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伺服器存儲板

伺服器存儲板

發布時間: 2022-09-24 23:55:06

1. 組裝存儲伺服器時對主板要求高還是cpu、還是內存

看你對伺服器需求了,如果就是為了存儲數據用(也就是傳說中的文件伺服器),那麼你的組裝依據是,主板>內存>硬碟>電源>CPU,這個關系,以下為具體的介紹:
1:主板,這個不用說任何一台伺服器主板是至關重要的主板的穩定直接代表了伺服器的穩定。
2:內存,由於你所要求的是存儲用伺服器(文件級)那麼內存就必須的大,因為存儲文件時(即多客戶端同時讀寫該伺服器內存時)需要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及內存資源所以說內存必須的大,而且最好是帶ECC效驗的~ 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頻繁讀取內存時所產生的錯誤。
3:硬碟:剛才上面說了由於是存儲用伺服器(文件級),多客戶端同時讀寫時,要求的硬碟傳輸速率也高所以硬碟的快慢和傳輸帶寬很重要,所以最好是RAID0+1或者是RAID5比較好。
4:電源:由於伺服器所掛載的硬碟數量多,主板比較高端所以要求的電源環境也一定要好,不能隨便找個普通電源就可以了,這樣即費電也不適用於長時間工作效率轉換低下,建議選用專用伺服器電源4塊硬碟的建議選擇400W以上電源。
5:CPU:其實如果是存儲伺服器(文件級)那麼CPU大不用上那麼高的,沒用上個2G主頻就可以了因為上面說的很明白了,存儲伺服器靠的是內存大小硬碟傳輸速率的影響對CPU反而要求不高,因為它不需要進行科學運算等繁重復雜的預算作業所以CPU是最低選擇不用太好太高。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建議還是上台品牌的伺服器吧,便宜經濟實惠現在的品牌伺服器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貴了很便宜的選個國產品牌也挺好,如:Lenovo,曙光等。。。。

2. 存儲伺服器是用來做什麼的

簡單些說就是用來存儲文件數據的東西,現在很多企業都會自己部署文檔存儲伺服器,方便員工文件調取和存儲。
小公司買小存儲伺服器,基本2TB就能滿足一家50人以下的小企業數據存儲需求,而大公司會考慮組建大型機房的需求。

3. 存儲伺服器更換陣列板卡無法讀取硬碟

你好,新伺服器裝系統時,陣列卡需要陣列卡驅動才能使用並認硬碟,更換陣列卡,這種情況需要重建RAID信息才能認識之前的硬碟並找到數據。如果有數據,建議找當地專業維修伺服器的工程師上門診斷。

4. 組裝一台入門存儲伺服器

買個16盤位,或者24盤位的機箱,把你現在的電腦CPU,主板,內存,固態,裝到多盤位機箱上,CPU風扇不能用塔式,估計得換成2U的純銅散熱器,電源就不需要了,需要重新購買,存儲操作系統嘛,搜一下黑群暉來安裝,
至於還要吃雞,重新買一台吧
這種多盤位機箱,一般都是機架式,上機櫃裡面的,想要塔式機箱,搜某寶都沒搜到能上15盤位 以上的

