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當前國內主要病例數據存儲方式

當前國內主要病例數據存儲方式

發布時間: 2023-05-30 01:34:39

❶ 計算機中數據是如何存儲

1、二進制

二進製作為計算技術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數制,兩個數字便可表示所有數字,二進制數據是用0和1兩個數碼來表示的數。它的基數為2,進位規則是「逢二進一」,借位規則是「借一當二」,由18世紀德國數理哲學大師萊布尼茲發現。

當前的計算機系統使用的基本上是二進制系統,數據在計算機中主要是以補碼的形式存儲的。計算機中的二進制則是一個非常微小的開關,用「開」來表示1,「關」來表示0。

2、三進制

三進制以3為底數的進位制,三進制數有0、1、2三個數碼,逢三進一。在計算機發展的早期,採用了一種偏置了的三進制(對稱三進制),有-1<一般用T表示>、0、1三個數碼,這種三進制逢+/-2進一。

3、四進制

四進制以4為基數的進位制,以 0、1、2 和 3 四個數字表示任何實數。四進制與所有固定基數的計數系統有著很多共同的屬性,比如以標準的形式表示任何實數的能力,以及表示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特性。

4、四進制

四進制以4為底數的進位制,以 0、1、2 和 3 四個數字表示任何實數。四進制與所有固定底數的記數系統有著很多共同的屬性,比如以標準的形式表示任何實數的能力,以及表示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特性。

5、八進制

Octal,縮寫OCT或O,一種以8為基數的計數法,採用0,1,2,3,4,5,6,7八個數字,逢八進1。一些編程語言中常常以數字0開始表明該數字是八進制。八進制的數和二進制數可以按位對應(八進制一位對應二進制三位),因此常應用在計算機語言中。

❷ DNA存儲,拯救人類數據危機的良方

開一個腦洞:如果地球正在面臨一場馬上到來的毀滅性星際災害,人類又想盡可能地保存地球的生命和文明,在現有條件下,該怎麼辦?

像大劉一樣讓地球停止自轉然後逃離太陽系,這恐怕來不及了。而如果像諾亞方舟一樣,一股腦把人類、動植物和人類的知識搬運到飛船上,現有的火箭運載能力,恐怕也裝不下這些物質的億萬分之一。

如果想盡可能多、盡可能長久地保存地球的生物,我們只需要把所有物種的DNA序列信息收集打包,在飛船的低溫環境下便可以保存長達數十萬年;而人類文明的信息呢?我們知道這些信息最高效的形式就是數據,而這些數據主要存儲在硬碟和光碟當中的。

想想這些硬碟儲存器的重量和數據密度,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氣餒。更何況,可能飛船還沒逃出太陽系,這些數據就會因為硬碟或光碟的壽終正寢而丟失。

那麼DNA能不能當做硬碟來存儲數據信息呢?答案是,可以的。

DNA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信息存儲工具,同樣也可以作為數據信息的存儲介質,且存儲密度和使用壽命要遠遠超出現有的磁碟式的存儲方案。因此,DNA存儲,正在被人類視為數據存儲的未來,成為拯救人類數據存儲危機的最好的替代方案。

DNA存儲具體是怎麼做到的呢?現在發展到那一階段?商用的話還有哪些阻礙?這需要我們一一解答。

在了解DNA存儲是如何工作的之前,我們簡單了解下磁存儲和光存儲這兩種現有的解決方案的原理。

磁存儲的原理就是在金屬材料上塗上磁性介質,在通電的情況下形成電磁效應,可以進行存儲和表達0101的二進制信息。磁存儲的硬碟的優點是錄入和讀取的速度快,缺點是與體積重量相比,數據密度較低。經過60年發展,大概可以在3.5英寸大小的硬碟驅動上存儲3TB數據。

光存儲的原理是將數字編碼的視頻和音頻儲刻錄在光碟表面的凹槽中,再通過激光將這些凹槽中的數據讀取出來,進行轉存或播放。當前,光存儲也正在經歷存儲的極限。因為想要存下更多的數據,凹槽就必須越小、越緊湊,要求激光的精度也越高。目前,單層藍光光碟能夠保存 25GB 以上的信息,另一種紫外線激光如果研製成功,其光碟容量可以達到500GB的容量。

相對於磁存儲和光存儲而言,DNA存儲有哪些優勢?

