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伺服器配置文件名是什麼

伺服器配置文件名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3 11:53:44

⑴ Mysql伺服器的配置文件的文件名是() 還有就是斷開MySQL伺服器的命令是不是net stop mysql 在線等,急

1.mysql的配置文件是my.ini
2.停止mysql服務的命令是net stop mysql,停止後誰也連不上mysql了

⑵ 要配置nfs伺服器在伺服器端主要配置什麼文件

一、NFS服務簡介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縮寫,即網路文件系統。一種使用於分散式文件系統的協定,由Sun公司開發,於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過網路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操作系統能夠彼此分享個別的數據,讓應用程序在客戶端通過網路訪問位於伺服器磁碟中的數據,是在類Unix系統間實現磁碟文件共享的一種方法。

NFS 的基本原則是「容許不同的客戶端及服務端通過一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統」,它是獨立於操作系統,容許不同硬體及操作系統的系統共同進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傳送或信息傳送過程中依賴於RPC協議。RPC,遠程過程調用 (Remote Procere Call) 是能使客戶端執行其他系統中程序的一種機制。NFS本身是沒有提供信息傳輸的協議和功能的,但NFS卻能讓我們通過網路進行資料的分享,這是因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傳輸協議。而這些傳輸協議用到這個RPC功能的。可以說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個程序。或者說NFS也是一個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啟動RPC服務,不論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這樣SERVER和CLIENT才能通過RPC來實現PROGRAM PORT的對應。可以這么理解RPC和NFS的關系:NFS是一個文件系統,而RPC是負責負責信息的傳輸。

二、系統環境

系統平台:CentOS release 5.6 (Final)

NFS Server IP:192.168.1.108

防火牆已關閉/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

SELINUX=disabled

三、安裝NFS服務

NFS的安裝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兩個軟體包即可,而且在通常情況下,是作為系統的默認包安裝的。

nfs-utils-* :包括基本的NFS命令與監控程序
portmap-* :支持安全NFS RPC服務的連接
1、查看系統是否已安裝NFS

系統默認已安裝了nfs-utils portmap 兩個軟體包。

2、如果當前系統中沒有安裝NFS所需的軟體包,需要手工進行安裝。nfs-utils 和portmap 兩個包的安裝文件在系統光碟中都會有。

復制代碼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cd /mnt/cdrom/CentOS/
# rpm -ivh portmap-4.0-65.2.2.1.i386.rpm
# rpm -ivh nfs-utils-1.0.9-50.el5.i386.rpm
# rpm -q nfs-utils portmap
復制代碼

四、NFS系統守護進程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戶端是否能夠登錄伺服器;
mountd:它是RPC安裝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統。當客戶端順利通過nfsd登錄NFS伺服器後,在使用NFS服務所提供的文件前,還必須通過文件使用許可權的驗證。它會讀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來對比客戶端許可權。
portmap:主要功能是進行埠映射工作。當客戶端嘗試連接並使用RPC伺服器提供的服務(如NFS服務)時,portmap會將所管理的與服務對應的埠提供給客戶端,從而使客戶可以通過該埠向伺服器請求服務。
五、NFS伺服器的配置

NFS伺服器的配置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設置,然後啟動NFS伺服器即可。

NFS的常用目錄

/etc/exports NFS服務的主要配置文件
/usr/sbin/exportfs NFS服務的管理命令
/usr/sbin/showmount 客戶端的查看命令
/var/lib/nfs/etab 記錄NFS分享出來的目錄的完整許可權設定值
/var/lib/nfs/xtab 記錄曾經登錄過的客戶端信息
NFS服務的配置文件為 /etc/exports,這個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過系統並沒有默認值,所以這個文件不一定會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動建立,然後在文件裡面寫入配置內容。

/etc/exports文件內容格式:

<輸出目錄> [客戶端1 選項(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其他)] [客戶端2 選項(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其他)]
a. 輸出目錄:

輸出目錄是指NFS系統中需要共享給客戶機使用的目錄;

b. 客戶端:

客戶端是指網路中可以訪問這個NFS輸出目錄的計算機

客戶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機:192.168.0.200
指定子網中的所有主機:192.168.0.0/24 192.168.0.0/255.255.255.0
指定域名的主機:david.bsmart.cn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機:*.bsmart.cn
所有主機:*
c. 選項:

選項用來設置輸出目錄的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等。

NFS主要有3類選項:

訪問許可權選項

設置輸出目錄只讀:ro
設置輸出目錄讀寫:rw
用戶映射選項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nfsnobody);
no_all_squash:與all_squash取反(默認設置);
root_squash:將root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no_root_squash:與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都映射為匿名用戶,並指定該用戶為本地用戶(UID=xxx);
anong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組賬戶,並指定該匿名用戶組賬戶為本地用戶組賬戶(GID=xxx);
其它選項

secure:限制客戶端只能從小於1024的tcp/ip埠連接nfs伺服器(默認設置);
insecure:允許客戶端從大於1024的tcp/ip埠連接伺服器;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碟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碟;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將這些寫操作一起執行,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默認設置);
no_wdelay: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伺服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許可權(默認設置);
no_subtree: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伺服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許可權,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六、NFS伺服器的啟動與停止

在對exports文件進行了正確的配置後,就可以啟動NFS伺服器了。

1、啟動NFS伺服器

為了使NFS伺服器能正常工作,需要啟動portmap和nfs兩個服務,並且portmap一定要先於nfs啟動。

# service portmap start
# service nfs start

2、查詢NFS伺服器狀態

# service portmap status
# service nfs status

3、停止NFS伺服器

要停止NFS運行時,需要先停止nfs服務再停止portmap服務,對於系統中有其他服務(如NIS)需要使用時,不需要停止portmap服務

# service nfs stop
# service portmap stop
4、設置NFS伺服器的自動啟動狀態

對於實際的應用系統,每次啟動LINUX系統後都手工啟動nfs伺服器是不現實的,需要設置系統在指定的運行級別自動啟動portmap和nfs服務。

# chkconfig --list portmap
# chkconfig --list nfs

設置portmap和nfs服務在系統運行級別3和5自動啟動。

# chkconfig --level 35 portmap on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七、實例

1、將NFS Server 的/home/david/ 共享給192.168.1.0/24網段,許可權讀寫。

伺服器端文件詳細如下:

# vi /etc/exports

/home/david 192.168.1.0/24(rw)
2、重啟portmap 和nfs 服務

# service portmap restart
# service nfs restart
# exportfs

3、伺服器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默認查看自己共享的服務,前提是要DNS能解析自己,不然容易報錯

