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級存儲最新消息
1. 浩祥科普 | 什麼是B端互聯網的新存儲體系
什麼是B端互聯網的新存儲體系?
(1)是信息基建(包括伺服器、IDC和存儲等);
(2)是網路安全,包括等保2.0帶來的態勢感知等新方向;
(3)互聯網流量端和SaaS雲化軟體;
站在這個時點上,B端互聯網的產業趨勢從根基部分來說顯著區別於C端互聯網的計算體系。
為何要建設新存儲體系?
因為傳統存儲技術,難以解決B端互聯網大數據痛點,傳統存儲技術受到容量,性能和架構限制不具備擴展性和兼容性。當然,雲計算巨頭們也有在考慮冷數據存儲問題,推出的產品有同質化趨勢。
具IDC預測2025年我國數據達48.6ZB(18年至25年復合增速超過30%),其中超過80%為非結構(文檔、圖片、數據),存儲容量與數量成為巨大挑戰!
傳統存儲通過縱向拓展(只增加容量),性能與容量成反比,無法解決海量增長的非結構數據存儲管理問題。
新形態、新應用、新價值
企業將迎來系性能數據時代
2019年,各 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速,受政府的戰略推動,中國數字化轉型IT 出將 次超過 數字化轉型IT 出,占 達到51%。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 少55%的組織成為「數字化的堅定者」,部署數字平台的組織數量將增加 倍,達到60%。到2022年,由數字拉動的經濟產值將佔全球GDP的60%, 中國數字經濟產值占 將超過全球平均 平,達到65%。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速以及智能化 標的推進,企業產 的數據將持續增 ,數據呈海量、多元發展趨勢;多雲和雲-邊-端等部署環境更加復雜,2020年全球 於雲基礎架構的硬體 出將超過傳統數據中 基礎構 出,占 達到52.9% ;在應 層 ,企業對數據的實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 ,根據IDC預測,2020年中國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市場將同 增 52.3%,達到7.6億美元,分布式存儲系統也將在2019年取得61.0%的同 增 ,並在未來五年(2020-2024年)保持23.2%的年復合增 率;企業也將更加重視數據價值的挖掘,以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2020年,新數據時代已經來臨。
企業的需求和挑戰進 步驅動了數據時代的發展,在新數據時代下,企業的IT轉型將更加緊迫,IT供應商需要為各 業的轉型提供助 。IDC通過分析數據在 融、交通、電信、能源、製造、醫療等代表性 業的發展現狀和痛點,發現新數據時代下企業主要在數據海量增 ,數據實時和可靠性以及數據整合及管理三 臨挑戰。
數據海量增 - 在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下,企業每年產 的數據量將繼續保持 速增 ,這將對存儲設備供應商帶來巨 挑戰,但同時也提供了發展機遇。通過IDC調研發現,存儲介質和存儲設備供應商在2018年為全球增加了超過700EB的數據存儲容量,創造了超過880億美元的收 。預計2018-2023年,全球存儲裝機容量將以18.4%的年復合增 率增 ,2023年的存儲裝機容量將達到11.7ZB,其中企業級存儲裝機容量將達到25.1%的年復合增 率,與2018年相 增幅超過3倍,遠 於個 存儲容量5.9%的年復合增 率。
從全球存儲介質來看,預計增 最快的存儲介質是固態硬碟(SSD),未來五年的其年復合增 率將達到44.0%,遠 於整體存儲裝機容量18.4%的年復合增 率。在中國,從企業級外置存儲市場來看,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得益於其較 的市場價值,從2015年 2018年市場出貨價值快速增加, 2018年迎來增 峰值,總市場規模達到5億美元。鑒於更多的技術升級,如 持端到端的NVMe,IDC認為2019年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仍會保持較 增 ,2019年第 季度預測顯 ,中國全快閃記憶體存儲陣列市場將實現52.3%的同 增 ,達到7.6億美元。
從全球存儲設備類型來看,2017年,企業級存儲系統已經取代PC和平板電腦,成為總體容量最 的存儲設備;預計2019年,企業級存儲系統的裝機容量同 增 率達32.9%,遠超總存儲裝機容量17.1%的同 增 率;2021年,企業級存儲系統的裝機容量將占 半左右的全球存儲裝機容量;到2023年該 例將繼續增 ,預計將達到56.2%。此外,預計到2023年,視頻採集存儲占 將達到10%左右,並有望在2023年之後超過PC和平板電腦,成為僅次於企業級存儲的的第 存儲市場。在中國,已被市場 泛接受的分布式存儲系統,在未來五年將保持23.2%的年復合增 率。
數據的可靠性和實時性- 未來 論是企業還是個 都對數據產 了更 的依賴。數據作為未來企業最重要的核 資產之 ,保證數據存儲的可靠性成為 種必要,尤其在諸如 融、電信、醫療等與 關系密切的 業。為了實現數據存儲的安全可靠,未來存儲設備的容災和冗餘機制必不可少,避免因 然災害、設備損壞等意外引發的數據丟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訴求。同時,隨著互聯 、物聯 以及 智能等技術在各 業的不斷滲透,企業對於數據實時性的需求 益增加。IDC預測,到2023年,實時數據將佔全球數據圈24.5%的份額。許多 業場景,例如 融的 險評估、交通的 動駕駛、運營商的智能 絡等,都需要依賴快速實時的數據採集、存儲和分析得以實現。同時,應 對延遲的要求也越來越嚴苛,部分應 甚 要求亞毫秒級的延遲。在新數據時代,IT供應商需要提供更優化的 絡、接 和存儲介質,以確保IT基礎架構的響應速度能夠滿 未來數據實時性的需求。
