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與硬碟如何配置
㈠ 硬碟如何配置合理
先查看主板型號,再到網上查。
Intel南橋晶元ICH5R、ICH6R集成有SATA-RAID控制器,但僅支持SATA-RAID,不支持PATA-RAID。Intel採用的是橋接技術,就是把SATA-RAID控制器橋接到IDE控制器,因此可以通過BIOS檢測SATA硬碟,並且通過BIOS設置SATA-RAID。當連接SATA硬碟而又不做RAID時,是把SATA硬碟當作PATA硬碟處理的,安裝OS時也不需要驅動軟盤,在OS的設備管理器內也看不到SATA-RAID控制器,看到的是IDE ATAPI控制器,而且多了兩個IDE通道(由兩個SATA通道橋接的)。只有連接兩個SATA硬碟,且作SATA-RAID時才使用SATA-RAID控制器,安裝OS時需要需要驅動軟盤,在OS的設備管理器內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安裝ICH5R、ICH6R的RAID IAA驅動後,可以通過IAA程序查看RAID盤的性能參數。
VIA南橋晶元VT8237、VT8237R的SATA-RAID設計與Intel不同,它是把一個SATA-RAID控制器集成到8237南橋內,與南橋里的IDE控制器沒有關系。當然這個SATA-RAID控制器也不見得是原生的SATA模式,因為傳輸速度也沒有達到理想的SATA性能指標。BIOS不負責檢測SATA硬碟,所以在BIOS里看不到SATA硬碟。SATA硬碟的檢測和RAID設置需要通過SATA-RAID控制器自己BootROM(也可以叫SATA-RAID控制器的BIOS)。所以BIOS自檢後會啟動一個BootROM檢測SATA硬碟,檢測到SATA硬碟後就顯示出硬碟信息,此時按快捷鍵Tab就可以進入BootROM設置SATA-RAID。在VIA的VT8237南橋的主板上使用SATA硬碟,無論是否做RAID安裝OS時都需要驅動軟盤,在OS的設備管理器內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VIA的晶元也只是集成了SATA-RAID控制器。
NVIDIA的nForce2/ nForce3/ nForce4晶元組的SATA/IDE/RAID處理方式是集Intel和VIA的優點於一身。第一是把SATA/IDE/RAID控制器橋接在一起,在不做RAID時,安裝XP/2000也不需要任何驅動。第二是在BIOS里的SATA硬碟不像Intel那樣需要特別設置,接上SATA硬碟BIOS就可以檢測到。第三是不僅SATA硬碟可以組成RAID,PATA硬碟也可以組成RAID,PATA硬碟與SATA硬碟也可以組成RAID。這給需要RAID的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Intel的ICH5R、ICH6R,VIA的VT8237都不支持PATA的IDE RAID。
NVIDIA晶元組BIOS設置和RAID設置簡單介紹
nForce系列晶元組的BIOS里有關SATA和RAID的設置選項有兩處,都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菜單內。
SATA的設置項:Serial-ATA,設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這項的用途是開啟或關閉板載Serial-ATA控制器。使用SATA硬碟必須把此項設置為[Enabled]。如果不使用SATA硬碟可以將此項設置為[Disabled],可以減少佔用的中斷資源。
RAID的設置項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Onboard Device(板載設備)菜單內,游標移到Onboard Device,按進入如子菜單:RAID Config就是RAID配置選項,游標移到RAID Config,按就進入如RAID配置菜單:
第一項IDE RAID是確定是否設置RAID,設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如果不做RAID,就保持預設值[Disabled],此時下面的選項是不可設置的灰色。
如果做RAID就選擇[Enabled],這時下面的選項才變成可以設置的黃色。IDE RAID下面是4個IDE(PATA)通道,再下面是SATA通道。nForce2晶元組是2個SATA通道,nForce3/4晶元組是4個SATA通道。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意圖設置,准備用哪個通道的硬碟做RAID,就把那個通道設置為[Enabled]。
設置完成就可退出保存BIOS設置,重新啟動。這里要說明的是,當你設置RAID後,該通道就由RAID控制器管理,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里看不到做RAID的硬碟了。
BIOS設置後,僅僅是指定那些通道的硬碟作RAID,並沒有完成RAID的組建,前面說過做RAID的磁碟由RAID控制器管理,因此要由RAID控制器的RAID BIOS檢測硬碟,以及設置RAID模式。BIOS啟動自檢後,RAID BIOS啟動檢測做RAID的硬碟,檢測過程在顯示器上顯示,檢測到硬碟後留給用戶幾秒鍾時間,以便用戶按F 1 0 進入RAID BIOS Setup。