# showmount -a//顯示已經與客戶端連接上的目錄信息

4、客戶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 NFS伺服器IP

5、客戶端掛載NFS伺服器中的共享目錄

命令格式

# mount NFS伺服器IP:共享目錄 本地掛載點目錄
# mount 192.168.1.108:/home/david/ /tmp/david/

# mount |grep nfs

掛載成功。

查看文件是否和伺服器端一致。

6、NFS的共享許可權和訪問控制

現在我們在/tmp/david/ 裡面建立一個文件,看看許可權是什麼

# touch 20130103

這里出現Permission denied,是因為NFS 伺服器端共享的目錄本身的寫許可權沒有開放給其他用戶,在伺服器端打開該許可權。

# chmod 777 -R /home/david/

再次在客戶端/tmp/david/ 裡面建立一個文件

我用root 用戶建立的文件,變成了nfsnobody 用戶。

NFS有很多默認的參數,打開/var/lib/nfs/etab 查看分享出來的/home/david/ 完整許可權設定值。

# cat /var/lib/nfs/etab

默認就有sync,wdelay,hide 等等,no_root_squash 是讓root保持許可權,root_squash 是把root映射成nobody,no_all_squash 不讓所有用戶保持在掛載目錄中的許可權。所以,root建立的文件所有者是nfsnobody。

下面我們使用普通用戶掛載、寫入文件測試。

# su - david

$ cd /tmp/david/

$ touch 2013david

普通用戶寫入文件時就是自己的名字,這也就保證了伺服器的安全性。
關於許可權的分析

1. 客戶端連接時候,對普通用戶的檢查

a. 如果明確設定了普通用戶被壓縮的身份,那麼此時客戶端用戶的身份轉換為指定用戶;

b. 如果NFS server上面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客戶端登錄賬戶的身份轉換為NFS server上面的同名用戶;

c. 如果沒有明確指定,也沒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 用戶身份被壓縮成nfsnobody;

2. 客戶端連接的時候,對root的檢查

a. 如果設置no_root_squash,那麼此時root用戶的身份被壓縮為NFS server上面的root;

b. 如果設置了all_squash、anonuid、anongid,此時root 身份被壓縮為指定用戶;

c. 如果沒有明確指定,此時root用戶被壓縮為nfsnobody;

d. 如果同時指定no_root_squash與all_squash 用戶將被壓縮為 nfsnobody,如果設置了anonuid、anongid將被壓縮到所指定的用戶與組;

7、卸載已掛載的NFS共享目錄

# umount /tmp/david/

八、啟動自動掛載nfs文件系統

格式:

<server>:</remote/export> </local/directory> nfs < options> 0 0
# vi /etc/fstab

保存退出,重啟系統。

查看/home/david 有沒有自動掛載。

自動掛載成功。

九、相關命令

1、exportfs

如果我們在啟動了NFS之後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不是還要重新啟動nfs呢?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exportfs 命令來使改動立刻生效,該命令格式如下:

# exportfs [-aruv]

-a 全部掛載或卸載 /etc/exports中的內容
-r 重新讀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並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u 卸載單一目錄(和-a一起使用為卸載所有/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錄)
-v 在export的時候,將詳細的信息輸出到屏幕上。

具體例子:
# exportfs -au 卸載所有共享目錄
# exportfs -rv 重新共享所有目錄並輸出詳細信息

2、nfsstat

查看NFS的運行狀態,對於調整NFS的運行有很大幫助。

3、rpcinfo
查看rpc執行信息,可以用於檢測rpc運行情況的工具,利用rpcinfo -p 可以查看出RPC開啟的埠所提供的程序有哪些。

4、showmount

-a 顯示已經於客戶端連接上的目錄信息
-e IP或者hostname 顯示此IP地址分享出來的目錄

5、netstat

可以查看出nfs服務開啟的埠,其中nfs 開啟的是2049,portmap 開啟的是111,其餘則是rpc開啟的。

最後注意兩點,雖然通過許可權設置可以讓普通用戶訪問,但是掛載的時候默認情況下只有root可以去掛載,普通用戶可以執行sudo。

NFS server 關機的時候一點要確保NFS服務關閉,沒有客戶端處於連接狀態!通過showmount -a 可以查看,如果有的話用kill killall pkill 來結束,(-9 強制結束)

⑶ 緊急求助:

CS伺服器構建方法
----------------------------------------------------------------------------
本文作者:Pepsi網上收集 更新日期:2002-3-5

首先,要有一台強勁的PC,至少PIII500以上,內存128M。推薦AMD Athlon 1G,512M內存。還有最重要的-------帶寬!

其次,操作系統最好用LINUX,不過-------太復雜,呵呵,所以,還是用WIN2000的好,因為它到底是NT的內核,內存及磁碟管理還是可以地。千萬不要用什麼98、ME之類的,不然就等著「吃力不討好吧」:-)
當然拉,伺服器可不是用你的CS來開個網就好了(廢話!地球人都知道!)哦............言歸正傳,咳咳,我們需要HLSERVER4108
CS1.3FULL這兩個東東。先安裝HLSERVER,然後安裝CS1.3,它會自動找到HLSERVER的目錄,一路NEXT。說到這里,相信聰明的大家都明
白了吧(什麼?!不懂?!不識字??!!ADMIN_SLAP XXX!!!!)
作為伺服器,必須要有很多設置,普通情況下你只需要在HLserver\cstrike\目錄下建立server.cfg、mapcycle.txt、motd.txt這三
個基本文件即可。
server.cfg是伺服器的配置文件,可用任何文本編輯器進行編輯。
以下為SUNNET伺服器的範例
0為No,1為Yes。
sv_aim 0 是否自動瞄準
pausable 0 是否客戶端可暫停游戲
hostname "CS1.3 SunNet & =LX= server" 伺服器名字
mp_timelimit 40 循環每一地圖時間
sv_cheats 0 是否打開作弊模式(好象沒啥用)
mp_c4timer 35 炸彈倒計時時間
mp_chasecam 0 是否固定鏡頭是否固定鏡頭(如果選1,進入伺服器後只能在固定地點觀戰)
mp_falldamage 1 高處落下殺傷
mp_flashlight 1 是否有戰術手電筒
mp_footsteps 1 是否有腳步聲
mp_freezetime 5 每局開始買物品時間
mp_friendly_grenade_damage 1 手雷友軍傷害
mp_friendlyfire 0 友軍傷害
mp_autoteambalance 1 自動平衡人數最低限制
mp_roundtime 3 每回合時間
rcon_password **** OP密碼
mp_limitteams 1 自動平衡人數
mp_tkpunish 0 是否傷害友軍懲罰
mp_mapvoteratio 0.4 投票比率(大家可以通過投票踢出作弊者和更換地圖)
mp_logfile 1 是否伺服器留下記錄文件
mp_hostagepenalty 3 規定時間內傷害人質超過三人自動踢出
mp_forcechasecam 1 死後觀察模式(0為只能看到隊友,1是FREE LOOK,2就是看著別人從身上踩過)
mp_buytime 0.5 每回合購買物品時間半分鍾
log on 開始記錄
//allow_spectators 1 允許觀察員角度

mapcycle.txt是地圖文件循環的順序文件
mapcycle.txt裡面寫的都是地圖文件名,不帶後綴,如cs_747.bsp,只取cs_747。地圖在Hlserver\cstrike\maps目錄下,將你想循環的
地圖挑出來,然後將文件名按上面所說的規則輸入mapcycle.txt中,每個地圖之間用硬回車隔開。加入的新地圖不僅要把.bsp文件拷到Hlserver\cstrike\maps目錄下,也要在mapcycle.txt裡面加入新地圖的名稱,切記!

