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diy存儲

diy存儲

發布時間: 2023-06-27 02:56:49

㈠ diy nas硬體配置求推薦

硬體

(1)CPU:I3 3220;

(2)內存:三星黑條4GX2;鋒升

(3)主板:華碩 P8H77-ITX

(4)主硬碟:日立 Z7K500(2. 5寸 , 7200轉,500G)談雹

(5)SSD: INTEL 320 40G(閑置下來的,與主硬碟組 Intel RST,提高一下性能,算舊物利用)

(6)存儲硬碟:3塊西數2T監控盤用板載陣列組RAID5, 1塊舊的西數2T綠盤

(7)含基帆機箱:聯力Q25;

(8)電源:海韻 S12II-330W

㈡ 我想問下自己DIY一台電腦做網路存儲好還是買專門的NAS好,有什麼區別

樓上說的基本上都對。
存在穩定性和兼容性問題。
DIY的電腦其實使用起來問題很多,包括跨平台,雙網口,RAID等的配置都需要耗費一部分時間。
而且安全性不高,穩定性不高,一旦系統崩潰或硬體損壞,存儲的東西就無法找回了。
樓上說的
「如果單純的做網路存儲沒有別的用途可以選NAS,還要做的別的用當然就選組裝電腦了」我不認同,現在有NAS(威聯通)已經把系統嵌入好了,例如FTP伺服器,網站伺服器,MYSQL資料庫等等。
其他的最大區別就是
,NAS數據安全性要比DIY的稍高些

㈢ 怎樣做私人家庭雲存儲

查看多圖

1

建立私有雲之DIY組裝自己的NAS——DIY組裝自己的NAS通常有多種方案,我這里推兩種適用於家庭的方案,第一種是標准NAS方案,第二種是HTPC方案,前者代表低功耗,是標準的NAS配置,後者代表高性能,是用HTPC作為NAS使用,它即可是NAS也可以是一台HTPC,當然,兩者價格不一樣,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你需要哪個

首先是標準的NAS組裝,在配置之前我們先要考慮需要幾個盤位,也就是你要放幾塊硬碟,以此算下主板上介面是否足夠,機箱容量是否能放下,電源推薦SFX電源,體積更小,這樣可以節省機箱空間,我們還是很需要NAS小巧的對吧,所以機箱不能大

【標准NAS】

機箱:喬思伯C2 155元主板:華擎J3710-ITX-NAS 670元內存:威剛 4G 1600 150元電源:SFX 250W 150元總共:1125元

【機箱的選擇:喬思伯C2】就我個人對NAS的需求來說,硬碟不會沒事拆卸,所以就不選抽拉式機箱了,顏值方面要好,因為放在家裡不但要實用,還要美觀,全鋁,顏色有,黑/銀/紅,尺寸寬20厘米,高26.2厘米,深24.4厘米,配合硬碟架和SFX電源可以放4塊3.5寸盤,也就是說最大容量可以擴充到16TB(即16000G)

【主板的選擇:華擎J3710-ITX】NAS主板,集成了奔騰J3710處理器,提供了足夠NAS使用的性能,Realtek RTL8111GR千兆網卡,有mini-PCI Express插槽(可以用轉2口sata3的擴展,那樣就可以再加1塊64G的固態來做系統盤了,標准NAS的方案就是追求低功耗,所以這種專用NAS主板就很適合了)

【其它配件的選擇】這些簡單:1、4G內存條,不用太好,威剛即可 2、250w的SFX電源,為了減小體積以增加盤位(振華/先馬/超頻三都行) 3、西部數據紅盤4TB,NAS專用,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數據無價,這個優惠的時候可以1000元買到,最後的是可選的,UPS電源是為了數據安全建議買,硬碟支架就20元你隨便,60G的固態硬碟裝系統平時待機可以節省機械硬碟旋轉

(為什麼不選1U電源,體積不是更小嗎?是的,1U電源體積更小,但是,1U電源強制排風,雜訊很大,我們需要NAS安靜的在那躺著,即有數據的存在,又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㈣ 如何DIY一台高性價比的NAS個人雲存儲

家用NAS,不需要很高的配置,其實可以用一台性能較低的舊電腦進行改造,其關鍵在於四點:

  1. 穩定的運行。因為需要常年不關機,所以我們需要發熱量不大的CPU,不需要顯卡(甚至不裝任何顯卡驅動,使用默認的VGA模式就可以),家中如果有在性能上淘汰的電腦,尚能穩定運行的,就可以作為基礎。系統方面,應該選擇穩定性更好的windows server系統,而不是普通的windows系統。

  2. 流暢的網路。因為需要通過網路傳輸大量的數據,在當前寬頻中國的大環境下,一個千兆級別的網卡是必備品。老電腦如果主板自帶千兆網卡,也可以繼續使用,否則就要采購一個新的千兆網卡安裝上了。

