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雲存儲
『壹』 移動雲雲主機雙十一有啥活動
2021年阿里雲雙11活動有哪些內容?雙11玩法及雲產品特惠介紹!
每年的10月底阿里雲都會上架當年的雙11大促活動內容,目前2021年的雙11大促活動已經公布了活動玩法及雲產品特惠內容,與往年一樣,上雲加油包(優惠券)、注冊抽獎、雲產品超低價、充值滿額返券、購物車滿減、消費滿額抽獎一個都不少。下面趙一八筆記給大家說說2021年阿里雲雙11活動有哪些內容?雙11玩法及雲產品特惠
活動內容公布地址:2021阿里雲雙11上雲狂歡節活動主會場直達
https://www.aliyun.com/activity/1111/index?source=5176.11533457&userCode=sqtpux1t
雙11上雲加油包點擊後面鏈接領取:億元上雲加油包來襲,個人最高立減300元,企業最高立減1111元!
https://www.aliyun.com/minisite/goods?taskPkg=1111ydsrwb&pkgSid=580&userCode=sqtpux1t
已公布的雙11玩法及雲產品特惠等相關信息如下:
一、雙11上雲加油包(優惠券)
億元上雲加油包來襲,個人最高立減300元,企業最高立減1111元!上雲加油包含2類
1、個人禮包6個,面向所有阿里雲個人客戶:
① 單商品訂單滿50減10元優惠券;
② 單商品訂單滿100減20元優惠券;
③單商品訂單滿300減49元優惠券;
④ 單商品訂單滿750減111元優惠券;
⑤ 單商品訂單滿1000減122元優惠;⑥單商品訂單滿3000減300元優惠。
其中個人新用戶獲得面額50、55、66、88的隨機首單專享優惠券一張,用於減免首單金額,單商品訂單滿300元可立減。
2、企業禮包6個,面向所有阿里雲企業用戶:
① 單商品訂單滿100減20元優惠券;
② 單商品訂單滿300減49元優惠券;
③單商品訂單滿1000減122元優惠券;
④ 單商品訂單滿2000減200元優惠券;
⑤單商品筆訂單滿5000減500元優惠;
⑥單商品筆訂單滿10000減1000元優惠。
其中企業新用戶獲得面額66、88、188、1111的隨機首單專享優惠券一張,用於減免首單金額,單商品訂單滿300元可立減,其中1111元面額券單商品訂單滿1111.01元可立減。
3、優惠券使用范圍:
用戶購買阿里雲自營的指定雲產品,僅限新購雲產品、升級雲產品,不可用於續費,域名、虛機、雲市場產品不可用,僅限時長為1年及以下的訂單使用。單商品訂單有效金額滿足滿減額度,即可適用滿減優惠券,每個訂單僅可使用1張滿減優惠券,可與指定產品折扣(低於3折的雲產品不可使用)、購物車滿減優惠疊加。
二、雙11玩法
今年雙11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日期及主要玩法如下:
1、10.18-10.23
億元上雲加油包來襲!
2、10.24-10.31
邀請好友注冊可抽iPhone 13 Pro。
限量雲小寶手辦 帶回家!
3、11.1-11.11
全線雲產品低價 火熱開售。
五大超級品類日 直播限量秒殺。
邀請好友首購贏取現金紅包。
4、11.12-11.30
全線產品超低價持續火熱。
全民拉新贏取最高9萬現金獎勵。
三、雙11產品特惠
全線雲產品,全年最低價,優惠價格11月1日生效。
1、彈性計算
雲伺服器精選特惠,低至0.5折起。
2、資料庫
一站式全鏈路數據管理與服務,雙11優惠敬請期待。
3、存儲
雲存儲產品雙11特惠,首購低至1折起。
4、網路
實例低至0.1折起,企業上雲網路先行。
5、雲通信
簡訊套餐包雙11新用戶低至0.032元/條,最高立省8000元。
6、安全
助力雲上安全,產品低至5折起。
7、企業應用
雲上公司注冊1元起,域名新注1元購,企業資質備案服務免費咨詢。
8、視頻雲&CDN
便捷接入,產品新用戶5折起。
9、大數據&人工智慧
企業大數據&AI上雲,199元起。
10、雲原生
雲原生產品雙11特惠首購低至0.99元起。
四、更多玩法
1、充值滿額返券
充2000起返優惠券,最高返6000!
