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如何做好要素的精準配置

如何做好要素的精準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7-29 11:35:43

『壹』 如何根據等產量線和等成本線得到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條件

根據等產量線和等本等成本線得到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條件,這個你要看分產品的吧,根據它產品一些共性還是得一些那個財政問題來進行這個分析,這樣之後也會更加的准確一點呢。

『貳』 創業時如何做好資源配置,將有限的預算盡量花在刀刃上

現在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滿足於打工,更多年輕人會選擇去創業,用自己的雙手去打拚自己的事業,可是很多年輕人創業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啟動資金非常有限,那麼這個時候做好資源配置就格外重要了,應該把有限的預算盡量花在刀刃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創業的道路,國家也積極倡導大家創業創新的精神,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去創業呢?首先是現在年輕人不滿足於打工帶來的財富,想要通過自己創業自給自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用自己的能力觸碰更廣闊的天空。

『叄』 如何加強資產管理,使配置和更新更加規范,精準

一、 固定資產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一部分,是保證學院教學、科研、行政、生產和生活等各項工作的基礎設施和重要物質條件。為加強學院固定資產管理,有效配製學院辦學資源,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促進學院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和其他固定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准,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對達不到本辦法規定標準的設備器具作為低值易耗品進行管理。

各後勤經營服務中心、獨立核算的非法人單位和實體購置的固定資產,為學院固定資產,依照本規定辦理固定資產登記並進行管理。

第三條 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固定資產范圍、分類和單價的確定;固定資產增加、使用、維護和處置;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固定資產帳務管理等。

第四條 學院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基礎性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務是:完善管理體制;健全規章制度;摸清財產狀況,明晰產權關系;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合理配置固定資產;保證固定資產安全、完整、完好。

第五條 各部門應配備責任心強、有一定業務能力的人擔任專職或兼職管理員負責管理工作。管理人員要力求穩定,確因工作調動、退休等原因離職離崗,要認真辦理移交手續。

第六條 全院師生員工都要愛護國家財產,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得任意將學院固定資產拆卸、改裝、出借、調撥、報廢或帶出院外。

『肆』 如何做到精準定位,精準扶貧

一是要精準扶貧對象。通過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完成建檔立卡工作;同時建立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
二是要精準扶貧措施。應打破縣、鄉、村行政界限,把基礎相同、條件相近、地緣相接的貧困村組成小片區,統一扶持政策,統一布局項目,統一安排資金,統一規劃建設,最大限度實現整體脫貧,分類施策。
三是要精準資源配置。創新建設地市一級的「扶貧投融資平台」,政府出資與企業合作,力爭形成一定授信規模,用於扶貧開發;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把貧困鄉村的教育基礎設置完善好;推進資源整合,在用好扶貧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

『伍』 如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經濟生活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經濟生活一直是我們很多人所追求的, 其實呢這個也不是很困難的這個只要學會用里德助手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應該很快就能達到這一個境界了