  3. 海量的存儲。普通PC電腦的硬碟供電口較少,一般只有3個,接3個3T硬碟的話,一般可以滿足家用需要了。這是從性價比進行考慮,目前3T硬碟的容價比最高,1T200元。如果9T不夠用,就要考慮伺服器電源了,當時價格不是一般的貴,性價比缺失。

  4. 易用的軟體。硬體准備好了以後就需要實現NAS功能的軟體了。從易用角度考慮,不推薦專業軟體,配置和使用都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推薦使用現在鋪天蓋地的網盤作為載體。比如:網路網盤,360網盤,樂視網盤等等,都是有很大容量的,部分網盤甚至是沒有空間限制的,而且都是多平台的。只要把資料分類上傳到網盤上,就可以在移動端下載使用了,視頻文件更是可以在線看。

PS1:家中使用的話,就把硬碟上的資料進行共享或者高級一些的映射網路驅動器(很容易能查到教程的,推薦),就可以隨意使用了。

PS2:如果文檔類的小文件比較多,經常移動辦公,可以使用金山快盤,文件是同時保存在客戶端和伺服器的,本地修改保存後自動上傳,比較方便。缺點是容量小,但是很容易就能弄到1T左右,文檔類的足夠了。

㈤ 小白求家庭存儲電腦主機DIY推薦

2T用8塊,不做磁碟陣列安全性很低哦。
不做陣列,建議直接買8T硬碟。
(不僅安全性,並且售後與性能也有區別,節省硬碟位與功耗,降低噪音,總價下降。)
CPU:奔騰G5600散片
主板:華碩TUF B365M-PLUS GAMING
*6個SATA,支持磁碟陣列0,1,5
(需求8個以上SATA,買PCI-E轉SATA轉接卡,8個SATA或以上還在生產板子,價格非常昂貴,性價比不高。)
內存:金百達DDR4 8G 2666普通綠條
硬碟:西部數據 8T HU S728T8TALE6L4
或希捷NAS盤 酷狼(ST8000VH004)
*當然你想買8塊2T酷魚我也攔不住你。下面按8個或以上硬碟考慮。
顯卡:核顯
散熱器:超頻3mini
機箱:游戲帝國 巨人靜音
3個5.25位,8個3.5位或10個2.5位
*想要小尺寸8盤位機箱比較昂貴
電源:金河田G5全模組
*原生9個SATA介面,預算高就買更好的。(用低功率電源轉接線也行)