2、購物車滿減
購物車權益多,買越多減越多!
3、消費滿額抽獎
滿1萬起抽,最多5次,100%中獎!
以上就是2021阿里雲雙11活動主要內容,現在大家可以先領取今年雙11活動的優惠券,後面購買雙11產品的時候可以用到。
作者:趙一八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718675 出處:bilibili
『貳』 拼多多類目聽說【多多情報通】上有商家教程干貨分享
拼多多類目有很多,推薦通過多多情報通查詢,多多情報通是一款拼多多的大數據分析軟體,擁有銷量解析、選款選詞、查排名、關鍵詞卡位、引流關鍵詞等多種功能,能夠一站式輔助商家數據化運營。在一些節假日期間,會有優惠和促銷活動,可以時刻關注多多情報通官網並購買。
多多情報通,為用戶提供電商一站式的營銷分析服務,從開店到選款,從店鋪運營到爆款打造。多多情報通進行拼多多活動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項:
1、百億補貼熱銷榜: 觀察不同行業下百億補貼活動的熱銷商品,發現活動競品。
2、限時秒殺: 查看不同時間段限時秒殺活動的銷售情況,了解各行業的商品限時秒殺活動的銷售數據(活動價格、活動、銷量等)。
3、資源位查詢: 快速查看競品都上過哪些資源位,實時了解競爭對手的運營的策略。
4、雙十一分析:分析拼多多每年的雙十一活動數據,發現雙十一的期間熱銷類目、熱銷商品等,為雙十一大促提供運營思路。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方面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多多情報通。多多情報通雲儲存數據中心,電商大數據智能雲庫,對平台類數據進行規模化存儲,通過AI智能進行模塊化,精細化,實時化的優化更新,保證數據容量與精準度的同時,打造優質的數據迭代更新體系。
『叄』 免費雲伺服器怎樣申請免費雲伺服器
三豐雲有免費的雲伺服器。
近期在騰訊雲的伺服器被阻斷了需要進行備案,但是在備案期間網站必須關閉,因此我產生了尋找一個新的高性價比雲伺服器暫時託管備案期間的網站。經過層層篩選,終於在寶塔的推薦idc中找到了三豐雲,宣稱自己提供免費雲伺服器。天下竟然有這等好事?抱著懷疑的態度我注冊了賬戶,一下子申請了一個雲虛擬機和雲伺服器,沒想到真的能用。雖然雲伺服器配置只有一核1G,但是暫時託管網站或者學習是夠用的了,畢竟是免費提供的,也不能個奢求太多。
『肆』 如何看待百度網盤超級會員雙十一價208僅在12天以後188
說實話超級會員208與平時的價格比,已經很良心了,但是突然又降到了188,確實沒想到,以前買的不虧,小賺一點,後面買的更劃算,這樣想就好了,不要覺得自己為什麼沒在最便宜的時候買到,早買早享受。
作為一個靠網盤謀生的人來說,其實這個價格就比我平時充值便宜9塊錢吧。我平時最少也是197,最多253。
我猜測參加砍價活動的人並沒有1000多萬,後期應該是網路網盤改數據了,把價格調整到了一個合理的價位上。188不多,也不少。
需要的抓緊時間充吧,這次價格蠻不錯的。
軟體介紹:
網路網盤(原網路雲)是網路推出的一項雲存儲服務,已覆蓋主流PC和手機操作系統,包含Web版、Windows版、Mac版、Android版、iPhone版和Windows Phone版。
用戶將可以輕松將自己的文件上傳到網盤上,並可跨終端隨時隨地查看和分享。2016年,網路網盤總用戶數突破4億。2016年10月11日,網路雲改名為網路網盤,此後會更加專注發展個人存儲、備份功能。
2021年5月18日,網路網盤TV版正式上線。
『伍』 大數據時代,雲數據隱私如何保護
大量數據背後隱藏著大量的經濟與政治利益,尤其是通過數據整合、分析與挖掘,其所表現出的數據整合與控制力量已經遠超以往。大數據如同一把雙刃劍,社會因大數據使用而獲益匪淺,但個人隱私也無處遁形。近年來侵犯個人隱私案件時有發生,如谷歌泄露個人隱私事件、盛大雲數據丟失事件、2011年韓國三大門戶網站之一Nate和社交網路「賽我網」遭到黑客攻擊,致使3500萬用戶信息泄露等事件,這些嚴重侵犯了用戶的合法權益。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中強調要通過使用高科技手段保護人們的隱私,通過對雲平台的隱私保護手段的多項案例研究,志欣合眾公司總結以下幾種技術平台的隱私保護手段:1、雲平台常見的隱私保護手段(1)無菌隔離「無菌隔離」主要用於多組人、批量性數據流轉與處理。此手段如同生物隔離室,可運用機械手、遠程方式進行操作,但並不會直接接觸到事物本身。引申至雲平台,操作員在下達命令時應採用通過已測試驗證、安全有效的操作工具(或管理系統)對數據進行操作與管理,數據在各系統或子系統中流轉應該是「無菌隔離」的,人員無法直接接觸到原數據,數據流轉是系統對系統,最終數據輸出至使用部門。