2. 華為發布新一代數據中心級融合分布式存儲FusionStorage 8.0
【西班牙,巴塞羅那,2019年2月25日】在2019年世界移動大會(MWC)上,華為發布新一代數據中心級融合分布式存儲FusionStorage 8.0,基於成熟的企業級存儲能力及公有雲基因,幫助運營商、金融等行業客戶應對數據大爆炸時代業務雲化挑戰。
華為IT產品線智能存儲與數據管理領域總裁孟廣斌發布FusionStorage 8.0
5G、IoT、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傳統集中式存儲煙囪式部署的擴展性和管理難題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用戶期望有一種新的形式,可以打破不同類型存儲間的數據孤島,讓各類業務以統一的方式進行存儲和管理,同時降低TCO、提升數字化平台服務效率。
面向紛繁復雜的雲環境,華為FusionStorage 8.0創新的實現一套存儲系統同時支持塊、文件、對象、HDFS、資料庫協議,適用於全業務場景混合負載,以一套設備支持數據的生產、災備、分析、歸檔等全生命周期場景,滿足雲上雲下數據流動並保障一致性體驗。
業界首個支持關鍵業務的分布式存儲
華為FusionStorage 8.0是業界首個支持企業關鍵業務的分布式存儲系統。單集群橫向擴展最大可達4096個節點,支持千萬級IOPS,並且憑借華為企業級存儲成熟的晶元和FlashLink®加速技術,使得節點與SSD盤之間協同更高效,時延響應低至0.5毫秒,具備分布式存儲領域最優性能,滿足運營商核心資料庫、金融聯機生產等場景快速IO響應訴求,保障企業關鍵業務高速穩定運行。
此外,基於華為企業存儲產品久經驗證的HyperMetro雙活方案,華為FusionStorage 8.0可提供99.9999%的方案級可靠性,適用於虛擬化及資料庫等多應用場景,保障關鍵業務不中斷,提供業界唯一支持秒級RPO(恢復點目標)的非同步復制技術,為跨數據中心業務提供連續性保障。憑借獨有的自適應重復數據刪除與數據壓縮能力,即使在VDI(桌面虛擬化)應用場景中也能達到5:1的數據縮減比,進一步幫助用戶節省存儲空間。
率先實現五大融合
作為業界唯一同時提供公有雲、傳統存儲和晶元的廠商,華為整合具有強擴展性的分布式存儲底座、傳統存儲豐富的企業特性,並融入晶元的優化能力,從而實現數據中心級的融合。
華為大簡態FusionStorage 8.0通過協議融合實現一站式部署,替代原有不同協議時煙囪式部署,提升資源使用率,使TCO降低30%;通過關鍵業務融合實現一套存儲同時支持企業核心應用和新興應用;通過場景融合實現一套存儲對數據的采、用、管、備、存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多雲融合實現一個平台,融合邊緣雲、私有雲和公有雲,為用戶提供一致的業務體驗;通過管理融合實現一套統一的智能管理平台,融合運維和運營兩大能力,實現數據智能化,充分釋放數據價值。
通過創新的五大融合特徵,華為FusionStorage 8.0可幫助用戶實現「一個數據中心一套存儲」的終極目標,有效消除存儲設備多樣性及管理復雜性,降低數據使用成本,並讓雲上雲下數據自由流動和充分共享成為可能;通過存儲永新服務幫助用戶數據終身免遷移,減少數據遷移給業務帶來的中斷風險。
作為華為FusionStorage的用戶,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遼寧有限公司累計部署容量超過10PB,到目前已穩定運行超過4年,資料庫系統性能大幅提升,100TB經營分析數據處理時長由之前的超過10小時縮短至2小時,保障業務7x24小時在線滾源。
華為IT產品線智能存咐嫌儲與數據管理領域總裁孟廣斌表示:「在數據中心從傳統孤島向雲架構演進的趨勢下,華為全新一代分布式存儲FusionStorage 8.0通過創新的五大融合,打通企業數據壁壘,在業界首個支持關鍵業務,真正實現一個數據中心一套存儲,助力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華為FusionStorage已經為全球數千家企業用戶持續提供數據存儲服務。」
3. IP存儲更加走近網格
網格計算讓我們更加理解「網路就是計算機」,網格存儲則可以讓我們感受「網路就是存儲設備」。而對於這個網路存儲設備的容量,我們可以用基於IP的存儲技術讓它盡可能的大。
毫無疑問,TCP/IP協議是網路時代使用最廣泛的網路通信協議。在這個IP網路上"掛"著的伺服器和客戶端電腦不計其數。而網格技術恰恰就是要把這些掛在Internet上眾多個體的能力統籌起來,並程度地發揮出來。
網格與IP技術的確密不可分,在存儲領域同樣如此。存儲設備要連接在存儲伺服器上,完成存儲操作,而網格技術則使互聯網上伺服器與客戶機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樣,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互聯網上的任何一個伺服器或PC,只要支持網格技術,支持相應的存儲軟體,都能夠成為網格存儲的一份子。甚至可以設想,我們機箱里的硬碟,正在為網路上很多素昧平生的人提供存儲服務,而我們的信息,也不一定都存儲在本地的硬碟上。借用Sun公司提出的"網路就是計算機"這句話,網格技術和IP存儲技術將會讓我們體會到"網路就是存儲設備"的感覺。
