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根據配置選顯示器
⑴ 如何根據參數選擇電腦顯示器
我們在選擇顯示器時會面臨很多的顯示器參數,設計方面:色域覆蓋、色彩模式、色准、色差、色深、解析度、對比度、亮度均勻度、介面、支架表現、可視角度等; 游戲 方面此皮:尺寸、解析度、刷新率、對比度、HDR表現、防撕裂技術等;面對如此多的各類參數,我們該如何選擇我們心儀的顯示器設備,本文分別從尺寸、寬高比、解析度、面板種類、直曲屏、刷新率、響應時間、G-Sync和FreeSync、色域、色准、色深、HDR十二個參數進行了參數的講解和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想對顯示器做初步了解和選購的用戶,整體篇幅比較長,大家也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想要了解森團差的位置閱讀查看,話不多說,開始正文。
一、尺寸
顯示器的尺寸指的是屏幕的對角線長度,單位:英寸,1 英寸=2.54 厘米
市面顯示器常見尺寸如下:
23英寸以下,除了特殊需求,一般選購的很少
24英寸左右(23.8/24/24.5),目前的1080P熱門尺寸
27英寸左右(27/28),2K熱門尺寸
30英寸(普遍為帶魚屏)
32英寸左右(31.5/32),4K熱門尺寸
34英寸(普遍為帶魚屏)
二、寬高比
目前市面主流寬高比16:9,基本上所有尺寸的顯示器寬高比都是此類。我們熟知的數字電視解析度標准:高清1280*720,全高清1920*1080,也都是這個比例。
另一類的帶魚屏超寬屏寬高比一般主流在21:9,適合用來看寬屏電影,玩 游戲 。
帶魚屏優點:
1、玩 游戲 視野廣,對部分 游戲 有物力外掛之稱,這個玩 游戲 的都懂。
2、一屏多用,分屏模式,可以做到一心二用,在實際使用中體驗非常好。
3、觀看電影非常爽,觀看寬屏電影資源,相當於迷你影院了。
缺點:
1、人的視角是有限的,這就導致部分場景使用中,因帶魚屏比較寬,人的頭部和眼睛需要持續左右晃動,尤其是部分 游戲 ,長時間會比較累。
2、對不支持帶魚屏的 游戲 和電影,屏幕兩側會出現黑邊,目前支持帶魚屏寬屏電影資源相對較少。
3、帶魚屏的解析度要求較高,價格相對較高。
當然隨著帶魚屏的熱度不斷上升,本著沒有最寬,只有更寬的原則,帶魚屏還有32:9的尺寸,當然體驗更好,價格也更貴。
三 、 解析度
顯示器的解析度指的是在橫向和縱向有多少個像素點。像素點是屏幕顯像的最基本單位,在相同的尺寸內解析度越大,像素點密度越高,畫面呈現出來就越細膩。
目前市場上主流顯示器的解析度如下:
16:9的顯示器解析度:1920*1080、2K:2560*1440、4K:3840*2160
21:9的顯示器(帶魚屏)解析度:2560*1080、3440*1440、5120*2160
當然,合適的解析度搭配合適的尺寸,才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具體搭配建議如下:
16:9寬高比
1920*1080解析度建議買24寸左右
2K:2560*1440解析度建議購買24-27寸,27寸為佳
4K:3840*2160解析度建議購或陪買27-31.5寸,31.5寸為佳
21:9帶魚屏
2560*1080解析度建議買29寸
3440*1440解析度市面上基本都是34寸
5120*2160解析度市面上為34寸和40寸,根據個人喜好購買
因解析度個人感官影響比較大,有人就是想要24寸的4K顯示器,所以具體還是要看個人喜好選購。
四:面板種類
目前市場上面板種類主要是LCD面板,根據其技術細節不同簡單分為三種IPS、VA、TN。
IPS面板:
IPS面板的色彩表現是最好的,色彩的呈現范圍和還原度都非常優秀,廣視角、可視角度很大,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不會產生色偏,對比度一般,響應速度一開始是中等,自從LG的nanoIPS面板和友達的Fast-IPS面板問世後,相應速度提升很多,目前中高端電競顯示器已經開始普及快速IPS面板。但是因IPS屏幕需要更多的背光燈來提高亮度,控制不好就會產生漏光問題,這個也是現在IPS屏的通病。
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色彩的呈現范圍和還原度都非常優秀,廣視角、可視角度大,側看無色偏,響應速度較高。
缺點:漏光是IPS屏的通病。
VA面板
VA屏屬於軟屏,最大的有點就是對比度高,但是在色彩表現上不如IPS,可視角度也是略遜於IPS,響應時間是這三種中最差的,玩 游戲 的時候,特別是FPS類 游戲 ,可能會出現拖影問題,影響 游戲 體驗,即使現在三星的顯示器在極快的響應時間情況下,也會出現拖影的現象存在。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對比度高,廣視角、可視角度略差於IPS,色彩表現不如IPS。
缺點:響應時間最差
TN面板
TN屏的最大優點就是響應速度最快,即使現在也是很多FPS競技 游戲 玩家的首選,但是在其他方面,就完全放飛自我了,色彩表現差,可視角度糟糕,稍微偏一點看,顏色就會出現失真。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響應速度最快
缺點:色彩表現最差,可視角度糟糕
以上所說的優缺點都是在同等價位上進行的優缺點對比。結合各面板的特性,對應的適應人群總結如下:
IPS屏
適合:辦公人群,影音人群,所有類型單機 游戲 玩家,所有類型網遊玩家,專業需求人群
VA屏
適合:辦公人群,影音人群
勉強適合:單機 游戲 玩家、ARPG網遊玩家、MOBA網遊玩家
不合適:FPS網遊玩家、專業需求人群
TN屏
適合:重度FPS電競玩家、職業FPS電競玩家
不適合:除了適合的,都不建議
五:直曲屏
曲面屏帶有略微彎曲的弧度,相比較直面屏能夠給人更好的環繞式觀感,更有沉浸式感覺,
目前市面中低端的曲面屏都是VA屏,這也是因為VA屏是軟屏,比較適合曲面屏。
曲面屏的常見曲率有1000R,1500R,1800R,超過1800R的也有,比如3000R、4000R,但是弧度太小了,還不如買個直面屏。其中1000R的意思就是沿著顯示器的弧度把這個圓補齊,最終會形成一個半徑為1米的圓,1500R最終會形成一個半徑為1.5米的圓,1800R最終會形成一個半徑為1.8米的圓,也就是說曲率越小,包圍感和沉浸感越強。
需要注意的是曲面屏不適合專業人群,如果對於曲面屏沒有概念的,建議找實體店先體驗一下,再決定是否購買。
六 、 刷新率
刷新率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幀率,幀率就是我們常說FPS,指的是每一秒幀數量,單位是幀/每秒,幀率越大,每秒包含的靜態圖像就越多,所組成的動態畫面就越流暢。
刷新率指的是顯示器每秒能刷到的幀數,單位是赫茲(HZ),60HZ的刷新率就是每1/60秒刷新一張靜態畫面,所以顯卡每秒可以產生多少幀數,就是幀率,顯示器每秒能播放出來的幀數就是刷新率,所以顯示器的刷新率越高,所能承載的幀率就越高,幀率越高,畫面就越流暢,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刷新率有60HZ,75HZ,100HZ,120HZ,144HZ,155HZ,165HZ,200HZ,240HZ,360HZ。60HZ和70HZ顯示器屬於常規顯示器的刷新率,其他的都屬於高刷顯示器,我們在選購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實際需求進行選購,專業人士對高刷新率需求不大, 游戲 玩家尤其是FPS類競技類 游戲 高刷肯定是首要的,一般144HZ起步,當然,不同人對於刷新率的敏感性不一樣,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進行選購,所以,預算是第一位,如果可以拋開預算,那跟著感覺走就行了。