案例:某省移動雲平台,建立數據集市系統應對數據安全,數據流轉採用操作人員下達指令方式推送,各子系統接收集市平台推送的數據,全程數據「無污染」。(2)黑白盒策略通過無菌隔離得到數據後,最終操作、分析數據的業務人員應是不知道實現的機制與原理,數據已按預定義的行為操作進行了剝離,通常業務人員許可權不高,剝離數據的限制較高參與。案例:某電商網站在雙十一活動結束後,數據無菌隔離進入分析系統,業務操作人員基於黑白盒策略只能操作剝離下來的部份數據進行數據匯總分析,結果形成匯總統計而不會泄露用戶隱私信息。(3)信息域管理信息域是被管理信息的集合,它被安排滿足下列組織要求:按若干個功能用途(或方針)諸如按安全、計費、故障管理等劃分環境,或者按每一個用途諸如按地理、技術或組織結構劃分環境。不同的信息域存儲的內容不一樣,不同的信息域安全級別不同,不同的信息域要求的授權不一致,不同的信息域所針對的業務也不相同。案例:某游戲系統需劃分成多個信息域,用戶賬戶信息域、游戲伺服器信息域、經濟系統信息域、道具信息域等,各信息域可輕耦合,也可無不關聯,每信息域的進入門檻與許可權系統也各不相同。(4)信息片段管理若干個信息片段組成一個信息域,這些片斷基本是服務於一個業務。案例:以用戶賬戶信息域為例,用於賬戶認證與賬戶相關資料的應保存於不同的信息域中,成為多個信息片斷。隱私保護的手段與級別示意圖: 2、雲數據管理隱私保護具備的特徵雲平台的隱私保護手段保證了雲數據的安全性,志欣合眾公司技術總監張曉康指出,雲數據管理的隱私保護具有三個特徵:(1)雲數據管理不允許超級管理員存在雲數據管理需在制度上與技術平台上屏蔽超級管理員的存在,能力越強,責任越大,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承擔超級管理員的特質,且該角色的存在理論上就存在極大風險。(2)數據安全才不會泄露隱私數據安全意指通過一些技術或者非技術的方式來保證數據的訪問是受到合理控制,並保證數據不被人為或者意外的損壞而泄露或更改。從非技術角度上來看,可以通過法律或者一些規章制度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從技術的角度上來看,可以通過防火牆、入侵檢測、安全配置、數據加密、訪問認證、許可權控制、數據備份等手段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對於任何一個IT系統來說,在運行生命周期過程中使用的和生產的數據都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我們一般把這些系統數據分為公有數據和私有數據兩種類型。公有數據代表可以從公共資源獲得的數據信息,例如股票信息、公開的財務信息等,這類數據可以被任何一個IT系統獲得並使用。而私有數據則代表這些數據是被IT系統所獨占並無法和其它IT系統所共享的信息。對於公有數據,使用它們的IT系統並不需要處理安全相關的事務,然而對於私有數據特別是一些較為敏感的私有數據,在構建IT系統時需要專門考慮如何保證數據不被盜用甚至修改。傳統的IT系統通常搭建在客戶自身的數據中心內,數據中心的內部防火牆保證了系統數據的安全性。和傳統軟體相比,雲計算在數據方面的最大不同便是所有的數據將由第三方而非第一方來負責維護,並且由於雲計算架構的特點,這些數據可能被存儲在非常分散的地方,並且都按照明文的方式進行存儲。盡管防火牆能夠對惡意的外來攻擊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這種架構使得一些關鍵性的數據可能被泄露,無論是偶然還是惡意。例如,由於開發和維護的需要,軟體提供商的員工一般都能夠訪問存儲在雲平台上的數據,一旦這些員工信息被非法獲得,黑客便可以在萬維網上訪問部署在雲平台上的程序或者得到關鍵性的數據。這對於對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企業應用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3、開發者和管理者分離程序開發者與實際管理人員分離,開發者不能掌控生產系統管理許可權,管理人員不明白系統架構與運作機理,只能通過已測試並經授權的管理界面進行操作。如何保障雲數據的安全性志欣合眾通過對雲數據安全的相關技術深入研究,總結需使用兩步法來保證雲數據的安全:第一步:身份認證。身份認證如同鎖與鑰匙的關系,有三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密碼,每個網站都有自己的賬戶和密碼,理想狀態是每個網站中每個用戶的不可逆加密密碼都是唯一的,同網站中當一個賬戶被破解後,其它賬戶是安全的。不能設定相同密碼,因用戶密碼相同而降低其它賬戶的安全性。