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華為存儲項目實施方案

華為存儲項目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 2022-10-04 00:08:20

1. 華為雲存儲的解決方案

為此,華為推出了基於雲存儲系統和雲存儲服務平台構建的端到端存儲服務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快速、經濟地提供雲存儲服務與發展用戶。 華為雲存儲系統具備彈性擴展、安全可靠、自動化管理等特點,以及豐富的業務支撐能力,滿足海量數據的存儲以及大規模業務承載的需求。
彈性擴展:高效的存儲基礎架構需支持在性能和容量兩個維度上進行擴展。華為雲存儲系統基於橫向擴展(Scale-out)架構設計,對上層業務平台提供透明的存儲資源服務,屏蔽底層的硬體差異,能夠幫助運營商實現存儲容量的擴展和業務性能的提升。
在容量擴展方面,雲存儲系統支持通過增加硬碟、存儲域和存儲節點三種方式擴展系統容量。此外,雲存儲系統通過統一的資源和I/O調度,使得新接入的存儲域和存儲節點能夠與已有的域和節點一起為上層業務提供存儲服務,實現整系統存儲空間從TB到EB的線性擴展,再通過跨域互聯、訪問重定向等技術,對多個資源池進行統一部署和調度管理。
在性能提升方面,雲存儲系統通過分布式存儲軟體協調大量的存儲硬體節點並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服務,海量數據均勻下發到每個存儲節點的每個硬碟,充分發揮域內節點與硬碟的並行處理能力,使系統在擴展存儲容量的同時,也提升存儲系統的讀寫性能。
安全可靠:華為雲存儲系統從以下兩方面保證用戶數據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安全可靠。 通過Erasure Code技術,對文件進行條帶化後生成多個數據塊,並計算若干個校驗塊,同時將所有的數據塊和校驗塊分別存放在不同存儲節點上,若其中一個或多個存儲節點發生故障,系統可在提供正常的讀寫服務的同時,自動在後台進行數據重構,將故障節點上的數據重構到其他節點上。這種節點間的數據保護技術確保華為雲存儲系統具有較高的數據可靠性。
雲存儲系統通過許可權控制和加密來保證數據私密性。在許可權控制層面,擁有存儲業務的用戶或系統的各類管理員的操作必須被授權,不同許可權用戶執行不同的操作。在加密層面,系統選擇HTTP-SSL方式作為數據傳輸安全的技術實現方案,防止傳輸過程中的惡意監聽與篡改,保證數據傳輸的私密性、一致性和不可抵賴性。對於用戶的關鍵信息,如登錄密碼和系統訪問等鑒權信息,雲存儲系統也從客戶端到服務端都進行加密處理,能夠有效保障用戶關鍵信息的安全性。
自動化管理:雲存儲系統通過「一鍵部署」、「批量升級」、「智能告警」等功能實現系統的自動部署與管理。設備上電後管理軟體遠程對所有設備進行安裝、配置,降低系統部署難度,縮短部署時間。同時,存儲節點的批量升級,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和控制,不中斷業務,實現業務透明化。雲存儲管理系統還能夠提供完整的圖形化管理界面,動態反映雲存儲系統的拓撲結構,實現存儲節點和網路設備的統一管理,提高系統運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介面豐富:針對不同類型的應用對存儲的訪問需求,如IPTV、視頻監控、網盤等,雲存儲系統提供了文件存儲介面——NFS/CIFS、對象存儲介面——REST,以及針對第三方雲服務的API,滿足各種終端、各種應用的存儲接入。 基於雲存儲系統,雲存儲服務平台不僅可以提供空間租賃、在線存儲、集中備份等服務,還具備完善的業務管理功能。
空間租賃: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數據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對存儲設備投資的幅度。而且部署大型的存儲設備,不僅降低了業務靈活性,也增加了運維成本。通過運營商提供的空間租賃服務,企業可以按需購買存儲空間進行數據存儲,不僅可以更靈活地滿足存儲需求,也免去了繁雜的自運維過程。
在線存儲:在線存儲服務為個人用戶提供了遠端大容量的存儲空間。個人用戶可通過web方式、PC客戶端、手機客戶端三種形式訪問個人數據,web方式能夠使瀏覽器和本地桌面無縫結合;PC客戶端通過將網路資源本地化,不改變用戶的操作習慣;手機客戶端簡單易操作,方便用戶實時訪問,多種訪問方式實現用戶終端的多屏互動、文件同步。
集中備份:中小企業備份系統的建設面臨建設門檻高、周期長等問題,運營商提供的集中備份服務是對企業備份系統「效率」與「安全」的雙重升級,通過集中備份服務能夠實現本地數據共享,按需申請雲端備份空間,以及對重要數據進行本地與雲端的兩級備份。
「兩級備份」通過本地雲存儲網關與遠端雲存儲數據中心共同實現。首先,本地部署的雲存儲網關進行本地的一次備份,保證備份效率;其次,通過本地雲存儲網關的數據同步功能,實現網關上的數據到雲存儲數據中心的二次備份,進一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促使更多的企業與個人將數據遷移到雲端,這一過程為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轉型創造了良好的契機。華為雲存儲解決方案將致力於為運營商開展雲存儲服務提供良好支撐,華為已經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就雲存儲服務進行了深入的合作。