nForce晶元組提供的RAID(冗餘磁碟陣列)的模式共有下面四種:
RAID 0:硬碟串列方案,提高硬碟讀寫的速度。
RAID 1:鏡像數據的技術。
RAID 0+1:由RAID 0和RAID 1陣列組成的技術。
Spanning (JBOD):不同容量的硬碟組成為一個大硬碟。
操作系統安裝過程介紹
按F10進入RAID BIOS Setup,會出現NVIDIA RAID Utility -- Define a New Array(定義一個新陣列)。默認的設置是:RAID Mode(模式)--Mirroring(鏡像),Striping Block(串列塊)--Optimal(最佳)。
通過這個窗口可以定義一個新陣列,需要設置的項目有:選擇RAID Mode(RAID模式):Mirroring(鏡像)、Striping(串列)、Spanning(捆綁)、Stripe Mirroring(串列鏡像)。
設置Striping Block(串列塊):4 KB至128 KB/Optimal
指定RAID Array(RAID陣列)所使用的磁碟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RAID模式,串列塊大小和RAID陣列所使用的磁碟。其中串列塊大小最好用默認的Optimal。RAID陣列所使用的磁碟通過游標鍵→添加。
做RAID的硬碟可以是同一通道的主/從盤,也可以是不同通道的主/從盤,建議使用不同通道的主/從盤,因為不同通道的帶寬寬,速度快。Loc(位置)欄顯示出每個硬碟的通道/控制器(0-1)/主副狀態,其中通道0是PATA,1是SATA;控制器0是主,1是從;M是主盤,S是副盤。分配完RAID陣列磁碟後,按F7。出現清除磁碟數據的提示。按Y清除硬碟的數據,彈出Array List窗口:如果沒有問題,可以按Ctrl-X保存退出,也可以重建已經設置的RAID陣列。至此RAID建立完成,系統重啟,可以安裝OS了。
安裝Windows XP系統,安裝系統需要驅動軟盤,主板附帶的是XP用的,2000的需要自己製作。從光碟機啟動Windows XP系統安裝盤,在進入藍色的提示屏幕時按F6鍵,告訴系統安裝程序:需要另外的存儲設備驅動。當安裝程序拷貝一部分設備驅動後,停下來提示你敲S鍵,指定存儲設備驅動:
系統提示把驅動軟盤放入軟碟機,按提示放入軟盤後,敲回車。系統讀取軟盤後,提示你選擇驅動。nForce的RAID驅動與Intel和VIA的不同,有兩個:NVIDIA RAID CLASS DRIVER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都要安裝。
第一次選擇NVIDIA RAID CLASS DRIVER,敲回車系統讀入,再返回敲S鍵提示界面,此時再敲S鍵,然後選擇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敲回車,系統繼續拷貝文件,然後返回到下面界面。
在這個界面里顯示出系統已經找到NVIDIA RAID CLASS DRIVER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可以敲回車繼續。
系統從軟盤拷貝所需文件後重啟,開始檢測RAID盤,找到後提示設置硬碟。此時用戶可以建立一個主分區,並格式化,然後系統向硬碟拷貝文件。在系統安裝期間不要取出軟盤,直到安裝完成。
剩餘的磁碟分區等安裝完系統後,我們可以用XP的磁碟管理器分區格式化。用XP的磁碟管理器分區,等於/小於20GB的邏輯盤可以格式化為FAT32格式。大於20GB的格式化為NTF格式。
㈡ 組裝電腦主板、CPU、內存要怎麼配都合適
一台電腦中,速率的快慢,性能的優劣主要處決於cpu、主板、內存、顯卡和硬碟這五個主要部件,它們也是電腦組成的核心,其配置是否合理都將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性能。這是由於電腦的整體性符合「木桶效應」——最矮的木條決定整個桶的容量,因此有必要分析出電腦間的配置是否適合。本文就針對這五個主要部件的配置關系進行說明。
一、cpu與內存
我們知道,在一台電腦中主板是起著連接、支持的作用,顯卡相對來說則是獨立的,它們沒有太多配置速率的關系,只有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速率最為緊密,是一台電腦是否配置合理的重點。而在一台電腦中,是否能真正發揮、榨取cpu的全部性能,也主要取決於內存。因此,cpu與內存的速率和帶寬是否配合,直接影響兩者之間數據交換的速度,也就是說對電腦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知道,cpu和內存之間都有一個匯流排帶寬的關系,這個是它們兩者之間數據傳輸的能力和范圍。我們在配置電腦時,就應該盡量讓兩者的匯流排帶寬相近(相等)。其中,cpu和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我們可以從其基本的數據中計算出來(註:這些數據可以從說明書或網上查詢了解,也可以用如圖1所示的everest等硬體測試軟體中得到),cpu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是「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方法是「匯流排寬度×一個時鍾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匯流排頻率」。
