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考試什麼是資源配置
『壹』 會計的根本任務是什麼具體表現為哪些內容
會計的根本任務是按照國家的財經法規、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並利用取得信息幫助單位反映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會計信息,加強經濟核算和提高經濟效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二十二條對會計機構啟扮散、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責作了明確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撰寫辦理會計事務的具體辦法;參與擬訂經濟計劃、業務計劃,考核分析預算、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辦理其他會計事務。這是對會計基本任務的法律規范。具體表現為:
1、信息職能
信息職能是會計固有的功能。會計從其產生之日起,就是藉助於特定會計方法,收集加工、記錄和報告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會計從一項應用技術發展為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其所固有的信息職能為缺蔽世人所公認。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紀之交,會計模式的信息職能也必然因此而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2、行為規范職能
在會計僅僅用於記錄剩餘產品數量時,或是僅僅作為累計家庭收支的工具時,還沒有具備行為規范職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進步,需要通過會計核算與記錄的業務數量越來越大,參與會計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多,會計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職業。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監督會計人員忠誠與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會計模式對會計行為的規范職能應運而生。
3、資源配置職能
會計模式的資源配製職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由人們逐漸認識並逐步強化的。會計產生於對剩餘產品的計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生活中開始出現合夥與委託代理等形式的兩權分離,並發展成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形式,會計開始走出家庭和庄園,逐步演進成為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會計的資源配置職能因此更為人們所重視。
4、利益保護職能
利益保護職能是資源配置職能的延伸。在發揮會計模式的資源配置職能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後果。所謂經濟後果,是指會計報告將影響企業、政府、工會、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損害其他相關方面的利益。也就是說,無論是通過會計制度制約會計人員,還是依據會計准則規范會計信息,都是藉助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實現對某些利益主體的保護。
5、行業管理職能
各國會計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職業及其組織通過法規、制度等對會計行業進行規范。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不同,會計職業在該國家的工作范圍和法律責任有所差別,制定規章條例的機構也會因國而異。因此,會計模式的行業管理職能也會表現為不同的悄氏形式。
『貳』 會計的五大職能是什麼
會計職能主要表現 1、信息職能 信息職能是會計固有的功能。會計從其產生之日起,就是藉助於特定會計方法,收集加工、記錄和報告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會計從一項應用技術發展為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其所固有的塌純信息職能為世人所公認。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世紀之交,會計模式的信息職能也必然因此而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2、行為規范職能 在會計僅僅用於記錄剩餘產品數量時,或是僅僅作為累計家庭收支的工具時,還沒有具備行為規范職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進步,需要通過會計核算與記錄的業務數量越來越大,參與會計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多,會計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職業。行歲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監督會計人員忠誠與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會計模式對會計行為的規范職能應運而生。 3、資源配置職能 會計模式的資源配製職能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由人們逐漸認識並逐步強化的。會計產生於對剩餘產品的計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生活中開始出現合夥與委託代理等形式的兩權分離,並發展成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形式,會計開始走出家庭和庄園,逐步演進成為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會計的資源配置職能因此更為人們所重視。 4、利益保護職能 利益保護職能是資源配置職能的延伸。在發揮會計模式的資源配置職能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後果。所謂經濟後果,是指會計報告將影響企業、政府、工會、投資人和債權團帶咐人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損害其他相關方面的利益。也就是說,無論是通過會計制度制約會計人員,還是依據會計准則規范會計信息,都是藉助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實現對某些利益主體的保護。 5、行業管理職能 各國會計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職業及其組織通過法規、制度等對會計行業進行規范。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不同,會計職業在該國家的工作范圍和法律責任有所差別,制定規章條例的機構也會因國而異。因此,會計模式的行業管理職能也會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叄』 財務會計信息在市場配置資源中起什麼作用
在企業層面,財務會計信息為企業經營管理和戰略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為評價管理人員的業績提供依據。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反映了企業過去和現在的運營狀況和財務成果,並為預測企業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信息,企業管理者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的充分利用進行日常的運營管理、做出重要戰略決策清空前、識別並抓住有價值的投資機會以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會計信息在管理者薪酬與激勵計劃中得到廣泛使用,其對於激勵管理人員業績,降低評估管理人員聲譽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管理人員接受虧手企業股東的委託對企業進行管理答清,在委託代理關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通過財務會計信息提供的多種業績指標對管理人員進行恰當的評價和激勵,聘任或解僱恰當的管理人才,這對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
『肆』 會計學大學生論文
會計學大學生論文