接下來是雙重身份認證,即需要通過兩種模式登錄網站,不僅需要用戶名和密碼,還需要一個動態口令,如通過簡訊形式發送到手機上,只有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密碼以及動態口令才能登錄,這樣為賬戶又增加了一道鎖。最後注意的是登錄的終端,一般情況下我們通過自己的設備進行數據操作,但有時也會在非自己的設備上進行登錄操作,其它設備通過瀏覽器進行信息保存時,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因此需要使用隱私模式操作或操作完成之後進行數據清理。第二步:平台環境。平台環境的安全如同銀行的金庫系統,涉及四個層次:第一:通訊安全。如同銀行的金庫系統,別人能不能進入銀行金庫。首先需有一個信息安全通道,在技術上需採用數字認證與高強度流加密演算法保證通道安全,不能被截獲;第二:平台系統安全。如同銀行的保險櫃好不好,平台系統由硬軟體組成。硬體層面要確保穩定;軟體平台在操作系統層面需時刻檢查系統本身有沒有漏洞,進行漏洞掃描,打補丁,防範風險的發生;應用軟體層面需防止後門存在,加強測試;第三:加密系統安全。如同銀行保險櫃加密鎖夠不夠好,加密系統夠不夠安全,系統中各出入口、各項敏感數據均需進行加密存儲,即便被黑拿到數據也無法被破解成明文;第四:防止擴散。確保發生安全事故後損失不會擴大,即使有一部份數據泄露了,也不會對整體造成影響。
『陸』 蘋果手機上出來的icloud雲備份是什麼意思
您好,iCloud網址為www.icloud.com,該網站可以管理注冊的@me.com郵箱、備忘錄、通訊錄、查 找我的iPhone、日歷、提醒事項、iWork文稿與數據、刪除照片流照片。
『柒』 國內雲主機哪家強移動雲怎麼樣
國內出色的雲主機當然要說是移動雲的雲主機,移動雲的雲主機可以滿足您的個性化業務需求。雲主機從訂購到開通使用僅需數分鍾時間,快速靈活地構建企業應用。根據您的具體要求,有豐富的鏡像供您選擇,而且移動雲的雲主機在性能和安全性上可以說是非常可靠了。
『捌』 BAT三巨頭開始挖掘大數據
BAT三巨頭開始挖掘大數據
阿里巴巴CTO即阿里雲負責人王堅博士說過一句話:雲計算和大數據,你們都理解錯了。
實際上,對於大數據究竟是什麼業界並無共識。大數據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信息革命帶來的除了信息的更高效地生產、流通和消費外,還帶來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引爆點」到來之後,人們發現原有的零散的對數據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費。移動互聯網浪潮下,數據產生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人類達成共識開始系統性地對數據進行挖掘。這是大數據的初心。數據積累的同時,數據挖掘需要的計算理論、實時的數據收集和流通通道、數據挖掘過程需要使用的軟硬體環境都在成熟。
概念、模式、理論很重要,但在最具實干精神的互聯網領域,行動才是最好的答案。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坐擁數據金礦,已陸續踏上了大數據掘金之路。
BAT都是大礦主,但礦山性質不同
數據如同蘊藏能量的煤礦。煤炭按照性質有焦煤、無煙煤、肥煤、貧煤等分類,而露天煤礦、深山煤礦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樣。與此類似,大數據並不在「大」,而在於「有用」。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
網路擁有兩種類型的大數據:用戶搜索表徵的需求數據;爬蟲和阿拉丁獲取的公共web數據。
阿里巴巴擁有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這兩種數據更容易變現,挖掘出商業價值。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還通過投資等方式掌握了部分社交數據、移動數據。如微博和高德。
騰訊擁有用戶關系數據和基於此產生的社交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分析人們的生活和行為,從裡面挖掘出政治、社會、文化、商業、健康等領域的信息,甚至預測未來。
下面,就將三家公司的情況一一掃描與分析。
一、網路:含著數據出生且擁有挖掘技術,研究和實用結合
搜索巨頭網路圍繞數據而生。它對網頁數據的爬取、網頁內容的組織和解析,通過語義分析對搜索需求的精準理解進而從海量數據中找准結果,以及精準的搜索引擎關鍵字廣告,實質上就是一個數據的獲取、組織、分析和挖掘的過程。
