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有哪些配置
Ⅰ 興登堡號戰列艦的基本配置
1-56000噸級戰艦6艘(「興登堡」級)
2-42000噸級戰艦2艘(「俾斯麥」級)
3-32000噸級巡洋戰艦2艘(「沙恩霍斯特」級改裝15寸主炮)
4-新型P級袖珍戰艦3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級袖珍戰艦
5-航空母艦2艘(「齊柏林」級)
6-重巡洋艦5艘(「希佩爾」級)
7-輕巡洋艦44艘
8-驅逐艦68艘
9-魚雷艇90艘
Ⅱ 群星戰列艦最強配置
這個我可以明確地說,沒有最強,只有有針對性的配置。
總體思路是這樣幾個原則:
1 護衛艦堆閃避,加護盾為主。戰列艦放棄閃避,堆護甲。因為護甲是比率減傷,所以在大艦上才能看出效果,而護盾是直接增加護盾值,對血少的船管用。
2 大船裝遠程武器輸出,小船裝近距離格鬥武器進行狗斗。群星裡面一旦開戰是不能指揮微操作的,因為小船速度快,所以整體上會出現小船在前大船在後的局面,所以小船武器不必追求射程,反正你肯定能打得到;而大船最好武器都是60的,因為你在後方上不去的那會兒,射程近的武器都在閑著。
3 注意武器不要單一化。導彈是命中率100%的,早期很猛,打護衛艦這種高閃避的東西尤其管用。可是導彈怕點防禦,一艘戰列艦上裝幾個點防禦基本上這船就免疫導彈攻擊了。如果你看到導彈好用就全用導彈,遇到點防禦配備充足的敵艦就慘了。因此盡量武器不要單一化,多少配備一些其他武器,整隻艦隊的輸出形式必須是能量、導彈、動能武器都有一些。
4 能量武器很強勢,尤其是光矛。不管是粒子光矛還是升級版速子光矛,傷害都是杠杠滴!並且射程也是很喜人的60,除了耗電多幾乎完美!所以讓能量武器主打是最佳選擇,大艦上多配備光矛肯定是能給你帶來驚喜。
5 點防禦不能沒有。前面說了,導彈是百分百命中,沒有點防禦對方放一個導彈你就會一定損血。但是也不必過多,因為點防禦是防衛性武器,多了會影響火力輸出。
6 前期沒有光矛的時候,可以考慮用魚雷當主力武器。魚雷不一定要L位,大小無所謂,關鍵是要多。魚雷繼承了導彈的命中率,又有忽略護盾的神奇能力,所以不妨在前期給護衛艦裝全S魚雷,這樣敵人的點防禦的防禦能力不夠用,剩下的魚雷就能痛扁對手。但是參考第三條,這種配置一定要讓其他艦種上配能量或者動能武器,因為全魚雷固然很吊,你要是真遇到個死命在家堆點防禦的對手那你一定很慘。。。
7 從火力輸出角度來看,顯然大艦比小船效率高,因為大艦有很多L武器位置,這都是光矛的好基座。但是純戰列艦編隊並不推薦,因為小艦也有一些優勢:a 有閃避,導彈以外的武器打小艦命中率很低,實際上等於減傷效果很好,比大艦更能讓對方火力無效化。b小艦有補充快的優勢。造個大艦黃花菜都涼了,小艦卻可以一會兒出一大堆,所以戰爭中盡量讓小艦優先損失來保全大艦。所以整體思路就是大艦輸出,小艦消耗。
8 艦載機目前看不出價值在哪裡,最好不要帶。如果不出新dlc的話,估計艦載機還要繼續沉寂下去。
Ⅲ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的基本配置是什麼
「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主要戰艦,也是世界上僅有的4艘現役戰列艦之一。1941年開始建造,1943年下水,1944年在美國海軍服役,曾於1958年3月8日退役,80年代初經現代化改裝又重新服役。
本戰艦滿載排水量5.73萬噸,艦長2704米,寬33米,吃水深116米;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為1.5萬海里;艦上人員1518人,其中軍官為65人。
艦上有重裝甲防護,舷裝甲厚度307毫米,甲板裝甲厚35~121毫米,炮塔裝甲厚432毫米,指揮塔側部裝甲厚440毫米,頂部裝甲厚183毫米。
Ⅳ 密蘇里號戰列艦的配置
「密蘇里」號,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第三艘,現已經退役成為博物館艦;
目前武器裝備為三座3聯裝16英寸Mk-7 50倍身管主炮,6座雙聯裝5英寸Mk-12 38倍身管高平兩用艦炮,4座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4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8座4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5架「先鋒」無人偵察機。
Ⅳ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裝備了哪些武器
