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存儲技術
⑴ 復旦大學研發什麼新型存儲技術
近日,復旦大學某團隊研發出具有顛覆性的二維半導體准非易失存儲原型器件,開創了第三類存儲技術,解決了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難以兼得的難題。
目前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易失性存儲,例如計算機的內存,可在幾納秒左右寫入數據,但掉電後數據會立即消失;第二類是非易失性存儲,例如U盤,需要幾微秒到幾十微秒才能把數據保存下來,但在寫入數據後無需額外能量可保存10年。
這項研究創新性地選擇了二硫化鉬、二硒化鎢、二硫化鉿、氮化硼等多重二維材料堆疊構成了半浮柵結構晶體管,製成階梯能谷結構的范德瓦爾斯異質結。其中一部分如同一道可隨手開關的門,電子易進難出;另一部分則像一面密不透風的牆,電子難以進出。對「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的調控,就在於這兩部分的比例。這一重要突破,從技術定義、結構模型到性能分析的全過程,均由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獨立完成。
⑵ 分布式存儲技術有哪些
中央存儲技術現已發展非常成熟。但是同時,新的問題也出現了,中心化的網路很容易擁擠,數據很容易被濫用。傳統的數據傳輸方式是由客戶端向雲伺服器傳輸,由伺服器向客戶端下載。而分布式存儲系統QKFile是從客戶端傳送到 N個節點,然後從這些節點就近下載到客戶端內部,因此傳輸速度非常快。對比中心協議的特點是上傳、下載速度快,能夠有效地聚集空閑存儲資源,並能大大降低存儲成本。
在節點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QKFile市場趨勢開始突出,未來用戶數量將呈指數增長。分布式存儲在未來會有很多應用場景,如數據存儲,文件傳輸,網路視頻,社會媒體和去中心化交易等。網際網路的控制權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型技術公司的手中,它的網路被去中心化,就像分布式存儲一樣,總是以社區為中心,面向用戶,而分布式存儲就是實現信息技術和未來網際網路功能的遠景。有了分布式存儲,我們可以創造出更加自由、創新和民主的網路體驗。是時候把網際網路推向新階段了。
作為今年非常受歡迎的明星項目,關於QKFile的未來發展會推動互聯網的進步,給整個市場帶來巨大好處。分布式存儲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基礎結構產生的,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有疊加作用。對今天的中心存儲是一個巨大的補充,分布式時代的到來並不是要取代現在的中心互聯網,而是要使未來的數據存儲發展得更好,給整個市場生態帶來不可想像的活力。先看共識,後看應用,QKFile創建了一個基礎設施平台,就像阿里雲,阿里雲上面是做游戲的做電商的視頻網站,這就叫應用層,現階段,在性能上,坦白說,與傳統的雲存儲相比,沒有什麼競爭力。不過另一方面來說,一個新型的去中心化存儲的信任環境式非常重要的,在此環境下,自然可以衍生出許多相關應用,市場潛力非常大。
雖然QKFile離真正的商用還有很大的距離,首先QKFile的經濟模型還沒有定論,其次QKFile需要集中精力發展分布式存儲、商業邏輯和 web3.0,只有打通分布式存儲賽道,才有實力引領整個行業發展,人們認識到了中心化存儲的弊端,還有許多企業開始接受分布式存儲模式,即分布式存儲 DAPP應用觸達用戶。所以QKFile將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商業應用。創建超本地高效存儲方式的能力。當用戶希望將數據存儲在QKFile網路上時,他們就可以擺脫巨大的集中存儲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用戶可以看到在線存儲的礦工及其市場價格,礦工之間相互競爭以贏得存儲合約。使用者挑選有競爭力的礦工,交易完成,用戶發送數據,然後礦工存儲數據,礦工必須證明數據的正確存儲才能得到QKFile獎勵。在網路中,通過密碼證明來驗證數據的存儲安全性。采礦者通過新區塊鏈向網路提交其儲存證明。通過網路發布的新區塊鏈驗證,只有正確的區塊鏈才能被接受,經過一段時間,礦工們就可以獲得交易存儲費用,並有機會得到區塊鏈獎勵。數據就在更需要它的地方傳播了,旋轉數據就在地球范圍內流動了,數據的獲取就不斷優化了,從小的礦機到大的數據中心,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共同努力,為人類信息社會的建設奠定新的基礎,並從中獲益。
⑶ 信息存儲技術的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趨勢
