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網路存儲技術發展

網路存儲技術發展

發布時間: 2023-06-15 03:32:20

⑴ IP存儲更加走近網格

網格計算讓我們更加理解「網路就是計算機」,網格存儲則可以讓我們感受「網路就是存儲設備」。而對於這個網路存儲設備的容量,我們可以用基於IP的存儲技術讓它盡可能的大。

毫無疑問,TCP/IP協議是網路時代使用最廣泛的網路通信協議。在這個IP網路上"掛"著的伺服器和客戶端電腦不計其數。而網格技術恰恰就是要把這些掛在Internet上眾多個體的能力統籌起來,並程度地發揮出來。

網格與IP技術的確密不可分,在存儲領域同樣如此。存儲設備要連接在存儲伺服器上,完成存儲操作,而網格技術則使互聯網上伺服器與客戶機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樣,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互聯網上的任何一個伺服器或PC,只要支持網格技術,支持相應的存儲軟體,都能夠成為網格存儲的一份子。甚至可以設想,我們機箱里的硬碟,正在為網路上很多素昧平生的人提供存儲服務,而我們的信息,也不一定都存儲在本地的硬碟上。借用Sun公司提出的"網路就是計算機"這句話,網格技術和IP存儲技術將會讓我們體會到"網路就是存儲設備"的感覺。

不少人對於網格技術是很樂觀的,他們相信網格計算的概念將會對未來IT產生深遠影響。但畢竟目前網格技術仍然處在研發和試驗階段,真正的應用還沒有普及。而且,網格存儲上推廣步驟可能還要比網格計算再慢上半拍。有分析指出,目前網格計算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還缺乏明晰的願景,網格化存儲的設計規劃以及架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盲點。

網格上的"舞會"

普通用戶的盲點似乎恰恰是存儲廠商所要追求的目標,很多存儲行謹梁業的大企業都對網格存儲表現出很高的興趣。2004年12月21日,美國EMC公司攜手DELL、Intel和Oracle,共同打造了MegaGrid(兆級網格)項目,在該項目中,戴爾、Intel、Oracle將分別提供企業級網路化伺服器、處理器和Oracle 10g技術基礎架構,而EMC則交付一套完整的網路化存儲基礎架構,包括EMC CLARiiON CX和EMC Symmetrix DMX網路化存儲系統,EMC Celerratm NS 系列網路附加存儲系統(NAS),EMC ControlCentertm 和EMC Navispheretm信息管理軟體。

這些廠商的確是對網格技術格外熱衷,EMC提供的資料顯示,MegaGrid項目的每個廠商為開發、測試並驗證企業級網格計算實踐都投入了技術資源。其中戴爾公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企業級網路化伺服器基礎架構,包括基於雙Intel Xeon和四路Intel Itanium處理器的PowerEdge伺服器以及相關的I/O技術;Intel捐獻了適合Intel Xeon處理器和Intel Itanium處理器的體系結構,化工具以及其他滿足無縫設計集成的資源;而Oracle則提供其Oracle 10g技術基礎架構,並在其環球IT數據中心主持該舉頌項目的開發中心。何其壯哉,眾多設備廠商在網格的號召力下歡聚一堂,開起一場在網格上的"舞會"。

MegaGrid(兆級網格)項目的出台,被分析人士稱為是"現有網格已經不夠大"的結果。

世界網際網路零售大王Overstock.com副總裁肖恩·斯威格曼說,"我們正在擴建企業級網格計算基礎架構,在這個架構上運行著EMC、Oracle、Dell和Intel的設備。我們關心的重點是在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的同時,降低基礎架構的費用。看來,新MegaGrid項目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祥答運價格便宜而又靈活的隨業務增長可擴展的網路計算基礎架構。"

惠普也早就從2001年開始了存儲網格的研發。如今,第一個採用存儲網格技術的專門用於歸檔的產品RISS(參考信息存儲系統)已經問世,並在歐美等國家有了成功的應用。在惠普的總體策略中,存儲網格技術顯然已經成了ILM實施的主要推動力。依託存儲網格技術的各種新產品將不斷完善ILM的基礎架構。據悉,惠普的存儲網格產品已經規劃到了2010年。

惠普存儲網格技術的核心是一個一個的智能單元(Smart Cell)。每個智能單元都是一個"計算機+存儲"的模塊,可與外界直接溝通。智能單元既是一個物理概念,又是一個邏輯概念。從物理的角度看,它是由計算和存儲設備構成;從邏輯的角度看,智能單元就是存儲網格環境中的一個功能節點。存儲網格的發展與商業需求密切相關,隨著技術的進步,許多新的技術和設備都可以加入進來,從而實現更多的功能。對於存儲網格來說,軟體是至關重要的。軟體要承擔對智能單元的管理,並保證智能單元的溝通。