5. DELL存儲器和伺服器有什麼區別

您好
最大的區別就是:伺服器內存有數據校驗和糾錯功能,而普通內存沒有。
memory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通過使用內存,計算機才有了記憶功能。memory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
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像硬碟,軟盤,磁帶,cd 等能長期保存信息,並且不依賴於電來保存信息, 但是由機械部件帶動, 速度與cpu相比就顯得慢的多。內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儲部件,是cpu直接與之溝通,並對其存儲數據的部件,存放當前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的數據和程序,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組或多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
1. 內存的分類
主存的分類:主存有許多不同的類別(見圖4.1)。按照存儲信息的功能,內存可分為ram(隨機存取存儲器)和rom(只讀存儲器)。根據信息的可修改性難易,rom也可分為mask rom,prom,flash memory等。現在計算機的發展速度相當快,主板廠商也需經常升級bios, 所以用flash memory存儲bios程序就成為首選, ram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存。 ram的分類 ram主要用來存放各種輸入、輸出數據,中間計算結果,以及與外部存儲器交換信息和作堆棧用。它的存儲單元根據具體需要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或改寫。由於ram由電子器件組成,所以只能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故屬於易失性元件。
dram的分類:主板上使用的主要內存從以前的dram一直到fpm dram、edo dram、sdram等。 fpm dram即快速頁面模式的dram。是一種改良過的dram,一般為30線或72線(simm)的內存。工作原理大致是,如果系統中想要存取的數據剛好是在同一列地址或是同一頁(page)內,則內存控制器就不會重復的送出列地址,而只需指定下一個行地址就可以了。 edo dram即擴展數據輸出dram。速度比fpm dram快15%~30%。它和fpm dram的構架和運作方式相同,只是縮短了兩個數據傳送周期之間等待的時間,使在本周期的數據還未完成時即可進行下一周期的傳送,以加快cpu數據的處理。 edo dram目前廣泛應用於計算機主板上,幾乎完全取代了fpm dram,工作電壓一般為5v,介面方式為72線(simm),也有168線(dimm)。 bedo dram(burst edo dram),即突發式edo dram。是一種改良式edo dram。它和edo dram不同之處是edo dram一次只傳輸一組數據,而bedo dram則採用了"突發"方式運作,一次可以傳輸"一批"數據,一般bedo dram能夠將edo dram的性能提高40%左右。由於sdram的出現和流行,使bedo dram的社會需求量降低。 sdram(synchronous dram)即同步dram。目前十分流行的一種內存。工作電壓一般為3.3v,其介面多為168線的dimm類型。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與cpu的外部工作時鍾同步,和我們的cpu、主板使用相同的工作時鍾,如果cpu的外部工作時鍾是100mhz,則送至內存上的頻率也是100mhz。這樣一來將去掉時間上的延遲,可提高內存存取的效率。
2. dram相關知識
* 基本工作原理 dram是以邏輯陣列形態的基本儲存單位來保持數據的,因此在存取時必須提供一個行地址和一個位地址來確定數據的正確位置。第一步是由列地址信號啟動,即ras(row address strobe),當此信號啟動時,整列的數據都等待著被輸出或輸入,接著便是由行地址信號啟動,即cas(column address strobe),當行地址信號啟動時,便在之前已選中的該列中挑出包含所匹配的行地址數據的基本儲存單位,並將該數據輸出或輸入到數據匯流排。
* 突發模式 突發模式訪問不同於一般模式訪問,能一次傳輸一批數據。第一次的內存訪問通常要4-7個時鍾周期,這叫做存儲器的反應時間(latency)。如果讀取連續的4個內存地址,則對第2,3,4次的內存訪問就不必再次的提供地址,可以在1-3個時鍾周期內完成,這就是突發模式訪問的原理。如果匯流排寬度為64bit,則一次突發訪問可以依次讀取256bits的數據,系統的二級緩存被設計成使用256bits的寬度來適應這種訪問模式,能夠存儲一次突發訪問中讀取的所有數據位。突發模式的系統定時通常表示成簡寫的形式:x-y-y-y。x代表第一次訪問所需的時鍾周期的數量,y代表進行隨後的訪問所需的時鍾周期的數量。通常fpm的y值為3,edo的y值為2,而sdram的y值只有1。
* 介面類型 simm 是single-in line memory mole的簡寫,即單邊接觸內存模組,其電路板上焊有數目不等的內存ic晶元,即各種dram晶元,此種內存條又分為30個金屬引腳(30線)和72線。 dimm 是al in-line memory mole的簡寫,即雙邊接觸內存模組,也就是說這種類型介面內存的插板的兩邊都有數據介面觸片,這種介面模式的內存廣泛應用於現在的計算機中,通常為84針,但由於是雙邊的,所以一共有84×2=168線接觸,故而人們經常把這種內存稱為168線內存,而把72線的simm類型內存模組直接稱為72線內存。 edo dram內存既有72線的,也有168線的,而sdram內存通常為168線的。
3. 內存的錯誤更正功能(ecc) ecc(error check & correct)的功能不但使內存具有數據檢查的能力,而且使內存具備了數據錯誤修正的功能,奇偶校驗為系統存儲器提供了一位的錯誤檢測能力,但是不能處理多位錯誤,並且也沒有辦法糾正錯誤。它用一個單獨的位來為8位數據提供保護。ecc用7位來保護64位,它用一種特殊的演算法在這7位中包含了足夠的詳細信息,所以能夠恢復被保護數據中的一個單獨位的錯誤,並且能檢測到2,3甚至4位的錯誤。 大多數支持ecc內存的主板實際上是用標準的奇偶校驗內存模塊來工作在ecc模式。因為64位的奇偶校驗內存實際上是72位寬,所以有足夠的位數來做ecc。ecc需要特殊的晶元組來支持,晶元組將奇偶校驗位組合成ecc所需的7位一組。 晶元組一般允許ecc包含一種向操作系統報告所糾正錯誤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支持。windows nt和linux會檢測這些信息。
另外,ecc將會使系統略微變慢,原因是ecc的演算法比較復雜,為了糾正一位的錯誤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通常是在每次存儲器讀時序中增加一個等待狀態,結果是整個系統的性能約下降2-3%。但由於這種dram內存在整個系統中較穩定,所以仍被用於區域網絡的文件伺服器或internet伺服器,其價格較貴。