1.評價存儲技術的指標
評價存儲技術的指標常包括以下幾種:存儲密度、存取時間、存儲成本、信息更新的難易、可靠性、壽命、消耗功率等。
其中有幾項指標是互為相反的,沒有一種存儲技術能同時滿足所有要求。因此,無論是紙印刷存儲,還是縮微存儲,磁存儲,半導體存儲,光碟存儲都各自具備別的技術不能替代的優點。因此它們將在較長時期內並存,互為補充。
2.縮微存儲、磁存儲和光碟存儲技術特點的比較
1)從存儲容量、存儲密度來看,光碟存儲佔有絕對優勢。
2)從存取時間來看,磁存儲佔有優勢,光碟存取的時間則較長,縮微存儲的存取時間則不可比。
3)從信息更新的難易程度來講,磁存儲非常容易,而光碟存儲的信息更新技術正在研製過程當中,縮微存儲則不能進行信息的更新。
4)從存儲信息的可靠性比較可以看出,縮微存儲技術佔有絕對優勢,它的誤碼率為0,且保存期限最長。
5)縮微存儲技術和磁存儲技術比較成熟,縮微存儲技術具有一次性投資較低的特點。
6)從信息存儲技術的發展來看,光碟存儲技術最有希望,隨著光碟技術的改進和成熟,它的存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成本將會進—步降低,光碟存儲技術將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3.信息存儲技術的未來
由上面的特點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是紙印刷文獻的存儲,還是縮微存儲、磁存儲、光碟存儲,它們都各自具備別的技術不能替代的長處,因此,它們將在較長時期內並存,互為補充。這是信息存儲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
信息存儲技術的另一發展趨勢是各項信息存儲技術的結合發展:
1)磁存儲與光存儲的結合——磁光存儲技術。這是一種利用激光在磁光存儲材料上進行信息寫入和讀出的技術。磁光存儲技術結合了磁存儲與光碟存儲的優點,存儲密度高,存儲容量大,而且存取時間短。
2)採用縮微片和光碟兩種存儲媒質的復合系統。在隨錄隨用、檢索速度、影像遠距離傳送等方面,光碟優於縮微片,而在輸入速度、復制發行、存儲壽命、法律依據陸方面,縮微片又優於光碟。日本的佳能和富士公司先後推出一種採用縮微片和光碟兩種存儲媒質的所謂復合系統。採用復合系統的另一個優點是,原來已擁有大量縮微片的舊系統仍可繼續使用,並能順利地向新系統過渡。
3)「三合一」的存儲系統,即將縮微、磁和光碟存儲技術結合在一起的復合系統。柯達公司正在研究這種系統。
信息存儲技術將有一個重新的比例分配是其發展的又一必然趨勢,為了實現我國信息工作的現代化,我們必須採取得力的措施,來積極推動信息存儲技術的這種轉化。信息存儲技術比例上的重新分配,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各信息存儲技術的特長,揚長避短。所謂「重新的比例分配」是:
1)傳統的紙印刷文獻,由於存儲空間、存儲條件等限制,一些利用率較低的印刷型文獻將被縮微存儲代替。
2)對於形像資料,為了保持圖像的色彩,最好用光碟存儲。當然也可以用彩色縮微攝影保存,但其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3)為了充分利用光碟處理計算機信息的能力,可用光碟代替磁碟存儲信息機構的書目信息和情報檢索信息。通過光碟可以快速向用戶提供檢索服務,也可利用電子傳輸通信為遠程終端提供書目信息。
4)存儲計算機信息,過去都擬依靠COM技術,隨著光碟技術的發展,COM技術可能被光碟代替。
5)根據光碟存儲信息壽命短,但檢索功能強及檢索速度高的特點,可考慮將檢索頻率高的科技期刊、科技報告、標准和法律文獻及一些詞典工具書等存入光碟。根據科學信息老化規律,科技文獻的引用期平均也只有10年左右,正好與光碟保存信息的壽命相當。
從長遠來看,在信息存儲技術領域內,今後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有人估計,利用生物蛋白自我繁殖的功能,可以製造出極大容量的生物存儲器;還可藉助生物集成電路把計算機與人腦(一個極大容量的生物信息存儲器)聯系起來,形成新的人機系統。
⑷ 中國科學家開創新存儲技術有何特點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張衛、周鵬團隊實現了具有顛覆性的二維半導體准非易失存儲原型器件,開創了第三類存儲技術,寫入速度比目前U盤快一萬倍,數據存儲時間也可自行決定。這解決了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難以兼得的難題。
此次研發的新型電荷存儲技術,既滿足了10納秒寫入數據速度,又實現了按需定製(10秒-10年)的可調控數據准非易失特性。這種全新特性不僅在高速內存中可以極大降低存儲功耗,同時能實現數據有效期截止後自然消失,在特殊應用場景解決了保密性和傳輸的矛盾。
