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d需要什麼配置
Ⅰ 愛對軌的審聽如何生成預覽音頻
本文由《廣播與電視技術》雜志獨家授權。本文刊發於2020年第2期。
作者:
龐博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摘 要】
隨著4K技術的全面應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4K超高清頻道開播,對於4K後期製作需求快速增加,網路化的超高清製作島必然成為發展趨勢,4K後期製作全面融入全台文件化制播流程體系中。本文以超高清製作島3為例從系統 架構、素材管理、後期製作及調色流程、4K製作島特點等,多角度、全方位介紹網路化超高清製作島的優勢。
【關鍵詞】
4K超高清,超高清製作島,網路化製作,AVID Nexis存儲,BaseLight校色
0 引言
2019年是總台著力實現「4K+5G+AI」智能化媒體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隨著4K超高清頻道的播出運行,對於4K後期製作系統需求高速增長,對於超高清製作島的設計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既要滿足大數據量的吞吐,也要保障系統穩定運行,還要融入網路多元化的使用需求,使用新的設計思路、新的超高清節目質量標准、新的系統架構,這樣才能充分滿足超高清HDR電視製作的需求,通過更寬的動態范圍、更大的色彩空間,更高的幀速率,讓4K節目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電視觀看體驗。
1 系統架構
1.1超高清製作島3規模
超高清製作島3設備配備:18台AVID 4K非編工作站,2台BaseLight調色工作站,1台音頻工作站(與音頻島交互、配音、環繞聲審聽),配套文本工作站1台(外來文件傳輸、殺毒)、上載工作站2台(素材上載收錄介質高速導入)、網管工作站2台(系統管理、業務管理),2台交換存儲、2台H.265轉碼伺服器、3台傳輸轉碼伺服器、2台島間遷移伺服器(如圖1所示) 。
核心存儲為12座AVID Nexis存儲、1台SDA(存儲管理伺服器),每個存儲節點具備20塊10TB SATA媒體存儲磁碟,單節點具備200TB裸容量。每存儲節點達到800MB/s有效視頻編輯帶寬,存儲容量及帶寬支持線性增長。總體有效存儲節點有12個,總帶寬達到9.6GB/s,總體裸容量共2.4PB,滿足DNxHR HQX + XAVC雙編碼工作。
1.2核心存儲硬體安全性、進島素材雙備份
雙控制器SDA存儲管理伺服器,冗餘的存儲控制器模塊,控制器支持所有的 Enterprise Engine(多種企業級存儲),可以增加Adds System Director (添加系統控制器)的冗餘性能,支持隨時調整並優化各工作空間(Workspace)的容量及性能。
Nexis E4存儲引擎,配備主備雙控制器,自動切換備用控制器。4路電源同時供電最多可以停用兩個,讓島內數據獲得最大程度上的保護。
NEXIS E4存儲引擎中每座磁碟陣列包含2塊熱備盤,2塊加速SSD或元數據存儲SSD,單個Media Pack 10塊盤,RAID 6模式,系統硬碟每組 2 塊,用於存儲System Director 的 Metadata(元數據),有效容量為8塊盤,24個Media Pack有效容量:1920TB,每組 Media Pack 提供 400MB/s 讀寫帶寬,每組E4包含2組 Media Pack,800MB/s,單套Nexis支持64個Media Pack,12組E4,有效帶寬9.6GB/s,實時性達到5軌編輯及共享時間線,18台非編工作站點共享編輯模式,滿足XAVC編碼的最大並發。共享存儲優勢:集中上載,素材、時間線共享製作;多機器協同作業提高生產效率,專業存儲,素材安全可靠。
非編客戶端雙10Gb接入,比單路帶寬速度更快,實現負載均衡高安全,支持高碼率DNxHR在線編輯製作,可製作高質量精品節,40Gb/100Gb互聯與上下行(如圖2所示),演播室素材落地到交換存儲,轉碼伺服器調用文件轉碼至核心存儲,交換存儲中素材起到雙素材備份的作用,數據流磁帶庫網管手動備份,達到數據安全多重保障。
1.3與演播室交互
超高清製作島3與800m2演播室EVS收錄伺服器連接傳輸,採用文件級交互(如圖3所示),能夠達到4路4K文件超實時傳輸,最高達到四進程1.2倍速,單進程3.5倍速。(舉例:4段1個小時的4K XAVC文件用時01:05:00:00可以編輯),後續會經EMK(新升級的企業管理匯流排)陸續增加新的4K演播室連接。
1.4音頻合署工作流程優勢
超高清製作島3核心存儲中劃分部分空間與現址音頻島共享,使用輸出的AAF文件,為音頻島提供參考視頻畫面和帶有所有剪輯點的音頻編輯線,音頻島通過島間交互流程,提供分軌成品音頻文件並攜帶音頻技審信息,寫入超3核心存儲 (如圖4所示),節省了原有拷貝視音頻文件人力傳送的方式所帶來的耗時,由於能夠識別編輯點,方便了音頻島對剪輯後的音頻再次編輯,回島後可使用音頻工作站環繞聲環境對成品文件進行監聽。Avid Media Composer與protools源於同一個公司,耦合性更高。
