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存儲量G
『壹』 人的大腦有多大的存儲量相當於多少G的內存
大腦總質量只佔人體體重的2%,卻消耗了人體大約25%的氧氣,如果將人看做是一個完整的機體,心臟可看做是主要為大腦供氧的動力系統,大腦無疑是人體最重要的一個器官。每一個經歷過背書的人都為自己的大腦內存著急過,覺得大腦內存實在太小,連儲存幾本電子書的空間都沒有,更別說把絕大部分資料准確無誤地記錄下來。
大腦更重要的功能在於處理信息其實大腦的主要作用並非存儲器,而是信息處理器,大腦神經元之間聯系復雜,《Nature》也曾發文稱分析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就用了1TB的數據。計算機的所有輸入條件都是人工事先假設好的,而人腦即使接受到陌生的信號刺激,也可以正確地輸出信息,不會出現「死機」現象。
『貳』 人的大腦有多少G內存
按理說,人的大腦存儲密度是很高的,凡是看過的都會記錄在大腦里,人腦沒有刪檔的機制,只是時間長了,大腦中樞神經和連接你存儲記憶的那個地方的神經由於很久不用就會退化,最後你就找不到記憶的那片區域了,也就是忘了,但是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重新找到那片區域。准確的說,人的大腦可以把地球上的東西記一個遍。估計不停地背書,就算過目不忘廢寢忘食的背,一直背1000年也夠用。一般人大腦能開發出8%就已經很不錯了。
你說人的大腦有多少G,GB是電腦2進制的存儲單位,跟大腦的存儲機理完全不同。而且你要是學一首歌,會了之後可以按著音調唱下來,如果把這段音頻放到電腦里也有個十幾kb到幾十mb(格式不同差別很大),例如一段180秒的MP3音頻是2750kb,平均下來就是15.8kb/s要是讓你背2750kb文章絕對要命了,1kb是1000位元組(1024簡化作1000方便計算,下同)1000位元組是500個漢字,2750kb就是1375000個漢字,你說背這個和唱歌哪個容易?大腦可以感性的記憶,多方位全面的認識事物,還能不自覺地在事物之間尋找共同點,最後形成是網路。而電腦的存儲是樹狀的,比如D盤里有5個文件夾,5個文件夾里又有那些東西,而這5個文件夾相對比較獨立,沒什麼聯系。文件夾里的文件是並列關系,沒有差別,沒有輕重之分。按理說,人的大腦與計算機存儲系統是沒有可比性的,就好比:1千克與1米誰大誰小一樣。但是樓主非要一個數值,也可以,咱們量化一下,令1kg=1m
好了,也就是在大腦存儲等量信息的情況下,用電腦存要佔多少GB
都說讀書破萬卷,學富五車什麼的都是指對文字的記憶,而對於圖像、視頻、音頻和各種感覺的記憶數據量無從下手。對於圖像,人只有一個印象,你可以判斷是不是這個圖像,而想重新繪制這個圖像困難很大。
所以以下連接大腦與計算機的橋梁就從文字下手了
古人背誦經帖墨義的本事超過了現代人,科舉狀元更是如此,那麼就從四書五經下手,來看看古人的記憶量吧
做一個粗略的估計,有1000000000~10000000000這個數量級也就是10億到100億,(很不準,勿噴),按照100億漢字來算,就是2000000千萬位元組,20Gb,也許你覺得20GB就能包含全部古代著作是不可能的,說明這個結果只少不多。
因為沒有現代的各種科技,接觸的東西很單一,十年寒窗的古人腦平均開發程度為2%-3%
若按2.5%算,古人的腦容量是800GB(還沒我家硬碟大呢),但是800GB換成文字的話,這足夠把全世界的著作正著背一遍,再倒著背一遍了。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腦容量也不斷擴大,如果算入日常的所有感官的信息量,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鄙人無法統計了。當你學會1000首歌,包含了5GB的信息量。看了一場2小時的電影,人眼的有效圖像數據量就相當於5.76億像素的超高清圖像,也就是230.4mb,每秒24幀,倆小時就是11.0592GB,比播放的電影要大好幾倍。每天24小時,就算天天睡大覺,也至少有10個小時是睜著眼的,也就是大概每天50GB的信息量,一年就是18250GB,人的平均壽命有70年,也就是1,277,500GB,當然這只是人腦的8%,部分推算整體,人腦總共有15,968,750GB。像什麼觸覺、嗅覺、味覺第六感等記憶就算不出來了。不會有一個人活到多少歲發現自己腦子滿了的。
中國道家哲學講天人合一,人的靈魂就是萬物,人的心就是宇宙,照這么說,一人一乾坤,如果人沒有壽命限制的話,就像在問:射線有多長啊?當然這個答案只有一個:無限。沒有人能准確量化的計算出人腦容量。
網上找不到,找到了也是抄我的,純手敲4小時,計算也是自己算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希望採納
,謝謝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