NetApp同樣對網格計算熱衷。NetApp很早就開始推出"Grid-enabling(支持網格)"技術,通過這項技術,NetApp重構了其文件系統以支持集群和負載平衡。

但目前,基於網格的存儲每秒吞吐量通常都是以幾百GB或TB計,而非MB。總計這些網格存儲的I/O將達到幾百萬到幾十億的IOps,此外,這樣的存儲要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但同時又作為單一存儲(single image)來提供服務。最終,作為單一存儲這樣的存儲應該在容量和性能上,能夠線性地擴展到幾十PB、EB甚至YB。

Gartner一個高級分析師指出,電腦基礎架構一旦開始完全虛擬化,網路化、處理能力、容量等等界限將會統統消失。但是要實現這樣的遠景,估計要十年。

IP存儲 給網格加熱

在對於遠景展望的過程中,廠商們對於IP存儲的投入力度也一直沒有減弱。今年2月,美國EMC公司推出一系列最新的存儲及虛擬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通過日益普及的IP網路,構建更合乎成本效益的IT基礎設施,簡化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將ILM的優勢推展至更深、更廣的層面。

EMC 大中華區總裁陸純初先生說:"對客戶而言,應對IT基礎架構的復雜性和增長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2005 年,磁碟陣列的數據存儲增長了70% 。在諸如管理和保護方面,這種增長趨勢與不斷變化的需求一起,引發了成本增加和信息管理挑戰。而藉助於經濟合算的 IP 網路,這些新技術能夠使客戶的信息基礎架構變得更加實惠、簡捷和靈敏,同時也延伸了他們在 ILM 上的策略"。

企業策略集團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的創始人兼高級分析師 Steve Duplessie 說:" IP 存儲是一個熱門話題。IT專家們逐漸地意識到他們從 光纖通道SAN(Fibre Channel SAN )中獲取的相同益處能夠並且應該擴展至整個企業——也就是IP 領域。IP 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可與任何一個伺服器連接,不僅僅是大型伺服器"。

網格如何運營

在網格的商業運作方面,有人預期網格存儲概念可能會有過熱的現象(正如虛擬化一樣)。不過,網格存儲對於客戶在部署存儲時卻有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廠商推出的新一代存儲數組將具有增加容量與性能的功能,可在共享網路存儲環境下增加額外的存儲節點。

其次,網路連接存儲(NAS)市場將成為網格存儲的第二個影響領域。在過去幾年,客戶已經陸續部署了分布式檔案系統來支持復雜的需求,許多都著重在高性能技術運算市場。許多企業客戶看到管理成本會隨著NAS系統添增而增加,實質幾乎等於存儲孤島四處林立,不過可提供跨NAS節點來管理檔案的分布式檔案系統可協助解決傳統NAS環境中常見的管理問題。由於設計上與部署模式的不同,我們認為這屬於新興的平台網格存儲。Network Appliacne、Isilon Systems、IBM、Exanet、Panasas都有這方面的產品。

網格存儲會影響的第三個領域是內容存儲市場,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數字內容,加上需要符合政府相關法規之故。雖然這與傳統及分散檔案系統的NAS環境有部分重迭,但越來越多存儲環境使用對象式的多重節點存儲環境,好讓檔案可依據單一辨識記號來加以追蹤。許多廠商已開始提供這類產品,包括HP、EMC與Permabit都是。

越來越多法規要求企業信息必須有所保護、簡化存取性、數據完整與安全等,這讓市場可考慮選擇系統網格存儲的架構,因為這是以節點之間的備份為基礎,可在多重節點上進行內容管理與存儲。此外,從管理角度而言,我們也可將可在存儲環境上的多重節點進行數據轉移的產品(數據行動化、數據保護或檔案管理)當作網格存儲(ExaGrid與RainFinity屬於此范疇)。

網格存儲將有助於市場轉向存儲公用模式,這會讓存儲的傳遞變成一種服務模式。網格存儲也會搭配一些更大的數據中心趨勢,比如新興的IP存儲,刀鋒伺服器,伺服器虛擬化與政策式的管理策略等。

如何考慮從現有的存儲項目中加入網格存儲呢?網格存儲適合用在需要符合法規需求、信息管理以及存儲整合項目上。此外,這也有利於將數據中心存儲與應用服務轉移至存儲公用模式上。

自行建立一個部署這些系統所需達到的門坎與標准很重要。新技術的危險就是產品功能過於誇大。客戶必須要求廠商展現部署簡易性、管理與性能的證據。

就像網格運算一樣,網格存儲的包括在數個節點上共享資源,從商業營運與服務角度來看,存儲容量的彈性部署將可讓企業客戶獲得不少好處,包括立即變更存儲,並改成服務形態的存儲服務

