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歸並排序適用什麼存儲

歸並排序適用什麼存儲

發布時間: 2022-07-28 04:36:26

❶ C++里為什麼歸並排序要求內存量比較大大牛解釋下。。。。。

因為歸並排序需要用到輔助數組。你看看歸並排序的實現就知道了。
每次partition的時候,你要用到兩個輔助數組,一個用來存放左半部分,一個用來存放有半部分,左右分別排序之後,要把這兩個輔助數組里的內容,歸並回原數組。歸並的內存消耗主要用在了輔助數組上。

❷ 常用的排序演算法特點和邏輯數據模型特點

常用的排序演算法有插入排序,希爾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歸並排序,堆排序還有基數排序。
排序演算法一般考慮的就是兩個方面,即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
其中插入排序,冒泡排序是簡單排序,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是O(n^2), 最壞的情況是O(n^2),輔助存儲空間是O(1)。
快速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是O(nlogn), 最壞的情況是O(n^2), 輔助存儲空間是O(logn)
歸並排序的平均時間復雜度是O(nlogn), 最壞的情況是O(nlogn), 輔助存儲空間是O(n)
堆排序平均時間復雜度是O(nlogn), 最壞的情況是O(nlogn), 輔助存儲空間是O(1)
基數排序平均時間復雜度是O(d(n+rd)), 最壞的情況是O(d(n+rd)), 輔助存儲空間是O(rd),其中d關鍵字的個數,rd是關鍵字的取值的個數。

從平均性能上來而言,快速排序最佳,其所需的時間最省,但快排在最壞的情況下的時間性能不如堆排序和歸並排序。而後者相比的結果是,在n較大的時候,歸並排序需要的時間比堆排序省,但它需要的輔助存儲空間比較多。

從方法的穩定性來比較,基數排序是穩定的內排序,所有時間復雜度為O(n^2)的簡單排序都是穩定的。然而,快速排序,歸並排序,堆排序等時間性能較好的排序方法都是不穩定的。

具體每個排序的思想,樓主可以網路一下,網路都有相應的詞條。

❸ 數據結構題、大哥大姐幫我做下題吧。萬分感謝啊

什麼是數據、數據對象、數據元素、數據結構、數據的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間的關系。
2、面向對象概念:理解什麼是數據類型、抽象數據類型、數據抽象和信息隱蔽原則。了解什麼是面向對象。由於目前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說法,我們採用了一種最流行的說法,即Coad與Yourdon 給出的定義:面向對象 = 對象 + 類 + 繼承 + 通信。
要點:
·抽象數據類型的封裝性
·面向對象系統結構的穩定性
·面向對象方法著眼點在於應用問題所涉及的對象
3、數據結構的抽象層次:理解用對象類表示的各種數據結構
4、演算法與演算法分析:理解演算法的定義、演算法的特性、演算法的時間代價、演算法的空間代價。
要點:·演算法與程序的不同之處需要從演算法的特性來解釋
·演算法的正確性是最主要的要求
·演算法的可讀性是必須考慮的
·程序的程序步數的計算與演算法的事前估計
·程序的時間代價是指演算法的漸進時間復雜性度量

第二章 數組
1、作為抽象數據類型的數組:數組的定義、數組的按行順序存儲與按列順序存儲
要點:
·數組元素的存放地址計算
2、順序表:順序表的定義、搜索、插入與刪除
要點:
·順序表搜索演算法、平均比較次數的計算
·插入與刪除演算法、平均移動次數的計算
3、多項式:多項式的定義
4、字元串:字元串的定義及其操作的實現
要點:
·串重載操作的定義與實現

第三章 鏈接表
1、單鏈表:單鏈表定義、相應操作的實現、單鏈表的游標類。
要點:
·單鏈表的兩種定義方式(復合方式與嵌套方式)
·單鏈表的搜索演算法與插入、刪除演算法
·單鏈表的遞歸與迭代演算法
2、循環鏈表:單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異同
3、雙向鏈表:雙向鏈表的搜索、插入與刪除演算法、鏈表帶表頭結點的優點
4、多項式的鏈接表示