所謂會計,就是把企業有用的各種經濟業務統一成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一系列程序來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經濟信息。以下是我精心准備的會計學大學生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摘要: 本文分析了經濟發展對會計的影響,對會計的經濟效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針對增強經濟效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結合本次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增強會計的經濟效應,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 會計;經濟效應;分析
會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會計的發展同樣會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發展和促進作用,這就是經濟效應。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對於會計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的發展和完善也很大程度上影響經濟的發展變革。
一、經濟發展對會計的影響
社會經濟的發展直接導致會計發生變遷,經濟發展的過程屬於細化、協調的過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生產力穩步提高。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現有的經濟模式不斷在發生轉變,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細致化。
(一)自給自足經濟階段
在這個發展階段,社會上沒有明確的分工,生產者以及消費者有著一體化特點,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市場。生產者最主要的生產目的就是滿足自身生存的需求,這個階段的經濟屬於封閉狀態。人們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為了對產品的生產以及消費、儲存等情況進行記錄,人們對會計有了一定的需要,但是因為不存在明確的分工以及交換機制,這個階段的會計作用不是十分顯著,只是對產品的變動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記錄。
(二)物物交換經濟階段
生產者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方面無法全部被生產者自身使用,另一方面無法滿足生產者其他方面的需求,基於這種情況,物物交換現象出現,用自身所生產的產品和其他人進行交換,換取自己所需要的產品,滿足自身生存需求。物物交換經濟形勢的出現,使得社會有了簡單的.分工,同時出現了小規模市場經濟。人們在小規模的市場中來完成物物交換過程,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會計一方面要記錄產品變動情況,還需要對被交換產品的變動情況進行記錄,在這個階段會計出現了明顯的變遷。
(三)簡單商品交換經濟階段
在簡單商品交換經濟階段,開始出現貨幣,生產者可以通過貨幣來交換自己需要的產品,同時可以將自身的產品換為貨幣。在這種社會經濟形勢下,存在簡單的分工,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貨幣交換現象的出現形成了等價交換模式,進一步提高了對會計的要求。
(四)發達商品交換階段
在發達商品交換時代,生產者進行的各項生產活動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更多的是要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實際的商品交換深度不斷加大,分工更加細致化,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協同性難度非常大,會計的作用更加重要。
二、會計的經濟效應
(一)政策工具效應
會計政策工具效應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調節經濟活動的作用。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國家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在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兩個方面,會計政策在財政政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會計的政策工具效應主要是實現對成本、收入的調整,會計政策工具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以保證其更好的滿足經濟周期方面的應用。
(二)資源配置效應
資源配置主要體現在市場中,資本市場中的資本可以實現在企業之間的有效流動,進而實現資源配置目的。資源配置的過程就是資本的流動過程,企業的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可以直接藉助會計信息來反映,因此,企業的資本流向很大程度上受到會計信息的影響。
(三)交易費用效應
在進行社會經濟交易時,不僅有商鋪市場方面的內容,還有著金融市場交易等方面的內容,會計信息可以提供所有的交易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四)分工效應
社會分工不僅存在於各個生產主體之間,同時還存在不同的生產領域之間。通過不同的分工方式,能夠顯著增強生產管理的效率以及專業性,將企業經營人員和企業所有者分離,能夠更好的實現對企業的專家化以及專業化管理。將這兩種權利分離,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提高,但是在企業經營信息方面,仍需要以會計信息為主。
三、增強經濟效應的措施
(一)加強會計語言的通用性
會計語言可以被看作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為了增強會計經濟效應,需要使會計語言的統一性得到保證,另外還需要向著國際化的方向去發展。通過會計語言通用性,能夠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企業財務狀況之間的分析對比,對於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利用會計語言進行不同企業、地區、國家之間經濟對比,能夠及時發現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方法,為決策者制定相應的決策和制度提供重要的參考,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
企業會計信息可以直接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只有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才能為之後的各項決策和制度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指標。想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以通過採取企業會計公開的方式來進行會計信息管理,一旦發現虛假信息嚴厲懲處。
(三)提高會計信息通俗性
會計信息屬於一種商業語言,使用者需要對此有全面的了解,只有對會計信息有全面具體的了解,理解會計信息中表達的各種內涵和含義,才能將會計的經濟效應充分的展現出來,想要使會計信息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加強會計教育培訓力度,另一方面增強會計信息的通用性。
(四)增強會計信息公開度
會計的資源配置效應會隨著會計信息的公開性而逐漸增大,使用的人數越多,會計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就更低。因此,提高會計信息公開度既可以促進會計的經濟效應,同時還能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五)結合實際進行會計制度的制定
會計信息對於不同的使用人群有著不同的用途,因此,不同的會計信息需要有一定的區別。會計制度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幫助企業更好的降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煩風險,當企業的管理人員在進行決策的制定時,通過會計信息可以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因此,不同的企業,在進行會計制度的制定時,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促進企業發展為目標來完成制度的制定。
四、結語
想要提高會計的經濟效益,首先需要加強會計語言的通用性,其次要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還需要提高會計信息通俗性,增強會計信息公開度,最後要結合實際進行會計制度的制定,進而更好的l揮出會計的價值,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波.論會計的經濟效應[J].中外企業家,2016,34:96-98.
