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財政資源配置范圍應當是什麼領域

財政資源配置范圍應當是什麼領域

發布時間: 2022-09-03 18:50:48

㈠ 政府資源配置是什麼意思

●為了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必須拓展政府的功能,運用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地位進行資源的再配置。這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內容,就是適應並體現出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即政府資源配置)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確立以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主體地位,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經濟與社會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功能與作用,主要是通過制訂政策和法律等資源運作規則,對各種社會資源配置的流向、結構和退出等進行合理引導,以形成有效的資源配置秩序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內容的科學的發展觀,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同時也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對政府轉變職能提出的新要求,體現了政府資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變革。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關注經濟增長指標,將經濟增長這一發展的基本力量置於各項工作的首位,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的。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度發展,從世界范圍看,單一的經濟增長也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例如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違反人與自然的和諧;貧富差距拉大,帶來了社會的不穩定性;片面追求城市規模擴張,導致了大城市病的出現等等。最終出現了經濟增長與自然環境、人的發展的嚴重脫節,財富積累與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日益分離。因此,從1950年代後期出現的發展經濟學派提出的經濟增長不等於經濟發展的觀點,到19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都是對上述問題認識深化和理性化的集中體現。

為了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就必須拓展政府的功能,運用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地位進行資源的再配置,以達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這也是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在資源配置上履行政府功能與責任的共同特點與必然要求。盡管由於制度上與經濟發展程度上的差別,不同的國家在資源配置的范圍和方式上會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發達國家一般是通過稅收調節為主的方式,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和政府資源的配置;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體制轉型的國家,常常是通過國家財政調節為主、稅收調節為輔的兩種調節方式,實現國民收入再分配和政府資源的直接與間接配置。

一段時期以來,由於我們對經濟發展的認識過多地停留在經濟增長的理念上,曾經出現了以經濟增長論英雄的局面。在經濟增長成為唯一的追求條件下,政府資源配置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經濟發展的數量和結構上,這在經濟發展的一定時期和階段是必然的和必須的,是不可跨越的。然而當經濟增長簡單化地體現為GDP的增長時,就會出現發展中的偏差。例如當各級政府紛紛將GDP指標作為經濟增長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唯一指標時,政府的政績也常常以GDP的完成情況作為一種價值評價標准。在這種發展理念的驅動下,政府資源配置的重心自然是集聚社會各方力量,著力謀求經濟增長指標,而常常會忽視社會發展指標,忽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而在GDP指標難以呈現年年遞增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出現GDP的數字游戲和數字虛假增長,也就在所難免。

科學的發展觀提出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是對傳統發展觀的一種修正,也是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歷史條件下一種新的政府資源配置方式的重大改變。這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的核心內容,就是適應並體現出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與傳統的政府資源配置方式有所不同,新的政府資源配置方式突出體現為以下幾個轉變:

其一,在資源的配置范圍上,從過去的以經濟資源配置為主,轉變為經濟資源與社會資源配置並重。根據科學的發展觀,政府資源配置的范圍更加寬廣,配置的重點也從原來的以企業、產業等經濟資源配置為主,更多地轉向為福利、教育、醫療保健、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等社會事業發展上來。

其二,在資源配置的手段上,從過去的政府計劃統配為主,轉變為更加註重運用市場的力量調動和整合社會資源。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確立以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主體地位,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經濟與社會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鼓勵人們更多地參與社會事業方面的資源配置,政府僅僅作為資源配置的組織者或者資源整合中心的功能而發揮作用。

其三,在資源配置的投入上,從過去的政府全方位投入為主,轉變為集聚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在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上,政府是資源配置的主體,統攬了資源配置的方方面面,不僅造成了政府資源配置負擔過重,也導致了政府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根據服務型政府的定位和要求,政府資源配置的領域和投入的重點主要就是經濟和社會事業領域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其四,在資源配置的運作上,從過去的政府直接經營管理為主,轉變為政府集中購買公共產品和服務。即由原來的政府直接生產或經營公共產品與服務,轉變為政府通過市場化的委託代理或者市場采購、市場招標投標等方法,進行購買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大大提高政府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其五,在資源配置的規則上,從過去的政府直接干預為主,轉變為政府更多地制定和運用政策法律維護資源配置的市場秩序。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功能與作用,主要是通過制訂政策和法律等資源運作規則,對各種社會資源配置的流向、結構和退出等進行合理引導,以形成有效的資源配置秩序。