⑵ 大數據爆發性增長 存儲技術面臨難題

大數據爆發性增長 存儲技術面臨難題

隨著大數據應用的爆發性增長,大數據已經衍生出了自己獨特的架構,而且也直接推動了存儲、網路以及計算技術的發展。畢竟處理大數據這種特殊的需求是一個新的挑戰。硬體的發展最終還是由軟體需求推動的。大數據本身意味著非常多需要使用標准存儲技術來處理的數據。大數據可能由TB級(或者甚至PB級)信息組成,既包括結構化數據(資料庫、日誌、SQL等)以及非結構化數據(社交媒體帖子、感測器、多媒體數據)。此外,大部分這些數據缺乏索引或者其他組織結構,可能由很多不同文件類型組成。從目前技術發展的情況來看,大數據存儲技術的發展正面臨著以下幾個難題:

1、容量問題

這里所說的「大容量」通常可達到PB級的數據規模,因此,海量數據存儲系統也一定要有相應等級的擴展能力。與此同時,存儲系統的擴展一定要簡便,可以通過增加模塊或磁碟櫃來增加容量,甚至不需要停機。

「大數據」應用除了數據規模巨大之外,還意味著擁有龐大的文件數量。因此如何管理文件系統層累積的元數據是一個難題,處理不當的話會影響到系統的擴展能力和性能,而傳統的NAS系統就存在這一瓶頸。所幸的是,基於對象的存儲架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可以在一個系統中管理十億級別的文件數量,而且還不會像傳統存儲一樣遭遇元數據管理的困擾。基於對象的存儲系統還具有廣域擴展能力,可以在多個不同的地點部署並組成一個跨區域的大型存儲基礎架構。

2、延遲問題

「大數據」應用還存在實時性的問題。有很多「大數據」應用環境需要較高的IOPS性能,比如HPC高性能計算。此外,伺服器虛擬化的普及也導致了對高IOPS的需求,正如它改變了傳統IT環境一樣。為了迎接這些挑戰,各種模式的固態存儲設備應運而生,小到簡單的在伺服器內部做高速緩存,大到全固態介質的可擴展存儲系統等等都在蓬勃發展。

3、並發訪問

一旦企業認識到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潛在價值,他們就會將更多的數據集納入系統進行比較,同時讓更多的人分享並使用這些數據。為了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企業往往會綜合分析那些來自不同平台下的多種數據對象。包括全局文件系統在內的存儲基礎設施就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數據訪問的問題,全局文件系統允許多個主機上的多個用戶並發訪問文件數據,而這些數據則可能存儲在多個地點的多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上。

4、安全問題

某些特殊行業的應用,比如金融數據、醫療信息以及政府情報等都有自己的安全標准和保密性需求。雖然對於IT管理者來說這些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都是必須遵從的,但是,大數據分析往往需要多類數據相互參考,而在過去並不會有這種數據混合訪問的情況,因此大數據應用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需要考慮的安全性問題。

5、成本問題

成本問題「大」,也可能意味著代價不菲。而對於那些正在使用大數據環境的企業來說,成本控制是關鍵的問題。想控製成本,就意味著我們要讓每一台設備都實現更高的「效率」,同時還要減少那些昂貴的部件。

對成本控制影響最大的因素是那些商業化的硬體設備。因此,很多初次進入這一領域的用戶以及那些應用規模最大的用戶都會定製他們自己的「硬體平台」而不是用現成的商業產品,這一舉措可以用來平衡他們在業務擴展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戰略。為了適應這一需求,現在越來越多的存儲產品都提供純軟體的形式,可以直接安裝在用戶已有的、通用的或者現成的硬體設備上。此外,很多存儲軟體公司還在銷售以軟體產品為核心的軟硬一體化裝置,或者與硬體廠商結盟,推出合作型產品。

6、數據的積累

許多大數據應用都會涉及到法規遵從問題,這些法規通常要求數據要保存幾年或者幾十年。比如醫療信息通常是為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財務信息通常要保存7年。而有些使用大數據存儲的用戶卻希望數據能夠保存更長的時間,因為任何數據都是歷史記錄的一部分,而且數據的分析大都是基於時間段進行的。要實現長期的數據保存,就要求存儲廠商開發出能夠持續進行數據一致性檢測的功能以及其他保證長期高可用的特性。同時還要實現數據直接在原位更新的功能需求。

7、數據的靈活性

大數據存儲系統的基礎設施規模通常都很大,因此必須經過仔細設計,才能保證存儲系統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隨著應用分析軟體一起擴容及擴展。在大數據存儲環境中,已經沒有必要再做數據遷移了,因為數據會同時保存在多個部署站點。一個大型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一旦開始投入使用,就很難再調整了,因此它必須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類型和數據場景。