『陸』 如何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第一,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保障農民在勞動、土地、資金等要素交換上獲得平等權益。這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重點。基本要求是「三個保障」,即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現行體制機制下,農民生產要素權益沒有得到有效維護。勞動要素方面,進城務工農民沒有實現同城鎮職工的同工同酬,相同勞動崗位農民工所得收入只相當於城鎮職工的一半左右。土地要素方面,城鄉土地交換農民得到的補償較少。資金要素方面,農村存款資金大量流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農民長期面臨「貸款難」。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必須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就是要改革城鄉不平等的就業和勞動報酬制度,使農民工享有同城鎮職工同等的勞動報酬權益;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就是要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改革征地制度,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就是要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渠道和體系,使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發展。
第二,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這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方面。由於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市場需求彈性和收入彈性不足,與工業品等其他產品相比缺乏市場價格優勢,相同數量的土地和資金從事糧食等農業生產所能獲得的收益要遠遠少於其他產業。這種狀況直接影響糧食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影響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就是要進一步從資金投入、價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完善政策機制,加大支持保護力度,形成支持保護農業的長效機制。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就是要充分發揮農業補貼對提高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的促進作用,調整補貼方式,改變實踐中存在的不管種不種糧食以及種多少糧食,農業補貼都按承包地面積平均發放的簡單做法。糧食生產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補貼資金的使用要向種糧農民等糧食生產者集中,特別是新增補貼資金要向糧食主產區、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傾斜,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制,讓農業補貼真正發揮支持糧食生產的作用,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同時,積極探索新增農業補貼資金集中使用、集中用於改善糧食生產條件等農業基礎設施的有效途徑,發揮補貼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作用。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就是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不斷提高稻穀、小麥等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彌補糧食生產在經濟上的弱勢,使糧食主產區人均公共財力和收入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確保種糧農民和產糧大縣在經濟上不吃虧,從根本上保護農民種糧和主產區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第三,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這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重要形式和途徑。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有利於彌補農村儲蓄資金、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外流對農村發展的影響,有利於彌補公共資源配置的城鄉不均衡對農村發展的影響。各行各業都要積極支持農村建設,企業和社會組織要採取投資籌資、捐款捐助、人才和技術支持等方式在農村興辦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社會福利、社會服務、文化旅遊、體育等各類事業,以多種投資方式建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積極支持農村發展。
第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是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重要目標。要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大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加大公共財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力度,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農村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健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體系,加快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柒』 論述脫貧攻堅為什麼要精準如何做到精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發展差異很大,形成貧困的特點也各不相同,強調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可以實現各貧困地區的跨越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基。

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樹立經濟發展的標桿,我們在沿海地區選取了一些條件較好的城市和地區,作為了發展的「橋頭堡」,並開辟出專門的區域,給予政策的傾斜與照顧,讓這一部分地區率先富裕了起來。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區富裕之後,我們要以先富帶動後富,並最終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指引下,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具有特別意義。

第一,這有利於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發揮「筷子效應」的最大作用。從貧困人口的分布特點來看,有連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貧實施的過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關政策,把政策落實到特定的貧困人群、具化到每一個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註重精準,用一個個具有創新性的政策,消滅貧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貧」風險。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發揮不同政策的優勢,抱團在一起,實現優勢互補,推進脫貧攻堅的精準化。

第二,這有利於優化扶貧資源配置,提高扶貧工作的實際效果。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扶貧不能再搞「平均主義」,而是要提高扶貧的實際效果。因此,必須在精準上下功夫,把資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就是要在哪些資源配置在哪個位置上著力,把最好的資源匹配給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來帶動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第三,這有利於把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實處。全面建成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而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共享成功的發展經驗。這就需要把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引向不發達地區,並因地制宜,開創出本土發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發達地區的群眾傳輸發達地區的發展思維、發展方法等,授人以漁。

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這個「牛鼻子」,需要貫徹落實好國家有關精準扶貧的政策舉措,以產業為突破,以人才為先鋒,做到扶貧先扶智,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拔窮根摘窮帽,促進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同時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把握三個環節。按照公開透明、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的原則,通過科學有效的程序把貧困村、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出來,並逐村逐戶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是關鍵,要按照「一村一計一部門」「一戶一策一責任人」的要求,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規劃、落實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精準管理是保證,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幫扶信息檔案,加強精準扶貧監測,跟蹤貧困村、貧困戶幫扶情況,確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個層面。在政府層面,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在市場層面,要融開發於扶貧之中,融扶志於扶貧之中,激發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使扶貧工作從「輸血式扶貧」走向「造血式扶貧」,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在社會層面,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更好地把「幫」和「促」結合起來,形成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增強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

第三,堅持六級聯動。中央統籌,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省級負起總責,做好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出台政策、下達項目、投放資金、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地級市要承擔起本市扶貧開發的主體責任和結對幫扶責任,加強統籌謀劃、重點攻堅和督促落實;縣級要抓好落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鄉級要實行包村包戶,建立包戶數、包項目、包脫貧的幫扶機制,使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幫扶責任人;村級要摸清底數,建檔立卡,找准「貧根」,建好支部和村委會班子,當好「領頭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第四,實施五大工程。推進基礎扶貧工程,科學規劃和建設貧困地區的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構建骨幹網路、改善區域發展條件,完善末端建設。推進產業扶貧工程,制定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遊開發等扶貧行動計劃,積極培育貧困地區特色支柱產業。推進新村扶貧工程,以扶貧新村建設為載體,加快推進危房改造。推進能力扶貧工程,通過基礎教育、能力培訓等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打牢脫貧致富的根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推進生態扶貧工程,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計劃,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資源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和綠色產業。