motd.txt是伺服器的說明文件
motd.txt為伺服器說明文件,當每個玩家進入伺服器後看到的第一個窗口就是。可以隨意按照自己喜歡寫。
比如:「I am =LX=hahaha hahaha All Fuck ME ! Come On !!!!"挖哈哈哈哈

有了上面這些,cs伺服器就算配置的差不多了,下面再來說說伺服器運行參數。
在桌面點滑鼠右鍵新建一個快捷方式,在命令行里輸入下面一行,注意空格
c:\Hlserver\hlds.exe -game cstrike -port 27015 +maxplayers 16 +map de_st2

c:\Hlserver\hlds.exe 你安裝hlserver的目錄
-game cstrike 指定運行游戲為CS
-port 27015 指定游戲連接埠為27015
+maxplayers 16 游戲最大人數16人
+map de_st2 指定開始地圖為de_st2
他人進伺服器的時候進Internet game,選擇Add server輸入伺服器的IP和上面你指定的埠即可。 在居域網上建立伺服器跟上面相同,不過可以在命令行里加上-nomaster讓伺服器不上WON認證,避免因為出國網路不通導致的伺服器問題。同時加上+sv_lan 1 指定其為一個LAN server,其他人進伺服器的時候進LAN game就可以了。

----- 關閉窗口 -----
CS伺服器架設詳解
--------------------------------------------------------------------------------

1.伺服器架設的基本要求
1)硬體要求
伺服器的最低硬體配置大概在PIII500、內存在128M以上,要是內存較低的話,那你就要常常忍受超時的痛苦了。
2)線路要求
線路是越快越好,雖然CS在游戲中連續上傳和下載的速度最大也才3K/s,但是如果PING高的話玩起來也不會爽,ccsk的伺服器就是10M獨享的帶寬。
2.伺服器端的設置
1)首先你要安裝HLserver,雖然在Half Life里本身就帶了建立伺服器的軟體,但是如果你不在伺服器上玩的話(根本沒有人在伺服器上玩^_^),用HLserver可以減少很多的空間。然後升級HLSERVER到最新的版(跟升級HL一樣),再安裝CS的最新版本(就跟裝一個客戶端的CS一樣)。
2)作為伺服器,必須要有很多設置,普通情況下你只需要在HLserver\cstrike\目錄下建立server.cfg、mapcycle.txt、motd.txt這三個基本文件即可。
server.cfg是伺服器的配置文件
可用任何文本編輯器進行編輯。
0為No,1為Yes。

sv_aim 0 是否自動瞄準
pausable 0 是否客戶端可暫停游戲
hostname "CCSK.net counter-strike Server " 伺服器名字
mp_timelimit 30 循環每一地圖時間
mp_startmoney 12000 開始游戲的金額
mp_c4timer 45 炸彈倒計時時間
mp_chasecam 0 是否固定鏡頭
mp_falldamage 1 高處落下殺傷
mp_flashlight 1 是否有手電筒
mp_footsteps 1 是否有腳步聲
mp_freezetime 4 每局開始買物品時間
mp_friendly_grenade_damage 1 是否手雷友軍傷害
mp_friendlyfire 1 是否武器友軍傷害
mp_autoteambalance 2 自動調整雙方人數差異最低限制
mp_roundtime 4 每回合時間數
rcon_password ***** 伺服器密碼
mp_limitteams N 雙方超過N人即自動調整
mp_tkpunish 1 是否傷害友軍懲罰
mp_mapvoteratio 0.2 投票比率(大家可以通過投票踢出作弊者和更換地圖)
mp_logfile 1 是否伺服器留下記錄文件
log on 開始記錄
mp_hostagepenalty=3 規定時間內傷害人質超過三人自動踢出
Logaddress 202.108.249.81 2000 設定ccsk全國cs排行榜的監聽埠

mapcycle.txt是地圖文件循環的順序文件

mapcycle.txt裡面寫的都是地圖文件名,不帶後綴,如cs_747.bsp,只取cs_747。地圖在Hlserver\cstrike\maps目錄下,將你想循環的地圖挑出來,然後將文件名按上面所說的規則輸入mapcycle.txt中,每個地圖之間用硬回車隔開。加入的新地圖不僅要把.bsp文件拷到Hlserver\cstrike\maps目錄下,也要在mapcycle.txt裡面加入新地圖的名稱,切記!

motd.txt是伺服器的說明文件

motd.txt為伺服器說明文件,當每個玩家進入伺服器後看到的第一個窗口就是。可以隨意按照自己喜歡寫。

3)有了上面這些,cs伺服器就算配置的差不多了,下面再來說說伺服器運行參數。

在桌面點滑鼠右鍵新建一個快捷方式,在命令行里輸入下面一行,注意空格
c:\Hlserver\hlds.exe -game cstrike -port 27016 +maxplayers 22 +map cs_747

c:\Hlserver\hlds.exe 你安裝hlserver的目錄
-game cstrike 指定運行游戲為CS
-port 27016 指定游戲連接埠為27016
+maxplayers 22 游戲最大人數22人(游戲只支持20人,多餘兩人為觀眾)
+map cs_747 指定開始地圖為cs_747

其他人進伺服器的時候進Internet game,選擇Add server輸入伺服器的IP和上面你指定的埠即可。 4)在居域網上建立伺服器跟上面相同,不過可以在命令行里加上-nomaster讓伺服器不上WON認證,避免因為出國網路不通導致的伺服器問題。同時加上+sv_lan 1 指定其為一個LAN server,其他人進伺服器的時候進LAN game就可以了。

5)如果沒有下載hlserver,用普通的hl+cs1.0也可以做伺服器,具體方法是:進入游戲後選擇play cs,選internet game,選create game,在最下面有一個dedicated server的選項,選中它,點擊done。就可以單獨使用一台機器做cs伺服器了,這樣能夠大大提高游戲的速度。區域網的游戲也適用,只不過是在lan game裡面選就是了。上面的各項設置也可以實現。

3.伺服器操作員常用指令

一、伺服器端的控制命令

1)取得用戶的信息
命令:/USERS
例子:
/USERS
USERID : UNIQUEID : USERNAME
01 365431984 More More Tea [AH]
02 3213645436 DDM=LD=
03 3143644 aikstorm=AIK=
解釋:USERID 是SERVER端所給於的,從SERVER啟動後開始依序排列,SERVER重新啟動後重新計算。
UNIQUEID 是由WON.NET(大家又愛又恨的驗證cdkey的國外伺服器)所配發的,一組CD-KEY有一組對應的UNIQUEID。
USERNAME就是用戶名了