[2]邵琳琳.會計的經濟效應分析[J].現代商業,2015,35:131-132.
[3]葉倩.淺議會計的經濟效應[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Z1:83-84.
[4]張先治,晏超.會計准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J].會計研究,2015,2:3-12+93.
;『伍』 會計的兩項傳統職能或者說是基本職能是什麼
會計的基本職能有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兩種。
會計的具體職能又包括信息職能、行為規范職能、資源配置職能、利益保護職能、行業管理職能等服務於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的職喚鋒能。
會和攔晌計監督職能: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衡旅監督。會計監督就是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評等具體方法,促使經濟活動按照規定的。要求運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會計核算職能: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注意「主要」兩個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貨幣計量單位外還可以以實物量及勞動量作為輔助計量單位。
『陸』 財務資源的財務資源的配置
財務資源配置是指資本在不同形成方式上的組合和在不同經濟用途之間的分配.它涉及到財務活動的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對資本的形成進行組合,即融資中的資源配置,這里,資源的配置表現為資本在不同時期之間和不同性質之間的安排,從而形成了融資的核心問題-融資結構的合理安排,包括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的安排、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安排;另一個是對資本的使用進行分配,即投資中的資源配置,這里,資源的配置主要表現為資本的合理分配,從而形成了投資的核心問題-資源流向和流量的調整。財務資源配置是針對資本而言的,它不是單純的融資或投資概念,而是一個投融資概念;不是單純的資本量問題,而是資本內在結構的組合和安排問題。
財務資源配置緣於它的稀缺性。財務資源的稀缺性客觀上要求人們對財務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即企業在遇到資本稀缺制約的情況下,將有限的財務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財務資源配置的目標是:優化融資結構和投資結構,提高稀缺資源的產出率-資本收益率,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稀缺資源,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財務資源的配置通常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行政配置,另一種是市場配置,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行政配置遠沒有市場配置那樣行之有效,盡管市場配置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在行政配置方式下,財務資源的配置主要是通過行政權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機制來實施。財務資源的配置過程一般是:財務資源-計劃-企業。行政配置具有統一性、強制性和縱向性的特點。雖然這種方式能夠體現行政的意圖,按照行政的偏好自覺地配置財務資源,但它割斷了企業與市場的關系,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要求;由於不允許有特殊的經濟利益,對企業積極性有抑製作用,財務資源配置行為往往由於受到利益機制的影響而出現障礙;財務資源配置的效率取決於行政權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機制的效率;財務資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的,財務資源一經配置很難進行選擇和重新組合。
在市場配置方式下,財務資源的配置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來進行的。財務資源的配置過程一般是:財務資源-市場-企業。市場配置反映了市場供求關系,能夠根據市場供求自動地實現財務資源配置;以資本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允許特殊經濟利益的存在;財務資源配置的效率取決於資源價格是否反映了資源的稀缺程度;財務資源的配置是經過多次交易完成的,因而也是不斷趨於優化的。市場配置是一種高效率的配置方式,能夠降低資源的交易成本。在市場經濟下,財務資源的配置主要應當採取這種方式。
換一個角度看,財務資源配置有初始配置和再配置兩種形式。可以把企業建立時的財務資源配置看成是初始配置,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資源配置看成是再配置。財務資源的再配置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個持續的配置與再配置過程。這一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調整和改進的過程,是一個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