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存儲武漢新芯
❶ 武漢的發展前景有多大
武漢的定位有多高,武漢的發展前景就有多大,武漢的目標是 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 。
在武漢2035大都市區的總體規劃中,武漢市確定要向城市群、大都市區轉型,2035年武漢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和江風湖韻的美麗武漢。因此,從武漢的定位看,武漢的發展前景是極其廣闊的,武漢發展對標的應該是國內的北上廣深及世界上知名的像紐約、東京、墨爾本、巴黎、倫敦等全球城市。那武漢到底有什麼底氣能成為全球城市呢。
一、武漢在全國的地理區位優勢無可替代。其實這一點不用多說,九省通衢,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距離都在一千公里左右,等沿江高鐵建好後,到這些城市的時間都在四五個小時之間,因此,武漢在全國具有無可替代的天元地位,優勢十分明顯。
二、武漢在全國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武漢市是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政治地位僅次於全國的幾個直轄市,甚至某些方面超過天津、重慶。現在要求武漢直轄的呼聲很高,如果武漢能直轄的話,武漢的政治地位將僅次於北上,就算是還有其他的城市直轄,也不會超過武漢在全國的地位。
三、武漢的水資源全國佔有量最高。武漢自然資源最大的優勢是水。長江、漢水在武漢交匯,湖泊星羅棋布,光武漢市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66個,是名副其實的「百湖之市」。武漢現在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48平方公里,第二大城中湖東湖33平方公里,湖面開闊,水質優良,風景如畫。毛主席曾經每年會有半年時間在武漢東湖邊生活工作,對武漢的喜歡是最直接的。在現在中國北方城市的發展面臨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今天,擁有豐富水資源的武漢就具備全球城市的基本要求,按照武漢的規劃,武漢要發展成人口20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水資源充足是武漢市最大的底氣,也是建設江風湖韻美麗武漢的基石。
四、武漢在全國的區位經濟引領作用強。2007,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武漢「1+8」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 社會 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6年,國家發改委批准武漢加快建成為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 科技 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成立。特別是同意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批復,就給武漢在全國的經濟引領地位,特別是在華中地區的經濟引領地位定了調,承擔著中部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引領作用。
五、武漢的教育水平除北京上海外,沒有第三個城市敢說對武漢有絕對的優勢。武漢擁有985大學2所,211學校7所,還有幾所在全國知名的軍事院校,大學生數量曾經排世界城市第一位(今年被鄭州和廣州超過,但是數量多的不明顯)。在近期的雙一流大學的驗收中,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雙一流大學建設評價非常高,有可能進入雙一流行列。在中學教育中,武漢的學校也排在前列,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排名全國第一位,還有幾所排名靠前的學校,在互聯網教育方面,武漢也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六、武漢的產業升級是內地最成功的的。武漢曾經是一鋼獨大,在東風公司搬遷到武漢後,鋼鐵 汽車 成了武漢經濟支撐的底盤,武漢的經濟在九十年代曾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谷期和發展停滯期。二十一世紀以來,以武漢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為支撐,武漢的發展已經明顯的往「光芯屏端網」和生物製造方面轉型,特別是以光谷為代表的高 科技 企業,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下面看看武漢的產業的布局:
大光谷:光芯屏端網+生物製造+地球物理導航。代表企業:華星光電、天馬電子、華為武漢研究所、華為光晶元基地、小米、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新思 科技 、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烽火集團、長飛光纖、華工 科技 、聯想電子、富士康、國葯集團、中國醫療器械、上海聯影、達安基因、中源協和、人福醫葯、華大基因、夢芯 科技 等等,現在武漢又在江夏打造1000億的大 健康 產業園,也是未來可期的產業,還有國家大科學裝置的科學島也在光谷布局。