1.5調色不止有DaVinci還有BaseLight 校色系統
BaseLight作為頂級專業調色系統在電影調色中有很好的口碑,能夠提升節目畫面的震撼,渲染鏡頭情緒中的美感,BaseLight具有更強的創造力,簡化了復雜的調色與效果製作過程,為影視後期調色提供了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成功案例如:國外的《黑豹》、《紙牌屋》、《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國內的《痞子英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北京電影學院、中影製作基地、索尼影視學院都使用該校色系統。
基於BaseLight TWO高端校色方式,可以准確的轉換不同的色彩空間,對色域和動態范圍不會有功能上的局限性,實際工作中超3島AVID工作站輸出AAF文件,由BaseLight TWO工作站在核心存儲中調用,可以進行色彩空間轉換、伽瑪曲線轉換、調色、摳像、跟蹤等操作,調色完成後繼續使用AAF文件發回至AVID MC進行渲染和打包輸出 (如圖5所示),好處是不佔用BaseLight TWO工作站進行渲染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BaseLight TWO中只校色不修改鏡頭也可以使用BLG免渲染工作流方式,校色原數據文件交互,媒體文件不需要復制,直接引用。
BaseLight與MC交互的調色信息包括:無限調色層、遮罩、跟蹤、關鍵幀和TrueLight色彩管理等。BLG文件包含:帶有和不帶有調色效果的參考畫面,以OpenEXR的格式存儲。在超3島還可以選擇具備基於BaseLight插件快速校色方式,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調色插件,專為4K HDR開發的圖像轉換調色工具,可以在AVID剪輯系統中使用BaseLight調色工具和色彩管理系統,精確控制明暗細節和色彩范圍,通過插件可對BLG調色信息進行簡單調整,無需返回調色工作站再修改,高質量編碼,同時多亮度版本輸出。當節目無需復雜調色環節時,也可以直接使用插件在AVID工作站上完成調色。
1.6 4K審看環境
超高清製作島3 4K環繞聲審片室,配備SONY 4K HDR OLED77英寸電視,採用有機電激光顯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具備自發光,不需背光源、對比度高、色彩鮮艷、厚度薄、視角廣、反應速度快,支持HDR高動態范圍HLG標准,配備Genelec真力5.1環繞聲監聽環境,可直接播放島內編輯工程,實時標記問題,支持多格式審看。
1.7超高清製作島3節目現狀
《科技盛典》:新址E01錄像後通過新奧特收錄伺服器寫入到SSD硬碟,通過上載工作站promiss磁碟箱上載至核心存儲,通過AVID軟體合並為視音頻分離文件並進行整理素材,部分音頻錄制在高清文件,文件通過網關傳輸至超3,科技盛典節目素材分為綵排素材和錄像素材,6訊道畫面,1路斯坦尼康,編輯時4位導演共享合作編輯,1台工作站最終合成,台外小片和節目包裝,在套用709LUT的基礎上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調色插件調整顏色,音頻方面帶環繞聲剪輯附加8軌單獨聲音編輯,精編後和現址音頻島進行交互,同時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調色插件對整體畫面進行補充調色,審片通過後,經超3正常4K入庫流程播出和無包裝成片素材入庫。
《4K春晚重播》:4K春晚文件包括,一軌主切,一軌CLEAN,演播室傳輸視頻編碼為XAVC的MXF(OP-1a)文件,至島間遷移伺服器,再經轉碼伺服器分離為單獨的視音頻文件(OP-Atom),寫入文件至AvidNexis存儲,編輯人員應從TurboWhere軟體中調用素材。鏡頭編輯與高清重播一致,5段時長一致,由於在4K在線包裝與高清在線包裝有所不同,為節省製作時間提前准備4K包裝製作好並放入編輯線,編輯時直接調用,由於音頻為環繞聲,由現址音頻島單獨製作掌聲,再由超3進行聲音的編輯。還包括無包裝成片素材入庫流程。《4K元宵晚會》:元宵晚會也是由800m2演播室傳送,4K下變換給高清版本,提前錄制插播節目並進行編輯,與高清版本保持一致性,由於高清版編輯鏡頭不夠,用還使用了一些4K下變換的鏡頭,同時也用到了音頻合署製作流程,還有節目包裝色域調整,超3島內製作片尾字幕,傳送無包裝成片素材入庫。
《向幸福出發》和《一起音樂吧》類型相似的綜藝節目,都是800m2演播室錄像,主體為訪談、表演+唱歌,進行正常節目內容編輯、上包裝、字幕、插外來視頻或照片,由於需要與音頻島交互,需要注意音頻環繞聲編輯,有高清上變換需求,節目包裝需要套LUT曲線加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調色插件。
2 素材管理
2.1素材來源
A演播室(編碼為XAVC Class300的MXF文件)、B主流ENG(SONY攝像機XAVC Class 300MXF、阿萊攝像機4K ProRes MOV、松下攝像機AVC-ULTRA MXF)、C便攜外拍設備如大疆H.264 MOV、goproH.264 MP4,D外來小片文件格式標准,參照中央廣播電視總台4K超高清電視節目制播技術規范(如表1所示)。