除了網頁外,網路還通過阿拉丁計劃吸收第三方數據,通過業務手段與葯監局等部門合作拿到封閉的數據。但是,盡管網路擁有核心技術和數據礦山,卻還沒有發揮出最大潛力。網路指數、網路統計等產品算是對數據挖掘的一些初級應用,與Google相比,網路在社交數據、實時數據的收集和由數據流通到數據挖掘轉換上有很大潛力,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2月底在北京出差時,寫了一篇《搜索引擎的大數據時代》發在虎嗅。創造了零回復的記錄。盡管如此,仍然沒有打消我對搜索引擎在大數據時代深層次變革的思考。 搜索引擎在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挑戰有:更多的暗網數據;更多的WEB化但是沒有結構化的數據;更多的WEB化、結構化但是封閉的數據。這幾個挑戰使得數據正在遠離傳統搜索引擎。不過,搜索引擎在大數據上畢竟具備技術沉澱以及優勢。
接下來,網路會向企業提供更多的數據和數據服務。前期網路與寶潔、平安等公司合作,為其提供消費者行為分析和挖掘服務,通過數據結論指導企業推出產品,是一種典型的基於大數據的C2B模式。與此類似的還有Netflix的《紙牌屋》美劇,該劇的男主角凱文·史派西和導演大衛·芬奇都是通過對網路數據挖掘之後,根據受歡迎情況選中的。
網路還會利用大數據完成移動互聯網進化。核心攻關技術便是深度學習。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將改善多媒體搜索效果和智能搜索,如語音搜索、視覺搜索和自然語言搜索。這將催生移動互聯網的革命性產品的出現。盡管網路已經出發,其在大數據上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在數據收集方面,網路需要聚合更多高價值的交易、社交和實時數據。例如加強自己貼吧知道的社交能力、盡快讓地圖服務與O2O結合進而掌握交易數據,以及推進移動App、穿戴式設備等數據收集系統。
在數據處理技術上,網路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加強自己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在多媒體和中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已經有一些進展;雲存儲、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完善。但深度學習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網路等探索者還有很多待解問題,如:無監督式學習、立體圖像識別。
在數據變現方面,網路需將數據挖掘能力、數據內容聚合和提取等形成標准化的服務和產品,進而開拓大數據領域的企業和開發者市場。而不僅僅是頗為個性化、定製化地為大型企業提供解決。
網路的優勢體現在海量的數據、沉澱十多年的用戶行為數據、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前沿研究。在技術人才方面網路是聚集國內最多大數據相關領域頂尖人才的公司。聽說網路前段時間花五千萬挖了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領域的十來位大牛,包括一些學者和教授。例如Facebook科學家徐偉。
在挖人上,捨得花錢不夠,還得用心。對於真正的大牛來說,錢只是一個影響因素。能否實現自己的夢想,公司的資源能否幫助自己的研究至關重要。徐偉在回國前就曾問過其他從矽谷回國工程師的意見,得到答案是積極的,最終促成他作出決定。
總體來看,網路擁有大數據也具備大數據挖掘的能力,並且正在進行積極地准備和探索。在加強面向未來的研究和人才布局的同時,也注重實用性的技術產出。
二、騰訊:數據為產品所用,自產自銷
微創新提出者金錯刀有個關於騰訊的故事。 1999年騰訊公司剛剛成立不久,天使投資人劉曉松決定向其注資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發現,「當時雖然他們的公司還很小,但已經有用戶運營的理念,後台對於用戶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記錄和分析。」而另一個投資人卻因為馬化騰在公司很小時就花錢在數據上表示不滿。此後騰訊的產品生產及運營、騰訊游戲的崛起都離不開對數據的重視。
