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技術趨勢

存儲技術趨勢

發布時間: 2023-07-08 15:51:21

❶ 信息存儲技術的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趨勢

1.評價存儲技術的指標
評價存儲技術的指標常包括以下幾種:存儲密度、存取時間、存儲成本、信息更新的難易、可靠性、壽命、消耗功率等。
其中有幾項指標是互為相反的,沒有一種存儲技術能同時滿足所有要求。因此,無論是紙印刷存儲,還是縮微存儲,磁存儲,半導體存儲,光碟存儲都各自具備別的技術不能替代的優點。因此它們將在較長時期內並存,互為補充。
2.縮微存儲、磁存儲和光碟存儲技術特點的比較
1)從存儲容量、存儲密度來看,光碟存儲佔有絕對優勢。
2)從存取時間來看,磁存儲佔有優勢,光碟存取的時間則較長,縮微存儲的存取時間則不可比。
3)從信息更新的難易程度來講,磁存儲非常容易,而光碟存儲的信息更新技術正在研製過程當中,縮微存儲則不能進行信息的更新。
4)從存儲信息的可靠性比較可以看出,縮微存儲技術佔有絕對優勢,它的誤碼率為0,且保存期限最長。
5)縮微存儲技術和磁存儲技術比較成熟,縮微存儲技術具有一次性投資較低的特點。
6)從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來看,光碟存儲技術最有希望,隨著光碟技術的改進和成熟,它的存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成本將會進—步降低,光碟存儲技術將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3.信息存儲技術的未來
由上面的特點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是紙印刷文獻的存儲,還是縮微存儲、磁存儲、光碟存儲,它們都各自具備別的技術不能替代的長處,因此,它們將在較長時期內並存,互為補充。這是信息存儲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
信息存儲技術的另一發展趨勢是各項信息存儲技術的結合發展:
1)磁存儲與光存儲的結合——磁光存儲技術。這是一種利用激光在磁光存儲材料上進行信息寫入和讀出的技術。磁光存儲技術結合了磁存儲與光碟存儲的優點,存儲密度高,存儲容量大,而且存取時間短。
2)採用縮微片和光碟兩種存儲媒質的復合系統。在隨錄隨用、檢索速度、影像遠距離傳送等方面,光碟優於縮微片,而在輸入速度、復制發行、存儲壽命、法律依據陸方面,縮微片又優於光碟。日本的佳能和富士公司先後推出一種採用縮微片和光碟兩種存儲媒質的所謂復合系統。採用復合系統的另一個優點是,原來已擁有大量縮微片的舊系統仍可繼續使用,並能順利地向新系統過渡。
3)「三合一」的存儲系統,即將縮微、磁和光碟存儲技術結合在一起的復合系統。柯達公司正在研究這種系統。
信息存儲技術將有一個重新的比例分配是其發展的又一必然趨勢,為了實現我國信息工作的現代化,我們必須採取得力的措施,來積極推動信息存儲技術的這種轉化。信息存儲技術比例上的重新分配,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各信息存儲技術的特長,揚長避短。所謂「重新的比例分配」是:
1)傳統的紙印刷文獻,由於存儲空間、存儲條件等限制,一些利用率較低的印刷型文獻將被縮微存儲代替。
2)對於形像資料,為了保持圖像的色彩,最好用光碟存儲。當然也可以用彩色縮微攝影保存,但其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3)為了充分利用光碟處理計算機信息的能力,可用光碟代替磁碟存儲信息機構的書目信息和情報檢索信息。通過光碟可以快速向用戶提供檢索服務,也可利用電子傳輸通信為遠程終端提供書目信息。
4)存儲計算機信息,過去都擬依靠COM技術,隨著光碟技術的發展,COM技術可能被光碟代替。
5)根據光碟存儲信息壽命短,但檢索功能強及檢索速度高的特點,可考慮將檢索頻率高的科技期刊、科技報告、標准和法律文獻及一些詞典工具書等存入光碟。根據科學信息老化規律,科技文獻的引用期平均也只有10年左右,正好與光碟保存信息的壽命相當。
從長遠來看,在信息存儲技術領域內,今後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有人估計,利用生物蛋白自我繁殖的功能,可以製造出極大容量的生物存儲器;還可藉助生物集成電路把計算機與人腦(一個極大容量的生物信息存儲器)聯系起來,形成新的人機系統。

