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器和如今的cpu地位

存儲器和如今的cpu地位

發布時間: 2023-05-23 02:30:43

㈠ 內存有什麼作用內存大小影響快慢嗎CPU又是什麼

內存在電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

通常所說的內存即指電腦系統中的RAM。RAM要求每時每刻都不斷地供電,否則數據會丟失。

如果在關閉電源以後RAM中的數據也不丟失就好了,這樣就可以在每一次開機時都保證電腦處於上一次關機的狀態,而不必每次都重新啟動電腦,重新打開應用程序了。但物判是RAM要求不斷的電源供應,那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即給RAM供應少量的電源保持RAM的數據不丟失,這就是電腦的休眠功能,特別在Win2000里這個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休眠時電源處於連接狀態,但是耗費少量的電能。

按內存條的介面形式,常見內存條有兩種:單列直插內存條(SIMM),和雙列直插內存條(DIMM)。SIMM內存條分為30線,嘩談72線兩種。DIMM內存條與SIMM內存條相比引腳增加到168線。DIMM可單條使用,不同容量可混合使用,SIMM必須成對使用。

按內存的工作方式,內存又有FPA EDO DRAM和SDRAM(同步動態RAM)等形式。

FPA(FAST PAGE MODE)RAM 快速頁面模式隨機存取存儲器:這是較早的電腦系統普通使用的內存,它每個三個時鍾脈沖周期傳送一次數據。

EDO(EXTENDED DATA OUT)RAM 擴展數據輸出隨機存取存儲器:EDO內存取消了主板與內存兩個存儲周期之間的時間間隔,他每個兩個時鍾脈沖周期輸出一次數據,大大地縮短了存取時間,是存儲速度提高30%。EDO一般是72腳,EDO內存已經被SDRAM所取代。

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個時鍾脈沖的上升沿便開始傳遞數據,速度比EDO內存提高50%。

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換代產品,他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傳輸數據,這樣不需要提高時鍾的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RDRAM(RAMBUS DRAM) 存儲器匯流排式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RDRAM是RAMBUS公司開發的具有系統帶寬,晶元到晶元介面設計的新型DRAM,他能在很高的頻率范圍內通過一個簡單的匯流排傳輸數據。他同時使用低電壓信號,在高速同步時鍾脈沖的兩邊沿傳輸數據。INTEL將在其820晶元組產品中加入對RDRAM的支持。

內存的參數主要有兩個:存儲容量和存取時間。存儲容量越大,電腦能記憶的信息越多。存取時間則以納秒(NS)為單位來計算。一納秒等於10^9秒。數字越小,表明內存的存取速度越快。

硬碟與內存的區別是很大的,這里只談最主要的三點:一、內存是計算機的工作場所,硬碟用來存放暫時不用的信息。二、內存是半導體材料製作,硬碟是磁性材料製作。三、內存中的信息會隨掉電而丟失,硬碟中的信息可以長久保存。

內存與硬碟的聯系也非常密切:這里只提一點:硬碟上的信罩蘆改息永遠是暫時不用的,要用嗎?請裝入內存!CPU與硬碟不發生直接的數據交換,CPU只是通過控制信號指揮硬碟工作,硬碟上的信息只有在裝入內存後才能被處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073863.html

內存就是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比如當我們在使用WPS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元時,它就被存入內存中,當你選擇存檔時,內存中的數據才會被存入硬(磁)盤。在進一步理解它之前,還應認識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只讀存儲器(ROM)
ROM表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在製造ROM的時候,信息(數據或程序)就被存入並永久保存。這些信息只能讀出,一般不能寫入,即使機器掉電,這些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雙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塊。

●隨機存儲器(RAM)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從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寫入數據。當機器電源關閉時,存於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我們通常購買或升級的內存條就是用作電腦的內存,內存條(SIMM)就是將RAM集成塊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塊電路板,它插在計算機中的內存插槽上,以減少RAM集成塊佔用的空間。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內存條有4M/條、8M/條、16M/條等。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概念,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內存儲器的劃分可歸納如下:

