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存儲晶元的片選
1. 常用存儲器片選控制方法有哪幾種它們各有什麼優缺點
線選法,部分解碼法,全部解碼法。
線選法電路簡單,但是會造成地址z堆疊,空間利用率低且具體編程時不易編織;
全解碼法的晶元利用率高,不會出現地址堆疊,但是電路比起線選法復雜得多;
部分解碼法介於兩者之間,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地址堆疊,但是有相對連續的地址空間。
(1)什麼是存儲晶元的片選擴展閱讀: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信息的記憶部件。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簡稱主存或內存)和輔助存儲器(簡稱輔存或外存)兩大類。和CPU直接交換信息的是主存。
主存中匯集存儲單元的載體稱為存儲體,存儲體中每個單元能夠存放一串二進制碼表示的信息,該信息的總位數稱為一個存儲單元的字長。存儲單元的地址與存儲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對應的,單元地址只有一個,固定不變,而存儲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換的。
2. 常用存儲器片選控制方法有哪幾種
存儲器往往要是由一定數量的晶元構成的。CPU要實現對存儲單元的訪問,首先要選擇存儲晶元,即進行片選;然後再從選中的晶元中依地址碼選擇出相應的存儲單元,以進行數據的存取,這稱為字選。片內的字選是由CPU送出的N條低位地址線完成的,地址線直接接到所有存儲晶元的地址輸入端,而存儲晶元的片選信號則大多是通過高位地址解碼後產生的。線選法:線選法就是用除片內定址外的高位地址線直接分別接至各個存儲晶元的片選端,當某地址線信息為0時,就選中與之對應的存儲晶元。這些片選地址線每次定址時只能有一位有效,不允許同時有多位有效,這樣才能保證每次只選中一個晶元。線選法不能充分利用系統的存儲器空間,把地址空間分成了相互隔離的區域,給編程帶來了一定困難全解碼法:全解碼法將除片內定址外的全部高位地址線都作為地址解碼器的輸入,解碼器的輸出作為各晶元的片選信號,將它們分別接到存儲晶元的片選端,以實現對存儲晶元的選擇。全解碼法的優點是每片晶元的地址范圍是唯一確定的,而且是連續的,也便於擴展,不會產生地址重疊的存儲區,但全解碼法對解碼電路要求較高部分解碼法:所謂部分解碼法即用除片內定址外的高位地址的一部分來解碼產生片選信號,部分解碼法會產生地址重疊。
3. 一般存儲晶元都設有片選端cs,它有什麼用途
對於一塊集成電路,想讓它開始工作,得給一個信號它(高電平或低電平),接收這一信號的引腳就叫片選端, 這一信號就叫片選信號,一般為cs,片選端收到合法的片選信號便進入工作狀態,我們就可以對它進行寫入或讀出了。
4. 存儲器晶元為什麼要設置片選信號,它與系統匯流排有那些連接方式這些連接方式各有什麼優缺點
1:
a: 因為一個1G晶元,比用8個128M晶元昂貴的多;
b: 假設總定址空間為1G, 8個128M定址可以靈活使用sram,sdram,flash等晶元(類似於給你8個插槽讓你擴展外設)以滿足不同的存儲需求,而你做成一個1G的內存插槽。。。其他東西插在那裡呢?難道你只需要1G的內存而不需要硬碟嗎?
2:
分為並行跟串列,比如接個SDRAM那就是行+列定址,就是並行接入匯流排,但也不是完全32位並行,NANDFLASH則是類似於串列接入匯流排,這跟存儲器設計有關~有興趣可以去查查相關資料,我也只是了解。
3:
優缺點,並行訪問速度要快,接入簡單(32位直接扔過去,一次性收發),但成本高,而且不適合遠距離傳輸。串列的話,就是要順序寫入當然慢,而且需要傳輸規則才能通信(你得告訴人家你的數據怎麼排列的吧),但是成本低
我就知道這么多~歡迎補充!
