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攝影新手如何配置鏡頭

攝影新手如何配置鏡頭

發布時間: 2022-10-01 14:15:30

㈠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鏡頭

導語 :如果你隨便去問一些攝影初學者“長槍大炮”(超級變焦鏡頭)或者“旅行頭”(變焦范圍涵蓋從廣角到長焦的鏡頭)是什麼,他們應該能回答出來。但是要提到其相機鏡頭的焦距,他們就未必清楚了。因為拍攝時,他們都是憑直覺選用變焦鏡頭的不同焦距的,當然通常是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但有時則完全是因為感覺順手。

不同的焦距會使照片產生怎樣不同的效果呢?為什麼需要用不同的焦距拍攝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能在本文中找到。在文中,我還會解釋一直困擾著攝影初學者的一些與鏡頭有關的問題,比如“通光率”和“焦距轉換系數”這類重要概念。至少在套頭壞掉,必須更換新的鏡頭之前,你得知道這些概念指的是什麼。

什麼是通光率?

在攝影論壇和專業文獻中常常會提到“高速鏡頭”,它指的是那些能將光圈調到很大的鏡頭。光圈值越小,鏡頭的通光率就越大。你會在相機的鏡頭上發現一串數字,這些數字就代表鏡頭的通光率,比如某一款變焦鏡頭上的數字是:28-135 mm 1:3.5-5.6。

在每個鏡頭上你都可以讀到其最大的光圈孔徑值

這串數字的意思是:如果將變焦鏡頭的焦距設置為28毫米,拍攝時就可以使用最大限度的光圈(即光圈值f3.5);如果將該鏡頭的焦距設置為135毫米,拍攝時能使用的最大光圈就相對較小了(光圈值f5.6)。

比如某一款變焦的高速鏡頭上會有這樣的數值:28-80 mm 1:2.8。這意味著,不管你將鏡頭的焦距設置在28~80毫米之間的哪個值,拍攝時都可以採用光圈值f2.8。“1:”後面的數字越小,你在構圖時可選擇的餘地就越大。只不過越大的通光率並不一定就意味著越高的光學拍攝質量。不過如果使用通光率高的鏡頭拍攝,你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仍然能將曝光時間設置得比較短,而且不必調高感光度。此外,用這種鏡頭可以更容易地讓首要主題從模糊的前景和背景中突顯出來。不過這種鏡頭也有缺點,它比普通(通光率低)的鏡頭更大、更重,也更貴。

小提示:照片中模糊區域的美觀度是由鏡頭決定的。專業術語叫做“散景”,這個詞源於日語。散景指的並不是照片的模糊程度,而是模糊區域的形態。使用定焦的高速鏡頭拍攝時,光圈的相對孔徑會比較大,因而形成的散景與變焦鏡頭下的完全不同。專業攝影師能根據眩光的形狀特徵辨別出這幅照片是採用多大的光圈孔徑拍攝的。

什麼是焦距轉換系數?

我們在談論相機鏡頭的時候常常會提到焦距轉換系數,其實把它稱做畫幅系數或裁切系數更妥當一些,因為在攝影的其他方面也會提到焦距轉換系數。那麼這些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採用較小的感測器並不會改變鏡頭的焦距,相比大的感測器,它的像場角更小。這就形成了拍攝焦距變長的假象—所以我們有時也會用“焦距轉換”這個概念。

大多數類型的單反相機,其圖像感測器都比以前那種全畫幅格式(24毫米×36毫米)的要小。根據尺寸大小,它們被稱做APS-C或APS-H感測器,這是為了和全畫幅格式的感測器區分開來。盡管有這樣的區分,但是很多膠卷相機的鏡頭也還能裝在數碼相機的機身上使用。比如你把焦距為28毫米的老款廣角鏡頭裝到一部單反數碼相機上,最後的照片並不像是用28毫米焦距的鏡頭拍攝出來的,因為它已經不能產生廣角的效果了。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照片的效果不再由焦距的實際改變決定,而是由數碼相機上的小感光元件對畫面的裁切決定的。

所謂的全畫幅感測器的畫幅系數是1,舊式鏡頭(膠卷相機的鏡頭)在這種新型數碼相機上的成像類型和在以前的膠卷相機上是一樣的。而感測器較小的相機,其畫幅系數根據感測器的大小可以達到1.2~1.8或者更大。如果你想知道新型數碼相機裝上舊式鏡頭會有怎樣的成像特點,就可以藉助畫幅系數計算出來。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影響拍攝效果的缺點,在焦距較長的情況下反而變成了優點:採用1.8的畫幅系數,一般的焦距為300毫米的鏡頭就會變成一個很棒的焦距為540毫米的超長焦鏡頭。

如果你想給自己的相機配備一個全畫幅感測器,那在買鏡頭的時候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現在的新型鏡頭被製造得更適用於較小的感測器,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新型鏡頭都能裝在全畫幅的相機上。

適用於感測器較小的單反數碼相機的廣角變焦鏡頭,裝在採用全畫幅格式感測器的相機上時就不起作用了,因為它不能顧及整個像場角區域。將變焦鏡頭的焦距設置在12-20mm時,照片看上去就是這樣的——根本不能用。

要了解某個鏡頭到底是為較小的APS-C/H感測器還是為全畫幅感測器設計的,可以從它特殊的生產型號標記看出來。帶有EF卡口的佳能鏡頭和第三方製造商生產的配套鏡頭,都可以用在佳能EOS數碼相機上。佳能EF-S鏡頭是為了適應EOS 300D較小的感測器(APS-C)而研製的,為了兼容這種鏡頭,從EOS 300D起,採用APS-C格式感測器的EOS相機都有新的鏡頭卡口。尼康的DX鏡頭則是專門為尼康DX格式的數碼感測器設計的。如果你對某款鏡頭很感興趣,那麼你可以在它的產品說明書里找找提示,看它適用於哪種尺寸的感測器。

鏡頭分類

直到30年前,單反相機都是和所謂的標准鏡頭配套出售的。當時鏡頭的焦距都是50毫米。現在,焦距較短的'鏡頭被稱為廣角鏡頭,焦距較長的鏡頭被稱為長焦鏡頭,焦距在300毫米以上的鏡頭則被稱為超長焦鏡頭。此外還有專用鏡頭,比如適合拍攝特寫的微距鏡頭,或者主要用於拍攝建築的移軸鏡頭—通過調整不同的視角來拍攝,它可以克服建築物傾斜的線條(即透視變形)對照片產生的影響。