6. 組裝存儲伺服器時對主板要求高還是cpu、還是內存

看你對伺服器需求了,如果就是為了存儲數據用(也就是傳說中的文件伺服器),那麼你的組裝依據是,主板>內存>硬碟>電源>CPU,這個關系,以下為具體的介紹:
1:主板,這個不用說任何一台伺服器主板是至關重要的主板的穩定直接代表了伺服器的穩定。
2:內存,由於你所要求的是存儲用伺服器(文件級)那麼內存就必須的大,因為存儲文件時(即多客戶端同時讀寫該伺服器內存時)需要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及內存資源所以說內存必須的大,而且最好是帶ECC效驗的~
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頻繁讀取內存時所產生的錯誤。
3:硬碟:剛才上面說了由於是存儲用伺服器(文件級),多客戶端同時讀寫時,要求的硬碟傳輸速率也高所以硬碟的快慢和傳輸帶寬很重要,所以最好是RAID0+1或者是RAID5比較好。
4:電源:由於伺服器所掛載的硬碟數量多,主板比較高端所以要求的電源環境也一定要好,不能隨便找個普通電源就可以了,這樣即費電也不適用於長時間工作效率轉換低下,建議選用專用伺服器電源4塊硬碟的建議選擇400W以上電源。
5:CPU:其實如果是存儲伺服器(文件級)那麼CPU大不用上那麼高的,沒用上個2G主頻就可以了因為上面說的很明白了,存儲伺服器靠的是內存大小硬碟傳輸速率的影響對CPU反而要求不高,因為它不需要進行科學運算等繁重復雜的預算作業所以CPU是最低選擇不用太好太高。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建議還是上台品牌的伺服器吧,便宜經濟實惠現在的品牌伺服器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貴了很便宜的選個國產品牌也挺好,如:Lenovo,曙光等。。。。

7. 存儲伺服器與存儲設備的區別

伺服器是為網路提供服務的,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存儲是一種應用,類似硬碟就是一種存儲設備。

當然伺服器既然提供服務,那就也包括存儲服務,網路存儲。NAS其實是一個簡化的伺服器,即所謂"瘦身伺服器"。它的核心同樣有主板、CPU、內存和硬碟控制器和RIAD控制器等,但是它一般沒有鍵盤和顯示器等外部設備,直接通過網線與網路交換機相連,用戶的電腦無需載入任何驅動程序,利用瀏覽器就可直接登陸NAS、管理NAS和訪問數據。因此NAS的安裝、擴充及維護十分方便,無需專業人員一般用戶自己就可以完成。利用系統管理員,為用戶在NAS商設置加密存儲空間,用戶就可以將NAS看成另一個本地硬碟了。NAS多數(不是全部)採用嵌入式的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植入防寫的快閃記憶體中,不怕病毒攻擊。

