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模糊存儲
① 人類擁有發達的大腦,那人腦的存儲量究竟有多大呢
我們人類能夠在短短的幾百萬年的時間里就迅速地成為地球的「主人」,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人類擁有發達的大腦,並因此具備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高等智慧。那麼人類大腦的存儲量有多大呢?對於這個問題,盡管我們不知道准確的答案,但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個數字肯定會非常可觀。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了,上述兩項研究一個說1000T,一個說只有幾百兆,為什麼差距這么大呢?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人類的大腦具備大量的功能,而存儲信息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換句話來講就是,在人類的大腦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大腦組織會用來存儲信息,而剩餘的都去忙活其它的事了。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只是基於實驗數據的一種合理的猜測,並不是科學界所下的結論,因此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太過當真。
② 人腦的記憶方式(需要一定的電腦硬碟知識)
粘貼來的~~~
所謂記憶,簡單理解就是能夠記錄和回憶。從表面上看,電腦可以記住外部輸送給它的信息,通常這些信息存儲在內存和硬碟中,而且可以被調用和讀出。人腦則把感受的信息儲存在大腦里,這些信息可以被回憶。簡單類比似乎兩者沒有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它們的記憶過程和方式有著天壤之別。
通常記憶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記錄所接受或感受到的信息,這主要是指外部進來的信息。二是自動記錄主體自身的活動過程。電腦只能記憶前者,而不能記憶後者。而人腦則兩者都可以做到。電腦的記憶過程是被動地執行指令,它所能記住的東西僅僅是工作所需的程序和要處理的數據。而人腦所記錄的東西不僅僅是感受到的信息,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記錄處理信息的過程,或者說能夠記錄大腦自身有意識的活動內容。記憶內容第二部分所指的過程是自動的、不受控的,而第一部分則是可以被控制的。
利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新的問題需要歸納和推理。人的這種能力是由人腦的記憶構造決定的。人腦在發育的早期階段記憶過程主要是素材和基本經驗塊堆的建立和積累,即機械記憶。人腦在成熟階段記憶過程主要是經驗塊堆的關聯和重組,即關聯記憶。由關聯記憶形成的人腦活動使人的思維模式天生具有歸納推理能力。經驗的重組使人得到了新的經驗,獲得了進步。人腦的這種記憶構造的優點是具有模糊識別和記憶修補能力,缺點是老的關聯成分會因打散而消退, 即產生忘卻。
人記住一張臉至少不比記住一個外語單詞要難,而電腦恰恰相反,它寧願去記一個城市的電話簿。電腦幾乎完全靠機械般的精確記憶,而且不能利用記憶進行歸納推理,因而無法實現智能所必須的利用自身經驗之功能。電腦雖能記憶,但不能具有經驗。
電腦在記憶時會把所有的素材都記錄下來。嚴格地講,電腦中的磁碟並不完全屬於它的"腦子",磁碟中的數據部分就象人的筆記本和資料庫那樣,是腦外之物。而我們人腦中已經固有了基本素材和經驗,記憶時只需要把已有的各個素材和經驗的關聯記錄下來。這里所說的素材就是人對最基本物理感受的機械記憶。
其實這些素材的量並不是很多,當出生的嬰兒一開始感受這個世界,只需要不長的時期就可以得到他一生所需的基本記憶素材。其他時間的記憶就是把這些素材關聯成塊,再把塊關聯成堆。塊塊堆堆之間的再關聯就構成的我們腦袋裡的復雜記憶。對人類大腦的解剖分析也支持這一論點,另外人的記憶和經驗的增加並沒有使大腦越長越大,這還可以解釋我們大腦在工作時為什麼消耗很小的物理能量。關聯記憶使得我們成年人腦袋的大小並不與記憶的多少成正比。要是我們把所有的感受象錄音、錄像那樣全都記下來,要麼把我們的腦子脹爆,要麼我們的腦袋長得比樓房還大。
這里邊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要是我們把這些基本素材給電腦,其他問題就是怎麼讓它在記憶中去關聯這些素材。電腦模擬人腦的記憶已經解決一半了。其二,在關聯過程中並不需要記錄所有的素材,或者說電腦不需要重新記住已有的堆和塊,只要記住或建立塊堆之間的新連線就可以了。所有的塊和堆都可以在記憶中共享。這就節省了大量的記憶硬體或媒介。另外,關聯還有強弱之分,新連線本身也可以看作是新塊。這不僅對電腦智能化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嬰幼兒的培養教育、人的記憶改善以及人的智能提高都有啟示。動物也能進行關聯記憶,怎麼它們的智能就提不高呢?這是因為它們的記憶只能實現最簡單的關聯,所以只能進行最低層次的歸納推理。動物的行為是靠本能支配的,因此它們不會理會與本能無關的事物關聯。其實電腦的機械記憶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記憶和查詢電話簿、資料庫的能力人腦永遠也達不到。另外電腦的記憶內容可以被讀出、改寫和復制,這是它的優點,而人腦的記憶是不能被讀寫和復制的。
人類的情感和智能都與我們大腦的記憶特性密切相關,我們大腦有意識的活動在相當程度上是記憶活動。探索和認識人腦的記憶原理是實現人工智慧的重要一環,也是電腦模擬或實現人腦智能的必經之路。任何試圖逃避這一關的做法都不會成功。電腦科技的高速發展並未導致電腦在智能化方面有什麼進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電腦的記憶方式一直停留在它的初始階段。
③ 人腦記憶的生物學機制
應該是人腦的每一個細胞對外界刺激的綜合反映。至少說明細包是可以通過物理狀態的變化來反映復雜記憶回容的.