❷ 「東數西算」全面啟動:數據大遷徙背後,看見存儲產業的未來輪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已成為國家級戰略工程,浩浩盪盪地站上了 歷史 舞台。

「東數西算」被認為是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後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將成為「新基建」的新抓手。具體而言,「東數西算」就是將東部產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數據中心去計算和處理。這有利於為數據中心提供源源不斷的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其運行維護成本,同時能夠推動中國數字經濟和西部地區發展。

乘著「東數西算」的政策東風,存儲、計算產業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其中,基於分布式存儲架構的SDS(軟體定義存儲)作為先鋒力量、「熱門選手」,天生具有可擴展性以及靈活性,必然會為新基建時代帶來革命性的數據儲存手段。

然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是,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縱深推進,存儲需求激增,同時5G、AI、雲等技術加速更迭的背景下,與之相伴而生的SDS由於還在沿用十年前的技術,也必然需要同頻進化。

01

被行業擁簇的SDS(軟體定義存儲)

2013年,「軟體定義一切」被首次提出時,還是個令人懷疑的技術暢想。尤其是當它與存儲綁定在一起,在一些傳統儲存廠商眼裡是不著邊際的。但事實證明,SDS(軟體定義存儲)的誕生,不僅優化了傳統存儲的弊端,並在日後的十年裡逐漸繁榮。

根據IDC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國軟體定義存儲(SDS)市場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中國SDS市場獲得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4%,成為中國存儲市場的增長引擎。早就發布過軟體定義是趨勢的Gartner預測,到2024年,全球50%的存儲容量將以軟體定義存儲的形式部署,包括本地部署或在公有雲上。

SDS在市場上的狂飆突進,一方面是基於創新技術。近幾年,由於數據爆炸式增長,存儲系統的軟硬體緊耦合設計嚴重地限制了存儲技術的發展,而軟體定義存儲則可以實現軟硬解耦,讓硬體成本盡可能的降低,使得軟體發揮更大價值。通過軟體的設計,來決定存儲的性能和邊界,不用再受硬體設備、伺服器的限制。其方向在於幫助用戶在傳統數據中心或雲內實現存儲資源的池化和服務化,以及在多雲之間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和自由流動。

另一方面,是源於 歷史 的進程,被時代選擇。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的發展,非結構數據爆發式增長——文本、圖像、影視、超媒體等,面對這些數據,傳統存儲方式難以招架,而SDS存儲正是包含針對文件的存儲、對象的存儲,自然就成了相關行業的首選。此外,企業雲化在近幾年成為了主流。在上雲浪潮下,不同種類業務在池化的資源池中拿到相匹配的資源。這種業務場景天然適合軟體定義存儲的分布式架構、軟體定義、水平擴展、基於統一存儲引擎向上提供多種介面等特性。



02

SDS已站在新十年的轉彎處

帶著這樣的優勢,伴隨著行業的擁簇,SDS轉眼已來到新十年的轉彎處。周遭環境飛速變化,數字浪潮奔騰洶涌,一些廠商、企業赫然發現,這個階段的SDS竟然依然處於1.0時代,還在沿用十年前的開源技術,基於舊的硬體架構設計,似乎已無法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新興需求。

例如,與10多年前相比,現在的存儲硬體、網路以及相關的技術方案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如果在軟體層面不做出新的變革,數據存儲系統就無法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還有介質方面,存儲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從機械硬碟向SSD固態硬碟的過渡,由此帶來了超高的IOPS、超低的時延;網路的提升更是驚人,100G已經司空見慣,400G也已經漸行漸近。

當然,也面臨著「雲」的追趕。我們都知道,目前,企業雲化已經成為必答題,雲的發展日新月異,從私有雲到多公有雲、邊緣雲、分布式雲,企業選擇上雲的部署方式越來越多元,數據可能存放在任意的地理位置,存儲平台需要構建全局統一的存儲資源池,讓數據在多數據中心、混合多雲和邊緣中按需流動,這都是目前SDS1.0需要突破的挑戰。



03

觸摸存儲未來的輪廓,ExponTech搶先邁向SDS2.0

作為數據基礎設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ExponTech華瑞指數雲率先提出SDS2.0概念。在ExponTech看來,SDS從1.0需要邁向2.0時代,進化為2.0後,會為行業帶來眼前一新的改變。

比如,SDS 2.0將支持可組合式架構,整合私有雲、多個公有雲,邊緣雲中的存儲資源,提供不同IO模型,不同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許多種協議介面(iSCSI、S3、POSIX、NFS、CIFS、CSI、HDFS等)的自由組合及靈活部署使用。