第五,突出三大重點。一是突出發展特色產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因地制宜選擇一批產品有特色、市場前景好的產業給予重點培養和扶持,走產業支撐的開發式扶貧路子,重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加大第二產業比重,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二是突出完善基礎設施。要堅持向面上覆蓋、向基層延伸,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三是突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確保貧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蓋、均等化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要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要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捌』 如何做才能正確有效地進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理財提出的一個理財方案。主要是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情況和家庭情況、不同投資意向的人群,滿足他們需求的同時,縮小資產風險的一種形式。

資產配置,主要取決於其所處的人生階段,而非擁有資產的絕對數量。一般來說,資產配置猶為重要,畢竟人生能經得起幾回博。那麼,有哪些步驟可以幫你進行資產配置,第一步,需要根據理財標的對資產進行分類。
資產的類別通常有兩種:一是實物資產,如房產、藝術品等;一是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基金等。如果按理財標的劃分的話,則可分為風險理財標的和無風險理財標的。房產、股票、基金、藝術品通常歸為風險理財標的,銀行存款則是典型的無風險理財標的。在各類理財標的中,收益率與風險呈正相關性,在各類資產中,由於資金的稀缺性,如房市與股市,從歷史經驗上看,具有明顯的「蹺蹺板」效應。
第二步,需要依據個人特點進行資產配置。即便資產不是很多,資產配置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其中,年齡、投資屬性、市場狀況是很重要的參照指標。如年齡較輕、負擔輕、風險承受能力強,積極型規劃就比較適合,資產配置中高風險標的就可以多配一些。而「三明治」一族(上有老、下有小)則適合穩健進取型規劃,配置中可包括20%的股票、20%的基金、20%的定存以及相應比例的保險等。
投資標的的選擇:一是投資於相關系數低的不同種類的產品,二是根據不同的市場行情來調整不同的產品結構。兩個投資產品的相關系數是指一個投資產品的市場表現給另一個投資產品的市場表現所帶來的影響程度。進行資產配置,不同投資產品之間的相關系數要越低越好,才能夠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如債券和股票之間的相關系數就非常低,因為他們的投資方式完全不同;同樣屬於基金產品,股票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相關系數就接近零;不同行業的股票如電力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相關系數就比較低。
第三步,適時進場投資並定期檢視投資績效。資產配置計劃一旦得到確認,擇機執行極為重要。對於無風險理財標的而言,時間為王,投資是越早開始越好,從長期來看,復利價值是驚人的。而對於風險理財標的而言,選擇進場時機更是一門藝術,善用不同資產之間的轉換,對於捕捉進場時機也很關鍵。對資產配置效果的評估及調整,能夠幫助修正計劃與目標的偏離,強化資產配置的收益與抗風險性。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由於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因此個人投資者要把握市場先機比較難。

『玖』 河北省:精準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鳳凰網房產獲悉,12月24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精準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十條措施的通知》,結合實際,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精準配置土地要素,保障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著力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作用,引導項目按照國土空間規劃科學選址。國土空間規劃批准實施前,「十四五」近期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項目、重大產業項目用地,選址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一致的,可由縣(市、區)政府編制規劃銜接方案,隨用地卷宗一並報省政府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有節余的,可繼續使用;建設用地規模不足的,按照2019年下達市、縣(市、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50%預支規劃規模。

全面推進工業項目進園入區。堅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約、工業集聚原則,推動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集聚發展。鼓勵各類投資開發主體建設多層標准廠房、科技企業孵化器,滿足中小企業進園入區需求。

精準配置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依據真實有效的項目配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提高計劃指標配置精準度。市、縣政府統籌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集中向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傾斜。市、縣報批用地時要明確建設項目基本情況,說明計劃供地時間、項目開工時間,新批准建設用地須在2年內完成徵收和供應。鼓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經營性房地產項目(即商品住宅項目)用地,原則上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違法用地補辦手續,可不再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