騰訊擁有社交大數據,在企鵝帝國完成數據的製造、流通、消費和挖掘。 騰訊大數據目前釋放價值更多是改進產品。據騰訊Q1財報,增值服務占總收入的78.7%;電子商務業務佔14.1%;網路廣告收入佔6.3%。從廣告收入比例可以看出騰訊的大數據在精準營銷領域暫時還未大量釋放出價值。與其產品線對應的GMAIL、Google+的Google以及社交巨頭Facebook則通過廣告賺得盆滿缽滿。
在筆者看來,騰訊的思路主要是補齊產品,注重QZONE、微信、電商等產品的後端數據打通。例如最近騰訊微博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好友關系自動分組、低質量信息自動過濾、優質信息分類閱讀等智能化功能。明顯的用數據改進產品的思路。 那麼如果騰訊要深入大數據挖掘缺少什麼呢?筆者認為其只需馬化騰「摁下啟動按鈕」。數據已經准備好了,就差模式,也就是找到需求或者能更深層次驅動大數據利用的產品,而不是用大數據改進自己的產品。騰訊還在觀望,等其他人去試錯驗證出一套模式或者產品後,自己可以「站在巨人肩上」。這是騰訊的典型思維。
在人才方面,騰訊很早便開始重金挖人。尤其是2010年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國後,Google圖片搜索創始人朱會燦、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顏偉鵬、Google中日韓文搜索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浪潮之巔》及《數學之美》作者吳軍相繼加入騰訊。搜搜花了很多錢,但被認定為一款無法承載騰訊重託的產品,最後這些大牛都走了。大都回Google了。
騰訊在大數據領域也缺少技術帶頭人。其對公關也不重視。技術大牛很少出來做報告,更不會向網路、阿里那樣主動包裝宣傳技術大牛。其技術雖然低調,但執行力很強。據騰訊的程序員朋友說封閉開發、集體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配套的重金激勵也能跟上。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騰訊用制度保障技術產出。另外騰訊在高校合作領先一步,在2010年便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這么看騰訊的技術人才這塊似乎有短板。會不會到時候馬化騰按下啟動按鈕,發現沒數據挖掘能力呢?不會,騰訊搞不定數據挖掘,到時候依然可以挖到大牛,甚至讀論文來搞定這事兒。數據挖掘已較為成熟。數據挖掘實際是資料庫、統計學、機器學習三個領域的融合。在學術界已經發展多年。不過自然語言識別和深度學習等方面要趕上網路,就難了。除非將網路的數據和眾大牛一起倒騰過來。
總體來看,騰訊目前的大數據策略是先將產品補全,產品後台數據打通,形成穩定生態圈。本階段先利用大數據挖掘改進自己的產品。後期有成熟的模式合適的產品,則利用自家的社交及關系數據時,開展對大數據的進一步挖掘。
三、阿里巴巴:坐擁金數據,嘗試做面向未來的數據集市
阿里巴巴B2B出身,在外貿蓬勃的大環境下,依靠服務中小企業發家。淘寶、支付寶等toC的產品出生前,阿里並不依賴也不擅長技術。業界普遍認為阿里沒有技術基因。直到淘寶、支付寶以及天貓三個產品後,對海量用戶大並發量交易、海量貨架數據的管理、安全性等方面的嚴苛要求,阿里完成進化,在電商技術上取得不菲的成績。在一段時期阿里仍然浪費了手裡掌握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還是「最值錢」的金數據。
數據挖掘無非是從原始數據提取價值。阿里現有的數據產品例如數據魔方、量詞統計、推薦系統、排行榜以及時光倒流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BI(商業智能),沒到大數據的階段。「大數據」浪潮襲來,阿里提出「數據、金融和平台」戰略。前所未有地重視起對數據的收集、挖掘和共享。馬雲在「退居」前動不動都對外提「數據」。有位阿里朋友甚至開玩笑說,馬雲英文名可以從Jack Ma改為Data Ma。阿里現CEO陸兆禧曾做過CDO,首席數據官。為了用數據來驅動阿里電商帝國,阿里還成立了橫跨各大事業部的「數據委員會」。
阿里的各項投資案也顯示其整合、利用和完善數據的野心:新浪微博的社交及媒體數據、高德的地圖數據和線下數據以及友盟的移動應用數據,都是其數據及平台戰略的一部分。數據戰略正在首席人工智慧官(CBO)車品覺領頭下逐步落地,王堅的雲為其提供基礎設施、基礎技術支撐。