採用微距鏡頭拍攝:拍攝這幅照片使用的是焦距為100毫米的微距鏡頭,為了防止拍攝抖動,曝光時間必須控制在1/100秒之內。使用微距鏡頭拍攝時,景深會很淺。如果你想讓首要主題的大部分區域都能夠清晰成像,就必須把光圈調得很小。

不論是在攝影棚里還是在戶外,把焦距調到50毫米以上,都會拍出美麗的人像照。

安裝在數碼相機上的舊式標准鏡頭,其作用就像一個焦距約80毫米(根據焦距轉換系數來說)的中長焦鏡頭—很適合拍攝人像照。採用這個焦距能讓模特的臉成像逼真,而背景則會模糊甚至消失。這樣就不會出現干擾因素,使觀賞者的視線從首要主題上移開。

廣角鏡頭可以把很多東西都拍攝下來,當然也可能拍出不同尋常的建築外觀:採用廣角鏡頭直接由下向上拍攝,不僅會使照片產生傾斜線,而且會讓首要主題的成像完全失真。

盡可能接近首要主題,但是又不會影響到首要主題—長焦鏡頭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幅照片是用焦距為20毫米的廣角鏡頭拍攝的。1.6的裁切系數削弱了廣角的效果,讓焦距變成了32毫米。但是對肖像攝影來說這個焦距還是太短了,拍攝對象的臉看上去失真了。

體育攝影只有通過比較緊湊的取景才會顯得有意思。不過想要將運動員的動作完美地捕捉下來,還需要一個安靜的背景和正確的拍攝角度。盡管這幅照片的取景和銳度都是正確的,但是一幅好的跳高照片必須拍下運動員越過橫桿的一瞬間。使用焦距為300毫米的鏡頭進行拍攝還不夠,500毫米或是更長的焦距才是理想的焦距。

在標准配置下,使用攜帶型相機進行微距攝影比使用單反相機能更接近主題。由於其攜帶型的製造方式,照片清晰區域的范圍也會與單反相機完全不同。

盡可能接近首要主題,但是又不會影響到首要主題—長焦鏡頭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你需要哪種鏡頭?

使用變焦鏡頭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幾乎在所有場景中你都可以進行拍攝。你不必將大量的時間花在更換鏡頭上,更主要的是避免了在更換鏡頭的過程中把很少量的灰塵帶進相機內部。變焦鏡頭輕便且易於攜帶,在你外出度假的時候也可以安心地帶著它。無論何時,它都能用於你所能想到的拍攝場景。

到目前為止,變焦鏡頭的成像質量還不及定焦鏡頭。不過如果你只是進行一般主題的拍攝,而且對照片的要求並不是非常高的話,那麼變焦鏡頭便於攜帶的特點完全可以抵消它在成像質量上的欠缺。購買相機的時候,你不一定非得買相機機身配備的標准鏡頭,因為這種鏡頭的變焦范圍大多很窄,通光率也很差(1:5.6 或 1:8)。你最好還是多付些錢,買一個通光率更高的變焦鏡頭(1:3.5 或1:4.5)。

倘若你的預算有限,那就可以考慮買一款普通相機,然後配一個比較高級的鏡頭。因為通常情況下,在兩三年以後數碼相機的機身就已經沒什麼價值了,但是好的鏡頭卻能繼續用在下一部相機上。

當然應該購買哪種鏡頭,還要取決於你喜歡拍攝怎樣的主題(請參照下面的表格)。表格里給出的數值只是近似值,因為在拍攝運動狀態或是動物的時候,如果你和拍攝目標之間的距離比較近的話,完全可以使用比300毫米更短的焦距。又或者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使用超長焦鏡頭來拍攝某個特殊的建築照片。鏡頭所涵蓋的焦距越長,你在拍攝時的構圖空間就越大。不過期待有一個能包含整個焦距范圍(12~1500毫米)的大鏡頭並沒有什麼意義,除非你真的懶得去換鏡頭。

在大多數拍攝場景中,一個鏡頭有從廣角到中長焦的變焦范圍就足夠了,比如18~125毫米 。如果你要拍攝超出這個范圍的場景,就要再添置一個變焦鏡頭,比如焦距范圍是100~300毫米或者40~800毫米的鏡頭。請你首先購置焦距范圍能夠拍攝最常見的主題的鏡頭,然後再慢慢地添置“異類”鏡頭補充你的裝備庫。

拍攝主題與焦距

建築 12~100mm,移軸鏡頭 星空 ≥ 1000mm 舞台 100~300mm 紀念 28~200mm 風景 28~200mm 微距 微距鏡頭(50mm、60mm、100mm或者更大) 自然/植物 28~150mm,微距設置 人像 50~150mm 旅遊 28~300mm 新聞攝影 28~200mm 體育 300~1500mm 動物 200~1500mm

㈡ 攝影初學者如何選擇合適的人像攝影鏡頭

導語: 很多人最近通過各種方式問我拍人像都用到了哪些鏡頭,我想這對於很多初學者,或者對人像攝影感興趣的朋友來說也是一個頗為讓人頭疼的問題。那麼在這篇文章里我想簡單談一下我對於人像攝影的器材選擇問題,盡管我並沒有使用過所有的鏡頭,不過從我玩攝影這些年來,經手的鏡頭也有不少了,我想還是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大概的參考意見。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還要特別向各位強調一點,那就是在人像拍攝中,好的創意策劃和模特的素質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好的想法加上一個好的模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你技術上的缺陷,很多大師用手機也能拍出相當厲害的作品出來。記住好的鏡頭只能給模特錦上添花,所以在你花大價錢升級器材的同時,不妨花點錢去請一個好的模特,好好的琢磨下拍攝主題和模特造型。

那麼這篇文章中我想首先談一下aps系統下的人像拍攝,然後再論述全幅系統上的鏡頭選擇。盡管我個人認為全畫幅拍人像自然具有先天的優勢,但是我想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第一台購買的單反相機很多都是apsc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半幅,即所有的鏡頭焦段都需要乘以1.5的系數(佳能系統需要乘以1.6)。

由於aps系統先天的缺陷造成的,比如長焦鏡頭焦段上會變得更長,你需要離模特更遠的距離,不利於溝通;比如鏡頭焦段和鏡頭的視角關系不匹配,aps上的人像鏡頭的視角關系依然是全幅上的標頭水準;再比如背景虛化能力減弱,相同的鏡頭如果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相同,apsc在背景虛化能力上要比全幅縮水。但是如果我只談論全幅的鏡頭選擇,肯定很多人馬上就會把這篇文章關掉了。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拍人像僅僅是旅遊時的留念而已,當然有一部分朋友可能不會滿足於到此一游照,希望能幫自己的美女帥哥朋友們拍點藝術寫真,一方面朋友很高興,另一方面自己也會有不小的成就感。那麼如果你的需求僅止於此,我強烈推薦使用apsc相機,因為已經足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了,在此我不具體推薦機身,因為任何一部數碼單反相機都可以完成這個任務。那麼在apsc系統中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鏡頭呢?

