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tb存儲方案
① 海外伺服器哪個好,Velia怎麼樣配製好不好
第一、bluehost美國伺服器
美國本土老牌主機商,1997年建立,以穩定著稱,是極客首選,配置多為超微或戴爾機型,性能不錯,是最早一批採用雲計算技術管理伺服器的主機商之一。
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針對大陸線路有接入電信網路,訪問速度比較穩定,丟包率低,有不限流量香港伺服器和高流量大帶寬美國伺服器可選。筆者推薦選購美國機房,千兆獨享帶寬,100TB流量,接入電信CN2線路,大陸優化,訪問速度快,穩定性高,價格409元/月起,使用MDD優惠碼是9折優惠,支持paypal,支付寶、銀聯支付,支持中英文在線咨詢。
配置豐富,Linux操作系統下機械硬碟有DS2,DS3,DS4伺服器,固態硬碟有DS1-SSD,DS2-SSD,DS3-SSD,官方網站:cn.bluehost.com
速度快,SSD讀寫速度方面:
筆者個人推薦SSD伺服器的,尤其是電信CN2直接的多IP站群伺服器,bluehost DS7方案28GB/2TB存儲/129IP/100TB流量,首單700元/月,ping值在180ms左右,路由去程節點也較少:
第二、raksmart 伺服器
2000年成立,主要業務是獨立伺服器,突出高防功能與大流量,所以站群伺服器也是其特色之一,數據中心遍布美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大陸優化+BGP+CN2線路,國內訪問速度非常快,支持支付寶、paypal支付,支持中文售後,香港站群伺服器產品帶寬大,效果明顯,可配多段IP。
官方網站:cn.raksmart.com。Raksmart伺服器還可以接受定製服務,帶寬最高可以達到10Gbps,提供高防。
第三、Hostease 伺服器
美國主機商,主營伺服器和虛擬主機;產品特點是訪問速度快,機房位於SoftLayer,KT,不限流量,高防禦;支持支付寶,paypal支付,中英文雙客服,在線處理問題快,其站群伺服器內容比較優惠。
官方網站:cn.hostease.com
第四、hostgator 伺服器
熟悉的都叫它為鱷魚主機,總部在休斯敦和德克薩斯,奧斯丁,遍布全球的國際辦事處,主營虛擬主機、分銷主機,vps主機產品,從2002年以來無數次獲得獎章,官方折扣碼HostGator有75折優惠,支持paypal,支付寶,銀聯支付;支持中英文在線交流
② 想要裝一台使用FreeNAS的存儲容量為100TB的文件伺服器,用這個配置好嗎
總體看問題不大。兩個建議:一是如果支持更多內存的話,再多添加點內存,官方的硬體建議是1T配1G內存;二是將sata擴展卡改為直通卡。
③ 固態硬碟怎麼存儲
固態硬碟怎麼存儲
同機械硬碟原理區別很大,固態硬碟是用NAND Flash來存儲數據。NAND Flash在物理結構上是由一個一個的“塊”組成。每個塊都有一定的擦除壽命(P/E),當擦除壽命達到時,這個塊就會損壞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現在的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不同,容量都是120GB、240GB、480GB、960GB,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128GB、256GB、512GB、960GB。近似規格的容量,其實都是用來校驗數據和備份冗餘這些“塊”的。
理論上,TLC快閃記憶體是為了能夠支持100TB級別的固態硬碟而設計出來的快閃記憶體結構(密度大),當然,這僅僅是理論支持而已,成本上依然不能讓普通用戶接受。所以存儲密度更大的'QLC出現,就是進一步加強固態硬碟容量的技術變革。
預測Q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推出時,將是真正TB(960GB)級別固態硬碟走向普及的第一步(當然不要幻想和機械硬碟同量同價哦)。而且在超大容量面前,寫入次數少的問題也可以依靠更多的冗餘來彌補,更何況擦除壽命這個事兒,本身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固態硬碟能寫多少?
根據NAND Flash的類型不同,擦除壽命P/E也不相同,目前存在的NAND Flash分為SLC、MLC、TLC三種類型,加上即將出現的QLC一共是四種。三種類型的快閃記憶體P/E分別為SLC 5000~10000次,MLC 1000~3000次,TLC 500~1000次。QLC有多少呢?根據現在的說法,QLC結構的快閃記憶體P/E只有150次。神馬?150次,那不是完全不能用嗎?別擔心,技術在進步,這只是初期的技術驗證產物,後續肯定會改良。別忘了TLC剛剛上市的時候,P/E不過500次而已。
在這里,我還要給大家解除一個誤區,很多人說寫入次數太少了肯定壽命短,但是這個長短的概念可真不是單純字面理解的1000次、3000次神馬的。舉個實際點的例子吧,我的120GB固態硬碟是TLC的,按照1000次的P/E寫入次數計算,這塊硬碟的寫入總量應該是120×1000=120000GB,如果是每天寫滿120GB,那麼他的壽命理論是2.7年。是不是感覺很少呢?
這就是問題所在啦,說說結果吧,我從今年1月3日開始使用這塊固態硬碟,目前為止接近半年時間(180天)總計寫入量為2413GB,相當於平均每天只寫入了13.4GB,距離理論每天寫滿120GB差了將近10倍,2.7年的所謂理論壽命是不是毫無意義了?
固態硬碟壽命殺手究竟是誰?
與其擔心寫入量的問題會影響固態硬碟壽命,不如擔心一下固態硬碟壽命的真正殺手——過熱和突然斷電。因為固態硬碟是用電信號擦除寫入數據,所以突然斷電對固態硬碟來說非常嚴重的事情,頻繁的突然斷電可能會導致數據丟失,包括已寫入保存的數據!這和機械硬碟是有本質區別的。所謂突然斷電,比如說停電、硬關機這類都屬於斷電范疇。
另一個壽命殺手就是過熱了,固態硬碟其實耐熱能力不如機械硬碟,過熱會極大縮短固態硬碟中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壽命,這是因為電子晶元會因為過熱產生一種叫做電子遷移的現象,說白一點就是加速老化,從物理結構上造成不可逆的壽命損傷,如果長時間高強度使用固態硬碟,再加上散熱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固態硬碟過熱,就我的看法,這遠比關心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擦寫次數更值得關注。
④ 如果有100T的圖像資料,什麼樣的存儲方式最好
總也不用,留存即可的話,預算又緊張,多買點移動硬碟就行。
不方便的話可以考慮用直接連電腦用的那種硬碟盒,通常最大也就是5盤位,好像不太夠用,然後硬碟盡量上NAS盤或企業盤,穩定性能高些。根據具體選的盤盒可以考慮用RAID5之類的增加安全性。
預算夠的話,推薦是用NAS陣列。你這買個8盤位的陣列在配用企業盤,還是能滿足的。群暉那種。怕斷電可以配個UPS。
需求再高,穩定性需求再高,就用伺服器形態的吧,其實也是NAS就夠,但伺服器形態的看價格就能看出不一樣,因為裡面的做工用料啥的也都不一樣。然後按照伺服器部署標准選配。價格就得按需定製了。挺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