●基本內存 占據0~640KB地址空間。
●保留內存 占據640KB~1024KB地址空間。分配給顯示緩沖存儲器、各適配卡上的ROM和系統ROM BIOS,剩餘空間可作上位內存UMB。UMB的物理存儲器取自物理擴展存儲器。此范圍的物理RAM可作為Shadow RAM使用。
●上位內存(UMB) 利用保留內存中未分配使用的地址空間建立,其物理存儲器由物理擴展存儲器取得。UMB由EMS管理,其大小可由EMS驅動程序設定。
●高端內存(HMA) 擴展內存中的第一個64KB區域(1024KB~1088KB)。由HIMEM.SYS建立和管理。
●XMS內存 符合XMS規范管理的擴展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HIMEM.SYS。
●EMS內存 符合EMS規范管理的擴充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EMM386.EXE等。

內存在計算機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計算機業界,內存這個名詞被廣泛用來稱呼 RAM( 隨機存取內存 ) 計算機使用隨機存取內存來儲存執行作業所須的暫時指令以及數據以使計算機的 CPU( 中央處理器 ) 能夠更快速讀取儲存在內存的指令及數據。
舉例來說,當處理器載入一個應用程序 - 例如文字處理或頁面編輯程序 - 到內存使應用程序能以最快速及最高效率的方式執行。以實用價值而言,將程序載入內存能夠確保計算機能以更短的時間來執行作業而使工作能夠更迅速地完成。

內存與儲存的差別
大多數人常將內存 (Memory) 與儲存空間 (Storage) 兩個名字混為一談 , 尤其是在談到兩者的容量的時候 內存是指 (Memory) 計算機中所安裝的隨機存取內存的容量而儲存 (Storage) 是指計算機內硬碟的容量 為了避免混淆 , 我們將計算機比喻為一個有辦公桌與檔案櫃的辦公室。

想像一下這個辦公桌與檔案櫃的比喻。想像每次想要閱讀一份文件或數據夾都必須從檔案櫃中找尋的情形,這會大幅減低工作執行的速度 , 更別說會把人逼瘋了。如果有足夠的辦公桌空間 ( 如內存 ), 便能夠將所需要的檔攤開 , 並能立即一眼就能找出所需的信息。

另一個內存與儲存最重要的差別在於 : 儲存於硬碟中的信息在關機後能夠保持完整,但任何儲存在內存中的數據在計算機關機後便會全部流失。就像在辦公室的比喻中 , 任何在下班時間後被遺留在桌上的檔或檔案都會全部被丟棄一樣。

內存與效能表現 (Memory and Performance)
增加計算機系統中的內存能夠增加計算機的效能表現是眾所皆知的。如果內存沒有足夠的空間 , 計算機就必須建立一個虛擬內存檔案。在這個過程中 , 中央處理器在硬碟中保留一個空間來代替額外的隨機存取內存 這個稱為 " Swapping" 的程序減低系統的速度 一般的計算機從內存存取大約需要 200ns( 奈秒 ), 但從硬碟存取則需12,000,000ns 具體來說就等於花四個半月的時間來完成三分半中就能完成的工作 !