大車都: 汽車 +白色家電+智能製造。代表企業:東風、神龍、東風本田、東風標致、雷諾 汽車 、上海通用、吉利 汽車 、海爾、格力、美的等等。
大臨空:網路安全+大數據+食品。代表企業:網路安全學院、國家網路安全基地、京東方、康寧玻璃、中金數據、弘芯晶元(目前好像情況不妙)、良品鋪子、統一等等。
大臨港:航空航天+造船。代表企業: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快舟火箭、衛星)、武昌造船廠等
鋼都:鋼鐵+化工。代表企業:武鋼、80萬噸乙烯(現在改造成120萬噸)。
以上這些產業,支撐了武漢高質量的發展,讓武漢從鋼的城變成了工業體系完備、工業升級成功的典型代表,也會引領武漢向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邁進。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武漢的發展前景有多大呢?我們無法想像!但是對於武漢這個城市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二十多年前,漢陽沌口就是一片荒野的農田,中法合資生產轎車,選定沌口。如果不是中法兩國先知先覺,沌口能發展到今天擁有年產300萬輛 汽車 生產能力的名震世界的現代化的車城嗎?沌口的開發,帶動了整個漢陽地區的繁榮,首推漢陽王家灣,王家灣在20年前就是一個小村灣。現在它在武漢的商業地位名列前茅,從沌口至王家灣數十里龍陽大道上的人流車流是武漢任何其它大道不能相提並論的。 汽車 產業在漢陽的布局,帶動包括格力電器等國內大批知名企業布局漢陽成就了漢陽作為武漢三鎮中工業技術實力經濟實力最為強大的一鎮,歷來為武漢三鎮小弟的漢陽鎮坐實工業實力老大的地位。帶動漢陽 旅遊 業及房地產開發蓬勃發展,整個漢陽,人氣旺盛,各種開發遍地開花,大有超越武昌漢口之勢。漢陽最南端漢南新城與沌口開發區己合為一體,其兩強聯合超越武昌光谷大勢所趨。漢陽是知音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就是以漢陽造為標志。優良的傳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未來發展將超乎人們的想像,進而整個武漢的發展前景那更加會出人所料,因為漢口武昌也絕非等閑之輩,三鎮發展形成合力,中國城市前三志在必得!
讓你們看看武漢的格局有多大,武漢1+8,武鄂黃黃一體化,武漢的發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漢今後必將躋身世界一線城市之流,紐約、東京、北京、武漢、上海、倫敦、巴黎、莫斯科。
其實在全球都很難找出像武漢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圖區位中心、又是軍政中心、又是綜合交通樞紐、又是大規模的工業中心、還是市場流通中心、還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這樣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漢是。
分折城市的發展,應考慮三大類因素:一.自然環境。二.人為創造。三.政府政策。以上問題展開來講費力,用比較法簡單扼要,以一線城市為比較對象: 一. 自然環境: (1)氣候.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 ;7月平均氣溫最高,29.3 ,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日照、雨量充足。四季分明,1月份最低溫3度,氣候好於北京,同上海。 (2)環境.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河流湖泊縱橫,水資源排第一。 武漢地處於國家內陸中心,水、陸、空運輸發達,交通通達度排第一。 二.人為創造: (1)工業.武漢從清末洋務運動開始同上海一起,成為中國工業化起源城市。目前,是全國工業門類最全,工業基礎僅次於上海,超過北、廣、深的城市。 (2)建成面積.武漢從清末開埠開始,是四大租界城市之一(漢口),現實際建成面積比肩北京。例如,北京8個城區近郊為四環(全長65.3公里),武漢的幾個老城區為三環(全長91公里),武漢13個城區近郊在四環(全長143公里)。建成面積不說超北京,勿噴。 (3)城市建設.中國內陸150米以上高樓數,深圳第一,武漢第二。需要說明的是,因長江,漢水穿流武漢,造成武漢城建成本,高於其它城市。因此,過江大橋,過江,過湖遂道全國第一。 (4)科教醫療.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超過廣州、深圳。教育武漢高校數量、質量超廣州、深圳。醫療機構數量、質量、千人床位數超廣州、深圳。 三.政府政策:從建國以來至改開止,武漢同沈陽、廣州、南京、西安等城市一樣,享有相同政治地位。改開後,國家支持沿海城市優先發展,因此形成深圳。武漢政策支持度遠落後於北、上、廣、深。但是,武漢一直是建國以來,中央各大部委、機構派出機構級別最高,數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全國第一,22個。武漢全國第二,21個。武漢短板:對外一般貿易落後一線城市。但是,出口貿易替代(在外鐵路、橋梁、城市建設承攬工程)超過廣州、深圳。 結論,武漢是綜合發展基礎強過深圳、廣州的城市。
雖然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但是這一次全國「兩會」的春風,又為武漢的發展增添了不少動力——「兩會」裡面有兩個觀點或者兩個「提法」給人印象深刻。
第一,中部崛起;第二,長江經濟帶。武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發展的契機。湖北省處於中國的中部,武漢又地處湖北省的中部;
