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哪些地方配置非觸式水龍頭
❶ 公共場所為什麼要使用感應式龍頭
感應水龍頭為非接觸式自動水龍頭,他具有防止交叉感染和二次污染的功能,而且它採用單片機智能控制,准確、沒有誤動作,手離開就關水,節水啊。據統計用機械式水龍頭洗手一次大約用水16秒,感應洗手用水9秒(手離開的時候不用水),節水達到40%以上,
而且像有的感應潔具生產商,
如潔博利的感應水龍頭採用的是節水型水嘴,節水性能進一步提升,每秒流量可控制在0.12L,節水但是起泡豐富。
有衛生又節水,衛生不用啊,最適合公共場所使用了
而且國家規定醫院和食品廠必須使用感應水龍頭。如潔博利感應潔具因其性價比高,成為了十大品牌中的首選產品。
這幾年感應潔具的市場一直在擴展。
❷ 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法是
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的方法是:洗手。
手衛生是為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手衛生主要是針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風險而採取的措施,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手衛生管理制度
1. 手衛生為醫務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的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2. 全院配備合格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必須用流動水,重點部門要求使用洗手液洗手,其他提倡使用。
3. 全院特別是監護室、透析室、供應室、治療室等重點部門必須安裝非手觸式水龍頭,醫院門診、檢查等診療區域均宜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4. 洗手後的干手物品(紙巾或毛巾)或設施應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 手衛生設施設置應方便醫務人員使用,洗手液及手消毒劑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6. 每季度對醫務人員特別是重點部門及臨床科室進行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當懷疑流行暴發與醫務人員手有關時,及時進行監測。
7. 所有醫務人員必須掌握正確的手衛生方法、洗手及手消毒指征,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8. 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股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
❸ 手衛生的流動水洗手設施包括哪些
嗨嘍!
3.1 手衛生 hand hygiene
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2 洗手 handwashing
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
3.3 衛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從大部分人體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皮膚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一般情況下不致病。
3.6 暫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可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感染密切相關。
3.7 手消毒劑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於手部皮膚消毒,以減少手部皮膚細菌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干手消毒劑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3.8 手衛生設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於洗手與手消毒的設施,包括洗手池、水龍頭、流動水、清潔劑、干手用品、手消毒劑等。
4 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4.1 醫療機構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
4.2 醫療機構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醫療機構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4.4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
a)衛生手清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2
5 手衛生設施
5.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設施
5.1.1 設置流動水洗手設施。
5.1.2 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應中心等重點部門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診療區域均宜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5.1.3 應配備清潔劑。肥皂應保持清潔與乾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為一次性使用,重復使用的容器應每周清潔與消毒。皂液有渾濁或變色時及時更換,並清潔、消毒容器。
5.1.4 應配備干手物品或者設施,避免二次污染。
5.1.5 應配備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劑。
5.1.6 手衛生生設施的設置應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5.1.7 衛生手消毒劑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b)宜使用一次性包裝。
c)醫務人員對選用的手消毒劑應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劑無異味、無刺激性等。
5.2 外科手消毒設施
5.2.1 應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設置在手術間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適宜,能防止洗手水濺出,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易於清潔。洗手池應每日清潔與消毒。
5.2.2 洗手池及水龍頭的數量應根據手術間的數量設置,水龍頭數量應不少於手術間的數量,水龍頭開關應為非手觸式。
5.2.3 應配備清潔劑,並符合5.1.3的要求。
5.2.4 應配備清潔指甲用品;可配備手衛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備手刷,刷手應柔軟,並定期檢查,及時剔除不合格手刷。
5.2.5 手消毒劑應取得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有效期內使用。
5.2.6 手消毒劑的出液器應採用非手觸式。消毒劑宜採用一次性包裝,重復使用的消毒劑容器應每周清潔與消毒。
5.2.7 應配備干手物品。干手巾應每人一用,用後清潔、滅菌;盛裝消毒巾的容器應每次清洗、滅菌。
5.2.8 應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
6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
6.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
a)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b)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況下,醫務人員應根據6.1的原則選擇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
a)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b)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c)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d)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
❹ 醫院為什麼要用感應水龍頭不用開關的
您好!不僅醫院,公共場所的水龍頭都在使用感應式水閥門。感應式水閥可以避免人手接觸時留下的細菌以及各種污漬交叉感染,感應水閥可以控制水閥出水量大小,節約水。感應式水閥便於管理,不存在打開水閥或停水後忘關水閥,造成的浪費或水患。
❺ 哪些重點部門要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這個沒有硬性規定,只是行業有要求,大多數公共場所都需要,尤其是醫院,防菌的化驗室,商場衛生間等
❻ 衛生人員手衛生步驟
在醫療機構不同環境下工作的醫務人員,手衛生應達到如下要求:
(一)Ⅰ類和Ⅱ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5cfu/cm2。Ⅰ類和Ⅱ類區域包括層流潔凈手術室、層流潔凈病房、普通手術室、產房、普通保護性隔離室、供應室潔凈區、燒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等。
(二)Ⅲ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10cfu/cm2。Ⅲ類區域包括兒科病房、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葯室、治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及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等。
(三)Ⅳ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應≤15cfu/cm2。Ⅳ類區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科及病房。