2.2色彩空間及伽馬曲線管理
超高清製作島3能夠識別多種輸入文件色彩元數據,目前主流ENG攝像機,包括 SONY、松下、ARRI,演播室攝像機SONY和池上,在編輯時時間線支持多種色彩空間和Gamma曲線,也可以對每一個鏡頭自動或手動進行LUT校正,支持主流廠商的LUT(如圖6所示)。
2.3硬體上/下變換 SONY HDRC-4000優勢
SONY HDRC-4000硬體HDR製作轉換器,用於HDR和SDR同步製作,可以對色彩空間和解析度進行轉換,ITU-R709和ITU-R BT2020之間雙向轉換,3840×2160和 1920×1080之間雙向轉換, HDR/SDR 之間轉換,即HLG->BT709(如圖7所示),可以實現HDR和SDR節目的同步監看,效果與媒資4K下變換畫面質量相似。
2.4上載介質
Promise Pegasus3 R8 Raid系統:可以支持演播室收錄SSD硬碟普通的SATA或SAS硬碟,實現單盤到系統的自動載入,素材的高性能上載。
SxS Pro讀卡器:可以支持SONY F5/F55 攝像機的SxS存儲卡,素材讀取速度不低於400MB/s。Cfast 2.0讀卡器:可以支持Arri系列攝像機,Thunderbolt 3或USB 3.0/3.1介面,介面可直接供電,素材讀取速度不低於400MB/s。
P2/P2 Express讀卡器:可以支持Panasonic系列攝像機,提供P2 Express卡到P2卡適配器,素材讀取速度不低於200MB/s。
3 後期製作及調色流程介紹
3.1超高清製作島3標准流程介紹
演播室通過網關方式向超3推送4K素材,轉碼執行器自動轉封裝,遷入到TurboWhere中,技術人員通過TurboWhere調取素材開始編輯,編輯過程中如有其它格式的素材可通過非編軟體對不同來源的節目素材進行手動指定LUT並校正顏色,從而達到節目整體色域空間的一致性,編輯完成後提交內審,確定節目內容無修改後,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插件按照播出標准對節目指標進行調整,生成AAf文件通過音頻合署的方式與音頻島交互,編輯好的音頻文件與視頻合並生成播出文件,提交入庫流程,系統後台自動完成轉封裝,並提交UQC進行自動技審,UQC返回結果通知後,打開TurboAudit軟體,有技審資格的技術員對高碼文件和UQC結果進行技審,並檢查技審單,確認無誤後提交入庫(如圖8所示)。
3.2直播類製作流程
以4K春晚重播為例,800m2演播室通過EVS直連方式與超3傳送4K文件,經轉碼伺服器轉封裝至核心存儲,在H204 AVID 4K工作站進行編輯製作,字幕通過高清字幕工程轉換為4K字幕直接導入使用,流程採用內審現場審片方式,入庫採用自由分段流程(每段可不固定時長,但不超1小時)。
3.3外拍小片製作流程及BaseLight調色流程
以4K春晚精編為例,素材通過移動硬碟上載到核心存儲,在AVID中進行合並轉碼後編輯,或link使用素材保留原始色域/gamma信息,在非編工作站製作完成後可生成AAF文件,BaseLight調色工作站可調用該AAF文件進行高端校色,校色完成後調色工作站將重新生成攜帶調色信息的AAF文件返還給非編工作站,非編工作站將返還的AAF文件進行播出文件製作。
3.4節目包裝素材色域轉換
節目包裝素材包括:片頭、宣傳片、人名條、角標、塊字幕、導視窗等,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調色插件可以在插件內部制定色彩空間並進行轉換,通過Video grade視頻調色工具進行一級調色,以監視器為准讓包裝素材還原正確的色彩顯示。
4 網路化超高清製作島特點
4.1 4K文件配備的大容量中央存儲容量
XAVC 4K IntraCBG Class 300 MXF文件每小時佔用磁碟空間230GB(高清DNxHD 120 每小時54GB),超高清製作島3核心存儲有效容量:1920TB,平均每工作站96TB,可以存儲320多個小時素材。
4.2採用光纖連接和頂配工作站
超高清製作島3全部採用10GB光纖連接,每個站點讀寫帶寬700MB左右,單軌4K視頻軌道佔用帶寬75MB,受限於計算機性能瓶頸實時性達到5軌(選用AVID官方推薦的最佳性能配置),內審低碼3倍速(1小時成片20分鍾完成),轉封裝5倍速(1小時成片12分鍾完成)。
4.3 網路化4K播出傳送流程
以一起音樂吧為例:60分鍾節目時長,從提交入庫流程開始①轉低碼(耗時20分鍾)、②送審片系統(耗時2分鍾)、③等待主任內審(需另行計算)、④環繞聲製作時間(需另行計算)、⑤通過後提交入媒資流程轉封裝(耗時12分鍾)、⑥UQC質檢 (耗時1小時)、⑦播出文件人工檢查 (耗時2小時,視頻、環繞聲、立體聲檢查)、⑧技審單檢查(耗時10分鍾)、⑨確認後文件遷移至媒資 (耗時8分鍾),共計耗時232分鍾 (不包括另計時間)。基本上和高清環繞聲播出流程耗時持平。
4.4 BaseLight TWO調色系統優勢
實時性,硬體性能強大,BaseLight TWO調色完成後可以實時播放,不會出現像Davinci調4K文件時播放卡頓的現象或渲染文件丟失的情況。