第二,武漢就在長江邊,當然屬於長江經濟帶地區,上游有重慶,下游有南京上海的特大城市;武漢作為中部發展的領頭羊,還有自己的城市圈。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九省通衢以外,武漢另外一個優勢就是人才儲備。武漢地區的高等院校在全國名列前茅,每年的大專院校畢業生數量可觀。
除了高等院校以外,武漢還有雄厚的科研機構院所以及為數眾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其中最成熟的就是武漢光谷和東湖開發區。
武漢三鎮獨特的布局也孕育著無窮的商機,武昌是高等院校集中的地區,漢口是傳統的商業區,漢陽是高新技術開發區,還有青山如果武鋼整體搬遷? 今後如何發展很難預測。
為了迎接「軍運會」,現在的武漢正在全力改善城市交通,今年一共有七條地鐵(城市軌道交通)同時動工。因此路面上處處都是圍欄,高峰期多處堵點讓人煩心。
現在堵,未來會不會繼續堵呢?武漢現在似乎是在「築巢引鳳」,改善交通,大力開發房屋租賃市場(公租房),留住大專院校畢業生。
天時地利人和,武漢的發展還差什麼呢?政策有了,市政府准備怎麼辦呢?
武漢的發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漢今後必將躋身世界一線城市之流,紐約、東京、北京、武漢、上海、倫敦、巴黎、莫斯科。
其實在全球都很難找出像武漢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圖區位中心、又是軍政中心、又是綜合交通樞紐、又是大規模的工業中心、還是市場流通中心、還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這樣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漢是。
武漢的區位首屈一指,方圓一千公里,覆蓋中國70%版圖和90%的人口經濟。方圓兩千公里,幾乎覆蓋整個亞太。
加上武漢良好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水資源,大量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和可以動員起幾乎無限的人力資源!武漢就是這么一座牛到外太空的城市!舉世罕有!
武漢只需要激發優勢、提高積極性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設開發的力度,武漢發展必然有本質的提高。
如果說中國有哪些城市能進入世界一線,除了首都北京,就是上海武漢。
武漢的前景我個人覺得一片大好,原因如下。
國家中心城市 沒錯武漢已經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也是國家七個超大城市之一,可以看出武漢城市地位和武漢城市定位都是屬於全國第一梯隊。龐大的城市人口和城市規模也註定武漢綜合實力不會默默無聞。
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根據新標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武漢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杭州、成都、南京、香港等為特大城市。
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超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全市面積8494.41平方公里人口1076.62萬人,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1912.6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2301.54元人民幣,根據2015年數據顯示武漢有我擁有88所大學,僅次於北京。可以看出武漢在中原城市中無人能及,在全國排名中也能排在第九位。
未來前景要看和誰比較。除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武漢城市群的未來發展前景要更好。對於渝城市群、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可以其核心城市進行比較。京津冀自行腦補。
2018年,武漢的人均gdp已經高於重慶( 人均GDP為31937元) 、成都、西安、鄭州。
看好疫情過後武漢的發展。武漢的未來要比重慶成都更輝煌。
交通樞紐:看過中國水運規劃圖後,武漢的樞紐地位將更加顯著。中國黃金水道主要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然而兩大流域的連接,無論是通過湘桂運河還是粵贛運河,武漢都是十字路口。
水運發達意味著貨運成本低,地處中部意味著用工成本低。一個企業要投資,條件相同下,肯定選綜合成本低的。
武漢東連長三角,西接成渝,南對粵港澳,北應鄭州、西安,航運、高鐵、航空、高速,中國樞紐,僅此一家。
水資源:緊靠長江,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無疑是中國最優越的地區。地處三峽工程之下,無洪澇、乾旱之憂,這是中國新的天府之國。相比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北方省份,水資源條件太優越了。
科技 優勢:高校雲集,這就不說了。
政策優勢:災後重建,國家必定有傾斜政策。
武漢發展前景大得不得了。
好大,好大
未來世界一線城市已經出爐了:紐約,東京,北京,武漢,上海,倫敦,巴黎,莫斯科。
武漢實體經濟守望者 服務全球創業
武漢發展潛力有多大?要看他的根基有多深!