各區域工作的醫務人員的手,均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第三章 手衛生設施
第七條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一般手衛生設施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採用流動水洗手,醫院的手術室、產房、重症監護室等重點部門應當採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
(二)用於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應當置於潔凈的容器內,容器應當定期清潔和消毒,使用的固體肥皂應保持乾燥;
(三)配備洗手後的干手物品或者設施,干手物品或者設施應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手衛生設施的位置應當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第八條 手消毒劑的選擇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選用的手消毒劑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二)手消毒劑對醫務人員皮膚刺激性小、無傷害,有較好的護膚性能;
(三)手消毒劑的包裝應當能夠避免導致二次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傳播。
第九條 外科手衛生設施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外科洗手池應設置在手術間附近,大小適度,易於清潔;
(二)外科洗手池水龍頭的數量應根據手術台的數量設置,不應當少於手術間的數量;
(三)外科洗手可以使用肥皂、皂液,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使用抗菌肥皂或者皂液;
(四)盛裝肥皂或者皂液的容器應當每周進行清潔消毒,對容器進行清潔消毒時,容器內剩餘的皂液應棄去,使用固體肥皂應當保持乾燥;
(五)用於刷手的海棉、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應當一用一滅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應當每日清潔;
(六)外科手消毒劑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手消毒劑的出液器應當採用非接觸式,手消毒劑放置的位置應當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七)外科洗手後使用無菌巾擦手,盛裝無菌巾的容器應當乾燥、滅菌;
(八)洗手區域應當安裝鍾表。
第四章 一般手衛生方法
第十條 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洗手:
(一)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後;
(二)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後;
(三)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四)進行無菌操作前後,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後;
(五)當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後。
第十一條 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是:
(一)採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二)取適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三)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鍾,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
1. 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2.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3.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5. 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6. 將五個手指尖並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7.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1. 掌心對掌心搓揉 2. 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搓揉 3. 手指交叉,掌心對掌心搓揉
4. 雙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四)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乾,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第十二條 醫務人員洗手時應當徹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及配戴飾物的部位等。
第十三條 醫務人員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換皂液時,應當在清潔取液器後,重新更換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裝的皂液。禁止將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第十四條 醫務人員手無可見污染物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具體方法是:
(一)取適量的速干手消毒劑於掌心;
(二)嚴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驟進行揉搓;
(三)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乾燥,使雙手達到消毒目的。
第十五條 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當進行手消毒:
(一)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二)出入隔離病房、重症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症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後;
(三)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四)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後;
(五)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
第十六條 醫務人員手被感染性物質污染以及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後,應當先用流動水沖凈,然後使用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第十七條 醫務人員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應當戴無菌手套,戴手套前後應當洗手。一次性無菌手套不得重復使用。
❼ 醫務人員的洗手和手衛生消毒應遵循哪些原則
3.1 手衛生 hand hygiene
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2 洗手 handwashing
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
3.3 衛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從大部分人體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皮膚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一般情況下不致病。
3.6 暫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可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
3.7 手消毒劑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於手部皮膚消毒,以減少手部皮膚細菌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干手消毒劑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3.8 手衛生設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於洗手與手消毒的設施,包括洗手池、水龍頭、流動水、清潔劑、干手用品、手消毒劑等。
4 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4.1 醫療機構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
4.2 醫療機構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醫療機構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4.4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
a)衛生手清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2
5 手衛生設施
5.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設施
5.1.1 設置流動水洗手設施。
5.1.2 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應中心等重點部門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診療區域均宜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5.1.3 應配備清潔劑。肥皂應保持清潔與乾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為一次性使用,重復使用的容器應每周清潔與消毒。皂液有渾濁或變色時及時更換,並清潔、消毒容器。
