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如何配置一台電腦
❶ 如何配一台好的電腦
決定電腦性能的硬體介紹
電腦中決定電腦性能的3大硬體主要是:CPU、內存條和顯卡硬體。CPU是電腦的綜合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CPU是電腦中收發指令的核心硬體,CPU好比人的大腦,用戶對電腦的操作是CPU執行命令,可見,CPU是電腦中最重要的性能決定性硬體。內存條是CPU的忠實擁護者,CPU處理和運算數據都需要內存條的大力支持,內存條的內存容量也是第一個分配給CPU使用,CPU使用之餘,內存條還需要為各類用戶軟體提供臨時存儲和載入空間。顯卡是屬於輸出型硬體,顯卡也是執行CPU的命令,顯卡主要負責局部渲染和圖形數據轉換與輸出的任務。組裝電腦時必須遵循硬體選擇的針對性原則和硬體性能的對等性原則
盲目選擇電腦硬體進行組裝電腦會失去方向,根據自己的用電腦需求來針對性選擇硬體配置才是光明的選擇,針對性選擇電腦硬體配置可以明確電腦的性能和價格,一台性能優秀的電腦硬體配置絕對非常對等,所以,組裝電腦時硬體配置的選擇要均衡,切不可出現高CPU低顯卡和高顯卡低CPU的性能不對等現象。說到這里大家應該了解了組裝電腦中最重要的幾個關鍵性詞語了,硬體配置的需求針對性和硬體配置選擇的性能對等性。
❷ 如何組裝台適合自己的電腦要如何選擇配置呢
組裝適合自己的電腦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出合適的配件,選擇配置要確定自己的需求,首先要了解自己這台電腦准備用來做什麼,並且確定好自己這台電腦的預算,然後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需求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配置,最終將買來的配件完成組裝即可。
電腦的主板根據自己的預算,以及自己的拓展需求來選擇。電腦的散熱器根據自己CPU的功耗以及發熱情況來選擇即可,普通上網可以選擇單根8G內存條,打游戲可以選擇雙通道16G,專業軟體越多越大越好。電腦的硬碟選擇M.2固態用來做系統盤,儲存資料可以再加一張機械硬碟或者sata固態,儲存的文件越大,硬碟的容量自然也要越大。機箱根據自己的顯卡尺寸以及預算來選擇。選擇好配件,然後組裝即可。
❸ 自己組裝電腦配置清單
自己組裝電腦配置清單:
CPU:amd a4-3400。
內存:宇瞻,4GB,DDR3,1333。
主板:技嘉a55m-ds2。
顯卡:cpu集成。
硬碟:WD,500GB,7200轉,16MB,SATA3,藍盤。
光碟機:自選。
機箱:金河田角鬥士F10。
電源:金河田角鬥士ATX-375W大風車靜音版350W。
顯示器:宏碁,V203HVCb,20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
鍵鼠:微軟鍵鼠套裝,靈巧套裝。
含義
首先是主板,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了,主板上有各種插槽,比如內存插槽,顯卡插槽、以及晶元組,購買主板要買大廠家的,是後面電腦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顯卡和音效卡,這個要看電腦的用途,如果是一般的工作使用,一些文件的記錄保存,就可以用集成顯卡和音效卡,如果需要處理畫圖軟體或者看高清視頻等就需要獨立顯卡和音效卡了。
❹ 如何配置一台合適自己的台式電腦
市場上的電腦可以滿足一般人的需求,但是對於要玩游戲或者使用電腦工作的人則稍顯力不足。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配一台合適自己的電腦吧。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操作方法
01
電腦主板
主板是電腦最基本、最重要的部件,一般呈現長方形,主板的性能決定著電腦的性能,因此,要選擇一個好的電腦主板。
02
CPU
CPU即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主要設備,電腦的所有操作都有CPU來負責讀取,一般500元以上的主板就很好了。
03
顯卡
顯卡也稱為顯示適配器,具有處理圖像的能力,可以提高電腦的運行速度,因此,要買一個好一些的顯卡。
04
內存
內存能夠存放CPU中的數據,內存的運行性能也決定著電腦的運行性能,對於只是想用電腦看電視、視頻的人則4G內存就足夠了。
❺ 自己組裝電腦,配置清單
直接上清單,價格只是預估,差得不會太多,以實際價格為准:
- CPU:斗櫻i5-12400F/i5-12490F,價格¥1200左右;主板:一二線品牌的B660主板,比如微星、華碩、銘瑄、華擎等,價格¥800左右;顯卡:RX-6650XT,推薦品牌藍寶石、瀚鎧、訊景、撼訊,價格¥2200左右。內存:兩條DDR4 3200MHz 8G的內存,品牌方面可以選擇金士頓、金佰達、科賦等,價格¥400不到。硬碟:買塊NvMe協議,PCIe4.0 M.2介面的固態,推罩枯薦鎧俠SE10 1T或宏碁掠奪者GM7000 1T,價格¥649~¥699。電源:650W電源,品牌推薦振華、海韻、長城、航嘉、台達、安鈦克等,帶金牌80PLUS認證,價格¥450左右。
散熱:選擇四熱管的風冷,推薦利民AX120R SE或者九州風神 玄冰400,價格不超過¥100;機箱:自己選擇物銷洞喜歡的即可,注意不要買太小的,顯卡、主板、電源、散熱器可能放不下,價格¥200左右。
❻ 組裝一個家用台式電腦,需要什麼配置
一般組裝家用的台式電腦,價格大概在3千元到4千元左右,就可以滿足日常需求。配置一般需要如下:
CPU: AMD Ryzen 3 2200G;
2.主板:技嘉H61M-DS2;
3.內存:威剛萬紫千檔亮紅 8GB DDR3 1600;
4.硬碟:西部數據藍盤320GB 5400轉 8MB SATA3 藍盤(WD3200LPVX);
5.顯卡:影馳GeForce GT710戰將;
6.光碟機:華碩DVD-E818A9T;
7.LCD 顯示屏:利浦(PHILIPS)196V3LSB;
8.機箱:先馬工匠5號;
9.電源:安鈦克(Antec)BP300P;
10.音箱滑鼠鍵盤:看個人預算,價格控制住就行;
11.散熱器:玄刃 射手版 。態蠢襪
以上僅供參考。
❼ 自己組裝一台配置中上的台式電腦都需要哪些組件
自己組裝台式機的基本硬體配置:
1、cpu(處理器包括風扇);
2、主板(一般包括網卡、音效卡等板載設備);
3、顯卡(部分可集成於主板);
4、內存;
5、硬碟;
6、機箱及鍵盤滑鼠;
7、顯示器;
8、其他不是必需設備:(包括音箱、耳機、攝像頭、光碟機等)。
(7)個人如何配置一台電腦擴展閱讀
台式機,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無聯系,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為台式機。
台式電腦的優點就是耐用,以及價格實惠,和筆記本相比,相同價格前提下配置較好,散熱性較好,配件若損壞更換價格相對便宜,缺點就是:笨重,耗電量大。
電腦(Computer)是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電腦可以分為兩部分:軟體系統和硬體系統。第一台電腦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宣告誕生。
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 )的主要結構:
主機:主板、CPU(中央處理器)、主要儲存器(內存)、擴充卡(顯示卡音效卡網卡等 有些主板可以整合這些)、電源供應器、光碟機、次要儲存器(硬碟)、軟碟機外設:顯示器、鍵盤、滑鼠(音箱、攝像頭,外置數據機MODEM 等)。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台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也可以是數據。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
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據移動;2、數邏運算;3、條件驗證;4、指令序列改易。
指令如同數據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
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體在一台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於那些機型商業化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 類的電子控制開關來實現使用2們通常有著數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採用令程序和數據分離的哈佛架構。
台式電腦.網路
❽ 如何配置一台適合自己的電腦
方法和步驟:
一、確定電腦的用途,是辦公、影音還是游戲,這三類對於電腦的配置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二、明確自己的預算。現在2000多也能弄台電腦,發燒級的過萬也不少見。(不要只聽價格,適合自己才重要)
三、分析電腦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CPU、主板、內存、硬碟、顯卡等,可以多查查資料做對比。
1、頻率: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或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
2、緩存: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
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
3、超線程技術
(Hyper-Threading,簡稱HT),最早出現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體指令,把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晶元,讓單個處理器都能使用線程級並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體,減少了CPU的閑置時間,提高CPU的運行效率。
Core i7/i5/i3再次引入超線程技術,使四核的Core i7可同時處理八個線程操作,而雙核的
Core i5、Core i3也可同時處理四線程操作,大幅增強它們多線程性能。超線程技術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積代價,就可以在多任務的情況下提供顯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個
物理核心來說要劃算得多。比起Pentium 4的超線程技術,Core i7/i5/i3的優勢是有更大的緩存和更大的內存帶寬,這樣就更能夠有效的發揮多線程的作用。根據評測結果顯示,Core i3、
Core i5 600搭配HT後,多任務性能提升20-30%。
❾ 自己組裝電腦配置清單
自己組裝電腦配置清單如下:
1、用戶對電腦配置的預算及需求
昨天剛開工一位用戶就找我給寫一套配置單,包括顯示器,鍵盤滑鼠。主要是多開玩模擬器手游以及音影娛樂。
2、預算分析
這里首先要把顯示器、鍵盤滑鼠這些預算剔除。需要差不多的鍵盤+滑鼠。
3、預估配置
一套合格的配置單除了要具有不錯的性價比之外,其擴充性也是需要考慮到的。所以我腦海里首先閃現的配置單如下:
【CPU】:intel酷睿i5 12400盒裝。
【散熱器】:澤洛P4(鍍鎳復合熱管)。
【主板】:華碩B660M-K D4。
【內存】:海盜船8G*2 3200 DDR4。
【硬碟】:三星PM9A1 512G PCIe 4.0固態硬碟。
【顯卡】:集成顯卡。
【電源】:鑫谷GP650金牌全模組。
【機箱】:鑫谷小藝術家。
主機如果要搭配獨顯的話,留給獨顯的預算就很少了。就目前的顯卡市場來看,實在沒有什麼好顯卡可選。
所以在這個配置里我沒有使用獨立顯卡,直接選用帶核顯的12代i5-12400,UHD730核顯的性能雖然只算是能用的水平,不過用來應付手游還是足夠的。省下來的預算加到電源或者其它配件上,等日後顯卡降價後直接入手一塊獨立顯卡,讓整機性價比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