2)踢人
命令:/kick # USERID #
例子: KICK # 02 #

3)封鎖賬號
命令:/BANID MINUTES UNIQUEID
例子 1: BANID 0 365431984
More More Tea [AH]IS BANNED FOREVER.
例子 2: BANID 1 365431984
More More Tea [AH] IS BANNED FOR 1 MINUTE.
解釋:MINUTES是封鎖的分鍾數,如是0為永久封鎖(小心慎用!!!)
UNIQUEID解釋同上 4)在同一時刻既踢人又封鎖賬號
命令:/BANID MINUTES UNIQUEID KICK
例子 : /BANID 0 3213645436 KICK

5)把封鎖的賬號寫入BANNED.CFG(黑名單^_^)
命令:/WRITEID
解釋:把這次ADM BAN的名單寫入BANNED.CFG文件。

6)把被加入BAN名單中的UNIQUEID取消
命令:/REMOVEID UNIQUEID
例子: /REMOVEID 365431984
解釋:也就是解除封鎖的賬號

7)LISTID 查看您目前BAN了哪些ID,BAN多久
命令:/LISTID

8)換地圖
命令:/MAP MAPNAME
/CHANGELEVEL MAPNAME
/CHANGELEVEL2 MAPNAME
例子:換CS_747這個地圖
/MAP CS_747
解釋:立刻換地圖,但所有USER會離開游戲。
/CHANGELEVEL CS_747
解釋:立刻換地圖,所有USER不會離開游戲。
/CHANGELEVEL2 CS_747
解釋:等地圖時間到再換地圖,所有USER不會離開游戲。

二、在客戶端的控制伺服器指令

與在SERVER端不同的是當ADMIN在CLIENT端進入游戲時,可以遠程式控制制伺服器管理。
以下命令在游戲裡面的控制台(用~鍵呼出控制台)輸入

1)設定遠程式控制制伺服器管理密碼
命令:/RCON_PASSWORD PASSWORD
例子: 在SERVER端SERVER.CFG加入
/RCON_PASSWORD 1234567890
即表示遠程式控制制伺服器管理密碼為1234567890

2)進入
命令:/RCON_PASSWORD PASSWORD
例子: 在CLIENT端輸入
/RCON_PASSWORD 1234567890以進入SERVER。

3)在人數已滿的情況下進入伺服器
命令:/RCON_ADDRESS ADDRESS
例子: 在CLIENT端鍵入
/RCON_ADDRESS 210.68.170.7
可以監控SERVER狀況,但不能玩。

4)其他指令
命令:/RCON COMMAND
例子: /RCON BANID 0 3136541365 KICK
其他所有在伺服器端可以使用的指令都可以用,但是指令前必須加上RCON。

三、在客戶端的指令

在CS游戲時按「~」鍵呼出控制台可以輸入某些指令。

NAME XXX:更換當前ID (有些伺服器需只在每局的開始才接受命令)

timeleft : 顯示當幅地圖剩餘時間

LISTPLAYERS :顯示玩家的數字ID

VOTE 數字ID :投票踢作弊的人

LISTMAPS :顯示地圖的數字ID

VOTEMAP 數字ID :投票換地圖

CL_SHOWFPS 1 (0是關閉) :顯示你的禎值

net_graph 1(0是關閉): 右下角子彈數的那個地方,可以顯示FPS和連接網速線條,顯示連接的速度和楨數。

hud_centerid 0
設定1使聊天信息在屏幕上居中,設0使聊天信息放在屏幕左下角。

rate 2500
設定從你連接到的伺服器接受多少數據/信息。
14.4KMODEM設1500,33.6K MODEM設 3000,56K MODEM設 3500,ISDN 設5000,大於ISDN的連接速度的設定值在5000~9999間。

setinfo ghosts 0
設1可在觀測者模式時見到鬼魂,0則禁止。禁止GHOSTS可改善LAG太多的情形。

vid_config_x 800
設置屏幕的水平位置

vid_d3d 0
打開3d支持,「1」打開,「0」關閉。

vid_describemode
顯示設置聲音模式的面板

vid_mode 0
設置聲音模式

viewframe
顯示武器裝備,只適用於OpenGL加速。

zoom_sensitivity_ratio 1.200
在武器放大時設置滑鼠的敏感度

+speed
強迫玩家「走」如果「一直跑」的功能打開了,或者強迫玩家「跑」,如果「一直跑」的功能沒有打開。 +mlook
使用滑鼠選擇方向

+klook
使用鍵盤選擇方向

+jlook
使用游戲手柄選擇方向

CS伺服器設置部分

首先伺服器設置共有三個文件:game.cfg和server.cfg還有listenserver.cfg都在cstrike文件夾下。

game.cfg文件由建立伺服器時的高級選項(Advanced)控制,即建立伺服器時可控制。

listenserver.cfg文件為非獨立伺服器(即建立伺服器的機器也在CS游戲中)更換地圖時預設的伺服器選項設置文件。

server.cfg文件為獨立伺服器(即建立伺服器的機器不在CS游戲中,顯示為DOS窗口模式)更換地圖時預設的伺服器選項設置文件。

下兩個文件的設置內容如下(含中文注釋):

// 這個文件將會設置您的伺服器,當您換局時。

//伺服器密碼(客戶端進入游戲密碼) "" 表示沒有
sv_password ""

//遠程管理伺服器密碼 "" 表示沒有
rcon_password "nick4u"

// 默認伺服器名稱"Nick's Counter-Strike Server"
hostname "Nick's Counter-Strike Server"

// 每局時間30分鍾
mp_timelimit 30

// 殺人數、得分上限 無0/有(1-n),超過上限就換地圖。
mp_fraglimit 0

// 勝利次數上限無0/有(1-n),超過上限就換地圖。
mp_winlimit 0

// 回合上限 無0/有(1-n),超過上限就換地圖。
mp_maxrounds 0

// 購買武器凍結時間 (0-45)建議5秒以內。
mp_freezetime 3

// 每回合4分鍾
mp_roundtime 4

//購買武器裝備時間(0.25-1.5)即15秒-90秒
mp_buytime 0.5

// 炸彈倒計時時間 (15-75)
mp_c4timer 35

// 死亡後視角 1本隊隊友 2隻有第一人稱視角 0無限制
mp_forcecamera 1

// 死亡後視角模式 0自由跟隨/1固定跟隨
mp_chasecam 0

// 人物死亡後屏幕 不變黑0/變黑1
mp_fadetoblack 0

// 友軍誤傷 關閉0/開啟1
mp_friendlyfire 0

// 殺害友軍懲罰 0不懲罰/懲罰:殺害隊友超過(1-n)人,下一回合自動死亡
mp_tkpunish 1

// 自動調整雙方隊伍平衡 不調整0/調整(1-n)個人
mp_autoteambalance 1

// 雙方人數差超過n人即自動調整人數差異 0關閉
mp_limitteams 1

//開始游戲時的金錢數量(800-16000)
mp_startmoney 800

// 最大速率10000 (區域網用10000或以上;Cable Modem/ xDSL 用4000-6000)(請勿設置過低)
sv_maxrate 10000