不少人對於網格技術是很樂觀的,他們相信網格計算的概念將會對未來IT產生深遠影響。但畢竟目前網格技術仍然處在研發和試驗階段,真正的應用還沒有普及。而且,網格存儲上推廣步驟可能還要比網格計算再慢上半拍。有分析指出,目前網格計算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還缺乏明晰的願景,網格化存儲的設計規劃以及架構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盲點。
網格上的"舞會"
普通用戶的盲點似乎恰恰是存儲廠商所要追求的目標,很多存儲行謹梁業的大企業都對網格存儲表現出很高的興趣。2004年12月21日,美國EMC公司攜手DELL、Intel和Oracle,共同打造了MegaGrid(兆級網格)項目,在該項目中,戴爾、Intel、Oracle將分別提供企業級網路化伺服器、處理器和Oracle 10g技術基礎架構,而EMC則交付一套完整的網路化存儲基礎架構,包括EMC CLARiiON CX和EMC Symmetrix DMX網路化存儲系統,EMC Celerratm NS 系列網路附加存儲系統(NAS),EMC ControlCentertm 和EMC Navispheretm信息管理軟體。
這些廠商的確是對網格技術格外熱衷,EMC提供的資料顯示,MegaGrid項目的每個廠商為開發、測試並驗證企業級網格計算實踐都投入了技術資源。其中戴爾公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企業級網路化伺服器基礎架構,包括基於雙Intel Xeon和四路Intel Itanium處理器的PowerEdge伺服器以及相關的I/O技術;Intel捐獻了適合Intel Xeon處理器和Intel Itanium處理器的體系結構,化工具以及其他滿足無縫設計集成的資源;而Oracle則提供其Oracle 10g技術基礎架構,並在其環球IT數據中心主持該舉頌項目的開發中心。何其壯哉,眾多設備廠商在網格的號召力下歡聚一堂,開起一場在網格上的"舞會"。
MegaGrid(兆級網格)項目的出台,被分析人士稱為是"現有網格已經不夠大"的結果。
世界網際網路零售大王Overstock.com副總裁肖恩·斯威格曼說,"我們正在擴建企業級網格計算基礎架構,在這個架構上運行著EMC、Oracle、Dell和Intel的設備。我們關心的重點是在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的同時,降低基礎架構的費用。看來,新MegaGrid項目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祥答運價格便宜而又靈活的隨業務增長可擴展的網路計算基礎架構。"
惠普也早就從2001年開始了存儲網格的研發。如今,第一個採用存儲網格技術的專門用於歸檔的產品RISS(參考信息存儲系統)已經問世,並在歐美等國家有了成功的應用。在惠普的總體策略中,存儲網格技術顯然已經成了ILM實施的主要推動力。依託存儲網格技術的各種新產品將不斷完善ILM的基礎架構。據悉,惠普的存儲網格產品已經規劃到了2010年。
惠普存儲網格技術的核心是一個一個的智能單元(Smart Cell)。每個智能單元都是一個"計算機+存儲"的模塊,可與外界直接溝通。智能單元既是一個物理概念,又是一個邏輯概念。從物理的角度看,它是由計算和存儲設備構成;從邏輯的角度看,智能單元就是存儲網格環境中的一個功能節點。存儲網格的發展與商業需求密切相關,隨著技術的進步,許多新的技術和設備都可以加入進來,從而實現更多的功能。對於存儲網格來說,軟體是至關重要的。軟體要承擔對智能單元的管理,並保證智能單元的溝通。
NetApp同樣對網格計算熱衷。NetApp很早就開始推出"Grid-enabling(支持網格)"技術,通過這項技術,NetApp重構了其文件系統以支持集群和負載平衡。
但目前,基於網格的存儲每秒吞吐量通常都是以幾百GB或TB計,而非MB。總計這些網格存儲的I/O將達到幾百萬到幾十億的IOps,此外,這樣的存儲要可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但同時又作為單一存儲(single image)來提供服務。最終,作為單一存儲這樣的存儲應該在容量和性能上,能夠線性地擴展到幾十PB、EB甚至YB。
Gartner一個高級分析師指出,電腦基礎架構一旦開始完全虛擬化,網路化、處理能力、容量等等界限將會統統消失。但是要實現這樣的遠景,估計要十年。
IP存儲 給網格加熱
在對於遠景展望的過程中,廠商們對於IP存儲的投入力度也一直沒有減弱。今年2月,美國EMC公司推出一系列最新的存儲及虛擬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通過日益普及的IP網路,構建更合乎成本效益的IT基礎設施,簡化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將ILM的優勢推展至更深、更廣的層面。
EMC 大中華區總裁陸純初先生說:"對客戶而言,應對IT基礎架構的復雜性和增長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2005 年,磁碟陣列的數據存儲增長了70% 。在諸如管理和保護方面,這種增長趨勢與不斷變化的需求一起,引發了成本增加和信息管理挑戰。而藉助於經濟合算的 IP 網路,這些新技術能夠使客戶的信息基礎架構變得更加實惠、簡捷和靈敏,同時也延伸了他們在 ILM 上的策略"。