首先,就是節約空間。但這些單層平鋪式的存儲方式,比起DNA的雙螺旋立體結構來說,其存儲量就有了多個數量級的差距。DAN本身的物理體積極小且又是立體結構,單位空間的數據密度非常高。舉個簡單的例子,1克DNA不到指尖上一滴露珠大小,卻能夠儲存700TB的數據,相當於1.4萬張50GB容量的藍光光碟,或233個3TB的硬碟(差不多151KG重)。

再則,非常節能。現有存儲方式,比如說一個數據中心,要消耗大量的單晶硅,還要消耗大量的電。而DNA物質只需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就可以,基本不需要額外的人工維護。就算需要把DNA冷凍起來,消耗的資源和能源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存時間非常久。現在高密度的存儲器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衰減,能存儲時間最長的工具是磁帶,其壽命也就50年,其他的存儲器壽命更短。比較而言,DNA則保質期就以百年計算了,如果將其冷凍起來,能保存幾千甚至上萬年。

看來人類文明的拯救方案有了,但DNA存儲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眾所周知,DNA由四種含氮鹼基——A、T、C和G互補配對構成,科學家將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分別賦予二進制值(A和C=0 ,G和T=1),隨後通過微流體晶元對基因序列進行合成,從而使該序列的位置與相關數據集相匹配。這樣就把這些鹼基對編碼成1和0的組合,就可以用DNA的序列信息來表達二進制的語言了。

當每次將二進制語言寫進DNA序列當中,就可以把「DNA硬碟」放到低溫環境中進行保存。而需要讀取數據的時候,只用對目標DNA進行測序,將鹼基對還原成二進制編碼,再完成解碼,就可以還原為我們常見的數據了。

原理是非常簡單,但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呢?這就要簡單回顧下DNA存儲技術的發展史了。

最先想到這一方法的是一位藝術家Joe Davis,他在1988年與哈佛研究人員合作,把一個取名為Microvenus(小維納斯)的7*5像素矩陣的照片,轉化成35個鹼基的DNA序列,插入到大腸桿菌里,第一次把不屬於自然演化的信息寫進了在DNA當中。

(Microvenus代表女性和地球)

2010年,美國合成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帶領研究團隊化學合成了整個支原體基因組DNA,取名為「辛西婭(Synthia)」,並以「自娛自樂」的方式將課題研究者的名字、研究所網址和愛爾蘭詩人詹姆斯的詩句等信息編碼進新合成的DNA中。

2011年,哈佛大學的合成生物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和加州大學的瑟里·庫蘇里(Sriram Kosuri)領導的團隊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基因組專家高原(Yuan Gao)首次進行了概念證明性實驗。團隊使用短DNA片段編碼了一本丘奇的659KB數據的書。

2013年,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的尼克•高德曼(Nick Goldman)和他的研究團隊也成功地將包括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片段、一篇沃森和克里克DNA雙螺旋論文副本等5個文件編寫進了DNA片段里當中。739KB數據成為當時最大的DNA存儲文件。

2016年,微軟和華盛頓大學又利用DNA存儲技術完成了約200MB數據的存儲,成為DNA信息存儲技術的一個飛躍。

2017年7月,《自然》雜志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賽斯•希普曼(Seth Shipman)和喬治·丘奇合作的一項活體DNA存儲的研究。他們把一部130年前的黑白電影《奔跑中的馬》存在了大腸桿菌的DNA上。雖然大腸桿菌體內有一段「奇怪的DNA」,不僅能夠正常生存,還可以正常遺傳,每次繁衍都是一次數據復制。而且存儲在基因組中的電影,在每一代大腸桿菌中也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了。

但因為細胞的復制、分裂以及死亡,會造成信息出錯的風險,未來數據安全,大多數情況下存儲信息的DNA都是以DNA乾粉的形式存在,活體細胞存儲的研究轉向合成DNA存儲。

同一年,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基因組中心在《科學》雜志發表了一項稱為「DNA噴泉」演算法高效的DNA存儲策略。這項技術展示了最大化利用DNA的存儲潛力,成功將海量信息壓縮至DNA的四個鹼基,即為每個DNA編碼1.6比特(bits)的數據,比之前多存儲了60%的信息,逼近理論極限(1.8比特)。該方法能夠將215PB數據存儲在一克DNA中,相當於2.2億部電影。

2018年,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WIT)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DNA存儲方法,可在1克大腸桿菌DNA中存儲1ZB的數據。

2019年,丘奇團隊又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實驗結果。他們將丘奇的一本大約5.34萬個單詞《再生:合成生物學將如何改變未來的自然和自己》的書,以及11張圖片和一段Java程序,編碼進不到億萬分之一克的DNA微晶元,再成功利用 DNA 測序來閱讀這本書。

這些科研的快速發展也意味著DNA合成技術(數據寫入)和DNA測序技術(數據讀取)正走向成熟。但同時,DNA編碼過程仍然存在著存儲/讀取速度和成本等問題,DNA存儲離商業化還在路上。

在實驗室里,看起來DNA存儲並不復雜,但是在商業化上面,仍然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首先,存儲和讀取的速度都很慢。DNA存儲設備的訪問速度很慢,存取也很費時間。相比較磁碟存儲的電磁信號,DNA合成卻要依賴於一系列化學反應。用磁碟寫入200MB數據,不用1秒,用DNA合成差不多得需要3周的時間。