還有,SDS2.0將與雲原生高度協同。無論在計算、網路、數據亦或業務的層面,都可以按照雲原生的架構模式、部署模式和運營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進化。SDS 2.0需要按照雲原生的方式,支持和適配企業雲原生應用的發展。

最後,具備向上服務能力。SDS2.0在做好基礎存儲的服務、流動的同時,還會向上管理資料庫,分發數據,幫助企業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不僅如此,ExponTech認為,SDS2.0未來近乎要實現一個飛躍式的革新,是需要在引擎和架構方面做出全新的設計。

由此,ExponTech前瞻性地發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數據存儲引擎WiDE。和其他存儲相比, WiDE既可以提供多池架構下的IO調度和數據流動,企業可以存儲海量非結構數據,也能存儲要求高性能高可靠的結構化數據,還可以做高性能的數據分析,真正實現數據原生於一個數據平台上,只保留一份數據卻可以被各類應用以各種介面訪問,避免各種數據孤島和數據復制拷貝帶來的問題。

此外,WiDE還全面覆蓋數據新基建創新型應用場景。在覆蓋現有分布式存儲產品SDS1.0的主流業務場景之外, WiDE能在高性能數據分析HPDA、高性能雲主機、高性能資料庫底座、混合多雲數據平台等業務場景發揮作用,彌補之前高端應用場景下吞吐和時延的缺陷。

引擎WiDE的問世,將會在SDS2.0時代更好地幫助企業應對數字化時代面臨的業務快速迭代升級的需求,推動企業智能化。未來,ExponTech也將會打造更多前沿存儲產品,助力國內數據存儲和國產系統軟體的發展。

伴隨著對SDS2.0的展望和引擎WiDE的無限可能性,未來之窗的紗簾正在緩緩拉開,我們對於數字世界廣闊前景的想像,變得更為具體可感了。

END

❸ 雲存儲架構分哪些層次,各自實現了什麼功能_雲存儲架構包含哪些內容

(1)存儲層

雲存儲系統對外提供多種不同的存儲服務,各種服務的數據統一存放在雲存儲系統中,形成一個海量數據池。從大多數網路服務後台數據組織方式來看,傳統基於單伺服器的數據組織難以滿足廣域網多用戶條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儲容量需求;基於P2P架構的數據組織需要龐大的節點數量和復雜編碼演算法保證數據可靠性。相比而言,基於多存儲伺服器的數據組織方法能夠更好滿足在線存儲服務的應用需求,在用戶規模較大時,構建分布式數據中心能夠為不同地理區域的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

雲存儲的存儲層將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互連起來,實現海量數據的統一管理,同時實現對存儲設備的集中管理、狀態監控以及容量的動態擴展,實質是一種面向服務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2)基礎管理層

雲存儲系統架構中的基礎管理層為上層提供不同服務間公共管理的統一視圖。通過設計統一的用戶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數據管理功能,將底層存儲與上層應用無縫銜接起來,實現多存儲設備之間的協悔早同工作,以更好的性能對外提供多種服務。

(3)應用介面層

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平台中可以靈活擴展的、直接面向用戶的部分。根據用戶需求,可以開發出不同的應用介面,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數據存儲服務、空間租賃服務、公共資源服務、多用戶數據共享服務、數據備份服務等。

(4)訪問層

通過訪問層,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台聯網的終端設備,按照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平台,享受雲存儲服務。

2雲存儲技術的優勢

作為新興的存儲技術,與傳統的購買存儲設備和部署存儲軟體相比,雲存儲方式存在以下優點:

(1)成本低、見效快

傳統的購買存儲設備或軟體定製方式下,企業根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購置硬體設備首飢、搭建平台。軟體開發則經過漫長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調研、軟體設計、編碼、測試這一過程。往往在軟體開發完成以後,業務需求發生變化,不得不對軟體進行返工,不僅影響質量,提高成本,更是延誤了企業信息化進程,同時造成了企業之間的低水平重復投資以及企業內部周期性、高成本的技術升級。在雲存儲方式下,企業除了配置必要的終端設備接收存儲服務外,不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來搭建平台。企業只需按用戶數分期租用服務,規避了一次性投資的風險,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對於選定的服務,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2)易者前返於管理

傳統方式下,企業需要配備專業的IT人員進行系統的維護,由此帶來技術和資金成本。雲存儲模式下,維護工作以及系統的更新升級都由雲存儲服務提供商完成,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最新最專業的服務。