1、一省建一城,湖北只有武漢一家獨大,和成都、鄭州等省會一樣,湖北省也集中資源建設大武漢,這也是最經濟最高效的模式;
2、高校資源第三或四城,武漢的高校資源僅次於京滬,與南京、西安、廣州並列於第二梯隊,這是其他中部省會無法超越的,大學生不僅是智力資源還是經濟資源,發展光谷為代表的高新產業,引進華為、小米等 科技 公司的第二總部等正是挖掘高校資源的舉措
3、兩大經濟帶交匯處,中國有三大交通樞紐帶,京滬、京廣,長江經濟帶,武漢是京廣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民國時漢口能「駕乎津門,直逼滬上」靠的也是平漢鐵路和長江水運
4、武漢在過去十年發展搶跑中是很不錯的,以地鐵為例,武漢里程僅次於北上廣寧,比大多數省會領先!所以國家中心城市等名頭也隨即而來
❷ 武漢弘芯項目爛尾背後:武漢合肥半導體產業優勢對比與風口的思考
自中興、華為事件發生後集成電路的地位不斷提升, 社會 與資本對集成電路產業的認識也不斷加深。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初衷確實是為了實現國產替代、自主可控,雖然這種思路沒錯但格局著實有點狹隘。當然如果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放到實現國家戰略安全的地位,對產業的認識也會更深刻一些。
頂層設計的確瞄向了國家戰略安全這一方向,但落腳到這個產業中,產業和資本的高度還是無法達成統一,因為各自的訴求不同。以中微公司創始人尹志堯為代表的產業從業者固然可以做到十年磨一劍,將刻蝕設備做到全球一線水平,但狂熱資本的不斷湧入,更多的是看到科創板、注冊制等的實施帶來的短期套利空間,畢竟相比以往如今上市的門檻和難度大幅降低。
集成電路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如果放到國產替代和國家安全的角度還是一個政策密集型的產業,如果將這四種重要的要素實現深度整合,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如果這四種要素中任何一個對集成電路產業的理解與認知出現偏差甚至誤區,則會出現很大的問題,20年前的"漢芯一號"造假事件如此,武漢弘芯項目爛尾也是如此。
武漢弘芯一開始就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有所誤區,比如一開始就定下的不切實際的目標。武漢弘芯項目原計劃投資1280億元,主要投資目標是建成一條月產能3萬片的14nm邏輯工藝生產線、月產能3萬片的7nm及以下邏輯工藝生產線以及相應的晶圓級先進封裝生產線,但在2017年國內最好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剛搞定28nm HKMG工藝不久,直到2019年才在梁孟松的帶領下搞定了14nm FinFET工藝。
2017年全球晶圓廠中有能力量產14nm及以下FinFET工藝的也就台積電、英特爾、三星和格芯,其中台積電和三星將技術節點推進到10nm,格芯是12nm,英特爾是14nm++ FinFET工藝,與格芯的12nm相當:
行業龍頭也剛推進到14-10nm,武漢弘芯一開始就要上馬14nm,就當是國內集成電路的產業基礎,可能嗎?
2017年國內技術達不到,資本目的不純,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認知較淺,武漢弘芯項目如何推進?
