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校驗存儲
⑴ 存儲過程實現數據校驗,求助
在存儲過程使用where ,或判斷rowcount行數,來驗證存儲過程中數據的正確性。
存儲過程事務框架編寫方法分享
sql">if@@rowcount!=預計所影響的行數
begin
gotoerr;//回滾事務
end
請試一試!
⑵ 內存儲器又稱什麼按性能和特點又分幾大類
內存又叫主存儲器,內存分為DRAM和ROM兩種,前者又叫動態隨機存儲器,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斷電後數據會丟失,我們平時說的內存就是指這一種;後者又叫只讀存儲器,我們平時開機首先啟動的是存於主板上ROM中的BIOS程序,然後再由它去調用硬碟中的Windows98或Windows95系統,ROM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斷電後數據不會丟失,內存的物理實質是一組或多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內存按存儲信息的功能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可改寫的只讀存儲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和隨機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中的信息只能被讀出,而不能被操作者修改或刪除,故一般用於存放固定的程序,如監控程序、匯編程序等,以及存放各種表格。EPROM和一般的ROM不同點在於它可以用特殊的裝置擦除和重寫它的內容,一般用於軟體的開發過程。RAM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主要用來存放各種現場的輸入、輸出數據,中間計算結果,以及與外部存儲器交換信息和作堆棧用。它的存儲單元根據具體需要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或改寫。由於RAM由電子器件組成,所以只能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現在的RAM多為MOS型半導體電路,它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RAM是靠雙穩態觸發器來記憶信息的;動態RAM是靠MOS電路中的柵極電容來記憶信息的。由於電容上的電荷會泄漏,需要定時給與補充,所以動態RAM需要設置刷新電路。但動態RAM比靜態RAM集成度高、功耗低,從而成本也低,適於作大容量存儲器。所以主內存通常採用動態RAM,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則使用靜態RAM。另外,內存還應用於顯卡、音效卡及CMOS等設備中,用於充當設備緩存或保存固定的程序及數據。
內存從標准上可以分為:SIMM、DIMM
內存從外觀上可以分為:30線、64線、72線、100線、144線、168線、200線和卡式、插座式。
內存從晶元類別上可以分為:FPM、EDO、SDRAM、RAMBUS、DDR
內存從整體性能上可以分為:普通(無任何特殊功能)、帶校驗(自動檢錯)、帶糾錯(自動糾錯)三種。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如有疑問請補充問題!
⑶ excel數據校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您好,奇偶校驗」。內存中最小的單位是比特,也稱為「位」,位有隻有兩種狀態分別以1和0來標示,每8個連續的比特叫做一個位元組(byte)。不帶奇偶校驗的內存每個位元組只有8位,如果其某一位存儲了錯誤的值,就會導致其存儲的相應數據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應用程序發生錯誤。而奇偶校驗就是在每一位元組(8位)之外又增加了一位作為錯誤檢測位。在某位元組中存儲數據之後,在其8個位上存儲的數據是固定的,因為位只能有兩種狀態1或0,假設存儲的數據用位標示為1、1、 1、0、0、1、0、1,那麼把每個位相加(1+1+1+0+0+1+0+1=5),結果是奇數,那麼在校驗位定義為1,反之為0。當CPU讀取存儲的數據時,它會再次把前8位中存儲的數據相加,計算結果是否與校驗位相一致。從而一定程度上能檢測出內存錯誤,奇偶校驗只能檢測出錯誤而無法對其進行修正,同時雖然雙位同時發生錯誤的概率相當低,但奇偶校驗卻無法檢測出雙位錯誤。
MD5的全稱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在90年代初由MIT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和RSA Data Security Inc 發明,由 MD2/MD3/MD4 發展而來的。MD5的實際應用是對一段Message(位元組串)產生fingerprint(指紋),可以防止被「篡改」。舉個例子,天天安全網提供下載的MD5校驗值軟體WinMD5.zip,其MD5值是,但你下載該軟體後計算MD5 發現其值卻是,那說明該ZIP已經被他人修改過,那還用不用該軟體那你可自己琢磨著看啦。
MD5廣泛用於加密和解密技術上,在很多操作系統中,用戶的密碼是以MD5值(或類似的其它演算法)的方式保存的,用戶Login的時候,系統是把用戶輸入的密碼計算成MD5值,然後再去和系統中保存的MD5值進行比較,來驗證該用戶的合法性。
MD5校驗值軟體WinMD5.zip漢化版,使用極其簡單,運行該軟體後,把需要計算MD5值的文件用滑鼠拖到正在處理的框里邊,下面將直接顯示其MD5值以及所測試的文件名稱,可以保留多個文件測試的MD5值,選定所需要復制的MD5值,用CTRL+C就可以復制到其它地方了。
⑷ 內存有那幾種校驗方式各自的適用范圍是是什麼
對於內存的奇偶校驗(Parity)要從比特概念說起,比特(bit)是內存中的最小單位,也稱「位」,它只有兩個狀態分別以1 和0表示。規定將8個連續的比特叫做一個位元組(byte)。非奇偶校驗內存的每個位元組只有8位,若它的某一位存儲了錯誤的數值。就會使其中存儲的相應數據發生改變而導致應用程序發生錯誤。而奇偶校驗內存在每一位元組(8位)外又額外增加了一位作為錯誤檢測之用。比如一個位元組中存儲了某一數值「10011110」,把該數值的每一位相加,即 1+0+0+1+1+1+1+0-5,若其結果是奇數,校驗位就定義為1, 反之則為0。當CPU讀取儲存的數據時,它會再次相加前8位中存儲的數據 ,計算結果是否與校驗位相一致。當CPU發現二者不同時就作出一定的反應。現在主板都可以使用帶奇偶校驗位或不帶奇偶校驗位兩種內存條,但要注意兩種不能混用。
而ECC(Error Chechng and CorreCting)內存,它也是在原來的數據位上外加位來實現的。如8位數據,則需1位用干Parity檢驗,5位用於ECC,這額外的5位是用來重建錯誤的數據的。當數據的位數增加一倍Parity也增加一倍,而ECC只需增加一位,當數據為64位時所用的ECC和Party位數相同(都為8)。在那些Parity只能檢測到錯誤的地方,ECC可以糾正絕大多數錯誤。若工作正常時,一般不會發覺數據出過錯,只有經過內存的糾錯後,計算機的操作指令才可以繼續執行。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l串列存在探測),它是1個8針的SOIC封裝(3mm x 4mm)256位元組的EEPROM(Electr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電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晶元。型號多為24LC01B,位置一般處在內存條正面的右側,裡面記錄了諸如內存的速度、容量、電壓與行、列地址帶寬等參數信息。當開機時PC的BIOS將自動讀取SPD中記錄的信息,如果沒有SPD,就容易出現死機或致命錯誤的現象。它是識別PC100內存的一個重要標志。個別硬體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又要從表面上符合PC100標准,於是就在PCB板上焊上一片空的SPD,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在100MHz以上外頻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