2. 軟通動力外包華為的存儲是做什麼工作

我面試的是運維工程師,做的工作就是和國外用戶交流以及病毒和網路安全吧。首先帶我過去的是軟通的人,軟通是外包公司,帶我到工作地點,華為那邊的人面試我了和華為員工交談,感覺我面試得還可以,基本上可以過。軟通的人要我過兩天等通知。之前我和軟通的hr交談過。面試時按照技能評價定薪的,最低級是1級薪水3500二級是5K以上,三級估計是7到8K吧。來面試之前有了解過軟通動力外包華為的。聽說工資低加班很正常而且沒有加班費。我覺得嘛加班我可以接受工資高就行。我想如果這次工資在5K以上我就打算去。你們覺得怎麼樣?有沒有內部人士?給小弟一些建議。第一次去華為基地拍了些照片傳上來!呵呵呵

3. 2017,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緣何能夠屢創佳績

2017年,對於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來說,有很多事情值得紀念。

IDC報告顯示,華為雲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在中國OpenStack軟體市場和中國伺服器虛擬化市場中國廠商雙雙排名第一;華為雲FusionAccess桌面雲解決方案在中國桌面雲市場排名第一;在中國大數據管理平台廠商中,華為同樣排名第一。

在Gartner《分析數據管理解決方案(DMSA)魔力四象限研究報告》中,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憑借創新能力和前瞻性,進入了DMSA魔力象限特定領域者象限。

在垂直行業中,華為雲私有雲同樣表現優異。IDC報告顯示,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位居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領導者區間,在現有能力、未來戰略和市場表現三大維度均排名第一。

在2017年,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不僅成為中國市場的領跑者,更是獲得了大量全球客戶的青睞。截至目前,華為雲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已經服務於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500家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製造、媒資、醫療、教育等多個行業。

那麼,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緣何能夠贏得權威分析機構和客戶的雙重認可?

外因:私有雲市場成為優質土壤

Gartner對全球2018年雲計算應用的調研數據說明,盡管私有雲不像公有雲那樣經常「搶頭條」,但私有雲在整體雲市場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今年,Gartner 發布了名為《中國將成為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企業 IT 基礎設施雲化、社交化和大數據化的趨勢下,以及中國「互聯網+」大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有望成為最主要的私有雲市場之一。

Gartner指出,「十三五」期間,隨著中國智能製造、智慧城市、IoT、5G、人工智慧等大規模數字化產業的興起,以及政府、金融、運營商、電力、製造、零售、醫療等行業的轉型,私有雲市場得到了有力拉動。

私有雲市場的旺盛需求和巨大的潛力為華為雲私有雲業務提供了優質的土壤,然而正如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能夠獨占鰲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身修為。