如果你未來並沒有升級到全副的打算,那麼我強烈不推薦在aps相機上使用全幅牛頭(當然如果你錢多那是無所謂的),原因在於aps相機無法完全發揮全幅牛頭的威力,就像一輛十噸重的.火車,可是你只給他配了一個能拉五噸的引擎,那麼你這個貨車剩餘的運載能力就完全浪費了,而這些浪費的不僅僅是鏡頭,而且是你的血汗錢,誰都不希望自己花高價錢買了一個牛頭可惜大部分性能都用不上。一個牛頭之所以牛,不僅僅是因為性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拍攝時對於氛圍的營造,而這些在aps上將大打折扣。

如果說拍人像我只有一個鏡頭的話,那麼我一定會選擇近似50mm的標頭,這個焦段已經被證明為最為經典的焦段了。那麼在apsc相機上,原廠鏡頭,我比較推薦35/2這樣規格的鏡頭,佳能新推出的35/2IS是個不錯的選擇,折算過來正好差不多標頭焦段。副廠適馬的30/1.4也是不錯的替代標頭的選擇,算是數碼時代的標頭了。

之所以推薦適馬這個鏡頭的原因在於:

第一、具有1.4大光圈,性價比高;

第二、這個鏡頭是一個特別適合拍攝人像的鏡頭,據說這個鏡頭是專門為拍攝人像進行過優化的,我自己也用過這個鏡頭,搭配在我的索尼a200機身上,效果是不錯的;

第三、這個鏡頭全開素質不錯,我曾經在我的索尼a200上用過,光圈全開對於拍人像來說是可以信任的。當然對於適馬來說,找一個不跑焦的鏡頭還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接下來我要談談標頭,也就是50mm焦段,這個焦段在aps上折算為75-80mm左右,比較接近傳統上的人像黃金焦段。不過問題就在於,很多人糾結於到底是選擇原廠的50/1.4還是選擇50/1.8,我的觀點是,這取決於你的預算。

如果選擇50/1.4,我個人推薦副廠適馬的而非原廠,原廠的50/1.4由於存在設計年代較久,往往全開成像不令人滿意,紫邊色散都較重,但是有一個優點就是輕便,而且如果縮光圈使用,素質都很完美。

索尼的50/1.8鏡頭比佳能的小痰盂略貴一些,但是由於這個頭是經過現代改良設計的,性能絕對比佳能的好很多。所以如果你要選擇50/1.4,那麼我強烈建議你拋棄掉所有的原廠標頭,選擇適馬(佳能的50L除外,等會會具體再說),我對適馬這個標頭的印象極好,正如我也推薦了30/1.4一樣,在我的a900和5d3上,這個適馬標頭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全開光圈畫質稍軟,但是焦外如奶油般化開,焦外成像超越了原廠的感覺。所以在這個鏡頭上,我從不掩飾對適馬的喜愛,是堅定的適馬黨。

再談完標頭後,接下來要談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人像黃金焦段鏡頭了,主要就是指85-135mm之內的鏡頭。

選擇這個焦段的鏡頭不會有什麼很困難的事情,原則上如果你錢多就選擇原廠的比如佳能85L和135L,索尼蔡司85za和135za,選擇什麼都沒有錯,這些鏡頭我將在下節談論全幅時重點介紹,這里我還是那個觀點,如果你完全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那麼其實沒必要去買這些鏡頭,每家都有一些廉價的人像頭,那些是更適合的選擇。

索尼之前是沒有廉價人像頭的,比如佳能有85/1.8,索尼也發布了廉價的85/2.8全幅廉價人像鏡頭,不過可惜的是光圈比佳能的85/1.8要小了一點,不過如果上市價格能在1000多,那還是相當超值的,還是那句話,aps上虛化的差距遠沒有全幅上來的大。

另外一個非常值得選擇的就是各家的百微鏡頭,如果你想擁有高水準高素質的人像頭可是又囊中羞澀,那麼百微無疑可以成為最佳的替代品,我在購入85G之前也曾使用過一段時間的美能達百微鏡頭,絕對可以讓一直使用狗頭的人在主觀體驗上有一個飛躍。

百微鏡頭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百微頭先天是設計用來拍微距的,因此近距離對焦的成像質量要遠大於遠距離對焦的成像質量,而且由於微距頭的特點就是銳利無比,在拍mm的時候記得千萬不要給mm看原片啊,套用網上某人的話來說,“六宮粉黛無顏色,君王從此不早朝”(這些話同樣也適用於各家的50微鏡頭,可以成為標頭段高素質鏡頭的最佳替換選擇)。

一個比較廉價的代替百微的方案就是選擇副廠騰龍的90微,這個鏡頭也是騰龍的看家頭之一,素質和原廠不會差很多,但是價格要便宜一大截,不過騰龍黃似乎還是么有完全去掉。

另外有一些比較冷們的人像頭選擇,那就是各家的百二鏡頭,即100/2,這個焦段的鏡頭曾經非常的流行,但是現在普遍已經被85和135取代了。我曾經使用過佳能的100/2,全開的成像質量比85/1.8要好,而且色彩也優於85/1.8,不過數碼時代色彩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百二這個頭價格低廉,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同時替代85和135的感覺,也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前面基本上談論的是定焦鏡頭,那麼變焦鏡頭又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把那些變焦狗頭從你的裝備中丟棄吧,所有光圈在f3.5-5.6之類的變焦鏡頭,你就拿他當成旅遊頭拍拍到此一游照好了,除非你是大師級人物,否則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用不好這樣的鏡頭的。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好辦了,到底是選擇副廠的大光圈變焦鏡頭還是選擇原廠的大三元大光圈鏡頭呢?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完全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並且手頭並不寬裕,那麼就選擇副廠的,比如騰龍17-50/2.8;如果你將來打算升級全幅,那麼佳能24-70L和蔡司24-70za是你的最佳選擇;如果你不屑於買一個副廠半幅頭,可是又買不起原廠大三元,那麼副廠大三元倒是絕佳的選擇,比如適馬的24-70/2.8和騰龍的24-70/2.8。

佳能的2470L這個頭比較老,現在推出了二代,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一代鏡頭,盡管素質相比索尼尼康兩家要差些,但是對於拍人像來說更為柔和,焦外似乎也比二代柔和些,二代更為銳利一些。

