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數字式相機怎麼配置

數字式相機怎麼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8-02 09:56:01

⑴ 數碼相機要怎麼設置才能拍好夜間照片

碼相機夜景拍攝,是許多DC Fans特別喜歡追求的一個領域,因為數碼相機的便捷性和直觀性極大地提高了夜景拍攝的成功率,不過在我們深入夜景拍攝這個主題之前,先來看看以下幾個問題,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數碼相機夜景拍攝的核心技巧。

曝光的選擇

曝光對於夜景拍攝尤為重要,對於只具備夜景模式而沒有手動曝光控制的數碼相機而言,我們會有其他的方法來進行調節。

對於具備手動曝光控制的數碼相機,我們通常選擇A模式(光圈優先)或M模式(手動模式)來進行夜景拍攝,數碼相機的即拍即顯功能能夠讓玩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曝光組合的效果進行判斷,調節起來也是相當方便的。

筆者在夜景拍攝時候,一般是將F值設置為最大,然後再對快門進行調整,可以直接從液晶顯示屏上看到畫面效果,對於曝光時間長短的選擇,一來從技術上受到數碼相機本身的參數限制,二來從創作上來講,這是因人而異的的問題。折中的辦法就是採用多種曝光組合來進行拍攝,然後後期再進行篩選。

長時間曝光的效果是相當吸引人的,特別是想展現流光異彩的繁華夜色就需要長時間曝光來完成,當然三腳架的輔助是必須的。要獲得車流產生的燈光拖曳效果,曝光時間最短不能夠低於15s,當然有經驗的玩家還可以用B門手動控制曝光時間的長短,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畫面富有流動
使用簡單的夜景模式遠遠無法適應攝影創作的需求,充分利用數碼相機的即有功能來獲得更多的拍攝樂趣是我們接下來的主題,其實涉及到的還是那些我們常常碰到的名詞-對焦、曝光、ISO、閃光燈等,我們還是先來看一個常見的問題: 在夜間拍攝人像,開啟了內置閃光燈輔助拍攝,然而人像拍攝清晰了,但是身後美麗的夜景卻無影無蹤,如何解決!
釋疑:在開啟了內置閃光燈輔助拍攝後,數碼相機就會自動把快門速度調到較高檔位上,使得曝光時間不足而造成光線較弱的背景無法在照片中很好地展現出來。 手動對焦的樂趣

我們先來談談在自動對焦下的技巧。由於普通數碼相機對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難以准確對焦,而拍攝的夜景往往都是處於這樣的環境下,所以在進行夜景拍攝時,先盡量將對焦點對准明亮的景物上,對准焦後再鎖定焦距進行構圖,特別是在人像夜景創作的時候可以提高拍攝成功率。

手動對焦在拍攝人像夜景的時候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提高拍攝成功率

不過自動對焦在夜景拍攝的時候往往也顯出力不從心之態,因此採用具有手動對焦的數碼相機對於夜景拍攝是很有利的。常見的數碼相機手動對焦包括數字調節式和對焦環式。數字式手動對焦通過LCD顯示屏上的距離數值調節來達到准確對焦,對於拍攝夜景拍攝能發揮相當效用。

通過液晶顯示屏來查看對焦的效果,大概估計景物和相機之間的距離,然後通過顯示屏上的數值顯示,選擇合適的焦距。若是為了表現大場景或者遠處的景物,那麼可以直接將焦距調整到無窮遠處,這樣能夠很好地達到目的。

對於一般的夜景拍攝而言,對焦清晰是一張成功照片的重要保證,但是對於特色創作而言,在對焦上卻能夠演變出不同的效果而獲得更多的樂趣,在本文暫不做深入探討曝光的選擇

打破白平衡的定向思維

白平衡是數碼相機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在進行夜景攝影時,選擇不同的白平衡,將直接影響到照片的色調以及所表達的意境,因為夜晚中的建築物及景物的泛光燈所產生的光線,在數碼相機上可呈現比肉眼更為艷麗的色光。

因此在夜景拍攝的時候,要打破平時一直依賴的自動白平衡,這樣會影響到燈光固有的顏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溫感覺。為了突出表現更加鮮艷的彩燈色彩,可將白平衡設置成「日光」或「戶外」模式,當然試著用不同的白平衡進行拍攝,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靈敏度的問題

數碼相機的靈敏度(ISO)在夜景拍攝中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而且總是伴隨著正反兩方面的結果。提高ISO數值可以提高快門速度,這樣有利於拍攝的穩定,降低拍攝難度,同時ISO的提升帶來的雜訊增加往往是明顯的。對於沒有手動曝光控制的數碼相機,調高ISO數值能夠在夜景拍攝中獲得穩定的成像效果,也不失為可用之法。

高檔數碼相機往往具有更廣泛的ISO選擇范圍,甚至可用採用ISO800、ISO1600的設置進行拍攝,為了降低雜訊,除了開啟數碼相機本身的「降噪」功能,還可用在高ISO設置下採用較低的照片解析度進行拍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雜訊干擾。
現在有方法來解決問題,建議方案如下:利用三腳架輔助拍攝,通過手動曝光控制將快門設定在1s或者2s檔,在足夠長的曝光時間下人物背景的夜色也會得到很好的展現,不過在拍攝過程中人物要保持姿態不變。另外還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Slowsync(慢同步)閃光模式,即是在內置閃光燈拍攝完畢後,再繼續曝光一點時間,令背景的景色也能拍攝下來,這樣人物和背景夜色都有充分的曝光,當然最好也在配置三腳架的情況下拍攝。

以上的這些技巧都是數碼相機夜景拍攝中最基本的內容,在不斷深入和掌握這些技巧後,玩家還可以發揮創意拍攝出更多更好的照片.

⑵ 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英文全稱:Digital Still Camera (DSC),簡稱:Digital Camera (DC),是數碼照相機的簡稱,又名:數字式相機。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按用途分為:單反相機,卡片相機,長焦相機和家用相機等。
一、簡介

數碼相機(又名:數字式相機 英文全稱:Digital Camera簡稱DC),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數碼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感測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zh-cn:器件;zh-tw:組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快閃記憶體;軟磁碟與可重復擦寫光碟(CD-RW)已很少用於數字相機設備)。
編輯本段
二、工作原理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光線通過鏡頭或者鏡頭組進入相機,通過成像元件轉化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通過影像運算晶元儲存在存儲設備中。數碼相機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MOS,該成像元件的特點是光線通過時,能根據光線的不同轉化為電子信號。數碼相機最早出現在美國,20多年前,美國曾利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後來數碼攝影轉為民用並不斷拓展應用范圍。
優點:
1、拍照之後可以立即看到圖片,從而提供了對不滿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減少了遺憾的發生。
2、只需為那些想沖洗的照片付費,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刪除。Sony數碼相機(7張)
3、色彩還原和色彩范圍不再依賴膠卷的質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膠卷而固定,光電轉換晶元能提供多種感光度選擇。
缺點:
1、由於通過成像元件和影像處理晶元的轉換,像質量相比光學相機缺乏層次感。
2、由於各個廠家的影像處理晶元技術的不同,成像照片表現的顏色與實際物體有不同的區別。
3、由於中國缺乏核心技術,後期使用維修成本較高。
編輯本段
三、發展簡史