㈥ 中小企業如何DIY自己的光纖存儲區域網

隨著企業數據量的海量增長,一些使用直聯存儲的企業開始考慮用存儲網路來解決問題。而為了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用戶的需求,一些FC SAN(光纖存儲區域網)方案供應商推出了簡化的FC SAN解決方案,主要是想通過降低價格的手段推動FC SAN的普及。
目前市場上的入門級FC SAN方案中,銀興科技的Easy SAN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該方案包含一台2U的TN-6012S-FFD磁碟陣列,一台Brocade SilkWorm 3252 光纖交換機、兩塊LSI 7102XP HBA卡、6組光纖模塊(SFP Transceiver)、4條光纖跳線以及軟體光碟。組建小型FC SAN環境所需的軟硬體已經包含其中,用戶基本不需要另外購買其它組件。更重要的是,Easy SAN 是一套真正「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用戶購買回套件後可以「DIY」安裝配置,而且過程相當簡單,就算之前完全沒有過光纖通道的新手,也能很快完成配置工作。
DIY搭建SAN存儲網路
我們向銀興科技借測一組Easy SAN套件,測試環境中包含1台運行Exchange Server 2003的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以及1台安裝MySQL的GentooLinux伺服器,這2台伺服器的資料庫原本都存放在本機硬碟內,也就是採用DAS存儲架構,我們打算運用Easy SAN 方案提供的軟硬體,將兩台伺服器內的資料集中存放到1台磁碟陣列中,測試整個安裝完成後能否順利運作。
第1步:選擇存儲網路類型
首先我們打開Easy SAN產品包裝箱,並逐一清點所有的主件和附件,由於組成元件的數量實在不少,一時間難免會有手足無措,不知從何下手之感,所幸在隨貨附的光碟內解說詳盡的快速安裝指南。按照上面的指示,第一個動作是要選擇所要配置的存儲網路類型,一種類型是將HBA卡裝在2台伺服器內,透過光纖交換機和磁碟陣列相連,這是最普遍的做法;另一種則是在1台伺服器上安裝2塊HBA卡,透過LSI Logic 的「Smart Path」軟體達成高可用度與負載平衡。
第2步:安裝HBA卡
我們分別在2台伺服器上安裝LSI 7102XP HBA卡,Gentoo Linux伺服器開機後正確辨認出這張卡的型號。並可以正常工作,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則必須安裝驅動程序。重新開機之後才可以運行。LSI 7102XP HBA卡支援的作業系統相當完整,除了Windows之外,還包括各種版本的Unix、Linux、Netware等。相容性問題不大。
第3步:連接光纖跳線
接著我們取出光纖交換機和光纖磁碟陣列,在光纖接頭上安裝好SFP,將光纖跳線的兩端分別接上伺服器、磁碟陣列與光纖交換機,構成一個小型的存儲區域網路,完成硬體安裝工作。
第4步:啟動快速安裝精靈
接下來進行軟體的安裝設定,我們先在一台Windows主機上安裝EZ Setup Wizard快速安裝精靈,透過這個小軟體,只需簡單的5個步驟就能完成設定。第一步是將Brocade SilkWorm 3252交換機上的RS-232埠透過傳輸線連至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另一個RJ-45埠則連至區網路,程式會自動檢測到這兩個通訊埠並連線。需注意的是,RS-232傳輸線一定要用光纖交換機包裝箱內附的那條,一般傳輸線是連接不上的。
第5步:完成盤陣的連線
依序完成管理者密碼設定、指定交換機的IP地址、伺服器與存儲裝置連接光纖交換機的數量等動作,完成後界面上會出現光纖通道連接的狀況,依照指示將光纖跳線連接到指定的光纖交換機埠,就完成了FC SAN管理中最基本的分區(Zoning)動作,開啟伺服器上的邏輯磁碟管理員程序,重新掃描後即會產生新的磁碟區,這個磁碟區是由磁碟陣列共享出來的空間,用戶可定義磁碟代號,系統即會視為本地硬碟。最後我們將Exchange Server 2003和MySQL的資料庫移轉至FC SAN上,系統測試確定可以正常運行。
按照上述的步驟雖然可以很快完成配置,由於廠商已在一些程序復雜的地方預先完成設定,省略磁碟陣列的虛擬磁區(LUN)分割,光纖交換機的路徑指向動作,預先做好的配置通常是無法符合用戶的應用,必須視需求進行調整,這就必須對光纖交換機和磁碟陣列進行管理。
交換機與磁碟陣列的管理程序較復雜
光纖交換機方面有三種管理模式,一種是安裝Brocade Fabric Manager,按照軟機指示的步驟操作,就可熟悉整個設定流程;另一種是直接透過瀏覽器連接進入Brocade Web Tools,運用圖形界面的管理工具進行設定;最後一種是通過RS-232連線終端機,以命令列進行設定管理,較適合進階管理員採用。
磁碟陣列部分同樣也有三種管理模式,最簡單的方法是透過面板上的LCD顯示屏和功能鍵,就可以完成所有設定管理,包括RAID等級選擇與管理、磁碟區分配等,缺點是顯示屏太小,選項又相當多,操作起來略顯吃力;第二種是傳統的RS-232連線終端機模式的管理方式,只要安裝過SCSI界面磁碟陣列的使用者,相信對管理流程不陌生;第三種是在PC或伺服器上安裝的RAIDWatch圖形界面管理工具,透過磁碟陣列內建的網路端和區域網路連線,就可以從遠端執行所有的設定管理工作。
完成Easy SAN 的部署設定之後,我們在Windows伺服器上安裝IOmeter進行測試,在效能最佳化的情況下,資料讀取與寫入速率分別為164.5MB/s與151.9MB/s,這樣的效能以磁碟陣列預設的配置而言(3台250GB、7200rpm的Serial ATA硬碟,RAID 5磁碟陣列),算得上十分優異。我們在3天的測試期間不斷的以IOmeter進行高速傳輸測試,系統沒有出現資料錯誤訊息,顯示出這套自行配置的小型FC SAN仍有不錯的穩定性與可靠度。

㈦ 怎樣DIY個wifi無線移動硬碟可以無線存儲資料的

1、在網上購買一個無線硬碟盒、硬碟。

2、然後將硬碟安裝到無線硬碟盒中,將無線硬碟盒通電。

3、然後就可以用USB線連接或者無線連接這個無線硬碟盒進行正常使用了。

熱點內容
在哪裡開啟密碼顯示 發布:2025-02-04 18:38:30 瀏覽:787
怎麼查詢qq密碼 發布:2025-02-04 18:20:10 瀏覽:512
python編寫介面 發布:2025-02-04 18:08:30 瀏覽:78
怎麼給游戲設置密碼 發布:2025-02-04 18:03:08 瀏覽:926
商品存儲規劃 發布:2025-02-04 17:45:24 瀏覽:567
ios訪問共享 發布:2025-02-04 17:36:33 瀏覽:335
javabuild 發布:2025-02-04 17:30:19 瀏覽:592
gnulinux編譯 發布:2025-02-04 17:30:18 瀏覽:132
蘇州阿里雲伺服器專網 發布:2025-02-04 17:21:05 瀏覽:526
如何學習php 發布:2025-02-04 17:11:55 瀏覽: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