第四章 棧與隊列
1、棧:棧的特性、棧的基本運算
要點:
·棧的數組實現、棧的鏈表實現
·棧滿及棧空條件、抽象數據類型中的先決條件與後置條件
2、棧的應用:用後綴表示計算表達式,中綴表示改後綴表示
3、隊列:隊列的特性、隊列的基本運算
要點:
·隊列的數組實現:循環隊列中隊頭與隊尾指針的表示,隊滿及隊空條件
·隊列的鏈表實現:鏈式隊列中的隊頭與隊尾指針的表示、
4、雙向隊列:雙向隊列的插入與刪除演算法
5、優先順序隊列:優先順序隊列的插入與刪除演算法

第五章 遞歸與廣義表
1、遞歸:遞歸的定義、遞歸的數據結構、遞歸問題用遞歸過程求解
要點:·鏈表是遞歸的數據結構,可用遞歸過程求解有關鏈表的問題
2、遞歸實現時棧的應用
要點:·遞歸的分層(樹形)表示:遞歸樹
·遞歸深度(遞歸樹的深度)與遞歸工作棧的關系
·單向遞歸與尾遞歸的迭代實現
3、廣義表:廣義表定義、廣義表長度、廣義表深度、廣義表表頭、廣義表表尾
要點:
·用圖形表示廣義表的存儲結構
·廣義表的遞歸演算法

第六章 樹與森林
1、樹:樹的定義、樹的基本運算
要點:
·樹的分層定義是遞歸的
·樹中結點個數與高度的關系
2、二叉樹:二叉樹定義、二叉樹的基本運算
要點:
·二叉樹性質、二叉樹中結點個數與高度的關系、不同種類的二叉樹棵數
·完全二叉樹的順序存儲、完全二叉樹的雙親、子女和兄弟的位置
·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後序·層次遍歷
·前序
·中序
·後序的線索化二叉樹、前驅與後繼的查找方法
3、霍夫曼樹:霍夫曼樹的構造方法、霍夫曼編碼、帶權路徑長度的計算
4、樹的存儲:樹的廣義表表示、樹的雙親表示、樹與二叉樹的對應關系、樹的先根·中根·後根·層次遍歷。
5、堆:堆的定義、堆的插入與刪除演算法
要點:
·形成堆時用到的向下調整演算法及形成堆時比較次數的上界估計
·堆插入時用到的向上調整演算法

第七章 集合與搜索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基本運算、集合的存儲表示
要點:
·用位數組表示集合時集合基本運算的實現
·用有序鏈表表示集合時集合基本運算的實現
2、並查集:並查集定義、並查集的三種基本運算的實現
3、基本搜索方法
要點:
·對一般表的順序搜索演算法(包括有監視哨和沒有監視哨)
·對有序順序表的順序搜索演算法、用判定樹(即擴充二叉搜索樹)描述搜索,以及平均搜索長度(成功與不成功)的計算。
·對有序順序表的折半搜索演算法、用判定樹(即擴充二叉搜索樹)描述搜索,以及平均搜索長度(成功與不成功)的計算。
4、二叉搜索樹:
要點:
·動態搜索樹與靜態搜索樹的特性
·二叉搜索樹的定義、二叉搜索樹上的搜索演算法、二叉搜索樹搜索時的平均搜索長度(成功與不成功)的計算。
·AVL樹結點上的平衡因子、AVL樹的平衡旋轉方法
·高度為h的AVL樹上的最少結點個數與最多結點個數
· AVL樹的搜索方法、插入與刪除方法