(3)方式靈活

傳統的購買和定製模式下,一旦完成資金的一次性投入,系統無法在後續使用中動態調整。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落後的硬體平台難以處置;隨著業務需求的不斷變化,軟體需要不斷地更新升級甚至重構來與之相適應,導致維護成本高昂,很容易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而雲存儲方式一般按照客戶數、使用時間、服務項目進行收費。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變化、人員增減、資金承受能力,隨時調整其租用服務方式,真正做到「按需使用」。

3雲存儲技術趨勢

隨著寬頻網路的發展,集群技術、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拓展,CDN內容分發、P2P、數據壓縮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存儲虛擬化技術的完善,雲存儲在技術上已經趨於成熟,以「用戶創造內容」和「分享」為精神的Web2.0推動了全網域用戶對在線服務的認知

❹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搶占未來大數據存儲技術高地的建議

我國數據存儲核心技術長期落後,大數據中心按照傳統的 科技 房地產的思路將面臨資源約束。為了防止我國存儲技術「卡脖子」,節省未來海量數據存儲佔地空間,系統化整合資源解決當前中國大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的容量問題,建議國家立項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

我國數據儲存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計算機數據存儲技術是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一切計算機應用數據都需要由物理設備來存儲,以便計算機系統進行讀寫等處理,數據應用與數據存儲恰似樹干與樹根的密切關系。伴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持續高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數據量必將呈現爆炸式增長,隨之而來的海量數據存儲瓶頸問題必然日趨嚴重,加劇著數據存儲領域長期面臨的容量、安全、性能、擴充、維護、災備、監管等諸多挑戰。其中,容量困境,首當其沖。

當前痛點。 為了滿足數據存儲容量日益增長的需求,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必不可少。放眼當下全國各地的大數據存儲中心建設,由於數據存儲基礎核心技術缺位,流行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科技 房地產」,即單純拓展佔地面積蓋樓建設數據中心,進而耗費寶貴自然資源。目前我國城市監控視頻圖像數據受限於數據中心存儲容量空間,一般只能保留一個月左右,相關的數據應用嚴重受制。

應用基石。 底層數據存儲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石,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是信息應用系統的架構基礎,也是我國的關鍵行業技術短板。有效的數據存儲技術產品涉及到所有信息技術應用場景:人工智慧,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城市大腦,雪亮工程,城市管理視頻監控,醫學影像識別,等等。

嚴峻局面。 追溯信息技術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中國在數據存儲基礎技術領域的貢獻幾乎為零。國內數據存儲行業主要擅長於市場側的商業應用創新,數據存儲底層管理的核心技術研發嚴重依賴國外的開源開放。缺乏基礎研發梯隊,沒有關鍵理論 探索 ;沿襲陳舊的發展思路,習於外購器件設備;底層技術積累短缺,核心創新能力薄弱;嚴峻的局面至今沒有重大改變。

危情險勢。 中國在核心存儲產品、底層支撐技術、商業應用理念上長期跟跑,遭受外部勢力釜底抽薪式的「存儲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精準打擊」的隱患和風險極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一旦遭遇卡脖子,如外購存儲產品斷貨或核心技術交流封鎖,舉國上下所有涉及信息技術應用的行業領域都必然窒息。從而直接降低相關產業迭代發展速度,掣肘 社會 前進步伐,削弱國家治理能力,進而危及影響到國家的政治和 社會 穩定。

時不我待。 我們需要立即行動起來,通過立項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凝聚國內外數據存儲領域資源力量,構建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從研發軟體定義的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入手,填補國內技術產品領域空白;啟動研發微型化(原子級)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領域的制高點。這項舉措也是解除我國數據存儲技術產品創新研發「卡脖子」危機的最佳途徑。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思路

我國應抓住當前數據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凝聚國內外資源力量,構建中國數據存儲專業核心技術團隊。近期:研發部署模塊化數據去重技術產品,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填補國內底層數據存儲管理技術空白。遠期:啟動研發微型數據存儲設備,搶占未來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從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入手,聚焦國際存儲技術領域的戰略性前沿技術趨勢;聯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大型用戶的資源,建設國家級核心技術團隊;積極引進/培養數據存儲技術人才,研發自主可控系列產品。

