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配置哪個好
① 戶外健身器材哪種最好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如今大多數的小區內都配置的有室外健身器材,比如美腰機、健步車、劃船器、跑步機等等都是常見的小區或是公共場所最基本的健身器材。而這些室外健身器材為小區中帶來了歡樂和健康,也增進了鄰里之間的和睦,同時也是公共場所最基本的健身器材,但是,很多人對這些戶外小區健身器材名稱及功能不太明白,這里英奇利游樂設備廠給大家普及一下幾款常見的室外健身器材主要功能,看你符合哪些人群鍛煉使用?
1、太空漫步機
太空漫步機是小區健身器材當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它的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雙手緊握住手柄,雙腳踩在踏板上,然後兩腳前後交替擺動,像在太空中行走一樣就可以了。太空漫步機可以很好的鍛煉下肢肌肉的靈活性,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主要鍛煉增強人體下肢的活動能力,改善髖關節的靈活,運動時雙手扶住前段扶手,保持身體的平衡,雙腳踩在下部踏板中,雙腿有規律的前後擺動,注意:踏板底部一般都是有漏水孔,小孩子在旁邊玩時,注意不要讓將手指伸入其中,避免傷害。
2、健騎機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小區健身器材,使用的時候坐在座位上,雙手拉動手柄的同時雙腳踩下踏板,往返進行運動。它所提供的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提高四肢、腰、腹、背部等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
3、腹肌板
腹肌板也可以叫做仰卧起坐板,使用時首先仰卧在器械上,用腳勾住橫桿,雙手交叉放在腦後保護頭部,然後腹部用力開始做仰卧起坐運動。它可以增強腰部腹部肌肉的力量與彈性,對可以有效的腹部贅肉,有利於塑身健美。
4、跑步機
跑步機也是小區健身器材中一種很重要的種類,練習者雙手扶住扶手,然後用腳踩輥軸,做跑步運動。它的作亂前用和跑步是一樣的,可以鍛煉腿部和腳部的肌肉,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血液循環,消耗體內多餘能量,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使用是雙手扶住兩側扶手,雙腳慢慢走動。
5、轉腰器
轉腰器也叫做扭腰器,一般是兩人的或者三人的,使用的時候雙手握住手柄,雙腳平衡站在下面的圓形踏板上,然後利用腰部的力量帶下肢扭動。它可以增強腰部的力量,鍛煉腰部的靈活性和柔韌性。
增強腰部、腹部肌肉力量,改善腰椎及髖關節柔韌性、靈活性,利於健美體形。使用時站在或者坐在轉盤上,左右扭動要,較大幅度轉腰活動使腹部肌肉牽張放鬆,起到通經活絡促進氣血暢通,強腰固腎作用,適用於腹部運動障礙、體弱腎虛、腰肌勞損及周身疲乏等症。
6、太極推盤
太極推盤也是一種常見的小區健身器材,它是由一根立桿加四個圓盤組成的。鍛煉的時候應當身體直立或者蹲馬步,雙手握住轉盤的手柄,向相同或者相反的方向慢慢轉動,如同太極推手一般。它主要是鍛煉人的肩、肘、腕、膝等關節的活動能力
7、肩關節康復器
鍛煉上肢關節的靈活性,柔韌性,拽動手三陽及手三陰經絡。增強消化系統幾心腦神經系統功能,能更大力量的拽動手部經絡,使用時,雙手握住轉輪上把手,向內或者向外轉動。
8、天梯(雲梯)
增強上肢及上身肌肉力量,促進肩臂部靈活性。使用時,雙手交替向前擺動抓住上部橫管。