例如外頻為133mhz的賽揚d系列cpu,其前端匯流排(fsb)是533mhz(具有4倍速),而匯流排帶寬則是4.2gb/s(533×64/8)。單通道ddr400(200mhz外頻×2次數據交換)內存的匯流排帶寬則是3.2gb/s(400mhz×8個匯流排頻率)。由此我們即可分析出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了,以及知道如果用533mhzfsb的cpu與單通道ddr400內存相配,則不能完全讓cpu發揮全部性能。這里採用雙通道的ddr266內存更加適合(匯流排帶寬剛好也是4.2gb/s)。
不過,這里提示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cpu和內存之間的匯流排帶寬相近,就忘記了其100:133的配置關系。例如不能用外頻為100mhz的cpu配置外頻為200mhz的ddr400內存。其實,cpu和內存之間匯流排帶寬的計算也過於理論化,很多時候配置的內存略低或略高一個檔次,與相同的cpu相配合也影響不大,具體還要視乎所用的cpu和內存的整體性能而定。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最好還是盡量讓cpu和內存之間配置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畢竟這是它們傳輸數據速率優異與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二、顯卡
在顯卡方面,其配置比較隨便和自由。這是因為現在顯卡中的gpu(顯卡圖形核心晶元)已經可以完全脫離cpu,而獨立負責運算圖形圖像的相關數據信息,而且顯卡中也有充足的顯存來讓gpu進行運算,因此在一台電腦中顯卡可以說是完全獨立的,在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不受cpu、內存的制約。有的文章介紹顯卡的結構時,將gpu形容為主機的cpu,顯存形容為內存,其他部件也比試主機各部件,正是說明顯卡在一台電腦中,無形中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個體。
然而,雖說顯卡具有獨立的特性,已經可以不受其他部件的制約。但是,這只是在其自身的運算能力方面而已,具體它還要有適當的cpu、內存和主板相配合。換句話說,雖然顯卡與cpu、內存和主板沒有直接的數據傳輸、運算速率的關系,卻避不開其間接的關系,畢竟它也是一台電腦的其中主要部件之一。例如cpu和內存的能力太差,即使顯卡再強也是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能力,或者顯卡的性能過低,拖累了整機的速度和性能。其中顯卡的顯存大小和速率多少,以及gpu的性能如何都會影響整機性能,顯卡介面傳輸速率與系統速率的相配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顯卡埠已經從80年代isa介面的8.33mb/s速率,到90年代pci介面的133mb/s速率,再到進入顯卡3d時代的agp介面,經過agp1x/2x/4x和8x階段的發展,將傳輸速率提升至2.1gb/s的高端速率了。然而從上面的「cpu和內存」中可以發現,現在的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已經遠遠超過了agp8x的2.1gb/s(66mhz×8次數據交換×32bit/8)的傳輸速率(現在匯流排帶寬達11.4gb/s的cpu也已經出現了),因此具有8gb/s傳輸速率(還可以更高)的pciexpress埠也隨著出現了,以解決顯卡與cpu、內存之間的數據連接速率的瓶頸。從中,我們即可知道,雖然顯卡具有自身數據運算的獨立性,但具體的數據交換之間也需要與系統速率相配合。其次,如果是主板集成的顯卡,更與內存有直接的關系了,內存的優劣與容量的大小,都將直接影響到顯卡的性能。
其中,怎樣的顯卡與怎樣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最適合(讓顯卡發揮全部性能)呢?這里其實也沒有規定的,具體應該視乎自己的需要,例如平時只用於辦公、上網的,只用市面上低端的顯卡即可,如果主要用於玩游戲等對顯卡要求較高的,則用高端一些。這是因為在一塊主板中已經大致規定使用怎樣的cpu、內存和顯卡相配合,例如沒有可以使用p4cpu的主板還可以配用以前的edo內存一般(配用sdram內存的主板也很少,現在市面上也沒有了)。至於cpu和內存,只要在差不多的范圍即可,顯卡或低端些或高端些,只看自己具體的需要。
例如如果顯卡相對於cpu和內存要低端一些,不過是在顯示圖像方面的能力稍遜,但對於要求不高的用途,卻正是適當的。而如果顯卡偏高端些,在相同的cpu和內存的情況下,卻也大致能讓顯卡充分地發揮,只要不偏離太遠即可。例如用賽揚366和sdram32mb內存的低端配置,去配128mbddr顯存的geforce4ti4600系列顯卡,或者用p4cpu與ddr內存去配pci顯卡,這樣將會浪費了顯卡或cpu、內存的性能。
三、主板與cpu、內存、顯卡