1.近期跟蹤行業動態

對標國際頂級數據存儲技術產品,砥礪學習底層模塊級數據存儲去重技術,壓縮海量數據存儲空間需求,實現自主可控國產數據存儲技術管理軟體產品的商務應用。基本原理是首先識別出重復的數據模塊,然後優化存儲多個重復數據模塊中的單一模塊,以及同其它重復模塊的鏈接關系。進而減少企業級客戶存儲數據所需的物理空間佔有量,降低采購部署數據存儲設備的增量。

2.遠期重點突出推進

探索 下一代數據存儲技術,整合跨學科資源啟動開展研發微型存儲器,力圖將現有基於磁碟/光碟/磁帶的計算機數據存儲器,轉化為未來基於原子/電子運動狀態的微型化數字信息採集與存取機制。其原理是將現在耗費數百萬個原子的材料介質所表徵的一位「0」或「1」二進制計算機數據,試圖由單個原子狀態變化來表徵。於是,可以將現有數據存儲設備體積縮小數十萬乃至百萬倍,最終將佔地約足球場面積的大數據存儲倉庫縮小為攜帶型器件。

3.研發工作開展建議

開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應該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據存儲技術研究機構、產業孵化溫室、以及人才培養基地。

延攬數據存儲技術專家領銜擔綱咨詢顧問。全球招聘在世界頂級數據存儲公司工作多年的業界精英加盟指導。

構建中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團隊。採用引進師資/開設培訓課程等有效方式,積累培育國內數據存儲技術力量。

結盟矽谷存儲技術研究院。依託美國矽谷地區的數據存儲實體公司,共享數據存儲底層技術知識。

注冊成立企業運營機構。開發軟體定義存儲(數據去重)技術產品,服務數據用戶市場,遵循商務運作規律。

融資涵蓋多種基金渠道。申報獲取國家重大專項基礎項目研發資金,吸引專業投資基金加盟。首期投資約需10億元人民幣(參考國際相關工程估值:美國IBM公司同類項目投資約600億美元/10年)。

推動微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的建議

我國在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應當抓住當前數據計算應用驅動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的大數據發展 歷史 契機,建立數據存儲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填補國內空白,保障數字中國建設長遠規劃實施,推進國產數據存儲產品崛起,為相關產業發展鋪路。

2.建議遠期緊跟世界主流研發創新步伐,聚焦研發原子級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產品(2020-2040年),在2040年前研發出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並逐步實現產業化。

3.建議將微型化數據存儲技術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搭建政產學研用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國數據存儲技術聯合創新平台,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依託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關企業,奠定從微型數據存儲理論、硬體設計、軟體開發、結構設計、系統集成等一整套原子級微型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工作的基礎。

4.建議國家相關部委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加快推進原子級大數據存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轉化。支持申報重大 科技 項目和專項扶持資金。

5.建議形成能夠長期從事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的人才隊伍。借鑒全球數據存儲技術創新研發經驗,引進海內外數據存儲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開設數據存儲技術專業課程,搭建完善的國內人才培養體系。

6.建議立項過程不宜採用常規項目申報、審批流程,亟需特事特辦予以批准。主要是有鑒於本項目相關的科研生產領域中,國內現有技術力量薄弱分散,評估體系資源匱乏。

7.建議項目推進應當低調快速務實:不重造勢,不揚虛名,不謀近利。主要是基於當前復雜敏感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預計本項目勢將關聯國家核心產業戰略布局,影響未來數十年中國數字經濟命脈與發展。

作 者:中央 財經 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歐陽日輝

通訊員:李 翀

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題報道 辦事,「刷臉」就行

張家口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積極 探索 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有益路徑

「東數西算」正式啟動,樞紐網路如何建設?

「十四五」浪潮下如何構建城市數據中心網路?

「我為群眾辦實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發布第三批政策工具應用指南

大美密雲 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東方測控:打造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引領礦山行業新未來

❺ 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

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

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三星方面表示,雙方首先將致力於為分區存儲解決方案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

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1

3月30日,三星電子和西部數據宣布達成技術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下一代存儲技術的標准化。

據三星電子和西部數據官網顯示,雙方簽署了一項獨特的合作諒解備忘錄(MOU),以標准化和推動下一代數據放置、處理和結構(D2PF)存儲技術的廣泛採用。兩家公司將專注於為分區存儲解決方案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這標志著三星和西部數據首次以技術領導者的身份走到一起,以建立廣泛的一致性並激發對重要存儲技術的認識。該合作夥伴關系專注於企業和雲應用程序,預計將促進圍繞 D2PF 技術(如 Zoned Storage)的技術標准化和軟體開發的一系列合作。