其次,DNA介質不能覆蓋和重寫。在DNA里,一旦把信息存進去,一般來說不能修改。想讀取這個文檔,需要把全部信息完全測序出來再轉碼。

第三,數據存儲的准確性有待提高。目前DNA測序時的重復讀取導致讀錯概率較大。

第四,隨機讀寫困難。目前DNA合成技術無法一次性產生較長的DNA分子,只能合成眾多的短片段。這使得在眾多DNA小片段組成的混合物當中,快速調取特定數據存在困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DNA存儲成本太高了。比如目前DNA存儲200MB數據,需要耗資80萬美元,而用電子設備,成本連1美元都不到。

但正如上面所說,如果放到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和數據存儲空間壓力下,DNA具有的大存儲密度、高節能環保、超長穩定性的獨特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只要隨著存儲和讀取技術的發展,DNA編碼和測序的效率提升,成本大幅下降,DNA存儲離商業化應用也就不遠了。

那麼,現在在商業化上有哪些進展呢?

在2015年,微軟公司和華盛頓大學合作發表了一個成果,採用定點讀取信息,也就是給一個長長的DNA鏈里加入一些追蹤標記。這些類似索引機制的標記,可以不用每次等測序完整DNA長鏈,就能選取合適的標記進行讀取。

2018年,讀取技術又實現突破,微軟研發了「納米孔」讀取技術,讓 DNA 介質列能擠過一個很小的納米孔而讀取其中每個 DNA 鹼基。這一技術讓大大縮小了讀取設備的空間開支,一個手掌大小的 USB 設備就能進行讀取,但讀取速度在每秒幾KB左右,可以說仍然相當慢。

2019年3月,微軟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一項新的進展,他們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自動DNA存儲介質。相比較於手動操作進行DNA的合成和測序,能夠自動化方式進行DNA編解碼才是未來商業化的出路。

另外,關於DNA存儲和讀取時長以及成本的問題,一家2016年成立的美國初創公司Catalog也正試圖嘗試解決。

去年,Catalog將一共16G的維基網路英文版文本存儲在了一個DNA分子上。他們使用了一台DNA書寫器設備,以4Mbps的速度在DNA中記錄這些數據。這意味著在一天內可以記錄125GB,大約相當於高端手機可以存儲的容量。這一速度已經是之前研究所存儲速度的三倍。

目前,Catalog使用了由20到30個鹼基對長預制合成DNA鏈,通過酶嵌套在一起,可以存儲更多的數據。這些片段的排列就像英語使用26個字母一樣,理論上可以創造出無數的組合。據Catalog估計,未來進行1MB數據DNA存儲成本將不到0.001美分。

當然,如果未來這家創業公司真的能夠將成本大幅降下來,那麼確實有可能為DNA數據存儲的商業化鋪平道路。

在2019年,《科學美國人》與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布的當年全球十大新興技術中, DNA數據儲存技術名列其中。

可以預見,磁存儲和光存儲方式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占據數據存儲方式的主流。不過,即使我們不會出現地球末日這種極端情況,因為近幾年數據激增,人類也正面臨數據存儲空間不足的嚴峻問題。同時,數據存儲需求激增,帶來的是硅晶片使用量的激增,以及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水資源和能源消耗等問題。

DNA存儲技術的實現,一定程度將緩解傳統存儲的容量問題,並大幅減少電子元件和能源的消耗。

❸ 請問江蘇省電子病歷試點醫院都用什麼資料庫啊 謝謝~~!!

電子病歷系統(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是以醫學專用軟體,醫院通過電子病歷以電子化方式記錄患者就診的信息,它包括:首頁、病程記錄、檢查檢驗結果、醫囑、手術記錄、護理記錄等等,其中既有結構化信息,也有非結構化的自由文本,還有圖形圖象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採集、存儲、傳輸、質量控制、統計和利用。在醫療中作為主要的信息源,提供超越紙張病歷的服務,滿足醫療、法律和管理需求。
[編輯本段]用途