1.誕生背景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在宇航員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須對月球表面進行勘測。然而工程師們發現,由探測器傳送回來的模擬信號被夾雜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線之中,顯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無法將信號轉變成清晰的圖像。於是工程師們不得不另想辦法。1970年是影像處理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CD。當工程師使用電腦將CCD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數字處理後,所有的干擾信息都被剔除了。後來「阿波羅」登月飛船上就安裝有使用CCD的裝置,就是數碼相機的原形。「阿波羅」號登上月球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接收到的數字圖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這之後,數碼圖像技術發展得更快,主要歸功於冷戰期間的科技競爭。而這些技術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大多數的間諜衛星都使用數碼圖像科技。
2.發明
1975年,在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的柯達實驗室中,一個孩子與小狗的黑白圖像被CCD感測器所獲取,記錄在盒式音頻磁帶上。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獲取的第一張數碼照片,影像行業的發展就此改變。30年過去了,第一台數碼相機背後的發明者來到中國,為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也用他敏銳地洞察力展望數碼影像的未來。Canon數碼相機(8張)
賽尚(Steven Sasson)1973年碩士畢業後即加入柯達,成為一名應用電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師。1974 年,他擔負起發明「手持電子照相機」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機在實驗室中誕生,他也成為「數碼相機之父」。
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不用膠片來拍攝影像,其原型產品只有1萬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談到那段歷史,賽尚還記憶猶新:「在當時,數碼技術非常困難,CCD很難控制,A/D轉換器也很難製造,數碼存儲介質難於獲取,而且容量很小。當時沒有PC,回放設備需要量身定做。這些難點讓我們用了1年的時間才安裝完這台相機。」
數碼相機對當時的柯達而言是一個很小的項目,由於決定採用數碼方式,所以相機中沒有太多移動的機械,賽尚和兩個技術工程師就完成了這個項目。在選擇可以移動的數碼存儲介質時,賽尚希望其存儲量可以與35mm膠卷的拍攝數量差不多,所以最後採用了通用的卡式錄音磁帶,基本可以存儲相當於一個膠卷的30張照片。「很多技術在當時是非常新鮮的,這台原型機的電路板可以打開,一邊拍攝,一邊調整。」賽尚彷彿又回到了實驗室中。
「當原型機第一次展示給投資者時,他們詢問這種產品何時可以成為消費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這種產品才會走進普通消費者家庭。」賽尚的判斷相當准確,數碼相機的發展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達實驗室產生了1千多項與數碼相機有關的專利,奠定了目前數碼相機的架構和發展基礎,讓數碼相機一步步走向顯示。1989年,柯達終於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數碼相機。
2.發展歷程
一、九十年代的數碼相機
(一)早期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CCD晶元」的研究與開發,研製出航天事業用的數字 尼康d90數碼相機化照相機,通過衛星系統從太空中向地面發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國首次登月拍照,並將一架特製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數字照相機長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靜物照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照相機。這是當今數碼照相機的雛形。
1988年富士與東芝在科隆博覽會上,展出了共同開發的,使用快快閃記憶體卡的Fujixs(富士克斯)數字靜物相機「DS-1P」,在這前後,富士、東芝、奧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繼發表了數字相機的試製品:如佳能RC-701、卡西歐VS-101、富士DS-1P、富士DS-X、東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產品1991年柯達試製成功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東芝公司發表40萬像素的MC-200數碼相機,售價170萬日元,這便是第一台市場出售的數碼相機。
1994年柯達商用數碼相機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歐發表了25萬像素、6.5萬日元的低價數碼相機QV-10,引發了數碼相機市場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問世,同年還推出EOS·DCS1C,開始了佳能數碼單反相機發展的歷史。1995年正式拉開了相機數字化的序幕。為迎接數碼相機的到來,柯達公司董事會於1995年作出了全面發展數碼科學的決策性決定,於1996年與尼康聯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數碼相機,與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數碼相機(專業級)。
1995年世界上數碼相機的像素只有41萬;到1996年幾乎翻了一倍,達到81萬像素,數碼相機的出貨量達到50萬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萬像素,數碼相機出貨量突破100萬台。
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碼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東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碼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碼相機。
1997年11月柯達公司發表了DC210變焦數碼相機,使用了109萬的正方像素CCD圖像感測器;富士發布了DC-300數碼相機。
1997年奧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萬」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單反數字相機,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1997年美國PMA國際攝影器材博覽會上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傳統攝影器材與計算機信息處理相結合,圖像的攝入與傳輸成為了光電子行業與計算機行業共同事業,一些IT廠商開始介入數字照相。各大公司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類普及型數字照相機,最廉價的可在200美元以下,這為數字照相機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創造了條件。
1997年度普及型數字照相機的熱點和主流產品是CCD像素數35萬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數字相機。而「百萬像素」(megapixel)相機才「初露頭角」,僅富士膠片公司、奧林巴斯、柯達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數碼相機發展的重點,除提高解像力外,重點是開發特殊功能,就是傳統膠片相機不具備和辦不到的一些功能,顯示數碼相機的優越性,如在機身上裝備液晶監視屏作取景器和拍攝後可當場檢查拍攝效果的功能,把鏡頭做成可以旋轉一定度數的功能,結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裝影像數據快速傳輸電腦的功能等。
(三)1998年富士膠片公司推出首款百萬級(150萬像素)最輕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數碼相機; 尼康數碼相機佳能與柯達公司合作開發了首款裝有LCD監視器的數碼單反相機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低價「百萬像素」數字相機成為一個新的熱點和主流產品的一年,當年發表或出售的新機種60多種,20多個廠商:卡西歐(4種)、富士膠片(8種)、柯達(4種)、美能達(3種)、尼康(3種)、佳能(4種)、奧林巴斯(4種)、三洋(6種)、索尼(6種)、精工愛普生(4種)、發布二種的有「阿克發、惠普、柯尼卡、飛利浦、理光;發布一種的有:東芝、松下電子、日立、JVC、京瓷、萊卡、三星和中國的海鷗。其中達到和超過「百萬像素」的新產品約佔全部新機種的80%。最高達到168萬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數碼相機,具有2.5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TTL自動調焦、自動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幀的速度最大連拍5秒功能。
1998年數碼相機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歸納起來大致有:
1.採用光學變焦鏡頭。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達14倍。此外部分相機還有數字變焦功能,有2倍或4倍。
2.具有可接外用閃光燈的功能。個別機種有內置閃光燈和可外接同步閃光燈的功能。
3.裝備有可交換「鏡頭—CCD」單元,具有擴展系統化的能力。
4.具有TTL光學取景或單反取景的功能。
5.單反式可換鏡頭功能。
6.對手動對焦、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控制曝光等參數可自動設定的功能。
7.裝用「Digi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後,增加了如拍攝程序設定等新功能(柯達、美能達等系列產品裝用)。
8.具有多種拍攝方式。
9.採用USB(通用串列匯流排)介面,快速下載影像數據到電腦的功能。
10.不用個人電腦連接,可直接(或SM卡等記錄媒體)用專用列印機印數碼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現的數碼相機典型產品有:1.柯達DC260數字相機:160萬像素CCD圖像感測器;3倍光學變焦和2倍數字變焦;可接閃光同步線;快門優先光圈優先自動曝光功能,具有拍攝程序預設功能;USB介面等。
2.卡西歐QV-7000SX數字相機:1998年9月推出市場,是OV系列中檔次最高的產品。2倍光學變焦和4倍數字變焦,光圈優先自動曝光,7種操作參數自定功能。此外還有相位差被動式自動調焦或手動調焦,多區測光或點測光,LCD顯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動日期記錄,生成HTML文件及多種拍攝功能。
3.美能達DemageEX系列數字相機:1998年10月推出市場,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兩個型號;前者配有3倍變焦鏡頭—CCD單元(7-216mm/F3.5-5.6),後者配有大口經廣角鏡頭———CCD單元(5.2mm/F1.9),其共同特點:採用1/2英寸150萬像素的原色順序掃描CCD3裝有專用「Didta「數字影像專用操作系統,具有軟體的擴展性;具有每秒3.5幀,最多7幀的連拍功能;可設定5種場景;具有與傳統膠片相當的操作性能。
4.美能達DemageRD3000數字相機,該機是以「APS」單反相機S-1為基礎,可交換鏡頭單反數碼機,使用2塊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270萬。
5.防水防塵型「百萬像素」機登台亮相富士膠片BigJobDS-25OHD數碼相機,是以富士CCD總像素150萬的FinePix700相機為基礎,使用具有日本工業標准7級保護能力專用外套,加上HD機背和GN24的大型閃光燈構成的「百萬像素」防水防塵專用數碼相機。
柯尼卡公司DG-1數碼相機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級防水防塵設計的數碼相機,總像素108萬像素。機身和重要部分採用硬質橡膠材料加以保護。適合在土建工程現場監視用,影像可即時傳送出去並加印到工程記錄和作業報告文件中。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研製出專用防水防塵外套,如柯達公司推出可用於3米深水中的,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個機型使用的防水防塵外套3佳能公司也為PowerShotA5和A5zoom兩個機型推出專用防水外套。
7.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問世索尼公司於1998年9月向市場推出新型存儲媒體———「記憶棒」,有兩種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體積呈長條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技術特性:10針接頭,串列介面,最大寫入速度1.5MB/S,最大讀出速度2.45MB/S,電源電壓2.7-3.6V,工作時平均消耗電流約45mA,待機時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約4克。
同時還推出MSAC—PCI型PC卡適配器。
應用「記憶棒」的索尼新型單反型數字相機CyberShotPRODSC—D700,5倍變焦鏡頭(相當35mm相機焦距28-140mm/f2-2.4)150萬像素CCD、2.5英寸顯示屏、功能豐富,適合影樓等專業使用。
8.價格定位普遍下降普及型數碼相機一開始的價格定位,對美國市場約為1000美元,對日本市場的定位約低於20萬日元。當時的產品CCD圖像感測器總像素一般為30-35萬像素。到1998年底,價格明顯下降,例如「百萬像素」的3倍變焦的理光RDC-4200數碼相機,最低售價499美元,而同類型相機1997年的市場價格約為1300美元,可見一年來價格下降幅度之大。許多產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價格定位,例如富士膠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數碼相機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機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價位降低5000日元(產品目錄價格19萬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許多功能的3倍變焦CooLPIX910相機與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相機價位降低約1萬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為8MB。
快快閃記憶體儲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價格也下降了許多,在美國市場的售價大約每MB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約一半。(附:CF卡:美國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Olympus數碼相機(7張)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為64MB3日本松下電池工業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幾種CF卡;卡西歐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幾種CF卡。SM卡:主要生產公司的日本東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為16MB的品種。美國市場上可提供2、4、8、16.(MB)四種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萬像素之年1999年是輕便型數字相機跨入200萬像素之年。世界各大照相機廠商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所投放市場的數字相機遠遠超過百種。
1999年先後有20多種超過200萬像素的輕便數字照相機被推向市場,他們各有特色,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達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奧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歐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愛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萬像素)輕便數碼相機的佼佼者。
二、2000年普及型數碼相機的發展商品化的數碼相機從誕生到現在,專業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產品開發熱點是100萬像素級的,1999年的熱點便攀升到200萬像素級(2MP),進入2000年再升一級,熱點轉到300萬像素級(3MP),2000年10月奧林巴斯推出了總像素數為400萬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學變焦普及型數碼相機,創下了2000年新的紀錄。
(一)2000年開發熱點總像素開發的熱點是300萬像素級(3MP)的產品,最先是2002年2月卡西歐公司推出的QV-3000EX數碼相機(總像素數334萬)。到2000年11月底共有12個公司推出20多種3MP數字相機。
鏡頭開發的熱點是變焦鏡頭。新機種有80%的產品使用了變焦鏡頭。即使採用單焦鏡頭的相機,絕大多數的產品也有數字變焦(亦稱電子變焦)功能。光學變焦的最高倍率達10倍。
數字介面開發的熱點是相機採用USB介面(通用串列匯流排),或兼有USB和RS232C兩種介面。
(二)新設計思路1.外觀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設計向35mm相機靠攏:在普及型數字相機成像質量和印出的A6尺寸相片,愈來愈接近或等同傳統35mm相機階情況下,普及型數字相機在外觀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設計上自然要向經過長期實踐考驗的傳統35mm照相機靠攏,使用習慣也大致相同。因此,幾乎所有的著名數字照相機公司都陸續設計出類似傳統35mm相機「橫矩機身」的機種。如PENTAXEI-2000一體化單反數字相機、柯達DC-4800數字相機的外形。
2.小型化、輕量化新機種的設計:普及型數字相機使用的圖像感測器尺寸都很小(1/1.8英寸、1/2.7英寸等),又沒有傳統相機必不可少的輸片機構,加上多層制板和表面安裝技術以及微型電子元器件的進步,為數字相機小型輕量化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因此新產品中追求小型、體輕、時尚,向袖珍方向發展。如:富士FinePix40i機,體積85.5mm×71mm×28.5mm,重155g;柯達DC3800機,體積95mm×61mm×31mm,重165g;佳能DigitalIxUS機(2倍光學變焦),體積87mm×57mmx26.9mm,重190g;高瓷Finecam3300機(2倍光學變焦),體積93.5mm×66mm×37.5mm,重200g。
3.防水防塵專用數字相機的設計開發:過去,富士和柯尼卡都推出過防水防塵數字相機,2000年富士又設計出150萬像素的BigJobDS230HD防水防塵專用機;理光設計出總像素230萬像素的RDC-200G防水防塵專用機,防水性能符合日本標准(JIS)C0920標准規定的7級保護等級;此外柯達也開發了防水防塵數字照相機。
4.採用同樣的機身,設計出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成為降低照相機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方法。既加快了設計速度,又節省了工裝、模具等生產成本。如柯達DC260、DC265和DC290三款相機採用相同機身;佳能S10、S20也是採用同一機身,僅是技術指標和性能有所不同。
3.發展里程碑
索尼馬維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BIKA)」。該相機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 490(27.9萬)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電子信號傳輸。
緊隨其後,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84-1986年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
在DC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二款相機同樣出於索尼之手,由此可見,該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場地位絕非「浪得虛名」。1986年索尼發布了MYC-A7AF,第一次讓數碼相機具備了純物理操作方法,能夠在2英寸碟片上記錄靜止圖像,像素解析度也已擴展到了38萬像素。卡西歐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電子相機。
1987年,卡西歐首先在市場上發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電子相機,盡管解析度僅能達到28萬像素,但這對於DC產業的意義非常重大。
如今,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機上還被廣泛應用之外,其他廠商均已把CCD當作了自己產品的主導方向。
佳能RC-760--首台60萬像素機型
想要獲得接近於傳統相機的拍攝效果,提升CCD像素解析度算得上最根本的解決途徑,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萬像素的機型RC-760。
這台電子相機使用了2/3英寸60萬像素CCD,外觀在今天來看略顯呆板,不過這可是那個年代最高像素的機器,售價比今天的一輛小車還貴。
柯達DCS 100——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柯達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達推出了DCS100電子相機,首次在世界上確立了數碼相機的一般模式。
對於專業攝影師們來說,如果一台新機器有著他們熟悉的機身和操控模式,上手無疑會變得更加簡單。為了迎合這一消費心理,柯達公司為DCS100應用了在當時眾所周知的尼康F3機身,內部功能除了對焦屏和卷片馬達作了較大改動,所有功能均與F3一般無二,並且兼容大多數尼康鏡頭,真可謂考慮周詳。
這台數碼單反使用了擁有140萬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變倍數1.8X,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並未給它配備內置存儲器,只能連同一個笨重的外置存儲單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機底座差不多,以電池作為驅動能源,內置200MB存儲器,可以存放150張未經壓縮的RAW照片。