可惜了蔣尚義的一腔熱血。
武漢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還是相當薄弱,更沒法與江蘇和上海這兩個產業集聚地相比,將之比喻為荒漠中的綠洲也不為過。
按申萬行業分類,目前在A股上市的湖北半導體企業有盈方微和台基股份兩家,其中台基股份主要從事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生產與銷售,是一家功率半導體企業。但盈方微在湖北荊州,台基股份在湖北襄陽,均不在武漢。
在新三板上掛牌的湖北半導體企業是思存 科技 (839113.OC),公司主要研發與銷售多種類別的Wi-Fi模塊及相關解決方案。公司在技術上得到高通的支持, 2019年營收與凈利潤分別達到2.50億元和0.08億元,業務規模與盈利能力較弱。
東芯通信(430670)是位於合肥市的一家從事LTE基帶晶元研發、銷售及提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但目前由於4G網路已經成為過去,公司業績也一落千丈,2019年營收僅有0.15億元,凈利潤虧損0.12億元,已經連續四年虧損。
過去的終究要過去。
在光模塊及光晶元領域武漢具有一定優勢,光迅 科技 、華工 科技 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其中光迅 科技 是國內少有的業務涉及光晶元、光器件和光模塊產業鏈的企業,而且公司依靠大股東烽火集團旗下的烽火 科技 ,產品可以很好的切入終端。但是在目前火熱的高通量光模塊領域公司相比中際旭創和新易盛有所滯後,相比已經研發出1000G光模塊的華為以及Finisar等國外巨頭差距更是明顯:
合肥與武漢在存儲器領域的競爭優勢相當明顯。武漢長江存儲在3D NAND領域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技術上4月份推出的X2-6070是業內首款128層QLC規格的3D NAND,擁有業內已知型號產品中最高單位面積存儲密度、最高I/O傳輸速度和最高單顆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容量的存儲器件。技術上與海力士、三星、鎧俠等差距也就1-2代,如果公司能及時推出196層甚至256層3D NAND,技術上的差距已經相當小了。另外武漢新芯(XMC)除了Nor Flash等存儲器件,自有晶圓廠也可以為客戶提供55nm製程的低功耗邏輯和射頻等工藝。
在DRAM領域合肥長鑫實現了重大突破,公司現有產品主要有DDR4內存晶元、LPDDR4X和DDR4模組,而且在中低端消費電子領域實現商業化。不過目前三星、海力士等已經將技術延伸到DDR5,在技術上還有一代的差距。
在半導體設備領域領域,武漢精測電子和合肥芯碁微是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精測電子是從事TFT-LCD/OLED等平面顯示信號測試技術研發、開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在平面顯示信號測試領域位於國內領先水平。不過公司目前將業務向半導體檢測延伸,未來公司有望形成平面顯示+集成電路檢測雙主業格局。
合肥芯碁微主要從事以微納直寫光刻技術為核心的直接成像設備及直寫光刻設備研發、製造及銷售,但目前公司的直寫光刻機主要用於PCB,在平面顯示領域有一定布局。由於技術自身局限,合肥芯碁微的直接成像技術還不能很好的應用於硅基半導體器件深亞微米節點的製造。
綜上所述,從目前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來看,除了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的存儲器件,武漢和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水平總體遜於江蘇和上海,但以光迅 科技 為代表的光模塊企業、以精測電子、合肥芯碁微為代表的設備製造企業在個別領域具有一定規模。
除了合肥長鑫,合肥的集成電路產業亮點不多,但如果從產業鏈布局來看,合肥的產業基礎要略好於武漢。
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和封測,目前武漢和合肥在設計領域存在明顯短板。武漢昊昱微電子是從事功率半導體及模擬半導體設計的企業,公司基於CMOS、BiCMOS、BCDMOS等工藝開發了HYM533低功耗8位四路DAC、音頻功放IC等器件;合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設計企業有合肥芯谷微電子、合肥恆爍半導體等設計企業,而且這些企業由"最牛風投機構"合肥市政府投資,部分設計企業頗具特色,但相比聖邦股份、兆易創新等企業,差距太明顯。
在封測領域合肥的基礎要好得多,而武漢則一片空白。封測領域合肥目前擁有合肥合晶和合肥速芯兩家封測企業,其中成立於2000年的合肥合晶覆蓋TO、SOT和DIP封裝技術;成立於2018年12月的合肥速芯是集成電路行業咨詢公司摩爾精英旗下封測企業,擁有QFN、BGA、SiP等封裝技術:
當然合肥速芯的競爭力還來自於摩爾精英在集成電路行業中的資源整合能力,這一點可能是合肥合晶所不擁有的。
在製造領域武漢和合肥均有晶圓廠,其中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各有一座300mm晶圓廠,主要是這兩家企業均採用了IDM模式,這也是三星和海力士等存儲器龍頭的典型模式。除此以外PowerChip和XMC(武漢新芯)分別在合肥和武漢擁有一座300mm晶圓廠,產能較小,而且主要以成熟節點為主。
合肥集成電路產業的優勢是打通了設計、製造和封測,武漢雖然有武漢新芯這樣的晶圓代工廠,但封測還有短板。