就在馬雲退休之後,王堅對外透露其跟馬雲開玩笑說的一句話:阿里巴巴對數據的理解深度,不會超過蘇寧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估計馬雲不一定認同他這話。馬雲對大數據已經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考量。馬雲曾經說過其對大數據的思考。大致意思是:現在從信息時代進入數據時代了。區別是信息時代更多的是精英玩的游戲。我比別人聰明,我能提取出信息出來;數據時代,別人比我聰明,將數據開放給更聰明的人處理,數據即資產,分析即服務。
計算機發展的過程是從象牙塔、到平民到草根。大數據也是這樣,一開始在象牙塔階段,少數精英公司才能玩;但到後面只要有數據就有價值。數據也有所有權,產生數據、流通數據、挖掘數據的都會獲得相應的價值。而阿里擅長的便是「建立市場」,建立一個數據交易市場。屆時任何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將數據和挖掘服務拿上去,交易。初期阿里會將自己珍藏的電商和信用數據逐步放到上面。 有數據的人,拿上去賣,或者讓別人分析,分析即服務。沒有數據的人,即可以去買,也可以去幫別人挖掘,做礦工。
阿里並不是技術驅動,而是業務驅動的。因此在技術層面我們看到,基於前面提到的阿里大數據思路,其技術重心主要在系統層面。阿里擁有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虛擬伺服器)開源軟體創始人章文嵩,Linux Kernal、文件系統、大牛DBA等領域的大牛。從人才布局可以看到阿里擅長的技術領域,體現在對於並發訪問、電信級別的電商業務的支撐方面的得心應手。在去年雙十一期間,支撐了單日過億的訂單量。鐵道部奇葩網12306在日均40萬時已經不行了。
總體來看,阿里更多是在搭建數據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層架構。自己並不擅長似乎也不會著重來做數據挖掘的活兒。而是將自己擅長的「交易」生意擴展到數據。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數據生意」。
總結一下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現實世界正在加速數字化,每個人,每個物體、每件事情、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在向網上映射。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的聯網,使得數字世界正在接近一步步模擬現實世界。歷史、現在和未來都會映射到網上。對大數據的挖掘正是對世界的二次發現和感知。BAT三巨頭已經出發。
『玖』 電信發布雲新機,內存,運存無上限,官方僅售999
手機圈近期可太熱鬧,蘋果iPhone12,華為mata40,小米K30S各大品牌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想要在雙十一奪魁。隨著競爭逐漸白熱化,小眾品牌的處境都非常艱難,沒承想還有個「外行」想要來湊湊熱鬧。這不,電信發新機了。
近日,電信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發布自研的5G手機「天翼一號」。電信突然入局著實令人意外,單從手機外觀來看,水滴屏,大下巴,後置指紋著實有些老舊,不過電信敢在這個時間段殺入市場肯定還是有東西的。
首先,「天翼一號」,就不是為我們普通用戶而准備的,它的定位是商用的5G雲終端,也是中國電信實施雲網融合戰略的首款雲端一體產品。
而它最強大的黑 科技 就是「雲運行內存+雲儲存」,大家平時買手機會注意的配置是6G+128G,還是8G+256G。而「天翼一號」配置是「無上限+無上限」,通過超級sim卡,使本地運行雲端手機。同時 游戲 ,視頻等內容均可保存在專屬雲端,隨用隨取。但是豪華的雲配置也是需要購買的,目前電信的定價是39元每月,不得不說如果商用的話還是挺值的。
而且這款手機最大的優勢就是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它大部分的硬體都是基於雲端,通過雲端就能對手機硬體進行實時更新,雲端系統不受硬體限制,需要什麼配置,就購買什麼配置。別說,這個「黑 科技 」確實挺厲害,而這款手機在產品定義上,也是永遠不會卡頓的,想必這也一部至少也能使用個五到七年吧。
如果不享受「雲端手機」普通用戶單純使用也是可行的,不過與強大的雲系統相比,手機的硬體配置就略顯平庸了,「天翼一號」搭載了紫光展銳虎賁T7510 5G 八核處理器,4+64G內存,只能說是剛剛夠用。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用戶等於是了一份錢買了兩部手機,真香。
而擁有無限存儲的雲手機,「天翼一號」的用戶,必然會將大量的商業資料,視頻儲存進手機,如果操作不慎導致資料丟失,或者雲盤泄密該怎麼辦?