企業策略集團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的創始人兼高級分析師 Steve Duplessie 說:" IP 存儲是一個熱門話題。IT專家們逐漸地意識到他們從 光纖通道SAN(Fibre Channel SAN )中獲取的相同益處能夠並且應該擴展至整個企業——也就是IP 領域。IP 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可與任何一個伺服器連接,不僅僅是大型伺服器"。
網格如何運營
在網格的商業運作方面,有人預期網格存儲概念可能會有過熱的現象(正如虛擬化一樣)。不過,網格存儲對於客戶在部署存儲時卻有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廠商推出的新一代存儲數組將具有增加容量與性能的功能,可在共享網路存儲環境下增加額外的存儲節點。
其次,網路連接存儲(NAS)市場將成為網格存儲的第二個影響領域。在過去幾年,客戶已經陸續部署了分布式檔案系統來支持復雜的需求,許多都著重在高性能技術運算市場。許多企業客戶看到管理成本會隨著NAS系統添增而增加,實質幾乎等於存儲孤島四處林立,不過可提供跨NAS節點來管理檔案的分布式檔案系統可協助解決傳統NAS環境中常見的管理問題。由於設計上與部署模式的不同,我們認為這屬於新興的平台網格存儲。Network Appliacne、Isilon Systems、IBM、Exanet、Panasas都有這方面的產品。
網格存儲會影響的第三個領域是內容存儲市場,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數字內容,加上需要符合政府相關法規之故。雖然這與傳統及分散檔案系統的NAS環境有部分重迭,但越來越多存儲環境使用對象式的多重節點存儲環境,好讓檔案可依據單一辨識記號來加以追蹤。許多廠商已開始提供這類產品,包括HP、EMC與Permabit都是。
越來越多法規要求企業信息必須有所保護、簡化存取性、數據完整與安全等,這讓市場可考慮選擇系統網格存儲的架構,因為這是以節點之間的備份為基礎,可在多重節點上進行內容管理與存儲。此外,從管理角度而言,我們也可將可在存儲環境上的多重節點進行數據轉移的產品(數據行動化、數據保護或檔案管理)當作網格存儲(ExaGrid與RainFinity屬於此范疇)。
網格存儲將有助於市場轉向存儲公用模式,這會讓存儲的傳遞變成一種服務模式。網格存儲也會搭配一些更大的數據中心趨勢,比如新興的IP存儲,刀鋒伺服器,伺服器虛擬化與政策式的管理策略等。
如何考慮從現有的存儲項目中加入網格存儲呢?網格存儲適合用在需要符合法規需求、信息管理以及存儲整合項目上。此外,這也有利於將數據中心存儲與應用服務轉移至存儲公用模式上。
自行建立一個部署這些系統所需達到的門坎與標准很重要。新技術的危險就是產品功能過於誇大。客戶必須要求廠商展現部署簡易性、管理與性能的證據。
就像網格運算一樣,網格存儲的包括在數個節點上共享資源,從商業營運與服務角度來看,存儲容量的彈性部署將可讓企業客戶獲得不少好處,包括立即變更存儲,並改成服務形態的存儲服務
4. 原力Insights | Filecoin公鏈賦能企業級數據存儲
不久之前,流量為王的背景下,B站、微博及其他社交 娛樂 媒體,由於吃瓜群眾的熱情高漲紛紛宕機崩潰,在互聯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於高度中心化的互聯網平台,數據多集中在平台的資料庫中,存儲容量巨大, 想要保護數據完整穩定,任務不可謂不艱巨。
去中心化並且不斷向正規化方向發展的區塊鏈技術,進一步走入大眾的視野。
然而對於企業級應用選擇公鏈還是私鏈的探討,似乎從未停止過。
也許Filecoin能夠給出答案。
一 私鏈異軍突起
隨著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數據信息的規模呈現出爆發增長的趨勢。
全球金融和 科技 等巨頭相繼聚焦區塊鏈底層平台開發和技術應用, 更加高效安全和更為穩定的數字化發展成為企業的迫切需求。
與Google、Amazon、微軟和京東等這類互聯網巨頭推出基於區塊鏈基礎服務的應用平台相比,螞蟻金服、JP Morgan、IBM等機構相繼布局了 私有鏈 ,用於內部數據管理、審計等領域。
早在2018年,JP Morgan的區塊鏈項目負責人Amber Baldet在巴黎召開的以太坊大會中,講述其自建平台Quorum計劃連接區塊鏈公鏈與私鏈,接入用戶的區塊鏈資產, 並保護數據和資產的隱私性與安全性。
在今年5月份,曾經的通訊巨頭Nokia也透露 將建立一個安全、私有、授權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來提供數據交易和分析功能,實時利用 AI 和自動化機制應對快速增長的數據量,同時保證對數據進行安全可靠的訪問。
二 公鏈和私鏈之爭
公鏈作為信息完全透明和去中心化的基礎架構,是所有人都可以讀取、發送交易並可以獲得有效確認的公共區塊鏈。
在公鏈上的參與者都可以通過數字代幣激勵機制, 得到達成共識的收益。
公鏈主要特徵是開源(OpenSource)和匿名(Anonymity),也就是說公鏈具有去中心化、難篡改、便捷靈活和智能化等特點,在 促進數據共享、減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數據安全 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公鏈的缺點也是突出的。
而私有區塊鏈因其編寫許可權僅歸於一個特定的機構,有信用主體,信息可以被篡改。
從理論上並不符合去中心化區塊鏈的核心特徵,但是私鏈可以提高交易速度,可以控制交易成本, 具有可擴展性支持更多交易, 並且對於機構的數據隱私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護。
