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計算機系統中,外部存儲器的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存儲器指計算機的內部存儲區域,以晶元格式和集成電路形式存在。計算機存儲器應用於錄音機或磁碟。術語「存儲器」通常視為物理存儲器的簡稱,作為保留數據的實際可能晶元。有些計算機也使用虛擬存儲器,即在硬碟上擴展物理存儲器。
存儲器分為兩種基本類型:ROM 和 RAM 。
ROM(只讀存儲器):在 ROM 中,只讀數據是預先記錄的,不能被移動。ROM 不易於丟失,也就是,不管計算機處於開機還是關機狀態,ROM 始終保留其內部內容。大多數個人計算機的 ROM 較小,主要用於存儲一些關鍵性程序,諸如用來啟動計算機的程序。另外,ROM 也用於計算器及外圍設備等,如激光列印機,其字體存儲於 ROM 中。ROM 還存在一些擴展變數,如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M),即採用專用 PROM 編程器在空白晶元上寫入數據。
RAM(隨機存儲器):該存儲器中的內容可以以任意順序存取(讀、寫和移動)。時序存儲器設備正好與其形成對比,如磁帶、唱片等,其存儲介質的機械運動驅使計算機必須以固定順序存取數據。RAM 通常負責計算機中主要的存儲任務,如數據和程序等動態信息的存儲。RAM 的通用格式包括: SRAM(靜態 RAM)和 DRAM(動態 RAM)。
RAM IC 通常組裝為插槽。常見的標准插槽類型包括:SIMM (Single in-line memory mole)插槽和 DIMM (Dual in-line memory mole)插槽。
此外,還存在一些諸如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NVRAM 以及 EEPROM 等存儲器類型,它們是結合 RAM 和 ROM 特徵所獲得的產物。
② 外存儲器有什麼作用
存儲器是記憶信息的實體,是數字計算機具備存儲數據和信息能力,能夠自動連續執行程序,進行廣泛的信息處理的重要基礎。
1、存儲器的概念
(1) 存儲器:存儲器是計算機硬體系統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軟體)和各種數據。現在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核心就是存儲器和CPU
(2) DMA:一種可以讓存儲器與IO設備進行數據存取的方式。設計理念就是為了在IO設備與存儲器進行數據存取時不去打擾CPU。
2、存儲器的分類
(1) 按照存儲器的介質分類:
1.1 半導體存儲器:由半導體組成的存儲器稱為半導體存儲器,半導體的存儲器體積小,功率低,存取時間短.但是電源消失時,所存儲的數據也會丟失,是一種易失性存儲器;
1.2 磁材料存儲器:由磁材料做成的存儲器稱為磁性存儲器,在金屬或塑料上塗抹一層磁性材料,用來存放數據,特點是非易失即斷電後不數據不消失,存取速度比較慢;
1.3 盤存儲器:光碟存儲器使用激光在磁光材料上進行讀取,特點是非易失性,耐用性好,記錄密度高。現在多用在計算機系統中用作外部存儲。
(2) 按照存儲器的數據存取方式分類:
2.1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RAM(隨機存儲器)是一種可以讀可以寫的存儲器,它的任何一個存儲單元的內容都可以隨機存取,而且存取的時間與物理位置無關,我們的內存(主存)就是這種RAM(隨機存儲器);
2.2 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ROM):ROM(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只能寫入一次原始信息,寫入之後,只能對去內部的數據進行讀出,而不能隨意重新寫入新的數據去改變原始信息;
2.3 串列訪問數據存儲器:在對存儲器的存儲單元進行讀寫操作時,必須要按照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先後定址地址,這種存儲器就為串列訪問存儲器。這種存儲器在存取數據時,需要按照存儲器的存儲單元的位置顯示進行存取。
(3) 按照其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
3.1 主存儲器(主存):通常指我們所說的內存,它可以直接與CPU交換數據的存儲器,特點速度快,容量小,價格高。主存採用半導體製作,所以是易失性存儲器;
3.2 輔助存儲器(輔存):通常指我們所說的外存,用來存放當前沒有使用的程序和數據,它不能直接與CPU交換數據,需要載入到主存。特點速度慢,容量大,價格便宜。輔存屬於非易失性存儲器;
3.3 緩沖存儲器(緩存):主要用到倆個速度不同的部件之中,現在基本用在CPU與主存之間,起到緩存的作用。
3、存儲器的層次
(1) 存儲器的層次按照它的3個指標即速度,容量,每位價格進行劃分分別是:
寄存器=>緩存=>主存=>磁碟=>光碟
越是上層的存儲器它的容量越小,速度越快,每位價格越高,越是下層的存儲器容量越大,速度越慢,每位價格越低。
寄存器是CPU中的一個存儲器CPU實際上是拿寄存器中的數進行運算和控制,它的速度最快,價格最高。