AAF文件的交互性好,帶編輯點交互能夠為節目製作節省很多的時間,Davinci輸出的AAF文件AVID是無法識別的。也可以使用BLG文件攜帶校色信息實現免渲染工作流程。
BaseLight有自己獨立的Turelight色彩管理(無損失),使用T-log伽馬曲線有更高的動態范圍,E-Gamut色彩空間有更廣的色域范圍。
4.5成品多模式發布流程
超高清製作島3通過傳輸轉碼伺服器和H.265轉碼伺服器可對成品文件進行多模式發布流程,支持對審片系統、媒資與播出、融合媒體等多格式的轉換。
5 結束語
4K技術作為時代進步的趨勢,發展及應用前景廣闊,這次網路化4K超高清製作島的建設,充分吸收高清製作島的經驗,結合台內上下游各系統的業務規則,本著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行業內新標准、新技術、新規范,打造全流程網路化、數字化的超高清後期製作系統,為電視製作行業勾勒出未來的絢爛美景。
作者簡介
龐博,男,1979年7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工程碩士、中央電視台技術製作中心視頻製作高級工程師、連續15年參加《春節聯歡晚會》後期製作,製作的大型晚會:《春節歌舞晚會》、《元旦晚會》、《五一晚會》、《60年國慶晚會》、《六一晚會》、《七一晚會》、《八一晚會》、《心連心》、《G20峰會》、《亞洲文化嘉年華》、《道德力量晚會》、《雙擁晚會》、《文聯春晚》、《中俄藝術家大連歡》等,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故宮》、《再說長江》、《香港十年》、《大三峽》等,欄目: 《中華民族》、《歡樂中國行》、《綜藝盛典》、《我愛滿堂彩》、《CCTV音樂廳》、《智慧樹周末版》等。
好文共賞請轉發 有話要說請留
Ⅱ Avid Pro Tools 9+ Mbox對電腦的配置要求 最好懂錄音的來!!
Avid Pro Tools 9+ Mbox 對電腦的介面以及配置有如下要求
安裝數據總覽
連接電腦方式 USB 1.1 USB 2.0 火線 x 2
精度 24bit/48kHz 24bit/96kHz 24bit/192kHz
大小 17.1 x 15.8 x 5.8 cm 22.3 x 19.2 x 5.9 cm 34.9 x 19.2 x 5.8 cm
重量 0.9 kg 1.5 kg 2.8kg
贈送軟體 Pro Tools 8 LE Pro Tools 8 LE Pro Tools 8 LE
介面
同時工作介面數量 2進2出 4進4出 8進8出
模擬輸入 1個TRS/XLR混合輸入
1個大兩芯高阻輸入
1個大兩芯高阻/線路輸入 2個TRS/XLR混合輸入
2個大兩芯高阻輸入 2個XLR/TS混合輸入
2個XLR話筒輸入
4個TRS大三芯單聲道線路輸入
模擬輸出 2個單聲道大三芯輸出
1個立體聲大三芯耳機輸出 2個單聲道大三芯輸出
1個立體聲大三芯耳機輸出 2個RCA蓮花輸出
1個小三芯立體聲輸出
6個TRS大三芯單聲道線路輸出
2個獨立立體聲大三芯耳機輸出
話放插入介面 無 無 有
數字輸入 無 一個立體聲SPDIF蓮花 一個立體聲SPDIF蓮花
數字輸出 無 一個立體聲SPDIF蓮花 一個立體聲SPDIF蓮花
MIDI 無 一進一出 一進一出
BNC字時鍾 無 無 有
踏板輸入 無 無 有
48V幻相供電 1個話筒輸入 2個話筒輸入 4個話筒輸入
特殊功能
獨立主輸出監聽音量旋鈕 有 有 有
獨立耳機輸出音量旋鈕 無 有 有
監聽輸出單聲道按鈕 無 有 有
監聽輸出衰減按鈕 無 有 有
監聽輸出通道切換按鈕 無 無 有
監聽輸出靜音按鈕 無 無 有
內置吉他調音器 無 有 有
DSP混響效果器 無 有 有
Pro Tools多功能按鈕 無 有 有
硬體限制器 無 有 有
話筒輸入高通濾波 無 無 有
電平表 無 無 有
電源開關 無 無 有
作為獨立調音台使用 無 無 有
Mbox 3的傳言從2009年就開始吹的滿城風雨,沒想到最終它卻被打回了原點,叫做Mbox。也許Avid是為了突出這是自己名下生產的第一代Mbox音頻介面吧,或者是Avid不想讓大家把它看作是Mbox 2和繼承者,而是一個新的系列。不過其實它的全稱是Pro Tools Mbox──前面多了一個Pro Tools,本來我們當初以為這是為了強調它是可以跑Pro Tools的音頻介面,但是在Pro Tools 9全面開放給任何音效卡時候之後,這個想法只能變成是:最適合跑Pro Tools 9的音頻介面了。
本文不是Pro Tools 9的評測,不過毫無疑問Pro Tools 9對Avid的意義重大,毫不誇張的說是:Avid生死就在這一搏了!搏好了能贏得個衣缽滿歸,搏輸了就失敗無下限了。但就目前形式來看Avid應該是搏擊成功,從Pro Tools 9發售第一天實現每2分鍾賣出一份拷貝(等於24小時賣了720份)的情況看Avid的開放政策是絕對成功的。
Pro Tools 9是開放了,以前封閉的Mbox怎麼辦呢?拿現在最新的Pro Tools Mbox來看,它贈送的依然是Pro Tools LE 8,而非Pro Tools 9──因為9.0要靠賣錢來贏利了,Mbox已經不能當成Pro Tools的「大狗」了,您就算買了最新的Mbox,想體驗Pro Tools 9的話掏錢吧老太太:249美元+一個iLok。
親兒子跟著親爹跑的優勢?