⑶ 數碼相機使用

最重要的,當然是拍攝者的顏色觀,既然是色盲目——也能拍出最經典的
因為往往最經典的照片都是黑白的_____風暴語錄。

很多朋友在拍攝出一些作品後總覺得有所欠缺,覺得畫面與自己想表達的意境有所差別,這有可能是色彩運用失當的原因。

色彩能反映人的感情,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色彩被賦予了感情,成為代表某種事物和思想情緒的象徵。不同的色彩能給人以心理上的不同影響,能激發人們情感。在心理上情緒上產生共鳴。同時拍攝照片時,要研究色彩與人心理的關系,發揮色彩的作用。如紅色象徵喜悅,黃色象徵高貴,綠色象徵生命,藍色象徵寧靜,白色像征坦率,黑色象徵恐怖等。在攝影中必須懂得色彩與感情的聯系,有目的的運用色彩,進一步表達好作品的主題。

色彩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光譜中所表現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光外,還有若干中間色,能用肉眼辨別出來的大約有180餘種。通過觀察測試,各種色彩給人的一般感覺是:

紅色:熱烈、喜慶、溫暖、奮進、熱情。
綠色:生機、和平、涼爽、平靜、希望。
藍色:廣闊、清新、冷清、寧靜、靜寂。
黃色:高貴、莊重、光輝、溫順、光明。
青色:堅強、圓順、冷清。
橙色:華美、豐碩、甜蜜、享樂。
紫色:深沉、穩重、神密、寒冷。
白色:神聖、純潔、素靜、稚嫩。
黑色:神密、悲哀、穩重、力度、死亡。
灰色:平和、渾厚、溫存、穩重。
褐色:沉穩、淳厚、嚴密、深沉。
金黃色:貴重、高雅、華麗、正統。
銀白色:高潔、素雅、柔軟、明亮。
品紅色:溫柔、朴實、坦率、平和。


攝影中對色彩的應用,要合理、確切,強調與人的感情相吻合,強調對主題的襯托。

如拍結婚照片,紅色越多,氣氛越濃。而喪事照片,則正好相反,應以素白為主,出現幾個穿紅衣的人,就會破壞氣氛。同時處理色彩,要符合人的心理狀態,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欣賞習慣,就能提高色彩的表現力。對攝影中色彩的配置,要按照藝術規律要求進行色彩的配置,要烘托氣氛,突出主題。嚴格的取景構圖,巧妙的運用光線,合理的配置色彩,達到以色傳神。以色寫意,以色抒情的目的。

在彩色攝影中,畫面上不一定色彩越多越美。切不可堆砌羅列,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必須有所棄才能有所取。要善於在色彩運用中敢棄敢取,善於對色彩提煉,概括和加工,把色彩處理得艷而不俗,雅而不凡,寓秀美於平淡之中,使攝影照片達到繪畫著色的藝術效果。

#日誌日期:2005-9-27 星期二(Tuesday) 晴
天涯:萬元懸賞污染照片、十五萬元徵集環保寫作書稿

評論人:14683005 評論日期:2005-9-27 9:12

DC掃盲,你還有多少不懂?

