序方式組織模式,則數據帶寬為640mb/s;交叉存儲,則帶寬為500mb/s
㈤ 在計算機中什麼是內存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
存取時間,指的是CPU讀或寫內存內數據的過程時間。
以讀取為例,從CPU發出指令給內存時,便會要求內存取用特定地址的數據,內存響應CPU後便會將CPU所需要的數據送給CPU,一直到CPU收到數據為止,便成為一個讀取的流程。
存儲周期:連續啟動兩次讀或寫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
內存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0ns-120ns。單位以納秒(ns)度量,換算關系1ns=10-6ms=10-9s,常見的有60ns、70ns、80ns、120ns等幾種,相應在內存條上標為-6、-7、-8、-120等字樣。這個數值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存儲周期和存取周期擴展閱讀
存儲器的兩個基本操作為「讀出」與「寫入」,是指將存儲單元與存儲寄存器(MDR)之間進行讀寫。存儲器從接收讀出命令到被讀出信息穩定在MDR的輸出端為止的時間間隔,稱為「取數時間TA」。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最短時間稱為「存儲周期TMC」。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ns~10ns。
其中存儲單元(memory location)簡稱「單元」。為存儲器中存儲一機器字或一位元組的空間位置。一個存儲器劃分為若干存儲單元,並按一定順序編號,稱為「地址」。如一存儲單元存放一有獨立意義的代碼。即存放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或運算的一組數字,則稱為「字」。
字的長度,即字所包含的位數,稱為「字長」。如以位元組來劃分存儲單元,則一機器字常須存放在幾個存儲單元中。存儲單元中的內容一經寫入,雖經反復使用,仍保持不變。如須寫入新內容,則原內容被「沖掉」,而變成新寫入的內容。
㈥ 存取周期和存儲周期一樣嗎存儲周期和刷新周期會一樣嗎
分散刷新時,把系統周期分成2部分,前半段用來讀寫,後半段刷新,各佔用一個存儲周期,這樣,每刷新一行,需要2個存儲周期。不考慮讀寫的話,單純的對dram刷新一行的話應該是1個存儲周期。我看的是清華的計算機組成原理習題與解析b版裡面的題目都是刷新一行要一個存儲周期。
㈦ 計算機存儲器的存取時間和存取周期,能不能詳細地介紹一下,不懂啊!!!先謝謝啦
這個是特別專業的問題了,除了設計計算機硬體,特別是CPU和存儲部件的人員以外,使用的人們不用關注這個問題的。
因為現在計算機存儲的周期都是用毫秒級別和Kbit來計算的,日常使用中存儲時間已經不是問題了。
大概是這樣的。
㈧ 計算機組成原理中 存取周期,讀寫周期,讀/寫周期三者有什麼關系啊
讀寫時間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操作都完成該操作所需的時間。 讀出周期是指CPU向主存發出有效讀命令和地址開始,到將所選的數據讀出來所用的時間。寫入周期就是CPU向主存發出讀命令和有效地址,知道將該數據讀出所用的時間。存取周期又稱為讀寫周期或訪內周期。是指主存進行一次完整的讀寫操作所用的時間。繼連續兩次訪問存儲器間所經歷的最短時間。
㈨ 存儲器有哪些主要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主要有以下技術指標:
1、存儲容量:在一個存儲器中可以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存儲空間的大小、字數、位元組數。
2、存取時間:啟動到完成一次存儲器操作所經歷的時間、主存的速度。
3、存儲周期:連續啟動兩次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主存的速度。
4、存儲器帶寬: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數據傳輸速率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存儲周期和存儲器帶寬。
字存儲單元即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字地址。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
下面列出主存儲器的主要幾項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主要幾項技術指標指標 含義 表現 單位 存儲容量 在一個存儲器中可以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 存儲空間的大小 字數,位元組數 存取時間 啟動到完成一次存儲器操作所經歷的時間 主存的速度 ns 存儲周期 連續啟動兩次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 主存的速度 ns 存儲器帶寬 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數據傳輸速率技術指標 位/秒,位元組/秒 主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
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通常稱為字存儲單元,相應的單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個位元組的單元,稱為位元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位元組地址。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字存儲單元,則該計算機稱為按字編址的計算機。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位元組,則該計算機稱為按位元組編址的計算機。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以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例如,PDP-11系列計算機,一個16位二進制的字存儲單元可存放兩個位元組,可以按字地址定址,也可以按位元組地址定址。當用位元組地址定址時,16位的存儲單元占兩個位元組地址。
在一個存儲器中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通常稱為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用字數或位元組數(B)來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為了表示更大的存儲容量,採用MB,GB,TB等單位。其中1KB=2B,1MB=2B,1GB=2B,1TB=2B。B表示位元組,一個位元組定義為8個二進制位,所以計算機中一個字的字長通常為8的倍數。存儲容量這一概念反映了存儲空間的大小。
存儲時間有稱存儲器訪問時間,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器操作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講,從一次讀操作命令發出到該操作完成,將數據讀入數據緩沖寄存器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即為存儲器存取時間。
存儲周期是指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如連續兩次讀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通常,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儲時間,其時間單位為ns
㈩ 主存的存取周期通常大於存取時間,為什麼
因為存儲器取完數據會刷新恢復數據,存取周期比存取時間多了一個恢復時間,所以存取周期大於存取時間(DRAM的三種刷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