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基線配置項有哪些
⑴ 軟體開發中,LE基線,LA基線,還有SOM分別是什麼意思
基線(baseline)——經過正式審查和認可作為以後進一步演進的基礎,並且只有通過正式的更改控制規程才能進行更改的規格說明或產品。[IEEE—STD—610]
註:很多資料寫為進一步開發的基礎,但我覺著演進這個詞比較貼切。維基這樣定義基線:In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 "baseline" is an agreed-to descrip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a proct, at a point in time, which serves as a basis for defining change. A "change" is a movement from this baseline state to a next s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the baseline state is the central purpose of baseline identification. 意為:在配置管理中,「基線」是一個被認可的產品屬性的描述,這個時間點作為基礎服務於定義的變化。「變化」是基線狀態移動到下一狀態的運動過程。基線識別的中心目的是通過基線狀態的顯著變化進行的。)
軟體基線庫(software baseline library)——
用以存放配置項和相應的記錄的倉庫的內容。基線配置管理(baselin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建立經正式審查和認可並作為進一步開發工作的基礎的基線。有些軟體工作產品,如軟體設計和代碼,應該有在預定點上建立的基線,並且對這些基線應該施加嚴格的更改控制過程。當與顧客打交道時,這些基線提供控制和穩定性。
基線管理(baseIine management)——在配置管理中,運用技術和行政指令指定一些文檔和對這些文檔的更改,這些文檔在配置項的生存期內的某些特定時刻,正式標識出和建立起基線。[IEEE—STD—610]
基線的分類
基線分類:按照線性過程開發的軟體工作產品分為Allocate、Requirement、Design、Coding、Integration、Test等階段,可以相應的把基線分為需求基線、設計基線、產品基線等。(註:曾經見過有公司把基線分為十幾個類的,感覺實無此必要,徒增繁重的工作,也沒有見到管理上有什麼優勢。以老張的實際經驗,分為需求基線和產品/項目基線兩類就夠用了,無論開發模式是線性或者敏捷、迭代、螺旋,這兩類都游刃有餘了。
概念漂移」來自數據挖掘,這樣說的: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通常是指隱含內容(hidden context)的改變會或多或少從根本上導致目標概念(target concepts)的改變。真是形象而且精煉啊。
⑵ 阿里雲基線要怎麼配置啊
打包配置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總的配置,作為基線模版。一種是每個熱修復發布單中的配置項,成為單項配置。單項配置根據基線模版生成,單項配置可參考以下說明。
dexpatch 配置說明
代碼庫地址: 構建整包時主工程的git代碼庫地址
分支: 構建整包時的代碼分支
打包腳本:後台伺服器上運行的構建腳本
參考來源:網頁鏈接
⑶ 關於項目管理中配置管理的實現過程,配置項的知識請教以及相比版本管理的差異
你的理解更多是「產品集成」的概念,即怎麼把幾個產品模塊或構件組合成一個產品,但這不是配置管理的概念。
配置管理:簡稱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縮寫),標識、控制和管理變更的一種管理活動。它控制配置項的修改和發行;記錄和報告配置項的狀態和變更;保證配置項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正確性;以及控制配置項的儲存、裝載和交付。
根據這個定義,配置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1)配置庫的管理活動。配置庫現在工具非常多,例如GIT、SVN、CVS、VSS等等。通常會根據開發所處的階段,設立開發庫、受控庫與產品庫。
2)標識配置項,即需要定義如何去標識配置項。配置管理中受控制的對象被稱為配置項,是生命周期中創建的信息,包含程序、數據、文檔,分基線配置項和非基線配置項兩類。特別是你的產品最終是如何標識的,比如怎樣定義V1.0.0的規則。