基於私鏈的商品溯源技術,早已成為阿里、京東、蘇寧等各大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早在2016年,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支持進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溯源。
2017年初,阿里與普華永道合作, 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
然而在日益豐富的互聯網服務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如果所有的應用都只適用於單一的私有鏈, 那麼需要許多單一機構提供不同的私鏈服務來滿足數據的處理和存儲。
區塊鏈搭建和運維至成熟,其成本非常巨大且運作十分低效,對於數據跨鏈協同處理技術要求非常高, 已然無法再滿足數字時代的 社會 發展需求。
根據IDC的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175ZB。
依照我們目前在全球建立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的容量,要保存如此龐大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可想而知, 一個能夠有效存儲這些龐大數據量的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三 Filecoin賦能企業級數據存儲
Filecion是目前有實際應用場景的區塊鏈標桿性項目,自2020年10月上線到目前已經完成了高達 8.8EiB 的存儲量積累。
作為IPFS的激勵層,不僅為用戶共享網路帶寬以維持IPFS平穩運行的獎勵,另外包括協議實驗室和Filecoin基金會持續性的推出生態扶持項目助推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Filecoin網路每天保持50PiB左右的增速而且在圈內進行了多個企業級重要數據文件的存儲。
德國航天中心使用IPFS作遙測數據存儲,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所有從月球拍攝的私密文件都應用IPFS上傳保存,全球第二大規模的火狐瀏覽器已使用IPFS檢索數據,萬維網和京東雲已應用IPFS存儲數據,谷歌瀏覽器已支持IPFS插件……
IPFS一個旨在將所有計算機設備連接到同一個文件系統,通過點對點傳輸、數據塊內容建立哈希去重的方式大幅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 節省60%的網路帶寬,大大降低了存儲成本。
其分布式特點和加密演算法確保了數據安全,同時IPFS提供互聯網數據 歷史 版本Git的回溯功能,零知識證明也使得IPFS能夠在不透露細節的情況下進行數據確認,讓數據存儲更快、更安全、更開放。
隨著生態網路的不斷擴大, 藉助Web3.0 storage的飛速發展, 可以讓更多需要存儲的、有價值的、真實的數據存儲到IPFS和Filecoin的網路中來。
結語
幾乎所有的許可管理系統,從供應商的缺乏到合作夥伴的多樣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並不是說幾家公司達成一致就可以制定公眾所適用的規則。
只有更多的競爭,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服務才能為人們所接受。
開放,公共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主要的網路技術,隨著證明機制和技術的提升, 公鏈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將持續推動web3.0時代的發展。
IPFS和Filecoin所構建的公共區塊鏈存儲體系,同時具備降低數據存儲成本、提高數據安全、訪問數據高效和開發可拓展的特性。
不僅對傳統數據存儲模式進行顛覆,也解決了企業私鏈成本高、經濟效益低、應用場景單一封閉,數據集中且會被篡改的問題。
未來,也期待Filecoin可以把網路規模利用率進一步提升,企業級數據存儲在公鏈將變得切實可行。
5. 用於伺服器的寶存科技企業級存儲產品怎麼樣
寶存科技企業級存儲產品很不錯,我們公司就是用他們的PCIe NVMe SSD Gen4 SP4E系列,其優化順序讀取和寫入速度店鋪很高,使用起來刷刷快,而且它採用的是端到端的路徑硬體數據保護,接收數據時就開始進行數據校驗及確認,每一條數據路徑在分解時都能夠得到保護,不用擔心數據安全問題,重要的是SSD內部日誌可以給咱們提供信息,有故障了也不用等到盤返廠,直接就自己分析了,這才是高效率。很高興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採納
6. 戴爾存儲伺服器 戴爾的存儲夢
憑借直銷和零庫存,戴爾創造了PC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戴爾公司的創始人邁克爾・戴爾當年製造出的第一台設備並不是PC,而是存儲。也許在20多年前,邁克爾・戴爾的心中已經播下了存儲的種子。2011年,當戴爾存儲不再依靠EMC這根拐杖,戴爾EqualLogic、Compellent等自有產品成了戴爾存儲業務的中流砥柱,邁克爾・戴爾可以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的存儲夢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