長焦鏡頭方面,有人會困擾於到底是購買小白級別的還是小小白級別的,我的意見是如果預算充足還是選擇2.8的小白吧,f4的小小白鏡頭虛化效果也要差很多,更適合拍風景而非人像。當然如果你沒有原廠情節的話,副廠的騰龍和適馬都有70-200/2.8的選擇,當然我覺得用到這個檔次的鏡頭基本上選擇原廠的比較多,有時候只是一個面子上的問題,當然原廠鏡頭的高素質絕對是有保障的,比如is小白兔,全焦段全開光圈都是可用光圈,用來工作的話是值得信賴的。值得一提的是,索尼用戶有比較廉價的長焦小三元選擇,那就是美能達二手的70-210/4,這個鏡頭素質盡管沒有佳能小小白好,不過勝在色彩和焦外,有一點點萊卡鏡頭的味道。

㈢ 攝影新手第一支定焦鏡頭怎麼選

有一個粉絲留言,問我如果只選一個定焦鏡頭,35mm 、50mm、85mm推薦哪一個?對於攝影新手來說,35mm是一個穩妥的選擇,雖然有點貴,但絕對值。在我個人的攝影習慣中,我常用的就是35mm的定焦鏡頭,不是說其它幾個不好,而是我個人用習慣了35mm,它對我來說鏡頭感比較好。其實這幾個焦段都是最流行的焦段,都可以拍人像掃街啥的,主要還是要看你個人的喜好。下面我來說一下這幾個定焦鏡頭的優缺點,供有需要的人參考。35mm被稱為「人文之眼」,應該算是一款多用途定焦。不管是進行人像攝影,還是風光攝影,它都可以勝任。即便是拍星空也沒有問題,使用范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廣的。

35mm定焦鏡頭很適合掛機,因為它體積小,很輕便,對於長時間外出拍攝,絕對是非常友好的。 缺點: 原廠價格比較高,不過可以考慮適馬和騰龍的鏡頭。50mm焦段適合拍人像建築之類,也可以兼顧室內和室內拍攝,它沒有35的畸變,也沒有的85mm的景深,平淡的就像是生活中的樣子。多數人會選擇這個焦段,因為容易掌握而且價格相對便宜(1000以下)。

85mm-135mm有「人像黃金焦段」之稱,強大的背景分離和虛化使得新手在背景的選擇和主體的突出中更加簡單,85mm更是拍攝人像的「完美頭」,只要光線足夠好,在哪都能出片。 缺點: 85mm的用途非常受限,幾乎只能拍「大頭照」。在室內幾乎沒有什麼用處,在戶外也需要保持很遠的距離。除非你需要拍攝海報封面那樣的面部范圍,否則不建議購買。

鏡頭選購廠商推薦

尼康Nikon尼康其眾多的相機產品中,最主要的有尼康D系列的數碼單反相機、尼克爾(Nikkor)相機鏡頭、Z系列無反相機、消費型數碼相機Coolpix系列。

佳能
佳能試制日本第一台35mm焦平面快門照相機。1937年,佳能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成立。佳能相機產品主要有EOS單反/無反相機、EF/RF鏡頭、小型數碼相機。

索尼Sony
「Sony"是由表示聲音的拉丁文詞根「sonus」和含義為「聰明可愛」的「sonny」兩個片語成而來的,其語源為「一個活潑調皮的小孩」。代表產品:全幅微單A9、A7系列。

適馬
適馬公司是一家生產單鏡反光相機鏡頭為主的日本公司,主要生產單反相機、鏡頭、高端卡片機。其產品物美質優,深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

騰龍
旗下鏡頭以低廉親民的價格和較高的光學素質著稱。騰龍研發了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明星產品,而且它的副廠鏡頭的資源比較豐富且性價比高,比較適合初學者購買。最後一個關於定焦的問題,光圈不要全開,光圈全開的情況下,很難對焦不說,還會跑焦。

作者介紹:顧南柯,90後自媒體人,旅行攝影愛好者,專注分享攝影干貨及生活隨筆文章創作。

㈣ 攝影新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鏡頭

導語:不同的鏡頭會令你得到截然不同的作品,不論是構圖上、畫質上甚至使用上,都會帶來很大的分別。這篇將會說明不同鏡頭的優劣,然後讓你作出適當的取捨。

攝影新手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鏡頭

買鏡頭時應該考慮什麼?

在無任何限制下,攝影愛好者當然希望擁有全部鏡頭吧。但在空間和財力有限情況下,我們往往只能選擇最適合自己拍攝習慣的鏡頭,考慮因素如下︰

1) 焦段 (例如你愛拍雀鳥,就要考慮鏡頭是否夠長焦去拍攝雀鳥,或風景就要考慮是否夠廣角)

2) 光圈 (例如拍攝地方較昏暗,又或需要足夠淺景深來突出主體)

3) 格式支援 (包括片幅是否適用,會否出現黑角;又或接環是否相應;又或能否支援自動對焦)

4) 特殊功能 (例如移軸鏡、微距鏡或魚眼鏡等)

5) 重量 (有些鏡頭甚至無法手持拍攝,須用腳架支撐)

6)價格

在考慮以上主要因素後,你可能亦會考慮到畫質、外型、品牌甚至其他特別功能,以下是幾種比較主要鏡頭的分類供你選購時參考:

定焦鏡 vs 變焦鏡

定焦鏡的特性︰

1) 固定焦距,故此要改變構圖時,只能由拍攝者自行移動。

2) 鏡片較少,一般較輕而且畫質較佳,往往擁有較大光圈,如 f/1.8 或以上。

變焦鏡的特性︰

1) 焦段可變,構圖彈性更高。

2) 鏡片較多,所以一般較重,而且畫質會下降,最大光圈一般通常為 f/2.8 左右。

科技不斷在進步,上述原則亦漸漸改變,例如部份最新的變焦鏡質素,已能與定焦鏡難分高下,而且亦有出現?Sigma 18-35mm f/1.8 的大光圈變焦鏡特例,因此這只是個參考。不過重量方面仍有不少差距,選擇時有必要多留意。

定焦鏡只有一個焦段,上圖這支是50mm

變焦鏡的焦段是一個范圍的數值,上圖這支是70-200mm

廣角鏡 vs 遠攝鏡

廣角鏡的特性︰

1) 視角較寬闊,多用於風景攝影,前景會有誇張化效果,照片邊緣可能出現影像扭曲。

2) 鏡片通常較少、鏡頭較輕,一般手持拍攝即可,而且有些價格相當便宜。

遠攝鏡的特性︰

1) 視角較窄,但可拍到較遠的景物如雀鳥,而且透視會呈現壓逼感,即是前景與背景的事物好像變得更接近,景深亦會較淺。

2) 鏡片較多、鏡頭較重,越為長焦距例如 500、600mm 的話,往往需要用腳架支撐,價格亦相當高。

如前所述,科技不斷在進步,防震技術等在提升,甚至出現如?Tamron 150-600mm F/5-6.3?可手持拍攝的遠攝鏡,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被「一般用法」所限,廣角鏡可以拍攝野生動物,而遠攝鏡亦可用來拍攝風景,只是構圖和視覺效果不同,靈活運用才是正確的方法。