億萬克多年來專注伺服器事業,為大數據、雲計算、雲存儲、超融合、物聯網、HPC、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邊緣計算等應用提供基礎硬體設備和一體式解決方案。億萬克依託研祥中國首位、世界前二的技術水平,經過多年的發展不斷將新的技術成果轉化為企業強勁的生產力,推動企業的產品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行業的標桿。

8. 伺服器主板和普通PC主板的區別

由於伺服器的網路負載比較大,因此伺服器的網卡一般都是使用TCP/IP卸載引擎的網卡,效率高,速度快,CPU佔用小,但目前高檔台式機也開始使用高檔網卡甚至雙網卡。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伺服器主板和普通PC主板的區別,歡迎閱讀。

第一,伺服器主板一般都是至少支持兩個處理器——晶元組不同(往往是雙路以上的伺服器,單路伺服器有時候就是使用台式機主板)。

第二,伺服器幾乎任何部件都支持ECC,內存、處理器、晶元組(但高階台式機也開始支持ECC)。

第三,伺服器很多地方都存在冗餘,高檔伺服器上面甚至連CPU、內存都有冗餘,中檔伺服器上,硬碟、電源的冗餘是非常常見的,但低檔伺服器往往就是台式機的改裝品,不過也選用一線大廠電源。

第四,由於伺服器的網路負載比較大,因此伺服器的網卡一般都是使用TCP/IP卸載引擎的網卡,效率高,速度快,CPU佔用小,但目前高檔台式機也開始使用高檔網卡甚至雙網卡。

第五,硬碟方面,已經很多而且越來越多的伺服器將用SAS /SCSI 代替SATA。

CPU

Server:Intel Xeon/AMD Opteron(僅限於雙路及以上的伺服器)

PC:P4/Celeron/P4M/Core /Core i3/Core i5/Core 7/AMD

SMP技術:

SMP的全稱是「對稱多處理」(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是指在一個計算機上匯集了一組處理器,各CPU之間共享內存子系統以及匯流排結構。在這種架構中,一台電腦不再由單個 CPU組成,而同時由多個處理器運行操作系統,而且共同使用內存和其他資源。雖然同時使用多個CPU,但是對用戶來說,它們的表現就像一台單機一樣。系統將任務分配給多個CPU,從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在對稱多處理系統中,系統資源被系統中所有的CPU共享,工作負載能夠均勻地分配到所有可用處理器之上。

內存

Server:ECC/Register

PC:Non ECC

ECC是「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的簡寫,中文名稱是「錯誤檢查和糾正」。ECC是一種能夠實現「錯誤檢查和糾正」的技術,ECC內存就是應用了這種技術的內存,一般多應用在伺服器及圖形工作站上,這將使整個電腦系統在工作時更趨於安全穩定。

硬碟

Server:SAS/SCSI/SATA/RAID/SFF SAS

PC:IDE/SATA

電源

Server:冗餘電源/專用電源PFC(Power Function Correcting功率因數校正器)

PC:普通,但高檔微機也使用伺服器電源。

風扇

Server:冗餘風扇

PC:普通

網卡

Server:Gb/冗餘

PC:也為Gb,但一般只有一個網卡。

主板的分類

晶元分類

INTEL:Socket386、Socket486、Socket586、Socket686、Socket370(810主板、815主板)、Socket478(845主板、865主板)、LGA 775(915主板、945主板、965主板、G31主板、P31主板、G41主板、P41主板、P43主板)、LGA 1156(H55主板、H57主板、P55主板、P57主板、Q57主板)、LGA 1155分為6系、7系兩個系列(6系主板有:H61主板、H67主板、P67主板、Z68主板。7系主板有:B75、Z75、Z77、H77。)、LGA 1366(X58主板)、LGA 2011(X79主板)。

AMD:Socket AM2AM2+ (760G主板、770主板、780G主板,785G主板、790GX主板)、AM3AM3+(870G主板、880G主板、890GX主板、890FX主板、970主板、990X主板、990FX主板)、FM1(A55主板、A75主板)、FM2(A55主板、A75主板、A85主板)。