在一台主機中,主板是用於連接各部件的,主要起到連接、支持的作用,就如日常生活中的橋的作用一般。其中,對cpu與內存之間配置關系的支持尤為重要。例如,選擇了怎樣的cpu和內存,就要用適當的主板來配套,否則只支持某端,電腦就配置不成了,或為某端提供的性能不足,也限制浪費了另一端的性能。舉個例說,原本想用一個533mhzfsb的p4cpu和雙通道ddr266的組合,但選用的主板卻不支持533匯流排的cpu或雙通道的內存,這樣就配置不成了。又或者想用800mhzfsb的p4配ddr400,但主板對內存卻只支持雙通道ddr333,這樣也就限制了內存的檔次了。
這些配置不當的主板(主晶元)在市面上也時有發現,因此用戶在配搭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別選用了不當的配置組合或配置不當的主板。其實,熟悉組裝電腦的朋友,往往都是准備購買哪些cpu、內存和主板一起想的,即便不清楚具體購買哪些廠商的部件,也已經大致規劃好購買的cpu、內存和主板的規格種類,清楚它們之間的性能關系。知道選用了某些cpu,就只能選一定范圍內的內存和主板,反之選用了某內存或主板後,也只能選用一定范圍內的cpu。例如清楚地挑選了用怎樣的cpu與內存相組合,然後再去配適當的主板(主晶元)。
至於主板與顯卡的配置則可以很隨便,只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出低、中或高端的產品即可。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選用的cpu和內存都是高端產品,則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高端的顯卡,反之如果cpu和內存是低端的,也應該選用低端的顯卡,配件之間的高、中、低端成正比,以讓頗此之間能夠充分發揮之餘又不浪費性能。其實只要挑選了相應檔次的cpu和內存,也會相應支持適當范圍的顯卡的,主板的搭配基本可讓顯卡和cpu、內存之間不會相偏太遠,尤其是現在支持agp8x和pciexpress埠的主板(雖然還是有些差距,但只要記住保持配件之間檔次的正比,基本也就適合的了)。
四、主板與硬碟各部件
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要是指主板南橋的南北橋傳輸速率。它負責包括硬碟、pci、agp、pciexpress、usb、ieee1394和ps/2等設備的應用。就如硬碟,目前常見的最小都要100mb/s的傳輸速率,也即是說單就一個硬碟,就已經佔用了南北橋傳輸的100mb/s的資源了,如果再用多幾個pci設備(每個pci設備佔用133mb/s的資源),就要有相當高的傳輸速率才行。如果是早期intel的南橋ich5,僅有266mb/s的南北橋傳輸速率,是有瓶頸的可能的。不過,如今的主板南北橋傳輸速率都在800mb/s或以上了(intel的ich6達到了2gb/s),這種速率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如今南橋與電腦硬碟等各部件的需要了。
當然,隨著pciexpress的發展,以及千兆網等高端設備廣泛的應用和技術的日益更新,這些速率也是逐漸不夠,只是到那時南北橋的傳輸速率也許再會提升到另一個檔次。最後提示一點,其實在目前的電腦配置中,一台沒有瓶頸的電腦是不存在的,因為硬碟的傳輸速率僅有100mb/s,即使是即將普及的sata硬碟也只有150mb/s,這一速率還是目前電腦的瓶頸。而且這一速率還是純理論上的,具體還要視乎硬碟的內部傳輸率。當然,從這個方面來看,配用sata硬碟更適合一些。因此,如今的pc,硬碟是各部件配置速率之間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我們明白了電腦裡面各部件的配置關系,對於組裝電腦和選購品牌機都可加深了解,以充分合理的運用和配置好現有的計算機資源。
㈢ 如何正確配置主裝電腦(主版,CPU,內存都怎麼配)
我朋友是賣電腦的,有來賣的我就幫他配置,可是有的主板和CPU還有內存必須結合配,具體告訴我下怎麼個配法。什麼主板可以裝賽揚或奔騰處理器,應該配置什麼內存。
還有解釋下華碩主版(也就是這些術語)
要明確的
主板主晶元組:Intel 945P
晶元組其實關繫到主板咖型號,945P就系支持DDR咖.支持新755針腳,
945PL就支持DDR2,呢個問題講解太多了,我給些例子吧
865PE,S 478/LGA775支持FSB800,支持雙通道DDR400/333/266 AGP8X (AGP 3.0) 顯卡介面標准,在南橋方面配備ICH5晶元,一般帶有兩個Serial ATA介面,8個USB 2.0高速埠
915 LGA775 DDR/DDR2 AGP/PCI-E 支持FSB800 PCIE
945 LGA775 DDR2 533/667 支持FSB1066 PCI-E x16 4*SATA2 8*USB2.0 ICH7/R/DH HD audio 千兆網卡
CPU_種類:Core 2 Duo/Core2 Extreme/奔騰4/賽揚D/ PentiumD
這個和你解釋的就不多了,CORE2 / Core2 Extreme簡稱扣肉,PentiumD 簡稱PD 是755針腳的,
奔騰4/賽揚D這一類是478針
關於755和478的技術介紹在下面有講解
-------------------------------------------------------------------
匯流排頻率(MHz):FSB 1066MHz