緩存也被設置到了CPU中。
(2) 緩存與主存主要是為了解決CPU與主存速度不匹配的問題,因為CPU速度要快與主存,而緩存也快與主存,只要將CPU近期要使用的數據調入到緩存中,CPU直接從緩存中獲取數據,來提升數據的訪問速度,降低CPU的負荷。主存與緩存的數據調動是由硬體自己完成的。
(3) 主存與輔存主要用來解決存儲系統的容量問題,輔存比主存速度低,並且不能被CPU之間訪問,但它容量大,當CPU需要運行程序時,將輔存的數據調入到主存,CPU在來訪問。主存和輔存之間的數據調動由硬體和操作系統共同完成。
4、主存
功能:
主存儲器是能由CPU直接編寫程序訪問的存儲器,它存放需要執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只能臨時存放數據,不能長久保存數據。
組成:
● 存儲體(MPS):由存儲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個儲存元件,每個元件可存一位二進制數)且每個單元有一個編號,稱為存儲單元地址(地址),通常一個存儲單元由8個存儲元件組成;
● 地址寄存器(MAR):由若干個觸發器組成,用來存放訪問寄存器的地址,且地址寄存器長度與寄存器容量相匹配(即容量為1K,長度無2^10=1K);
● 地址解碼器和驅動器
● 數據寄存器(MDR):數據寄存器由若干個觸發器組成,用來存放存儲單元中讀出的數據,或暫時存放從數據匯流排來的即將寫入存儲單元的數據【數據存儲器的寬度(w)應與存儲單元長度相匹配】。
③ 內儲存器與外儲存器的作用
內儲存器(內存)
內儲存器直接與CPU相連接,由存取速度較快的電子元件構成,但儲存容量較小。用來存放當前運行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CPU交換信息,是CPU處理數據的主要來源。內儲存器由許多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能存放一個二進制數或一條由二進制編碼表示的指令。內儲存器是由隨機儲存器和只讀儲存器構成的。在ROM中,只讀數據是預先記錄的,不能被移動。ROM不易於丟失,也就是,不管計算機處於開機還是關機狀態,ROM始終保留其內部內容。大多數個人計算機的ROM較小,主要用於儲存一些關鍵性程序,諸如用來啟動計算機的程序。另外,ROM也用於計算器及外圍設備等,如激光列印機,其字體儲存於中。ROM還存在一些擴展變數,如可編程只讀儲存器(PROM),即採用專用PROM編程器在空白晶元上寫入數據。只讀儲存器(Read only Memory)用於機器的開機初始化工作和系統默認的設備參數設置。
隨機內存,即RAM(Randomaccessmemory)通過使用二進制數據儲存單元和直接與CPU聯系,大大減少了讀取數據的時間。RAM上所存數據在關機或計算機異常是會自動清除,所以人們才需要將數據保存在硬碟等外存上。 外儲存器(外存)
外儲存器是內儲存器的擴充。它通常儲存容量大,價格低,但儲存速度慢,一般用來存放大量暫時不用的程序,數據和中間結果,需要時,可成批的與內存進行信息交換。外存只能與內存交換信息,不能被計算機系統的其他部件直接訪問。常用的外存有磁碟,磁帶,光碟等。
外存分為很多種類,例如硬碟(Hard drive)軟盤(Floppy disk)CD光碟、CD-R可拷貝光碟、CD-ROM只讀光碟、CD-RW讀寫光碟、有些大型計算機(Mainframe computer)會用讀寫磁帶來儲存網路進程的龐大數據。
一個是內部運行提供緩存和處理的功能,大家也可以理解為協同處理的通道。而外存主要是針對儲存文件、圖片、視頻、文字等信息的載體,也可以理解為儲存空間。這些其實就是內存和外存的本質區別。
④ 電子計算機的外部存儲器有什麼作用有那些存儲形式
計算機的外存可用來長期存放程序和數據。外存上的信息主要由操作系統進行管理,外字一般只和內存進行信息交換。
一直接訪問存儲(DAS,Direct Access Storage)是最常接觸的外存儲形式,它包括磁碟、磁帶和光碟。
⑤ 外存儲器的作用是什麼
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也稱輔助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外存主要指那些容量比主存大、讀取速度較慢、通常用來存放需要永久保存的或相對來說暫時不用的各種程序和數據的存儲器。 外存儲器設備種類很多,目前微機常用的外存儲器是軟磁碟存儲器、硬磁碟存儲器和只讀光碟(CD-ROM)存儲器 不管是軟磁碟還是硬磁碟存儲器,其存儲部件都是由塗有磁性材料的圓形基片組成的,由一圈圈封閉的同心圓組成記錄信息的磁軌。 磁碟是由許多磁軌組成的,雖然每個磁軌長度不一樣,但每道磁軌的容量都是相同的,因而它們的信息存儲密度不一樣。每個磁軌又被劃分成多個扇區,扇區是磁碟存儲信息的最小物理單位。通常對磁碟進行的所謂格式化操作,就是在磁碟上劃分磁軌和扇區。剛出廠的磁碟上沒有這些劃分,所以必須經過格式化後才能使用。 磁碟的存儲原理是由寫入電路將經過編碼後的"0"和"1"脈沖信號,通過磁頭轉變為磁化電流,使軟盤上生成相應的磁元,這樣便將信息記錄在軟盤上。讀出時,軟盤上的磁元在磁頭上產生感應電壓,再經讀寫電路還原?quot;0"和"1"數字信息,送到計算機中。
麻煩採納,謝謝!