存儲介質正在改變,雲計算倍受青睞

存儲之於安防的地位,其已經不僅是一個設備而已,而是已經升華到了一個解決方案平台的地步。作為圖像數據和報警事件記錄的載體,存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安防監控應用對存儲的需求是什麼?首先,海量存儲的需求。其次,性能的要求。第三,價格的敏感度。第四,集中管理的要求。第五,網路化要求。安防監控技術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模擬化、數字化、網路化。與之相適應,監控數據存儲也經歷了多個階段,即:VCR模擬數據存儲、DVR數字數據存儲,到現在的集中網路存儲,以及發展到雲存儲階段,正是在一步步迎合這種市場需求。在未來,安防監控隨著高清化,網路化,智能化的不斷發展,將對現有存儲方案帶來不斷挑戰,包括容量、帶寬的擴展問題和管理問題。那麼,基於大數據戰略的海量存儲系統--雲存儲就倍受青睞了。

基於大數據戰略的安防存儲優勢明顯

當前社會對於數據的依賴是前所未有的,數據已變成與硬資產和人同等重要的重要資料。如何存好、保護好、使用好這些海量的大數據,是安防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那麼基於大數據戰略的安防存儲其優勢何在?

目前的存儲市場上,原有的視頻監控方案容量、帶寬難以擴展。客戶往往需要采購更多更高端的設備來擴充容量,提高性能,隨之帶來的是成本的急劇增長以及系統復雜性的激增。同時,傳統的存儲模式很難在完全沒有業務停頓的情況下進行升級,擴容會對業務帶來巨大影響。其次,傳統的視頻監控方案難於管理。由於視頻監控系統一般規模較大,分布特徵明顯,大多獨立管理,這樣就把整個系統分割成了多個管理孤島,相互之間通信困難,難以協調工作,以提高整體性能。除此之外,綠色、安全等也是傳統視頻監控方案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基於大數據戰略的雲存儲技術與生俱來的高擴展、易管理、高安全等特性為傳統存儲面臨的問題帶來了解決的契機。利用雲存儲,用戶可以方便的進行容量、帶寬擴展,而不必停止業務,或改變系統架構。同時,雲存儲還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綠色節能等特點。基於雲存儲的視頻監控解決方案是客戶應對挑戰很好的選擇。王宇說,進入二十一世紀,雲存儲作為一種新的存儲架構,已逐步走入應用階段,雲存儲不僅輕松突破了SAN的性能瓶頸,而且可以實現性能與容量的線性擴展,這對於擁有大量數據的安防監控用戶來說是一個新選擇。

以英特爾推出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為例,其提供了一個高度容錯性和高吞吐量的海量數據存儲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各種大型在線服務和大型存儲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已經成為海量數據存儲的事實標准。

隨著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海量的信息需要可靠存儲的同時,還能被大量的使用者快速地訪問。傳統的存儲方案已經從構架上越來越難以適應近幾年來的信息系統業務的飛速發展,成為了業務發展的瓶頸和障礙。HDFS通過一個高效的分布式演算法,將數據的訪問和存儲分布在大量伺服器之中,在可靠地多備份存儲的同時還能將訪問分布在集群中的各個伺服器之上,是傳統存儲構架的一個顛覆性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其可以滿足以下特性:可自我修復的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高可擴展性,無需停機動態擴容,高可靠性,數據自動檢測和復制,高吞吐量訪問,消除訪問瓶頸,使用低成本存儲和伺服器構建。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爆發性增長 存儲技術面臨難題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⑶ 淺談網路存儲技術在校園網路中的應用論文

淺談網路存儲技術在校園網路中的應用論文

1網路存儲技術

1.1概述

網路存儲基於標準的網路協議實現數據傳輸,從而使網路中的其他設備可以對數據進行讀取、備份等操作。網路存儲技術包括:直連式存儲(CDAS)、網路依附式存儲CNAS)和存儲區域網路(CSAN)。在校園網路中,我們主要應用安全性能更好、穩定性更高的存儲區域網路。

1.2存儲區域網路

存儲區域網路即Storage Area Network,它採用光纖通道作為媒介,整個存儲系統和伺服器相互獨立。對存儲系統的升級、維護等操作不會影響伺服器的正常運行。這樣,安全性、可擴展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光纖通道的運用則大大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

在存儲區域網路中,網路設備和數據均採用中心化管理,可隨時調配存儲空間用於網路服務並通過「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技術,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1.3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是一種分層的高速通信協議,它包括物理層,編碼解碼層,幀中繼/流量控制層,通用服務層和上層協議層五層,並支持1-10 Gbp、的數據速率,可以保障存儲區域網的數據信息高效傳輸。

