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備存儲裝置
㈠ 災備和雲災備的區別是什麼
雲災備將災備看作是一種服務,由客戶付費使用災備服務提供商提供災備的服務模式。採用這種模式,客戶可以利用服務提供商的優勢技術資源、豐富的災備項目經驗和成熟的運維管理流程,快速實現用戶的災備目標,降低客戶的運維成本和工作強度,同時也降低災備系統的總體擁有成本。
UCache雲災備免費使用100G(實際700G)——幫助企業用戶實時高效低成本的增加業務容災能力,一切為企業快速發展兜底!(數據壓縮、重刪比例:可達到7:1,實際700G的數據(意思是經過加密切塊壓縮,及並行重刪備份後實際在UCache災備雲平台上顯示的佔用容易僅為100G)。
㈡ 如何選擇災備解決方案
首先,要明確信息系統進行容災備份的目的。
古語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目的的去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對數據備份間隔要求較低,可考慮定時備份的軟體,反之則要選擇具有實時備份功能的備份軟體。如果對恢復數據有較高的要求,則建議選擇基於CDP持續數據保護技術的容災備份軟體,例如:UPM備特佳。除了備份之外,如果要保障業務的連續性,則需要考慮災備軟體的業務接管能力。
其次,調研不同容災方案或產品的實際應用。
HA高可用方案前幾年較為普遍,很多單櫃或者雙櫃的HA方案在實際應用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保護數據安全的作用。然而在數據恢復方面,HA方案具有明顯的缺陷,不能保證恢復數據的可用性,也不支持遠距離的異地容災。快照在異地容災方案中也有應用,可實現數據冗餘,而在業務連續性方面則無法保證。
近年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基於CDP持續數據保護技術的容災備份方案。據調查,國內首個省級應用級CDP異地容災案例發生在陝西省。陝西省政府信息化中心規劃的容災備份建設項目採用了以「兩地三中心」為基本原則的方案,採用了雲存儲和虛擬機,以北京和力記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備特佳CDP容災備份系統為核心進行部署實施,完美實現了復雜多樣信息系統的雲災備的同時,還圓滿實現了控制建設災備系統投資成本和安全可信杜絕後門的容災備份項目建設目標。
容災備份雖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在實際應用中,如果能夠把握好上述兩個方面「因需制宜」,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達到什麼效果,並調研考察相應的產品和方案,自然能夠在信息系統的容災備份建設項目中有的放矢,為信息系統起到保障數據安全及業務連續的作用。
㈢ 災備雲的等級
災難恢復等級是指災難恢復能力國家標准等級,以下簡要為大家分別介紹六個等級的內容:
災難恢復等級:第一級
需滿足國標《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GB/T 20988-2007)災難恢復等級第1級要求,存儲介質為各種磁介質、光介質和紙介質,完全數據備份至少要每周一次,備份介質要場外存放,並且要有介質存取、驗證和轉儲管理制度。
災難恢復等級:第二級
滿足國標《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GB/T 20988-2007)災難恢復等級第2級要求,介質存儲為各種磁介質、光介質和紙介質,要具有高標準的介質存儲環境和設置,同時具有7*24小時門禁、視像監控和保安管理,還要有7*24小時響應的媒體存放及獲取服務。
災難恢復等級:第三級
第三級的介質存儲和第二級的相同,其機房環境需要符合國家標准,以滿足災難演練和災難恢復期間的機房環境要求。一旦災難發生,災備中心可在約定的時間內提供災難備份中心所需要的機房場地,並提供備用主機和外圍設備,使企業能夠利用備份磁帶盡快恢復信息系統的運行,同時還要有必要的通信線路和網路設備,以便建立所需的通信網路,盡快恢復業務。
災難恢復等級:第四級
需滿足國標《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GB/T 20988-2007)災難恢復等級第3、4級要求,一旦災難發生,災備中心已保留有企業生產系統在線備份的最新業務數據,所以可在此備份數據的基礎上,使用災備中心的機房場地、備用主機及外圍系統,迅速恢復信息系統的運行;各服務渠道及各分支機構可在建立與備份中心的網路連接後立即恢復業務運作,進一步提高了企業業務恢復的速度。
災難恢復等級:第五級
需滿足國標《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GB/T 20988-2007)災難恢復等級第5級要求,在災難發生後,其恢復機制和第四級大體相似,但是其速度要更快一些,能夠利用災備中心的機房場地等設施立即恢復信息系統運行。
災難恢復等級:第六級
需滿足國標《信息系統災難恢復規范》(GB/T 20988-2007)災難恢復等級第6級要求,一旦災難發生,災備中心的遠程集群系統將利用實時最新業務數據自動進行系統切換,企業的分支機構及服務渠道也能夠自動切換到備份中心的網路系統,在短時間內恢復企業信息系統的運作,避免了企業業務及對外服務出現停頓事件。