七 、 響應時間
上面我們說的刷新率是指刷新一副靜態畫面所需要的時間,響應時間是指,這幅靜態畫面上,每一個像素點在切換顏色時所需要的時間,簡單理解,刷新率是面,響應時間是點。
響應時間分為黑白響應時間和灰階響應時間GTG。
黑白響應時間指的是像素點在純黑和純白的兩個極端之間的轉換時間。
灰階響應時間指的是從一個中間顏色到另一個中間顏色的轉換時間。比如灰變藍,藍變紅等。
平時我們在玩 游戲 或者看電影時,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各種彩色之間來回變換的,如果灰階響應時間不夠快,我們在玩 游戲 時就會出現拖影現象,影響 游戲 體驗,目前市場上高刷屏宣傳的1MS灰階響應,0.5MS灰階響應,甚至更低的灰階響應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玩文字 游戲 ,都是採用作弊的方式自檢測試出來的,不具備參考價值,一般來說TN高刷屏可以做到實際3MS的灰階響應時間已經非常優秀了,IPS高刷屏能做到實際5MS的灰階響應時間已經非常好了,響應時間這個參數,對於普通用戶優先順序不是很大,一般只要是高刷顯示器,響應時間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果是重度或者職業FPS 游戲 玩家需要重視響應時間這個參數,響應時間越快越好。
八 、 G-Sync和FreeSync
G- Sync和FreeSync簡單來說是針對幀數和刷新率的一種平衡兩者關系達到防撕裂效果的技術,我們在玩 游戲 的時候有時會遇到畫面撕裂的情況,為啥會出現畫面撕裂的情況,首先要從顯示器的刷新原理來說,簡單來說,一台60HZ的顯示器,顯卡把畫好的幀傳遞給顯示器,顯示器在接收到顯卡的靜態畫面後,並不是一瞬間就把整個畫面直接呈現到顯示器上,而是從上到下一行一行的像素把這個靜態畫面畫出來,這是就會產生問題,顯示器的刷新頻率是不變的,一台60HZ的顯示器,固定每1/60秒能把這個靜態畫面顯示完,但是在玩 游戲 的時候,顯卡輸出的幀率他是不斷變化的,場景復雜的時候,輸出就慢點,場景簡單的時候,輸出就快點,所以當顯卡的輸出幀率高於顯示的刷新率時,就會發生畫面撕裂,比如,顯示器在刷新顯卡給的第一個靜態畫面,剛刷新了1/3的畫面,顯卡就把第二幅靜態畫面畫好了,然後強塞給顯示器第二幅靜態畫面,這是顯示器就只能放棄第一個靜態畫面,從1/3處開始畫第二幅靜態畫面,但是當顯示到2/3畫面時,顯卡第三幅又強塞過來,顯示器就只能放棄第二幅,開始顯示第三幅,這樣最終就顯示出來了一張畫面由3個不同靜態畫面組成的畫面撕裂現象。
當 游戲 幀率低於刷新率的時候,也會發生畫面撕裂,當顯示器把顯卡第一幅畫完的時候,顯卡第二幅還沒有出來,那顯示器沒事干,就只能再重復刷新第一幅畫面,但是當第一幅畫面二次刷新到一半的時候,顯卡第二幅畫面出來了,並強塞給了顯示器,那顯示器就只能放棄第一幅畫面,從剛才顯示的位置繼續顯示第二幅畫面,這樣也會形成畫面撕裂,也就是說,只要是幀率和顯示器的刷新頻率有差異,就會出現畫面撕裂,幀率和刷新率差距越小,畫面撕裂越輕微,幀率和刷新率差距越大,畫面撕裂越嚴重,為了解決畫面撕裂的問題,垂直同步技術就應運而生了,垂直同步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讓顯示器給顯卡發號施令,強制顯卡輸出幀率和顯示器刷新率同步,也就是說,顯卡必須等顯示器畫完了,再給顯示器第二幅畫面,不接受強塞的情況。