1.4獨立磁碟冗餘陣列(CRAID)

RAID技術可以把多塊獨立的磁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成一個邏輯硬碟,這樣就可以提高存儲設備的存儲性能和冗餘性。經過不斷發展RAID已經有了0到6七種RADI級別。其中RAID 0為無冗餘無校驗磁碟陣列,讀寫最快但安全性不高;RAID 1為鏡像磁碟陣列,1對1鏡像備份,是最為安全的'。

在校園網路存儲中,通常採用最為高效的RAID 5 0RAID 5兼顧了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具有和RAID 0相近的讀寫速度。RAID 5由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可允許一個物理磁碟出現故障,相比RAID1,大大提高了磁碟利用率。

2構建校園網路存儲

2.1必要性

高校通常會集中運維大量的應用系統:郵件系統,資料庫伺服器,OA伺服器、網路教學平台、網路試題平台等。通過構建網路存儲,可提高存儲利用率、降低硬體成本、簡化管理維護工作,並可實現數據集中備份。

2.2組建存儲區域網路

部署一台具有4個8Gbp、光纖通道介面的終端存儲系統,並配置16塊6006 lOK轉高速磁碟,以及16塊3TB7.2K轉大容量磁碟。

為終端存儲系統配置支持熱插拔的雙存儲控制器。這樣,就可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擴展磁碟容量,或對磁碟進行更換。兩個控制器之間相互熱備,無縫對接。當一個控制器出現故障時,另一個控制器可以接管故障控制器的業務。故障修復後,可自動切回原有業務。

部署配備萬兆模塊的數據交換機,將此交換機聯入應用服務系統的網路,並通過存儲伺服器上的光纖通道介面將交換機和存儲系統相連。通過配置使所需存儲的應用服務系統與存儲系統形成通路。

2.3相關服務端使用網路存儲的方法

在存儲控制器上為需要連接存儲的應用服務創建相應的邏輯單元號(CLUN),同時為該邏輯單元號劃分合理的存儲空間。在應用服務端通過啟動器定址找到目標器,關聯相應的邏輯單元號並建立連接。通過查找新硬體可發現網路磁碟,格式化後即可將其當作本地磁碟使用。

3結論

物聯網、雲存儲、大數據等一系列先進技術,都離不開數據。數據無疑是未來校園網路的核心。而網路存儲技術則支撐著數據安全、穩定的存儲或傳輸。運用好網路存儲技術,不但為現有的網路信息資源,教學、科研平台等提供了穩定、安全的服務,更為學校將來在信息技術方向的研究與發展儲備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

⑷ 信息儲存技術的發展過程

,信息儲存技術的發展過程:
1,原始社會,人們用結繩記事,或者把各種信息雕刻在石頭等物體上面
2,在奴隸社會,人們在石頭、陶器、木板、竹片等物體上面雕刻信息,這一時期有了最原始的文字,人們可以在皮革和織物、木板、竹片等上面書寫信息。
3,再後來,發明了紙張,人們用紙張來儲存信息。
4,到了近代,人們發明了照相機,於是可以用膠片來存儲信息。同一時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開始利用物體電磁感應的規律製造出象磁帶、唱片等來存儲信息。並且在後來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技術。象現在的大容量硬碟、快閃記憶體晶元、優盤等都是基於這一原理。
5,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了使用激光來存儲信息的方式,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見到的各種光碟了。


信息儲存技術:是將經過加工整理序化後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順序存儲在特定的載體中的一種信息活動。其目的是為了便於信息管理者和信息用戶快速地、准確地識別、定位和檢索信息。

⑸ 金山快盤,微雲,百度雲,360網盤, 等雲儲存巨大儲存空間,它們的原理究竟是什麼

雲盤原理其實就是網路公司使用雲存儲技術為注冊用戶提供大容量雲端存儲服務。
1.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新興的網路存儲技術,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路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2.
雲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形成一個安全的數據存儲和訪問的系統,適用於各大中小型企業與個人用戶的數據資料存儲、備份、歸檔等一系列需求。雲存儲最大優勢在於將單一的存儲產品轉換為數據存儲與服務,在這個技術下,網盤行業可能像金融行業銀行一樣,在單一的存儲服務基礎衍生出更多增值的服務,只有這種改變才能使雲存儲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3.
雲盤是互聯網存儲工具,雲盤是互聯網雲技術的產物,它通過互聯網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信息的儲存,讀取,下載等服務。具有安全穩定、海量存儲的特點。
4.
目前我國常見的網盤有:金山快盤、聯想網盤、華為網盤
(原DBank網盤)、千軍萬馬網盤、115網盤、網路網盤、酷盤、新浪微盤、360雲盤、共享盤、T盤(金山網路出品)、雲諾(YUNIO)、EverBox(盛大網盤)、微軟skydrive、迅載網盤、網丫場、PocketDisk啟明網盤、抽屜網盤、網易網盤、iBoxFile、WebDisk、126網盤、139郵箱網盤、網盤卡卡網盤、16密盤、永碩E盤、QQ隨身盤、265網路硬碟vdisk、納米盤、同步盤、TOM網盤、uc網盤、51網盤、99盤、速度盤、凱備份等,有些是完全免費的,有些是收費兼免費的,用戶可根據需要選用。