如果漏簡有人問誰是2011年中國市場上最活躍的存儲廠商,很多人可能會給出一致的答案:戴爾公司。在經歷了一系列成功的收購之後,戴爾自有存儲業務已經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而「流動數據」存儲理念的提出也讓戴爾在存儲市場上獨樹一幟。
戴爾存儲更具遠見
戴爾201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戴爾自身的存儲業務增長了15%。以EqualLogic為例,該存儲產品線持續獲得高利潤。此外,Compellent存儲業務收入實現了97%的增長。2011年,戴爾存儲表現出非常強的活力。
過去十年是全球存儲市場快速發展的十年。存儲從伺服器的附屬發展到現在,已經能與伺服器平起平坐。隨著數據量的不斷累積,我們在短短幾年之內就經歷了從GB級時代到TB級時代再到PB級時代的飛躍。存儲產品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用來存儲數據的盒子,而是具有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成為IT基礎架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存儲技術的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的變化讓將存儲業務重心轉移到自有存儲產品上來的戴爾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一系棗敏列成功的收購不僅讓戴爾獲得了全新的存儲技術,而且使戴爾積蓄了多年的存儲力量得以全部釋放。
2011年上半年,戴爾公司曾預測,到2014年,其存儲業務的收入將增加一倍,達到 40億~50 億美元。戴爾全球副總裁、存儲業務總經理Darren Thomas表示:「存儲業務是我們的一項關鍵資產。我們不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銷售存儲產品的利潤也相當豐厚。未來,我們的存儲業務將主要圍繞自己開發的技術和產品展開。存儲業務對於戴爾提高利潤率和落實企業解決方案戰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戴爾201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包括EqualLogic和Compellent在內的戴爾品牌的存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據記者了解,戴爾自己開發的存儲產品的收入已佔公司存儲業務總收入的80%左右,利潤的90%以上,而戴爾與EMC的聯合品牌產品對利潤率的貢獻小於10%。
2011年,戴爾停止了與EMC多年的合作,曾經是戴爾存儲中堅力量的Dell|EMC聯合品牌的產品將徹底從市場上消失。此次在許多人預料之中的分手並沒有引來業界的扼腕嘆息,反而被看成是戴爾存儲走向成熟的新起點。
戴爾企業解決方案高級副總裁Brad Andersen介紹說:「在中小企業市場上,戴爾自己的存儲業務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7%,其中EqualLogic仍然是iSCSI存儲市場的領頭羊。Compellent已經在47個國家進行銷售,自並購之後增加了 20 個新的國家和地區。」戴爾自有知識產品權存儲產品收入的快速增長,增強了戴爾在存儲方面的底氣,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戴爾在中端和低端存儲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一次次成功的收購也增強了市場和用戶對戴爾存儲的關注度。
戴爾存儲異軍突起不僅得益於存儲產品線實力的增強,而且得益於戴爾在整個數據中心領域整體實力的提升。數據中心的演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物理數據中心的優化,第二階段是建設虛擬化的數據中心,第三階段是構建雲計算數據中心。ESG分析師王叢表示:「戴爾EqualLogic、Compellent等中端存儲基於虛擬化、橫向擴展等創新技術,因此在數據中心演進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能發揮其技術上的優勢。戴爾VIS(虛擬集成系統)的推出有利於戴爾在數據中心虛擬化管理層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齊全的產品線不僅可以讓戴爾在存儲層面實現橫向集成,而且可以在數據中心層面實現縱向集成,從而幫助用戶輕松實現系統的整合和資源的調配,達到戴爾『流動數據』的目標。」
「流動數據」曾經是Compellent倡導的存儲理念。在Compellent並入戴爾後,「流動數據」演變成了戴爾整個存儲戰略的凳搜枝核心。戴爾企業級存儲產品營銷執行總監Travis Vigil表示:「所謂流動數據,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將數據以適合的成本存儲到正確的存儲系統中。原來,『流動數據』僅指Compellent系列解決方案。現在,『流動數據』涵蓋戴爾所有的存儲產品線,不僅包括模塊化的存儲系統,而且包括文件存儲系統。戴爾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處理塊數據和並行文件系統。『流動數據』理念與戴爾存儲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以前,戴爾存儲並沒有一個鮮明、統一的理念做指導,「流動數據」理念的提出標志著戴爾在存儲市場已經自成一派。