廣角鏡可拍攝出廣闊的風景

這張在山上拍攝的相片是用遠攝鏡拍攝

原廠鏡 vs 副廠鏡

原廠鏡是相機生產商例如是Nikon、Canon 和 Sony為自己相機所生產的鏡頭。副鏡鏡則是這些生產商以外的廠商,例如是 Tamron、Samyang 開發,供套用在其他品牌機身上使用的鏡頭。

只要接環對應,副廠鏡頭也是不錯的選擇。副廠鏡好處是一般較原廠便宜,甚至差不多一半價格,近年副廠鏡質素也不斷提升,水平甚至直逼原廠?(例如是特別昂貴的.?Zeiss Touit,質素極高)。

壞處則是可能會出現兼容問題,例如新的機身未必會支援舊的副廠鏡,導致無法自動對焦。畢竟是不同公司,在鏡頭市場上亦有可能出現競爭,這亦是必須留意的。另外有些人覺得原廠機身配原廠鏡比較漂亮 / 完整,這個心理因素也是頗常見的。

Sigma鏡頭

由Tamron出產的副廠鏡

鏡頭的選擇不單包括購買的時候,也包括外游或出外拍攝時,你會考慮帶甚麼鏡頭才好?要帶多少支?如基礎概念所述,我們需要考慮到鏡頭的用途與重量,如帶多過一支的話,就要考慮拍攝時是否有足夠時間換鏡,也要考慮有沒有足夠體力。

在特別情況 (如拍攝運動),攝影師甚至會帶兩部相機或以上,以換相機代替換鏡頭,以拍到轉瞬即逝的畫面。無論如何,有時該取捨的不是鏡頭,而是我們對影像無止境的貪婪,希望把甚麼都拍下來,所以甚麼鏡頭都買都帶,最後可能一無所得,這是不少人的共同經驗呢。

㈤ 如何選擇合適單反鏡頭

如何選擇合適單反鏡頭

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縮寫為SLR camera)又稱作單反相機。它是指用單鏡頭並通過此鏡頭反光取景的相機。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選擇合適單反鏡頭的相關介紹資料,歡迎大家參考。

變焦鏡頭那麼方便,為什麼我們還要使用定焦鏡呢?

大多數一個初學者第一次都購買相機都會選擇套機,因為可以跟著一支變焦鏡頭――一鏡走天下,適合在不同場合中使用。而我卻第一次真正擁有和接觸的單反鏡頭反而是一支50mm標準定焦鏡頭,當時有朋友笑說不能走天涯了,但這是真的嗎?變焦鏡那麼方便,為什麼我們還要使用定焦鏡呢?

通常來說,使用變焦鏡頭想要有大光圈,就得付出非常昂貴代價,而定焦頭用「白菜價錢」就可以輕易買到「燒鵝味道」的大光圈鏡頭。首先,光圈越大,搜集的光線比小光圈的變焦鏡頭多,可以輕易製造淺景深的效果,在晚上或室內弱光環境下不用調高感光度(ISO)就可以拍到所想的照片。再者,因為定焦鏡頭的組件可以製造得比變焦鏡頭細小,所以會很輕巧。同時,由於沒有變焦的“便利”後,你就需要靠自己的移動來拍攝,可以幫助你認真思考構圖。加上定焦鏡頭的構造純粹,素質往往都會比變焦鏡頭高,而且價錢相宜,物美價廉誰能不愛。

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定焦鏡頭最常見的三個焦段:35mm,50mm,85mm。

35mm定焦鏡頭――EF 35mm f/1.4L USM

35mm是著名的人文廣角,同時也適合風光和團體人像,甚至肖像都適合使用。它能在街頭上讓攝影師足夠的空間進行構圖,而且可拍攝的范圍較廣,能將人物及大部分的周邊環境拍進去。再者,具有微廣角的透視感,受到許多街頭攝影或新聞攝影的人士的青睞,所以有人認為用35mm鏡頭拍攝的畫面比標准、人像定焦鏡頭更有「視覺沖擊力」。

50mm定焦鏡頭――AF-S NIKKOR 50mm f/1.8G

50mm定焦鏡頭應該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鏡頭。著名攝影師布列松亦喜愛用Leica配搭一支50mm鏡頭拍照,他認為鏡頭對他來說就像是眼睛的延伸,更認為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鏡頭,可以「所見即所得」。透過觀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於你肉眼當前所看見的,當需要快速構圖時,可以在腦中幻想需要的畫面。這顆廉價高素質的尼康定焦,也被去圈內人士戲稱為“人類光學精華”。

85mm定焦鏡頭――85mm F1.4 EX DG HSM

85mm被稱為人像鏡頭,因為此焦距變形小,而且壓縮感較小,容易營造淺景深,所以常用於影人像時使用。而且由於物理限制關系,焦距愈長的鏡頭難以製造出較大的光圈,但85mm卻輕易有f/1.4,f/1.2等大光圈。再者,此焦距很適合拍攝半身人像相片,拍攝時攝影師與模特兒的溝通相當重要,如果焦距太長會讓兩人難以溝通。而焦距太短,因為需要近距離才能填滿畫面,會令模特兒和攝影師都感到尷尬,所以85mm正是一個合適的距離,讓兩人容易溝通又可以減除尷尬感,人像必備。

以上只是較通用的三款焦距鏡頭,其實定焦鏡頭仍然有很多不同焦距可以選擇,如24mm、135mm等等,所以定焦鏡頭的世界仍然是五花八門,任君選擇。希望大家可以透過日後所累積的經驗可以找出自己所喜愛的.鏡頭吧。

其實除了定焦鏡頭,相信不少攝影朋友都有一兩支變焦鏡頭「旁身」。當初學者學懂使用其他的變焦鏡頭後,通常都會選擇購買一支廣角鏡頭以補充不足。因為通常首支變焦鏡頭都是標准變焦,不夠駕馭一些壯觀的風光照。無論是廣角變焦、長焦定焦,其實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鏡頭,因為這些種類鏡頭的製作難度非常大,所以也是各個廠家的技術體現所在。