相比傳統的異地災難恢復方法,UCACHE災備雲具有多種優勢:
降低的企業為此的成本、資源、人力投入,同時獲得了更多功能、更多存儲容量和更加靈活的企業信息架構,企業主也可以將資金投入到企業生產中,更加專業於生產和銷售
(目前UCache雲災備100G免費使用,數據壓縮、重刪比例:可達到7:1,實際700G的數據意思是經過加密切塊壓縮,及並行重刪備份後實際在UCache災備雲平台上顯示的佔用容易僅為100G。)
在以下應用場景中UCACHE都有非常完美的支持
勒索病毒防護
保護企業的核心數據免遭這類勒索軟體加密或鎖定降低企業生存風險。
雲平台備份/恢復
保護企業的自建雲平台運營安全,兼容Opens tack、CAS、FusionCloud等雲平台。
虛擬化備份/恢復
保護企業的虛擬化平台數據運營安全,兼容VMware、Hyper-v、XenServer等虛擬化平台。
文件系統備份/恢復
保護企業的非結構化數據,滿足全量備份和增量備份要求。
㈣ 災備的定義
指利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統化的數據應急方式,以應對災難的發生。
災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還是IT,各種主要業務都需要信息化來支撐。在很多企業中,最開始關注運行方面風險的是IT部門,所以很多企業、機構都是IT部門主導這件事。
災難備份宏觀上來看,對國家經濟、信息化建設和抵禦災難的能力都是有幫助的,需要國家的支持、推進和完善。同時,國家也應當加強規范和管理,防止產業中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
(4)災備存儲裝置擴展閱讀
災備選擇注意事項:
1、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一定是符合公司現有的環境的。因此,在制定解決方案之前,工程師與運維人員一定要明確公司現有的環境和資源。
2、容易上手的中文操作界面的軟體可以降低溝通的成本,不但方便工程師部署,也可以降低後期運維的難度。
3、災備方案可供選擇的范圍很大,但所有的災備方案都必須考慮的因素包括恢復時間、實施與維護災備策略所需的投入等。災備恢復時間的需求越短,所需的實施成本就越大,實施難度也就越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災備
㈤ 什麼是災備存儲
當下正值國內銀行間市場鬧「錢荒」,近日更出現個別銀行系統大面積不穩定的情況,由此金融系統內部災難備份存儲的重要性再度被提升。
㈥ 雲災備有哪些功能
UCache災備雲,這個是線上的一款數據備份雲平台,可以實現的功能:
1、適用場景:TB-EB級海量數據規模下的全棧超可用
2、備份對象:數據、平台、應用級
3、災難恢復能力等級:1-6級全等級覆蓋
4、核心技術:1-3級災難恢復能力:備份集技術、4-5級災難恢復能力:副本數據管理、持續數據保護等技術、6級災難恢復能力:網關&存儲雙活、業務連續性服務等
5、RPO&RTO級別:小時級、分鍾級、秒級
6、數據有效性驗證:即時的數據驗證
7、數據有效性驗證:統一編排恢復驗證計劃,自動測試並輸出詳細報告
8、數據利用:任意時間點的分鍾級數據掛載,以進行開發測試、查詢分析等
9、數據加密:雲採用從傳輸層、存儲層、資料庫層全程加密的方式,保障數據全程處於加密狀態;且加密密鑰可由客戶自主管理,並支持定期進行密鑰更新
10、操作方式:一站式災備數據管理WEB平台,一鍵管理
11、備份功能設置:定時備份、增量備份、永久增量數據備份
12、數據壓縮、重刪比例:可達到7:1,實際700G的數據(意思是經過加密切塊壓縮,及並行重刪備份後實際在UCache災備雲平台上顯示的佔用容易僅為100G)。
13、操作界面設置:數據保留策略、流量控制、任務告警、任務日誌、FusionCloud雲平台備份/恢復、FusionCloud雲平台備份/恢復、VMware架構虛擬化備份/恢復、H3C CAS雲平台備份/恢復、OpenStack雲平台備份/恢復、XenServer虛擬化備份/恢復、Hyper-v虛擬化平台、公有雲實例備份/恢復、操作系統備份(windows、linux)備份/恢復、文件系統備份/恢復、卷級備份/恢復、並行重刪、並行重刪DB2GaussDBGBaseMySQLOracleSAP HANASQL SybaseTimesTen備份/恢復等。
14、硬體及基礎設施架構:英特爾®至強®金牌系列IO型伺服器、災備存儲集群式架構。
15、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華北國標A類數據中心—京北(懷來)T3+級數據中心
16、帶寬出口及數據搬遷服務:不限流量、北京核心骨幹BGP帶寬、埠速率1000Mbps
17、在線運管服務:支持7*24小時
19、兼容性如下圖:
㈦ IT系統的災備技術有哪些種53
IT系統的災備技術手段根據IT系統的構成有很大的差異,各類手段在適合系統的程度
上主要取決於系統本身的組成和建設要求。比如,IT系統由多操作系統組成,並且災備系統不能更改生產系統原有的格局,則可行的技術手段就極為嚴格,需要相當慎重的選擇。災備技術實現手段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通過網路的連接,將本地端的數據復制一份到遠程保存,聽起來似乎不難,但在復雜的IT架構下,要想成功實現確也並不容易。以往,受制於容災技術實現手段的局限,主要有主機型和存儲型兩大類容災方式,而今天,更是出現了具有更強能力的存儲網路型的虛擬化容災方式,使得容災的技術手段開始豐富起來。現在開始流行的CDP連續備份技術更是使容災和備份兩大不同的體系開始走向融合。