同一級的CPU往往也還有進一步的劃分,如奔騰主板,就有是否支持多能奔騰(P55C,MMX要求主板內建雙電壓),是否支持Cyrix 6x86、AMD 5k86 (都是奔騰級的CPU,要求主板有更好的散熱性)等區別。

類型分類

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准體系結構匯流排。

EISA(Extension 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擴展標准體系結構匯流排。

MCA(Micro Channel)微通道匯流排。此外,為了解決CPU與高速外設之間傳輸速度慢的"瓶頸"問題,出現了兩種局部匯流排,它們是: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s Association)視頻電子標准協會局部匯流排,簡稱VL匯流排。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圍部件互連局部匯流排,簡稱PCI匯流排。486級的主板多採用VL匯流排,而奔騰主板多採用PCI匯流排。繼PCI之後又開發了更外圍的介面匯流排,它們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IEEE1394(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協會1394標准)俗稱"火線(Fire Ware)。

晶元組分類

按邏輯控制晶元組分類

這些晶元組中集成了對CPU、CACHE、I/0和匯流排的控制。586以上的主板對晶元組的作用尤為重視。Intel公司出品的用於586主板的晶元組有:LX 早期的用於Pentium 60和66MHz CPU的晶元組。

NX 海王星(Neptune),支持Pentium 75 MHz以上的.CPU,在Intel 430 FX晶元組推出之前很流行,已不多見。

FX 在430和440兩個系列中均有該晶元組,前者用於Pentium,後者用於Pentium Pro。HX Intel 430系列,用於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商用微機。VX Intel 430系列,在HX基礎上針對普通的多媒體應用作了優化和精簡。有被TX取代的趨勢。TX Intel 430系列的最新晶元組,專門針對PentiumMMX技術進行了優化。GX、KX Intel 450系列,用於Pentium Pro,GX為伺服器設計,KX用於工作站和高性能桌面PC。MX Intel 430系列,專門用於筆記本電腦的奔騰級晶元組,參見《Intel 430 MX晶元組》。非Intel公司的晶元組有:VT82C5xx系列 ⅥA公司出品的586晶元組。

SiS系列 SiS公司出品,在非Intel晶元組中名氣較大。

Opti系列 Opti公司出品,採用的主板商較少。

結構分類

AT 標准尺寸的主板,IBM PC/A機首先使用而得名,有的486、586主板也採用AT結構布局。

Baby AT 袖珍尺寸的主板,比AT主板小,因而得名。很多原裝機的一體化主板首先採用此主板結構。

ATX改進型的AT主板,對主板上元件布局作了優化,有更好的散熱性和集成度,需要配合專門的ATX機箱使用。

一體化(All in one) 主板上集成了聲音,顯示等多種電路,一般不需再插卡就能工作,具有高集成度和節省空間的優點,但也有維修不便和升級困難的缺點。在原裝品牌機中採用較多·NLX Intel最新的主板結構,最大特點是主板、CPU的升級靈活方便有效,不再需要每推出一種CPU就必須更新主板設計此外還有一些上述主板的變形結構,如華碩主板就大量採用了3/4 Baby AT尺寸的主板結構。

功能分類

PnP功能帶有PnP BIOS的主板配合PnP操作系統(如Win95)可幫助用戶自動配置主機外設,做到"即插即用"。

節能(綠色)功能一般在開機時有能源之星(Energy Star)標志,能在用戶不使用主機時自動進入等待和休眠狀態,在此期間降低CPU及各部件的功耗。

無跳線主板這是一種新型的主板,是對PnP主板的進一步改進。在這種主板上,連CPU的類型、工作電壓等都無須用跳線開關,均自動識別,只需用軟體略作調整即可。經過Remark的CPU在這種主板上將無所遁形。486以前的主板一般沒有上述功能,586以上的主板均配有PnP和節能功能,部分原裝品牌機中還可通過主板控制主機電源的通斷,進一步做到智能開/關機,這在兼容機主板上還很少見,但肯定是將來的一個發展方向。無跳線主板將是主板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其它分類