不管顯卡幀率是高是低,都要憋著等顯示器一副畫面畫好後才能輸出第二幀。這樣看上去就解決了畫面撕裂的問題,但是雖然解決了畫面撕裂的問題,卻導致了畫面延遲,單機 游戲 還好,對於FPS競技 游戲 玩家對這種延遲時候受不了的,寧願頂著畫面撕裂,也不會選擇垂直同步。所以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一方面顯示器不斷推出高刷顯示器,以解決畫面延遲問題,另外一方面,顯卡也在不斷更新,2014年英偉達發布了G-Sync技術,顯示器廠商想要加入G-Sync大家庭,需要向英偉達購買獨家的G-Sync晶元,加裝在顯示器上,並且接受英偉達的嚴格認證,2015年AMD跟著發布了FreeSync技術,直接免費而且不需要額外加裝任何晶元,視頻電子標准協會(VESA)更是直接吧FreeSync納入了DP介面標准,這就使得FreeSync以低門檻低標准受大部分廠商認證,畢竟免費的。這兩種技術都能夠解決當前 游戲 幀率低於顯示器刷新率時產生的撕裂現象,並且不增加延遲,解決的方法都是基於VRR(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刷新率,讓顯卡命令顯示器,讓顯示器的刷新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顯卡的命令更改顯示器的實時刷新率,在顯示器最高刷新率內進行變換。這兩種技術都是解決顯卡幀率低於顯示器刷新率時產生的撕裂問題,當幀率高於顯示器的刷新率如何解決,一般有三種解決方式,第一種,給 游戲 鎖幀,鎖到比刷新率低一點,比如144HZ顯示器鎖到142HZ,第二種,購買更高刷新率的顯示器,第三種,無視撕裂問題,繼續玩。
G-Sync和FreeSync各自分為三檔,G-Sync分為G-Sync終極版、G-Sync版、G-Sync兼容版,G-Sync終極版採用出色的G-Sync模塊,經過了無偽影驗證,300+的嚴格認證訓練,栩栩如生的HDR。
G-Sync版採用G-Sync模塊,經過了無偽影驗證,300+的嚴格認證訓練,栩栩如生的HDR。
G-Sync兼容版無G-Sync模塊,經過了無偽影驗證,兼容FreeSync。
FreeSync分為FreeSync基礎版、FreeSync高級版、FreeSync高級專業版。
FreeSync基礎版標准:無撕裂、低屏閃、低延遲。
FreeSync高級版標准:無撕裂、低屏閃、低延遲、至少120HZ刷新率、至少1920*1080的解析度、具FreeSync高級專業版備低功率補償功能。
FreeSync高級專業版標准:無撕裂、低屏閃、低延遲、至少120HZ刷新率、至少1920*1080的解析度、具FreeSync高級專業版備低功率補償功能、支持HDR效果、支持HDR 游戲 、通過DisplayHDR400色彩認證、HDR和SDR下低延遲特性。
總結來說,G-Sync技術就是需要經過英偉達的嚴格認證,保障樂產品的質量和效果,但是增加了顯示器成本,其中G-Sync終極版的價格就遠遠超過了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范圍。FreeSync是門檻低、成本低,價格親民,但是因為門檻低,所以也會造成魚龍混雜,具體在選擇顯示器時是否需要帶Sync功能顯示,還是要看預算和 游戲 幀數,比如ARPG 游戲 、戰略 游戲 、卡牌 游戲 ,幀數可以穩定在顯示器刷新率附近,也就沒必要非要買帶Sync顯示,如果經常玩FPS 游戲 ,幀率要求高並且和顯示器刷新率差距大,可以買帶Sync改善 游戲 體驗。
九 、 色域
色域也叫色彩空間,就是顯示器所能呈現的色彩范圍,目前主要的色域宣傳主要是1996年發布的sRGB色域標准,也是目前電腦和互聯網的通用標准,現在我們看到的幾乎所有網頁、圖片、視頻都是基於sRGB色域標准