不用擔心,電信已經為你想到了。「天翼一號」擁有「連接+網路+數據」多重保護措施,嚴防泄密。並且還實行了「三副本「的存儲機制來為用戶守護資料,所以說「天翼一號」還真稱的上是「永遠不會丟」的手機。
這么多黑 科技 ,還是國內首款5G雲手機—「天翼一號」的售價只需999元,這價格還要什麼自行車。
但不過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天翼一號」都不太適合普通消費者,而且雲儲存的資費也不便宜,日常使用完全消耗不起。但如果企業終端,「天翼一號」簡直是神機,無上限的雲存儲,單這點都不知道要解放多少塊硬碟了。
大家覺得5G雲手機的概念怎麼樣,會為「黑 科技 」買單嗎?
『拾』 雲計算和傳統IDC的差異是什麼
一、雲計算和傳統IDC在服務類型上的區別
常用的傳統IDC服務包括實體伺服器託管和租用兩類。前者是由用戶自行購買硬體發往機房託管,期間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戶單方獨立完成,IDC數據中心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電力供應和網路維護等,後者是由IDC數據中心租用實體設備給客戶使用,同時負責環境的穩定,用戶無需購買硬體設備。而雲計算提供的服務是從基礎設施(Iaas)到業務基礎平台(PaaS)再到應用層(SaaS)的連續的整體的全套服務。IDC數據中心將規模化的硬體伺服器整合虛擬到雲端,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能力和IT效能。用戶無需擔心任何硬體設備的性能限制問題,可獲得具備高擴展性和高可用的計算能力。
二、雲計算和傳統IDC在資源集約化速度和規模上的區別
歸根到底,雲計算是通過資源集約化實現的動態資源調配。傳統IDC服務也能實現簡單的集約化,但兩者在資源整合速度和規模上有著很大區別。傳統IDC,只是在硬體伺服器的基礎進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台虛擬機共享一台實體伺服器性能。但這種簡單的集約化受限於單台實體伺服器的資源規模,遠遠不如雲計算那樣跨實體伺服器,甚至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有效整合。更重要的是,傳統IDC提供的資源難以承受短時間內的快速再分配。而像知了雲OpenStack香港雲伺服器那樣,使用雲計算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彈性資源擴展和快速調度。
三、雲計算和傳統IDC在資源分配時滯上的區別
眾所周知,由於部署和配置實體硬體的緣故,傳統IDC資源的交付通常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將增加企業承受的時間成本,以及更多的精力消耗,並且難以做到實時、快速的資源再分配,且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雲計算,則通過更新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數分鍾甚至幾十秒內分配資源實現快速可用,並且雲端虛擬資源池中龐大的資源規模使海量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得以承受,並以此有效地規避資源閑置的風險。
四、雲計算和傳統IDC在平台運行效率上的區別
更加靈活的資源應用方式、更高的技術提升,使雲服務商擁有集合優勢創新資源利用方式,促進整個平台運作效率提升。例如,根據不同用戶需求優化伺服器設計和伺服器軟體更新、網路專線接入等。並且,和傳統IDC服務不同,雲計算使用戶從硬體設備的管理和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內部業務的開發和創新,由雲服務商負責雲平台本身的穩定。這種責任分擔模式使整個平台的運行效率獲得提升。
總之,雲計算和傳統IDC有哪些區別?簡單地說,雲計算是在傳統IDC服務上的延伸和發展。雲計算是將多台計算節點連接成一個大型的虛擬資源池來提高計算效率,使資源再分配的效率和規模不受限於單台實體伺服器甚至單個IDC數據中心。無論從交付/服務方式、資源分配規模、資源分配速度,還是整個平台的運行效率方面,相比傳統IDC服務,雲計算均有著極大提升,這種提升將為各行業的企業和開發者創造更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