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u和hq有什麼區別
A. 電腦配置u和hq還有m的區別
M代表標准電壓cpu是可以拆卸的;
U代表低電壓節能的,可以拆卸的;
H是高電壓的,是焊接的,不能拆卸;
X代表高性能,可拆卸的;
Q代表至高性能級別;
Y代表超低電壓的,除了省電,沒鬧蔽別的優點的了,是不能液孫州拆卸的;
兩個字母的,屬於上面這些字母的組合:
HQ高電壓至高性能處理器。
這些都是筆記本才有的概念
B. 酷睿CPU的U和HQ有什麼不同
酷睿CPU的U和HQ的不同之處:
舉例Intel 酷睿i7 6700HQ :
1、重要參穗亂蠢數看:插槽類型和核心數。
酷睿CPU的U特點總結說明:
1、超低電壓版處理器。
2、功耗低,主打待機和續航能力。
3、插槽類型LGA1151.
總結說明:
酷睿CPU的U和HQ的不同在於,u版注重續航,但是性能低下。HQ版猜陪本性能很好,但功耗較高,注重性能。
C. CPU有HQ、U、G、H、K、F之分,他們各有什麼不同
1、HQ、U、H都是Intel移動處理器使用的後綴:HQ現在已經不使用了,H表示是標准電壓;Q表示有四個核心;U表示超低電壓,以前的TDP是15W,現在由於CPU核心增加,四核心以上的處理器已經慧行做不到15W(好像增加到了28W)。
2、G、K、F用在桌面處理器,G在Intel的處理器中用作前綴,是奔騰、賽揚系列用的前綴,如奔騰G6500、賽揚G4900等。K表示不鎖倍頻,搭配高端晶元組就可以超頻;F表示處山碧兆理器中沒有集成核芯顯卡。
PS:AMD的桌面處理器型號後也有用G的,表逗租示該處理器集成核心顯卡,如速龍220GE。
D. CPU有HQ、U、G、H、K、F之分,他們各有什麼不同
H代表高性能處理器,HQ則為四核八線程。
H代表的是高性能標准電壓處理器(HighPerformance)
F是intel全新推出的後綴,代表無內置核心顯卡版本
K代表不鎖倍頻的處理器;
M代表的是移動版標准電壓處理器(Mobile)
U代表的是低電壓處理器
Q代表:四核八線程處理器(QuadProcesser)
從cpu的性能上來說,自然是H>M>U,cpu的功耗則同樣是H>M>U,HQ表示的就是高性能四核標准電壓處理器。
帶有M字母的移動版處理器位非焊死在主板上,而H、U等型號處理器則是與主板焊死,為不可更換。
E. CPU有HQ、U、G、H、K、F之分,他們各有什麼不同
1、HQ現在已經不用了,H表示標壓處漏答理器(現在還用),Q表示四核處理器,現在已經不用,因此現在後綴只有H。
2、H、U只有移動陪搜薯處理器使用:U表示低壓版處理器(同代產品性能相對H較低),H表示標壓版處理器(同代性能相對U較高)。
3、G、K、F目前只使用在台式機處理器上。G後綴蘆者的現在只有AMD的處理器使用,表示集成核心顯卡,如銳龍5 5600G。Intel的只有第一個字母使用,如奔騰G6500,僅表示型號,沒有實際含義。
4、K表示不鎖倍頻,可以隨意調節CPU的倍頻。
5、F表示CPU內沒有集成核芯顯卡,必須搭配獨立顯卡使用。
F. 筆記本的CPU U與HQ與MQ有什麼區別
u表示低壓,主頻低,性能也低一些,但是省電,散熱好。HQ是四核高頻版,MQ是四核移動版
G. 在inter和AMD的CPU天梯圖中,CPU有HQ、U、G、H、K、F之分,他們各有什麼不同
U是低電壓版本:優勢是省電。發熱量低,一般用在超保筆記本或中低端辦公本上。缺點是性能較低(很低),一般都是M或HQ大幅度閹割之後的版本,CPU如果是同一個型號下U的性能最低
M是MINI的意思,老一代的筆記本CPU,也是標准電壓版本,比HQ性能略低,
HQ是標准電壓版本:優勢是性能比U與M都高。一般在游戲筆記本或中高端辦公本上。缺點是發熱量較大,一般HQ會比M的性能略高
G一般是在CPU型號的前面,G是低端系列,屬於賽揚的CPU,一般用於低端台式機或非常低端的筆記本上,優點是價格便宜,可以基本滿足上網、辦公、視頻等最基礎要求。缺點是性能非常低,游戲、制圖、錄制等性能極其低下