當然在光模塊等領域武漢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有人曾將中國半導體投資者歸納為無知者無畏型、無恥者無畏型和既無知又無恥型三類,其中無知者無畏型主要是地方政府,出於各種目的往往會出現"義和團"式的"造芯運動",典型代表就是武漢弘芯這個爛尾項目。無恥者無畏型主要是產業內企業"杠桿"式的"堵芯",懷著撞大運的心理借著主業的成功賭博式發展集成電路這個副業。既無知又無恥型就是那些暴躁狂熱的資本,他們對產業規律視而不見,搞跨界投機式的"騙芯"。
一級市場如此,二級市場同樣炒作投機之風盛行,最典型的就是中芯國際上市前後的炒作以及半導體板塊的暴漲暴跌,讓一眾投資者吃了悶癟。
集成電路行業是一個大投資、重積累、長周期、慢回報和高風險的行業,科創板和注冊制的推出只是解決了一個資本順利退出的通道,但產業本身特徵是無法在資本加持下能改變的,如果只是抱著投機甚至賭或騙的心態悶頭扎入集成電路行業,可能自己怎麼沒的都不知道。
65nm製程的SoC晶元設計及流片成本2850萬美元,16nm的設計及流片費用高達1.06億美元,足可以讓很多中小型設計企業倒閉好多次了。
❸ 長江存儲推出第四代快閃記憶體晶元,其性能如何
我們都知道很多智能產品之所以表現非常高精準的速度,那麼也是因為它的內部有一定的晶元,並且這個晶元的質量還是十分不錯的。所以說才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且晶元確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高科技產品,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並且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而且長江存儲也推出了第四代快閃記憶體晶元,那麼很多人可能也會表示疑問,它的性能到底如何呢?下面小編來和大家說一說。
總而言之,這個產品獲得了很多人的期待,因為它確實是高科技的代表。並且凝結了無數人智慧的結晶,基本上它的功能都有所升級。並且滿足了需求,所以說它是一個值得贊賞的產品。以上就是小編的說法,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❹ 長江存儲是國企還是私企
長江存儲不是國企,公司性質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於2016年7月26日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登記成立。其是一家專注於3DNAND快閃記憶體設計製造一體化的IDM集成電路企業,是中國首款3DNAND快閃記憶體是設計製造商。主要經營范圍:半導體集成電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集成電路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研發、測試、封裝、製造與銷售,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武漢長江存儲不是國企。長江存儲,即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於2016年07月26日成立,總部在武漢市東湖開發區。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類型為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企業。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登記機關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注冊資本為3860000萬元人民幣。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事趙偉國,股東為長江存儲科技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半導體集成電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集成電路和相關產品的設計、研發、測試、封裝、製造和銷售;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代理進出口(不含國家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或技術)。2017年,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功設計並製造了中國首批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上海、北京等地設有研發中心,為消費者提供NAND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2014年10月,3DNAND項目在武漢新芯啟動;2015年6月,9層3DNAND測試晶元通過了電器性能驗證。
❺ 中部爭霸!武漢和長沙誰才是中部領頭羊
長沙和武漢,中部兩個破萬億的大都市,也是經常拿來比較的兩個城市。相對於網上長沙即將超越武漢的論調 ,我更偏向於長沙超越武漢,幾乎不可能!
全國10-15名已經是長沙的天花板,而武漢定位就是全國前十的中心城市。
2000年,長沙和武漢GDP分別為656億和1207億,兩者相距551億,長沙僅為武漢的54%。2020年,兩城GDP分別為11574億和16223億,兩者相距4649億,長沙佔比武漢超過71%。
看長沙相對於武漢的比值,兩城差距在縮小,當然這僅僅只是網友的一廂情願。從54%增長到71%,只能說明長沙的發展速度更快,20年間增長20倍。 而兩城之間的差距從551億擴大到4649億,差距在不斷擴大。
比如,小時候你和朋友身高分別為1.23米和1.30米。如今長大了,分別為1.70米和1.80米。差距從7cm變成了10cm,但差距比例在縮小,能說和朋友身高差距在減少嗎?