存儲只是數據中心整體架構中的一小部分。如今,用戶更傾向於站在數據中心的高度去考量IT解決方案的可行性。無論從理念還是技術架構的角度看,戴爾存儲都能與其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相適合。這讓戴爾存儲在整個數據中心領域變得游刃有餘。Darren Thomas表示:「戴爾正在不斷增強自身的能力,以便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存儲創新將IT從一個僵化的成本中心轉變為一個靈活的生產中心。構建『流動數據』產品組合的目的是,讓存儲產品達到一定的自動化水平,並且能夠不斷搜尋客戶的最大利益點,而無需等待客戶主動採取行動。」
整合不是生拉硬扯
最讓戴爾引以為豪的是,所有被收購的存儲業務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尤以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業務表現最為亮眼。收購EqualLogic之後,戴爾在三年中讓EqualLogic的收入增長了8倍。
近幾年,存儲市場上的並購事件層出不窮。EMC進行的並購主要側重於市場層面,目的是不斷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從而迅速增加公司的整體營收。因此,EMC收購的廠商並不限於存儲廠商,而是擴展到了與存儲相關的伺服器虛擬化、安全甚至是數據分析等領域。NetApp在並購上比較謹慎,其收購側重於技術層面,主要看有沒有新的技術能彌補其現有方案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想增加業務收入。戴爾在存儲領域的收購策略是市場、技術兼顧。2008年2月,戴爾完成了對EqualLogic的收購。當時的市場是FC SAN一統天下,而iSCSI存儲才剛剛興起,用戶對這種新興存儲技術還有許多疑問和爭論。IDC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亞太區外部磁碟存儲市場統計數據顯示,戴爾以27.2%的市場份額排名中國iSCSI存儲市場第一。今天,EqualLogic業務的快速增長以及戴爾在iSCSI存儲領域領頭羊的地位說明,戴爾別具慧眼。
戴爾整體存儲業務的增長得益於其強大的整合能力和獨特的企業文化。戴爾公司很早就意識到,如果把業務單純建立在成本和價格之上,那種優勢是不會持久的,因為遲早有人會推出比戴爾的產品更便宜的產品。因此,維護客戶以及員工的忠誠度才是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上策。在戴爾剛剛完成對Compellent的收購後不久,記者曾去過戴爾公司北京辦公室,發現從前台到辦公區的顯眼位置都擺放著印有Compellent員工頭像的易拉寶。據戴爾公司的公關人員介紹,這些來自Compellent的同事已經成了戴爾辦公室里的明星。2011年8 月 22 日是戴爾並購 Compellent 公司6個月的紀念日。在過去半年中,Compellent的客戶增加了700多個,銷售渠道的規模擴大了 4 倍,員工人數增長超過 60%。
戴爾對被收購公司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尊重人才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戴爾在進行產品線整合時也充分考慮到了被收購公司的特色。在伺服器領域,戴爾的一貫追求是標准化、通用化。在整合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產品時,戴爾並沒有一刀切,硬把收購來的產品往標准化、通用化的道路上拉,反而是保證了EqualLogic和Compellent血統的純正,沒有改變其架構,而是將虛擬化、橫向擴展、動態分層、精簡配置等技術繼續發揚光大。
Travis Vigil介紹說:「每收購一個廠商,戴爾都會增加對被收購技術的研發投入。比如,EqualLogic被收購後,其產品的研發人員到現在已經增加了一倍。」戴爾擅長將收購來的不同技術進行整合。舉例來說,最新推出的EqualLogic FS7500就是被戴爾收購的Exanet的並行文件技術與EqualLogic存儲系統的結晶。
未來,戴爾還計劃將通過收購Ocarina獲得的重復數據刪除技術加入到Compellent存儲系統中。Travis Vigil介紹說:「戴爾存儲目前的策略是,讓收購來的各條存儲產品線保持相對獨立,同時將研發的重點放在文件系統上。戴爾已經將文件系統處理功能加入到PowerVault和EqualLogic兩條產品線中,未來還將把文件系統處理功能引入到Compellent產品中。」戴爾現在的許多存儲研發工作都是由多個實驗室協同完成的。比如,EqualLogic FS7500就是3個實驗室協同工作的成果。未來,將Ocarina的重復數據刪除技術融入到所有存儲產品線中的工作可能要由5個實驗室共同完成。
Darren Thomas表示:「戴爾正逐漸成為存儲市場上技術與理念的領導者。這一點已為廣大客戶所接受。Compellent和EqualLogic本身都擁有一批忠實的客戶。因此,能夠繼承這些品牌的優良血統並繼續前進,讓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對於客戶來說,戴爾的『流動數據』方案不僅包括一系列存儲產品組合,而且涵蓋了存儲設備內部以及整個IT環境中的數據管理和移動。戴爾的『流動數據』解決方案是應客戶需求而生的,旨在讓數據在伺服器、存儲和雲之間無縫、自動化地移動。」
戴爾存儲是潛力股
