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權配置是什麼意思
⑴ 控制權的配置是動態的怎麼解釋
控制權的配置是動態的解釋如下:
1、控制權動態配置與相機轉移機制有利於抑制管理者控制權私塵梁有收益,保護投資者利益。
2、控制權轉移強度越大,則管理者追求私有收益的投入水平越低,追求企業價值派悉創造的努力水平越高塵兄乎。
⑵ 上市公司控制權是什麼意思
上市公司控制權是指股東或公司經營者通過股權、人事安排、協議設計等方式,對公司的經營、資產和重大事項的決策進行控制和影響的權利。簡單地說,公司的股東、創始人、投資者或經營者對公司有控制和影響的權利;本書所稱對公司的控制並不僅僅指股東大會或股東大會的表決權和表決權。還包括通過公司持股比例、人員安排、財務控制、資產控制、業務控制、上下遊客戶影響、技術控制、知識產權控制、協議安排等方式控制和影響公司及公司決策。
有的公司因控制權糾侍李紛將合夥人送進監獄,有的公司因控制權糾紛使即將上市的公司陷入泥潭,有的利潤豐厚的公司也將因控制權糾紛瀕臨破產。近年來,黃光裕與陳曉的糾紛、蔡大標與潘雲海的糾紛、雷士照明事件,不是離開了公司就是進了監獄;這也是造成的。許多人重視公司控制。
⑶ 企業控制權的配置
剩餘控制權與剩餘索取權相匹配的控制權配置
早期的控制權理論沒有對特定控制權與剩餘控制權進行區分,剩餘控制權是從剩餘索取權發展而來的。剩餘索取權是對企業剩餘現金流的要求權,而並冊剩餘控制權是對企業契約規定外的交易或事項的投票權、決策權。對於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先前的觀點(如阿爾欽和德姆塞茨)強調前者,現代觀點(如GHM理論)更強調後者。但二者都認為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應統一。
GHM理論強調二者的統一,並進一步指出由剩餘控制權可推導出剩餘索取權的安排。此外,布萊爾從風險承擔者與風險製造者相對應的角度、巴澤爾從人力資本屬於主動性資產、詹森和麥克林從企業知識結構的角度出發,都得出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相匹配才是企業控制權配置有效率的結論。因此,以剩餘控制權理論為基礎,將資本的范圍擴張到人力資本,自然會得出企業契約中的人力資本也應擁有剩餘控制權的結論。
資本結構制約下的控制權配置
詹森和麥克林開創了融資結構的契約理論,指出融資結構由代理成本決定,而融資結構通過影響經營者的努力水平、融資結構的市場信號傳遞功能、融資結構通過經營者佔有的股份與其對企業控制權的分配這三種途徑影響企業價值。
哈里斯和雷維夫沿著詹森和麥克林開拓的路徑考察了投票權的經理控制,企業的負債——股權比率及兼並市場三者間的關系。他們建立了一個投票權和剩餘收入權匹配的模型,證明資本結構是保證優秀候選人獲得公司控絕信宏制權的一種工具。
阿洪和博爾頓建立了一個當事人受財富約束下,企業家(有技術無資金)和資本家(有資金無技術)的市場簽約模型。坦戚他們指出控制權的相機配置要求在企業債權融資時,如果能按規定償還債務,則剩餘控制權配置給企業家;如果不能按規定償還債務,則剩餘控制權配置給投資者。哈特在不完全合同框架下研究了最佳債務合同:如果融資方式是發行帶有投票權的股票(普通股),則資本家掌握剩餘控制權;如果融資方式是發行不帶投票權的股票(即優先股),則企業家掌握剩餘控制權;如果融資方式是發行債券,則剩餘控制權仍由企業家擁有。前提是按期償還債務本息,否則,剩餘控制權就轉移到資本家手中。
⑷ 什麼叫股權配置
股權投資(Equity Investment),是為參與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