內因:苦修內功,做大生態

經過十年發展,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已經形成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和FusionAccess桌面雲解決方案等產品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可以通過靈活組合的方式滿足不同的差異化客戶需求。

基於產品解決方案,華為雲通過與不同行業的ISV深度合作,為運營商、政務、安平、金融、製造、醫療、大企業等行業打造了適配行業需求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經過多年耕耘積累,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逐漸在戰略、技術、生態上實現了差異化,形成了獨特競爭力。

其一,戰略優勢。

在私有雲戰略上,華為雲一直堅持開放架構,堅持回饋開源社區,積極推動開放雲生態圈的建立。

同時,華為雲一直堅持「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三不原則,界定了清晰的業務邊界,這讓華為雲快速贏得了客戶和合作夥伴的信賴。

此外,華為雲私有雲、公有雲、以及與合作夥伴一起搭建的雲都是基於統一API、統一服務、統一生態和統一架構,讓客戶能夠根據需求自由組合,滿足了當前客戶對於「多雲」的需求。

其二,技術優勢。

企業上雲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四大問題:如何能滿足企業關鍵應用對於性能的苛求?到底是選擇公有雲還是私有雲?如何利用雲計算釋放大數據的價值?如何讓業務能夠根據新趨勢和新需求隨「新」而變?華為雲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在性能上, FusionCloud可提供裸金屬伺服器支持,以保障企業核心業務的自動化、高可靠性和高性能;支持GPU+CPU異構計算模式,為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等應用提供更強性能;提供對SAP HANA平台的支持。今年,華為雲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再次在SPECvirt性能測試中獲得兩項第一。

在架構上,華為雲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和華為雲公有雲採用了統一架構和統一API,讓企業業務可以方便的在華為構建的私有雲和公有雲之間移植,支持應用跨雲平滑遷移,為企業客戶提供了統一的用戶體驗,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到底該選擇私有雲還是公有雲」的問題。

如今,FusionCloud提供了包括計算、存儲、網路等基礎雲服務以及雲安全、雲管理、雲災備和多種類型的雲資料庫服務,以滿足客戶豐富的業務需求。客戶可以輕松地通過FusionCloud雲平台靈活的申請各類雲服務,快速部署業務上雲。

在大數據方面,華為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憑借創新能力和前瞻性進入了Gartner分析數據管理解決方案(DMSA)魔力象限特定領域者象限。Gartner給出的推薦理由是:「華為添加了行業特定的領域模型,以及針對事件流處理,圖形和機器學習功能的Hadoop平台的專有擴展,以及與MPP DB兼容並在Hadoop上運行的統一SQL引擎。」

此外,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以開放、高性能的大數據平台,聯合ISV針對客戶業務場景進行優化,實現視頻監控千億圖片秒級搜索,業務風控實時化,精準營銷獲客率大幅提升。

在支撐企業客戶的新業務方面,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通過基於開源的PaaS平台支撐客戶業務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務改造,實現了秒級彈性和快速構建。

其三,生態優勢。

華為雲私有雲和公有雲同源,均兼容OpenStack架構。

「源於開源、強於開源、回饋開源」是華為一直以來對於雲計算的態度。華為於2012年加入OpenStack基金會,於2013年升級為社區黃金會員,在2017年3月成為亞洲首家也是唯一的OpenStack白金會員。

今年,華為雲又被OpenStack用戶評選為最受歡迎的OpenStack雲供應商,並獲得首屆Kubernetes指導委員會席位,成為亞洲首家OCI社區全科maintainer。

堅持開放的技術路徑讓華為雲扣住了雲計算發展的脈搏,能夠和眾多合作夥伴一起打造開放的雲計算生態圈,推動雲計算的真正落地。

如今,華為已經與各行業的超過300家ISV結成合作夥伴,構建了繁榮的行業應用生態,使得華為雲能夠更加深入行業,打造一系列行業場景化雲計算解決方案,覆蓋運營商、政府、公安、金融、製造等行業。