// 最小速率1000 (區域網用1000或以上;Cable Modem/ xDSL 用400-600)低於此速率的客戶端連接將被踢出或禁止連接(請勿設置過高)
sv_minrate 1000

// 客戶端最大移動速度
sv_maxspeed 320

// 暫停游戲 禁止0/允許1
pausable 0

// 作弊模式 關閉0/開啟1
sv_cheats 0

// 自動瞄準 關閉0/開啟1
sv_aim 0

// 戰術手電筒 允許1/禁止0
mp_flashlight 1

// 腳步聲 開啟1/關閉0
mp_footsteps 1

// 高處落下傷害 開啟1/關閉0
mp_falldamage 1

// 自動踢出不動的玩家 開啟1/關閉0
mp_autokick 1

// 觀察員模式 開啟1/關閉0
allow_spectators 1

// 服務端設定游戲復位的時間,包括殺人數、武器、金錢和得分。設0不復位。
//sv_restartround 2
// 服務端設定游戲復位的時間,包括殺人數、武器、金錢和得分。設0不復位。
//sv_restart 2

// 殺害人質懲罰 0不懲罰/懲罰:規定時間內傷害人質超過(1-n)人自動踢出
mp_hostagepenalty 0

// 允許下載 開啟1/關閉0
sv_allowdownload 1

// 允許下載(sv_allowdownload 1)開啟時控制是否允許玩家的LOGO傳送 允許1/禁止0
sv_send_logos 1

// 允許下載(sv_allowdownload 1)開啟時控制是否允許資源文件傳送 允許1/禁止0
sv_send_resources 1

// 允許上傳 關閉0/開啟1
sv_allowupload 1

// 伺服器重力設置 默認正常重力800,范圍-999到99999
sv_gravity 800

// vote投票踢出某個指定玩家的投票比率 (0.10-1.00)
mp_kickpercent 0.66

// votemap更換地圖投票比率 (0.10-1.00)
mp_mapvoteratio 0.6

// 設定鬼魂模式刷新值(0.1-1)
mp_ghostfrequency 0.1

// 伺服器高品質紋理 關閉0/開啟1
sv_sendvelocity 0

// 伺服器減少LAG延遲現象(對伺服器要求高) 關閉0/開啟1
mp_lowlag 0

// 伺服器細節數據發送 默認300 ,可減低到250、200,改善速度。
mp_decals 300

// 伺服器是否允許麥克風語音通訊 允許1/禁止0
sv_voiceenable 1

// 伺服器是否允許客戶端之間使用語音通信 允許1/禁止0
sv_alltalk 1

// 伺服器是否記錄文件 不記錄0/記錄1
mp_logfile 1

// 是否在記錄文件里記錄談話內容 不記錄0/記錄1
mp_logmessages 0

// 是否在記錄文件里記錄Ban掉玩家的內容 不記錄0/記錄1
sv_logbans 0

// 設置地圖循環文件
mapcyclefile mapcycle.txt

//開始記錄
log on

⑷ 系統配置的配置文件

內核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程序」。為什麼內核需要配置文件?內核需要了解系統中用戶和組的列表,進而管理文件許可權(即根據許可權判定特定用戶(UNIX_USERS)是否可以打開某個文件)。注意,這些文件不是明確地由程序讀取的,而是由系統庫所提供的一個函數讀取,並被內核使用。例如,程序需要某個用戶的(加密過的)密碼時不應該打開 /etc/passwd 文件。相反,程序應該調用系統庫的getpw() 函數。這種函數也被稱為系統調用。打開 /etc/passwd 文件和之後查找那個被請求的用戶的密碼都是由內核(通過系統庫)決定的。
除非另行指定,Red Hat Linux 系統中大多數配置文件都在 /etc 目錄中。配置文件可以大致分為下面幾類:
訪問文件
/etc/host.conf 告訴網路域名伺服器如何查找主機名。(通常是 /etc/hosts,然後就是名稱伺服器;可通過 netconf 對其進行更改。)
/etc/hosts 包含(本地網路中)已知主機的一個列表。如果系統的 IP 不是動態生成,就可以使用它。對於簡單的主機名解析(點分表示法),在請求 DNS 或 NIS 網路名稱伺服器之前,/etc/hosts.conf 通常會告訴解析程序先查看這里。
/etc/hosts.allow 請參閱 hosts_access 的聯機幫助頁。至少由 tcpd 讀取。
/etc/hosts.deny 請參閱 hosts_access 的聯機幫助頁。至少由 tcpd 讀取。
引導和登錄/注銷
/etc/issue & /etc/issue.net 這些文件由 mingetty(和類似的程序)讀取,用來向從終端(issue)或通過 telnet 會話(issue.net)連接的用戶顯示一個「welcome」字元串。 它們包括幾行聲明 Red Hat 版本號、名稱和內核ID 的信息。它們由 rc.local 使用。
/etc/redhat-release 包括一行聲明 Red Hat 版本號和名稱的信息。由 rc.local 使用。
/etc/rc.d/rc 通常在所有運行級別運行,級別作為參數傳送。 例如,要以圖形(Graphics)模式(X-Server)引導機器,請在命令行運行下面的命令:init 5。運行級別 5 表示以圖形模式引導系統。
/etc/rc.d/rc.local 非正式的。可以從 rc、rc.sysinit 或 /etc/inittab 調用。
/etc/rc.d/rc.sysinit 通常是所有運行級別的第一個腳本
/etc/rc.d/rc/rcX.d 從 rc 運行的腳本(X 表示 1 到 5 之間的任意數字)。這些目錄是特定「運行級別」的目錄。 當系統啟動時,它會識別要啟動的運行級別,然後調用該運行級別的特定目錄中存在的所有啟動腳本。例如,系統啟動時通常會在引導消息之後顯示「entering run-level 3」的消息;這意味著 /etc/rc.d/rc3.d/ 目錄中的所有初始化腳本都將被調用。
文件系統
內核提供了一個介面,用來顯示一些它的數據結構,這些數據結構對於決定諸如使用的中斷、初始化的設備和內存統計信息之類的系統參數可能很有用。這個介面是作為一個獨立但虛擬的文件系統提供的,稱為 /proc 文件系統。很多系統實用程序都使用這個文件系統中存在的值來顯示系統統計信息。例如,/proc/moles 文件列舉系統中當前載入的模塊。lsmod 命令讀取此信息,然後將其以人們可以看懂的格式顯示出來。 下面表格中指定的 mtab 文件以同樣的方式讀取包含當前安裝的文件系統的 /proc/mount 文件。
/etc/mtab 這將隨著 /proc/mount 文件的改變而不斷改變。換句話說,文件系統被安裝和卸載時,改變會立即反映到此文件中。
/etc/fstab 列舉計算機當前「可以安裝」的文件系統。 這非常重要,因為計算機引導時將運行 mount -a 命令,該命令負責安裝 fstab 的倒數第二列中帶有「1」標記的每一個文件系統。
/etc/mtools.conf DOS 類型的文件系統上所有操作(創建目錄、復制、格式化等等)的配置。
系統管理