引領分區存儲技術標准化

據官網消息顯示,兩家公司已經啟動了一項圍繞分區存儲設備的計劃,包括 ZNS(分區命名空間)SSD 和 SMR(疊瓦式磁記錄)HDD。通過 SNIA(存儲網路行業協會)和 Linux 基金會等組織,三星和西部數據將為下一代分區存儲技術定義高級模型和框架。

為了實現開放和可擴展的數據中心架構,他們成立了 Zoned Storage TWG(技術工作組),並於 2021 年 12 月獲得 SNIA 的批准。該小組已經在定義和指定 Zoned Storage 設備的常見用例,如以及主機/設備架構和編程模型。

此外,預計此次合作將作為擴展基於區域(例如 ZNS、SMR)的設備介面以及具有增強數據放置和處理技術的下一代大容量存儲設備的起點。在稍後階段,這些計劃將擴展到包括其他新興的 D2PF 技術,例如計算存儲和存儲結構,包括 NVMe over Fabrics (NVMe-oF)。

西部數據快閃記憶體業務部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Rob Soderbery表示:「為了使技術生態系統取得成功,必須將整體框架和通用解決方案模型結合在一起,以免它們受到碎片化的影響,這會延遲採用並為軟體堆棧開發人員增加不必要的復雜性。

多年來,Western Digital通過為Linux內核和開源軟體社區做出貢獻,為Zoned Storage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我們很高興將這些貢獻貢獻給與三星的聯合計劃,以促進用戶和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更廣泛地採用分區存儲。」

三星電子執行副總裁、內存銷售和營銷主管Jinman Han則提到:「我們的合作將包括硬體和軟體生態系統,以確保盡可能多的客戶能夠從這項非常重要的技術中獲益。」

存儲大廠合作漸成趨勢

除了三星電子宣布和西部數據達成技術方面的合作以外,其他存儲廠商近年來的合作也逐漸頻繁,包括合作建廠、產品研發,甚至持續有並購意向的消息傳出。

3月23日,有消息稱日本快閃記憶體大廠鎧俠將與西部數據聯合在日本北部的工廠建立一座全新的快閃記憶體製造廠。該項目的投資可能達到1萬億日元(約合82.5億美元)。

而在鎧俠從東芝剝離之前,西部數據與東芝存儲共同在日本投資了一家快閃記憶體製造廠,且合作延續至今。在產品研發方面,2021年2月西部數據與鎧俠還共同推出了聯合研發的第六代162層快閃記憶體技術,打造密度更高更先進的3D快閃記憶體技術。

除了合作以外,廠商之間也不乏並購意圖。從去年開始,多家企業就被傳出有意收購鎧俠,其中包括西部數據和美光。不過至今沒有明確的並購消息,而鎧俠依舊尋求在日本上市 。

上游廠商持續加大合作甚至並購的原因,也是因為晶元市場近來在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中斷、俄烏事件、供應危機等復雜市場環境中,銷售成績依舊亮眼。

據韓媒報道,綜合券商預期,三星電子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和營業利潤有望分別達到75.212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10.89億韓元)、13.0089萬億韓元,同比增15.02%、38.64%。

三星電子銷售額有望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在70萬億韓元以上,三星電子銷售額去年三季度首破這一水平線,達到73.98萬億韓元。受存儲晶元價格下滑影響,今年一季度銷售額環比將小幅縮減,但仍有望在70萬億韓元以上。

與此同時,SK海力士一季度銷售額和營業利潤或分別達到11.583萬億韓元、3.1399萬億韓元,同比增36.36%、137.08%。其中銷售額將刷新往年同期紀錄,首次突破10萬億韓元。

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2

今日,三星和西部數據宣布,雙方已簽署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MOU),以實現下一代數據放置、處理和結構(D2PF)存儲技術的標准化,並推動其廣泛採用。

三星方面表示,雙方首先將致力於為分區存儲解決方案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了解到,雙方已啟動了一項關於分區存儲設備的計劃,包括ZNS(分區命名空間)SSD(固態硬碟)和SMR(疊瓦式磁記錄)HDD(硬碟)。

據介紹,通過SNIA(存儲網路行業協會)和Linux基金會等組織,三星和西部數據將為下一代分區存儲技術定義高級模型和框架。雙方成立了分區存儲TWG(技術工作組),並於2021年12月獲得了全球網路存儲工業協會(SNIA)的批准。目前,技術小組正定義和指定分區存儲設備的通用用例,以及主機/設備架構和編程模型。