④ 大家誰知道人腦的存儲量相當於多大的硬碟
大腦掌控著人的所有硬體。但是有些硬體能夠實現復雜的功能,比如人類的語言。通過對聲音的控制,人能夠快速溝通。這取決於大腦中的驅動程序。其實人類可能有諸多的潛能,與其說還沒有開發,不如說沒安裝驅動程序。驅動程序從哪裡來,有可能需要通過後天的學習,在不斷的推理過程中對這些硬體進行編程;也有可能需要通過基因的重組和變異才能夠得到。也許人類以後通過皮膚都能夠感知空氣的震動從而「聽到聲音」。大腦由約140億個細胞構成,重約1400克,大腦皮層厚度約為2-3毫米,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以前的觀點是最善於用腦的人,一生中也僅使用掉腦能力的10%,但現代科學證明這中觀點是錯誤的,人類對自己的大腦使用率是100%,大腦中並沒有閑置的細胞。
⑤ 人腦是怎麼存儲記憶的,相當於電腦的多大內存的
根據此前的研究,有科學家認為人腦的存儲容量大約為1TB,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有100TB。
人腦雖然不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但卻是最發達的。在所有哺乳動物中,人腦占身體的比例最大。人腦雖然只佔了身體重量的2%,卻消耗著20%的能量。在人類的進化史中,人類的腦容量一直在增加,現在已經接近1500毫升了。
記憶是智力的基石,一個記憶力強的人,智力通常也比較強。可以肯定,人腦的記憶潛能很大,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過長期反復的學習,多學多用,一定能成為一個博學多識的人。
如果將一個圖書館中的內容都裝進腦中,用處也不大,因為數據太多反而會拖累讀取速度,我們需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更有效的神經連接通路。
⑥ 人的大腦相當於多少內存為什麼高內存卻經常忘記事呢
我們知道,人類是目前宇宙中,發現的最高等的生物,進化至此,可謂「完美」。而要說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毫無疑問就是大腦了,被稱為宇宙中最復雜的部分!
所以有人就有些好奇了,既然說熱的大腦很復雜,那麼如果用計算機的內存來進行衡量,人腦相當於多大的內存呢?
綜上所述,人腦確實非常復雜,換算成內存也非常恐怖,但是和冰冷的計算機,完全不一樣,我們有思想,所以我們有可能會忘記事情,這是自然規律,不是壞事!