㈡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財政資源配置范圍的是( )

【答案】D
【答案解析】考查第10章第2節。財政配置范圍是市場失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務領域。D屬於私人物品領域,不是財政資源配置的范圍。

㈢ 政府財政職能的資源配置職能

資源既包括土地、礦藏等自然資源,也包括人力、財力等經濟資源。配置是指資源在不同部門、地區、產品等之間的分配。所以,資源配置就是將各種資源分配於不同的使用方向,從而形成一定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地區結構,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過程。而資源的最優配置,就是使社會各種資源始終處於一種最優組合狀態,產生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在沒有政府介入的情況下,市場會通過價格與產量的均衡,自發地形成一種資源配置狀態。但是由於存在市場失效,市場自發形成的配置狀態,不可能實現最優的效率結構,因而需要政府的介入。例如,市場機制不能提供人們需要的國防、公安、司法等公共產品;市場機制會導致混合產品的扭曲配置;市場機制達到資源最優配置狀態所需要的充分競爭條件也不是市場本身所能完全創造的,諸如存在著市場的地區分割、收入的分配不公等。所以,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預資源的配置所產生的,它的特點和作用就是通過財政本身的收支活動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提供財力,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外部效應,引導資源的流向,彌補市場的失效,最終實現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效率狀態。
財政進行資源配置的范圍是由國家的經濟職能和財政自身的特點、能力所決定的。具體而言,市場經濟中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應當包括:(1)保證國家履行行政、國防、外交、治安、發展文化教育、基礎科技、尖端科技、社會穩定(救災、救濟、撫恤、對落後地區補助)等職能的支出。(2)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集中資金興建公路、橋梁、碼頭、機場、鐵路、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公用設施,等等。(3)基礎工業。部分基礎工業因投資多、周期長、風險大,市場調節不力,尤其在發展的初始階段需政府出資。(4)社會公益性事業。博物館、文化館、展覽館、藝術館、社會福利院等的建設和運作,僅靠市場調節往往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或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需政府介入。此外,財政還可以以財政資金的配置或財政杠桿的運用影響其他社會資金由市場調節形成的配置格局。
財政配置資源的合理范圍不是一成不變的,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不能不受市場機制的完善狀況的制約。市場發育狀況越好,籌資機制越健全,微觀經濟主體的獨立性越大,公民收入水平越高,財政直接進行資源配置的范圍相對越小。尤其是基礎工業投資、部分社會公益投資、文化教育等項目可以轉向市場調節。但這種變化並不一定是單方向的,往往是在減少一些項目的同時,因市場經濟發展而產生新的對政府直接投資的需要,如環境保護和改善方面的支出。此外,即使是實行相同經濟體制的國家,因其生產力發展所處的階段、採取的經濟發展戰略以及其他方面的國情存在差異,財政直接配置資源的范圍也會有所差別。如,處於經濟發展起飛階段的國家,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建設的任務繁重,尤其是實行重化工業—加工工業—高科技產業發展戰略的國家或地區,國家投資額巨大,而以旅遊、金融、加工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或地區,尤其是可以利用天時地利等條件吸引大量外資,甚至可以依賴其他條件得以發展的國家和地區,國家直接投資相對較少。
就財政配置的機制和手段上看,主要有:(1)實現資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門之間的合理配置。從社會總資源配置的角度看,政府和私人部門各應獲得合理的份額。一方面保證滿足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保證私人部門順利發展的需要,從而實現社會總資源配置的均衡。這就要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確定財政職能的合理范圍,並進而確定財政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適當比例。(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結構即財政資源內部的配置比例。主要包括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支出比例、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的比例。前一個比例表明資本品和消費品的配置結構,而購買性支出的比例則表明財政配置功能的大小。這兩個比例的恰當與否,直接決定了財政資源內部的配置是否合理。(3)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結構。政府投資規模主要指政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所佔的比重,它表明政府對社會總投資的調節力度,而政府投資結構如何則會直接影響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4)合理運用財政收支政策,間接調節社會投資方向。政府投資、稅收、公債、補貼等財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社會資源在不同地區和不同部門之間的流動,對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起到指導、修正和補充的作用,從而有助於提高社會總體的資源配置效率。(5)提高財政配置資源的效率。財政配置資源的目標是使社會總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所以,財政的資源配置也必須講求效率。比如,通過對投資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對非生產性支出進行成本效果分析,以判明其所費資源和所獲社會經濟效益的對比關系,作為決定是否安排某項支出、安排順序和安排多少數量的依據,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用最少的財政支出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再如,由於公共產品的提供是通過個人交稅和政府征稅的方式實現的,所以,應對稅收進行徵收成本與稅收收入的比較考核,爭取不斷提高財政配置資源的效率,等等。