從計算機的體系結構來講,硬碟應當是計算機的「外存」。內存應當是計算機內部(在主板上)的一些存儲器,用來保存CPU運算的中間數據和計算結果。這些數據有時被保存在硬碟上。目前計算機所配的內存一般是16M、32M、64M、128M、256M 等。硬碟的大小有4.3G、6.4G、8G、10G、20G、30G 等。
硬碟是一種主要的電腦存儲媒介,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不過,現在可移動硬碟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
絕大多數台式電腦使用的硬碟要麼採用 IDE 介面,要麼採用 SCSI 介面。SCSI 介面硬碟的優勢在於,最多可以有七種不同的設備可以聯接在同一個控制器面板上。由於硬碟以每秒3000—10000轉的恆定高速度旋轉,因此,從硬碟上讀取數據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筆記本電腦中,硬碟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停止旋轉,以便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老式硬碟的存儲容量最小隻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徑達12英寸的碟片。現在的硬碟,存儲容量高達數十 GB,台式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2.5英寸。新硬碟一般都在裝配工廠中經過低級格式化,目的在於把一些原始的扇區鑒別信息存儲在硬碟上。 硬碟英文全稱是(Hard Disk),直譯為「堅固的磁碟」,從外形看起來,硬碟很像一個四四方方的金屬盒子,大小有5.25,3.5,2.5和1.8英寸(後兩種常用於筆記本及部分袖珍精密儀器中)幾種,現在台式機中常用的是3.5英寸的碟片。硬碟是一個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中心,我們運行計算機時使用的程序和數據目前絕大部分都存儲在硬碟上。硬碟在各種各樣固定存儲設備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存儲裝置包括軟盤、CD-ROM、磁帶、可移動驅動器等等),它是計算機中不可或缺的存儲設備絕大多數台式電腦使用的硬碟要麼採用 IDE 介面,要麼採用 SCSI 介面。SCSI 介面硬碟的優勢在於,最多可以有七種不同的設備可以聯接在同一個控制器面板上。由於硬碟以每秒3000—10000轉的恆定高速度旋轉,因此,從硬碟上讀取數據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筆記本電腦中,硬碟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停止旋轉,以便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老式硬碟的存儲容量最小隻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徑達12英寸的碟片。現在的硬碟,存儲容量高達數十 GB,台式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碟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2.5英寸。新硬碟一般都在裝配工廠中經過低級格式化,目的在於把一些原始的扇區鑒別信息存儲在硬碟上。

CPU,說白了,中央處理單元,就是計算機的心臟。心臟的作用不用解釋了吧。

CPU是電腦系統的心臟,電腦特別是微型電腦的快速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CPU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向復雜發展的過程。

一、CPU的概念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叫中央處理器,其主要功能是進行運算和邏輯運算,內部結構大概可以分為控制單元、算術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等幾個部分。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可以分為: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微處理器、三十二位微處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等。

二、CPU主要的性能指標

主頻:即CPU內部核心工作的時鍾頻率,單位一般是兆赫茲(MHz)。這是我們平時無論是使用還是購買計算機都最關心的一個參數,我們通常所說的133、166、450等就是指它。對於同種類的CPU,主頻越高,CPU的速度就越快,整機的性能就越高。

外頻和倍頻數:外頻即CPU的外部時鍾頻率。外頻是由電腦主板提供的,CPU的主頻與外頻的關系是:CPU主頻=外頻×倍頻數。

內部緩存:採用速度極快的SRAM製作,用於暫時存儲CPU運算時的最近的部分指令和數據,存取速度與CPU主頻相同,內部緩存的容量一般以KB為單位。當它全速工作時,其容量越大,使用頻率最高的數據和結果就越容易盡快進入CPU進行運算,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外部緩存和內存間交換數據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

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簡單地說就是CPU到底能夠使用多大容量的內存。

多媒體擴展指令集(MMX)技術:MMX是Intel公司為增強Pentium CPU 在音像、圖形和通信應用方面而採取的新技術。這一技術為CPU增加了全新的57條MMX指令,這些加了MMX指令的 CPU比普通CPU在運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時,處理多媒體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即使不使用MMX指令的程序,也能獲得15%左右的性能提升。

微處理器在多方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以前卻是難以想像的。六十年代計算機大得可充滿整個房間,只有很少的人能使用它們。六十年代中期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路的小型化得以在一塊單一的矽片上實現,為微處理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可預見的未來,CPU的處理能力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小型化、集成化永遠是發展趨勢,同時會形成不同層次的產品,也包括專用處理器。

㈡ 內存和cpu分別是什麼意思

內存:

1、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鍵培段、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2、內存就是暫時存儲程序以及數據交換的地方,不同於硬碟,當電腦關機內存斷點後,所有臨時存儲在內存的上的數據將全部清空,而保存在硬碟稿譽上的數據再次開機後還在,這主要是因為內存與硬碟採取的存儲技術不同,內存的優點是高速但數據需要一中腔直通電才能保存。