5. 為什麼在存儲器晶元中要設置片選輸入端
目前,每一個集成片的存儲容量終究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一定數量的晶元按一定方式進行連接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存儲器。在地址選擇時,首先要選片。
只有當片選信號有效時,才能選中某一片,使此片所連的地址線有效,這樣才能對這一片的存儲元進行讀寫操作。 至於是讀還是寫,取決於CPU所給的命令是讀命令還是寫命令。
6. 在對存儲器晶元進行片選時,全解碼方式、部分解碼方式和線選方式各有何特點
計算機有五大部分:運算、控制、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
運算、控制,合稱為「中央控制單元(CPU)」。
CPU,必須外接存儲器晶元,才能工作。
早期,由於技術水平的原因,存儲器晶元的容量,不大。
那麼,就必須由多片存儲晶元,組裝在一起,才能滿足需求。
但是,各個存儲晶元,都應該獨立工作。
即:CPU 讀寫任何一個地址號碼,只許有一個存儲晶元配合工作。
絕不允許【兩個或多個晶元,同時讀出或寫入。】
---------------------------
全解碼方式,是把全部的地址線,都連接到解碼電路。
這種方式,可以保證:
任意一個地址號碼,只對應一個存儲單元。
任意一個存儲單元,也只有唯一的地址號碼。
這樣的方式,最穩定可靠。只是電路復雜,成本高。
部分解碼方式,僅有部分地址線,連接到解碼器。有一些地址線未用。
此時,任意一個地址號碼,還是只對應一個存儲單元。
但是,未用的地址線,可以隨意的取 0 取 1。
那麼,任意一個存儲單元,就有了多個地址號碼。
因此,就增加了讀寫存儲單元的靈活性。編寫軟體時,就更加方便。
這種方式,電路簡單一些,只是實際的地址稍少一些。
線選法,不使用解碼電路,直接用高位地址線來發揮「解碼」功能。
作為「解碼」的功能,就必須令各個晶元單獨工作。
那麼,有些地址,有可能使得多片存儲晶元同時工作。
這樣的地址,就不可用了。
這種現象,就是多片晶元的地址,重疊在同一地址范圍了。
優點:電路簡單。
缺點:有【地址重疊】現象,可用地址較少。
7. 片選的存儲晶元的片選
存儲器往往要是由一定數量的晶元構成的。
CPU要實現對存儲單元的訪問,首先要選擇存儲晶元,即進行片選;然後再從選中的晶元中依地址碼選擇出相應的存儲單元,以進行數據的存取,這稱為字選。片內的字選是由CPU送出的N條低位地址線完成的,地址線直接接到所有存儲晶元的地址輸入端,而存儲晶元的片選信號則大多是通過高位地址解碼後產生的。
線選法:
線選法就是用除片內定址外的高位地址線直接分別接至各個存儲晶元的片選端,當某地址線信息為0時,就選中與之對應的存儲晶元。這些片選地址線每次定址時只能有一位有效,不允許同時有多位有效,這樣才能保證每次只選中一個晶元。線選法不能充分利用系統的存儲器空間,把地址空間分成了相互隔離的區域,給編程帶來了一定困難
全解碼法:
全解碼法將除片內定址外的全部高位地址線都作為地址解碼器的輸入,解碼器的輸出作為各晶元的片選信號,將它們分別接到存儲晶元的片選端,以實現對存儲晶元的選擇。全解碼法的優點是每片晶元的地址范圍是唯一確定的,而且是連續的,也便於擴展,不會產生地址重疊的存儲區,但全解碼法對解碼電路要求較高
部分解碼法:所謂部分解碼法即用除片內定址外的高位地址的一部分來解碼產生片選信號,部分解碼法會產生地址重疊。
8. 什麼是片選空間
片選是一個單片機學科詞彙,可以理解成選片。片選信號一般是在劃分地址空間時,由邏輯電路產生的。在數字電路設計中,一般開路輸入管腳呈現為高電平,因此片選信號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低電平。
中文名
片選
詞性
動詞
分類
單片機學科詞彙
理解成
選片
簡介
片選:動詞,單片機學科詞彙,可以理解成選片。舉個例子,有很多晶元掛在同一匯流排上(像電腦里很多外設都是掛在匯流排上),但我們有時候需要對其中特定的某個晶元進行數據、地址或命令的獨立傳輸,此時,我們需要有一個信號來告訴掛在匯流排上的晶元們,這些數據、地址是傳給哪個晶元的。那這樣的話,其他晶元就會對這些信號「漠不關心」,而目標晶元就知道這些數據是傳給自己的從而做出反應。這個信號就叫做片選信號CS(chip select)或SS(slave select)。片選這個詞即由此而來,指通過設置跳線,利用與門、或門、非門的組合來決定到底是哪幾部分進入工作狀態。
在數字電路設計中,一般開路輸入管腳呈現為高電平,因此片選信號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低電平。片選信號一般是在劃分地址空間時,由邏輯電路產生的。
可編程介面晶元都有一個片選開關,通常以CE(Chip Enable)或CS(Chip Select)表示,只有當該輸入端處於有效電平,介面晶元才進入電路工作狀態,實現數據的輸入輸出。片選端通常以AO地址解碼器的輸出端相連,因此片選也是由指定的AO地址選中該介面晶元,以使其進入電路工作狀態的過程。
如圖所示,如果一個從晶元或從設備(slave)的SS管腳處於非激活狀態(通常是低電平),那麼這個從晶元或從設備就相當於一個聾子,不會對任何外來的輸入信號做出反應。而如果其中某一從晶元的SS管腳處於激活狀態的話,那它就能聽到外來的輸入信號,就能做出接收或回應。圖中,MISO是從晶元向主晶元傳輸數據的信道,MOSI是主晶元向從晶元傳輸數據的信道,SCLK是時鍾信道(主晶元->從晶元)。
存儲晶元的片選
存儲器往往要是由一定數量的晶元構成的。
CPU要實現對存儲單元的訪問,首先要選擇存儲晶元,即進行片選;然後再從選中的晶元中依地址碼選擇出相應的存儲單元,以進行數據的存取,這稱為字選。片內的字選是由CPU送出的N條低位地址線完成的,地址線直接接到所有存儲晶元的地址輸入端,而存儲晶元的片選信號則大多是通過高位地址解碼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