/etc/group 包含有效的組名稱和指定組中包括的用戶。單一用戶如果執行多個任務,可以存在於多個組中。例如,如果一個「用戶」是「project 1」工程組的成員,同時也是管理員,那麼在 group 文件中他的條目看起來就會是這樣的:user: * : group-id : project1
/etc/nologin 如果有 /etc/nologin 文件存在,login(1) 將只允許 root 用戶進行訪問。它將對其它用戶顯示此文件的內容並拒絕其登錄。
etc/passwd 請參閱「man passwd」。它包含一些用戶帳號信息,包括密碼(如果未被 shadow程序加密過)。
/etc/rpmrc rpm 命令配置。所有的 rpm 命令行選項都可以在這個文件中一起設置,這樣,當任何 rpm 命令在該系統中運行時,所有的選項都會全局適用。
/etc/securetty 包含設備名稱,由 tty 行組成(每行一個名稱,不包括前面的 /dev/),root 用戶在這里被允許登錄。
/etc/usertty
/etc/shadow 包含加密後的用戶帳號密碼信息,還可以包括密碼時效信息。
/etc/shells 包含系統可用的可能的「shell」的列表。
/etc/motd 每日消息;在管理員希望向 Linux 伺服器的所有用戶傳達某個消息時使用。
初學者在使用電腦過程中,肯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怎麼管理電腦的自啟動程序、如何查看載入的系統服務、怎樣從安裝光碟提取丟失的系統文件等。為了解決類似問題,微軟在系統中提供了一個實用工具——系統配置實用程序(Msconfig)。
以系統管理員身份登錄系統後,單擊「開始→運行」輸入「Msconfig」回車後即可啟動系統配置實用程序
下面就結合幾個應用實例來詳細介紹Msconfig的使用(以WinXP為例)。
「一般」選項不一般
默認情況下,Windows採用的是正常啟動模式(即載入所有驅動和系統服務),但是有時候由於設備驅動程序遭到破壞或服務故障,常常會導致啟動出現一些問題,這時可以利用Msconfig的其它啟動模式來解決問題。單擊 「一般」選項,在「啟動模式」選擇「診斷啟動」,這種啟動模式有助於我們快速找到啟動故障原因。此外,還可以選擇「有選擇的啟動模式」,按提示勾選需要啟動的項目即可。
小提示:診斷啟動是指系統啟動時僅載入基本設備驅動程序如顯卡驅動,而不載入Modem、網卡等設備,服務也僅是系統必須的一些服務。這時系統是最干凈的,如果啟動沒有問題,可以依次載入設備和服務來判斷問題出在哪裡。
雖然WinXP具備強大的文件保護功能,不過有時候由於安裝/卸載軟體或誤操作,還是經常會造成系統文件的丟失。一般重要的系統文件,在系統安裝光碟CAB文件中都可以找到。單擊上圖的「展開文件」,然後在彈出窗口中依次輸入要還原的文件(填入丟失文件名)、還原自(單擊「瀏覽自」,選擇安裝光碟的CAB壓縮文件)、保存文件到(選擇保存文件路徑,WinXP/2000一般為c:windowssystem32,Win98則為c:windowssystem),最後單擊「展開」,系統會自動解壓CAB文件,將系統文件從安裝光碟提取到電腦。
可以先用系統的SFC命令來掃描系統文件的改動,找出變化的系統文件,命令格式:SFC [/SCANNOW] [/SCANONCE] [/SCANBOOT] [/REVERT] [/PURGECACHE] [/CACHESIZE=x]
/SCANNOW:立即掃描所有受保護的系統文件。
/SCANONCE:下次啟動時掃描所有受保護的系統文件。
/SCANBOOT:每次啟動時掃描所有受保護的系統文件。
/REVERT:將掃描返回到默認設置。
/PURGECACHE:清除文件緩存
/CACHESIZE=x:設置文件緩存大小。
在電腦應用中經常會看到「許可權」這個詞,特別是Windows 2000/XP被越來越多的朋友裝進電腦後,常常會有讀者問,什麼是許可權呢?它到底有什麼用?下面我們將用幾個典型實例為大家講解windows中的許可權應用,讓你不僅可以在不安裝任何軟體的情況下,限制別人訪問你的文件夾、指定用戶不能使用的程序,而且還有來自微軟內部的加強系統安全的絕招。
初識Windows的許可權
首先,要完全使用windows許可權的所有功能,請確保在應用許可權的分區為NTFS文件系統。本文將以windowsXP簡體中文專業版+SP2作為範例講解。
在以NT內核為基礎的Windows 2000/XP中,許可權主要分為七大類完全控制、修改,讀取和運行、列出文件夾目錄、讀取、寫入、特別的許可權。
其中完全控制包含了其他六大許可權.只要擁有它,就等同於擁有了另外六大許可權,其餘復選框會被自動選中.屬於「最高等級」的許可權。
而其他許可權的等級高低分別是:特別的許可權>讀取和運行>修改>寫入>讀取。
默認情況下,Windows XP將啟用簡單文件共享,這意味著安全性選項卡和針對許可權的高級選項都不可用.也就不能進行本文所述的那些許可權應用操作了。請右擊任意文件或文件夾.選擇「屬性」,如果沒有看到「安全」選項卡,你可以通過如下方法打開它。
打開「我的電腦」,點擊「工具→文件夾選項→查看」,接著在然後單擊取消「使用簡單文件共享(推薦)」復選框即可。
實戰許可權「正面」應用
以下應用的前提,是被限制的用戶不在Administrators組,否則將可能發生越權訪問,後面反面應用會講到。執行許可權設置的用戶至少需要為Power Users組的成員,才有足夠許可權進行設置。
實例1:我的文檔你別看-保護你的文件或文件夾
假設A電腦中有三個用戶,用戶名分別為User1、User2、User3。Userl不想讓User2和User3查看和操作自己的「test」文件夾。
第一步:右擊test文件夾並選擇屬性,進入安全選項卡,你將會看到組或用戶名稱欄里有Administrators(AAdministrators)、CREATOR OWNER、SYSTEM Users(AUsers)、User1(A User1)。他們分別表示名為A電腦的管理員組,創建、所有者組,系統組,用戶組以及用戶User1對此文件夾的許可權設置。當然,不同的電腦設置和軟體安裝情況,此欄里的用戶或用戶組信息不一定就是和我描述的一樣.但正常情況下最少將包含3項之一:Administrators、SYSTEM、Users或Everyone。
第二步:依次選中並刪除Administrators、CREATOR OWNER、SYSTEM、Users,僅保留自己使用的Userl賬戶。在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提示框。
其實只要單擊高級按鈕,在許可權選項卡中,取消從父項繼承那些可以應用到子對象的許可權項目,包括那些在此明確定義的項目的復選框,在彈出對話框中單擊刪除即可。該操作使此文件夾清除了從上一級目錄繼承來的許可權設置,儀保留了你使用的User1賬戶。
就這么輕松,你就實現了其他用戶,甚至系統許可權都無法訪問test文件夾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個文件夾中需要安裝軟體,那麼就不要刪除SYSTEM,不然可能引起系統訪問出錯
★Administrator並不是最高指揮官: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里會有一個SYSTEM賬戶呢?同時許多朋友認為windows2000/XP中的Administrator是擁有許可權最高的用戶,其實不然,這個SYSTEM才具有系統最高許可權,因為它是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工作,任何用戶通過某種方法獲取了此許可權,就能凌駕一切。