㈢ 計算機內存儲器和cpu一回事嗎

CPU全稱是中央處理器,內存儲器簡稱內存,都是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硬體,從名稱上就能看出雙方的用處了

㈣ CPU是計算機的存儲設備么 另:內存、硬碟、軟盤、光碟的存儲速度快慢次序是什麼

CPU是計算機運算的部件,計算機的快慢與銀枯CPU有很大的關鋒運洞系,現在已經有雙核、四核、八核的CPU了。存儲速度快慢順序是內存>硬碟悄余>光碟>軟盤。

㈤ 主存儲器和cpu的關系

一、主存就是內存:

是直接與CPU交換信息的存儲器,指CPU能夠通過指令中的地址碼直接訪問的存儲器,常用於存放處於活動狀態的程序和數據

主存又分為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1)RAM:在執行期間,程序的數據放在主存內,各個存儲單元的內容可通過指令隨機訪問,這樣的存儲器稱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2)ROM:另一種存儲器叫只讀存儲器(ROM),裡面存放一次性寫入的程序或數據,僅能隨機讀出。RAM和ROM共同分享主存儲器的地址空間。

二、輔存就是外存:

硬碟與磁碟、光碟、軟盤、U盤等。

三、緩存:緩沖寄存器

在CPU同時處理很多數據,而又不可能同時進行所有數據的傳輸的情況,把優先順序低的數據暫時放入緩存中,等優先順序高的數據處理完畢後再把它們從緩存中拿出來進行處理

四、虛擬內存

當運行數據超過內存限度,部分數據自動「溢出」,這時系統會將硬碟上的部分空間模擬成內存——虛擬內存,並且將暫時不運行的程序或不使用的數據存放到虛擬內存中等待需要時調用

五、硬碟

硬碟即為外接的硬碟 機械硬碟或固態硬碟

速度比較

cpu>緩存>主存>輔存

㈥ 存儲器與CPU的工作關系,請詳細說明一下

CPU是加工線,內存是中轉倉庫(保存待加工和半成品件),硬碟是進出廠總庫,理解了嗎?
數據存儲在硬碟上,然後讀入內存等待CPU進行調取和運算,CPU將運算結果返回內存中,進程結束後內存中數據進行轉存或保存到硬碟上。

㈦ 內存和CPU是干什麼用的說具體點,全方位點,把知道的全告訴我,謝謝。

話說,如果把數據比作是飯的話,硬碟就是煮飯的鍋爛穗,裝的東西用的時候才取,內存就是碗,要吃的飯先裝在碗里,再吃下去,悉爛嘴巴就是CPU,負責吃飯。
說正式一點就是,CPU是電腦處理信息和數據,進行運算的核心部件,其數據主要來源於硬碟,也有一部分是網路來源,但是,這些數據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輸入CPU,或者有些數據需要頻繁飢陸卜調用,每次從硬碟調取很麻煩,所以就設計了內存這種東西,起到一個臨時儲存器的作用

㈧ CPU存儲器詳細資料大全

CPU存儲器是微處理器中存放數據和各種程式的裝置。CPU存儲器是微處理器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存儲單元集合體,地址暫存器,解碼驅動電路。讀出放大器以及時序控制電路等幾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CPU存儲器
  • 外文名 :CPU memory
  • 別名 :記憶裝置
  • 來自 :微處理器
  • 用途 :存放數據
數據暫存器,變址暫存器,指針暫存器,段暫存器,指令暫存器,標志暫存器,