一、提高甲級病歷合格率
提高甲級病歷合格率,一方面需要通過各種管理手段以及規章制度來保證,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各種新技術,通過可行的技術途徑來整合各種資源,明確將職責落實到具體個人,提高醫院對病案質量的管理能力,通過統計、分析、預警、三級質量評定等事前控制手段,能有效的提醒和督促醫務人員按時、按質完成病歷書寫工作。提高病歷甲級率,從而提高醫院提供綜合競爭力。
二、為醫務人員節省出大量的時間,更好的為醫院和患者服務
對於醫生來說,每天要接治多名患者,日常工作中70%的時間由於手工書寫病歷。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提供的多種規范化的模板及輔助工具,不僅可以將醫務人員從繁瑣重復的病歷文書書寫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關注病人的診療,而且通過模板書寫的病歷更加完整、規范,同時,還可使醫生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收治更多的患者,從而可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醫療水平。
三、提高病案質量
電子病歷系統通過提供了完整、權威、規范、嚴謹的病歷模板,避免了書寫潦草、缺頁、漏項、模糊及不規范用語等常見問題,提高病歷審核合格率, 提高醫院提供綜合競爭力。
四、提高醫療糾紛舉證能力
病歷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醫學記錄,為醫療事故鑒定、醫療糾紛爭議提供醫療行為事實的法律書證,如遇到法律糾紛時,沒有書寫的內容被視為沒有詢問、檢查,那麼法院將視為過失,這將對醫院造成很大的被動,甚至是損失。通過符合規范的病歷記錄,避免了語義模糊、書寫潦草、缺頁、漏項等問題,減少了可能出現的會對醫院各方面造成不良影響的、但是可以避免的錯誤,為舉證倒置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不僅維護了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而且對醫院名譽、經濟效益都能帶來益處。
五、穩定和擴大病源
電子病歷系統為患者提供了長期健康記錄,並且支持健康記錄快速檢索,為醫務人員決策提供更多的歷史參考資料,提高患者對醫院的認可度。
六、提高病歷規范化
紙質病歷的內容是自由文本形式,字跡可能不清,內容可能不完整,意思可能模糊。轉抄容易出現潛在錯誤。只能被動地供醫生作決策參考,不能實現主動提醒、警告或建議。塗改現象突出,病史書寫隨意性強,計算機列印病歷不適當復製造成「張冠李戴」現象,缺某項病歷記錄內容,完成病歷記錄不及時。《病歷寶典》電子病歷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
七、科研、教學及統計分析提供第一手的有價值的資料
在醫學統計、科研方面,典型病歷不易篩選,檢索統計困難通過電子病歷系統不僅可以快速檢索出所需的各種病歷,而且使以往費事費力的醫學統計變得非常簡單快捷,為科研教學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編輯本段]主要功能

為了滿足我國醫院發展的需要,為了使祖國醫學早日與世界科技接軌,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借鑒國內外HIS的先進經驗,並結合國內各家醫院的傳統管理模式和實際需求,開發了該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2001年《匯源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被大連市信息產業局認定為軟體產品,該產品是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是唯一能在中國境內與IBM醫院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平分天下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院信息系統。 ☆所見即所得的界面風格,直觀簡單,易學易用。
☆支持病歷文檔的結構化存儲,是真正的結構化電子病歷系統。
☆支持豐富的病歷模板庫(簡單元素庫、復雜元素庫、小模板庫、大模板庫、常用語庫)。
☆病歷大模板區分男女患者。
☆提供醫學專用輸入法,提供醫學專用片語和短語。
☆支持病程記錄和護理記錄的連續列印(續打)、重復列印、按頁碼列印。
☆強大的表格處理能力(可以方便的製作表格病歷),支持表格嵌套、合並單元格、拆分單元格、刪除行、刪除列、添加行、添加列、表格內插入元素、表格寬度手動或自動調整。
☆支持數據元素綁定、實現了多文檔同步刷新技術。
☆支持關鍵文字禁止刪除。(例如「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一般檢查、專科檢查」等關鍵文字)。
☆支持輸入數值合法性檢查。
☆支持必填項檢查。
☆支持各種醫學專用表達式(例如月經史、胎心、齲齒位置的公式表述)。
☆豐富的醫學圖片庫及強大的醫學失量圖編輯器,支持圖形多次編輯、組合、分拆、Undo/Redo、復雜填充、自定義線型、復制、粘貼等復雜操作。
☆支持病歷文檔三級檢診(三級審核)功能。
☆支持修改痕跡保留,保留各級醫生的修改痕跡。
☆支持數據鎖定、簽入、簽出機制。
☆引入時效控制機制,採用工作流主推模式,任務自動提示,及時提醒和催促醫務人員,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病歷書寫工作,有效的避免病歷文檔的缺寫、漏寫、延時書寫。
☆引入消息機制,對病歷書寫過程進行全程實時監控。
☆支持電子病歷的結構化檢索。
☆支持離線書寫病歷。
☆支持典型病歷提取、存儲、檢索。
☆支持病歷質量的自動打分合評判。
☆支持病歷的在線借閱及審批。
☆快速復制功能。
☆支持將各種多媒體文件(如:聲音、圖像、影像、動畫等文件)以附件的方式附加的文檔中。
☆可將病歷文檔以XML格式導出,便於數據交換。
☆支持PDA等無線手持設備。
☆支持HIS、PACS、LIS、RIS等系統的無縫接入。
☆提供操作安全、數據傳輸安全、數據存儲安全。
☆病歷文檔壓縮加密存儲,大大節省存儲空間。
☆支持三測單的錄入與列印。
[編輯本段]特點

