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量計算公式
1. 磁碟存儲容量計算
磁碟空間按照一定的磁碟陣列排布方法,有序且很規則得劃分為若干個扇區,然後再把其中的所有存儲介質的電離子清除,使之上面不管有無數據,都清零。
在格式化中,要插入一些停頓位,寫入一些輔助位,使得格式化後的容量小於格式化前的容量。磁碟格式化後能存儲有用信息的總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儲容量 = n×t×s×b
其中n為保存數據的總盤面數;t為每面磁軌數;s為每道的扇區數;b為每個扇區存儲的位元組數。
(1)存儲量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磁碟的存儲時間包括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尋道時間(查找時間,seek time)為磁頭移動到目標磁軌所需要的時間(movable-head disk),對於固定磁頭磁碟而言,無需移動磁頭,只需選擇目標磁軌對應的磁頭即可。等待時間為等待讀寫的扇區旋轉到磁頭下方所用的時間。
一般選用磁軌旋轉一周所用時間的一半作為平均等待時間。尋道時間由磁碟機的性能決定,目前主流硬碟典型的AST(average seek time)一般在10ms左右,而轉速則有2400r/min,5400r/min,7200r/min,等等.軟盤轉速較慢,一般只有360r/min(因為磁頭與盤面接觸性讀寫)。
磁碟的數據傳輸速率是指磁頭找到地址後,單位時間寫入或讀出的位元組數:
R = TB÷T
其中TB為一個磁軌上記錄的位元組數,T為磁碟每轉一圈所需的時間,R為數據傳輸速率。
2. 存儲器存儲容量怎麼算
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是位元組(Byte)。但由於目前存儲器的容量都很大,因此常用KB、MB、GB以及TB作為存儲容量的單位。
換算:
1B(byte,位元組)= 8 bit;
1KB(Kilobyte,千位元組)=1024B= 2^10 B;
1MB(Megabyte,兆位元組,百萬位元組,簡稱「兆」)=1024KB= 2^20 B;
1GB(Gigabyte,吉位元組,十億位元組,又稱「千兆」)=1024MB= 2^30 B;
1TB(Terabyte,萬億位元組,太位元組)=1024GB= 2^40 B;
1PB(Petabyte,千萬億位元組,拍位元組)=1024TB= 2^50 B;
1EB(Exabyte,百億億位元組,艾位元組)=1024PB= 2^60 B;
1ZB(Zettabyte,十萬億億位元組,澤位元組)=1024EB= 2^70 B。
(2)存儲量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Megabyte(MB)=1024KB相當於一則短篇小說的文字內容。
Gigabyte(GB)=1024MB相當於貝多芬第五樂章交響曲的樂譜內容。
Terabyte(TB)=1024GB相當於一家大型醫院中所有的X光圖片資訊量。
Petabyte(PB)=1024TB相當於50%的全美學術研究圖書館藏書資訊內容。
Exabyte (EB)=1024PB;5EB相當於至今全世界人類所講過的話語。
Zettabyte(ZB)=1024EB如同全世界海灘上的沙子數量總和。
Yottabyte(YB)=1024ZB相當於7000位人類體內的微細胞總和。
3. 計算機的硬碟容量計算公式
計算機硬碟容量大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2*2*10000*1000*512)/(1024*1024*1024) =20GB。
但是硬碟實際容量總小於規格量,
計算機內部使用二進制運算,且2的10次方等於1024,很接近1000,為方便起見,在和計算機有關的數值上,往往使用1024來代替上面的1000,即:1k=10241M=1024k1G=1024M
但是硬碟廠家往往採用更簡便的演算法,即:1GB=1000MB, 1MB=1000KB,這樣的話,硬碟的標識80G的實際容量只有80×1000×1000×1000/1024/1024/1024=74.51G左右,也就是76300M左右。
(3)存儲量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單位
在PC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所需要的存儲空間越來越多,硬碟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硬碟的容量也是越來越大。