既然如此,我幹嘛非要買個Pro Tools Mbox來呢?我隨便整一個好音效卡跑Pro Tools 9不都杠杠兒的嗎?Avid要是考慮不到這個問題,那它就不會開放的那麼徹底了。Pro Tools Mbox系列對比其它音效卡跑Pro Tools的優勢在於:
首先你可以忘記有Pro Tools 9這么一回事,它其實就是把MP3導出、延遲補償這些功能從HD放權下來,對比Pro Tools LE 8沒有任何的「新」功能。所以你依然可以不花一分錢很歡樂的跑Pro Tools 8 LE
你要是依然對Pro Tools 9戀戀不舍也沒事。其它音效卡要享受Pro Tools 9,必須花599美元來買。而作為擁有Pro Tools LE 8的你,僅需要249美元即可獲得Pro Tools 9,便宜了一半多呢,才相當於1600塊人民幣
Pro Tools Mbox作為Avid的親兒子,顯然穩定性會比其它非親非故的音效卡跑Pro Tools 9更靠譜
Pro Tools Mbox和Mbox Pro都在前面板內置了一個多功能按鈕可直接操控Pro Tools的
各種功能,這個東西其它音效卡是否能做還要看Avid的眼色,起碼現在還不行
Pro Tools 9以後是否會加入一些只有親兒子音效卡才能支持的小功能(大功能肯定不會有)?這個不好講
擁有了Pro Tools 9的Pro Tools Mbox用戶今後升級Pro Tools X是否依然會有優惠?這個也不好講
如果你手頭有不錯的音效卡,想嘗試Pro Tools 9平台,那麼不必把你的好音效卡打入冷宮,直接用就是了。如果你沒有好音效卡,想跟著Pro Tools 9平台走走看,不妨選擇Pro Tools Mbox系列音效卡。即便將來不想跟著Pro Tools 9走了,它依然可以歡樂的跑其它DAW音頻軟體嘛(但你的「Pro Tools稅」是否就白交了呢?可以這么想,不過你好歹也用Pro Tools幹了不少活了)。
一枚音效卡的修養:
Pro Tools 9開放了,其實Pro Tools Mbox也開放了,它終於變成一枚堂堂正正的音效卡了,你不必再給它打什麼Digi MME Helper之類的激素,也不用為如何玩有聲游戲而操勞,它已經全面支持CoreAudio和ASIO──不可思議。我寫了這么多音頻介面的評測,從來都是最後捎帶手測試一下CoreAudio和ASIO性能,這次得為Pro Tools Mbox破一個例了,看看Avid首批原生支持CoreAudio和ASIO音效卡的性能如何,如圖1-8(這個感覺好奇怪,就像人們在iPhone發售3年後終於興奮的高呼「簡訊終於可以轉發了!!!」,旁邊沒人理的挪雞鴨1110說「俺一生下來就可以的說。。。」)。
圖1:Pro Tools Mbox Mini ASIO 128sample最小緩沖區
圖2:Pro Tools Mbox Mini ASIO 512sample 緩沖區
圖3:Pro Tools Mbox Mini CoreAudio 14sample最小緩沖區
圖4:Pro Tools Mbox Mini CoreAudio 512sample 緩沖區
圖5:Pro Tools Mbox ASIO 128sample最小緩沖區
圖6:Pro Tools Mbox ASIO 512sample 緩沖區
圖7:Pro Tools Mbox CoreAudio 14sample最小緩沖區
圖8:Pro Tools Mbox CoreAudio 512sample 緩沖區
Mbox Mini畢竟還是一枚USB 1.1音頻介面,受制於USB 1.1的傳輸速度,性能只能說是還過的去,USB 1.1最小能在5ms左右已經是極限了。Mbox作為USB 2.0的介面雖然壓力比USB 1.1小的多,但性能似乎提升的不大。注意,Mbox和Mbox Mini的ASIO緩沖最小隻能到128sample,而非大多數音效卡的32sample,這也是延遲較高的主要原因。Avid可能還是比較注重穩定性,而沒有開放很低的延遲給用戶使。實際上Pro Tools 9使用第三方音效卡的時候,其延遲補償也只有高和低兩檔可選。Avid要的不是破紀錄,而是穩定性。在混音的時候,512sample緩沖延遲14ms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錄吉他的時候你可以調節到128sample延遲5ms,一般來說也可以接受,當然這個成績是絕對稱不上好的。
圍觀:
下面我們仔細審視一下Pro Tools Mbox系列。這個系列有三個產品,從低到高分別是:Pro Tools Mbox Mini、Pro Tools Mbox和Pro Tools Mbox Pro(如圖9、10、11)。它們的簡單對比見下表:
圖9:Pro Tools Mbox Mini,點擊放大
圖10:Pro Tools Mbox,點擊放大