9、綜合型多功能器
一般都包括擴胸器、引體向上、仰卧推舉歷鋒、仰卧起坐肢陪晌等器械的功能。
擴胸器、引體向上、仰卧推舉,主要是用來鍛煉上肢力量及胸大肌力量;仰卧起坐,主要用來鍛煉腰肌群,減少腰腹部多餘脂肪。
② 扁皮,中拉,戶外下貨,什麼配置最好
0.55厚的普3 2012錐度 8珠
按照5.5的拉伸比配你的拉鋸。室外溫度不低於10度。這個配置就OK
③ 戶外徒步出行,應該具備哪些基礎裝備
隨著四川疫情的解封,戶外出行成為了更多人的選擇。
但戶外出行不同於平日外出遊玩,對裝備和身體有一定要求,需要做好基礎 戶外裝備 准備以及 路線的考量與規劃 ,才能讓自己的戶外之旅更愜意。
戶外裝備: 顧名思義,是加持戶外活動時需要配置的設備,按照攜帶背負情況,又分為 輕裝 和 負重 。
輕裝
一般適用於休閑徒步,短程徒步,或者成熟的徒步線路有專門的背夫或幫馱行李的,住宿和營地在一起的。
你只需要背著小包裝著一天的必需品,比如路餐、水、行走過程中需要添減的衣物,相機之類的即可。
重裝
探險級、未經開發的線路,沒有成熟的商業環境或者覺得有背夫不自由則需要由自己負重。
確定了出行裝備之後
下面將對裝備的重要程度排名
背包
一般登山者和輕裝長線徒步都配有兩個背包,一個日用小包,一個大容量背包;如果是重裝的話只需要一個重裝大包。
選擇背包上根據以下因素考慮背包容量:
一、線路長短
1——3天內不露營小容量10 - 30 L,3天以上的不露營看物品多少一般40L ,3天以上露營的話需要 50——80L,可裝13——30kg。
(註:L=升,背包容量單位)
二、背負系統
背包的核心價值。好的背包應具有良好的貼身性,強大的負重系統可以放鬆肩膀和腰部,把重力集中在臀部;其他就是透氣性、背包自重、收納的便利性等。
另:如果走輕裝線選擇小包, 不用太考慮背包的負重能力和背負系統。主要是看容量,一般女生在20L左右,男性25L左謹侍右,輕裝徒步或初級登山都夠用。
(註:背小包最好配一個防雨罩,大包是本身配有防雨罩的)
鞋子
好的登山徒步鞋能減少磨合,更好的抓地力,更強的負重能力,更好的攀登,最大程度保護雙腳和關節不受傷,可以適應極端地形和天氣。
選取標准:
防水、透氣、防風、抓地力、輕便、耐磨耐用。
戶外衣物
沖鋒衣
沖鋒衣通常指硬殼,用於在戶外時應對惡劣天氣,集防水、防風、透氣且能抗刮和撕裂的戶外設備。
沖鋒衣不常穿,但備一件非常必要,盡量買件好的,從設計、用料、做工各方面去考慮。
壓縮羽絨服
在高原徒步中羽絨服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是選擇專業的戶外羽絨服,壓縮性好,相比於日常的羽絨服重量更輕,保暖性更強,面祥則吵料的透氣性更好,要足夠應對徒步中的寒冷天氣。
雨衣
在風雨交加的天氣,就需要用到雨衣,而且雨衣還可以禦寒。最好選擇戶外專用,千萬不要用一次性的。
選擇雨衣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輕便、體積小,輕量化,便於攀爬;
2、需要能蓋得住背包;
3、不需要太長,一般到膝蓋左右,防止打滑摔倒。
速乾衣褲
適合自己的尺寸,速干就可以,根據舒適性和速干效果選擇。
(註:戶外千萬不要穿棉質衣褲,容易長濕疹)
帽子
注重遮陽性、實用性一般推薦戶外漁夫帽和鴨舌帽,拍照會更好看。
魔術頭巾
戶外最具性價比單品,用途超廣泛,盯清建議走長線帶兩條。
手套
任何徒步環境下最好都准備一雙薄款的手套,曬的時候用來防曬,下雨大風的時候防止溫度流失,也可防止攀爬過程中被岩石樹枝等刮傷。
墨鏡
野外必需品,太陽大的時候眼睛容易曬傷,過埡口等有雪的地方沒有墨鏡容易雪盲。
(註:一般來說,鏡片顏色越深,遮光效果越好,在高海拔地區陽光更曬,墨鏡適用於絕大多數線路和初級入門雪山)
登山杖