K是可以超頻的意思,一般配合高端的可以支持超頻的主板和電源,就可以實現超頻功能,升液滲一般用於高端的台式機上,優點是性能強悍也可以超頻,缺點是發熱量大功率大,對主板和電源要求較高,價格也比較貴
F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一般是使用了高端的CPU技術與工藝製造的中端或低端CPU,優點是價格適中
H一般AMD的CPU用的比較多,與HQ的定義差不多,是標准電壓版本,一般在游戲筆記本或中高端辦公本上。缺點暫時沒發現,優勢是發熱量適中,性能比U與M都高。一般在游戲筆記本或中高端辦公本上。缺點是發熱量較大,一般H會比M的性能略高,而且CPU後面代H的大多數是AM4平台的R5或R7的CPU
X這是AMD高端旗艦系列或inter高端旗艦系列才有的,如果是inter後面有X那就是至尊系列,如果是AMD後面有X那就是黑盒系列,無論是AMD還是inter後面有X的,在有高端主板與高端電源的配合下可埋野以超頻超倒烤雞。缺點是功率損耗極高,對要求與主板要求也很高,發熱量巨大無比。優點是性能極其強悍,有一覽眾吵脊山小的感覺,CPU如果是同一個型號下X的性能最高
H. 筆記本的處理器有u後綴的 還有hq後綴的有什麼區別 求詳細解釋
U後綴
索尼 Pro 11採用的是15W的i7-4500U
隨著超極本/超薄本的流行,加上筆記本端CPU競爭一家獨大,Intel就大力推廣節能版CPU,這類CPU就以U為結尾,15W TDP,如i7-4500U,i7-5500U等。前面提到的是00U後綴的,而xx50U後改虛綴的採用更高性能的HD Graphics核心顯卡,如i7-4550U,但是TDP依然是15W,所核穗燃以CPU性能比起i7-4500U更差。
2.28W TDP的U後綴CPU,均採用了Iris核心顯卡
除了15W的U後綴CPU,還有TDP為28W的U系列CPU,型號以非0然後帶U結尾,如Intel®Core i5-5257U。採用了Iris高性能核心顯卡,並且頻率族爛比起15W版本有較大幅度提升。
在Intel的操控下,強調核顯性能與CPU性能靠近,讓U系列CPU大有一種取代標准功耗版的筆記本CPU成為筆記本市場主流之勢。但是性能比起原本應該出現的M系列差,導致整體筆記本性能倒退,讓人惋惜。
HQ後綴
- 最近超薄游戲本(雷蛇 Blade、技嘉 P34W等)的標配,4720HQ
HQ後綴也是四代酷睿之後出現的新後綴(大家越來越亂了有木有),Intel剛推出i7-4700HQ的時候,讓大家一下子搞混了i7-4700HQ與i7-4700MQ的差別了。事實上,HQ和MQ的區別在於它們在封裝上。HQ採用BGA封裝,直接焊在主板不能更換,而MQ和我們平時DIY裝機那樣,可以自由更換。
2. 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四核的L3緩存容量全是6MB
可惜的是,Intel開始強行推廣HQ後綴的CPU了,MQ系列的CPU在五代開始消失匿跡。主流四核筆記本CPU已經被HQ完全占據,如Core i7-5700HQ,是i7-4700HQ/MQ家族的繼任者。而同樣的i7四核下,十位數為5的代表採用了Iris高性能核顯,就像Core i7-5750HQ,並且取消了低功耗(37W)四核版本。同時Intel推出多達三款的Iris核心顯卡的HQ四核CPU,主流的僅有Core i7-5700HQ一款,Intel趨向很明顯,但是這種做法對於游戲本玩家來說,並無任何大作用……
3. 六代四核更注重CPU性能提升,包括首次出現i5四核
到了六代,一個重要趨勢就是HQ後綴帶到了i5,這就說明酷睿筆記本CPU第一次見到i5四核,這與桌面CPU同步了。同時TDP降低到和三代酷睿一樣的45W,因為Intel又把電壓調節器放回主板了。i7-6700HQ無疑是新一代主流,不過定位肯定和i7-5700HQ重合了。20數字後綴的三級緩存為8MB,比如i7-6820HQ。不過這一代四核卻沒有自帶Iris核心顯卡,對於游戲本玩家來說,GPU肯定是無用的,CPU性能提升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