此前,華為還與埃森哲正式簽署「華為-埃森哲戰略聯盟協議」,雙方共同面向電信運營商和企業ICT兩大市場的客戶需求開發並推廣創新解決方案,為全球客戶提供基於埃森哲「基礎設施即服務」解決方案和華為雲計算基礎設施而預先設計的一體化雲解決方案。

本月,華為正式通過沃達豐集團OpenStack雲平台供應商認證,通過基於OpenStack的FusionSphere雲平台支持沃達豐在全球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和軟體定義網路(SDN)的建設,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再度斬獲全球關鍵客戶。

在政務領域,華為政務雲解決方案已經成功實踐230+政務雲項目,例如已經助力廣州政務雲穩定運行三年,並為廣州「一個中樞、四大應用、三大支撐」的新型智慧城市共享體系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大數據領域,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在全球40+國家已經擁有700+客戶和300+商業合作伙,具有大量落地案例。2016年,中國太保集團與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基於業務實踐推出了金融保險大數據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大數據處理平台和IT基礎設施,支持中國太保快速構建了海量數據信息處理系統——客戶數據ATM系統,對太保億級客戶存量數據進行全面的挖掘與分析。

在HUAWEI CONNECT 2017大會上,深圳交警採用華為雲EI企業智能正式啟動深圳城市交通大腦工程。在華為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支持下,可提升約10倍的違章圖片篩選效率、道路通行能力將提高8%左右。雙方聯合打造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獲得了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頒發的「2017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創新產品獎」。

綜上,歸功於從戰略、技術到生態方面的優勢,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能夠獲權威機構和客戶的雙重認可,也就不足為奇了。

形成合力,重塑雲計算格局

「華為雲」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可謂是厚積薄發。

2007年,華為成立聚焦雲計算的虛擬化研究部,開始投入雲計算相關研究;

2011年,華為IT產品線成立,聚焦雲數據中心;

2013年,華為發布了FusionSphere、FusionInsight解決方案並成為OpenStack基金會黃金會員;

2017年3月,華為成立雲BU,並成為亞洲首家OpenStack基金會的白金會員;

2017年9月,華為雲發布企業智能(EI)等六大創新解決方案。

現在「華為雲」成為了華為公有雲和私有雲解決方案的共有品牌,經歷十年發展,兩朵雲終將形成合力,向客戶呈現統一的品牌名,並提供更優質、更具競爭力的雲服務。

對於客戶來說,兩朵雲統一品牌、形成合力,將給客戶帶來端到端、一站式的雲計算解決方案:華為公有雲和華為私有雲具有「四個統一」,讓客戶應用能夠自由遷移,即在華為雲上開發的應用可以部署在華為已經部署的企業、政府的私有雲和政務雲上,讓客戶平滑步入混合雲。

實現統一之後,華為雲不僅僅是計算+存儲+網路+安全,而是計算+存儲+網路+安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全面堆棧;華為雲不僅僅是軟體與服務,而是晶元+硬體+軟體+服務+生態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華為雲不僅僅是線上提供服務,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來解決客戶問題,助力客戶IT轉型。

對於雲計算產業來說,華為雲在推動開源技術發展、建設開放雲計算生態上做出了積極貢獻;並通過全面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加速了大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以及行業市場的雲化過程,成為全球雲計算落地的重要推力。與此同時,華為形成了在技術、生態、客戶等方面的差異化優勢,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能同時提供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的雲計算企業,重塑了雲計算產業格局。