作為省會城市,武漢和長沙都是集全省資源發展的核心城市,但兩者在國家層面的定位差距很大。 武漢是國家定位的十大中心城市之一,和鄭州同為中部核心城市。而長沙位置比較尷尬,除非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否則不管任何年代長沙都不可能成為國家定位的「中心城市」。
「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而漢口不特為楚國之咽喉,亦為九省通衢。」這是劉獻廷在代表作《廣陽雜記》中對武漢的描述。 武漢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樞紐。 作為長江和漢江的交匯口,是重要的江運港口,內陸港集裝箱吞吐量僅次於南京蘇州佛山。陸運交通上,是南北東西交通大樞紐,超過15條大樞紐在此匯集。
相對於武漢,長沙位置要尷尬得多。 位置仍然是決定一個城市未來走勢最重要的條件,這是先天的條件,無法改變。地理位置就好比決定身高的基因,家族身高基因好,後天就算營養不夠,也能長高。而後天的營養攝入和身體鍛煉,就好比城市的自我發展,能起到一定的助力長高的作用。
位置也決定了國家的定位,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交通樞紐中心,而長沙給的政策也有限,僅僅只是地級市,但長沙發展仍然可圈可點。
在教育資源上,武漢直接秒殺長沙。 武漢是全國四大科教中心之一。武漢擁有84所普通高校,僅次於北京,位居全國第二,7所211大學,有超過100萬在校生,武漢大學和華中 科技 大學則是全國排名前十五的名校。長沙則遜色很多,4所211大學,51所普通高校,53萬在校生。武漢對手是北京上海,長沙則是成都重慶。
在產業布局上,兩者也有一定的差距。 武漢有國內甚至世界知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即中國光谷,該產業幾乎代表了全中國光電子領域最高水平,高水平的產業自然會為武漢的GDP作出較高的貢獻。光谷聚集了長江存儲、武漢新芯、華為海思光電子等一批集成電路設計製造企業,具備優良的產業環境和政策優勢。
長沙傳統製造業規模仍然無法與武漢相提並論。雖然長沙擁有以中聯重工和三一重工為代表的製造企業,但企業規模的聚集度仍不如武漢。武漢有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經濟開發區,產業聚集度高,長沙的製造企業較為分散,數量相對較少,自然對城市經濟的影響力就相對有限。
在產業比重中,武漢第三產業比重同樣高於長沙。武漢三產業比重為3.1:46.0:50.9,而長沙為4.4:53.6:42.0,武漢服務業佔GDP比重於高長沙7.1個百分點。武漢在金融、餐飲、 旅遊 、房地產等領域優勢比較明顯。
當然,長沙也有優勢。 長沙常住人口704萬,比武漢少了274萬人,人均gdp66443元,長沙人均gdp高於武漢5830元。同時,長沙房價是出了名的低,在新一線城市中,接近墊底位置。並不是長沙房地產前景差,而是當地政府對房價的管控比較有效。長沙的城市化率67.7%,高於武漢3個百分點。
長沙市民生活會比較愜意,難怪長沙已經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多年。長沙也是「 娛樂 之都」和「 美食 之都」,湖南廣電集團旗下綜藝和影視劇基本都是國內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在長沙偶遇明星太容易了。同時,長沙的 美食 也是全國聞名,長沙臭豆腐、口味蝦、糖油粑粑等等不絕於耳。
長沙近20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全國排名從23升至15名。但綜合實力而言,跟武漢仍然差距明顯,後續超越武漢基本不現實,全國10-15名已經是長沙的天花板,而武漢定位就是全國前十的中心城市。
❻ 紫光國微行業分析,002049行業分析
近來,科技板塊表現突出,相關個股的上漲很多,市場上的投資者也將目光投向了科技板塊。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講講科技板塊中細分行業,特種集成電路行業的領頭羊--紫光國微。
在開始分析紫光國微前,給大家分享我排好名次的特種集成電路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即可獲得: 寶藏資料:特種集成電路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紫光國微是國內特種集成電路老大,主營集成電路晶元設計與銷售,壓電石英晶體元器件的開發、生產與銷售,LED藍寶石襯底材料生產和銷售。此公司生產的產品主要有SIM卡晶元、銀行IC卡晶元、存儲器、匯流排器件等。
大家瀏覽完了紫光國微的基本情況,下面了解一下紫光國微公司有什麼優勢,適不適合投資呢?