㈣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取決於

財政的資硯配里職能就是指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財政配置資源職能調節和影響社會總資x的方向和數且。具體就是把社會總資源在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之間進行合理配置,以供應無法通過市場機制進行供應的公共產品;並優化公共產品的結構.以達到社會資源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財政發揮配里資源職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市場失靈造成的。
首先.公共產品的提供需要政府以財政手段履行資源配登職能。在實踐中.由於公共產品本身具有的使用上的非竟爭性和供應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徵.使得其難以通過市場方式進行提供,只能以非市場方式.即財政手段提供堵如國防、外交、宇宙探索、環境保護等等公共產品,財政配置資源職能實現資硯在私人產品與公共產品之間的有效配里。但是,這里需要注意是.以財政手段提供公共產品並不等於公共產品就一定要由公共部門來直接生產。但多數西方國家的軍備用品者是由政府財政出資交給私人部門生產的。
其次.混合產品的存在需要財政展行資源配置的職能。在現實生活中.除純公共產品和純私人產品之外,還有一種兼有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特徵,介於兩類之間的產品.稱為浪合產品或准公共產品。財政配置資源職能其主要特點是.一方面。這種產品由使用者單獨享用,可以在使用者之間劃分所得到的利益.在供應上可以運用排除法則;另一方面,這種產品又具有廣泛的外在利益.該產品的供應可使其他人受益.比如.教育、醫療。
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由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意味著私人部門必須要減少或放棄對一些杜會資探的使用。一方面.政府利用政治權力,以稅收等形式要求私人部門放棄一部分資源的支配權以轉移給政府使用,另一方面,財政配置資源職能政府運用私人部門放棄的生產資撅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這樣.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產品的真實成本就是私人部門所放棄一部分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即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機會成本。

㈤ 如何把握財政的資源配置范圍

這方面就是控制好對各個領域指標的標准。哪一個領域都不能超過標准,這就行了。
隨意更改,任意申請肯定無法完美的完成。

㈥ 財政的活動范圍有哪些

財政的職能是指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我國的財政擔負著四個方面的職能,即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調控經濟職能和監督管理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年復一年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卻日益顯得匱乏甚至稀缺,因而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能形成最佳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經濟結構和地區結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達到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種,如計劃配置、市場配置、財政配置等。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配置機制是不同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計劃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必須以完全競爭為條件。然而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想,由於投機、壟斷、信息失真等現象的作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場機制。此外,一部分非生產領域也消耗資源,而市場配置對這部分領域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無論是計劃配置還是市場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單獨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的經濟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安排或調整一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

(2)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范圍,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污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3)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一切財政分配都是通過收支活動來進行的,資源配置也不例外。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既要盡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2.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財政本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組織收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應相對稱。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由於每個分配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不同,質量有異,所擁有的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市場價格可能有偏差,加上各種非競爭性因素的干擾,使得各分配主體獲得的收入可能與其要素投入不相對稱,甚至差距較大。如果這種收入差距超出社會各階層的接受程度,則不僅導致經濟上的波動,還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政府對收入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就是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可以說,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各國財政所普遍具有的一項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的范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具體說,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范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范圍,財政則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就目前而言,一是要規范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准,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3)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財政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①稅收是對全社會各種收入進行強制性調節的分配形式,是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可以調節個人的收入和財產,把收入與財產的差距縮小到社會所能接受的范圍;②轉移支付,包括專項撥款、各種補貼、補助和社會保障支出,是將資金直接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有明確的受益對象和范圍,是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③公共支出是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滿足共同需求,其受益對象范圍廣泛,通過改善人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可以間接提高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