超廣角鏡頭的選擇――EF 8-15mm f/4L Fisheye USM

因為廣角變焦比較少人會用到,所以會為大家介紹一些使用技巧:

(1)一切從簡

初學者拍攝風光時,都想拍下當時所有事物,甚至一花一草都不會放過,所以通常都想“大而全”。廣角鏡頭難以駕馭的地方也是如此,往往在照片中都會拍到一些不想要的東西,這些不必要的元素很容易容易影響觀感。其實,拍攝風光也應該一切從簡,不需要堆疊太多的前景、中景、後景,而且這樣有效引導觀眾的視覺焦點,而不是被擾亂視線。

(2)嘗試不同尋常的角度

嘗試用不同角度拍攝事物,讓自己學慣用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例如將相機貼近地面,然後用水平角度拍攝貼近地面的主體拍攝物件,通常都會得到一個新鮮的畫面。也可以嘗試向上拍攝事物,保留更多的天空與留白,令畫面製造更多空間感,同時也不會感到局促。

(3)留意物體的大小關系

使用廣角鏡頭,會有「近大遠小」的效果,即是會誇大鏡頭附近的物件,而使遠處的物體變小。當拍攝的時候可以留意身邊的事物,可以藉此作為前景襯托你所拍攝的主體,有時候亦可以得一些有趣的效果,如物件大小和正常時相反等等。

(4)利用廣角改變線條

拍攝時發現附近有些線條,如馬路等可以藉助廣角鏡頭來加強照片透視感。例如拍攝建築物時,可以藉助它的線條,從下而上拍攝,因為廣角鏡有鏡頭扭曲的特性,因此在邊緣的事物會被拉長和放大,可以使事物顯得巨大之外亦讓照片顯得有張力。

長焦定焦――AF-S NIKKOR 300mm f/4E PF ED VR

經過以上小小技巧和心得,大家對於廣角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其實還有一類鏡新手有機會忽略,就是長焦鏡頭了。很多時候,新手會覺得長焦鏡頭並沒有很大用途,所以都忽略了。其實長焦鏡頭時常能夠幫助你拍攝到特殊情況的照片,例如運動攝影和野外攝影等等。當被攝的目標在較遠的距離時,長焦鏡頭便會發揮它強大的功用。以下會簡單介紹三個長焦鏡頭所用到的情況:

(1)野外攝影

野外攝影師通常都會攜帶長焦鏡頭,夜以繼日等待野生動物的出現,以捕捉它們的一舉一動,而通常都要攜帶不同焦段的長焦鏡頭以備不時之需。因為野生動物的距離通常都比較遠,而且難以接近,所以需要有一定焦距才能捕捉動物的清晰一面。要留意的是,需要確定有一定的快門速度,以防止出現入光量不足和手震的效果,所以大光圈鏡頭是剛性需求。

(2)野外攝影

大多數比賽日子在運動場上都會利用不同超長焦距的定焦鏡頭,以方便拍下運動員的英姿。然而,因為有一定的競技范圍所以攝影師都需要用遠攝鏡拍攝,而因為變焦鏡頭往往無法進行快速對焦和精準銳利地對焦到目,所以攝影師都偏向選擇使用定焦鏡頭。要留意的是,因為會影響運動員表現,大部分比賽都禁止使用閃光燈。如果有需要,只能提升感光度以補充不能用閃光燈的不足。

(3)人像攝影

大多數攝影師都使用中焦鏡頭拍攝人像,而亦有少數例子,使用長焦鏡頭去拍攝人像。因為有時候背景的物體比較遠,利用長焦鏡頭的壓縮感可以將背景和目標顯得近接近。另外,長焦鏡頭的變形比其他鏡頭小,使照片不會因鏡頭的變形而失真。再者,長焦鏡頭可以減少被攝者的尷尬感,使被攝者的表情更為自然。要留意的是,因為長焦鏡頭通常體積龐大和重,拍攝時容易出現震動,所以攝影師都會設置三腳架以增加穩定性。

;

㈥ 如何選擇攝影鏡頭

對於攝影新手來說,如何選擇攝影的鏡頭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攝影鏡頭的選擇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如何選擇攝影鏡頭

長焦鏡頭:局部 虛化

長焦距鏡頭是指比中焦鏡頭焦距長的攝影鏡頭,分為普通遠攝鏡頭和超遠攝影頭兩類。

普通遠攝鏡頭的焦距長於中焦鏡頭,超遠攝鏡頭的焦距自然更是遠遠大於中焦鏡頭。以 135 照相機為例,其鏡頭焦距從150 — 300mm為普通遠攝鏡頭,300mm 以上的為超遠攝鏡頭。長焦鏡頭有視角窄、景深短、透視效果差的特點。

視角窄:在相同的拍攝距離下,所拍攝的影像大於標准鏡頭,適用於拍攝遠處景物的細部和不易接近的被攝對象;景深短:能使處於雜亂環境的被攝主體得到突出,但給精確調焦帶來一定困難;透視效果差:透視感、立體感減弱,平面感增強,且具有壓縮空間縱深距離和誇大後景的特點。

廣角鏡頭:窄小 容納

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於標准鏡頭、視角大於標准鏡頭、焦距長於魚眼鏡頭、視角小於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廣角鏡頭有焦距短、視角寬、景深大三個特性,即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大,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廣角鏡頭比較適合拍攝較大場景的照片,如建築、風景等題材。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要合理利用它的這三個特性,比如在空間窄小局限的情況下,如果要拍攝比較多且比較全的內容,就要使用廣角鏡頭。

定焦頭與變焦頭

定焦頭,是照相機鏡頭中定焦鏡頭的簡稱,指焦距不可以變化的鏡頭,與之相對的有變焦鏡頭,就是能改變焦距的'鏡頭,簡稱變焦頭。

一直以來,定焦鏡頭由於其焦距是恆定的,影像素質好,成像清晰,在很長時間內成為攝影鏡頭的首選。變焦鏡頭的出現,首先受到了新聞記者的歡迎,它的一個鏡頭有很多焦段,在復雜情況下或是突發事件中,來不及更換鏡頭時,就顯得非常實用和方便。但是,在變焦鏡頭最初投入使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是很受歡迎,主要原因在於其成像質量相比定焦鏡頭有較大差距。

不過隨著鏡頭的不斷改進,如今變焦頭和定焦頭的成像質量沒有太大區別,使用數碼相機的絕大多數攝影者,都開始更多地使用變焦鏡頭。當然,定焦鏡頭的好處依然不容忽略,主要體現在中短焦段的使用上:定焦的廣角鏡頭或標准鏡頭一般都比涵蓋相應焦距段的變焦鏡頭口徑大、最近對焦距離近、體積小、重量輕,配合大光圈使用時能夠實現變焦廣角鏡頭不容易實現的背景虛化效果。同時定焦鏡頭一般都比變焦鏡頭的廣角段成像好,畫質更加清晰。

㈦ 攝影新手如何選鏡頭

導語:由於新手往往一方面對鏡頭不夠了解,另一方面也對自己的拍攝風格沒有把握,所以面對大量的鏡頭不知該如何選擇。那麼攝影新手到底要如何選鏡頭呢?下面就由我來告訴大家吧!