4. 華為 fusion cube 存儲虛擬化用的是什麼技術

OpenStack峰會在法國巴黎如期舉行,各界共商雲軟體的未來。OpenStack會執行總監Jonathan Bryce提到「被動的技術應用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由軟體定義的存儲、網路及數據中心」。這一簡短有力的發言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和反響。
Jonathan Bryce的主題發言的指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即: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了按需分配資源的雲系統。軟體帶來了經濟的不斷發展,創新不再是掌握所有權的大型機構的專利了,而真正的創新是來自不同國家的數百家公司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合作的成果。
Openstack提供開源軟體的框架,簡化了基於雲系統的管理模式。雖然只有短短四年,但無論是從齊聚巴黎分享優秀實踐的峰會創下與會人數的歷史記錄——4,600開發者及用戶,還是將首個Superuser大獎授予了CERN——World Wide Web的創始者,用3000個伺服器7萬核組成了全球最大的OpenStack集群,這些無一不證明了OpenStack的成功。顯然,企業用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並利用OpenStack來實現企業規則的改革。
基於OpenStack的FusionSphere
華為是應用OpenStack架構的公司之一,而且OpenStack已經被深度融合進華為的一系列IT產品。 OpenStack滿足了雲時代這類公司針對日益靈活的IT系統的管理需求。在步入雲計算領域時面對系統日益靈活的管理需求。
華為雲計算產品線營銷總監張建華提到「隨著計算能力、存儲及網路對硬體的依賴性下降,我們正在創建我們自己的軟體來滿足基於軟體定義資源的需求。」
他指出,Openstack雖然可以像膠水一樣將整個系統粘合在一起,但它只是個基礎。華為FusionSphere雲操作系統產品在OpenStack框架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不同的安全級別,並且使用戶能充分利用OpenStack提供的互通特性最新的FusionSphere 5.0還允許私有雲用戶連接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共雲。
通過使用OpenStack,華為FusionSphere能夠管理來自不同廠家的虛擬伺服器、存儲、網路資源以及虛擬安全與負載均衡等設備。FusionSphere可以兼容作為雲計算基礎的異構虛擬化層,且物理伺服器虛擬化使FusionSphere能夠根據企業當前的需求完成不同的任務。如hypervisor,一個虛擬化多個物理系統的虛擬化層軟體,可以由不同供應商提供,使FusionSphere能夠很好地與已有設備或軟體配合完成相應任務。
軟體定義的基礎設施
和傳統的基於硬體的系統相比,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具有很多優勢。軟體定義數據中心可以分解為軟體定義計算、軟體定義存儲和軟體定義網路。例如,軟體定義網路將網路的管理和只能路由功能抽取到軟體實體中,並且提供API供用戶按照應用的需要對網路進行編程,從而實現業務驅動網路;而實際數據交換功能則交付給專用的數據交換硬體設備,交換設備只專注於數據交換,這樣大大提高了數據交換的效率。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具備很強的系統自愈能力。
那些對上述雲計算的保障機制需求強烈的企業,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無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張建華還提到了電信運營商,「通常,這些公司很依賴硬線技術,但是目前的大量流量都不是通過傳統的電信網路傳輸。運營商需要改變來提供更多的IP服務」。Openstack與FusionSphere提供了像互聯網一樣的架構,從而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他還補充到「運營商需要一個既懂得傳統架構又懂得新模式的合作夥伴才能邁進新紀元。他們還需要開放架構的解決方案,以避免受限於某一單一模式。」
OpenStack實現電信NFV變革
Telefonica意識到華為正是這樣的合作夥伴。因為這個原因,電信巨頭Telefonica決定採用華為FusionSphere集中管理其軟體、硬體以及數據中心。鑒於FusionSphere的統一調度與管理優勢,Telefonica在英國的運營商O2,在部署FusionSphere後的TCO大幅降低了約30%。FusionSphere通過三個方面實現客戶價值:運營維護(O&M)、業務管理、以及業務控制。另外,FusionSphere架構也將支持Telefonica的後續升級。
另外一個電信巨頭,沃達豐,也部署了FusionSphere來管理其基於PLEX系統的數據中心,以便管理不同廠商的資源和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降低操作維護費用。公有雲和私有雲都在以這種模式進行管理,資源按需求動態分配,必要時業務也可以跨雲遷移。
除了電信領域外,OpenStack也為其他領域帶來了好處。匯港資訊有限公司採用華為OpenStack連通了香港經紀人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的一些政府部門的業務系統也通過部署華為雲產品,體驗到了這種IT架構的優勢,華為的雲產品可以為其消減成本、提高效率。
在OpenStack 峰會最後,華為的雲計算產品線首席技術官,王海鷹,上台分享了華為成為OpenStack會金牌會員的前景。他講到「從長遠看,華為將會繼續促進OpenStack與NFV的融合。我們也希望與所有領域夥伴合作構建一個健康的OpenStack系統」。我們正在進步。OpenStack已經有17,141個個人會員,432個支撐公司,以及兩千萬行代碼,這也證明了企業已經准備好迎接更敏捷的IT方案。這個方案將不僅能夠滿足當前需求,而且能夠靈活地控制未來的方案。華為FusionSphere,FusionCube(軟硬體雲管理一體機)以及其他的雲產品正是這樣一套既適應今天又能管理未來的強大的工具。