登山杖一般是徒步中不可或缺的單品,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降低對膝關節 22% 的壓力,充分保護膝部;
二、提高步行的穩定性,保持身體平衡,避免運動傷害;
三、提高身體的動作幅度和頻率,提升步行速度;
四、均勻鍛煉全身肌肉,保護腰部和脊椎;
五、降低 30% 的體能消耗;
六、可以當遮雨或遮陽棚的支架;
七、遇到野生動物可以用於自我防衛等等。
類型: 登山杖有直柄和T柄,直柄適用登山,T柄更適用於老人健步用,所以直接選擇直柄。
鎖扣: 另外登山杖的鎖有幾種,內鎖、外鎖、Z杖折疊的內索連接鎖定。
內鎖重量比較輕,一般入門徒步線內鎖基本夠用;外鎖重量重,但是結實,鎖定好。
材質: 常見的有鋁合金、碳纖維;正常來說鋁合金重但是堅固,碳纖維輕但是更脆。
選擇登山杖結合使用的環境,負重等情況來定。
路質狀況不好行進,路況復雜,優先選擇比碳纖維更靠譜、更牢固的鋁合金;海拔高,負重大,則碳纖維更合適。
雪套
雪套通常在攀登雪山和穿越雪地、泥地、沙漠時使用,主要是防止冰雪、沙粒及其他異物(包括一些昆蟲)進入鞋和褲腿內;在下雨時也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防水;在過泥濘路段時能保持褲腿的整潔,從而不會在晚上睡覺時通過褲子把泥土帶進帳篷。
生活用品
保溫杯和水杯
一般戶外出行攜帶冷熱兩個水杯,冷水壺可以用來裝飲料,熱水壺裝開水,日常使用的保溫杯和有蓋子的水杯都可以。
護膝
不是非用不可的裝備,但是如果膝關節本身不太好,還有線路下坡路況差,或者重裝,建議用護膝,主要用作下坡時保護膝蓋的穩定性,盡量減少受傷的幾率。
潤膚乳/護手霜
高原會比平原乾燥很多,潤膚乳以保濕為主
唇膏
有專用防紫外線唇膏,一切都以保濕為主
防曬霜
高海拔地區,多用不油膩防水防曬效果好的;不建議帶毛巾,濕的會很重,而且一直悶著有味道,建議帶一次性的就可以。
葯品
在戶外主要問題是感冒,腸胃不適,高反,外傷。只要針對性的帶一些就夠了。一個隊伍只需要有一兩個人帶葯品就可以,算是公共物資,不需要每個人都准備。
路餐
路餐以飽腹,高熱量,輕重量為主。時間長的話維生素必不可少,可以買脫水的蔬菜湯,可以隨時補充熱能的小食品,另外可以帶點辣的增進食慾,以免因為勞累食慾不振。
食物的話盡量帶脫水壓縮的,重量輕,體積小。
最後總結
如果只是打算周末來個休閑游,預算又比較低的可以選擇休閑戶外裝備嘗試一下。
如果想長期玩戶外,建議基礎的還是能力范圍之內買最好,按照使用率和性價比和實用性來購買。
比起裝備,先走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④ 戶外直播筆記本電腦推薦
戶外直播筆記本電腦推薦華碩商用筆記世鋒空本靈耀系列,vivobook14sx/15sx系列,搜瞎A豆系列,基碼頑石鋒銳版價格在5000元左右。
一般選擇I5 7代以上的CPU,顯卡選擇GTX1650以上的,內存8G標配16G最好。
⑤ 戶外用品品牌哪個比較好 戶外運動裝備有哪些
說裝備,第一肯襪虛沒定是鞋,因此先從鞋說起。登譽返山鞋,高幫,必須的。第一次買不建議買重裝鞋和低幫鞋。前者適用范圍有限,後者保護性有限,且遇到下雨的話,雨水容易順著褲腿進入鞋內,失去防水作用。因此一雙中高幫的,軟硬適中的登山鞋是最初購買裝備最適合的選擇。至於是否使用GORE-TEX,一般來說,還是建議有,但萬一是屬於大汗腳型的,也不一定要。VIBRAM底很好,但是在光滑的地面,有雨水的時候相對比較滑一點。但總體來說GTX+V底+中高幫還是初次購買的最合適的。
鞋推薦:
Lowa renegade GTX mid, scarpa mustang, lasportiva sandstone