(1) 規范病例書寫,提高病例質量,實現病例標准化。
(2) 傳輸速度快。
(3) 共享性好。
(4) 儲存容量大。
(5) 使用方便。
(6) 成本低。
[編輯本段]組成元素及分類情況

組成元素:(1)基礎信息
(2)診療信息
分類:(1)患者的一般信息
(2)症狀信息
(3)體徵信息
(4)實驗室檢查信息
(5)診斷信息
(6)治療信息
(7)疾病轉歸信息
(8)費用信息
(9)醫護人員信息
[編輯本段]數據輸入方法

(1) 結構化數據的錄入。
① 結構化數據輸入的基本條件
病例中大量的信息可由醫護人員直接進行結構化數據輸入,而結構化數據輸入的基本條件是結構化的系統模型、知識驅動性內容、預定義詞彙表、合成表達式規則。
②結構化數據錄入方法
(2) 自然語言數據的錄入。(NLP)
NLP的優點是醫師在書寫病例時不必改變他們習慣的記錄方式,可以自由地表達各種信息。他們可以用手寫文本或磁帶錄音。對於錄音,NLP系統可以利用語音識別系統來分析自然語言中句子,處理其中包含的醫學信息,從而進行數據的錄入。NLP最基本的功能是對所用術語產生索引,這些索引可以提取含一個或多和指定術語的文本,NLP將可以將它們聯系起來處理,進行推論。
(3)生物信號和醫學圖像處理
隨著醫院引進大批數字化的儀器設備,應用LIS、PACS等醫學信息系統,生物信號和醫學圖象經它們處理,已逐步實現數字化,並可通過系統的介面,把這些數字化的醫學信息整合到電子病歷中。
不同系統之間信息的傳遞是通過系統的介面,信息標准化是介面的關鍵。當兩個系統使用同一個標准時,傳遞信息就非常簡單。如兩個系統使用的不是同一個標准時,介面就必須進行信息轉換,由發送信息的系統通過介面將數據轉換成接受信息的系統可以理解的格式,或者由接收系統通過介面將數據轉換成可以理解的格式。信息的標准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了便於使用非標准信息的系統之間介面,人們開發了介面引擎,利用介面引擎將非標准化信息轉換為標准化信息。
(4)電子病歷的簽名與更改
病歷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文件,病歷數據具有法律證據作用。病歷中醫療數據的安全性極其重要,這不僅維護了患者的利益,也維護了醫療人員的利益。每次寫完電子病歷都要進行簽名後才能生效。如果重新打開電子病歷進行更改操作,EPR系統就會針對不同的更改人進行不同的處理,如上一級醫師對病歷內容進行刪除或增加內容時,系統自動將刪除的內容變紅且在文字中間加一條橫線;如果是主任醫師對病歷內容進行刪除或增加內容時,系統自動將刪除的內容變紅且在文字中間加兩條橫線,對新加的內容變紅且在文字下面加兩條橫線。
[編輯本段]模板格式

(1) 紙張尺寸
(2) 頁面設置
(3) 版面要求
(4) 病案紙樣式
例的製作方法
簡述電子病
(1) 電子病例模板中的頁眉、頁腳、製作要點
用Word作為編輯器來製作病歷模板,病歷模板應符合《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第四版中病案的書寫要求。
①頁眉常用格式為「姓名、科別、床號、病案號」。有的醫院將「病歷續頁」、「病歷紙」等也包含在內,目前還沒有統一規定。為了在實際輸入內容時頁眉內容不來回錯動,必須在頁眉中建立一個表格,將姓名、科別、床號、病案號框在其中,留出相應的空格,醫生在書寫病歷時將病人的姓名等內容填入其中即可。要注意留出足夠的空格,以避免錯行。
②表格設置要用Word提供的表格自動套用無格格式,這樣列印出來不顯示表格結構,使病歷美觀大方。在設計病歷時表格的下方有一輸入行不能刪除,使頁眉與病歷內容 之間保持適當的空間。
③頁腳應包括醫院名稱和頁碼,一般應根據各個醫院規定的要求進行設計。
(2)電子病例模板內容設計要點
①入院記錄中模板內容應包括「一般項目、主訴、現病史」等。病例開頭為「入院紀錄」、在其下方作一表格,前六項內容為一列,並留出一列與其相對應。中個表格為四列六行設計。用word提供的表格自動套用無格格式,調整適當列寬,使列寬有足夠的空間輸入項目內容。這樣製作項目排列整齊,輸入內容不會錯動。
②將主訴、現病史、個人史、家族史、體格檢查等項目列在一起後把病例書寫的整個次序過程套路在病例模板中。
[編輯本段]使用注意事項

(1) 必須做好系統數據初始設定工作
(2) 嚴格安全管理
(3) 嚴密組織數據切換
(4) 保證相互之間的組織協調
(5) 加強醫務人員保密安全教育
(6) 嚴格醫囑查對制度
(7) 電子病例模板規范
(8) 加強管理監控