⑹ 大數據存儲與應用特點及技術路線分析

大數據存儲與應用特點及技術路線分析

大數據時代,數據呈爆炸式增長。從存儲服務的發展趨勢來看,一方面,對數據的存儲量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對數據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對存儲設備的容量、讀寫性能、可靠性、擴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慮功能集成度、數據安全性、數據穩定性,系統可擴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

大數據存儲與應用的特點分析

「大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是基於雲計算的數據處理與應用模式,通過數據的整合共享,交叉復用形成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其常見特點可以概括為3V:Volume、Velocity、Variety(規模大、速度快、多樣性)。

大數據具有數據規模大(Volume)且增長速度快的特性,其數據規模已經從PB級別增長到EB級別,並且仍在不斷地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和企業的再發展繼續擴容,飛速向著ZB(ZETA-BYTE)的規模進軍。以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淘寶為例,根據淘寶網的數據顯示,至2011年底,淘寶網最高單日獨立用戶訪問量超過1.2億人,比2010年同期增長120%,注冊用戶數量超過4億,在線商品數量達到8億,頁面瀏覽量達到20億規模,淘寶網每天產生4億條產品信息,每天活躍數據量已經超過50TB.所以大數據的存儲或者處理系統不僅能夠滿足當前數據規模需求,更需要有很強的可擴展性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

(1)大數據的存儲及處理不僅在於規模之大,更加要求其傳輸及處理的響應速度快(Velocity)。

相對於以往較小規模的數據處理,在數據中心處理大規模數據時,需要服務集群有很高的吞吐量才能夠讓巨量的數據在應用開發人員「可接受」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不僅是對於各種應用層面的計算性能要求,更加是對大數據存儲管理系統的讀寫吞吐量的要求。例如個人用戶在網站選購自己感興趣的貨物,網站則根據用戶的購買或者瀏覽網頁行為實時進行相關廣告的推薦,這需要應用的實時反饋;又例如電子商務網站的數據分析師根據購物者在當季搜索較為熱門的關鍵詞,為商家提供推薦的貨物關鍵字,面對每日上億的訪問記錄要求機器學習演算法在幾天內給出較為准確的推薦,否則就丟失了其失效性;更或者是計程車行駛在城市的道路上,通過GPS反饋的信息及監控設備實時路況信息,大數據處理系統需要不斷地給出較為便捷路徑的選擇。這些都要求大數據的應用層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帶寬從存儲介質中獲得相關海量的數據。另外一方面,海量數據存儲管理系統與傳統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或者基於磁帶的備份系統之間也在發生數據交換,雖然這種交換實時性不高可以離線完成,但是由於數據規模的龐大,較低的數據傳輸帶寬也會降低數據傳輸的效率,而造成數據遷移瓶頸。因此大數據的存儲與處理的速度或是帶寬是其性能上的重要指標。

(2)大數據由於其來源的不同,具有數據多樣性的特點。

所謂多樣性,一是指數據結構化程度,二是指存儲格式,三是存儲介質多樣性。對於傳統的資料庫,其存儲的數據都是結構化數據,格式規整,相反大數據來源於日誌、歷史數據、用戶行為記錄等等,有的是結構化數據,而更多的是半結構化或者非結構化數據,這也正是傳統資料庫存儲技術無法適應大數據存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謂存儲格式,也正是由於其數據來源不同,應用演算法繁多,數據結構化程度不同,其格式也多種多樣。例如有的是以文本文件格式存儲,有的則是網頁文件,有的是一些被序列化後的比特流文件等等。所謂存儲介質多樣性是指硬體的兼容,大數據應用需要滿足不同的響應速度需求,因此其數據管理提倡分層管理機制,例如較為實時或者流數據的響應可以直接從內存或者Flash(SSD)中存取,而離線的批處理可以建立在帶有多塊磁碟的存儲伺服器上,有的可以存放在傳統的SAN或者NAS網路存儲設備上,而備份數據甚至可以存放在磁帶機上。因而大數據的存儲或者處理系統必須對多種數據及軟硬體平台有較好的兼容性來適應各種應用演算法或者數據提取轉換與載入(ETL)。

大數據存儲技術路線最典型的共有三種:

第一種是採用MPP架構的新型資料庫集群,重點面向行業大數據,採用Shared Nothing架構,通過列存儲、粗粒度索引等多項大數據處理技術,再結合MPP架構高效的分布式計算模式,完成對分析類應用的支撐,運行環境多為低成本 PC Server,具有高性能和高擴展性的特點,在企業分析類應用領域獲得極其廣泛的應用。

這類MPP產品可以有效支撐PB級別的結構化數據分析,這是傳統資料庫技術無法勝任的。對於企業新一代的數據倉庫和結構化數據分析,目前最佳選擇是MPP資料庫。

第二種是基於Hadoop的技術擴展和封裝,圍繞Hadoop衍生出相關的大數據技術,應對傳統關系型資料庫較難處理的數據和場景,例如針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等,充分利用Hadoop開源的優勢,伴隨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應用場景也將逐步擴大,目前最為典型的應用場景就是通過擴展和封裝 Hadoop來實現對互聯網大數據存儲、分析的支撐。這裡面有幾十種NoSQL技術,也在進一步的細分。對於非結構、半結構化數據處理、復雜的ETL流程、復雜的數據挖掘和計算模型,Hadoop平台更擅長。

第三種是大數據一體機,這是一種專為大數據的分析處理而設計的軟、硬體結合的產品,由一組集成的伺服器、存儲設備、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為數據查詢、處理、分析用途而特別預先安裝及優化的軟體組成,高性能大數據一體機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縱向擴展性。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存儲與應用特點及技術路線分析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⑺ 海量數據存儲

存儲技術經歷了單個磁碟、磁帶、RAID到網路存儲系統的發展歷程。網路存儲技術就是將網路技術和I/O技術集成起來,利用網路的定址能力、即插即用的連接性、靈活性,存儲的高性能和高效率,提供基於網路的數據存儲和共享服務。在超大數據量的存儲管理、擴展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典型的網路存儲技術有網路附加存儲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儲區域網SAN(Storage Area Networks)兩種。

1)NAS技術是網路技術在存儲領域的延伸和發展。它直接將存儲設備掛在網上,有良好的共享性、開放性。缺點是與LAN共同用物理網路,易形成擁塞,而影響性能。特別是在數據備份時,性能較低,影響在企業存儲應用中的地位。

2)SAN技術是以數據存儲為中心,使用光纖通道連接高速網路存儲的體系結構。即將數據存儲作為網路上的一個區域獨立出來。在高度的設備和數據共享基礎上,減輕網路和伺服器的負擔。因光纖通道的存儲網和LAN分開,使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還提供了很高的可靠性和強大的連續業務處理能力。在SAN中系統的擴展、數據遷移、數據本地備份、遠程數據容災數據備份和數據管理等都比較方便,整個SAN成為一個統一管理的存儲池(Storage Pool)。SAN存儲設備之間通過專用通道進行通信,不佔用伺服器的資源。因此非常適合超大量數據的存儲,成為網路存儲的主流。

3)存儲虛擬化技術是將系統中各種異構的存儲設備映射為一個單一的存儲資源,對用戶完全透明,達到互操作性的目的和利用已有的硬體資源,把SAN內部的各種異構的存儲資源統一成一個單一視圖的存儲池,可根據用戶的需要方便地切割、分配。從而保持已有的投資,減少總體成本,提高存儲效率。

存儲虛擬化包括3個層次結構:基於伺服器的虛擬化存儲、基於存儲設備的虛擬化存儲和基於網路的虛擬化存儲。

1)基於伺服器的虛擬化存儲由邏輯管理軟體在主機/伺服器上完成。經過虛擬化的存儲空間可跨越多個異構的磁碟陣列,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和開放性,實現容易、簡便。但對異構環境和分散管理不太適應。