⑦ 大腦儲存記憶的原理是什麼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的反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都會給大腦留下痕跡。這些痕跡在日後也許會被激活,我們重現當時的體驗。
作為一個數據儲存系統,大腦接收了無數的映像,將它們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並將這些部分分別儲存在專門的腦細胞中。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被轉化成記憶臨時保存到人腦的海馬體中,再由海馬體將記憶轉移到新大腦皮層儲存為長期記憶。
每一個腦細胞都有能力儲存許多記憶的片段。這些關於自然界的記憶或特徵就會被分解成許多最基本的部分,如光線的光子。氣味的分子和聲波的振動等存儲起來———當一個特別的連接網路被即或時,這些記憶即被喚醒。大腦是由灰質、白質、大腦皮層構成的。大腦皮層又分很多部分,海馬區就是其中一部分,海馬求主要負責記憶活動,區域內的神經細胞突觸主要負責存儲記憶,海馬區在記憶的過程中,充當轉換站的功能。當大腦皮質中的神經元接收到各種感官或知覺訊息時,它們會把訊息傳遞給海馬區。假如海馬區有所反應,神經元就會開始形成持久的網路。一旦大腦受到刺激,收到調取記憶的指令,海馬區就會自動篩選該信息,存儲該信息指令的區域就會被連同,進而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最後以人的各種活動形式表現出來。
⑧ 人類大腦能儲存多少信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變得便捷簡單,從以前的大頭電腦到現在的輕薄電腦,以前的光碟刻盤,到現在的U盤,以前一盤光碟就只能存幾部電影的容量,而現在一些U盤都有幾百G的容量,一部電影按1G算,從以前的打光碟到現在的小巧的U盤,可見我們網路時代發展是多麼迅速,那麼就會有不少人疑惑我們人體大腦的容量是多少?他最多儲存多少信息?相當於硬碟內存幾百萬G?可以儲存相當於幾百萬G的信息。
而且我們大腦不僅容量大,還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當你嘗試著了解一些東西的時候,就如去駕校練車,一開始不熟悉覺得會很怕,不過我們只要多多練習,任何人都可以有學會駕馭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合理開發大腦的能力,我們每個都可以用大腦那驚人的儲備量人做出一番成就。
⑨ 人的大腦是以什麼形式儲存信息的
人類大約有幾百億個腦細胞,每個腦細胞大約有幾百條腦神經,每條神經上大約有幾百個突觸,每個突觸有幾百到幾千個蛋白質,一個腦細胞的作用大約相當於一台大型計算機,一個突觸的作用大約相當於計算機的一塊晶元。可以很簡單地推算出來,人的大腦相當於上千億塊或上萬億塊晶元。
人類目前最大型的並行計算機,美國的白色戰略加速計算機(White ASCI)也不過8000塊晶元,和人類的大腦比,相差大約一億倍,也就是差8到9個數量級。
計算機的運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鍾能做多少次加法運算來統計,目前最快的是日本的「地球模擬器」,40億次。
如果用計算機類比人的大腦,由於人腦是超級巨大的並行運算系統,所有突觸以及每個突觸上的所有蛋白質,都可以瞬間同時運動,蛋白質之間又只有幾納米距離,電流在這個距離上一秒可運行幾千億次,人腦運算速度的數量級就大得沒法形容,大約1後面跟27個零到30個零。要知道,40億次,才不過是4後面跟10個零而已,差了大約20個數量級。
所以,如果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大腦的功能,以目前研究進展的速度而言,大約還要一百年才能實現。因為根據著�摹澳Χ��傘保�撲慊�腦慫闥俁讓?8個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約提高0.57倍,要提高20個數量級就需要100多年。俺這輩子肯定是看不到了。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沒有考慮,計算機就兩種電路狀態,開或關,而腦細胞、腦神經、突觸、蛋白質以及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種,運動起來遠比電路復雜得多了。所以人類搞清人腦功能的時間還要推後。
---------------
人的大腦是人體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它重約1.3千克,體積只有1.4立方米,大約由100多億個神經細胞所組成。每個神經細胞的周圍,有1000~10000個突觸伸展出去,和相鄰的神經細胞的突觸相交聯。這些突觸像電路一樣,都具有一個能通過或停止「電子流動」的「閘門」,因此,大腦能夠儲存10萬億位的信息量。這樣的存貯能力可與1萬台計算機的存貯容量相媲美。
人腦的思維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形式化思維,是人腦演繹能力的表現,具有邏輯的循序的特點:一種是模糊性的思維,是人腦歸納能力的表現,可同時進行綜合的整體的思考。盡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時約有1000個神經細胞發生障礙,一年內有近900萬個神經喪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腦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腦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一些神經細胞發生故障,另一些「備用」的神經細胞馬上頂替上來。
科學家從人腦的功能原理上,受到了啟發,研製成功了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是20世紀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它具有非凡的計算能力,現代最快的計算機在1秒鍾內,能完成上億次運算,這樣的計算速度和計算過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計算望塵莫及的。計算機還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覺和思維功能,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判斷和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正因為這樣,計算機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稱之為「電腦」,而且在各個領域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現代計算機總是按照人規定的程序進行工作的。在這些程序中,人要為計算機預見到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並安排好計算機該如何作出反應。一旦出現了意料之外情況,計算機也會暈頭轉向,束手無策。
計算機的體積很大,雖然它的元件和人腦細胞的數量一樣多,每個元件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耗能為0.1瓦;眾多的元件組裝起來,其體積已經是1萬立方米的龐然大物了,它是大腦體積的600萬倍,所需要的能量高達100萬千瓦,相當於一座現代化大型水電站的發電量。
因此,盡管電子計算機的才能非凡,神通廣大,在某些方面遠勝於人,但人腦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計算機」。
⑩ 人腦,相當於電腦上多大的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