3.調控經濟職能

(1)調控經濟職能的含義。一般認為,市場機制的本質,就是使生產要素不斷調整並重新配置的過程,使社會總供求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又不斷尋求新的平衡的過程,因此,市場經濟必然表現出一種周期性的波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周期的間距越來越短,經濟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對經濟的威脅與破壞也越來越嚴重。由於熨平經濟的周期性震盪無法通過市場本身來實現,只能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干預來緩解。財政的調控經濟職能,就是通過財政收支活動的調整,對人們的生產、消費、儲蓄、投資等行為發生影響,使社會就業率、物價水平、國際收支差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2)調控經濟職能的手段。財政可通過財政政策的調整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①改變政府購買數量,影響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總量關系,使經濟發展保持平穩。例如,通過減少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數量來減少總需求,抑制經濟的過快增長,或者通過增加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來擴大總需求,刺激經濟的發展;②改變政府轉移支付數量。如在經濟繁榮時,政府可減少用於福利、補貼方面的支出,以便減少總需求。在經濟蕭條時,可以提高各類補貼或補助,以便擴大社會總需求;③調整稅收。在經濟蕭條時,政府可以減少稅種或降低稅率,以便刺激總需求。當經濟過熱時,可以提高稅率或增加稅種,以便削減總需求。

4.監督管理職能

財政監督管理職能,是指財政在履行上述資源配置、收入分配、調控經濟等職能的過程中,對國民經濟各個方面活動進行綜合反映和制約的客觀功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由於利益主體的多元性,出現經濟決策的分散性和經濟活動的自發性、排他性;另一方面,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必須保證政令的統一。這就要求財政在其收支活動中還能夠發揮監督管理的職能,具體說來,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指標的監測、跟蹤,及時反饋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二是通過建立健全財政、稅政、財務會計法規,對微觀經濟運行進行監督管理,規范經濟秩序,公平競爭環境;三是通過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督管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四是通過對財政工作自身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增強財政分配效應。

㈦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介紹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是指政府通過財政收支以及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調整和引導現有經濟資源的流向和流量,以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功能。資源配置,廣義理解可以是指社會總產品的配置,狹義理解可以是指生產要素的配置。無論何種理解,資源配置就是運用有限的資源形成一定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地區結構,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資源配置的目的是用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任何社會,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高效地配置資源,始終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導,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具有天然高效率的優點。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並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都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這就需要政府從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通過包括財政在內的各種手段,介入資源配置領域,實現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高效、優化。

㈧ 政府在哪些方面實行了資源配置職能請舉例說明

政府在自然資源,經濟,勞動力等方面進行了資源配置。如:經濟方面,政府在促進經濟的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而市場起主導作用。政府通過影響資源配置,實行經濟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得宏觀經濟平衡,穩定發展

㈨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財政資源配置職能的內容

財政資源配置職能既包括對用於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資源的直接分配,也包括財政對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宏觀調節兩個方面的內容:
(1)調節資源在不同地區間的配置,實現合理的地區生產力布局;
(2)調節資源在產業部門之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
(3)調節全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與非政府部門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提供結構;
(4)調節資源在政府部門內部的配置,形成合理的資本品與消費品供應結構。

熱點內容
蘋果手機如何設置手機卡密碼 發布:2025-01-08 06:10:27 瀏覽:237
c訪問oracle資料庫 發布:2025-01-08 05:47:51 瀏覽:112
新版安卓什麼時候出 發布:2025-01-08 05:44:46 瀏覽:283
linuxmysql建庫 發布:2025-01-08 05:42:54 瀏覽:131
建行原始密碼多少號 發布:2025-01-08 05:38:01 瀏覽:548
dos下怎麼打開文件夾 發布:2025-01-08 05:36:43 瀏覽:356
如何恢復安卓的指紋功能 發布:2025-01-08 05:32:32 瀏覽:579
酷狗的歌詞在哪個文件夾 發布:2025-01-08 05:27:36 瀏覽:194
反編譯可以幹啥 發布:2025-01-08 05:27:28 瀏覽:633
伺服器崩潰有什麼解決辦法 發布:2025-01-08 05:21:30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