圖11:Pro Tools Mbox Pro,點擊放大
此次我只拿到了Pro Tools Mbox Mini和Pro Tools Mbox(如圖12),功能更強大的Pro Tools Mbox Pro(這個命名很奇怪,開頭結尾都是Pro,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很專業似的)只能下次拿到再體驗了。
圖12:Pro Tools Mbox Mini和Pro Tools Mbox的包裝
Pro Tools Mbox Mini和Pro Tools Mbox都是黑金剛外表,比以前的藍色萌系造型多了些陽剛之氣。拿在手裡第一感覺就是沉,太沉了,這外殼用了多厚實的鋁金屬啊?11寸MacBook Air才1.06kg重,您這一個Pro Tools Mbox Mini音效卡就跟一個全功能本本一樣沉了,Pro Tools Mbox重量又翻了一倍,Avid的做工也太給力了,讓人有些承受不起了。我覺得這是Avid突出其「專業」的策略,畢竟大多數人不喜歡屁輕屁輕的設備,那樣很不帶感。但是如果你經常需要移動使用,就得考慮考慮了。
二人的旋鈕也變了,從以前的小家碧玉變成了大家閨秀。我喜歡右側那個大大的主輸出音量旋鈕,轉起來就一個字:舒坦。但是其它的旋鈕就有點不敢恭維了,整個旋鈕四圈都是光溜溜的,手上有一點汗就不好轉到位了,刻度更是做得很不醒目,用眼睛幾乎判斷不能,必須靠摸的。這個新系列的旋鈕還有一個特色:它可以拔出來,再按進去的。拔出來之後就衰減20dB,按進去之後復原(如圖13)。稍微不慎你就能把整個旋鈕帽給拔下來。然後我在實驗耳機音量旋鈕是否也可以拔出以衰減20dB的時候,發現答案是不能,因為一拔──旋鈕帽就掉下來了。
圖13:旋鈕可拔起、按回
再說說Pro Tools Mbox前面板的按鈕。其屬於扁平式設計,就是說無法通過按鈕突出還是凹陷來判斷其狀態,但Avid為每個按鈕中間都設計了一個LED燈,按說這是個即漂亮又人性化的設計(如圖14),但不知為什麼Avid給設計成按鈕按下發強光、按鈕抬起發弱光的樣式了,有時我真的無法通過肉眼判斷出當前旋鈕中間的LED燈算強光還是弱光。不過後來我發現可以在音效卡控制台里修改這個設計,讓按鈕處於不選中狀態時完全不發光。
圖14:Pro Tools Mbox前面板帶LED燈的扁平按鈕
如果你仔細端詳二者的面貌,會發現其呈現一種不對稱美──左邊是平的,右邊因為有個大旋鈕所以凸出來了,很大膽的設計,有點意思。
介面:
Pro Tools Mbox Mini是一個2進2出的音頻介面,屬於入門級。除了前面板的一個大三芯立體聲耳機輸出以外,所有介面都在背後,如圖15。模擬輸入介面只有三個(其實是一對,同時只能有2個在用),其中一個固定死是高阻吉他輸入,另外一個可以在高阻吉他輸入和線路輸入之間切換,最後還有一個XLR/TRS混合輸入,即可以接話筒(帶48V幻相供電),又可以接線路輸入。這個設計的好處是你可以錄兩把吉他,或一個吉他一個貝司。壞處是你只能接一隻話筒(你要單獨還有個話放就另當別論了)。
圖15:Pro Tools Mbox Mini背面,點擊放大
Pro Tools Mbox Mini輸出方面就是一對標準的大三芯單聲道線路主輸出了,連接到音箱(如圖16)。然後前面板還有一個耳機輸出介面,其耳機的輸出音量和主輸出的音量都有單獨的旋鈕來調節。回到前面板繼續說,主音量推子左邊還有一個靜音按鈕,可一鍵快速讓主輸出靜音(它沒有像Pro Tools Mbox那樣採用LED燈設計,就是一般的按鈕)。這是為了讓你在電腦或軟體死機的時候如果突然發出爆音可以趕緊挽救監聽音箱脆弱的生命。
圖16:Pro Tools Mbox Mini正面,點擊放大
整體來看Pro Tools Mbox Mini在介面和設計方面跟以前的Mbox 2 Mini變化不大,只是多了一個主音量旋鈕(但作用很大)。
花開兩朵,各表一隻,再來說4進4出的Pro Tools Mbox。它前面(如圖17)除了一個耳機輸出介面(Avid還是那麼小氣的不給雙耳機輸出啊),和兩個吉他高阻輸入介面(不可切換為線路輸入)以外,其它介面都在背後(如圖18)。模擬音頻介面分別是一對XLR/TRS混合輸入介面(可通過前面板的Front/Rear按鈕切換使用前面的高阻介面還是後面的XLR/TRS混合介面,不可同時使用,因為它只有2個模擬輸入通道)、一對單聲道大三芯主輸出用於連接監聽音箱。另外它比Pro Tools Mbox Mini多出了1進1出的MIDI介面和一對立體聲SPDIF蓮花輸入/輸出數字介面,最高可傳輸24bit/96kHz的數字音頻。
圖17:Pro Tools Mbox背面,點擊放大