❹ 數據的存儲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分布式存儲

分布式存儲是一種數據存儲技術,它通過網路使用企業中每台機器上的磁碟空間,這些分散的存儲資源構成了虛擬存儲設備,數據分布存儲在企業的各個角落。

分布式存儲系統,可在多個獨立設備上分發數據。傳統的網路存儲系統使用集中存儲伺服器來存儲所有數據。存儲伺服器成為系統性能的瓶頸,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點,無法滿足大規模存儲應用的需求。分布式網路存儲系統採用可擴展的系統結構,使用多個存儲伺服器共享存儲負載,利用位置伺服器定位存儲信息,不僅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訪問效率,而且易於擴展。


分布式存儲的優勢

可擴展:分布式存儲系統可以擴展到數百甚至數千個這樣的集群大小,並且系統的整體性能可以線性增長。

低成本:分布式存儲系統的自動容錯和自動負載平衡允許在低成本伺服器上構建分布式存儲系統。此外,線性可擴展性還能夠增加和降低伺服器的成本,並實現分布式存儲系統的自動操作和維護。

高性能:無論是針對單個伺服器還是針對分布式存儲群集,分布式存儲系統都需要高性能。

易用性:分布式存儲系統需要提供方便易用的界面。此外,他們還需要擁有完整的監控和操作工具,並且可以輕松地與其他系統集成。

杉岩分布式統一存儲USP

利用分布式技術將標准x86伺服器的HDD、SSD等存儲介質抽象成資源池,對上層應用提供標準的塊、文件、對象訪問介面,

同時提供清晰直觀的統一管理界面,減少部署和運維成本,滿足高性能、高可靠、高可擴展性的大規模存儲資源池的建設需求。

❺ 目前主要三種數據存儲方式

三種存儲方式:DAS、SAN、NAS
三種存儲類型:塊存儲、文件存儲、對象存儲

塊存儲和文件存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兩種主流的存儲類型,而對象存儲(Object-based Storage)是一種新的網路存儲架構,基於對象存儲技術的設備就是對象存儲設備(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簡稱OSD。

本質是一樣的,底層都是塊存儲,只是在對外介面上表現不一致,分別應用於不同的業務場景。

分布式存儲的應用場景相對於其存儲介面,現在流行分為三種:

對象存儲: 也就是通常意義的鍵值存儲,其介面就是簡單的GET、PUT、DEL和其他擴展,如七牛、又拍、Swift、S3

塊存儲: 這種介面通常以QEMU Driver或者Kernel Mole的方式存在,這種介面需要實現Linux的Block Device的介面或者QEMU提供的Block Driver介面,如Sheepdog,AWS的EBS,青雲的雲硬碟和阿里雲的盤古系統,還有Ceph的RBD(RBD是Ceph面向塊存儲的介面)

文件存儲: 通常意義是支持POSIX介面,它跟傳統的文件系統如Ext4是一個類型的,但區別在於分布式存儲提供了並行化的能力,如Ceph的CephFS(CephFS是Ceph面向文件存儲的介面),但是有時候又會把GFS,HDFS這種非POSIX介面的類文件存儲介面歸入此類。

❻ 數據存儲方式有哪些

在線存儲 (Online storage):有時也稱為二級存儲。這種存儲方式提供最好的數據獲取便利性,大磁碟陣列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餘罩。這種存儲豎轎鬧方式的好處是讀寫非常方便迅捷,缺點是相對較貴並且容易因為誤操作或者防病毒軟體的誤刪除而使數據受到損害。
近線存儲 (Near-line storage):有時也稱為三級存儲。比起在線存儲,近線存儲提供的數據獲取便利性相對差一些,但是價格要便宜些。自動磁帶庫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近線存儲由於相對讀取速度相對較慢,主要用於歸檔較不常用的數據。
離線存儲 (Offline storage):這種存儲方式指的是每次在讀寫數據時,必須人為的將存儲介質放入存儲系統。離線存儲用於永久或長期保存數據,而又不需要介質當前在線或連接到存儲系統上。離線存儲的介質通常可以方便攜帶或轉運,如磁帶和移動硬碟。
異站保護
(Off-site
vault):為了防止災難或其他可能影響到整個站點的問題,許多人選擇將重要的數據發送到其他站點來作為帆襪災難恢復計劃的一部分。這種存儲方式保證即使站內數據丟失,其他站點仍有數據副本。異站保護可防止由自然災害、人為錯誤或系統崩潰造成的數據丟失。