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BIOS可看作是一個記憶電腦相關設定的軟體,可以通過它調整相關設定。BIOS存儲於板卡上一塊晶元中,這塊晶元的名字叫COMS RAM。但就像ATA與IDE一樣,大多人都將它們混為一談。因為主板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性能、穩定、功能與擴展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板的選購看似簡單,其實要注意的東西很多。選購時當留意產品的晶元組、做工用料、功能介面甚至使用簡便性,這就要求對主板具備透徹的認識,才能選擇到滿意的產品。關於主板與南北橋等參數的詳細介紹,請留意本站上的相關文章. 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匯流排的種類很多,前端匯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計算機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由CPU和北橋晶元共同決定的。 CPU就是通過前端匯流排(FSB)連接到北橋晶元,進而通過北橋晶元和內存、顯卡交換數據。前端匯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匯流排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沒足夠快的前端匯流排,再強的CPU也不能明顯提高計算機整體速度。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北橋晶元之間的數據傳輸能力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 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IC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前。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
由此可見FSB和外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參考資料:http://bbs.cpcw.com/archiver/?tid-810997.html
-------------------------------------------------------------
CPU_插槽:(新)LGA 775 (舊)LGA 478
性能上沒什麼區別,只是CPU架構不同.LGA775是新型介面,478現在基本淘汰了.CPU性能主要取決主頻,二級緩存,還有就是前端匯流排頻率.當然,整機的性能那就還與內存主板還顯卡等配件有關.
沒有,只是核心的差別,支持SSE3指令集,硬體防病毒
新P4實際使用性能甚至不如老P4(因為它的超長流水線)
LGA775.大功率,外加支持DDR2
區別很大啦~~呵呵~~
兩者介面不同,流水線不同,晶體管不同,相應配套主板晶元不同
Socket 775又稱為Socket T,是目前應用於Intel LGA775封裝的CPU所對應的處理器插槽,能支持LGA775封裝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Socket 775插槽與目前廣泛採用的Socket 478插槽明顯不同,非常復雜,沒有Socket 478插槽那樣的CPU針腳插孔,取而代之的是775根有彈性的觸須狀針腳(其實是非常纖細的彎曲的彈性金屬絲),通過與CPU底部對應的觸點相接觸而獲得信號。因為觸點有775個,比以前的Socket 478的478pin增加不少,封裝的尺寸也有所增大,為37.5mm×37.5mm。另外,與以前的Socket 478/423/370等插槽採用工程塑料製造不同,Socket 775插槽為全金屬製造,原因在於這種新的CPU的固定方式對插槽的強度有較高的要求,並且新的prescott核心的CPU的功率增加很多,CPU的表面溫度也提高不少,金屬材質的插槽比較耐得住高溫。在插槽的蓋子上還卡著一塊保護蓋。
Socket 775插槽由於其內部的觸針非常柔軟和纖薄,如果在安裝的時候用力不當就非常容易造成觸針的損壞;其針腳實在是太容易變形了,相鄰的針腳很容易搭在一起,而短路有時候會引起燒毀設備的可怕後果;此外,過多地拆卸CPU也將導致觸針失去彈性進而造成硬體方面的徹底損壞,這是其目前的最大缺點
----------------------------------------------------------
顯卡插槽:PCI-E 16X
PCI-E 16X新的PCI Express匯流排的技術:
PCI-E 16X是全雙工介面,可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數據,而AGP介面只是半雙工的,數據上下行操作無法同時進行,AGP匯流排只能提供266MB/S的上行能力,相比之下PCI-E 16X就能充分顯示其4GB/S上下行能力的優勢
現在一些風頭正勁的顯卡就是PCI-E 16X的
但是目前主流還是AGP 8X顯卡,從顯示子系統帶寬來看,AGP 8X能提供的帶寬為2.1G/S。而PCI-E顯卡基本上都是PCI-E 16X的介面,帶寬為8G/S,與AGP 8X不同,PCI-E 16X包括兩條專用的通道,一條可由顯卡單獨到北橋,而另一條則可由北橋單獨到顯卡,每條單獨的通道均將擁有4Gb/s的數據帶寬可充分避免因帶寬所帶來的性能瓶頸問題。