三星指出,本次合作有望成為擴展基於分區(如ZNS、SMR)的設備介面,和具有增強數據放置和處理技術的.下一代大容量存儲設備的起點。在此後階段,合作計劃將擴展至其他新興的D2PF技術,如計算存儲和存儲結構(包括NVMe-oF)。

三星與西部數據聯手實現下一代存儲技術標准化3

三星和西部數據(Nasdaq: WDC)於今日宣布,雙方已簽署一份獨特的合作諒解備忘錄(MOU),以實現下一代數據放置、處理和結構(D2PF)存儲技術的標准化,並推動其廣泛採用。首先,雙方將致力於為分區存儲解決方案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這樣的舉措能讓行業催生出更多的應用,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標志著作為技術推動者的三星和西部數據,開展廣泛合作,共同促進大眾對重要存儲技術的認識。以企業和雲計算應用為重點,雙方將圍繞技術標准化和D2PF技術(如分區存儲)的軟體開發展開一系列合作。通過合作,終端用戶可以相信,這些新興的存儲技術,會得到多個設備供應商以及垂直整合的硬體和軟體企業的支持。

西部數據執行副總裁兼快閃記憶體業務總經理Rob Soderbery表示:「存儲是用戶和企業消費及使用數據的重要基礎。為滿足當下需求並放眼未來,我們必須創新、協作並在為生活帶來新標准和架構方面與行業保持同步。

為了讓技術生態系統獲得成功,必須將整體框架和通用解決方案模型相結合,以避免受到碎片化的影響,因為碎片化會延遲採用,為軟體堆棧開發人員增加不必要的復雜性。」

圖片名稱:西部數據Ultrastar DC ZN540 ZNS NVMe(TM) ZNS SSD

Soderbery補充道:「多年來,通過對Linux內核和開源軟體社區的貢獻,西部數據一直在為分區存儲生態系統打基礎。我們很高興能將這些貢獻帶到與三星的此次合作中,推動用戶和應用開發者廣泛採用分區存儲。」

三星電子執行副總裁兼內存銷售與營銷主管Jinman Han表示:「本次合作是我們為超越客戶現在和未來的需求所做不懈努力的證明,同時也在我們預測它將積極發展成為分區存儲標准化的更大基礎方面具有特殊的意義。雙方的合作將涵蓋硬體和軟體生態系統,以確保盡可能多的客戶能從這項重要技術中獲益。」

圖片名稱:三星半導體ZNS SSD

此外,本次合作有望成為擴展基於分區(如ZNS、SMR)的設備介面,和具有增強數據放置和處理技術的下一代大容量存儲設備的起點。在此後階段,合作計劃將擴展至其他新興的D2PF技術,如計算存儲和存儲結構(包括NVMe-oF)。