硬碟的容量通常以MB(兆)和GB(千兆)為單位的,早期的硬碟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為單位,1956年9月IBM公司製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碟存儲系統只有區區的5MB,而隨著硬碟技術飛速的發展,數百GB容量的硬碟也已進入到普通家庭用戶的手中。
常見的硬碟的容量有8GB、16GB、32GB、40GB、60GB、64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240GB、250GB、300GB、320GB、400GB、480GB、500GB、512GB。
640GB、750GB、800GB、880GB、960GB、1TB、1.5TB、2TB、3TB、4TB、5TB、6TB、8TB、10TB、12TB等。硬碟技術還在繼續向前發展,更大容量的硬碟還將不斷推出。
4. 存儲容量計算是怎麼計算的
一個漢字佔2個位元組 一個名字就是6個位元組 12億人一共就是72億位元組
72億位元組(B)除以1024就是7031250KB
7031250KB除以1024就是6866.455078125MB
6866.455078125MB除以1024就是6.705522537231445GB
所以12億人名字存到電腦上需要大約6.7GB的空間
5. 硬碟的存儲容量計算公式是: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 ________。
存儲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硬碟存儲信息的格式是按柱面、磁頭號和扇區來存儲的,硬磁碟每個存儲表面被劃分成若干個磁軌,每道劃分成若干個扇區。每個存儲表面的同一道形成一個圓柱面,稱為柱面。硬碟的存儲容量的計算公式是:存儲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常見硬碟的存儲容量有40GB、60GB、80GB和120GB等。
6. 存儲容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按位計算 (b) : 存儲容量 = 存儲單元個數 x 存儲字長,按位元組計算(B): 存儲容量 = 存儲單元個數 x 存儲字長 / 8。
存儲容量是一種虛擬的數據通常是指存儲器可以容納進的二進制的信息。容量。
一般來說二進制的信息在儲存器的地址寄存器mar的編址數和存儲字位數和積進行顯示的。
存儲容量計算公式的(6)存儲量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硬碟容量計算方式:750GB SATA實際容量為667(698.5)GB(少於的部分用於操作系統);CBR影響系數:是指CBR(恆定碼流)正誤差給存儲容量帶來的影響系數。
存儲設備採用RAID5+1的方式布置,每台存儲需要損耗2塊硬碟,如果IPSAN的硬碟為500GB的側每台存儲有效容量為6.316TB;如果IPSAN的硬碟為750GB的側每台存儲有效容量為9.119TB存儲模式與硬碟數量關系。
模式1,部署JBOD盤,採用750G硬碟有效容量667GB,單機16個有效盤位總容量為10.672TB,不考慮存儲數據可靠性為最經濟模式。
模式2,部署RAID5但不配熱備盤,採用750G硬碟(有效容量667GB),單機15個有效盤位總容量為9.771TB,不考慮RAID5重建對存儲性能影響,這是最經濟的模式。
模式3,部署RAID5且配熱備盤,採用750G硬碟(有效容量667GB),單機14個有效盤位總容量為9.119TB,不考慮RAID5重建對存儲性能影響(允許在壞掉一個硬碟後短時間內再壞掉一個硬碟)。根據各布點區域監控點的數量可具體計算出所需的存儲容量。
7. 硬碟的存儲容量計算公式是: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 _______
存儲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硬碟存儲信息的格式是按柱面、磁頭號和扇區來存儲的,硬磁碟每個存儲表面被劃分成若干個磁軌,每道劃分成若干個扇區。每個存儲表面的同一道形成一個圓柱面,稱為柱面。硬碟的存儲容量的計算公式是:存儲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常見硬碟的存儲容量有40GB、60GB、80GB和120GB等。
8. 硬碟容量的計算公式
硬碟容量 = 柱面數(表示每面盤面上有幾條磁軌,一般總數是1024) × 磁頭數(表示盤面數) × 扇區數(表示每條磁軌有幾個扇區,一般總數是64)× 扇區(存儲基本單元,大小一般為512B/4KB)