數據暫存器

數據暫存器主要用來保存運算元和運算結果等信息,從而節省讀取運算元所需佔用匯流排和訪問存儲器的時間。 32位CPU有4個32位的通用暫存器EAX、EBX、ECX和EDX。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會影響高16位的數據。這些低16位暫存器分別命名為:AX、BX、CX和DX,它和先前的CPU中的暫存器相一致。 4個16位暫存器又可分割成8個獨立的8位暫存器(AX:AH-AL、BX:BH-BL、CX:CH-CL、DX:DH-DL),每個暫存器都有自己的名稱,可獨立存取。程式設計師可利用數據暫存器的這種「可分可合」的特性,靈活地處理字/位元組的信息。 暫存器AX和AL通常稱為累加器(Aumulator),用累加器進行的操作可能需要更少時間。累加器可用於乘、除、輸入/輸出等操作,它們的使用頻率很高; 暫存器BX稱為基地址暫存器(Base Register)。它可作為存儲器指針來使用; 暫存器CX稱為計數暫存器(Count Register)。在循環和字元串操作時,要用它來控制循環次數;在位操作中,當移多位時,要用CL來指明移位的位數; 暫存器DX稱為數據暫存器(Data Register)。在進行乘、除運算時,它可作為默認的運算元參與運算,也可用於存放I/O的連線埠地址。 在16位族灶CPU中,AX、BX、CX和DX不能作為基址和變址暫存器來存放存儲單元的地址,但在32位CPU中,其32位暫存器EAX、EBX、ECX和EDX不僅可傳送數據、暫存數據保存算術邏輯運算結果,而且也可作為指針兆哪扮暫存器,所以,這些32位暫存器更具有通用性。詳細內容請見第3.8節——32位地緩攔址的定址方式。

變址暫存器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暫存器ESI和EDI。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SI和DI,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暫存器ESI、EDI、SI和DI稱為變址暫存器(Index Register),它們主要用於存放存儲單元在段內的偏移量,用它們可實現多種存儲器運算元的定址方式(在第3章有詳細介紹),為以不同的地址形式訪問存儲單元提供方便。 變址暫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暫存器。作為通用暫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運算元和運算結果。 它們可作一般的存儲器指針使用。在字元串操作指令的執行過程中,對它們有特定的要求,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功能。具體描述請見第5.2.11節。

指針暫存器

32位CPU有2個32位通用暫存器EBP和ESP。其低16位對應先前CPU中的SBP和SP,對低16位數據的存取,不影響高16位的數據。 指針暫存器不可分割成8位暫存器。作為通用暫存器,也可存儲算術邏輯運算的運算元和運算結果。 它們主要用於訪問堆疊內的存儲單元,並且規定: BP為基指針(Base Pointer)暫存器,用它可直接存取堆疊中的數據; SP為堆疊指針(Stack Pointer)暫存器,用它只可訪問棧頂。

段暫存器

段暫存器是根據記憶體分段的管理模式而設定的。記憶體單元的物理地址由段暫存器的值和一個偏移量組合而成的,這樣可用兩個較少位數的值組合成一個可訪問較大物理空間的記憶體地址。 CPU內部的段暫存器: CS——代碼段暫存器(Code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代碼段的段值; DS——數據段暫存器(Dat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數據段的段值; ES——附加段暫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SS——堆疊段暫存器(Stack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堆疊段的段值; FS——附加段暫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GS——附加段暫存器(Extra Segment Register),其值為附加數據段的段值。 在16位CPU系統中,它只有4個段暫存器,所以,程式在任何時刻至多有4個正在使用的段可直接訪問;在32位微機系統中,它有6個段暫存器,所以,在此環境下開發的程式最多可同時訪問6個段。 32位CPU有兩個不同的工作方式:實方式和保護方式。在每種方式下,段暫存器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關規定簡單描述如下: 實方式: 前4個段暫存器CS、DS、ES和SS與先前CPU中的所對應的段暫存器的含義完全一致,記憶體單元的邏輯地址仍為「段值:偏移量」的形式。為訪問某記憶體段內的數據,必須使用該段暫存器和存儲單元的偏移量。 保護方式: 在此方式下,情況要復雜得多,裝入段暫存器的不再是段值,而是稱為「選擇子」(Selector)的某個值。段暫存器的具體作用在此不作進一步介紹了,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其它科技資料。