2)基於存儲設備的虛擬化存儲,因一些高端磁碟陣列本身具有智能化管理,可以實現同一陣列,供不同主機分享。其結構性能可達到最優。但實現起來價格昂貴,可操作性差。

3)基於網路的虛擬化存儲,通過使用專用的存儲管理伺服器和相應的虛擬化軟體,實現多個主機/伺服器對多個異構存儲設備之間進行訪問,達到不同主機和存儲之間真正的互連和共享,成為虛擬存儲的主要形式。根據不同結構可分為基於專用伺服器和基於存儲路由器兩種方式。①基於專用伺服器的虛擬化,是用一台伺服器專用於提供系統的虛擬化功能。根據網路拓撲結構和專用伺服器的具體功能,其虛擬化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兩種方式。在對稱結構中數據的傳輸與元數據訪問使用同一通路。實現簡單,對伺服器和存儲設備的影響小,對異構環境的適應性強。缺點是專用伺服器可能成為系統性能的瓶頸,影響SAN的擴展。在非對稱結構中,數據的傳輸與元數據訪問使用不同通路。應用伺服器的I/O命令先通過命令通路傳送到專用伺服器,獲取元數據和傳輸數據視圖後,再通過數據通路得到所需的數據。與對稱結構相比,提高了存儲系統的性能,增加了擴展能力。②基於存儲路由器的SAN虛擬化,存儲路由器是一種智能化設備,既具有路由器的功能,又針對I/O進行專門優化。它部署在存儲路由器上,多個存儲路由器保存著整個存儲系統中的元數據多個副本,並通過一定的更新策略保持一致性。這種結構中,因存儲路由器具有強大的協議功能,所以具有更多的優勢。能充分利用存儲資源,保護投資。能實現軟硬體隔離,並輔有大量的自動化工具,提高了虛擬伺服器的安全性,降低對技術人員的需求和成本。

⑻ 什麼是雲存儲雲存儲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是什麼

雲儲存的基本概念
雲存儲是雲計算概念的延伸和發展,是一種新的網路存儲技術,指的是通過應用集群、網路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網路中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設置協同工作,提供了一種通用的外部訪問數據存儲和業務功能的系統。
雲存儲的工作原理:
雲存儲是雲計算概念延伸和發展的一個新概念。雲計算是分布式處理、並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通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的小程序,使一個龐大的系統由多個伺服器的計算和分析的返回給用戶的結果。通過雲計算技術,網路服務商可以在幾秒鍾內,處理數以百萬甚至數十億的信息,實現和「超級電腦」一樣強大的網路服務。雲存儲的概念和雲計算是類似的,是指通過應用集群、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功能,各種不同類型的網路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設置協同工作,提供了一種常見的外部訪問數據存儲和業務功能的系統,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並節省存儲空間。簡單來說,一個新的雲存儲方案是將資源存儲入雲的人訪問。用戶可以隨時、任何地點、任何設備都可以通過網路連接到雲端,方便獲取數據。如果這個解釋還很難理解,那麼可以利用廣域網和互聯網的結構來解釋雲存儲。

⑼ 網路存儲的解釋,網路存儲的含義

網路存儲技術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通用網路術語。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三種:直連式存儲(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網路存儲設備(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和存儲網路(SAN:StorageAreaNetwork)。

直連式存儲(DAS):這是一種直接與主機系統相連接的存儲設備,如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內部硬體驅動。到目前為止,DAS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存儲方法。

網路存儲設備(NAS):NAS是一種採用直接與網路介質相連的特殊設備實現數據存儲的機制。由於這些設備都分配有IP地址,所以客戶機通過充當數據網關的伺服器可以對其進行存取訪問,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不需要任何中間介質客戶機也可以直接訪問這些設備。

存儲網路(SAN):SAN是指存儲設備相互連接且與一台伺服器或一個伺服器群相連的網路。其中的伺服器用作SAN的接入點。在有些配置中,SAN也與網路相連。SAN中將特殊交換機當作連接設備。它們看起來很像常規的乙太網絡交換機,是SAN中的連通點。SAN使得在各自網路上實現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同時並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

⑽ 物聯網對海量信息存儲的需求促使了哪些技術的發展

物聯網對海量儲存技術促進的技術包括:快速儲存技術,網路存儲技術,雲存儲技術,大數據存儲技術。
網路存儲技術: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Storage,DAS)、網路存儲設備(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和存儲網路(StorageAreaNetwork,SAN)。
雲存儲技術是側重企業搭建的雲盤服務,
大數據存儲技術是側重於框架結構的不同。第一種是採用MPP架構的新型資料庫集群,重點面向行業大數據,採用Shared Nothing架構,第二種是基於Hadoop的技術擴展和封裝,圍繞Hadoop衍生出相關的大數據技術。第三種是大數據一體機,這是一種專為大數據的分析處理而設計的軟、硬體結合的產品

熱點內容
安卓手機中的投影在哪裡 發布:2025-02-05 08:01:57 瀏覽:594
php調用定義函數 發布:2025-02-05 08:00:30 瀏覽:451
ubuntujava環境變數 發布:2025-02-05 07:57:13 瀏覽:442
sql語句on 發布:2025-02-05 07:41:42 瀏覽:597
取消電腦密碼怎麼設置8 發布:2025-02-05 07:24:16 瀏覽:393
洗腦編程 發布:2025-02-05 07:23:52 瀏覽:948
osd加密 發布:2025-02-05 07:17:39 瀏覽:36
微信游戲源碼下載 發布:2025-02-05 07:17:29 瀏覽:384
計算機內存儲器是 發布:2025-02-05 07:13:35 瀏覽:144
classpathlinux 發布:2025-02-05 07:12:57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