按主板的結構特點分類還可分為基於CPU的主板、基於適配電路的主板、一體化主板等類型。基於CPU的一體化的主板是較佳的選擇。

按印製電路板的工藝分類又可分為雙層結構板、四層結構板、六層結構板等;以四層結構板的產品為主。

按元件安裝及焊接工藝分類又有表面安裝焊接工藝板和DIP傳統工藝板。

按CPU插座分類,如Socket 7主板、Slot 1主板等。

按存儲器容量分類,如16M主板、32M主板、64M主板等。

按是否即插即用分類,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

按系統匯流排的帶寬分類,如66MHz主板、100MHz主板等。

按數據埠分類,如SCSI主板、EDO主板、AGP主板等。

按擴展槽分類,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按生產廠家分類,如華碩主板、技嘉主板等。

主板構成部分

1.晶元部分

BIOS晶元:是一塊方塊狀的存儲器,裡面存有與該主板搭配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序。能夠讓主板識別各種硬體,還可以設置引導系統的設備,調整CPU外頻等。BIOS晶元是可以寫入的,這方便用戶更新BIOS的版本,以獲取更好的性能及對電腦最新硬體的支持,當然不利的一面便是會讓主板遭受諸如CIH病毒的襲擊。

南北橋晶元:橫跨AGP插槽左右兩邊的兩塊晶元就是南北橋晶元。南橋多位於PCI插槽的上面;而CPU插槽旁邊,被散熱片蓋住的就是北橋晶元。晶元組以北橋晶元為核心,一般情況,主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橋的核心名稱命名的(如P45的主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橋晶元)。北橋晶元主要負責處理CPU、內存、顯卡三者間的「交通」,由於發熱量較大,因而需要散熱片散熱。南橋晶元則負責硬碟等存儲設備和PCI之間的數據流通。南橋和北橋合稱晶元組。晶元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板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注意的是,AMD平台中部分晶元組因AMD CPU內置內存控制器,可採取單晶元的方式,如nVIDIA nForce 4便採用無北橋的設計。從AMD的K58開始,主板內置了內存控制器,因此北橋便不必集成內存控制器,這樣不但減少了晶元組的製作難度,同樣也減少了製作成本。現在在一些高端主板上將南北橋晶元封裝到一起,只有一個晶元,這樣大大提高了晶元組的功能。

RAID控制晶元:相當於一塊RAID卡的作用,可支持多個硬碟組成各種RAID模式。目前主板上集成的RAID控制晶元主要有兩種:HPT372 RAID控制晶元和Promise RAID控制晶元。

2、擴展槽部分

所謂的「插拔部分」是指這部分的配件可以用「插」來安裝,用「拔」來反安裝。

內存插槽:內存插槽一般位於CPU插座下方。圖中的是DDR SDRAM插槽,這種插槽的線數為184線。

AGP插槽:顏色多為深棕色,位於北橋晶元和PCI插槽之間。AGP插槽有1×、2×、4×和8×之分。AGP4×的插槽中間沒有間隔,AGP2×則有。在PCI Express出現之前,AGP顯卡較為流行,其傳輸速度最高可達到2133MB/s(AGP8×)。

PCI Express插槽:隨著3D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AGP已越來越不能滿足視頻處理帶寬的要求,目前主流主板上顯卡介面多轉向PCI Exprss。PCI Exprss插槽有1×、2×、4×、8×和16×之分。注:目前主板支持雙卡:(NVIDIASLI/ ATI 交叉火力)

PCI插槽:PCI插槽多為乳白色,是主板的必備插槽,可以插上軟Modem、音效卡、股票接受卡、網卡、多功能卡等設備。

CNR插槽:多為淡棕色,長度只有PCI插槽的一半,可以接CNR的軟Modem或網卡。這種插槽的前身是AMR插槽。CNR和AMR不同之處在於:CNR增加了對網路的支持性,並且佔用的是ISA插槽的位置。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把軟Modem或是軟音效卡的一部分功能交由CPU來完成。這種插槽的功能可在主板的BIOS中開啟或禁止。

3、對外介面部分

硬碟介面:硬碟介面可分為IDE介面和SATA介面。在型號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個IDE口,通常IDE介面都位於PCI插槽下方,從空間上則垂直於內存插槽(也有橫著的)。而新型主板上,IDE介面大多縮減,甚至沒有,代之以SATA介面。