評論

請先登錄,再發表評論
敬請讀者發表評論,本站保留刪除與本文無關和不雅評論的權力。
OpenStack開發雲計算
OpenStack目標:解決實施中的瓶頸問題
OpenStack Neutron:雲服務中的開放網路
Salesforce或「登陸」OpenStack
Gartner分析師再次抨擊OpenStack「太嫩」
紅帽:Havana增強OpenStack的開發動力
雲計算疆場烽煙:OpenStack叫板Amazon
OpenStack你了解生態系統的價值嗎?
企業對OpenStack Havana熱情高漲 期待Icehouse
OpenStack是否已為IPv6做好准備?
OpenStack Havana新增雲網路功能
企業部署OpenStack: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DIY雲計算:OpenStack當積木
OpenStack私有雲滿足高IO需求
OpenStack互操作駕到:開源雲平台選擇更自由
失敗案例!OpenStack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SUSE OpenStack Cloud 5簡化私有雲管理
如何構建OpenStack存儲雲
企業用戶為何選擇OpenStack
使用OpenStack能開發企業私有雲嗎?
OpenStack在混合雲戰略中位置在哪?
OpenStack雲功能激發廠商支持
雲計算開源運動:廠商爭先公開源代碼
OpenStack私有雲DR的益處比其TCO更顯而易見
OpenStack企業~~進程舉步維艱
EMC收購Cloudscaling對OpenStack應用意義何在?
紅帽1.75億美元收購Inktank
紅帽 9,500萬美元收購eNovance
思科收購Metacloud
惠普1億美元收購Eucalytpus
EMC 5,000萬美元收購Cloudscaling
2014 OpenStack收購案盤點
華為持續重磅投入OpenStack 巴黎峰會全面展示開放雲
誰還敢於挑戰OpenStack的權威?出列!
預測到2018年OpenStack市場規模將達到33億美元
網易OpenStack部署運維實戰
紅帽公司發布 OpenStack Platform 5
開源雲平台:頂級OpenStack廠商一覽
OpenStack為技術宅提供了「拯救世界」的平台
OpenStack之小企業使用技巧
OpenStack現狀:四年後仍「不溫不火」
小型企業如何成功牽手OpenStack?
OpenStack:叫好不叫座
IBM Cloud Manager將OpenStack與伺服器關聯
OpenStack現在可配置NoSQL
雲計算戰爭OpenStack vs VMware:設計與功能
雲操作系統OpenStack:優勢與問題並存
Riverbed加入OpenStack社區:協作開發基於開源標准雲解決方案的優化先鋒
Rackspace將拆分開源雲計算軟體OpenStack
如何使用Puppet安裝OpenStack Nova雲?
Cloud.com將要合並OpenStack代碼庫
如何建立高可用OpenStack雲?
OpenStack里的三種存儲
OpenStack Grizzly發布 推進可擴展性和高可用性
OpenStack最新版本Grizzly新增部分功能一覽
面對雲鎖定的抉擇:OpenStack還是專有雲平台?
四種方案將OpenStack部署到Hadoop
如何成功實施OpenStack和CloudStack項目
Mark Collier:OpenStack API兼容AWS
三載風雨鑄就Openstack今日輝煌

5. 數字化港航可以藉助華為雲哪些項目方案予以實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7

6. 華為研發項目管理厲害在哪裡

華為研發項目管理厲害在哪裡

引導語:提及研發項目管理,認知度最高和接受度最高的一定是IPD;提到IPD,一定繞不開華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在向華為學習研發項目管理,那麼華為的IPD研發項目管理究竟有哪些厲害之處呢。