所以定DC掃盲班這個題目,是因為春卷剛得知身邊幾名同事居然連光圈,快門都一點兒不明白。等再調查詢問一圈下來,春卷頭上冷汗潺潺而下:公司里雖然DC擁有量不低,但竟鮮有人了解數碼變焦和光學變焦的區別;沒幾人明白EVF其實並沒有SLR光學取景器效果好,ISO越高畫面顆粒就越粗。。。嗚呼!在春卷大做特做相機評測的時候,卻根本沒料到其實對我們評測中熟捻的參數縮寫,很多網友根本是茫然不解的。痛定思痛我立即翻箱倒櫃,為大家奉獻上這個「DC掃盲」專題,但願我下次做DC知識普及調查的時候不必再拿著毛巾擦冷汗了

DC掃盲班 什麼是光圈/快門優先

照片的好壞與暴光量有關,也就是說應該通多少的光線使ccd能夠得到清晰的圖像。暴光量與通光時間(快門速度決定),通光面積(光圈大小決定)有關。

那麼,為了得到正確的暴光量,就需要正確的快門與光圈的組合。快門快時,光圈就要大些;快門慢時,光圈就要小些。

快門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快門速度自動決定用多大的光圈。

光圈優先是指由機器自動測光系統計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後根據你選定的光圈大小自動決定用多少的快門。

手動模式是指你自己指定光圈的大小與快門的速度。
光圈越大,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光線越多,反之則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為字母「F+數值」,例如F5.6、F4等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數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並且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F4比F5.6所通過的光線要大兩倍。相對來說快門的定義就很簡單了,也就是允許光通過光圈的時間,表示的方式就是數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樣兩個相鄰快門之間也相差兩倍。

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當前測出正常的曝光組合為F5.6、1/30秒,如果將光圈增大一級也就是F4,那麼此時的快門值將變為1/60,這樣的組合同樣也能達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組合雖然可以達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攝出來的圖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謂景深就是指當鏡頭對焦於被攝體時,被攝體及其前後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圍,這個范圍就叫景深。

了解了光圈、快門以及景深這些基本概念之後,何時使用光圈有限還是快門優先就不難了。

光圈優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然後利用相機的測光獲取相應的快門值。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泛。在拍攝人像時,我們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們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值,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與光圈優先相反,快門優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快門優先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後進行拍攝。並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律的,那麼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
在光圈優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來輕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門優先的情況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對運動的物體能達到很好的拍攝效果。這兩者都要靈活運用,滿足我們不同情況下的拍攝要求

實用DC閃光燈操作技巧揭密

微距拍攝要減光

現在的數碼相機一般都有內置閃光燈,使用內置閃光燈時要注意相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距離太近會導致曝光過度,而距離太遠會使得光線分布不均勻,導致曝光不足。用戶最好查閱數碼相機的使用手冊,了解內置閃光燈的使用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使用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利用數碼相機進行微距拍攝,由於距離拍攝物很近,此時使用內置閃光燈只會導致曝光過度,所以需要進行減光處理。

減光就是減少閃光的輸出強度,你可以在數碼相機中進行調節,但這樣還是不夠的,光線依然很強。你可以用手遮住閃光燈,注意手指要靠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光線強度。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簡單的利用餐巾紙這一類柔軟的紙張遮擋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光線變得柔和。

改變閃光的角度

很多人在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時,習慣性地將閃光燈與被攝物體平行,以便讓光線變得均勻。但是在拍攝具有反光性的物體時,例如玻璃、各種電腦板卡時,會在物體上產生亮斑,破壞畫面的和諧。這個時候應適當改變數碼相機的拍攝角度,從側面進行拍攝,這樣就能避免產生亮斑。

主體與背景反差大時適當補光

不要以為只有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才需要使用閃光燈,有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也必須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在進行逆光拍攝時,主體與背景的反差很大。如果顧及主體進行曝光,那麼背景必然曝光過度,而正常還原了背景,主體又曝光不足,這時就需要用閃光燈進行補光了。

補光不是直接打開閃光燈就可以了,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將相機設置成光圈優先模式,設定光圈的數值,利用點測光對背景進行測光,記下測得的快門值。然後切換到手動模式,設置成剛才所測得的光圈和快門值,再將閃光燈設置成強制閃光進行拍攝。這樣就能兼顧主體和背景,照片的背景還原正常,主體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現。

慢速閃光

一般來說,夜景的拍攝不宜使用閃光燈,利用小光圈和長時間的曝光,能表現出美麗的夜景。在夜晚拍攝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閃光燈,如果直接打開閃光燈拍攝人像,人物還原是正常了,但是後面的夜景卻很暗,無法還原,那麼此時就需要使用慢速閃光功能。慢速閃光會使用較長的快門時間,以閃光燈照亮主體,然後配合慢快門保證背景也能夠表現。如果你的相機已經具有慢速閃光功能,直接使用就可以了,沒有的話可以在手動模式下設定較長的曝光時間,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外閃的使用

外閃,也就是外接閃光燈,既然有了內置閃光燈為何還需要外閃呢?主要原因是內置閃光燈功率小,所拍攝的范圍小,而外閃的功率大,自然拍攝的范圍也廣一些。內置閃光燈已經固定,無法調節方向,而外閃可以靈活地進行上下、左右的調節,使用上更方便。不過,不是所有的數碼相機都可以配置外閃,數碼相機要具有熱靴或者同步介面才能使用外閃。

閃光指數(GN)是外閃的一個重要參數,指數的大小決定著外閃功率的大小,一般來說GN值在20~30之間的外閃就能滿足我們的基本要求。建議你選擇原廠的閃光燈,這樣搭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並且這些閃光燈具有自動功能,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果你選擇手動的外閃,那麼在拍攝時就需要設定合適的光圈值。GN=F(光圈)×L(距離),你需要根據相機與被攝者的距離設定光圈的大小。例如外閃的閃光指數為24,你距離被攝者為3米,那麼你的光圈就應該設置在F8。由於閃光燈的閃光時間很短,此時快門設置就不太重要了,設置成為安全快門(也就是此時鏡頭焦距的倒數)就可以了。

在平時使用閃光燈的拍攝中,閃光燈一般直接對著被攝者,這樣很容易造成陰影,而利用跳閃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跳閃是外閃中一個很常見的使用方式,也就是說閃光燈不直接對著被攝者,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利用牆壁、天花板進行反光,這樣能使光線變得自然、柔和。

閃光燈還有很多應用技巧,由於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列舉其中一些最常見的使用方法,很多應用技巧還需要你自己去發現。

奇!為什麼DC微距景深效果特別好?

DC的淺景深表現不及FC,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DC的微距時淺景深效果卻相當不錯。下圖就是用D7相機拍攝的微距照片,可以看出照片中的景深非常淺。為什麼在微距攝影時,DC的淺景深效果顯得與FC有得一拼呢?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是用視覺印象一樣的照片來作比較的。如下圖所示,三種不同的相機所拍攝的同樣場景來作比較才是合理的。很明顯,在這種比較時,拍攝時的視角是保持不變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35mm相機的等效焦距是一樣的,而實際焦距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ISO值究竟怎麼用?