3)基線的管理。是一組經過正式審查並且達成一致的規范或工作產品,是下一階段工作的基礎。怎樣確定、發布基線,怎樣管理基本的變更。
4)配置項變更管理。可以根據不同的配置項、不同的開發周期,明確變更的管理規則。
5)配置項狀態管理與配置審計 。
而產品集成是如何把一個產品逐步的從一個個模塊或組件,最後組合成一個產品的過程。
1)首先產品的技術結構上要能夠支持,如果模塊不能相互獨立和拆解,談不上靈活的組合。
2)在開發實現上,需要有一個集成的策略,哪些先實現,哪些後實現,哪些可以先進行集成
3)需要建立 集成的環境,使開發好的模塊可以在集成環境中進行調試
4)通常開發完成後,需要進行源代碼的編譯,並打包成一個測試包,然後裝在集成環境中,進行調試,以確認各個模塊之前是否可以兼容和運轉,這時通常會進行測試工作。
5)如果你想進行ABC組合,或者AC組合,那麼都需要進行相應的編譯、打包(例如形成EXE)過程,然後在集成環境中進行聯調和測試。
⑷ 什麼是基線配置管理「配置庫目錄結構」
基線 是 項目一個特定時間的快照,是前一階段的總結,後一階段開始的基礎。
配置庫目錄結構 就是存放項目配置項 的原始目錄結構。
⑸ 什麼是配置項管理
按管理的嚴格程度,配置項一般分3個等級:
(1)納入基線管理的配置項
納入基線管理的配置項是指變化時要走嚴格變更手續的配置項,需要做變更申請,要審批。審批一般分2種嚴格程度:
i) 項目經理或分CCB審批就可以,一般是局部的小的變更。
ii)變更控制委員會(CCB)審批
納入基線前,一般要經過評審或測試(稱為驗證)和質量保證。
(2) 沒有納入基線但是也不能隨意變更的配置項,一般稱為受控項
這類配置項不需要變更申請,但是要經過配置管理員或項目經理的允許才可以變更。
基線項與受控項寫的許可權要唯一,一般是CM或PM有唯一的寫許可權。
(3)非受控項
對變更不做控制。
擬納入基線管理的配置項狀態變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後受控,最後基線化。變更時,先檢出(checkou)進行修改,修改完畢後再檢入(checki)轉為受控,等待驗證(測試或評審),通過驗證後進行基線化。
擬納入受控而不入基線的配置項狀態變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後受控。變更時,檢出進行修改,修改完畢後再檢入提交受控。
納入基線管理的時機是管理平衡問題,一般是當配置項基本穩定後才納入基線管理,如果處與頻繁的變動之中,納入基線後會增加管理成本,如單元測試通過後一般不形成基線,因為此時代碼並不穩定,但是可以作為受控項,也不能任意變化。這個問題的判斷也和項目組的規模有關系,如果規模很大,涉及到的人員很多,也可能需要建立基線。在系統測試後要形成基線,一般稱為產品基線,此時系統基本穩定了,可以對外發布,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使用了。代碼在沒有納入基線但是受控後(提交測試人員測試了),也不能隨便變更了,要經過配置管理員的批准,並通知測試人員。
⑹ 常見的軟體配置項有哪些
csci是計算機軟體配置項(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簡稱,在軟體設計文檔中經常用到。
配置與配置項
在配置管理中,「配置」和「配置項」是重要的概念,「配置」是在技術文檔中明確說明並最終組成軟體產品的功能或物理屬性。因此「配置」包括了即將受控的所
有產品特性,其內容及相關文檔,軟體版本,變更文檔,軟體運行的支持數據,以及其他一切保證軟體一致性的組成要素,相對與硬體類配置,軟體產品的「配置」
包括更多的內容並具有易變性。
受控軟體經常被劃分為各類配置項(configuraion
items,
cis),這類劃分是進行軟體配置管理的基礎和前提,cis是邏輯上組成軟體系統的各組成部分。比如一個軟體產品包括幾個程序模塊,每個
程序模塊及其相關文檔和支撐數據可能被命名為一個ci。一個系統包括的cis的數目是一個與設計密切相關的問題,關於怎樣將一個軟體系統劃分為不同的
cis將在以下有關章節中闡述,注意如果一個產品同時包括硬體和軟體部分,一般一個ci也同時包括軟體和硬體部分,一個純軟體的ci通常也稱之為軟體配置
項(csci)。本規范的ci一般指csci,軟硬體的配置管理有一些相通的地方,但因為軟體更易於修改,所以軟體配置管理是一個更應該系統化的過程。
基線與基線管理
各cis隨軟體開發活動的進展,會有越來越多的部件進入受控狀態。一般地,軟體開發過程從概念演繹和需求分析開始,然後是設計,各cscis的編碼或寫
作,集成測試,最後是用戶手冊的編寫等。軟體配置管理包括了在軟體生命周期的時間分散點上對各cis進行標識並對對他們的修改進行控制的過程。在一個開發