再來看下包,除了鞋以外,包可以說也是必須值得重視的裝備。包分為幾種,一般15L——25L為單日日用包,也可以作為大包的副包。25L——50L,作為短線一日兩日使用。一般非露營的話,30L以下即可,露營的話,一般在35L以上。50L——80L為長線背包,或者兩日以上露營,女生建議50L——60L即可,男生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選擇60L——80L的背包。女生因為生理結構與男生不同,因此建議買相對應的女款背包,自己舒服,樣子好看。
如果是買第一個包,建議先買一個25L——50L。即可以滿足非露營的腐敗旅遊,也可以輕量化的兩日露營。然後在買小包,大包,沖頂包,腰包,以及其他專業用途包。
這里要推薦下OSPREY KESTREL 38,也就是小鷹38,可以說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個戶外背包。因為的確是很經典,性價比,超級能裝(能和其他品牌50L的包比了),輕量化,男女通吃,自帶防雨罩,多功能性,樣子好看,內容實在。當然也不是完全沒缺點,比起她的能裝,背負相對來說軟了一點,帶子太長,頭包不可與主袋分離,夏天會比較熱,街包,太容易撞包。
背包推薦:
25L——50L:Osprey kestrel 32, 38, 48; Osprey Talon 33, 44; Gregory Z35, Z35R
15L——25L: arcteryx arro 16,22; Arcteryx mantis 26, mammut face 22;
50L——80L: arcteryx bora 65,80, arcteryx altra 65, 75 arcteryx NAOS 55, Gregory baltoro 70, triconi 60. Osprey aether 60, argon 70。
色友專用=強氧胸包
有了背包後,有人說該說服裝了吧,其實我覺得服裝的重要性,優先順序並沒那麼高。這里說下容易被忽視的兩樣裝備,登山杖和護膝。淋下雨不至於致命,但一根劣質的登山杖絕對是安全隱患,不如不用。登山杖正確使用,可以省很大的力氣。更重要的,和護膝一樣,是保護你膝蓋的重要工具。登山杖使用時,一定要穿過腕帶,通過腕帶引導登山杖來正確使用,至於是否需要帶避震,看個人使用習慣。
登山杖推薦:
登山杖品牌:LEKI,BLACK DIAMOND,MASTER基本上就這三家裡面選吧。
BLACK DIAMOND TRAIL,入門款,不過BD的品質還是可以保證的。
LEKI MAKALU CLASSIC, 黃金杖,騷,牢。
護膝推薦:
LP 733,788, 733CA 788CA.有效保護膝蓋,尤其是下坡。
再來說下服裝,服裝也分為好幾類。大體上分為三類。排汗層,保暖層,保護層。另外羽絨服,以及快乾衣褲。作為冬季以及夏季也需要用到。
排汗層,PATAGONIA的C系列品質值得信任,另外冬季的話,也可以使用SWARTWOOL 的美利奴羊毛內衣。
保暖層,主要是抓絨衣,也可以是羽絨內膽,P棉棉服,風衣,軟殼。
保護層:沖鋒衣,軟殼。
服裝推薦:
排汗層:PATAGONIA C1, C3
保暖層:迪卡儂49元套頭抓絨(迪卡儂最值得購買的裝備,性價比無敵),PATAGONIA
R2(經典抓絨,輕), R4(防風抓絨),DOWN SWEATER(羽告納絨內膽), ARCTERYX DELTA SV(毛猴型,重裝),DELTA AR, MHW MONKEY MAN(重裝,高端毛猴類最具性價比),HW 玉龍(羽絨內膽,國貨精品,類似 PATA DOWN SWEATER)MARMOT DRICLIME (神衣,防風,透氣,行進中很有效)
保護層:輕薄沖鋒衣,夏季,低海拔使用。
塗層類:MARMOT PRECIP (性價比高),MHW EPIC (conit塗層)
GORE-TEX PACLITE: MHW TYPHOON, ARCTERYX BETA SL, ALPHA SL.