ISO在傳統相機上就是膠片感光速度的意思,通常我們使用的膠卷包裝上都能明確看出ISO值,如ISO 100、ISO 200、ISO 400等等,引申到數碼相機上就相當於CCD感光速度。通過調節ISO值,可以使CCD的感光敏感度改變,並且ISO越高CCD感光速度越快。也就是說曝光量一定的條件下,ISO越高,曝光需要的時間越短。
不同膠片ISO感光度之間的相對關系與相機快門指數之間或者光圈指數之間的關系一樣,即ISO 100膠片的速度為ISO 50膠片速度的兩倍,也即前者的感光度為後者感光度的兩倍。這就是說,如果你用ISO 200膠片以1/250秒,光圈f 8拍攝景物,那麼用ISO 100膠片拍攝同一景物就必須給與兩倍的曝光量。為什麼?因為ISO 100膠片只有ISO 200膠片一半的感光度。
ISO的提高可以有效減少CCD感光時間,這就為我們在弱光下的拍攝提供了方便。因為通常在弱光或夜晚拍攝時,會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使用閃光燈不當容易破壞曝光,手持拍攝不得不使用三角架來固定相機才能拍出清晰的相片,特別是對於小型數碼相機的使用者而言,怎麼可能背一個三角架出去娛樂呢?

用不同的ISO達到幾乎相同的拍攝效果,可是快門時間卻大大加快了。快門速

評論人:14683005 評論日期:2005-9-27 9:12

DC用戶 花點小錢充專業!-ZT (認為這篇比較變態,呵呵)

1.買了dc後再買個FC,不必買很好的,canon就買eos30、33;美能達的到α5,nikon的到F80就行;

當然,買2手的手動機那是更了不得,更顯出專業來我是用不來只好買F80這樣的自動相機啊。

也就是說,要顯得專業,買2個機身,可以都比較差,哪怕是A202,F65+50 F1.8,總共才4000不到,記住,F65還得買電池座,看起來大一點為什麼用標頭呢?因為光圈大,F1.8,又便宜,才8xx,canon的更爽,6xx;然後可以說布勒松一輩子也不過用一標頭……(當然,當時製造技術還造不出比較好的變焦頭,不過,這可別傻乎乎地也告訴別人)

2.出門拍照扛上三腳架,可別買那種很細的象火柴桿似的腳架,最少是偉峰,越重越好,實在背不動的話,就買單腳架,象偉峰這種牌子要1xx,我強烈推薦買曼富圖的單腳架,也才2xx,只多花100塊就能上一名牌,值啊有事沒事就跟人說「作為一個嚴肅的攝影師,在三腳架的問題上是絕對不能妥協地」

3.FC上最少要有2個鏡頭,可以都比較差,但必須要2個,還要在別人「喀嚓、喀嚓」拍照時換鏡頭,一個字「牛」啊!

4.在FC上再裝些小配件,如快門線(F80的特便宜,只要10rmb,不過是機械快門線),濾鏡(國產的很便宜),有點錢的主可以買閃光燈

5.膠卷要用反轉片,kodak的EB3就夠了,20塊錢一卷,再加沖費,差不多是1張1塊錢。喊膠卷名字時不能喊「維兒維亞」「浦羅維亞」「阿四提亞」,要喊成阿維批、阿地批、阿愛批,這樣就顯得專業了

綜上所述,一共不到5000塊,就能有:

dc一台,Fc一台,鏡頭兩只,附件一堆,三腳架、單腳架各一枝

買攝影包的時候千萬不要買那種名牌、新款的,300塊搞個2手小銀箱,別人大包小包的背來背去的時候,你把銀箱往地上一敦,慢條斯理的打開,滿滿的一箱你剛才說的劣質附件。在使用腳架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把腳架伸到最高,然後你站在銀箱上表示你的銀箱就是這么用舊的。

別人用閃燈的時候,你再在閃燈上加以個什麼柔光罩,還時不時的改變閃燈的照射角度。

再有,買個2手的帶液晶數顯測光表。的在別人已經在拍攝的時候你東暗一下,西按一下,再去除白色半球若有所思的測量反射光,嘴裡還要念念有詞的樣子。

在普通色友前,哪怕是拿著E20、5700、717、D7i的,看到你也要說「專業」;碰到拿dslr的就說「不喜歡那數碼味」;碰到Leica的就說不習慣用旁軸。

最後本人最好留一點鬍子和長頭發,就像常在星光看到的那些人。買一件攝影馬甲,兜里揣滿有用或無用的怪東西。。。

上述就是窮人的「專業」經。:)



評論人:14683005 評論日期:2005-9-27 9:13

DV旅遊攝像寶典

當你節假日帶著DV去旅遊時,是否有感覺拍回來的帶子不滿意卻又說不出差在什麼地方的時候,應該如何去改善呢?如果你做到了下面的有關DV旅遊攝像的八個注意事項,應該能夠達到既玩好又拍好的旅遊目的了。

1、做好充分准備

首先要准備好攝像設備,尤其是電池和磁帶。外出旅遊拍攝,最好准備兩塊電池,除隨機配送的電池(一般時間較短)外,還應再添置一塊容量較大(2小時以上)的電池。使用時要節省,如少用液晶顯示屏、少倒帶,並利用休息時間隨時進行充電,晚上一定要把所有電池充滿電,以保證第二天拍攝需要。磁帶盡量多帶些,至少保證一天一盒。

其次要熟悉自己的機子,對各種按鈕和功能鍵做到心中有數,尤其是液晶顯示器的亮度和色彩的控制,有時會出現液晶顯示器上看起來挺亮,而在電視上觀看卻偏暗的視覺差別。如果是新買的攝像機,不妨帶上使用手冊,隨時學習提高。

再者要了解旅遊目的地的有關情況,熟悉當地的主要景點和古跡,風土人情和歷史,生態環境和氣候等,現在這方面的書籍很多,在網上也有很多介紹。最好是先看看有關的紀錄片,學學人家拍些什麼,是如何拍攝的。

2、 明確拍攝主題

旅遊攝影要突出遊玩過程中愉快輕松的心情和記錄秀美迷人的景色這個主題,以此來設定拍攝方案,確定拍攝的內容,把最有意義的場景記錄下來。主要把握好人物與景色拍攝的比例和結合問題,既不能光有人物遊玩的場景而忽略景色的拍攝,也不能光有景色而沒有人物遊玩過程和場景的拍攝。拍攝時,要利用不同的景別和拍攝手法來突出主題,比如利用大場面鏡頭(全景)或搖鏡頭拍攝介紹景區的大概面貌,用中景或特寫表現重點景色和人物活動,用跟鏡頭拍攝家人朋友遊玩的過程等。另外,遊玩途中常會碰到一些意外的花絮,要及時搶鏡頭拍下來,對當地的獨特的風俗、奇聞奇事也要盡可能拍攝,以增加片子的趣味性和可觀賞性。

3、保持畫面穩定

DV攝像上手容易,但拍好不易,其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拍攝的畫面抖動,因為 LCD屏幕小,抖動不易察覺,但到電視機上觀看時就很明顯,畫面不穩定,令人的視線無法集中,時間長了就會頭暈目眩。

造成畫面不穩定的原因:一是沒有握穩機身,因為外出旅遊一般不會帶三腳架,用手握持時,人的呼吸和肌肉顫抖會造成機身的抖動,有的人喜歡一手拿著攝像機,邊走邊拍攝,這很容易造成畫面的不穩定;二是使用長焦或數字放大功能時容易造成畫面抖動,因為焦距越長視角越小,輕微的晃動就會使畫面顫抖厲害。要保持畫面穩定,關鍵是要用兩只手拿穩攝像機,兩手肘部貼緊胸肋處,盡量屏住呼吸。搖攝轉動時要扭動腰部而不是手部,跟攝時盡量降低重心,步子要平穩均勻。一般不要用數字放大功能,實在要使用時,最好放在牆、石頭等固定物上,先調好放大倍數,再按攝錄按鈕。當然,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用三腳架。

4、合理運用技巧

推拉移搖是DV攝像中常用的拍攝技巧,但也常被濫用,許多業余DV攝像者特別喜歡將鏡頭拉來推去,搖搖移移,畫面運動得太厲害,讓人看了頭昏腦漲的。推拉主要用在景別的調整上,如將全景推到近景,要點是推拉變焦桿時速度要均勻,一次性調整到位,中間不能有停頓,推鏡頭的落幅應是需要特別強調的場景,而不是變焦桿推到長焦端為止;搖鏡頭常用於拍攝大的場景,有上下搖攝和左右搖攝之分,如從下往上拍攝陡峭的山峰。在搖攝時要注意不要來回反復地搖,搖過去就不要再搖回來了,只做一次上下或左右的全景拍攝;移鏡頭是指通過移動攝像機進行拍攝,比如坐在火車上拍攝窗外的田園風光,旅遊中常見的邊走邊拍也是移攝。