階段結束或一組功能開發完成後,要對相應的cis進行基線化並形成各類基線。在配置管理系統中,基線就是一個ci或一組cis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時間點上
通過正式評審而進入正式受控的一種狀態,而這個過程被稱為「基線化」。每一個基線都是其下一步開發的出發點和參考點。
每個基線都將接受配置管理的嚴格控制,對其的修改將嚴格按照變更控制要求的過程進行,在一個軟體開發階段結束時,上一個基線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線內容形成下一個基線,這就是「基線管理」的過程,因此基線具有以下屬性:
通過正式的評審過程建立
基線存在於基線庫中,對基線的變更接受更高許可權的控制
基線是進一步開發和修改的基準和出發點。
一般地,第一個基線包含了通過評審的軟體需求,因此稱之為「需求基線」,通過建立這樣一個基線,受控的系統需求成為進一步軟體開發的出發點,對需求的變更被正式初始化、評估。受控的需求還是對軟體進行功能評審的基礎。
⑺ 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方法
變更常有
所在銀行科技部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但要應對分行或支行需求變更和相關軟體版本配置管理的問題,如果沒有一整套的解決措施和工具的支持,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分行反映的缺陷更改不能快速響應,不能快速分配缺陷到指定的開發人員,只能依靠口頭或文檔的傳輸,缺乏一個整合開發商服務人員、產品經理(或項目經理)、開發團隊領導、開發人員、分行領導的信息傳遞和交流的平台。
2)分行的需求變更不能快速響應。分行的需求變更和軟體版本配置只能依靠手工備份,因而,自身不能快速有效地管理各系統的版本,缺乏版本基線的管理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考慮採用軟體配置管理這一關鍵域的思路系統地解決以上問題。配置管理是整個集成軟體項目正常運作的一個管理支撐平台,其目的就是將有關該項目的客戶、客戶服務人員、產品經理(或項目經理)、開發團隊領導、開發人員、高層領導等項目干係人的工作協同起來,實現高效的溝通,及時地共享工作成果。
配置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置標識、變更控制、配置狀態發布和配置審計。變更控制是配置管理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為了在動態中保證配置項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回溯性,保證配置項的變更過程規范、受控、有完整記錄,受影響的各方均能及時了解情況,並協調一致。
控制不可少
變更控制是通過創建產品基線,在產品的整個生存周期中控制它的發布和變更。配置控制指在配置項標識正式確定之後,對配置項特別是對已提交的代碼、相關文檔和數據等的變更進行系統地跟蹤和控制的過程,主要包括變更的'提出、確定配置項的控制等級、變更的評價、變更的處置、實施經批準的變更、對變更進行驗證和結束變更。變更控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控制軟體修改的機制,保證生產符合質量標準的軟體和保證每個版本的軟體包含所有必需的元素及工作在同一版本中的各元素中可以正常工作,以確定在變更控制過程中控制什麼,如何控制,誰控制變更、何時接收變更、批准和檢驗。
配置項級別
1)已基線化的配置項是指已完成該配置項的審核和批准,並且成為創建或修改其他配置項的輸入。例如:一個設計文檔已審核、通過、簽發,並且成為編碼活動的基礎。
2)受管理和受控的配置項是指已提交審核,但還沒有批准通過的配置項。例如:一個正在進行審核的設計文檔。
3)受控的配置項指已置於版本控制,但項目組不能直接進行改動的配置項。例如:用戶提供的軟體、購買的工具、產品標准等等。
變更請求的狀態
軟體變更、軟體優化和軟體bug都是產生變更的原因。變更申請人(用戶或產品經理)提出變更時,首先要對受控的配置項的修改提出一個變更請求,說明對軟體變更的需求。這是因為變更控制過程是通過變更請求的流動來實現的,而且對軟體的任何請求都必須和相應的變更請求對應。
變更請求的狀態包括:
1)提交:變更請求提交給配置管理員;
2)拒絕:變更控制委員會拒絕變更請求;
3)接受:變更控制委員會接受變更請求;
4)掛起:變更請求被掛起,以後再作決定;
5)已驗證:更改已執行和驗證;
6)關閉:驗證並歸檔配置項,更新的配置項提交給用戶(例如:通過版本發布)。
變更請求的類型
1)增強型:變更請求要求對已批準的項目功能進行增強。
2)改進型:變更請求不會造成功能更改,但使配置項的維護更加有效率。
3)糾錯型:變更請求對錯誤進行修正(諸如bug)。