近幾年興起的DCI-P3,與sRGB相比加強了紅色和綠色的覆蓋范圍,有美國的數字電影倡導聯盟定義,由電影電視工程學會於2010年發布,主要為數字電影領域准備的。
最後是Adobe RGB色域標准,印刷採用的是CMYK四色,為了解決sRGB與CMYK之間轉化不暢的問題,Adobe公司於1998年開發了自己專屬的Adobe RGB色域標准,一直沿用至今。
色域標准還有其他的一些標准,這里就不多說了,我們在選購顯示器時,會遇到有宣傳120%sRGB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說的就是色域容積,而不是色域覆蓋,如果120%sRGB色域覆蓋是90%sRGB,因為我們都知道目前網路顯示行都是基於sRGB色域標准,這樣即使色域容積再高,但是色域覆蓋低,也會造成色彩失真的負面影響,另外,如果顯示器沒有進行出廠校色的,那顯示器最終的顯示效果也會出現無法准確顯示想要表達的色彩,導致色彩失真。所以在選擇顯示器參數是,一定要注意是色域容積還是色域覆蓋,目前很多顯示器宣傳的都是100%以上的sRGB,給人一種色彩豐富的錯覺和誤導,所以我們在選擇顯示器色域時,一定要注意是否是色域覆蓋。
適應人群:
普通用戶(看電視、辦公、玩 游戲 )優先追求sRGB的色域覆蓋,再談其他的色域覆蓋。
設計從業者(平面設計、網頁涉及、視頻剪輯)至少95%以上的sRGB色域覆蓋,99%更好
印刷從業者(書刊雜志印刷、影視後期調色)選擇至少95%以上的Adobe RGB色域覆蓋的顯示器,99%更好
電影發燒友(觀看4K HDR數字電影)選擇至少95%以上的DCI-P3色域覆蓋顯示器
十 、 色准
色準是衡量顯示器色彩准確度的重要指標,用ΔE表示,ΔE越小,色彩越准,顯示器因為面板特性,背光亮度等原因,是無法100%的保障色彩的准確度,所以除了選擇優秀的面板以外,出廠校色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顯示器沒有進行出廠校色,當在想要頂端紅色的時候,最終可能顯示的是頂端紅色附近的顏色,這樣就導致了色彩不準確,如果進行了出廠校色,最終顯示的顏色就會更加接近想要的顏色顯示
一般平均ΔE
⑵ 電腦想換一個顯示器,不知道這個配置需要怎麼搭配比較好
首先從你的配置硬體性能來講,搭配的顯示器不能太高的解析度和刷新率。畢竟你的獨立顯卡性能並不是很好。而且處理器也是英特爾第六代的。也不清楚,你對於顯示器的尺寸大小有什麼要求,不過如果你是玩的網路游戲的話使用144赫茲的顯示器是沒問題的。如果你喜歡玩一些單機游戲比較要求高的就不要用這么高的赫茲顯示器。比較合適的是27寸1080p解析度加144赫茲。華碩,飛利浦。AOC,HKC,這些品牌都可以考慮的,
⑶ 怎樣為組裝機選擇合適的顯示器
為組裝機選擇顯示器,得根據組裝機的配置及機子的用途進行選擇:
一般用於辦公的可選擇尺寸小的,比如17英寸。用於制圖,設計等辦公;
游戲可選擇尺寸大的,比如21英寸,23英寸。
⑷ 影響游戲體驗的不止電腦配置,如何選擇最適合你的顯示器
![](http://www.ultimate-communications.com/images/loading.jpg)
常見的背面介面有vga、dvi和hdmi,vga是模擬通道傳輸,dvi和hdmi是數字高清傳輸,vga是最差的,hdmi是最好的,dvi也不差就是線太粗不方便。一般我們選購要選帶hdmi的。
好了下面小編來總結一下,怎麼才能選擇一款非常不錯的顯示器,2k 27寸144hz的ips屏。有錢任性可以4k 32寸的顯示器。(其實高刷新率顯示器大部分是VA面板,成本太高了,144hz的ips屏很貴,實在不行就VA也不錯了)
其實還有曲面屏,噱頭比較大,實際體驗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