指令暫存器

32位CPU把指令指針擴展到32位,並記作EIP,EIP的低16位與先前CPU中的IP作用相同。 指令指針EIP、IP(Instruction Pointer)是存放下次將要執行的指令在代碼段的偏移量。用來提供指令在存儲器中的地址。在具有預取指令功能的系統中,下次要執行的指令通常已被預取到指令佇列中,除非發生轉移情況。所以,在理解它們的功能時,不考慮存在指令佇列的情況。 在實方式下,由於每個段的最大范圍為64K,所以,EIP中的高16位肯定都為0,此時,相當於只用其低16位的IP來反映程式中指令的執行次序。

標志暫存器

一、運算結果標志位 1、進位標志CF(Carry Flag) 進位標志CF主要用來反映運算是否產生進位或借位。如果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產生了一個進位或借位,那麼,其值為1,否則其值為0。 使用該標志位的情況有:多字(位元組)數的加減運算,無符號數的大小比較運算,移位操作,字(位元組)之間移位,專門改變CF值的指令等。 2、奇偶標志PF(Parity Flag) 奇偶標志PF用於反映運算結果中「1」的個數的奇偶性。如果「1」的個數為偶數,則PF的值為1,否則其值為0。 利用PF可進行奇偶校驗檢查,或產生奇偶校驗位。在數據傳送過程中,為了提供傳送的可靠性,如果採用奇偶校驗的方法,就可使用該標志位。 3、輔助進位標志AF(Auxiliary Carry Flag) 在發生下列情況時,輔助進位標志AF的值被置為1,否則其值為0: (1)、在字操作時,發生低位元組向高位元組進位或借位時; (2)、在位元組操作時,發生低4位向高4位進位或借位時。 對以上6個運算結果標志位,在一般編程情況下,標志位CF、ZF、SF和OF的使用頻率較高,而標志位PF和AF的使用頻率較低。 4、零標志ZF(Zero Flag) 零標志ZF用來反映運算結果是否為0。如果運算結果為0,則其值為1,否則其值為0。在判斷運算結果是否為0時,可使用此標志位。 5、符號標志SF(Sign Flag) 符號標志SF用來反映運算結果的符號位,它與運算結果的最高位相同。在微機系統中,有符號數採用補碼表示法,所以,SF也就反映運算結果的正負號。運算結果為正數時,SF的值為0,否則其值為1。 6、溢出標志OF(Overflow Flag) 溢出標志OF用於反映有符號數加減運算所得結果是否溢出。如果運算結果超過當前運算位數所能表示的范圍,則稱為溢出,OF的值被置為1,否則,OF的值被清為0。 「溢出」和「進位」是兩個不同含義的概念,不要混淆。如果不太清楚的話,請查閱《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中的有關章節。 二、狀態控制標志位 狀態控制標志位是用來控制CPU操作的,它們要通過專門的指令才能使之發生改變。 1、追蹤標志TF(Trap Flag) 當追蹤標志TF被置為1時,CPU進入單步執行方式,即每執行一條指令,產生一個單步中斷請求。這種方式主要用於程式的調試。 指令系統中沒有專門的指令來改變標志位TF的值,但程式設計師可用其它辦法來改變其值。 2、中斷允許標志IF(Interrupt-enable Flag) 中斷允許標志IF是用來決定CPU是否回響CPU外部的可禁止中斷發出的中斷請求。但不管該標志為何值,CPU都必須回響CPU外部的不可禁止中斷所發出的中斷請求,以及CPU內部產生的中斷請求。具體規定如下: (1)、當IF=1時,CPU可以回響CPU外部的可禁止中斷發出的中斷請求; (2)、當IF=0時,CPU不回響CPU外部的可禁止中斷發出的中斷請求。 CPU的指令系統中也有專門的指令來改變標志位IF的值。 3、方向標志DF(Direction Flag) 方向標志DF用來決定在串操作指令執行時有關指針暫存器發生調整的方向。具體規定在第5.2.11節——字元串操作指令——中給出。在微機的指令系統中,還提供了專門的指令來改變標志位DF的值。 三、32位標志暫存器增加的標志位 1、I/O特權標志IOPL(I/O Privilege Level) I/O特權標志用兩位二進制位來表示,也稱為I/O特權級欄位。該欄位指定了要求執行I/O指令的特權級。如果當前的特權級別在數值上小於等於IOPL的值,那麼,該I/O指令可執行,否則將發生一個保護異常。 2、嵌套任務標志NT(Nested Task) 嵌套任務標志NT用來控制中斷返回指令IRET的執行。具體規定如下: (1)、當NT=0,用堆疊中保存的值恢復EFLAGS、CS和EIP,執行常規的中斷返回操作; (2)、當NT=1,通過任務轉換實現中斷返回。 3、重啟動標志RF(Restart Flag) 重啟動標志RF用來控制是否接受調試故障。規定:RF=0時,表示「接受」調試故障,否則拒絕之。在成功執行完一條指令後,處理機把RF置為0,當接受到一個非調試故障時,處理機就把它置為1。 4、虛擬8086方式標志VM(Virtual 8086 Mode) 如果該標志的值為1,則表示處理機處於虛擬的8086方式下的工作狀態,否則,處理機處於一般保護方式下的工作狀態。