5.1.4 應配備干手物品或者設施,避免二次污染。
5.1.5 應配備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劑。
5.1.6 手衛生生設施的設置應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5.1.7 衛生手消毒劑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b)宜使用一次性包裝。
c)醫務人員對選用的手消毒劑應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劑無異味、無刺激性等。
5.2 外科手消毒設施
5.2.1 應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設置在手術間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適宜,能防止洗手水濺出,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易於清潔。洗手池應每日清潔與消毒。
5.2.2 洗手池及水龍頭的數量應根據手術間的數量設置,水龍頭數量應不少於手術間的數量,水龍頭開關應為非手觸式。
5.2.3 應配備清潔劑,並符合5.1.3的要求。
5.2.4 應配備清潔指甲用品;可配備手衛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備手刷,刷手應柔軟,並定期檢查,及時剔除不合格手刷。
5.2.5 手消毒劑應取得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有效期內使用。
5.2.6 手消毒劑的出液器應採用非手觸式。消毒劑宜採用一次性包裝,重復使用的消毒劑容器應每周清潔與消毒。
5.2.7 應配備干手物品。干手巾應每人一用,用後清潔、滅菌;盛裝消毒巾的容器應每次清洗、滅菌。
5.2.8 應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
6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
6.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
a)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b)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況下,醫務人員應根據6.1的原則選擇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
a)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b)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c)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d)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f)處理葯物或配餐前。
6.3 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手衛生消毒:
a)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後。
6.4 醫務人員洗手方法,見附錄A
6.5 消毒應遵循以下方法:
a)取適量的速干手消毒劑於掌心。
b)嚴格按照附錄A醫務人員洗手方法A.3揉搓的步驟進行揉搓。
c)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乾燥。
7 外科手消毒
7.1 外科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
a)先洗手,後消毒。
b)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7.2 洗手方法與要求
7.2.1 洗手之前應先摘除手部飾物,並修剪指甲,長度應不超過指尖。
7.2.2 取適量的清潔劑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並認真揉搓。清潔雙手時,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的皺褶處。
7.2.3 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7.2.4 使用干手物品擦乾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
7.3 外科手消毒方法
7.3.1 沖洗手消毒方法 取適量的手消毒劑塗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並認真揉搓2min~6min,用流動水沖凈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無菌巾徹底擦乾。流動水應達到GB 5749 的規定。特殊情況水質達不到要求時,手術醫師在戴手套前,應用醇類手消毒劑再消毒雙手後戴手套。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7.3.2 免沖洗手消毒方法 取適量的免沖洗手消毒劑塗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並認真揉搓直至消毒劑乾燥。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7.4 注意事項
7.4.1 不應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
7.4.2 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應保持雙手位於胸前並高於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7.4.3 洗手與消毒可使用海綿、其他揉搓用品或雙手相互揉搓。
7.4.4 術後摘除外科手套後,應用肥皂(皂液)清潔雙手。
7.4.5 用後的清潔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綿、手刷等,應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應每人使用後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潔指甲用品應每日清潔與消毒。
8 手衛生效果的監測
8.1監測要求
醫療機構應每季度對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門工作的醫務人員手進行消毒效果的監測;當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醫務人員手衛生有關時,應及時進行監測,並進行相應致病性微生物的檢測。
8.2 監測方法
按照附錄B進行。
8.3 手衛生合格的判斷標准
細菌菌落總數符合4.4的要求。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醫務人員洗手方法
A.1 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濕。
A.2 取適量肥皂(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A.3 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鍾,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
A.3.1掌手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見圖A.1。
A.3.2 手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2。
A.3.3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見圖A.3。
A.3.4 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4。
A.3.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5。
A.3.6 將五個手指尖並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6。
A.4 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乾,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手衛生效果的監測方法
B.1 采樣時間 在接觸患者、進行診療活動前采樣。
B.2 采樣方法 被檢者五指並攏,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水液浸濕的棉拭子在雙手指曲面從指跟到指端往返塗擦2次,一隻手塗擦面積約30cm2,塗擦過程中同時轉動棉拭子;將棉拭子接觸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內,及時送檢。
B.3 檢測方法 將采樣管在混勻器上振盪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無菌吸管吸取1.0ml等檢樣品接種於滅菌平皿,每一樣本接種2個平皿,平皿內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置36℃±1℃溫箱培養48h,計數菌落數。
細菌菌落數總數計算方法:
細菌菌落總數(cfu/cm2)=平板上菌落數×稀釋倍數/采樣面積(cm2) (式B.1)
❽ 哪些地方必須要用非接觸式水龍頭
非接觸式水龍頭是如何工作的? "電熱水龍頭安全嗎?"當電熱水龍頭出現後,很多消費者有這樣的疑問。但當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更加安全可靠的非接觸式水龍頭面世了,非接觸式水龍頭似乎是一個技術奇跡:在把你的手,嘴和水開始流像變魔術一樣。但其內部運作依賴於技術,已經出現了幾十年來,巧妙地適應水龍頭出口。自動水龍頭也被稱為非接觸式水龍頭,它們由四個關鍵部分組成:感測器,電磁閥,電源和出水口。感測器在一個非接觸式水龍頭的感測器通常位於在唇或鹼的管口。它不是一個運動感測器,但存在感測器,被設計來檢測是否存在下的手的管口,並打開水龍頭。當你刪除你的手,感測器會告訴水龍頭關閉。大多數的龍頭感測器使用一個微小的紅外光,紅外探測器安裝下。當你的雙手幾英寸的嘴唇,反射紅外光探測器,它發出了一個信號,打開水龍頭的閥關閉你的皮膚。一些龍頭型號使用的超聲場感測器,打開水龍頭的閥,當你的手擾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