攝影新手如何選鏡頭

其實市面上鏡頭雖多,但其實同一個品牌,同一檔次(價位),同一用途的鏡頭往往只有一款(不算新舊款)。但對於新手來說,最難的正是明確自己的需要和用途,所以我的建議是: 以較低的花費,嘗試不同類型的鏡頭,最終確定自己的風格和需要。

一般套機鏡頭會覆蓋從24-85mm左右的`焦段,包括了廣角、標准和中長焦。對於新手來說這支鏡頭作為入門非常合適。

但是套頭光圈一般是可變的,且最大光圈在f/3.5左右。所以很多人在熟悉了套頭之後,會選擇一支定焦大光圈鏡頭來嘗試新的效果。

其中 50mm f/1.8 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5、600元的價格,f/1.8大光圈,優秀的光學素質,使得這支鏡頭成為很多人的標配之一。

使用 50/1.8 ,你可以體驗到套頭做不到的大光圈效果,比如背景虛化,或者手持拍攝夜景等。此外50mm鏡頭的素質非常出色,其解析度和銳度都超過一般的變焦鏡頭,也可以讓你的照片畫質有較大提高。

在中低端相機上,50mm鏡頭的等效焦距約為80-85mm左右,非常適合拍攝人像、寵物和兒童。這也是很多家庭用戶選擇它的主要原因之一。拍風光時,它對大場景沒有什麼辦法,但可以用來拍中近景及特寫。不過如果距離拍攝物較遠,長焦反而又成了優勢。

如果你考慮購買一支新鏡頭,同時對自己的風格沒有明確概念,不妨從這支鏡頭開始入手。感受一下定焦大光圈的魅力。

㈧ 攝影初學者如何選擇人像攝影鏡頭

導語: 很多人最近通過各種方式問我拍人像都用到了哪些鏡頭,我想這對於很多初學者,或者對人像攝影感興趣的朋友來說也是一個頗為讓人頭疼的問題。那麼在這篇文章里我想簡單談一下我對於人像攝影的器材選擇問題,盡管我並沒有使用過所有的鏡頭,不過從我玩攝影這些年來,經手的鏡頭也有不少了,我想還是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大概的參考意見。

當然由於我目前使用的是佳能EOS系統和賓得645D,所以我的器材介紹的主要側重點會集中在EOS鏡頭群,也曾經很長時間用過索尼的阿爾法系統,所以也會重點推薦,尼康的相機也有段時間接觸過,所以可能不會重點提及,當然由於各家鏡頭群都越來越類似了,理論上基本上可以舉一反三啦。當然一些優秀的副廠鏡頭我也會重點提及。因為在人像攝影領域,我個人還是比較推薦使用佳能的系統的,這或許是由於佳能的成像風格更適合於人像的拍攝,當然這更多的只是一種習慣,沒有門戶之見,用尼康拍出來的好的人像照片也是數不勝數呢。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還要特別向各位強調一點,那就是在人像拍攝中,好的創意策劃和模特的素質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好的想法加上一個好的模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你技術上的缺陷,很多大師用手機也能拍出相當厲害的作品出來。記住好的鏡頭只能給模特錦上添花,所以在你花大價錢升級器材的同時,不妨花點錢去請一個好的模特,好好的琢磨下拍攝主題和模特造型。

那麼這篇文章中我想首先談一下aps系統下的人像拍攝,然後再論述全幅系統上的鏡頭選擇。盡管我個人認為全畫幅拍人像自然具有先天的優勢,但是我想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第一台購買的單反相機很多都是apsc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半幅,即所有的鏡頭焦段都需要乘以1.5的系數(佳能系統需要乘以1.6)。

由於aps系統先天的缺陷造成的,比如長焦鏡頭焦段上會變得更長,你需要離模特更遠的距離,不利於溝通;比如鏡頭焦段和鏡頭的視角關系不匹配,aps上的人像鏡頭的視角關系依然是全幅上的標頭水準;再比如背景虛化能力減弱,相同的鏡頭如果人物在畫面中的比例相同,apsc在背景虛化能力上要比全幅縮水。但是如果我只談論全幅的鏡頭選擇,肯定很多人馬上就會把這篇文章關掉了。

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拍人像僅僅是旅遊時的留念而已,當然有一部分朋友可能不會滿足於到此一游照,希望能幫自己的美女帥哥朋友們拍點藝術寫真,一方面朋友很高興,另一方面自己也會有不小的成就感。那麼如果你的需求僅止於此,我強烈推薦使用apsc相機,因為已經足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了,在此我不具體推薦機身,因為任何一部數碼單反相機都可以完成這個任務。那麼在apsc系統中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鏡頭呢?

如果你未來並沒有升級到全副的打算,那麼我強烈不推薦在aps相機上使用全幅牛頭(當然如果你錢多那是無所謂的),原因在於aps相機無法完全發揮全幅牛頭的威力,就像一輛十噸重的火車,可是你只給他配了一個能拉五噸的引擎,那麼你這個貨車剩餘的運載能力就完全浪費了,而這些浪費的不僅僅是鏡頭,而且是你的血汗錢,誰都不希望自己花高價錢買了一個牛頭可惜大部分性能都用不上。一個牛頭之所以牛,不僅僅是因為性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拍攝時對於氛圍的營造,而這些在aps上將大打折扣。

如果說拍人像我只有一個鏡頭的話,那麼我一定會選擇近似50mm的標頭,這個焦段已經被證明為最為經典的焦段了。那麼在apsc相機上,原廠鏡頭,我比較推薦35/2這樣規格的鏡頭,佳能新推出的35/2IS是個不錯的選擇,折算過來正好差不多標頭焦段。副廠適馬的30/1.4也是不錯的替代標頭的選擇,算是數碼時代的標頭了。

之所以推薦適馬這個鏡頭的原因在於:

第一、具有1.4大光圈,性價比高;

第二、這個鏡頭是一個特別適合拍攝人像的鏡頭,據說這個鏡頭是專門為拍攝人像進行過優化的,我自己也用過這個鏡頭,搭配在我的索尼a200機身上,效果是不錯的;