亮點一:擁有創新技術以及眾多的知識產權
公司在創新技術方面有很突出的表現,建立了單片及組件匯流排產品的設計、驗證和測試平台,現場可編程技術與系統集成晶元被結合,現已成功研發了具備現場可編程功能的高性能系統集成產品;通過多年的努力開發實踐之下,公司在集成電路的設計和產業化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在智能安全晶元、特種集成電路等核心產品領域,人才和知識產權優勢超越業內,擁有多項發明專利,讓產品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確立了堅固的基礎。

亮點二:突出的市場渠道與品牌優勢
公司積累的客戶資源也是十分雄厚的,與全球各大行業客戶形成緊密合作,產品在全球各地的市場上都有賣。並且與智慧連接、智慧金融等方面廠商開展長遠的戰略配合,晶元生態系統越來越發展強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一直在提高。 將來,公司將不斷注重市場需求,抓住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汽車電子以及數字貨幣等方面快速進展的機會,發揚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把不一樣的產品與服務提供,與此同時在產業鏈上下游市場上進行了積極開拓,在獲得資本市場力量幫助的情況下,達成了公司戰略發展的目標,不斷地在行業內學習與探索,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篇幅有規定,更多關於紫光國微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學姐已經整合到這篇研報里了,直接戳這里就可以了: 【深度研報】紫光國微點評,建議收藏!
一、從行業角度來看
科技板塊成長性很強,處在一條景氣度十足的賽道上。作為科技板塊的細分行業,特種集成電路廣泛地應用在現代軍事武器中,美國的科技封鎖、我國的政策支持以及國防信息化的需求牽引為我國特種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因為資質、技術、市場等都屬於該行業的多重壁壘,競爭格局基本穩定;下游智能晶元的需求空間非常大,這也給國產提供了充分的替代空間,行業內還有非常充足的發展餘地。紫光國微子藉助其多年技術的積累、充足的產品線、涉及面廣的市場布局,有希望在國產化的大背景下,使市場優勢地位更加穩固,從而在行業的發展當中優先獲得紅利。
綜合而言,本人認為紫光國微現在已經屬於特種集成電路行業里的龍頭老大,能夠在這個行業轉變的關頭,趁著時代較好,迎來高速發展。不過文章還是存在滯後性的,比較好奇紫光國微未來行情的話,戳一下這個鏈接就可以了,會有專業的投顧為你提供診股的幫助,能夠知道紫光國微現在行情是不是在一個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紫光國微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❼ 湖北江城實驗室好不好,有發展前途嗎
在企業有沒有發展前途主要還得看你從事的崗位類型,無論企業如何,還得看當事人的事業心和努力程度。
湖北江城實驗室是以存儲器為特色的集成電路領域新型研究機構,目標建設世界著名存儲器實驗室,推進存儲科學發展。
實驗室由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牽頭,聯合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和湖北大學等單位聯合共建,整合湖北省內外集成電路存儲產業創新優勢資源,探索實驗室管理與運行新模式、新體系、新機制。
❽ 長江存儲是國企還是私企
私企。因為其公司性質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長江存儲」)於2016年7月在中國武漢成立,是一家專注於3D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設計、生產和銷售的IDM存儲器公司。長江存儲為全球工商業客戶提供存儲器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設備、計算機、數據中心和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
2017年,長江存儲在全資子公司武漢新芯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工廠的基礎上,通過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設計並製造了中國首批3D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長江存儲在武漢、上海、北京等地設有研發中心,通過不懈努力和技術創新,致力於成為的NAND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發展歷史
中國存儲晶元產業以投入NAND Flash市場的長江存儲、專注於移動存儲晶元的合肥長鑫以及致力於普通存儲晶元的晉華集成三大企業為主。
以三家廠商的進度來看,試產時間預計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時間可能都在2019年上半年,這預示著2019年將成為中國存儲晶元生產元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❾ 「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被查,這對晶元行業會產生怎樣的動盪
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被查對晶元行業短期看來會造成一定的動盪,但是長期看來對整個行業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目前大基金是幫助中國解決基層電路產業卡脖子的問題,仍然處於投資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我認為此前火熱的晶元創業潮中競相湧入的各地政府,社會負債,將帶來退出風險半導體含多資本的到來,也會導致市場經濟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今半導體概念股在今年上半年後出現了大幅下跌,丁文武被調查之後這種形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在進行投資之前一定要更加理性才行。
❿ 武漢新芯和長江存儲哪個好些
長江存儲,規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