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古代存儲信息的方法

古代存儲信息的方法

發布時間: 2023-06-26 11:27:25

㈠ 現代與古代在信息存儲方面所採用的材料.方法和工具等

信息載體古代:數手指頭、結繩記事、石頭代替法。

在洞穴岩壁上繪畫,國內記事載體有中竹簡、木簡、金屬容器表面、帛、絲綢、蔡倫造紙。外國:闊葉植物的葉子(熱帶地區)、動物皮、紙張如今,紙張是人們較為廣泛使用的信息載體。

現代有磁性存儲介質、電子信息存貯介質,光學存儲介質等。記錄方法最早是以物記物或借物記物,即用更易於攜帶的事物代替所要記錄的事物。

(1)古代存儲信息的方法擴展閱讀:

在遠古時代,人類還沒有進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不像現在這樣多樣化,都是通過各種聲音的「咕嚕」聲和肢體語言進行交流。漸漸地,用繩子寫日記就流行起來了。

為了記錄和通過海關,傳統,傳說和重要事件的部落,節不同的距離,有些大,有些小,對不同粗細的繩子,和各類結、距離和繩子的厚度的大小有不同的含義。

就這樣,規則被專家記錄下來,代代相傳。即使在語言誕生之後,它仍然是人類記憶事物的主要方式。但隨著事物數量的增加,結的數量也在增加,直到有了單詞。

㈡ 在信息技術歷史發展5個階段,信息的採集,傳播,存儲分別如何進行從採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它是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的有機體。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實現信息的效用與價值。但是,信息並不都是資源,要使其成為資源並實現其效用和價值,就必須藉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術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資源、協調信息活動的主體,是主體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處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動過程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沒有信息技術的強有力作用,要實現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不可能的。由於信息活動本質上是為了生產、傳遞和利用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的對象與結果之一。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個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信息資源,是構成任何一個信息系統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之一。 (2)信息活動 是指人類社會圍繞信息資源的形成、傳遞和利用而開展的管理活動與服務活動。信息資源的形成階段以信息的產生、記錄、收集、傳遞、存儲、處理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以信息資源的傳遞、檢索、分析、選擇、吸收、評價、利用等活動為特徵,目的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達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單純地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而忽略與信息資源緊密聯系的信息活動,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不全面的。 2.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動的一種 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職能,只不過信息管理的基本職能更有針對性。 3.信息管理是一種社會規模的活動 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和社會性。它是涉及廣泛的社會個體、群體、國家參與的普遍性的信息獲取、控制和利用活動。 信息產品管理(微觀):信息採集、整序、分析,信息產品的流通 信息系統管理(中觀):設計、實施與評價,安全管理,信息資源配置等 信息產業管理(宏觀):產業結構和測試,信息服務業的機制與管理模式,產業政策和信息立法,社會信息化 古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里。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信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 從人類的傳播歷史來說,人類傳播信息方式的演變呈現這樣一個脈絡:視覺文化、聽覺文化(直觀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讀的精神」)——新的視與聽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圖像信息會占據主流,文學也會退到一種極其邊緣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能聽能看甚至能觸能聞的多媒體藝術。但是,文字是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被圖像完全取代的,因為文字是積累知識的主要手段,是人類獲得抽象思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人類傳播不能缺少的傳播媒介。

㈢ 古代和現代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各有哪些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里。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信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時代
信息傳遞的方式
評 價

遠古
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信息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
靠驛差長途跋涉
信息傳遞速度慢、信息形式單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郵政系統
信息傳遞速度相對快一些、距離遠相對就慢、且費用高。

現代
電報、電話
速度快、信息單一文字。

當代
計算機網路
傳遞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樣化,傳遞速度極快、不受地域阻隔
參考資料:網路

㈣ 收集5種古代人們信息存儲的方法,所用的材料.

信息要想長久傳承,口頭表達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穩定性,持久性,都不夠;更多依靠符號,文字,圖文。

  1. 圖畫,壁畫。

  2. 以竹簡,絲帛為媒介記載。

  3. 陶罐,瓷器鑄造的銘文,或者圖畫。

  4. 紙張大批量的記載,抄寫,活字,刻板印刷。

  5. 以建築,牆壁,崖刻,錢幣等。

㈤ 古代與現代的信息存儲所採用的材料

遠古時期:數手指頭、結繩記事、石頭代替法、在洞穴岩壁上繪畫

拓展資料:

原始社會中人類通過諸如結繩記事和口傳等方法記錄歷史,例如中國上古傳說「黃帝戰蚩尤」、「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國家出現後,則開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們同時擔任記錄時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書等工作,可以說是最早的史官。

之後才出現了獨立職能的史官,專門記錄歷史事件。在這個時期,中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史書《尚書》,內容是歷代政治文件匯編,並無特定的歷史記錄體裁。

㈥ 有關現代與古代在信息儲存用的方法

1、信息儲存是將獲得的或加工後的信息保存起來,以備將來應用。信息儲存和數據儲存應用的設備是相同的,但信息儲存搶跳儲存的思路,為什麼要儲存這些數據,以什麼方式儲存這些數據、存在什麼介質上,將來有什麼用處,對決策可能產生的效果是什麼等。只有正確的舍棄信息,才能正確使用信息
2.、①古代信息儲存方法:結繩記事、石頭代替法、在洞穴岩壁上繪畫。之後,中國:竹簡、木簡、金屬容器表面、帛、絲綢、蔡倫造紙。用這載體,用「以物記物」或「借物記物"即用更易於攜帶的事物代替所要記錄的事物,但古時所有的「物」都是現實意義上的物。
②當時較為先進的是使用甲骨文在動物殼身上記錄文字,存儲信息。後來蔡倫發明造紙術,人們就開始在紙張上記錄文字用以儲存信息。
3、、現代信息儲存方法:
①紙優點:存量大,體積小,便宜,永久保存性好,並有不易塗改性。存數字、文字和圖像一樣容易。
缺點:傳送信息慢,檢索起來不方便
②膠卷優點:存儲密度大。查詢容易
缺點:閱讀時必須通過介面設備,不方便,價格昂貴。
③計算機
優點:存取速度極快,存儲的數據量大
信息存儲應當決定,什麼信息存在什麼介質行比較合適。總的來說憑證文件應當用紙介質存儲;業務文件用紙或磁帶存儲;而主文件,如企業中企業結構;人事方面的檔案材料;設備或材料的庫存賬目,應當存於磁碟,以便聯機檢索和查詢
計算機儲存方面也包括三種:磁存儲技術(例如硬碟)、縮微存儲技術(例如膠卷)、光碟存儲技術)(例如CD—ROM)。

熱點內容
快速指數演算法 發布:2025-02-04 20:20:40 瀏覽:296
python在類中定義函數調用函數 發布:2025-02-04 20:14:47 瀏覽:594
安卓手機的壁紙是哪個 發布:2025-02-04 20:14:44 瀏覽:197
java發展前景 發布:2025-02-04 20:10:19 瀏覽:76
mac登陸密碼哪裡設置 發布:2025-02-04 19:50:20 瀏覽:525
手游腳本封號 發布:2025-02-04 19:42:12 瀏覽:435
玩單機游戲要哪些配置的電腦 發布:2025-02-04 19:17:41 瀏覽:1003
c語言編程圖書 發布:2025-02-04 19:01:52 瀏覽:898
在哪裡開啟密碼顯示 發布:2025-02-04 18:38:30 瀏覽:791
怎麼查詢qq密碼 發布:2025-02-04 18:20:10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