在進行推拉移搖時,要明確目的,有情景需要,不為推拉移搖而推拉移搖,不要反復使用同一種手法,避免搖來晃去。拍攝動作要平穩滑順,畫面流暢,中間無停頓:不能忽快忽慢。每個場景要有起幅和落幅,即在開拍處固定畫面拍攝幾秒鍾,然後開始推拉移搖,到結束點再固定畫面拍攝一段時間。

5、控制光線色彩

光線和色彩是決定畫面質量的主要參數,一般我們使用攝像機提供的自動曝光及自動白平衡功能,在正常環境下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色彩自然,影像清晰。但在旅遊攝像中,光線是不受人控制的,有時候會出現曝光過渡或不足的情況:一是畫面中有強光源或明暗對比強烈,會出現亮的部分曝光合適而暗的部分曝光不足的現象,這時最好是適當調整構圖,減少過亮部分在畫面中的比例。或使用手動光圈方式,按所要表現的人物或景物調整光圈。二是在陰影處的人或景物曝光不足,可以使用「曝光補償」或手動光圈調整曝光量。三是光線嚴重不足,如在山洞內,可利用攝像機提供的夜景拍攝或超級夜景拍攝功能,不過這樣的畫面效果不佳。四是當拍攝從亮處到陰影處,如從洞口轉向洞內,曝光變化很明顯,剛轉到陰影處時攝像機還沒反映過來,畫面較暗,可先調好手動曝光量,當畫面變暗時按手動曝光控制鍵。或者採用分段處理,先拍亮處,暫停,轉到陰影處,待攝像機自動曝光正常後再拍。

大多數攝像機提供多種白平衡設置,但切不可望文生義,如SONYDCR-PC115/120E攝像機有INDOOR和OUTDOOR,似乎INDOOR是室內的白平衡,其實正確含義是室內60瓦白熾燈這樣特定照明條件下的白平衡設置,否則畫面會呈現藍色。大部分情況下,自動白平衡都能滿足拍攝要求,除非要創作某種特定效果(如讓燈光呈暖色調),可手動改變白平衡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6、挖掘內置功能

數碼攝像機都有許多內置編輯功能,不僅能提高拍攝質量,也可方便後期製作。如針對特殊環境下,可使用肖像、沙灘與雪地、黃昏、風景等模式;也可應用一些內置編輯功能:如漸變、老電影、反相、馬賽克、跳躍、間隔拍攝等特效。

7、防止DV損壞

野外旅遊攝像容易遇到雨霧等天氣,要注意保護攝像機,畢竟是幾千上萬元的貴重物品,因此隨身要帶上塑料袋以防下雨,不要讓攝像機被雨淋到。在海邊拍攝時要防止海水或水霧濺到攝像機鏡頭上,海水對鏡頭有腐蝕性,應立即擦乾凈。不要直接對著太陽等強光源拍攝,那樣很容易損壞數碼攝像機的感光器件CCD。一些DV機只有手帶,沒有掛帶,最好自己做一條,掛在脖子上既方便又安全。另外,當發現鏡頭粘水或灰塵時,最好用專用的鏡頭清洗液清潔,不要用手紙擦,也不要用口去吹,那樣容易損壞鏡頭鍍膜層。

8、確保人身安全

外出旅遊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愉快高興,拍攝時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意外而傷心而歸。特別注意兩點:一是盡量不要邊走邊拍,在寬闊平坦的地方還可以,在有階梯或凹凸不平的地方,容易發生危險,在山區和野外更要注意。二是不要越出安全警示線去拍攝,旅遊部門會在危險的地方設置警示線,在警示線外的安全是沒有保障的,所以千萬別干傻事,切記安全第一。

⑷ SONY索尼A7M3在拍照時,相機的PP值應如何設置

1.開PP直出的JPG容易在暗部細節出現問題。

2.可以開,開PP10,有沒有好處得看個人喜好。

3.RAW在LR里是會還原的,不會顯示設置PP值後的出片效果。

4.簡單了解PP值的照片成像效果,就是淡雅,偏日系的灰,結合大光圈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拍攝出一些比較干凈的圖。

數碼相機,英文全稱:Digital Still Camera(DSC),簡稱:Digital Camera (DC),是數碼照相機的簡稱,又名:數字式相機。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相機。

按用途分為:單反相機,微單相機,卡片相機,長焦相機和家用相機等。數碼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感測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快閃記憶體;軟磁碟與可重復擦寫光碟(CD-RW)已很少用於數字相機設備)。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光線通過鏡頭或者鏡頭組進入相機,通過數碼相機成像元件轉化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通過影像運算晶元儲存在存儲設備中。

數碼相機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MOS,該成像元件的特點是光線通過時,能根據光線的不同轉化為電子信號。數碼相機最早出現在美國,20多年前,美國曾利用它通過衛星向地面傳送照片,後來數碼攝影轉為民用並不斷拓展應用范圍。

⑸ 數字工業相機怎麼選型

鏡頭搭配相機時,須注意鏡頭本身可否支持相機的SENSOR SIZE,例如:鏡頭規格為可容納1/2",1/3"的sensor,此時若搭配1"的相機SENSOR,將會造成邊緣影像黑掉的問題.
TEO迪奧科技

⑹ 如何選擇照相機

一、選參數。根據價位在同價位里選擇參數更優的。

選數碼相機最重要的參數有:

1、感光元件(CCD或CMOS)大小,成像質量重要參數,越大越好,成像越清晰,消費級DC一般從1/1.6--1/2.5英寸,全畫幅單反36×24mm。弱光拍攝通常CMOS優於CCD的,而背照式的CMOS又優於前照式的。

2、焦段范圍,目前廣角端最小可達24mm,越小拍攝范圍越廣;長焦端看光學變焦倍數,用光學變焦倍數×廣角焦距=長焦端焦距,越大可以將遠景拉得更近,目前消費級DC最大光學變焦倍數可達30倍。數碼變焦是浮雲。

3、最大光圈,越大弱光拍攝效果越好,背景虛化也好,目前最大可達1.8,小的一般為3.5,數值越小光圈越大。

4、像素,圖片大小的參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人選相機只看像素,認為像素越高拍出的圖片越清晰,其實像素與成像質量毫無關系,它只是圖像大小的參數,像素高的圖片大,如果你要放大幅的廣告畫、宣傳畫,就選高像素的,否則就不必追求像素,像素大反而佔用存儲空間大,普通用途5-6百萬像素就夠了。

二、選鏡頭。鏡頭也是影響成像質量的重要部件,著名鏡頭品牌有:施耐德、萊卡、蔡司。

三、選品牌。比較有實力的品牌,單反順序為佳能、尼康、賓得、sony。消費級相機不分順序佳能、尼康、柯達、富士、松下、奧林巴斯、sony等。(這些品牌不能絕對的說那個更好,要看具體產品),另外三星的相機不要選,三星有些型號單看參數很誘人,但他的實際成像質量、可靠性都還有差距。

四、選外形。外形有體積小巧的卡片式設計和體積較大的類單反設計,這個並不一定體積大的成像就好,比如松下的LX3卡片機成像就遠遠優於類單反的富士S2000HD。不過一般卡片機的光學變焦倍數比較少,最大的也只有十幾倍,而類單反的長焦現在可以做到30多倍。

拓展資料

數碼相機,英文全稱:Digital Still Camera (DSC),簡稱:Digital Camera (DC),是數碼照相機的簡稱,又名:數字式相機。數碼相機,是一種利用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的照機。

數碼相機與普通照相機在膠卷上靠溴化銀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原理不同,數字相機的感測器是一種光感應式的電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在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以前,通常會先儲存在數碼存儲設備中(通常是使用快閃記憶體;軟磁碟與可重復擦寫光碟(CD-RW)已很少用於數字相機設備)。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電子一體化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光線通過鏡頭或者鏡頭組進入相機,通過數碼相機成像元件轉化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通過影像運算晶元儲存在存儲設備中。數碼相機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MOS,該成像元件的特點是光線通過時,能根據光線的不同轉化為電子信號。

參考資料

數碼相機 網路

⑺ 求實驗報告:數字照相機系統功能與操作使用

旋轉液晶屏即數碼相機的液晶顯示屏(LCD)在一個平面內能夠旋轉一定的角度,以適應各種環境下的拍攝角度,搶拍到角度最佳的照片,特別適合於自拍照片。數碼相機的液晶屏可以分為左右旋轉和上面旋轉。如下圖:
數碼相機術語詳解 (12) 特殊功能