❻ 雲存儲的發展趨勢

雲存儲已經成為未來存儲發展的一種趨勢。但隨著雲存儲技術的發展,各類搜索、應用技術和雲存儲相結合的應用,還需從安全性、便攜性及數據訪問等角度進行改進。(1)安全性從雲計算誕生,安全性一直是企業實施雲計算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同樣在雲存儲方面,安全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想要進行雲存儲的客戶來說,安全性通常是首要的商業考慮和技術考慮。但是許多用戶對雲存儲的安全要求甚至高於它們自己的架構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即便如此,面對如此高的不現實的安全要求,許多大型、可信賴的雲存儲廠商也在努力滿足它們的要求,構建比多數企業數據中心安全得多的數據中心。用戶可以發現,雲存儲具有更少的安全漏洞和更高的安全環節,雲存儲所能提供的安全性水平要比用戶自己的數據中心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還要高。(2)便攜性一些用戶在託管存儲的時候還要考慮數據的便攜性。一般情況下這是有保證的,一些大型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承諾其數據便攜性可媲美最好的傳統本地存儲。有的雲存儲結合了強大的便攜功能,可以將整個數據集傳送到你所選擇的任何媒介,甚至是專門的存儲設備。(3)性能和可用性過去的一些託管存儲和遠程存儲總是存在著延遲時間過長的問題。同樣地,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就嚴重威脅服務的可用性。最新一代雲存儲有突破性的成就,體現在客戶端或本地設備高速緩存上,將經常使用的數據保持在本地,從而有效地緩解互聯網延遲問題。通過本地高速緩存,即使面臨最嚴重的網路中斷,這些設備也可以緩解延遲性問題。這些設備還可以讓經常使用的數據像本地存儲那樣快速反應。通過一個本地NAS網關,雲存儲甚至可以模仿終端NAS設備的可用性、性能和可視性,同時將數據予以遠程保護。隨著雲存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廠商仍將繼續努力實現容量優化和WAN(廣域網)優化,從而盡量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性。(4)數據訪問現有對雲存儲技術的疑慮還在於,如果執行大規模數據請求或數據恢復操作,那麼雲存儲是否可提供足夠的訪問性。在未來的技術條件下,此點大可不必擔心,現有的廠商可以將大量數據傳輸到任何類型的媒介,可將數據直接傳送給企業,且其速度之快相當於復制、粘貼操作。另外,雲存儲廠商還可以提供一套組件,在完全本地化的系統上模仿雲地址,讓本地NAS網關設備繼續正常運行而無需重新設置。未來,如果大型廠商構建了更多的地區性設施,那麼數據傳輸將更加迅捷。如此一來,即便是客戶本地數據發生了災難性的損失,雲存儲廠商也可以將數據重新快速傳輸給客戶數據中心。 雲計算和物聯網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雲計算」是「互聯網中的神經系統的雛形,「物聯網」是「互聯網」正在出現的末梢神經系統的萌芽。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互聯網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將雲基礎設施與軟硬體資源創建在防火牆內,以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共享數據中心內的資源。 創建私有雲,除了硬體資源外,一般還有雲設備(IaaS)軟體;現時商業軟體有VMware的 vSphere 和Platform Computing 的ISF, 開放源代碼的雲設備軟體主要有Eucalyptus和OpenStack。至2013年可以提供私有雲的平台有:Eucalyptus、3A Cloud、minicloud安全辦公私有雲、聯想網盤和OATOS企業網盤等。
雲創存儲推出minicloud安全辦公私有雲,用最少的成本為企業部署雲存儲以及企業辦公應用軟體,為企業打造安全的辦公環境。在滿足企業辦公需求的基礎上,大幅度降低了企業IT建設的門檻與風險,並同時全面保障企業數據安全。
私有雲計算同樣包含雲硬體、雲平台、雲服務三個層次。不同的是,雲硬體是用戶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而非雲計算廠商的數據中心。雲計算廠商構建數據中心的目的是為千百萬用戶提供公共雲服務,因此需要擁有幾十上百萬台伺服器。私有雲計算,對個人來說只服務於親朋好友,對企業來說只服務於本企業員工以及本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因此個人或企業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已經足夠用來提供雲服務。 雲會議是基於雲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會議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過互聯網界面,進行簡單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與全球各地團隊及客戶同步分享語音、數據文件及視頻,而會議中數據的傳輸、處理等復雜技術由雲會議服務商幫助使用者進行操作。
目前國內雲會議主要集中在以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為主體的服務內容,包括電話、網路、視頻等服務形式,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會議就叫雲會議。雲會議是視頻會議與雲計算的完美結合,帶來了最便捷的遠程會議體驗。及時語移動雲電話會議,是雲計算技術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完美融合,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簡單的操作,提供隨時隨地高效地召集和管理會議。 雲社交(CloudSocial)是一種物聯網、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交互應用的虛擬社交應用模式,以建立著名的「資源分享關系圖譜」為目的,進而開展網路社交,雲社交的主要特徵,就是把大量的社會資源統一整合和評測,構成一個資源有效池向用戶按需提供服務。參與分享的用戶越多,能夠創造的利用價值就越大。
雲計算系統

熱點內容
linux嵌入式書籍 發布:2025-02-04 03:44:07 瀏覽:333
sql分組最後一條 發布:2025-02-04 03:38:24 瀏覽:271
單宮數字奇門演算法 發布:2025-02-04 03:33:57 瀏覽:863
文件夾盒子 發布:2025-02-04 03:33:05 瀏覽:110
python教案 發布:2025-02-04 03:10:38 瀏覽:798
怎麼編程套料 發布:2025-02-04 02:50:31 瀏覽:208
副編譯 發布:2025-02-04 02:05:25 瀏覽:613
解壓按摩師 發布:2025-02-04 01:21:31 瀏覽:424
linuxssh限制 發布:2025-02-04 01:20:40 瀏覽:697
腳本式是什麼 發布:2025-02-04 01:06:24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