回到前面板,增益1、2旋鈕旁邊都有一個Soft-limit按鈕,可以為前面的吉他高阻輸入或後面的XLR/TRS話筒/線路輸入(看你怎麼選的了)增加硬體的軟限制器。到底是硬還是軟啊這個限制器?所謂「硬」是指這個壓縮器是硬體電路驅動的,非軟體計算的;所謂「軟」是指這個限制器的拐點是軟的,平滑的。在前端加一個限制器可以防止聲音過載,但我估計初新手外的人都不想用的,畢竟它會永遠的修改你外部輸入進來的聲音(如果在它過載的情況下),如果你對自己對電平的判斷力有信心,可以不用它。
圖18:Pro Tools Mbox正面,點擊放大
注意看右側主音量輸出大旋鈕左邊,有兩個帶LED燈的按鈕,分別是衰減30dB(別去拔那個大旋鈕啦)和單聲道輸出。前者可以保護你的音箱,後者可以方便你進行單聲道監聽,比如給電視劇做配樂這種高端活,再比如給大街上1元硬幣給小孩騎2分鍾的喜洋洋游樂機做音樂這種低端活(我相信它是單聲道的)。
在耳機輸出音量旋鈕左邊還有倆帶LED燈的按鈕,下面的是48V幻相供電,上面叫做Multi的就是傳說中可以控制Pro Tools的特殊功能按鈕了,咱們後面再細聊。
音質:
由於Mbox和Mbox mini的軟體調音台似乎很難微調推子,所以RMAA測試並不是很准,是個意思,可以看出Mbox底噪僅有-113dB,Mbox Mini也在-100dB以下,這個成績相當驚艷,Mbox的音質甚至已經超過了003系列(如圖19-22)。
圖19:Pro Tools Mbox Mini 24bit/48kHz總評
圖20:Pro Tools Mbox Mini 24bit/48kHz頻響曲線
圖21:Pro Tools Mbox 24bit/48kHz總評
圖22:Pro Tools Mbox 24bit/48kHz頻響曲線
具體測試結果請看:
Mbox Mini 24bit/48kHz
Mbox 24bit/48kHz
Mbox 24bit/96kHz
控制台:
由於第一次原生支持了ASIO和CoreAudio驅動,就是說Avid很有信心讓Mbox系列運行其它DAW音頻軟體(實際上他們對Mbox系列的宣傳語里第一句話就是:可以支持SONAR、Cubase、Nuendo、Logic等DAW軟體),那麼音效卡的控制界面就不得不跟Pro Tools軟體脫離了,所以Mbox系列裡首次有了可獨立打開的控制台程序(如圖23、24和25,當然你也可以在Pro Tools的Setup - Hardware里打開,但其實它是跟Pro Tools完全獨立的)。Mbox Mini由於只是一個2進2出的音頻介面,就延續了以前的設計,其控制台界面里只是允許你調節ASIO的延遲緩沖區大小和采樣率,沒有別的功能了。
圖23:Pro Tools Mbox的控制台默認界面
圖24:Pro Tools Mbox的控制台設置界面
圖25:Pro Tools Mbox Mini的控制台界面
Pro Tools Mbox的控制台界面設計的還是很清晰的(4進4出想做復雜似乎也沒可能),一看就知道怎麼用。所有推子都帶有刻度,推動的時候可以看到當前具體的位置,降低了多少dB都一目瞭然。唯一的問題是,它不顯示當前推子的具體位置,你只能靠肉眼去猜個大概,滑鼠懸停在上面也看不到,除非推動它一下,但那樣就等於破壞了之前的位置了。
整個界面有4種顯示方式(如圖26):橫向(圖23)、縱向(圖28)、只顯示電平表的橫向(圖27)和只顯示電平表的縱向(圖29)。
圖26:Pro Tools Mbox4種界面顯示方式選擇
圖27:只顯示電平表的橫向
圖28:縱向
圖29:只顯示電平表的縱向
不管選擇哪個模式,電平表都沒有讀數。
設置里東西不少,可以設置讓前面板那些帶LED燈的按鈕處於不選中狀態時完全不發光,默認情況是不選中狀態發出暗光的,幸虧可以關掉,否則很難判斷出這個按鈕處於什麼狀態。還有設置表示過載的LED燈是否在過載後一直亮下去。音量推子和效果匯流排推子是推子前還是推子後也放在這里了,感覺會不方便。
DSP效果器:
圖30:8種DSP演算法
注意到Mbox的控制台窗口裡,每個通道,不管是軟體返回通道還是硬體輸入通道都有一個效果發送旋鈕,對了,Mbox內置了DSP效果器呢,有8種演算法可選(如圖29),讓你不佔任何CPU資源就進行幾乎無延遲的聽濕錄干,很是方便。這也算是一個趨勢了,現在誰的中高端音頻介面不帶DSP的話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不過Mbox的效果器就是讓你發送著用的,說白了就是讓你聽濕錄乾的。並沒有什麼EQ、壓縮之類的插入式效果器,其實我覺得那樣的設計反倒有些多餘,除非用作現場,在錄音棚里沒必要給你的工程在音效卡的設置界面里插入一個壓縮或EQ,工程和效果器都分離了,這個工程拿到別人那裡還怎麼繼續做?簡單做個聽濕錄干就足夠讓我們感激涕零了。
Mbox還內置了一個調音器(如圖30),可以識別輸入信號的音調,功能很簡單,聊勝於無吧。
圖31:調音器
爺兒倆歡聚一堂:
圖32:Multi旋鈕設置
圖33:Multi旋鈕可選的動作和功能