1、主機型遠程容災
主機型遠程容災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安裝在伺服器的數據復制軟體,或是應用程序提
供的數據復制/災難恢復工具(如資料庫的相關工具),利用TCP/IP網路連接遠端的容備伺服器,實現異地數據復制。主機型遠程容災的優點是在伺服器較少的環境下,所需的成本較低,用戶不需更換多現有的系統架構,也不用擔心後端存儲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只需支付軟體的授權費和災備端的硬體設備費用即可。但如果是伺服器數量較多的環境,管理上的復雜程度就會增加,整體的投入成本成也會增加。它的另一個缺點是軟體安裝在應用程序主機上,運行時會消耗主機的運行資源,如果硬體的等級不高,就可能給應用程序帶來影響。
2、存儲型異地容災
存儲系統型異地容災顧名思義是基於存儲系統(光纖磁碟陣列、NAS)的模式。通過存儲系統內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統,通過IP網路或DWDM、光纖通道等傳輸介面連結,將數據以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復制到遠端。知名的存儲系統型遠程容災方案有SRDF、TrueCopy、等。與主機型遠程容災相比,存儲系統型遠程容災的優點就是將數據與運行分開,對主機系統的運行資源影響比較小。另外,由於運行機制大多是利用鏡像(mirror)來復制數據,並藉助高速緩沖存儲器加速I/O存取,兩端的數據差異時間點比較小,加上存儲系統本身具備一定的容錯能力,具有一定的運行性能和可靠性。而存儲系統型遠程容災的最大的限制就在於其昂貴的構造成本。由於用戶必須在本地端和災備端分別配置兩套相同的存儲系統,不僅采購成本高,而且還要受制於單一的設備廠商,未來的擴展性勢必缺乏彈性。此外,光纖通道存儲系統如果要構造遠程容災,必須在本地端和災備端各安裝一台FC-to-IP轉接器,硬體成本就會超過5萬美元,再加上網路帶寬成本的話,整體費用投入定會令人咋舌。如果企業在安裝前沒有經過謹慎評估的話,建設存儲系統型遠程容災極有可能造成it支出的黑洞,加重財務負擔。另外,存儲型容災方式對於資料庫的一致性容災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多點到一點的容災架構上存在不適用性。
3、虛擬化容災方式
虛擬化容災方式是一種網路存儲型遠程容災架構,是在前端應用伺服器與後端存儲系統之間的存儲區域網路SAN),加入一層存儲網關,這個網關和我們所了解的網路網關不同,以虛擬存儲的代表技術美國飛康軟體公司的方案為例,它結合了IPStor專用管理器,前端連接伺服器主機,後端連接存儲設備,它的角色就好像是存儲網路中的交通警察,所有的I/O都交由它來控制管理。當然,現在也出現了旁路side-band)的控制方式,對於IO流量進行旁路監控和分流,實現異地數據復制。虛擬化遠程容災的優點就是功能強大。由於數據復制是通過存儲網關來執行,應用伺服器只需資料庫執行代理程序,相對於主機型遠程容災來說,它的性能影響十分低。另外通過存儲網關的虛擬化技術,可以整合前端異構平台的伺服器和後端不同品牌的存儲設備,本地端和災備端的設備無需成對配置,用戶可以根據RTO和RPO,在遠端建立完整的熱備份中心,當本地端發生災難時立即接管業務運行或是採取僅在災備端安裝存儲設備的溫站配置,先保護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地端修復完成後再進行恢復。除了上述的不佔用主機運行資源,以及沒有存儲平台局限性之外,成本更是虛擬化程容災的最大優勢。首先,構造時不需更換原有的IT基礎架構,只需在原本的存儲區域網路中加入存儲網關,本地端的主機和存儲設備可以是任何品牌,災備端的主機和存儲設備也不需和本地端相同,用戶甚至可以在災備端採用等級較低的存儲系統如SATA磁碟陣列,根據統計,投資成本可節省多達30%左右,對於那些有構造遠程容災的熱切需要而IT預算又十分有限的客戶來說,虛擬化遠程容災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其次,針對資料庫專用代理確保資料庫具有完整的容災和啟動能力,無需擔憂無法啟動的現象發生。更為重要的是,在存儲數據上進行的多點快照等增值功能,能使得各種數據的人為破壞均可以得到瞬間恢復的能也就是歷史數據的恢復能力,這在前兩種容災方式中是一種恢復的盲點),是一種相當完整的容災體系,其涵蓋的災難抗擊范圍遠超過前述的各類方式。另外,對於異地傳輸的帶寬佔用,虛擬化容災方式具有各類調優方式,使得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適應用戶現有的網路環境。在這種容災體系中,容災的構建已經不再是難事,災難也不再是極為可怕的事情。CDP的技術也是虛擬化容災方式所衍生出來的一種實時系統備份技術,是一種容災和備份的合成技術。當然,還有多種主流災備技術的變形和衍生技術,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