------------------------------------------------------------
DDR和DDR2的結構和頻率不一樣
與DDR相比,DDR2最主要的改進是在內存模塊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提供相當於DDR內存兩倍的帶寬。這主要是通過在每個設備上高效率使用兩個DRAM核心來實現的。作為對比,在每個設備上DDR內存只能夠使用一個DRAM核心。技術上講,DDR2內存上仍然只有一個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並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處理4個數據而不是兩個數據。
DDR2與DDR的區別示意圖
與雙倍速運行的數據緩沖相結合,DDR2內存實現了在每個時鍾周期處理多達4bit的數據,比傳統DDR內存可以處理的2bit數據高了一倍。DDR2內存另一個改進之處在於,它採用FBGA封裝方式替代了傳統的TSOP方式。
然而,盡管DDR2內存採用的D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樣,但是我們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內存,因為DDR2的物理規格和DDR是不兼容的。首先是介面不一樣,DDR2的針腳數量為240針,而DDR內存為184針;其次,DDR2內存的VDIMM電壓為1.8V,也和DDR內存的2.5V不同。
DDR2的定義:
DDR2(Double Data Rate 2) SDRAM是由JEDEC(電子設備工程聯合委員會)進行開發的新生代內存技術標准,它與上一代DDR內存技術標准最大的不同就是,雖然同是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DDR2內存卻擁有兩倍於上一代DDR內存預讀取能力(即:4bit數據讀預取)。換句話說,DDR2內存每個時鍾能夠以4倍外部匯流排的速度讀/寫數據,並且能夠以內部控制匯流排4倍的速度運行。
此外,由於DDR2標准規定所有DDR2內存均採用FBGA封裝形式,而不同於目前廣泛應用的TSOP/TSOP-II封裝形式,FBGA封裝可以提供了更為良好的電氣性能與散熱性,為DDR2內存的穩定工作與未來頻率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回想起DDR的發展歷程,從第一代應用到個人電腦的DDR200經過DDR266、DDR333到今天的雙通道DDR400技術,第一代DDR的發展也走到了技術的極限,已經很難通過常規辦法提高內存的工作速度;隨著Intel最新處理器技術的發展,前端匯流排對內存帶寬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擁有更高更穩定運行頻率的DDR2內存將是大勢所趨。
DDR2與DDR的區別:
在了解DDR2內存諸多新技術前,先讓我們看一組DDR和DDR2技術對比的數據。
1、延遲問題: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頻率下,DDR2的實際工作頻率是DDR的兩倍。這得益於DDR2內存擁有兩倍於標准DDR內存的4BIT預讀取能力。換句話說,雖然DDR2和DDR一樣,都採用了在時鍾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基本方式,但DDR2擁有兩倍於DDR的預讀取系統命令數據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同樣100MHz的工作頻率下,DDR的實際頻率為200MHz,而DDR2則可以達到400MHz。
這樣也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在同等工作頻率的DDR和DDR2內存中,後者的內存延時要慢於前者。舉例來說,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遲,而後者具有高一倍的帶寬。實際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帶寬,它們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頻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頻率是100MHz,也就是說DDR2-400的延遲要高於DDR400。
2、封裝和發熱量:
DDR2內存技術最大的突破點其實不在於用戶們所認為的兩倍於DDR的傳輸能力,而是在採用更低發熱量、更低功耗的情況下,DDR2可以獲得更快的頻率提升,突破標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內存通常採用TSOP晶元封裝形式,這種封裝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當頻率更高時,它過長的管腳就會產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電容,這會影響它的穩定性和頻率提升的難度。這也就是DDR的核心頻率很難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內存均採用FBGA封裝形式。不同於目前廣泛應用的TSOP封裝形式,FBGA封裝提供了更好的電氣性能與散熱性,為DDR2內存的穩定工作與未來頻率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內存採用1.8V電壓,相對於DDR標準的2.5V,降低了不少,從而提供了明顯的更小的功耗與更小的發熱量,這一點的變化是意義重大的。