特殊功能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對於每台數碼相機,如果沒有一兩個亮點,難以吸引用戶。這些亮點,就是數碼相機的特殊功能。對於不同品牌不同檔次的數碼相機其特殊功能有所不同,如奧林巴斯特有的超聲波除塵系統(如下圖)。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不同品牌數碼相機的都有哪些特殊功能。
單反級篇
對於單反數碼相機,其最大的「特殊功能」就是鏡頭的可換性。幾款老牌子的照相機製造商在數碼相機方面都有發展單反的生產線,他們包括了佳能EOS系列,奧林巴斯德E系列、富士的S pro系列、尼康的D系列,還有就是適馬系列。
每個牌子的單反數碼相機,都有固定的卡口和使用的鏡頭。所謂卡口就是單反數碼相機機身上可以接駁特定鏡頭的介面。
很流行的一款鏡頭屬於Nikkor的鏡頭,不僅可以在富士的數碼單反上套用,還是用於尼康的數碼單反。而佳能的數碼單反相機可以兼容佳能的EF鏡頭。
消費級篇
在消費級的數碼相機裡面,每個牌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地方。
很多富士的數碼相機都標榜著自己擁有1/1.7寸的超級CCD。這的確也成了富士數碼相機的賣點。所謂超級CCD,一來它的面積比較大,成像較清晰,二來,因為超級CCD的獨特運算方法,相機最後輸出的有效像素都比原來CCD的像素要大,而且圖像清晰度高。這種技術用在了富士的F700上,原來的334萬像素CCD輸出可以為603萬像素。
後來的第四代超級CCD HR更是厲害,在圖像感應器細微化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能在一塊1/1.7英寸的晶元上總共集成663萬像素。配備這種圖像感應器的數碼相機能生成1230萬記錄像素,因此輸出圖像具備極高的解析度。
超級CCD: 發展於1999年。八角形的光電二極體和蜂窩狀的像素排列大大改善了每個像素單元中的光電二極體的空間有效性。這帶來了眾多附加的益處,比如相對於有同樣數量像素的傳統CCD而言,它有更高的靈敏度、更高的信號雜訊比和更廣泛的動態范圍。
2001年,超級CCD榮獲了授予CCD的固體攝像元件優秀研究成果的 "沃爾特.科索諾基獎"。
第二代超級CCD,發展於2001年,像素數提高,噪音降低,拍出的圖像銳度更高。這項技術獲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在圖像品質和細節方面作出了突破。
第三代超級CCD,發展於2002年,以實現ISO1600和以30幅每秒的速率拍攝VGA電影為特徵,它採用了新的圖像處理演算法和晶元技術。
現在的第四代超級CCD,更成為了富士數碼相機的一個「特殊功能」。
能令佳能引以為豪的「特殊功能」應該是他的DiGIC技術和iSPA技術。
佳能公司把一項新的技術引進到了數碼相機之中——DIGIC技術,具體說起來,它是一個大型集成電路晶元,固化到數碼相機主機板的部分,用於完成數字圖像的壓縮、顯示、存儲等功能,盡管它的地位是一塊專用圖像處理晶元,卻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相當於圖像處理的大腦。熟悉計算機系統的人都知道,在計算機系統里是要遵循「木桶原理」的,原有的數碼相機圖像處理晶元,只是一塊通用集成電路(LSI),由電子廠商獨立開發,不單用於數碼相機,所以從性能來看可以說是整個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其優勢在於低能耗、高速度、高品質的影像處理。通過整合CCD控制、AE(自動曝光)、AF(自動對焦)、AWB(自動白平衡)、圖像信號採集、JPEG壓縮、存儲卡控制和LCD屏幕顯示這幾個關鍵環節,使相機的速度更快、處理能力更強。
而佳能的iSAPS技術提供了自動的場景分析,這是基於佳能60年的技術積淀,分析了數以萬計的攝影畫面,訪問了數以萬計的人,經過了好幾代佳能相機的實際應用,累積了佳能幾代工程師的心血,該技術能夠根據Photographic Space進行立體的光線,色彩,對象,攝影者心理進行分析,以進行更快更好的對焦,影像數碼處理 ,自動的選擇AE自動曝光模式, 自動白平衡調整, 色彩處理,自動色階處理。尼康的數碼相機,很多是鏡頭可以旋轉的,這樣就方便拍攝不同角度的圖片,而且便於用戶觀測LCD的圖片。
尼康鏡頭可旋轉的數碼相機有:Coolpix4500、Coolpix995、Coolpix2500/3500和魔術盒CoolpixSQ。
大部分的索尼數碼相機都有拍攝「MPEG Movie VX」的功能,以640 x 480的解析度拍攝不限時錄像。
支持VGA模式的MPEG Movie VX是為了適應在電視機上高畫質播放利用數碼相機拍攝的動畫的需求而開發的,在1GB的「記憶棒PRO」中可以記錄約44分20秒鍾的動畫。
另外索尼都有的「蔡司」鏡頭,也是賣點之一。蔡司鏡頭即Carl Zeiss。蔡司是一家致力於應用研究,對於光學、玻璃技術、精密技術以及電子等高品質的產品開發、製造、銷售有貢獻的德國企業,從 1846 年開始,Carl Zeiss 已開設生產顯微鏡的工作坊。Zeiss鏡頭,專業的攝像,攝影鏡頭。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功能」,被很多牌子的數碼相機互相借用了。例如佳能G系列的旋轉式LCD,還有奧林巴斯C7系列的長變焦等,更為普遍的是數碼相機帶的PrintBridge技術,可以直接和列印機相連,列印照片或圖片。數碼相機術語詳解 (13) 兼容操作系統

數碼相機術語詳解 (13) 兼容操作系統

通過數據連結,能在操作系統上識別數碼相機並能讀取數碼相機記憶體內數據的操作系統,被稱為兼容操作系統。 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大行其道的時代,Windows 98/Me/2000/Xp都能識別數碼相機及其記憶體內內容。購買數碼相機的同時,會同時附送一張啟動光碟。光碟內的啟動程序,會使操作系統識別數碼相機,大部分的情況下,數碼相機和電腦通過USB連接,如果是單反數碼相機,會使用IEEE1394火線連接。
除了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相連,數碼相機還可以和MAC的OS操作系統相連,操作方法相同。

⑻ 數碼相機最重要的參數是什麼那個品牌的好

樓上的差異,相機最重要的是看其成像質量如何,像素的高低只是決定畫幅的大小,而與畫質無關。

這里先說一下品牌:本人直接說各品牌下的經典系列了 佳能、尼康各類機型都不錯,尤其二著的單反相機、索尼T系列、 Olympus u系列、理光R系列、三星I系列 都不錯的,建議到數碼類網站多看看

重要的參數解析:

CCD (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

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光電成像器件,其功能是把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

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模擬數字轉換器)

功能是把模擬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字信號處理)

功能是把數字信號轉化為圖像。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在不同光源下,因色溫不同,拍攝出來的相片會偏色。如色溫低時光線中的紅,黃色光含量較多,所拍的照片色調會偏紅,黃色調,色文高時光線中的藍、綠色較多,照片會偏藍、綠色調。此時便需要利用白平衡功能來作修正,其原理是控制光線中紅,綠及藍三元色的明亮度,使影像中最大光位達到純白,便能令其它色彩准確。

插值 (Interpolation)

在不生成像素的情況下增加圖像像素大小的一種方法,在周圍像素色彩的基礎上用數學公式計算丟失像素的色彩。有些相機使用插值,人為地增加圖像的分辨系。

超焦距(Hyperfocal distance)

鏡頭對某物體對焦時,以其距離為中心,從前方到後方的一定距離為中心,從前方到後方的一定距離屬於景深。後方景深超出無限遠的距離,稱為超焦距。光圈愈大則景深愈長,而超焦距離變小。對超焦距固定焦點的是定焦照相機。

光圈 (Aperture)

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用F值。光圈F值=鏡頭的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

光圈優先(aperture priority)

在自動曝光照相機上,優先決定光圈的刻度。快門速度由電子快門控制,從而獲得適度曝光的方式。

圖像解析度 (Image resolution)

用於衡量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dpi每英寸像素)。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

數碼變焦 (Digital Zoom)

它是利用內置的程序做出來的,不象光學變焦利用鏡片移動來達到,影像質素也比光學變焦差。

曝光值(Exposure value,EV)

光圈值(F值)和快門速度相配合,用來表示曝光量的數值。

曝光補償(E-compensation)