基於流程的產品開發項目管理

產品研發項目是企業最常見的一種項目方式,華為公司也不例外。為了把產品研發活動管理好,華為公司建立了結構化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以LPDT(產品開發項目領導)管理項目工作。

華為公司提倡流程化的企業管理方式,任何業務活動都有明確的結構化流程來指導。華為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分為6個階段,分別是概念階段、計劃階段、開發階段、驗證階段、發布階段、生命周期管理階段。

當年IBM咨詢顧問指導設計的產品開發流程,和之前華為公司產品開發模式相比,其中一項比較大的差別是:概念階段和計劃階段明顯比原來的流程周期長,更加重視概念階段對產品的定義以及各領域策略的制定,以及重視計劃階段對技術方案的制訂以及各領域實施方案的制定,後來華為公司經過幾個PDT項目的驗證,反而整個產品開發項目的周期縮短了。其原因是在引入IPD之前,由於概念階段和計劃階段時間短,產品定義模糊、方案不具體就進入了開發和驗證階段,導致開發和驗證階段周期加長,反而導致整個項目開發周期加長。

因此,華為公司的產品研發項目,是基於產品開發流程的項目管理,LPDT帶領項目團隊成員實施產品開發,要接照公司定義的流程來完成項目目標。

對產品開發項目實施端到端的管理

“端到端”這個專業術語,是IBM的咨詢顧問引入華為的`。在華為,是非常常見的——它提示大家在做產品開發項目時,要從市場中來,最終通過項目活動滿足市場需求。就是說,產品開發項目不僅僅是技術體系一個部門的工作,而且需要其他部門參與形成跨部門的團隊才能完成產品開發目標,保證市場的需求。

為了完成最終的產品開發目標,需要市場人員的參與(提供產品需求定義、制定產品宣傳方案和實施等)、銷售部門參與(銷售預測及銷售渠道建立等)、注冊部門參與(注冊方案制定及實施)、技術部門參與(產品技術實現及目標成本達成等)、製造部門參與(產品試制及生產測試設備開發等)等等,只有各個部門參與了,才是完成了產品開發的任務。為了完成產品開發項目“端到端”目標,華為的產品開發項目團隊成員是跨職能部門組建的,項目經理就是這個團隊的領導。

建立跨部門的項目管理模式

在引入IBM咨詢之前,華為公司採用的是職能式的產品開發模式,將產品開發任務按照職能分配到各個職能體系,沒有明確的產品開發項目經理,或者最多指定一個協調人,由於項目成員溝通不順暢,產品開發周期和競爭對手相比較長,因此必須改變這種按職能模式進行產品開發的現狀。

IBM公司在給華為在IPD咨詢項目的過程中,為華為公司建立了許多跨部門的業務團隊,如產品組合管理團隊(PMT)、集成技術管理團隊(ITMT)等,其中產品開發團隊(PDT)是最典型的,團隊成員分為核心組和外圍組,分別來自於市場、銷售、財務、質量、研發、製造、采購、技術服務等部門,他們在LPDT(產品開發項目領導)的帶領下,共同完成由IPMT(集成組合管理團隊)下達的產品開發目標。

現在華為公司產品開發項目團隊是採用重度矩陣式的管理模式,由LPDT和部門經理共同協商確定PDT成員,PDT成員在LPDT的領導下完成產品開發項目目標,職能部門經理由原來既管事又管人轉變為只管人,也就是說,在引入IPD後,職能部門經理的職責更多關注培養部門的能力,包括對部門人力資源規劃與培養、部門技術的規劃及開發、部門的管理體系建設、向PDT團隊提供合格的人力資源等。

在矩陣管理模式下,LPDT對團隊成員具有考核的權利,在考核周期,各LPDT將核心組成員的考核意見匯總到職能部門經理處,由職能部門經理統一給出對項目成員的最終考核結果。