前面說了Pro Tools一定會照顧一下親兒子Pro Tools Mbox系列的,Pro Tools Mbox Mini由於太入門了就被華麗的忽略了,而Pro Tools Mbox和Pro Tools Mbox Pro都首次在前面板提供了一個Multi按鈕。這個按鈕在Pro Tools 8以上版本都可使用,有10個功能(如圖31、32):
增加一條之前增加過的音軌
增加一條當前選擇的音軌類型的音軌
開始/停止錄音
開始/停止播放
Tap Tempo
讓播放指針跳到下一個標記點
讓播放指針跳到上一個標記點
保存工程文件
undo
切換循環播放
雖然說有這么多可選功能,但你只能用這一個按鈕同時實現兩個功能,分別是按下然後馬上鬆手這個動作和按住一會再鬆手這個動作。這不是發報機,你不能跟點莫斯碼似的用一個鍵實現數十個指令(那樣你也暈菜了)。在Pro Tools軟體里,進入Setup - Hardware,可以看到有一個Soft Button Function區域,這里就是設置該按鈕功能的地方了。除了選擇兩個動作實現什麼功能以外,還可以設置「按住」這個動作的長短。
Mbox和Mbox Mini贈送的軟體:
Pro Tools LE 8.04軟體
Boom鼓機插件
DB-33拉桿風琴模擬插件
Mini Grand三角鋼琴插件
Vacuum合成器插件
Xpand!2采樣和合成器工作站插件
Structure Free采樣播放器插件
1-Band EQ III(以下均為效果器插件)
4-Band EQ III
7-Band EQ III
AIR Chorus
AIR Distortion
AIR Dynamic Delay
AIR Enhancer
AIR Ensemble
AIR Filter Gate
AIR Flanger
AIR Frequency Shifter
AIR FuzzWah
AIR KillEQ
AIR Lo-Fi
AIR MultiChorus
AIR Multi-Delay
AIR Nonlinear Reverb
AIR Phaser
AIR Reverb
AIR Spring Reverb
AIR StereoWidth
AIR Talkbox
AIR Vintage Filter
BF76 Compressor
BF Essential Clip Remover
BF Essential Correlation Meter
BF Essential Meter Bridge
BF Essential Noise Meter
Celemony Melodyne Essential
Chorus
Click
Compressor/Limiter
D-Verb
DC Offset Removal
De-Esser
Delay
DigiReWire
Dither
Duplicate
Eleven Free
Expander/Gate
Extra Long Delay II
Flanger
Gain
Invert
Lo-Fi
Long Delay II
Maxim
Medium Delay II
Multi-Tap Delay
Normalize
Ping-Pong Delay
Pitch
Pitch Shift
POWr Dither
Recti-Fi
Reverse
SansAmp
Sci-Fi
Signal Generator
Short Delay II
Slap Delay II
Time Compression Expansion
Time Shift
TL AutoPan
TL InTune
TL MasterMeter
TL Metro
Trim
Vari-Fi
Pro Tools Mbox Mini優點:
外觀穩重大氣又專業,及其厚實的鋁制外殼使其拿起來很「給力」
贈送Pro Tools LE 8和眾多插件,購買Pro Tools 9可獲得極大優惠
比Mbox 2 Mini增加了主輸出音量控制旋鈕
原生支持ASIO和CoreAudio,運行其它DAW音頻軟體毫不含糊
音質較Mbox 2 Mini有提升
Pro Tools Mbox Mini缺點:
沒有數字介面也沒有MIDI介面
沒有獨立的耳機輸出音量旋鈕
Pro Tools Mbox優點:
外觀穩重大氣又專業,及其厚實的鋁制外殼使其拿起來很「給力」
贈送Pro Tools LE 8和眾多插件,購買Pro Tools 9可獲得極大優惠
具備硬體限制器,防止聲音過載
原生支持ASIO和CoreAudio,運行其它DAW音頻軟體毫不含糊
前面板Multi按鈕可控制Pro Tools
音質較Mbox 2有提升
Pro Tools Mbox缺點:
太沉了,不方便攜帶
依然只給2路模擬輸入通道和2路模擬輸出通道
價格:
Pro Tools Mbox Mini:2900元
Pro Tools Mbox:4900元
(資料來自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