❼ 數據存儲形式有哪幾種

【塊存儲】

典型設備:磁碟陣列,硬碟

塊存儲主要是將裸磁碟空間整個映射給主機使用的,就是說例如磁碟陣列裡面有5塊硬碟(為方便說明,假設每個硬碟1G),然後可以通過劃邏輯盤、做Raid、或者LVM(邏輯卷)等種種方式邏輯劃分出N個邏輯的硬碟。(假設劃分完的邏輯盤也是5個,每個也是1G,但是這5個1G的邏輯盤已經於原來的5個物理硬碟意義完全不同了。例如第一個邏輯硬碟A裡面,可能第一個200M是來自物理硬碟1,第二個200M是來自物理硬碟2,所以邏輯硬碟A是由多個物理硬碟邏輯虛構出來的硬碟。)

接著塊存儲會採用映射的方式將這幾個邏輯盤映射給主機,主機上面的操作系統會識別到有5塊硬碟,但是操作系統是區分不出到底是邏輯還是物理的,它一概就認為只是5塊裸的物理硬碟而已,跟直接拿一塊物理硬碟掛載到操作系統沒有區別的,至少操作系統感知上沒有區別。

此種方式下,操作系統還需要對掛載的裸硬碟進行分區、格式化後,才能使用,與平常主機內置硬碟的方式完全無異。

優點:

1、 這種方式的好處當然是因為通過了Raid與LVM等手段,對數據提供了保護。

2、 另外也可以將多塊廉價的硬碟組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容量的邏輯盤對外提供服務,提高了容量。

3、 寫入數據的時候,由於是多塊磁碟組合出來的邏輯盤,所以幾塊磁碟可以並行寫入的,提升了讀寫效率。

4、 很多時候塊存儲採用SAN架構組網,傳輸速率以及封裝協議的原因,使得傳輸速度與讀寫速率得到提升。

缺點:

1、採用SAN架構組網時,需要額外為主機購買光纖通道卡,還要買光纖交換機,造價成本高。

2、主機之間的數據無法共享,在伺服器不做集群的情況下,塊存儲裸盤映射給主機,再格式化使用後,對於主機來說相當於本地盤,那麼主機A的本地盤根本不能給主機B去使用,無法共享數據。

3、不利於不同操作系統主機間的數據共享: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操作系統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統,格式化完之後,不同文件系統間的數據是共享不了的。例如一台裝了WIN7/XP,文件系統是FAT32/NTFS,而Linux是EXT4,EXT4是無法識別NTFS的文件系統的。就像一隻NTFS格式的U盤,插進Linux的筆記本,根本無法識別出來。所以不利於文件共享。


【文件存儲】

典型設備:FTP、NFS伺服器

為了克服上述文件無法共享的問題,所以有了文件存儲。

文件存儲也有軟硬一體化的設備,但是其實普通拿一台伺服器/筆記本,只要裝上合適的操作系統與軟體,就可以架設FTP與NFS服務了,架上該類服務之後的伺服器,就是文件存儲的一種了。

主機A可以直接對文件存儲進行文件的上傳下載,與塊存儲不同,主機A是不需要再對文件存儲進行格式化的,因為文件管理功能已經由文件存儲自己搞定了。

優點:

1、造價交低:隨便一台機器就可以了,另外普通乙太網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專用的SAN網路,所以造價低。

2、方便文件共享:例如主機A(WIN7,NTFS文件系統),主機B(Linux,EXT4文件系統),想互拷一部電影,本來不行。加了個主機C(NFS伺服器),然後可以先A拷到C,再C拷到B就OK了。(例子比較膚淺,請見諒……)

缺點:

讀寫速率低,傳輸速率慢:乙太網,上傳下載速度較慢,另外所有讀寫都要1台伺服器裡面的硬碟來承擔,相比起磁碟陣列動不動就幾十上百塊硬碟同時讀寫,速率慢了許多。


【對象存儲】

典型設備:內置大容量硬碟的分布式伺服器

對象存儲最常用的方案,就是多台伺服器內置大容量硬碟,再裝上對象存儲軟體,然後再額外搞幾台服務作為管理節點,安裝上對象存儲管理軟體。管理節點可以管理其他伺服器對外提供讀寫訪問功能。

之所以出現了對象存儲這種東西,是為了克服塊存儲與文件存儲各自的缺點,發揚它倆各自的優點。簡單來說塊存儲讀寫快,不利於共享,文件存儲讀寫慢,利於共享。能否弄一個讀寫快,利 於共享的出來呢。於是就有了對象存儲。

首先,一個文件包含了了屬性(術語叫metadata,元數據,例如該文件的大小、修改時間、存儲路徑等)以及內容(以下簡稱數據)。

以往像FAT32這種文件系統,是直接將一份文件的數據與metadata一起存儲的,存儲過程先將文件按照文件系統的最小塊大小來打散(如4M的文件,假設文件系統要求一個塊4K,那麼就將文件打散成為1000個小塊),再寫進硬碟裡面,過程中沒有區分數據/metadata的。而每個塊最後會告知你下一個要讀取的塊的地址,然後一直這樣順序地按圖索驥,最後完成整份文件的所有塊的讀取。