軟碟機介面:連接軟碟機所用,多位於IDE介面旁,比IDE介面略短一些,因為它是34針的,所以數據線也略窄一些。

COM介面(串口):目前大多數主板都提供了兩個COM介面,分別為COM1和COM2,作用是連接串列滑鼠和外置Modem等設備。COM1介面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斷號是IRQ4;COM2介面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斷號是IRQ3。由此可見COM2介面比COM1介面的響應具有優先權。

PS/2介面:PS/2介面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於連接鍵盤和滑鼠。一般情況下,滑鼠的介面為綠色、鍵盤的介面為紫色。PS/2介面的傳輸速率比COM介面稍快一些,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介面之一。

USB介面:USB介面是現在最為流行的介面,最大可以支持127個外設,並且可以獨立供電,其應用非常廣泛。USB介面可以從主板上獲得500mA的電流,支持熱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一個USB介面可同時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設的訪問,由一條四芯電纜連接,其中兩條是正負電源,另外兩條是數據傳輸線。高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5Mbps。此外,USB2.0標准最高傳輸速率可達480Mbps。

LPT介面(並口):一般用來連接列印機或掃描儀。其默認的中斷號是IRQ7,採用25腳的DB-25接頭。並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

1、SPP標准工作模式。SPP數據是半雙工單向傳輸,傳輸速率較慢,僅為15Kbps,但應用較為廣泛,一般設為默認的工作模式。

2、EPP增強型工作模式。EPP採用雙向半雙工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比SPP高很多,可達2Mbps,目前已有不少外設使用此工作模式。

3、ECP擴充型工作模式。ECP採用雙向全雙工數據傳輸,傳輸速率比EPP還要高一些,但支持的設備不多。

MIDI介面:音效卡的MIDI介面和游戲桿介面是共用的。介面中的兩個針腳用來傳送MIDI信號,可連接各種MIDI設備,例如電子鍵盤等。

SATA介面: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列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列硬體驅動器介面),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規范,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准,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SATA規范將硬碟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標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隨著未來後續版本的發展,SATA介面的速率還可擴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從其發展計劃來看,未來的SATA也將通過提升時鍾頻率來提高介面傳輸速率,讓硬碟也能夠超頻。

9. 伺服器主板和普通主板的區別 伺服器主板的特點

轉載自http://www.tuidc.com/idczixun/newsx/newsidc/3819.html
騰佑IDC資訊 > 新聞資訊 > 最新資訊 >
不懂就學,帶您學習伺服器主板和普通主板區別
2016-07-27 11:04出處:騰佑IDC資訊人氣:330評論()

伺服器主板和普通主板區別

隨著網路的進步,電腦已經成為家中必備的電器,直接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如今更多的人對電腦更加的了解,在平時的大學期間也專門有過這樣的課程,對於一台電腦,最重要的無非就是處理器、主板和顯卡,這三個配件都是種類繁多。我們用來玩游戲的主機和游戲伺服器的主機有著很大區別,同樣,作為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主板,同樣有著區別,由於主機和伺服器的側重點不同,兩者的主板也有不同側重。

普通的家用和辦公電腦的主板,主要需求是在性能和功能上;而伺服器主板則是專門為了滿足伺服器應用——高穩定性、高性能、高兼容性的環境,而開發的主機板。由於伺服器的高運作時間,高運作強度,以及巨大的數據轉換量,電源功耗量,I/O吞吐量,因此對伺服器主板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

伺服器主板和普通主板的區別

伺服器主板和普通電腦主板的區別,主要由以下幾點:

1、伺服器主板一般都是至少支持兩個處理器——晶元組不同(往往是雙路以上的伺服器,單路伺服器有時候就是使用台式機主板)。

2、伺服器幾乎任何部件都支持ECC,內存、處理器、晶元組(但高階台式機也開始支持ECC)