項研究創新性地選擇多重二維材料堆疊構成了半浮柵結構晶體管:二硫化鉬、二硒化鎢、二硫化鉿分別用於開關電荷輸運和儲存,氮化硼作為隧穿層,製成階梯能谷結構的范德瓦爾斯異質結。
寫入速度比目前U盤快一萬倍,數據刷新時間是內存技術的156倍,並且擁有卓越的調控性,可以實現按照數據有效時間需求設計存儲器結構……經過測試,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基於全二維材料的新型異質結能夠實現全新的第三類存儲特性。
⑸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儲技術
1、直接附加存儲(DAS)
特點是:硬體的堆疊,存儲操作依賴於伺服器,不帶有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環境特殊。數據處理和傳輸能力較低;伺服器出現宕機時,波及到存儲數據,使其無法使用。
2、網路附加存儲(NAS)
通過網路介面與網路直接相連,訪問。存儲設備類似於專用的文件伺服器,提供文件系統功能,降低設備的成本。優化了系統硬軟體體系結構。以數據為中心,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分離,其存儲設備在功能上完全獨立。支持多種TCPIP網路協議。
3、存儲區域網路SAN
通過專用交換機將磁碟陣列與伺服器連接。採用塊(block)級別存儲最大特點是將存儲設備從做乙太網中分離了出來,成為獨立的存儲區域網路SAN的系統結構。
(5)新的存儲技術擴展閱讀:
有效利用網路存儲技術是任何數據存儲管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依靠硬碟、JBOD和其它類型的本地存儲是不足以保護關鍵業務數據的完整性的,網路存儲在這個時候真正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它不僅可以容納由伺服器產生的業務數據,還可以容納由PC端產生的數據,並為數據提供良好的保護。
許多網路存儲廠商都提供了合作夥伴計劃,包括惠普、EMC、戴爾、IBM和NetApp等公司,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組成存儲網路的每一種技術,如NAS網關,光纖通道SAN,RAID陣列等。
⑹ 存儲虛擬化的未來趨勢
虛擬化技術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為企業增強生產力,增高資產利用率,並有效的管理企業運營環境,而不同的虛擬化技術提供給用戶不同方面的支持。
正如虛擬存儲不同類別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存儲虛擬化和伺服器虛擬化之間的界限也有日益模糊的可能。除了微軟通過WindowsStorageServer2003的努力之外,NetApp也為DataONTAP操作系統中V系列(之前的Filer系列)陣列中增加了虛擬化性能。
虛擬化軟體正在日益變得有活力且更加趨於完整,它的發展方向更像是一個全面的操作系統。業內人士已經充分認識到:通過交換機、磁碟陣列還是應用設備實現虛擬化的爭辯是沒有意義的,未來的虛擬化應該是通過這幾種技術來實現,然後由某一種主要的虛擬層結合起來。
未來的虛擬化操作系統應該是一個高度分布式的,企業級的操作系統。如果我們看得更遠一些,虛擬化還有可能會演變成包含伺服器、網路以及存儲設備的分布式操作系統中的一種元素,而這三種虛擬化都正在受到關注。然而這三種虛擬化中的任意某一種都能惹來麻煩。比如說,伺服器虛擬化,有些最初的伺服器虛擬化項目就在存儲地址和其他存儲管理方面的高級功能上出現過問題。要想虛擬化正常運轉,伺服器虛擬化必須提高虛擬存儲性能,否則就會變成一種障礙。
同樣的,網路設備或存儲交換機可以採用各種智能的包檢測技術來理解被遷移的數據的本質,並就如何有效傳遞或存儲作出決定。雖然網路能夠認出一個數據流實際上是個JPEG文件,但沒辦法區分出X光片和色情照片。並且,虛擬存儲或虛擬伺服器池在弄清到底這些數據是干什麼上,只能進展到如此地步——例如,當其他進程都在休眠時,伺服器池可能選擇給某一個進程分配額外進程,但是它卻無法對工資單進程的運行run和針對伺服器的DOS攻擊(拒絕伺服器攻擊)進行最基本的區分。
因此,業內專家認為在三個區域里考慮虛擬化十分重要,還要整合管理工具來理解應用層的需要,並且可以根據情況作出虛擬化的決策。不過要實現這樣的夢想還任重而道遠。
存儲虛擬化技術當前來說還是一項比較新的技術,存儲虛擬化也不是萬能的,不要趕潮流而拋棄已有的資源和已有的存儲技術,企業存儲管理人員需要的把自己現有的存儲資源、存儲技術和存儲虛擬化相關聯,找到最適合自己企業的存儲策略才是最為重要的。
雖然存儲虛擬化技術最終不一定對所有不同數據類型和系統都合適,但是存儲虛擬化是大勢所趨,企業需要做和考慮的就是採用存儲虛擬化策略來解決特定問題,從而提高企業存儲系統的效率。