在過去6個月中,戴爾的伺服器和存儲業務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許多人看好戴爾存儲,不僅僅因為戴爾存儲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活力,而是更看重其未來的發展潛力。
若論存儲產品線的廣度,戴爾不比任何一個競爭對手弱。戴爾存儲覆蓋了直連存儲、SAN、NAS、iSCSI存儲、統一存儲、存儲交換機,就連現在比較冷門的產品,比如磁帶、對象存儲等,戴爾也都在耕耘。在雲計算時代,那些曾經在FC SAN時代稱雄的存儲廠商明顯感覺到了壓力。這些廠商雖然在金融、電信等領域擁有相當大的裝機量,但其現在的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客戶舊有設備的升級改造。為了維護現有的客戶群,這些廠商只能在原有的SAN設備上進行擴展和改進,而不是採用革命性的技術。現在,新興的用戶群主要來自於Web 2.0、富媒體等領域。這些用戶需要的是更具創新性的且能滿足其靈活擴展需求的存儲產品。王叢表示:「與那些束手束腳的傳統SAN廠商相比,戴爾不會背上歷史遺留技術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存儲技術的創新中,因此其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大。」
中端存儲市場是戴爾的一個優勢領域。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的存儲產品架構都是基於20年前的用戶需求設計的,因此在性能、可擴展性、可用性等方面已經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用戶的需求。戴爾EqualLogic存儲採用的是革命性的橫向擴展架構,並且充分利用了虛擬化技術,因此更受雲用戶的肯睞。
據戴爾公司的統計,一套FC SAN 系統5年的整體擁有成本是一套EqualLogic解決方案的3倍。在伺服器虛擬化環境當中,iSCSI SAN已經漸漸成為主流。ESG 對虛擬化用戶的調研結果顯示,55%的用戶為伺服器虛擬化應用部署了iSCSI SAN,46%的用戶將10Gb乙太網作為首選的存儲網路。iSCSI SAN正在成為雲存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端存儲領域,戴爾還有一件利器,那就是Compellent存儲。以前,Compellent公司之所以沒有向高端發展是因為受到資金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從技術架構的角度看,Compellent存儲從現在的中端延伸至高端是不存在技術障礙的。如今, Compellent已歸入戴爾旗下,一切阻礙Compellent走向高端的限制條件都已不存在。現在的問題是戴爾公司願不願意向高端市場推進。畢竟戴爾存儲的主要優勢還是集中體現在中端市場。另外,從整個公司的層面看,戴爾還是致力於服務x86伺服器市場,而高端存儲主要以服務大型機、小型機客戶為主,這不是戴爾業務的重點。
時至今日,並購似乎已經成了存儲市場的主旋律。12月12日,ASG Software Solutions宣布正式收購數據保護和歸檔解決方案供應商美國安騰普公司。市場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獨立的數據備份和數據保護軟體廠商越來越少。2011年,戴爾雖然在虛擬化管理軟體和方案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存儲管理、數據備份、數據保護軟體方面一直按兵不動。戴爾已經擁有了比較齊全的存儲硬體產品線,按照「木桶理論」推斷,戴爾下一步應該在其短板――存儲軟體上實現突破。這只是時間早晚的事。Darren Thomas表示:「戴爾將繼續新技術的開發,並且加強對現有產品的集成,同時還將尋求新的收購機會。業界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合作關系。我們還將繼續為戴爾和EMC共同的客戶提供支持。EqualLogic和Compellent是出色的解決方案,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我們將把業務重點轉向提供使用戴爾自己技術的存儲產品。」
雖然邁克爾・戴爾早就表示,戴爾公司已經不再是PC公司,而是轉向企業級解決方案與服務領域,但是戴爾的直銷模式及其在IT消費產品市場上取得的成功,讓戴爾公司身上一直留有很深的銷售型公司的印記。在存儲領域,用戶更信賴那些專業性的技術型公司。因此,除了繼續發揮銷售上的優勢以外,戴爾還應該不斷增強技術上的領先性,提升專業度,通過對軟硬體以及服務的整合,樹立一個專業顧問式的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形象。
Darren Thomas表示:「通過收購EqualLogic與Compellent,我們可以向客戶交付行業領先的存儲技術及解決方案。通過收購Exanet、Ocarina等,我們還在不斷集成新的關鍵技術,並將其廣泛應用於戴爾的『流動數據』解決方案。現在,我們已經擁有比傳統存儲廠商更具優勢的核心技術。我們還將繼續開發並推出能夠在整體解決方案中始終保持一致性的數據壓縮技術,並將通過加強存儲與伺服器、網路技術的緊密集成,為客戶提供易用的且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未來,我們的解決方案將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