變更請求的優先順序
在評價變更請求的優先順序時,要對請求變更的配置項進行系統的分析,確定變更影響范圍和修改的程度,確定變更的級別,為確定是否有必要記錄變更提供參考依據。變更請求的優先順序可分為三類:
1)高:嚴重地影響一些用戶或許多用戶。
2)中:對用戶造成不方便,或是可以採取相應的變通方法處理的主要問題。
3)低:小問題。
修改完後簽入(Check in)
對變更的處理,要按照變更控制規程,將變更請求及其相關附件提交軟體配置控制委員會審批。配置管理組根據審批意見處理變更請求。
只有配置管理員具有Check in許可權。在進行Check in之前,確認下面的事項:
1)所有對配置項所做的修改被批准;
2)所有的更改都經過審核或驗證;
3)所對應的變更請求已經被保存起來;
4)所有相關的審核記錄被保存;
5)Check in時須註明Check in因,如對應的變更請求。
從資料庫中簽出(Check out)
1)對於文檔,配置管理員在更改審批人同意後,從配置庫中Check out配置項,發給項目組成員修改。
2)Check out時須註明Check out原因,如將要修改的問題。
3) 配置管理員一定要在配置狀態發布中跟蹤被Check out出來的配置項。
⑻ 基線的計算機類
基線(Baseline),基線是軟體文檔或源碼(或其它產出物)的一個穩定版本,它是進一步開發的基礎。所以,當基線形成後,項目負責SCM的人需要通知相關人員基線已經形成,並且哪兒可以找到這基線的版本。這個過程可被認為內部的發布。至於對外的正式發布,更是應當從基線了的版本中發。
基線是項目儲存庫中每個工件版本在特定時期的一個「快照」。它提供一個正式標准,隨後的工作基於此標准,並且只有經過授權後才能變更這個標准。建立一個初始基線後,以後每次對其進行的變更都將記錄為一個差值,直到建成下一個基線。
參與項目的開發人員將基線所代表的各版本的目錄和文件填入他們的工作區。隨著工作的進展,基線將合並自從上次建立基線以來開發人員已經交付的工作。變更一旦並入基線,開發人員就採用新的基線,以與項目中的變更保持同步。調整基線將把集成工作區中的文件並入開發工作區。 建立基線的三大原因是:重現性、可追蹤性和報告。
重現性是指及時返回並重新生成軟體系統給定發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項目中的早些時候重新生成開發環境的能力。可追蹤性建立項目工件之間的前後繼承關系。其目的在於確保設計滿足要求、代碼實施設計以及用正確代碼編譯可執行文件。報告來源於一個基線內容同另一個基線內容的比較。基線比較有助於調試並生成發布說明。
建立基線後,需要標注所有組成構件和基線,以便能夠對其進行識別和重新建立。 建立基線有以下幾個優點:
基線為開發工件提供了一個定點和快照。
新項目可以從基線提供的定點之中建立。作為一個單獨分支,新項目將與隨後對原始項目(在主要分支上)所進行的變更進行隔離。
各開發人員可以將建有基線的構件作為他在隔離的私有工作區中進行更新的基礎。
當認為更新不穩定或不可信時,基線為團隊提供一種取消變更的方法。
可以利用基線重新建立基於某個特定發布版本的配置,這樣也可以重現已報告的錯誤。 定期建立基線以確保各開發人員的工作保持同步。但是,在項目過程中,應該在每次迭代結束點(次要里程碑),以及與生命周期各階段結束點相關聯的主要里程碑處定期建立基線:
生命周期目標里程碑(先啟階段)
生命周期構架里程碑(精化階段)
初始操作性能里程碑(構建階段)
產品發布里程碑(產品化階段) 第一次提出的軟體配置項就構成基線配置項。基線分類列表如下:
–系統功能說明。系統模型,項目計劃,進度安排,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系統架構設計說明書;
–軟體需求規格說明。包括: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圖形分析模型、過程、原型、數學規格說明;
–設計規格說明。包括:數據設計、軟體結構設計、界面設計、對象的描述等;驗收規格說明;
–測試規格說明。包括: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預期結果、測試記錄、測試報告等;
–資料庫描述。包括:數據模式、記錄結構、數據項描述;
–模塊規格說明。包括:模塊功能、模塊演算法、模塊介面等描述;
–運行系統。包括:模塊代碼、鏈接模塊、資料庫、支持及工具程序等;
–用戶文檔。包括:安裝說明、操作說明、用戶手冊等;培訓計劃;維護文檔,包括:故障報告、維護手冊、更改記錄等;
–項目採用的有關標准和規程。
⑼ 基線是什麼
基線【base line】指的是在三角網測量中,經精確測定長度的直線段。
政治地理:
1.基線:又稱領海基線,是陸地和內水同領海的分界線,是劃定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寬度的起算線。
???