(單碟1TB硬碟的扇區數可能是4K) 高級格式是一項界定4K扇區硬碟格式的全新標准,傳統的硬碟在格式化後,每一個扇區的大小都是512B位元組,而4K扇區硬碟的高級格式就是將其扇區劃分為4KB。這也是今後所有硬碟廠商都將採用的標准,IDEMA(國際磁碟驅動器設備與材料協會)的各主要硬碟製造商已經達成一致:2011年1月1日起,出貨的所有台式機和筆記本新產品硬碟都將採用這種高級格式標准。
在CHS規范中,磁頭的最大數就是16,扇區數是63。現今的硬碟為了突破528.4M的定址限制,都是使用模擬方式表示磁頭數、扇區數。常用的 LBA 定址就是將磁頭與扇區都假設為CHS的最大值來進行轉換並計算出總的扇區數。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定址。在 LBA 模式下,我們知道硬碟上的一個數據區域由它所在的磁頭、柱面(也就是磁軌)和扇區所唯一確定。早期系統就是直接使用磁頭柱面和扇區來對硬碟進行定址(這稱為CHS定址),這需要分別存儲每個區域的三個參數(這稱為3D參數),使用時再分別讀取三個參數,然後再送到磁碟控制器去執行。由於系統用8b來存儲磁頭地址,用10b來存儲柱面地址,用6b來存儲扇區地址,而一個扇區共有512B,這樣使用CHS定址一塊硬碟最大容量為256 * 1024 * 63 * 512B = 8064 MB(1MB = 1048576B)(若按1MB=1000000B來算就是8.4GB)。隨著硬碟技術的進步,硬碟容量越來越大,CHS模式無法管理超過8064 MB的硬碟,因此工程師們發明了更加簡便的LBA定址方式。在LBA地址中,地址不再表示實際硬碟的實際物理地址(柱面、磁頭和扇區)。LBA編址方式將CHS這種三維定址方式轉變為一維的線性定址,它把硬碟所有的物理扇區的C/H/S編號通過一定的規則轉變為一線性的編號,系統效率得到大大提高,避免了煩瑣的磁頭/柱面/扇區的定址方式。在訪問硬碟時,由硬碟控制器再將這種邏輯地址轉換為實際硬碟的物理地址。在這三種硬碟模式中,現在 LBA 模式使用最多。
LBA與C/H/S 之間的轉換: 設NS為每磁軌扇區數,NH為磁頭數,C、H、S分別表示磁碟的柱面、磁頭和扇區編號,LBA表示邏輯扇區號,div為整除計算,mod為求余計算,則: LBA=NH×NS×C+NS×H+S-1; C=(LBA div NS)div NH; H=(LBA div NS)mod NH; S=(LBA mod NS)+1 例如 LBA = 0 則 CHS = 0/0/1 從C/H/S到LBA的計算公式: LBA=(C-CS)*PH*PS+(H-HS)*PS+(S-SS)
廠家計算公式:
比如:
320G硬碟:320,000,000,000 /1024/1024/1024 = 298G 實際只有298G
300G硬碟:300,000,000,000 /1024/1024/1024 = 279G 實際只有279G
9. 計算機硬碟容量大小怎麼計算
計算機硬碟容量大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每扇區位元組數 =(2*2*10000*1000*512)/(1024*1024*1024) =20GB。
但是硬碟實際容量總小於規格量,
計算機內部使用二進制運算,且2的10次方等於1024,很接近1000,為方便起見,在和計算機有關的數值上,往往使用1024來代替上面的1000,即:
1k=1024
1M=1024k
1G=1024M
但是硬碟廠家往往採用更簡便的演算法,
即:1GB=1000MB, 1MB=1000KB,
這樣的話,硬碟的標識80G的實際容量只有80×1000×1000×1000/1024/1024/1024=74.51G左右,
也就是76300M左右。
拓展資料:
硬碟容量的單位為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目前的主流硬碟容量為500G~2TB,影響硬碟容量的因素有單碟容量和碟片數量。
許多人發現,計算機中顯示出來的容量往往比硬碟容量的標稱值要小,這是由於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
我們知道,在計算機中1GB=1024MB,而硬碟廠家通常是按照1GB=1000MB進行換算的。 硬碟是個人電腦中存儲數據的重要部件,其容量就決定著個人電腦的數據存儲量大小的能力,這也就是用戶購買硬碟所首先要注意的參數之一。
計算機硬碟存儲容量通常使用位元組(B,Byte)、千位元組(KB,KiloByte)、兆位元組(MB,MegaByte)、吉位元組(GB,Gigabyte)、太位元組(TB,TeraByte)、拍位元組(PB,PetaByte)、艾位元組(EB,ExaByte)、澤位元組(ZB,ZettaByte)、堯位元組 (YB,YottaByte)和BB(BrontoByte)、NB(NonaByte)、 DB(DoggaByte)等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