第三、這個鏡頭全開素質不錯,我曾經在我的索尼a200上用過,光圈全開對於拍人像來說是可以信任的。當然對於適馬來說,找一個不跑焦的鏡頭還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接下來我要談談標頭,也就是50mm焦段,這個焦段在aps上折算為75-80mm左右,比較接近傳統上的人像黃金焦段。不過問題就在於,很多人糾結於到底是選擇原廠的50/1.4還是選擇50/1.8,我的觀點是,這取決於你的預算。

如果選擇50/1.4,我個人推薦副廠適馬的而非原廠,原廠的50/1.4由於存在設計年代較久,往往全開成像不令人滿意,紫邊色散都較重,但是有一個優點就是輕便,而且如果縮光圈使用,素質都很完美。

索尼的50/1.8鏡頭比佳能的小痰盂略貴一些,但是由於這個頭是經過現代改良設計的,性能絕對比佳能的好很多。所以如果你要選擇50/1.4,那麼我強烈建議你拋棄掉所有的原廠標頭,選擇適馬(佳能的50L除外,等會會具體再說),我對適馬這個標頭的印象極好,正如我也推薦了30/1.4一樣,在我的a900和5d3上,這個適馬標頭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全開光圈畫質稍軟,但是焦外如奶油般化開,焦外成像超越了原廠的感覺。所以在這個鏡頭上,我從不掩飾對適馬的喜愛,是堅定的適馬黨。

再談完標頭後,接下來要談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人像黃金焦段鏡頭了,主要就是指85-135mm之內的鏡頭。

選擇這個焦段的鏡頭不會有什麼很困難的事情,原則上如果你錢多就選擇原廠的比如佳能85L和135L,索尼蔡司85za和135za,選擇什麼都沒有錯,這些鏡頭我將在下節談論全幅時重點介紹,這里我還是那個觀點,如果你完全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那麼其實沒必要去買這些鏡頭,每家都有一些廉價的人像頭,那些是更適合的選擇。

索尼之前是沒有廉價人像頭的,比如佳能有85/1.8,索尼也發布了廉價的85/2.8全幅廉價人像鏡頭,不過可惜的是光圈比佳能的85/1.8要小了一點,不過如果上市價格能在1000多,那還是相當超值的,還是那句話,aps上虛化的差距遠沒有全幅上來的大。

另外一個非常值得選擇的就是各家的百微鏡頭,如果你想擁有高水準高素質的人像頭可是又囊中羞澀,那麼百微無疑可以成為最佳的替代品,我在購入85G之前也曾使用過一段時間的`美能達百微鏡頭,絕對可以讓一直使用狗頭的人在主觀體驗上有一個飛躍。

百微鏡頭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百微頭先天是設計用來拍微距的,因此近距離對焦的成像質量要遠大於遠距離對焦的成像質量,而且由於微距頭的特點就是銳利無比,在拍mm的時候記得千萬不要給mm看原片啊,套用網上某人的話來說,“六宮粉黛無顏色,君王從此不早朝”(這些話同樣也適用於各家的50微鏡頭,可以成為標頭段高素質鏡頭的最佳替換選擇)。

一個比較廉價的代替百微的方案就是選擇副廠騰龍的90微,這個鏡頭也是騰龍的看家頭之一,素質和原廠不會差很多,但是價格要便宜一大截,不過騰龍黃似乎還是么有完全去掉。

另外有一些比較冷們的人像頭選擇,那就是各家的百二鏡頭,即100/2,這個焦段的鏡頭曾經非常的流行,但是現在普遍已經被85和135取代了。我曾經使用過佳能的100/2,全開的成像質量比85/1.8要好,而且色彩也優於85/1.8,不過數碼時代色彩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百二這個頭價格低廉,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同時替代85和135的感覺,也是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前面基本上談論的是定焦鏡頭,那麼變焦鏡頭又該如何選擇呢?

首先把那些變焦狗頭從你的裝備中丟棄吧,所有光圈在f3.5-5.6之類的變焦鏡頭,你就拿他當成旅遊頭拍拍到此一游照好了,除非你是大師級人物,否則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用不好這樣的鏡頭的。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好辦了,到底是選擇副廠的大光圈變焦鏡頭還是選擇原廠的大三元大光圈鏡頭呢?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完全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並且手頭並不寬裕,那麼就選擇副廠的,比如騰龍17-50/2.8;如果你將來打算升級全幅,那麼佳能24-70L和蔡司24-70za是你的最佳選擇;如果你不屑於買一個副廠半幅頭,可是又買不起原廠大三元,那麼副廠大三元倒是絕佳的選擇,比如 適馬的24-70/2.8 騰龍的24-70/2.8

佳能的2470L 這個頭比較老,現在推出了二代,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一代鏡頭,盡管素質相比索尼尼康兩家要差些,但是對於拍人像來說更為柔和,焦外似乎也比二代柔和些,二代更為銳利一些。

長焦鏡頭方面,有人會困擾於到底是購買小白級別的還是小小白級別的,我的意見是如果預算充足還是選擇2.8的小白吧,f4的小小白鏡頭虛化效果也要差很多,更適合拍風景而非人像。當然如果你沒有原廠情節的話,副廠的騰龍和適馬都有70-200/2.8的選擇,當然我覺得用到這個檔次的鏡頭基本上選擇原廠的比較多,有時候只是一個面子上的問題,當然原廠鏡頭的高素質絕對是有保障的,比如is小白兔,全焦段全開光圈都是可用光圈,用來工作的話是值得信賴的。值得一提的是,索尼用戶有比較廉價的長焦小三元選擇,那就是美能達二手的70-210/4,這個鏡頭素質盡管沒有佳能小小白好,不過勝在色彩和焦外,有一點點萊卡鏡頭的味道。

㈨ 攝影初學者配什麼鏡頭

配個35-105mm的變焦頭,即可一鏡走天下。

熱點內容
scratch少兒編程課程 發布:2025-04-16 17:11:44 瀏覽:625
榮耀x10從哪裡設置密碼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355
java從入門到精通視頻 發布:2025-04-16 17:11:43 瀏覽:70
php微信介面教程 發布:2025-04-16 17:07:30 瀏覽:295
android實現陰影 發布:2025-04-16 16:50:08 瀏覽:786
粉筆直播課緩存 發布:2025-04-16 16:31:21 瀏覽:336
機頂盒都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201
編寫手游反編譯都需要學習什麼 發布:2025-04-16 16:19:36 瀏覽:797
proteus編譯文件位置 發布:2025-04-16 16:18:44 瀏覽:354
土壓縮的本質 發布:2025-04-16 16:13:21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