「大和」號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3聯裝主炮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60毫米。主炮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為2774噸,相當於日海軍「秋月」型驅逐艦的排水量。
炮塔防護盾的裝甲很厚:前面650毫米,側面250毫米,後面190毫米,頂部270毫米,底座兩側560毫米。炮塔後部裝有長15米的測距儀,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上述望遠鏡及瞄準具採用潛望鏡式的,是為了盡可能減少火炮沖擊波的影響。
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上,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周3分鍾。發射速度,每分1.8發;最大射程20海里,需飛行90秒。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1460千克,裝葯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3座主炮樣式相同,都是由吳市海軍工廠的艦炮部負責研製的。9門主炮若指向一舷射擊,其後座力達8000噸。發射時沖擊波也很強,為此日艦船設計部門煞費苦心。
大和艦的副炮採用從最上級重巡洋艦改裝時拆下來的60倍徑155毫米口徑艦炮12門,炮塔重150噸,設有25毫米裝甲板。最大射程27400米,最大射高12600米,射速5-7發/分,每門炮備彈150發,採用基線8米的測距儀。
4座炮塔分別設在上層結構的前後及艦上層建築的兩舷。這種配置可保證大和艦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可以同時指向一舷,而大多數戰列艦只能保證一半副炮同時指向一舷。
大和艦的防空任務主要還是由其裝備的127毫米和25毫米口徑高射炮來擔任。89式40倍徑127毫米口徑高射炮,大和艦建成時裝備了12門,後來在改裝中增至24門。
該炮俯仰角+90度—(-)8度,火炮初速725米/秒,最大射程14800米,最大射高9400米,射速14發/分,身管壽命800-1500發。96式60倍徑25毫米口徑高射炮,大和號建成時裝備24門(8座三聯裝,均帶有防盾),後來陸續加裝,最終總數達到152門。該炮俯仰角+90度—(-)10度。火炮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6800米,最大射高5000米,射速220發/分。
Ⅵ 「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基本配置是什麼
「依阿華」級戰列艦艦長270.4米,寬33米,標准排水量4.5萬噸;艦體最厚裝甲達430毫米。改裝後的「依阿華」級戰列艦安裝了8座四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4座四聯裝「魚叉」艦艦導彈發射裝置、3座三聯裝406毫米火炮、6座雙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陣」近程武器防禦系統。艦上設有直升機起降平台。
Ⅶ 請介紹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戰艦配備
戰列艦長度在200mm以上,寬度大部分在25-30mm。一戰戰艦最大的火炮是14英寸(356mm)。戰列艦配有4-6座不等的主炮塔,以及超過10座的輪廓炮。航速最大為25節。裝甲厚度大部分與其主炮口徑一致。殺傷力方面不大好界定,不過可以說最大穿甲厚度為381mm(抵近射擊)。戰艦不存在重量一說,只存在排水量。一戰戰艦排水量最大超過30000噸。炮塔重量大部分有上百噸。
Ⅷ 一個戰列艦編隊的配置
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列艦艇。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
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過去又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但由於近代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
注意事項:
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復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而且加大轄區內網路游戲企業的執法檢查頻次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