2.基線——經流動相沖洗,柱與流動相達到平衡後,檢測器測出一段時間的流出曲線。一般應平行於時間軸。
計算機類
基線(Baseline),基線是軟體文檔或源碼(或其它產出物)的一個穩定版本,它是進一步開發的基礎.所以,當基線形成後,項目負責SCM的人需要通知相關人員基線已經形成,並且哪兒可以找到這基線了的版本.這個過程可被認為內部的發布.至於對外的正式發布,更是應當從基線了的版本中發布.
基線是項目儲存庫中每個工件版本在特定時期的一個「快照」。它提供一個正式標准,隨後的工作基於此標准,並且只有經過授權後才能變更這個標准。建立一個初始基線後,以後每次對其進行的變更都將記錄為一個差值,直到建成下一個基線。
參與項目的開發人員將基線所代表的各版本的目錄和文件填入他們的工作區。隨著工作的進展,基線將合並自從上次建立基線以來開發人員已經交付的工作。變更一旦並入基線,開發人員就採用新的基線,以與項目中的變更保持同步。調整基線將把集成工作區中的文件並入開發工作區。
建立基線的三大原因是:重現性、可追蹤性和報告。
重現性是指及時返回並重新生成軟體系統給定發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項目中的早些時候重新生成開發環境的能力。可追蹤性建立項目工件之間的前後繼承關系。其目的在於確保設計滿足要求、代碼實施設計以及用正確代碼編譯可執行文件。報告來源於一個基線內容同另一個基線內容的比較。基線比較有助於調試並生成發布說明。
建立基線後,需要標注所有組成構件和基線,以便能夠對其進行識別和重新建立。
建立基線有以下幾個優點:
基線為開發工件提供了一個定點和快照。
新項目可以從基線提供的定點之中建立。作為一個單獨分支,新項目將與隨後對原始項目(在主要分支上)所進行的變更進行隔離。
各開發人員可以將建有基線的構件作為他在隔離的私有工作區中進行更新的基礎。
當認為更新不穩定或不可信時,基線為團隊提供一種取消變更的方法。
您可以利用基線重新建立基於某個特定發布版本的配置,這樣也可以重現已報告的錯誤。
使用
定期建立基線以確保各開發人員的工作保持同步。但是,在項目過程中,應該在每次迭代結束點(次要里程碑),以及與生命周期各階段結束點相關聯的主要里程碑處定期建立基線:
生命周期目標里程碑(先啟階段)
生命周期構架里程碑(精化階段)
初始操作性能里程碑(構建階段)
產品發布里程碑(產品化階段)
軟體工程:
什麼是基線?第一次提出的軟體配置項就構成基線配置項。基線分類列表如下:
–系統功能說明。系統模型,項目計劃,進度安排;
–軟體需求規格說明。包括:圖形分析模型、過程、原型、數學規格說明;
–設計規格說明。包括:數據設計、體系結構設計、界面設計、對象的描述等;驗收規格說明;
–測試規格說明。包括: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預期結果、測試記錄等;
–資料庫描述。包括:數據模式、記錄結構、數據項描述;
–模塊規格說明。包括:模塊功能、模塊演算法、模塊介面等描述;
–運行系統。包括:模塊代碼、鏈接模塊、資料庫、支持及工具程序等;
–用戶文檔。包括:安裝說明、操作說明、用戶手冊等;培訓計劃;維護文檔,包括:故障報告、維護要求、更改記錄等;
–項目採用的有關標准和規程。
字體、排版:
基線(Baseline)是大部分字母所「坐」在的,字體的下降部之上的直線。下圖紅色的直線就是基線。
[英文排版術語]
英文排版術語
色譜:
基線是檢測器在沒有進樣時信號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一般為噪音隨時間的變化曲線,正常情況下在靈敏度不是很高時為一平直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