3、伺服器很多地方都存在冗餘,高檔伺服器上面甚至連CPU、內存都有冗餘,中檔伺服器上,

硬碟、電源的冗餘是非常常見的,但低檔伺服器往往就是台式機的改裝品,不過也選用一線大廠電源。
4、由於伺服器的網路負載比較大,因此伺服器的網卡一般都是使用TCP/IP卸載引擎的網卡,效率高,速度快,CPU佔用小,但目前高檔台式機也開始使用高檔網卡甚至雙網卡。

5、硬碟方面,已經很多而且越來越多的伺服器將用SAS /SCSI 代替SATA。

伺服器主板和普通主板的區別

6、 在內存支持方面。由於伺服器要適應長時間,大流量的高速數據處理任務,因此其能支持高達十幾GB甚至幾十GB的內存容量,而且大多支持ECC內存以提高可靠性(ECC內存是一種具有自動糾錯功能的內存,由於其優越的性能使造價也相當高)。

7、 存儲設備介面方面。中高端伺服器主板多採用SCSI介面、SATA介面而非IDE介面,並且支持RAID方式以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和數據安全性。

8、 在顯示設備方面。伺服器與工作站有很大不同,伺服器對顯示設備要求不高,一般多採用整合顯卡的晶元組,例如在許多伺服器晶元組中都整合有ATI的RAGE XL顯示晶元,要求稍高點的就採用普通的AGP顯卡。而如果是圖形工作站,那一般都是選用高端的3DLabs、ATI等顯卡公司的專業顯卡。

9、 在網路介面方面。伺服器/工作站主板也與台式機主板不同,伺服器主板大多配備雙網卡,甚至是雙千兆網卡以滿足區域網與Internet的不同需求。

10、最後是伺服器的價格方面。一般台式機主板頂天也不過1、2千,而伺服器主板的價格則從1千多元的入門級產品到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高檔產品都有!

10. 存儲伺服器的優點有哪些

一.物美價廉,二.技術多樣化,三.設備品質穩定安全,存儲伺服器是指為特定目標而設計,因此配置方式也不同。它可能是擁有一點額外的存儲,也可能擁有很大的存儲空間的伺服器。【感興趣點擊此處 】
1、如果發現伺服器數據丟失,千成不要再盲目操作,減小數據恢復機率。可通過電話尋找正規的數據恢復公司技術支持,聽取專有建議或請專業技術人員檢查。此時,你可以關機停止硬碟讀寫數據。不再往丟失數據的分區或硬碟里寫入數據。減少二次破壞。2、時刻注意伺服器硬碟的運行狀況,對於伺服器硬碟指示燈多多觀察。一般來講,伺服器外觀都有每一塊硬碟指示燈,正常情況下一般會是綠色,指示燈出現特殊情況時,就需要採用相關措施,仔細檢查硬碟設備是否正常。一旦硬碟受損或數據丟失,請不要驚謊,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3、伺服器存儲系統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硬碟作為伺服器數據存儲的主要設備,同時也是一種技術含量高、製造精密的設備,伺服器硬碟的發展目前已達到每秒10000轉或15000轉,普通的SATA硬碟也非常接近這個轉速,在運行當中,一點細小的故障都有可能造成硬碟物理損壞,所以一般伺服器都採用 Raid磁碟陣列存儲,加強伺服器硬碟的容錯功能。其他伺服器像其中億萬克的伺服器是比較好用的,其性價比很高,性能更穩定。

熱點內容
編程菜鳥教程 發布:2025-04-03 16:39:51 瀏覽:250
android網路庫 發布:2025-04-03 16:36:52 瀏覽:555
北京時間伺服器ip地址埠號 發布:2025-04-03 16:35:56 瀏覽:854
基岩版伺服器埠什麼協議 發布:2025-04-03 16:34:30 瀏覽:595
手機前端編程軟體 發布:2025-04-03 16:33:19 瀏覽:439
android很抱歉已停止運行 發布:2025-04-03 16:27:51 瀏覽:436
thinkphp四種url訪問方式詳解 發布:2025-04-03 16:21:51 瀏覽:763
密碼工程怎麼樣 發布:2025-04-03 16:11:00 瀏覽:659
股票認證密碼如何修改 發布:2025-04-03 16:10:49 瀏覽:530
迷你世界官方版密碼賬號是多少 發布:2025-04-03 16:10:48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