目前與存儲虛擬化相關的最熱門的技術和趨勢是什麼?根據F5的Ferraro的說法,重復數據刪除和雲存儲是兩個值得關注的對象。她表示:由於數據繼續快速增長,許多企業不斷尋找可以進一步降低存儲成本的方式。存儲虛擬化是這些技術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它可以排除這些技術應用的主要障礙。存儲虛擬化可以自動化哪些數據適合哪些存儲類型的判別流程,而且可以在不幹擾用戶和應用程序的情況下根據預先定義的政策遷移數據。
根據Albatal的說法,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技術潮流包括異質虛擬存儲環境下同質數據保護服務,改善SAN(存儲區域網)性能的SSD應用,根據QoS(服務質量)要求所進行的自動化的在存儲架構上進行的數據遷移。他表示:存儲虛擬化可以在IT界中廣泛應用為一種最佳實踐。虛擬化SAN將成為存儲環境部署和管理事實上的標准。Albatal表示中小企業預計可以看到更多的異質存儲虛擬化解決方案,以及對新協議的支持,比如光纖通道乙太網--在IP上提供高性能服務。
在Ramanathan看來,許多人將關注虛擬化在哪裡部署--基於主機,基於網路還是基於存儲。他表示:所有這些選擇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許多人強調的是讓存儲虛擬化合並異質存儲系統,將這些系統合並到一個公共的存儲池並採用共同的管理和保護。存儲虛擬化的目標是讓你有向不同廠商選擇存儲陣列的能力,向你提供各種企業級功能,比如動態配置和動態數據遷移。
⑺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儲技術
存儲區域網路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是一種連接外接存儲設備和伺服器的架構。人們採用包括光纖通道技術、磁碟陣列、磁帶櫃、光碟櫃(en)的各種技術進行實現。該架構的特點是,連接到伺服器的存儲設備,將被操作系統視為直接連接的存儲設備(英語:Direct-attached_storage)。盡管SAN的復雜度和價格已經下降,但目前在大型企業級存儲方案(英語:Enterprise_storage)以外還應用不甚廣泛。
與SAN相比較,網路儲存設備(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使用的是基於文件的通信協議,例如NFS或SMB/CIFS通信協議就被明確滴定義為遠程存儲設備,計算機請求訪問的是抽象文件的一段內容,而非對磁碟進行的塊設備操作。
⑻ 大數據存儲技術都有哪些
1. 數據採集: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中,數據採集是第一個環節。按照MapRece應用系統的分類,大數據採集主要來自四個來源:管理信息系統、web信息系統、物理信息系統和科學實驗系統。
2. 數據訪問:大數據的存儲和刪除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面向大規模結構化數據。第二類主要面向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第三類是面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混合大數據,
3。基礎設施:雲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等。數據處理:對於收集到的不同數據集,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構和模式,如文件、XML樹、關系表等,表現出數據的異構性。對於多個異構數據集,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集成或集成處理。在對不同數據集的數據進行收集、排序、清理和轉換後,生成一個新的數據集,為後續的查詢和分析處理提供統一的數據視圖。
5. 統計分析: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差異分析、相關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分析、偏相關分析、距離分析、回歸分析、簡單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回歸預測、殘差分析,嶺回歸、logistic回歸、曲線估計、因子分析、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介紹了聚類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類與聚類、判別分析、對應分析等方法,多元對應分析(最優尺度分析)、bootstrap技術等。