㈨ 電腦的CPU重要還是內存重要

當然是CPU重要,CPU也叫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最核心配件,類似人的大腦。

下面我來普及下這兩個配件的基本知識:

1. CPU: 中央處理器(CPU),是電子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電腦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部件。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CPU 是對計算機的所有硬體資源(如存儲器、輸入輸出單元) 進行控制調配、執行通用運算的核心硬體單元。CPU 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核心。計算機系統中所有軟體層的操作,最終都將通過指令集映型敗射為CPU的操作。可以說,CPU甚稱人體大腦功能,你就知道他的重要性。

2. 內存: 隨機存取存儲器(英語:Random Access Memory,縮寫:RAM),俗稱內存,內存條。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它可以隨時讀拍租槐寫(刷新時除外),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介質。RAM(內存)工作時可以隨時從任何一個指定的地址寫入(存入)或讀出(取出)信息。它與ROM(硬碟)的最大區別是數據的易失性,即一旦斷電所存儲的數據將隨之丟失。內存的大小,對性能有影響,但重要性與CPU比,還是其次。

總之,電腦對性能影響的最重要配件是CPU,其次顯卡,其次內存,其次硬碟,最後其它。

兩個都屬於必不可少的配件,這兩個小東西都必不可少。

CPU作為整台電腦的中心,無疑更為重要,她主要提供了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等功能。可以說一台電腦的性能主要由CPU提供。

也可以說CPU決定了一台電腦的上限


現在很多人往往過分注重CPU的高低往往忽略了內存的大小。

見過不少朋友的電腦往往都是I7-9900K之類的CPU搭配了一個8G的內存。

而內存決定了電腦的下限。

再高配置的電腦卻搭配了一根巨小的內存,唯一結果就是電腦的運行會非常緩慢。

內存可以理解為一個淳樸與硬碟交換數據的中轉站。如果內存太小就會導致程序載入非常緩慢,如現在Windows10操作系統只給安裝4G內存的話,系統就佔用60%以上的內存,開個Excel 開幾個網頁,基本就到內存的天花板了。當內存佔用率超過95%這基本就沒法使用了。

所以CPU 內存的關系中 內存更像是木桶理論里最短的那塊木板。

所以盡量讓自己電腦的內存不要變成最短的那塊木板吧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相當於人的大腦、用來思考運算和處理問題的。

內存:就像是把剛剛看到、聽到的東西,臨時緩沖在內存、過一會兒可能就忘了,比如說復制文件到硬碟,其實不是直接到硬碟,而是經過內存---處理器---內存再到硬碟,所以復制數據的速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取決於內存。通常是CPU更重要,就好像你原來用的4代i3加8G內存,你再加一根8G內存上去,感覺沒什麼明顯升級效果。而你把CPU換成新的10代i3再加8G內存,會明顯感覺到升級後的效果襲友。

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很多步驟,而cpu參與每一個步驟的策劃,內存收到cpu指令後執行這些步驟,所以,都很重要!

請問你覺得手重要還是腳重要?

同為電腦必備硬體,一樣重要

都重要。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42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68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88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310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94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46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213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818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67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