拍攝者手工對相機的測光值進行調節。當相機自動測光值不能准確表現拍攝者的意圖時,就需要用曝光補償對曝光時間;反之則減少曝光時間。快門優先改變EV值會延長曝光時間;反之則減少曝光時間。快門優先改變EV值不會對快門速度進行改變,改變的是光圈的大小。程式自動檔要看相機製造商的設計和當時具體拍攝的參數。如果光圈已經開到最大,增加EV值只能放慢快門。

廣角鏡(Wide Angle)

又叫短焦鏡頭。廣角鏡因焦距非常短,所以投射到底片上的景物就變小了。事實上,各種鏡頭最大的差別是焦距不同。焦距基本上決定影像的大小。

TTL測光(TTL Light Measuring)

通過鏡頭測量通光量,與濾光鏡的曝光,光圈焦距等參數無關。測光方式分為平均,局部,中央重點測光等。任何一種測光方法都大同小異,但像逆光這種照明法,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出現極度的不同,或者是像顯微攝影等方法,會出現不同的差別。

JPEG編碼壓縮器

把得到的圖像轉換成JPEG格式。

存儲器

可以是一張卡,也可以是軟盤,可以是活動的,也可以是固定的,用於保存圖像。

CF(Compact Flash Card,小型快閃卡)

一種袖珍快閃記憶體卡,像PC卡那樣插入數碼相機,它可用適配器,(又稱轉接卡),使之適應標準的PC卡閱讀器或其他的PC卡設備。

CF存儲卡的部分結構採用強化玻璃及金屬外殼,CF存儲卡採用Standard ATA/IDE介面界面,配備有專門的PCM-CIA適配器(轉接卡),筆記本電腦的用戶可直接在PCMCIA插槽上使用,使數據很容易在數碼相機與電腦之間傳遞。

SM(Smart Media,智能媒體卡)

一種存儲媒介。SM卡採用了SSFDG/Flash內存卡,具有超小超薄超輕等特性,體積37(長)×45(寬)×0.76(厚)毫米,重量是1.8g,功耗低,容易升級,SM轉換卡也有PCMCIA界面,方便用戶進行數據傳送。

PC卡轉換器

一種接插件,可以把CF卡或SM卡插入其中,然後,整體作為一個PC卡插入計算機的PCMICA插口,這是常用於便攜機的一種通用擴展介面,可以接入PCMICA內存卡、PCMICA硬碟、PCMICA數據機等。

軟盤轉換器

一種轉接件,將SM卡插入其中,整體插入軟碟機,就可以把SM卡當作普通軟盤使用。

ISO/ASA

用於描述圖像的感光程度和干凈程度。數值越小,表明相機生成的圖像越逼真。
Bit(位)

這是計算機圖像中的術語,用來描述生成的圖像所能包含的顏色數。「深度是8位」意味著圖像只含有256種顏色。現在的數碼相機,每一種顏色的顏色深度都是8位。由於每一個像素的顏色都是是由紅色、綠色和藍色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所以圖像包含的顏色可達256×256×256共計1.67億種,也就是所謂的24位色。

TWAIN

這是數字照相技術中非常常見的一個詞。TWAIN是指一種特殊的軟體,有了它,其他與TWAIN兼容的軟體就可以共享圖像資源了。比如說,PaintShopPro,這是一個很好的圖像處理方面的共享軟體,它就可以和TWAIN設備協同工作。所以你可以在PaintShopPro中直接使用數碼相機中的圖像。TWAIN設備包括掃描儀,傳真機,當然,還有數碼相機。

MegaPixel

指能夠生成特高解析度圖像的數碼相機(解析度大於1000×1000)

SLR(Single Lens Reflect):單鏡頭反光式照相機

VGA 在談及連拍等時候提到的VGA是指在VGA解析度時,即640×480。
AA :電池大小代號,即國產電池的5號

NiCd :鎳鎘電池

NiMH :鎳氫電池

Lith :鋰離子電池

Alkaline:鹼性電池

光學取景器

傳統普及型相機里常用的那種通過一組與拍攝鏡頭無關(高檔傻瓜機上常與變焦鏡頭連動)的透鏡取景的部件,造價低,但有視差,所看到的並不完全是所拍到的。

普通光學取景

這是最常見的取景方式,其唯一的缺點就是取景誤差大。用過數碼相機的朋友一定知道,數碼相機的光學取景器在近距離拍攝時,上下左右位置誤差與實際拍攝景像的誤差很大(遠距離不是特別明顯),一般說來光學取景器看到的景像約占實際拍攝景像的85%。

LCD 取景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屏)

有黑白和彩色,彩色中又有真彩和偽彩之分,偽彩便宜,但效果差。數碼相機中用於取景和回放的LCD幾乎都是目前最好的TFT 真彩。 TFT LCD 中又有反射和透射兩種,反射式反射正面的環境光工作,從不同角度觀察差別較大,顯示較暗,但省電,造價低;透射式靠背後的燈光工作,角度變化小,顯示明亮,但極為費電。

LCD取景

這是目前大多數數碼相機必備的取景方式。LCD取景唯一的優點正是改正普通光學取景唯一的缺點,然而它正像Windows 98一樣,修正了Windows95的BUG同時產生了更多的BUG。再看看LCD取景的缺點:首先LCD是耗電大戶,他要佔用整部相機1/3以上的電量;其次LCD取景的姿勢必須是雙手前伸,與眼睛保持一定距離,此時相機無法獲得穩定的三角支撐,用低速快門很難拍出穩定清晰的相片,最後是LCD上顯示的畫面色彩、對比度與實際在電腦中看到的實際影像誤差較大,而且即使標稱百萬像素的LCD看上去畫面仍然很粗糙,無法觀察拍攝體細節,面對這種畫面你很難對你照的照片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作出判斷,所幸的是現在數碼相機幾乎同時配有普通光學取景和LCD取景,如果購買只有LCD取景器的數碼相機有一定風險,除非您有足夠把握能得到需要的效果。

TTL :(Through The Lens,通過鏡頭)即單鏡頭反光式取景器

TTL單鏡頭反光式取景

這是專業相機上必備的取景方式,也是真正沒有誤差的光學取景方式。這種取景器的取景范圍可達實拍畫面的95%。唯一缺點就是如果鏡頭過小,取景器會很暗,影響手動對焦。幸好現在都具備自動對焦,這一缺點已無大礙。當然,用了TTL單反取景器為了不至於過暗,廠家會用上大口徑高級鏡頭,所以一般是半專業相機才配備此種鏡頭。奧林巴斯(Olympus)的相機上經常使用這種取景器。

聲音記錄功能

聲音記錄功能對攝影記者很有用,利用它可在拍攝時將有關說明一同記錄,傳遞圖片的同時亦將有關拍攝的說明傳送出去,便於編輯人員及時了解拍攝意圖及背景資料,從而及時配以貼切的圖片說明。

鏡頭與機身可相對旋轉/分離功能

這一功能使拍攝的機動性大為增加

微距拍攝功能

微距拍攝功能對經常進行昆蟲、花卉拍攝的人是非常有用的,當然這僅對數碼輕便相機而言,因為數碼單反相機只要換上微距鏡頭或加上各種近拍附件就可方便地進行微距拍攝。

影像處理功能

選購數碼輕便相機時,應盡可能選擇帶有影像刪除功能和對存儲卡進行格式化處理的數碼輕便相機。刪除影像時不僅僅能刪除最後一幅影像,最好能對任何一幅影像進行刪除。

白平衡調整功能

白平衡調整功能的作用與彩色攝影時加色溫轉換濾色鏡的作用是類同的,目的是得到准確的色彩還原,只是白平衡調整無需在鏡頭前加濾色鏡,採用的是電路調整方式,分為自動調整和手動調整兩類方式。

熱點內容
安卓與ios哪個適合做主力機 發布:2025-01-12 08:54:11 瀏覽:340
微軟怎麼關閉配置更新 發布:2025-01-12 08:34:23 瀏覽:316
wifi的有限的訪問許可權 發布:2025-01-12 08:34:14 瀏覽:609
cftp文件重命名 發布:2025-01-12 08:33:27 瀏覽:881
https的加密演算法 發布:2025-01-12 08:19:15 瀏覽:653
資料庫交 發布:2025-01-12 08:09:06 瀏覽:472
一台剪輯電腦要什麼配置 發布:2025-01-12 07:50:16 瀏覽:12
android與java 發布:2025-01-12 07:50:12 瀏覽:498
列印機手機連接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1-12 07:48:31 瀏覽:586
冒險島2什麼伺服器 發布:2025-01-12 07:39:22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