6. 數據挖掘:目前需要改進現有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數據網路挖掘、特殊群挖掘、圖挖掘等新的數據挖掘技術;突破基於對象的數據連接、相似性連接等大數據融合技術;突破面向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技術如用戶興趣分析、網路行為分析、情感語義分析等挖掘技術。
7. 模型預測:預測模型、機器學習、建模與模擬。
8. 結果:雲計算、標簽雲、關系圖等。
關於大數據存儲技術都有哪些,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⑼ 存儲技術發展歷史
最早的外置存儲器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為了解決人口普查的需要,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紙帶改造成穿孔卡片。
他把每個人所有的調查項目依次排列於一張卡片,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在相應項目的位置上打孔。在以後的計算機系統里,用穿孔卡片輸入數據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紀70年代,數據處理也發展成為電腦的主要功能之一。
2、磁帶
UNIVAC-I第一次採用磁帶機作外存儲器,首先用奇偶校驗方法和雙重運算線路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最先進行了自動編程的試驗。此時這個磁帶長達1200英寸、包含8個磁軌,每英寸可存儲128bits,每秒可記錄12800個字元,容量也達到史無前例的184KB。從 此之後,磁帶經歷了迅速發展,後來廣泛應用了錄音、影像領域。
3、軟盤(見過這玩意的一定是80後)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直徑32英寸。隨著技術的發展,軟盤的尺寸一直在減小,容量也在不斷提升,大小從8英寸,減到到5.25英寸軟盤,以及到後來的3.5英寸軟盤,容量卻從最早的81KB到後來的1.44MB。在80-90年代3.5英寸軟盤達到了巔峰。直到CD-ROM、USB存儲設備出現後,軟盤銷量才逐漸下滑。
4、CD
C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碟、光碟,誕生於1982年,最早用於數字音頻存儲。1985年,飛利浦和索尼將其引入PC,當時稱之為CD-ROM(只 讀),後來又發展成CD-R(可讀)。因為聲頻CD的巨大成功,今天這種媒體的用途已經擴大到進行數據儲存,目的是數據存檔和傳遞。
5、磁碟
第一台磁碟驅動器是由IBM於1956年生產,可存儲5MB數據,總共使用了50個24英寸碟片。到1973年,IBM推出第一個現代「溫徹斯特」磁碟驅動器3340,使用了密封組件、潤滑主軸和小質量磁頭。此後磁碟的容量一度提升MB到GB再到TB。
6、DVD
數字多功能光碟,簡稱DVD,是一種光碟存儲器。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荷蘭飛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員開始使用激光光束進行記錄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們的研究獲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場。最初的產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視盤(LD,Laser Vision Disc)系統。它們的直徑多是120毫米左右。容量目前最大可到17.08GB。
7、快閃記憶體
淺談存儲器的進化歷程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包含U盤、SD卡、CF卡、記憶棒等等種類。在1984年,東芝公司的發明人舛岡富士雄首先提出了快速快閃記憶體存儲器(此處簡稱快閃記憶體)的概念。與傳統電腦內存不同,快閃記憶體的特點是非易失性(也就是所存儲的數據在主機掉電後不會丟失),其記錄速度也非常快。Intel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快閃記憶體並將其投放市場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快閃記憶體形態多樣,存儲容量也不斷擴展到256GB甚至更高。
隨著存儲器的更新換代,存儲容量越來越大,讀寫速度也越來越快,企業級硬碟單盤容量已經達到10TB以上,目前使用的SSD固態硬碟,讀速度達:3000+MB/s,寫速度達:1700MB/s,用起來美滋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