將研發項目按不同業務類型進行分類管理

華為公司一直非常重視研發,每年都會將上年度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本年度的研發中。華為公司將研發體系的項目重點分為產品預研、產品開發、技術預研、技術開發共四大類。

之所以將研發項目分類,也是為了考核的需要,針對預研項目而言,由於預研項目風險大、結果難以預知,因此對進度、結果考核的權重要小一些,而對開發項目而言,由於進度、結果可以預知,質量可以控制,因此針對開發項目,進度、質量、財務往往成為考核的目標。另外,不同類型的項目對人力資源要求不同,對預研項目,技術傾向明顯,往往是技術水平高的人進行預研工作,而開發人員往往工程化傾向明顯,華為公司提出的“工程商人”大部分是針對開發人員而言的。

依靠過程審計保證項目過程

在華為有專門部門組織公司的流程建設與優化,建立的重大流程包括產品規劃流程(又稱為市場管理流程)、產品開發流程、集成供應鏈流程、需求管理流程等,每個流程都對應一個業務團隊(或稱項目團隊)。流程管理部門有專門人員對流程建設、優化負責。

為保證流程體系能有效執行,華為公司引入過程審計的概念,由PQA(產品質量保證)承擔過程審計的任務。在每個產品開發項目啟動階段,公司質量部會為項目指定一個PQA,PQA定位於項目中的流程專家。流程專家作為項目的過程引導者,培訓項目團隊熟悉流程和管理制度;作為過程組織者,組織技術評審,包括選擇評審專家、撰寫評審報告;獨立於項目團隊之外,負責過程審計,以審計項目團隊成員是否按照公司規定的流程實施項目。研發團隊在執行流程的過程中接受PQA的審計,以保證流程得到有效執行。

大力培養項目經理

IPD咨詢引入後,華為公司發現產品開發項目有兩個角色的人員最為欠缺,一個是項目經理,另一個是系統工程師。華為公司為培養項目經理,專門成立了項目管理能力建設組,制定了培養規劃,並對項目經理的資格條件進行了規定。

華為公司在項目管理建設願景中明確表示:以不斷提升公司的項目管理能力、各業務領域多項目管理能力為龍頭,牽引項目經理不斷提升個人的項目管理能力,促進公司各業務領域持續提高項目成功率、不斷滿足客戶需求。

華為公司不僅通過和外部合作,建立一致的項目經理項目管理能力標准、培訓課程與平台、認證程序與平台,還定期組織項目經理認證,從知識、技能、行為和素質四個方面進行認證項目經理的勝任力,並對項目經理認證規定了五個等級。

在研發項目中技術管理和項目管理分開

華為公司的研發項目管理,體現了技術線和管理線分開的思路,在項目團隊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是項目經理(PDT),另一個就是系統工程師(IPMT)。

PDT經理一般來自研發、市場、製造等各個領域,PDT經理類似於一個新成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將業務計劃提交給IPMT,並爭取獲得項目開發所需的資金。PDT經理全面負責新產品的成功開發。PDT經理組織項目開發團隊,對團隊的結果負責並代表整個團隊在產品開發合同上簽字。

系統工程師在預測需求,及指導產品開發滿足這些需求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系統工程師與PDT開發代表和其他代表一起將市場需求轉化成產品包需求,更進一步以技術規格表示出來。他監視整個產品的開發過程以確保開發過程一直滿足預先規定的產品需求和規格。系統工程師開發產品的總體架構,並推動產品集成和測試策略和計劃的實施。

因此,在研發項目中,項目經理更像是管理專家,協調各個部門與角色的關系,而系統工程師更像是技術專家。

結語:華為公司作為中國最具有創新能力的科技型企業,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從三萬元開始,到2009年跨入世界500強企業,2016年銷售收入接近6000億,順利躋身世界500強前75位,其先進的研發項目體系和完善的研發管理流程是功不可沒的。雖說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難點,但是管理總歸是相通的,華為在研發項目管理方面的這些成功實踐值得大多數中國企業借鑒和學習。

;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39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68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84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310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93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44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213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812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66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