實例2:上班時間別聊天-禁止用戶使用某程序
第一步:找到聊天程序的主程序,如QQ,其主程序就是安裝目錄下的QQ.exe,打開它的屬性對話框,進入安全選項卡,選中或添加你要限制的用戶,如User3。
第二步:接著選擇完全控制為拒絕,讀取和運行也為拒絕。
第三步:單擊高級按鈕進入高級許可權沒置,選中User3,點編輯按鈕,進入許可權項目。在這里的拒絕欄中選中更改許可權和取得所有權的復選框。
也可以使用組策略編輯器來實現此功能,但安全性沒有上面方法高。點擊開始→運行,輸入gpedit.msc,回車後打開組策略編輯器,進入計算機設置→windows設置→安全設置→軟體限制策略→其他規則,右擊,選擇所有任務→新路徑規則,接著根據提示設置想要限制的軟體的主程序路徑,然後設定想要的安全級別,是不允許的還是受限制的。
實例3:來者是客--微軟內部增強系統安全的秘技
本實戰內容將需要管理員許可權。所謂入侵,無非就是利用某種方法獲取到管理員級別的許可權或系統級的許可權,以便進行下一步操作,如添加自己的用戶。如果想要使入侵者進來之後不能進行任何操作呢?永遠只能是客人許可權或比這個許可權更低,就算本地登錄,連關機都不可以。那麼,他將不能實施任何破壞活動。
注意:此法有較高的危險性.建議完全不知道以下程序用途的讀者不要嘗試.以免誤操作引起系統不能進入或出現很多錯誤。
第一步:確定要設置的程序
搜索系統目錄下的危險程序,它們可以用來創建用戶奪取及提升低許可權用戶的許可權,格式化硬碟,引起電腦崩潰等惡意操作:cmd.exe、regedit.exe、regsvr32.exe、regedt32.exe、gpedit.msc、format.com、compmgmt.msc、mmc.exe、telnet.exe、tftp.exe、ftp.exe、XCOPY.EXE、at.exe、cacls.exe、edlin.exe、rsh.exe、finger.exe、runas.exe、net.exe、tracert.exe、netsh.exe、tskill.exe、poledit.exe、regini.exe、cscript.exe、netstat.exe、issync.exe、runonce.exe、debug.exe、rexec.exe、wscript.exe、command.com、comspd.exe
第二步:按系統調用的可能性分組設置
按照下面分組.設置這些程序許可權。完成一組後,建議重啟電腦確認系統運行是否一切正常,查看事件查看器,是否有錯誤信息(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
(1)cmd.exe、net.exe gpedit.msc telnet.exe command.com
(僅保留你自己的用戶,SYSTEM也刪除)
(2)mmc.exe、tftp.exe、ftp.exe、XCOPY.EXE、comspd.exe
(僅保留你自己的用戶,SYSTEM也刪除)
(3)regedit.exe、regedt32.exe、format.com、compmgmt.msc、at.exe、cacls.exe、edlin.exe、rsh.exe、finger.exe、runas.exe、debug.exe、wscript.exe、cscript.exe、rexec.exe
(保留你自己的用戶和SYSTEM)
(4)tracert.exe、netsh.exe、tskill.exe、poledit.exe、regini.exe、netstat.exe、issync.exe、runonce.exe、regsvr32.exe
(保留你自己的用戶和SYSTEM)
第三步:用戶名欺騙
這個方法騙不了經驗豐富的入侵者,但卻可以讓不夠高明的偽黑客們弄個一頭霧水。
打開控制面板一管理工具一計算機管理,找到用戶,將默認的Administrator和Guest的名稱互換,包括描述信息也換掉。完成後,雙擊假的Administrator用戶,也就是以前的Guest用戶.在其屬性窗口中把隸屬於列表裡的Guests組刪除.這樣.這個假的管理員賬號就成了無黨派人士,不屬於任何組,也就不會繼承其許可權。此用戶的許可權幾乎等於0,連關機都不可以,對電腦的操作幾乎都會被拒絕。如果有誰處心積慮地獲取了這個用戶的許可權,那麼他肯定吐血。
第四步:集權控制,提高安全性
打開了組策略編輯器,找到計算機設置→windows設置→安全設置→本地策略→用戶權利指派,接著根據下面的提示進行設置。
(1)減少可訪問此計算機的用戶數,減少被攻擊機會
找到並雙擊從網路訪問此計算機,刪除賬戶列表中用戶組,只剩下Administrators;
找到並雙擊拒絕本地登錄,刪除列表中的Guest用戶,添加用戶組Guests。
(2)確定不想要從網路訪問的用戶,加入到此黑名單內
找到並雙擊拒絕從剛絡訪問這台計算機,刪除賬戶列表中的Guest用戶,添加用戶組Guests;
找到並雙擊取得文件或其他對象的所有權,添加你常用的賬戶和以上修改過名稱為Guest的管理員賬戶,再刪除列表中Administrators。
(3)防止跨文件夾操作
找到並雙擊跳過遍歷檢查,添加你所使用的賬戶和以上修改過名稱為Guest的管理員賬戶,再刪除賬戶列表中的Administrators、Everyone和Users用戶組。
(4)防止通過終端服務進行的密碼猜解嘗試
找到並雙擊通過終端服務拒絕登錄,添加假的管理員賬戶Administrator;找到通過終端服務允許登錄,雙擊,添加你常用的賬戶和以上修改過名稱為Guest的管理員賬戶,再刪除賬戶列表中的Administrators,Remote Desktop User和HelpAssistant(如果你不用遠程協助功能的話才可刪除此用戶)。
(5)避免拒絕服務攻擊
找到並雙擊調整進程的內存配額,添加你常用的賬戶,再刪除賬戶列表中的Administrators
實例4:你的文檔別獨享——突破文件夾私有的限制
windows XP安裝完成並進入系統時,會詢問是否將我的文檔設為私有(專用),如果選擇了是,那將使該用戶下的我的文檔文件夾不能被其他用戶訪問,刪除,修改。其實這就是利用許可權設置將此文件夾的訪問控制列表中的用戶和用戶組刪除到了只剩下系統和你的用戶,所有者也設置成了那個用戶所有,Administrators組的用戶也不能直接訪問。如果你把這個文件夾曾經設置為專用,但又在該盤重裝了系統,此文件夾不能被刪除或修改。可按照下面步驟解決這些問題,讓你對這個文件夾的訪問,暢通無阻。
第一步:登錄管理員許可權的賬戶,如系統默認的Administrator,找到被設為專用的我的文檔,進入其屬性的安全選項卡,你將會看到你的用戶不在裡面,但也無法添加和刪除。
第二步:單擊高級按鈕,進入高級許可權設置,選擇所有者選項卡,在將所有者更改為下面的列表中選中你現在使用的用戶,如Userl(AUserl),然後再選中替換子容器及對象的所有者的復選框,然後單擊應用,等待操作完成。
第三步:再進入這個文件夾看看,是不是不會有任何許可權的提示了?可以自由訪問了?查看裡面的文件,復制、刪除試試看.是不是一切都和自己的一樣了?嘿嘿。如果你想要刪除整個文件夾,也不會有什麼阻止你了。
ServerWinStationsRDP-Tcp 改3389 的