統籌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市、縣政府要加大補充耕地力度,增加補充耕地指標儲備,將補充耕地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土地綜合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礦山修復治理、農民自主開發等各種途徑產生的新增耕地,按程序納入全國耕地佔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後,均可用於占補平衡。對於省確定的重大急需建設項目,市級確實無法落實耕地佔補平衡的,經省政府審定後,使用省級儲備補充耕地指標統籌保障。

主動做好項目前期服務。各級各部門要聚焦重點項目建設,提前介入,全過程參與、全流程服務,指導項目建設單位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符合條件的重大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選址確定後,各級各部門要加快組織開展佔用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論證、永久基本農田補劃、佔用自然保護地審批、使用林地審核、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審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相關手續;市、縣政府要及時組織開展征地前期工作,履行征地程序,落實相關費用,依法依規並聯開展、壓茬推進,加快實施。

持續提升建設用地審批效能。進一步明確審批許可權,壓縮審批時限,實行全程網辦、並聯審批,提高建設用地審批效率。國土空間規劃批准實施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農村建設用地范圍內將集體農用地和集體未利用地轉為集體建設用地(含農村宅基地)的,由設區的市政府審批。符合法律規定,確需徵收集體土地的,征地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用地組卷,按程序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市級審查不得超過9個工作日,省自然資源廳審查不得超過8個工作日。市、縣要強化建設用地批後實施,加快土地供應,嚴控新增批而未供土地。全面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改革。開辟重點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即來即辦、快審快批。

加快推行工業用地「標准地」出讓。深化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工業用地「標准地」出讓,市、縣政府或開發區管委會組織開展環境影響、節能、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地質災害等區域綜合評價,制定規劃建設、能耗、環境、投資等標准,土地出讓時,在出讓公告中予以明確。將地籍調查和土地供應環節勘測定界合並,土地出讓合同簽訂後,指導用地單位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辦理交地手續時即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實現「交地即交證」。力爭2022年底前,國家級開發區新增工業用地「標准地」出讓比例不低於50%,省級開發區比例不低於30%;2023年,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准地」出讓。

著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有效盤活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充分釋放土地利用潛力,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對政府或政府部門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自閑置之日起1年內須處置到位,未處置到位的要倒查責任。對企業原因造成的閑置土地,未動工開發滿1年的,按照土地出讓或劃撥價款的20%征繳閑置費,未動工開發滿2年的,堅決依法無償收回。對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面積較大的縣(市、區),降低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核算比例,對問題嚴重、處置不力的重點地區,除國家和省重點項目、民生項目外,實施區域限批。

層層壓實各級責任。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保障項目建設的意識,切實扛起保發展、保項目、保投資的責任。市、縣政府是重點項目用地保障的責任主體,對項目真實性、計劃指標配置、占補平衡落實、用地審批、土地供應、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處置負總責。

建立健全用地保障協調機制。建立全省重點項目用地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自然資源工作的副省長任召集人,省政府分管副秘書長、省自然資源廳主要負責同志任副召集人,相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確保工作全面落實。對落實緩慢、問題較多的,開展不間斷督導檢查;對工作不力、問題嚴重的進行約談;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紀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熱點內容
光遇安卓音韻季有什麼 發布:2024-10-06 05:06:51 瀏覽:76
apk腳本破解 發布:2024-10-06 04:33:23 瀏覽:51
數模編程 發布:2024-10-06 04:04:43 瀏覽:16
雷霆一擊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4-10-06 03:58:14 瀏覽:500
導演腳本 發布:2024-10-06 03:37:34 瀏覽:566
施耐德有密碼程序如何打開 發布:2024-10-06 03:37:00 瀏覽:893
解壓縮文件修復 發布:2024-10-06 03:31:17 瀏覽:705
如何設置休眠時不需要開機密碼 發布:2024-10-06 03:03:25 瀏覽:233
密碼工作三個事關的內容是什麼 發布:2024-10-06 02:39:44 瀏覽:426
21款昂科威哪個配置好 發布:2024-10-06 02:20:39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