厚沖鋒衣,冬季,高海拔
GORE-TEX PRO SHELL: ARCTERYX BETA AR, THETA AR, ALPHA SV. MAMMUT 極限系列(騷,甚至超過鳥)
軟殼:MHW SYNCHRO(防水),ARCTERYX GAMMA MX (透氣,多用途), ARCTERYX VENTA SV (防風) MARMOT SUPER HERO(多用途)
羽絨:MHW SUB ZERO, MARMOT GUIDE DOWN JACKET
襪子:國外bridgedale,smartwool,國產的ZEALWOOD。
雪套:國外OR, BLACK DIAMOND,國產的尖峰
內褲:exofficio Give-N-Go (最佳戶外鳥帳之一),PATAGONIA C1(花內褲啊)
§乾衣褲:exofficio insect shield,MHW, ARCTERYX
以上裝備,基本可以滿足非露營的基本需要,下面談下露營裝備
睡眠系統
帳篷:牧高笛冷山2(入門熱款), 凱樂石春暉加強,秋夢加強(熱款);LUXE 寄居者(HUBBA山寨版中最好的), MSR HUBBA HUBBA (輕,空間大),BA 翡翠(多用,輕,可外連門廳)
防潮墊:PURELAND 六角形(窮人的轟炸機), THERM-A- REST Z-LITE(經典蛋槽), RidgeRest Deluxe(藍搓,高海拔首選), Prolite Plus(P4 升級版,低海拔冬季最佳), NEOAIR (輕,小,厚,貴)
地布,建議使用,保護帳底
睡袋:建議羽絨,國產可以使用CAMP ARTCIC 系列,HW也是玩家品牌中的經典。另外天石,黑冰也可以考慮。國外的選擇MHW, MARMOT。MHW PHANTOM 系列推薦(輕,800FILL級,就是不防水),
睡袋內膽:ON-TRIP的就行了。
再來看看炊事系統
飲水方面有水袋,水壺,凈水器等
水袋:鴨嘴獸,SOURCE, MSR
水壺:SIGGS
水器:MSR, 康迪
做飯的有套鍋,爐頭,叉勺等
套鍋:SNOW PEAK 010T(雙人,單人豪華型),009T(單人大胃),008T(單人小胃)
另外國產的火楓,步林,愛路客也行
爐頭:單體:optimus crux,MSR POCKET ROCKET,KOVEA CAMP3, SNOW PEAK GIGA POWER 分體: KOVEA CAMP 4,
一體爐:MSR 反應堆, JETBOIL.國產的火楓也夠用。
照明方面
BLACK DIAMOND, PETZL 的頭燈值得信賴。國產的山瑞也行。BLACK BIAMOND ORBIT 是一款不錯的營燈。
眼鏡方面
台灣牌子雷帝朗(ReadyRun),義大利的RUDY的戶外眼鏡都還不錯,至少對眼睛的防護作用,防紫外線,防汗,防水的
以上是關於戶外的一些裝備推薦很有限,不是極限環境,不是特殊環境。適用於大部分4000米以下,登山,徒步活動,歡迎大家討論。
價格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但其實這些裝備其實還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我做了個大概的價目表,價格主要參照淘寶,可能會有出入,不要特別較真。配置基本取我推薦的平均水準,因此這個價格並不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