這種情況下讀寫速率很慢,因為就算你有100個機械手臂在讀寫,但是由於你只有讀取到第一個塊,才能知道下一個塊在哪裡,其實相當於只能有1個機械手臂在實際工作。

而對象存儲則將元數據獨立了出來,控制節點叫元數據伺服器(伺服器+對象存儲管理軟體),裡面主要負責存儲對象的屬性(主要是對象的數據被打散存放到了那幾台分布式伺服器中的信息),而其他負責存儲數據的分布式伺服器叫做OSD,主要負責存儲文件的數據部分。當用戶訪問對象,會先訪問元數據伺服器,元數據伺服器只負責反饋對象存儲在哪些OSD,假設反饋文件A存儲在B、C、D三台OSD,那麼用戶就會再次直接訪問3台OSD伺服器去讀取數據。

這時候由於是3台OSD同時對外傳輸數據,所以傳輸的速度就加快了。當OSD伺服器數量越多,這種讀寫速度的提升就越大,通過此種方式,實現了讀寫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對象存儲軟體是有專門的文件系統的,所以OSD對外又相當於文件伺服器,那麼就不存在文件共享方面的困難了,也解決了文件共享方面的問題。

所以對象存儲的出現,很好地結合了塊存儲與文件存儲的優點。

最後為什麼對象存儲兼具塊存儲與文件存儲的好處,還要使用塊存儲或文件存儲呢?

1、有一類應用是需要存儲直接裸盤映射的,例如資料庫。因為資料庫需要存儲裸盤映射給自己後,再根據自己的資料庫文件系統來對裸盤進行格式化的,所以是不能夠採用其他已經被格式化為某種文件系統的存儲的。此類應用更適合使用塊存儲。

2、對象存儲的成本比起普通的文件存儲還是較高,需要購買專門的對象存儲軟體以及大容量硬碟。如果對數據量要求不是海量,只是為了做文件共享的時候,直接用文件存儲的形式好了,性價比高。

❽ 藍光光碟庫存儲的特點經銷商或者集成商有哪幾家

藍光是由索尼為首提出來的新一代存儲格式,由DVD發展而來,可以無限向下格式兼容,保存期限一般在50年以上,目前最大容量索尼藍光碟達到100GB,2015年索尼和松下會聯合推出300G-1T的超大容量產品。作為專業檔案級存儲介質,藍光碟目前主要應用於廣電行業,已逐漸覆蓋到政府、教育、金融、公共事業等有存儲剛性需求的行業和企業。以廣電行業為例,目前國內數據存儲主要有三種方式:磁帶(數據流)、硬碟和藍光碟。

使用磁帶保存資料的方式有著先天弊端:易受潮脫磁斷帶;保存時間較短,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到期只能淘汰,再也不能使用;格式及跨代不兼容,過三五年更新換代,資料需重新拷貝復制,相當於在不停的重復建設,響應速度慢,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重復搶救,保存條件需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中,能耗極高;由於以上缺陷磁帶正在被逐漸淘汰。

藍光存儲的概念和特點和藍光產品優點的概述

硬碟由於其物理特性,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使得它不適合做為長久存儲的介質;從目前以及長遠來看,藍光是進行數據安全長期存儲的最好選擇。藍光產品有著以下優點:

1、壽命更長:藍光碟在技術上進行了兩項革命:超硬保護塗層和無機記錄材質,新技術使藍光碟存儲年限遠超越了硬碟,磁帶等其他存儲介質,壽命可達 50-100 年。

2、風險更低:超硬保護塗層和無機記錄材質使得藍光碟具有及其強的抗劃傷和抗指紋污染的能力;加上藍光碟機的光頭與藍光碟之間為非接觸式讀寫,讀取次數可達 10 萬次,廣電部分素材需要反復使用,藍光碟更適合廣電存儲。

3、 兼容性高:藍光碟可以兼容過去CD/DVD 等光學介質,並且能兼容未來下一代大容量光碟(如TB級光碟),藍光的健壯性更強,現在保存的藍光碟在 50 年後也能輕易找到光碟機來讀取,通用性毋庸置疑。

熱點內容
仿草料源碼 發布:2025-02-07 01:08:31 瀏覽:532
python多線程map 發布:2025-02-07 01:04:37 瀏覽:461
python線程時間 發布:2025-02-07 01:04:26 瀏覽:793
精易編程 發布:2025-02-07 00:49:10 瀏覽:464
訪問桂綸鎂 發布:2025-02-07 00:49:00 瀏覽:938
安卓免費掃描哪個好 發布:2025-02-07 00:47:40 瀏覽:90
金蝶修改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2-07 00:41:08 瀏覽:867
安卓手機版的蒸汽平台在哪裡下載 發布:2025-02-07 00:29:04 瀏覽:454
php自學中心 發布:2025-02-07 00:28:50 瀏覽:270
手機卡在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2-07 00:21:25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