⑸ Apache配置文件(httpd.conf)有哪些

基於 NCSA 服務的配置文件。
這是Apache伺服器主要配置文件。 它包含伺服器的影響伺服器運行的配置指令。
不要只是簡單的閱讀這些指令信息而不去理解它。
這里只是做了簡單的說明,如果你沒有參考在線文件,你就會被警告。

這些配置指令被分為下面三個部分:
1. 控制整個Apache伺服器行為的部分(即全局環境變數)
2. 定義主要或者默認服務參數的指令,也為所有虛擬主機提供默認的設置參數
3. 虛擬主機的設置參數
配置和日誌文件名:如果你指定的文件名以「/」開始
伺服器將使用絕對路徑,如果文件名不是以「/」開始的,那麼它將把ServerRoot的值附加在文件名的前面,
第一區:全局環境參數
這里設置的參數將影響整個Apache伺服器的行為;
例如Apache能夠處理的並發請求的數量等。
ServerRoot:指出伺服器保存其配置、出錯和日誌文件等的根目錄。

注意!如果你想要將它指定為NFS或其它網路上的位置,
請一定要去閱讀與LockFile有關的文檔這將會使你自己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路徑的結尾不要添加斜線。
串列訪問的鎖文件必須保存在本地磁碟上
ScoreBoardFile:用來保存內部服務進程信息的文件。
如果未指明(默認),記分板(scoreboard)將被保存在一個匿名的共享內存段中,
並且它不能被第三方軟體所使用。
如果指定了,要確保不能使用兩個Apache使用同一個記分板文件,
這個記分板文件必須保存在本地磁碟上。

第二區:「主」服務配置
這一區建立被 「主」 伺服器用的指令值,以回應那些不被 <VirtualHost>
定義處理的任何請求。
這些數值也提供默認值給後面定義的<VirtualHost>容器。
如果<VirtualHost>中有定義,那麼這里定義的指令值將被
<VirtualHost>中的定義所覆蓋。
如果你想使httpd以另外的用戶或組來運行,你必須在開始時以root方式啟動
然後再將它切換為你想要使用的用戶或組。

⑹ __tns__這是什麼

1、TNS 是一家全球性的市場研究與資訊集團。網址是:http://www.tnsglobal.com/

2、Oracle:TNS Oracle中TNS的完整定義:transparence Network Substrate透明網路底層,監聽服務是它重要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不要把TNS當作只是監聽器 ORACLE當中,如果想訪問某個伺服器,必須要設置TNS,它不像SQL SERVER那樣在客戶端自動列舉出在區域網內所有的在線伺服器,只需在客戶端選擇需要的伺服器,然後使用帳號與密碼登錄即可。而ORCAL不能自動列舉出網內的伺服器,需要通過讀取TNS配置文件才能列出經過配置的伺服器名。 配置文件名一般為:tnsnames.ora 存取路徑: $ORACLE_HOME\network\admin\tnsnames.ora

詳細情況請參照網路,http://ke..com/view/1631786.htm

⑺ 默認情況下,APache伺服器的配置文件名以及php預處理器的配置文件分別是什麼

php.ini。
C:wampinapacheApacheconf目錄下。MySQL伺服器的配置文件名是my.ini,默認放在C:wampinmysqlmysql目錄下,PHP預處理器配置文件名是php.ini,默認放在C:..。

⑻ config什麼意思

config是顯示配置信息命令,它是英文單詞configuration的縮寫,是「配置」的意思。

一般是修改系統配置或設置的,計算機中各類軟體及系統都有類似CONFIG的文件,其中主要是系統或各軟體的配置參數。 config對象對應於javax.servlet.ServletConfig類,此類位於servlet-api.jar包中。

如config.sys中記錄了電腦系統啟動時載入的配置參數,一般軟體config.ini中記錄了軟體運行時需要帶的參數或運行環境。還有些軟體將參數文件以*.cfg為文件名,而CFG也是config的縮寫。

(8)伺服器配置文件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config其他意思:

n. 構造;外形;配置;排列;線路接法;位形

abbr. (=configuration)

config例句

These variables are always loaded from the config file.

這些變數總是從配置文件中載入。

Values of config file variables can be in quotes, but not necessary.

配置文件變數值能夠在引號中使用,但是沒有必要。

REM Records comments ( remarks ) in batch files or CONFIG. SYS.

在批處理文件或 config. SYS里加上註解或說明.

System trace information was not specified in your CONFIG. SYS file, or tracing is disallowed.

系統跟蹤信息未在CONFIG. SYS文件中指定, 或不允許跟蹤.

These variables are always loaded from the config file.

這些變數總是從配置文件中載入.

⑼ 什麼是伺服器的配置文件名

配置文件基本格式如下:
DEVICE=eth0 # 代表設備名
ONBOOT=yes # 代表是否隨系統啟動開啟設備
BOOTPROTO=static # 代表是靜態配置還是DHCP分配
IPADDR=192.168.1.113 # 代表靜態配置的時候的IP
NETMASK=255.255.255.0 # 代表靜態配置的時候的子網掩碼
GATEWAY=192.168.1.1 # 代表靜態配置的時候的網關

⑽ 配置dns伺服器時三個最基本的文件是

1,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

2,區域配置文件 /etc/named.rfc1912.zones

3,區域數據配置文件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33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62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78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303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89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39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206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806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60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