⑥ 什麼是外存儲器它的功用是什麼
1、包括輸入設備中的鍵盤、滑鼠器、掃描儀、數碼相機和語音輸入系統、手寫輸入系統、IC卡輸入系統,輸出設備中的顯示系統、各種列印機和繪圖儀,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外存儲設備,多媒體設備中的光碟驅動器、音效卡、音箱、視頻卡、電視接收卡、SCSI卡及攝像頭等多媒體適配器,網路設備中的數據機、網卡、集線器、路由器、網橋、網關和交換機等。
2、包括電源、主板、cpu、內存、硬碟、音效卡、顯卡、數據機、網卡、軟碟機、光碟機等。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常見的外存儲器有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2 1、硬碟:指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易失性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寫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
3 2、軟盤:指個人計算機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盤的讀寫是通過軟盤驅動器完成的。
4 3、光碟:指近代發展的不同於磁性載體的光學存儲介質。用聚焦的氫離子激光束處理記錄介質的方法存儲和再生信息,又稱激光光碟。
⑦ 外存儲器的作用
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也稱輔助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外存主要指那些容量比主存大、讀取速度較慢、通常用來存放需要永久保存的或相對來說暫時不用的各種程序和數據的存儲器。 外存儲器設備種類很多,目前微機常用的外存儲器是軟磁碟存儲器、硬磁...
⑧ 簡要說明計算機中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的主要作用
1、內存儲器
是運算器讀取和存儲數據的地方,配合運算器完成運算和控制。
又叫主存儲器。
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2、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用來存儲大量數據、程序,斷電後仍然可以保存。
常見的有:
軟盤、硬碟、光碟、U盤以及磁帶機等。
⑨ 外存的作用是什麼
電腦內存由於技術和價格上的原因,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納所有的軟體,因此計算機系統都要配置外存諸器。外存儲器又稱為輔助存儲器,它的容量一般都比較大,而且大部分可以移動,便於不同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外存用來存儲程序、數據以及各種軟體資源。CPU不能像訪問內存那樣直接訪問外存,必須通過內存才能與外存進行信息交換。在微機上,常用的外存有磁碟、光碟、磁帶,磁碟又可以分為軟磁碟和硬磁碟。
軟磁碟是一塊圓形的薄膜軟片,雙面各塗一層磁性材料。目前微機上常用的軟盤按尺寸劃分為5.25英寸盤和3.5英寸盤。3.5英寸與5.25英寸的大小不同、格式不同、盤套材料也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軟盤的每一麵包含許多同心圓,稱為磁軌。磁軌由外向里順序編號,最外面的為0磁軌,最裡面的為末磁軌。為了記錄信息的方便,把每一個磁軌又分成幾個區段,稱為扇區。磁碟讀寫時,以扇區為基本單位,每個扇區存放同樣數量的信息。在使用新軟盤的時候,一般要對軟盤進行「格式化」處理,在格式化時,系統會自動將磁碟劃分出磁軌和扇區,同時還要存入一些必要的初始化信息。經過格式化後的軟盤才能用來存儲信息。如果格式化一張已存儲信息的磁碟,其中的信息將全部「丟失」。
硬磁碟是由若干金屬碟片組裝在一起的。硬碟的存儲格式與軟盤類似,但硬碟使用壽命長、存儲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硬碟在第一次使用時,也必須首先進行格式化。
光碟的存儲介質不同於磁碟,屬於另一類存儲器。光碟存儲器由光碟和光碟驅動器組成。按工作方式不同,光碟分為三大類:只讀光碟、一次寫入型光碟和可擦寫光碟。光碟存儲器是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大容量信息存儲設備,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光碟機已成為微機的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