DDR2採用的新技術:
除了以上所說的區別外,DDR2還引入了三項新的技術,它們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謂的離線驅動調整,DDR II通過OCD可以提高信號的完整性。DDR II通過調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電阻值使兩者電壓相等。使用OCD通過減少DQ-DQS的傾斜來提高信號的完整性;通過控制電壓來提高信號品質。
ODT:ODT是內建核心的終結電阻器。我們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為了防止數據線終端反射信號需要大量的終結電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製造成本。實際上,不同的內存模組對終結電路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終結電阻的大小決定了數據線的信號比和反射率,終結電阻小則數據線信號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較低;終結電阻高,則數據線的信噪比高,但是信號反射也會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終結電阻並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內存模組,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號品質。DDR2可以根據自已的特點內建合適的終結電阻,這樣可以保證最佳的信號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還得到了最佳的信號品質,這是DDR不能比擬的。
Post CAS:它是為了提高DDR II內存的利用效率而設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號(讀寫/命令)能夠被插到RAS信號後面的一個時鍾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遲(Additive Latency)後面保持有效。原來的tRCD(RAS到CAS和延遲)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進行設置。由於CAS信號放在了RAS信號後面一個時鍾周期,因此ACT和CAS信號永遠也不會產生碰撞沖突。
總的來說,DDR2採用了諸多的新技術,改善了DDR的諸多不足,雖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遲慢能諸多不足,但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這些問題終將得到解決。
-----------------------------------------------------------------
ATX結構 (我們行業人簡稱"大板" 不是ATX結構的,我們叫"小板"或者"縮水板")
ATX乃ATeXternal的縮寫,是由Intel公司首創以提升微機主板整體性能的新技術。與以前的Baby/MiniAT主板相比,ATX板的優點簡述於下。後面將對AT主板和ATX主板進行較詳細比較。
(1)ATX的主板看上去像是旋轉了90度的Baby AT,但它卻使輸入/輸出介面及其連接器可直接做在主板上。
(2)在ATX主板中,CPU和內存插槽均遠離擴展槽,所有擴展槽都可以插全長的擴展卡,內存的插拔也很方便。此外,因CPU靠近電源,電源風扇也可給CPU散熱。
(3)在ATX主板上,軟硬碟連接器正好位於軟硬碟支架附近,因此只需較短的連線就可連接它們。並在主板上集成了串並口和PS/2滑鼠鍵盤介面。
(4)ATX主板還對整機的電源做了改進,使其更節省能源。新的ATX電源提供3V電壓,以適應新的CPU需要。
另外,ATX主板上還可提供Soft Power(軟電源開關)功能,即由主板控制電源開關,這樣可實現遙控開機和Win95自動關機等功能。但ATX主板需用專門的ATX機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主板廠家為方便用戶使用和升級,在BABY-AT主板上做了普通和ATX兩種電源介面,使用戶不必使用ATX機箱,在普通機箱上加上ATX電源即可享有ATX電源的功能。
㈣ 如何配置一台電腦
主板的選擇:
推薦三個廠家出產的主板華碩,技嘉,微星,這三個廠家都是一線廠家,主板的質量絕對很棒,依照個人愛好來選擇把,如果玩游戲最好選擇技嘉和華碩的。這兩個出產的主板玩游戲絕對有一手CPU的選擇:
CPU的選擇無非就兩款,AMD和intel的兩款CPU,按照個人的需求來選擇CPU,這兩款CPU都是不錯的,不過現在的CPU基本必須選擇4核的CPU,現在如果選擇intel的CPU的話建議I5,如果選擇AMD的話建議選擇羿龍II
,如果有能力當然不排斥I7的CPU。CPU風扇的選擇:
紅海,紅海至尊版(8CM),東海靜音版(9CM),波斯灣(12CM)
九州風神:貝塔200+,貝塔400+,都是9CM,酷冷至尊,風扇的選擇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重視,只是要注意下散熱的好壞程度問題,只要選擇一款散熱程度好的風扇或者散熱器就可以了。顯卡的選擇:
一款好的顯卡無疑會讓整個電腦如虎添翼,讓電腦的整體性能大大增加。這里有幾款一線的顯卡廠家供選擇,AMD,華碩,藍寶石,七彩虹,影馳這幾個品牌的顯卡不管是玩游戲還是看電影效果都是很理想的,其他的小品牌的顯卡在這里就不推薦了,七彩虹的和藍寶石的HD系列還是蠻不錯的。
內存的選擇:
內存的選擇無非就是2G或者4G的,現在的很多主板都有四個內存條插口,所以不擔心內存不足的問題,在這里有幾款一線品牌可以供選擇,金士頓,威剛,金邦,海盜船這幾款的內存還是蠻不錯的,不過這里強烈的推薦金士頓的內存條,金士頓無疑是所有內存中最好的內存。硬碟的選擇:
硬碟的選擇隨著自己的情況而定,一般320G和500G基本都能滿足需求的,不過現在的基本都是選擇500G的硬碟,硬碟大了有一個不好之處,殺毒的時間大大增加呵呵,這里還是有幾個品牌推薦,希捷,西部數據,富士通。電源的選擇:
一個電源就像是一個部隊的後勤一樣,一個好的電源會使整台機箱運轉很流暢,所以在這里提出幾個品牌供選擇,航嘉,長城,TT,酷冷等這幾個品牌,一定要選合適自己的。機箱的選擇:
好的機箱按照個人的喜好來選擇,好的機箱會使機箱內部的硬體減少灰塵的進入增加硬體的使用壽命,並且能夠很好的把計算機硬體產生的熱量散發出去使系統運行更穩定,外觀的好看與否也決定著電腦的整體效果,好的機箱還能起到裝飾的作用。具體怎麼選擇就要看自己的審美方面了。顯示器的選擇:
顯示器可以給人帶來強大的視覺盛宴,還有一部分輻射,如果一個好的顯示器,能夠盡量的減少我們受到的輻射。顯示器這方面基本都一樣,只能看個人愛好了。鍵盤的選擇:
一個好的鍵盤是一個電腦必備的方面,好的鍵盤會讓我們增加舒適程度,減少鍵盤的更換時間。這里如果玩游戲呢
,倒是有兩款鍵盤推薦,機械風暴和技嘉的。兩款游戲專用鍵盤。滑鼠的選擇:
滑鼠是必不可少的東西,玩游戲更是不能缺少的東西,這里推薦幾款專業的游戲滑鼠,razer,蝰蛇,狂蛇,手大推薦蝰蛇,手小推薦狂蛇,總體來說這幾款滑鼠不管從使用壽命和舒適程度上來說,無疑是最符合游戲玩家感覺。
㈤ 技嘉主板,怎麼設置BIOS固態硬碟,兩塊機械硬碟,怎麼安裝系統。
一、設置BIOS固態硬碟方法:
1、電腦啟動後,在第一個畫面上一直按鍵盤上的"DEL"鍵進入BIOS界面。
㈥ 加裝機械硬碟怎麼設置
1、固態硬碟的優勢在於反應快、速度快,但是容量小;相反機械硬碟容量大,但反應慢,速度慢。在使用的時候就需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2、只要主板支持2個或以上的SATA介面就可以同時插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順序無所謂,但是推薦固態硬碟接到第一個SATA插口,機械硬碟接到後面,主要是方便bios設置。
3、把系統裝在固態硬碟,充分發揮固態硬碟速度快的優勢,佔用大量磁碟空間的影視資料等建議放在機械硬碟裡面。
4、插上固態硬碟後,首先進BIOS把硬碟模式改成ACHI,然後裝系統。固態硬碟分區時,要留意4K對齊,用WIN7以上系統分區時默認是對齊的。
5、機械硬碟到後直接連接到後面的SATA口,進系統後直接分區,機械硬碟不建議分很多個區,固態硬碟佔用1~2個分區,機械硬碟也建議分成1~2個分區。
㈦ 怎樣才可以學會組裝電腦 ,怎樣配置主板和硬碟看哪裡
現在配電腦非常簡單。只要注意主板支持AMD還是INTEL的CPU就可以了,基本其他的配件:內存、硬碟、光碟機等都是任意兼容的(大品牌大廠家的安全系數更高),還要注意就是電源風扇,根據你的CPU及主板的耗電量來定250W、300W、還是350W。
而以上,您所說的兼容性是沒有定論的,什麼cpu和內存不兼容等,都是扯淡,可以這么肯定的回答,只要你能插到板子上面,就可以使用,因為,作為主板生產廠商,他們每一款主板出場的時候,都會測試所有市面上的CPU,內存,看他們是否穩定,是否可以做反復Aging,從而保證性能的可靠性,至少華碩是這樣,其他的2線廠商我不知道,當然,選電腦要根據你所需要的來選擇,不要聽一些拉拉的所謂兼容性不可以,不好之類的話,如果你需要游戲,就選擇一款好顯卡,如果需要大力那個保存數據或者影音,就選擇大硬碟,當然CPU和內存是越打越好,核越多越快,但是根據你所需和所能承受的范圍選擇,不要過分強調某一個方面,綜合性能才是王道.
㈧ 組裝台式電腦時 cpu ,內存,硬碟,主板,機箱,電源,各配件之間有怎麼要求嗎
簡單來說:
CPU,主板,顯卡,這三件的價格最好是差不多,上下相差10%左右比較好。CPU的介面必須和主板介面一樣或通用(AMD的介面有些是通用的)。顯卡反正現在一般都PCI-E介面了,所以沒什麼特別注意的。
硬碟無所謂,看你對容量需求。
機箱么別太便宜,100以下的不用考慮。
電源么,看你另外配件的耗電量了,主要是CPU和顯卡,耗電很大,電源額定功率必須大於電腦的總功率。
其他也沒什麼。這是最基本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