第八章 圖
1、圖:圖的定義與圖的存儲表示
要點:
·鄰接矩陣表示(通常是稀疏矩陣)
·鄰接表與逆鄰接表表示
·鄰接多重表(十字鏈表)表示
2、深度優先遍歷與廣度優先遍歷
要點:
·生成樹與生成樹林的定義
·深度優先搜索是個遞歸的過程,而廣度優先搜索是個非遞歸的過程
·為防止重復訪問已經訪問過的頂點,需要設置一個訪問標志數組visited
3、圖的連通性
要點:
·深度優先搜索可以遍歷一個連通分量上的所有頂點
·對非連通圖進行遍歷,可以建立一個生成森林
·對強連通圖進行遍歷,可能建立一個生成森林
·關節點的計算和以最少的邊構成重連通圖
4、最小生成樹
要點:
·對於連通網路、可用不會構成環路的權值最小的n-1條邊構成最小生成樹
·會畫出用Kruskal演算法及Prim演算法構造最小生成樹的過程
5、單源最短路徑
要點:
·採用逐步求解的方式求某一頂點到其他頂點的最短路徑
·要求每條邊的權值必須大於零
6、活動網路
要點:
·拓撲排序、關鍵路徑、關鍵活動、AOE網
·拓撲排序將一個偏序圖轉化為一個全序圖。
·為實現拓撲排序,要建立一個棧,將所有入度為零的頂點進棧
·關鍵路徑的計算

第九章 排序
1、基本概念:關鍵碼、初始關鍵碼排列、關鍵碼比較次數、數據移動次數、穩定性、附加存儲、內部排序、外部排序
2、插入排序:
要點:
·當待排序的關鍵碼序列已經基本有序時,用直接插入排序最快
3、選擇排序:
要點:
·用直接選擇排序在一個待排序區間中選出最小的數據時,與區間第一個數據對調,而不是順次後移。這導致方法不穩定。
·當在n個數據(n很大)中選出最小的5 ~ 8個數據時,錦標賽排序最快
·錦標賽排序的演算法中將待排序的數據個數n補足到2的k次冪2k-1<n≤2k
·在堆排序中將待排序的數據組織成完全二叉樹的順序存儲。
4、交換排序:
要點:
·快速排序是一個遞歸的排序方法
·當待排序關鍵碼序列已經基本有序時,快速排序顯著變慢。
5、二路歸並排序:
要點:
·歸並排序可以遞歸執行
·歸並排序需要較多的附加存儲。可以採用一種"推拉法"(參見教科書上習題)實現歸並排序,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O (n)、空間復雜度為O(1)
·歸並排序對待排序關鍵碼的初始排列不敏感,排序速度較穩定
6、外排序
要點:
·多路平衡歸並排序的過程、I/O緩沖區個數的配置
·外排序的時間分析、利用敗者樹進行多路平衡歸並
·利用置換選擇方法生成不等長的初始歸並段
·最佳歸並樹的構造及WPL的計算

第十章 索引與散列
1、線性索引:
要點:
·密集索引、稀疏索引、索引表計算
·基於屬性查找建立倒排索引、單元式倒排表
2、動態搜索樹
要點:
·平衡的m路搜索樹的定義、搜索演算法
·B樹的定義、B樹與平衡的m路搜索樹的關系
·B樹的插入(包括結點分裂)、刪除(包括結點調整與合並)方法
·B樹中結點個數與高度的關系
·B+樹的定義、搜索、插入與刪除的方法
3、散列表
要點:
·散列函數的比較
·裝填因子 a 與平均搜索長度的關系,平均搜索長度與表長m及表中已有數據對象個數n的關系
·解決地址沖突的(閉散列)線性探查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線性探查法的刪除問題、散列表類的設計中必須為各地址設置三個狀態
·線性探查法中的聚集問題
·解決地址沖突的(閉散列)雙散列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雙散列法中再散列函數的設計要求與表長m互質,為此m設計為質數較宜
·解決地址沖突的(閉散列)二次散列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注意:二次散列法中裝填因子 a 與表長m的設置
·解決地址沖突的(開散列)鏈地址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❹ 歸並排序演算法

兩種歸並排序演算法的實現:二路歸並排序和基本歸並排序(虛擬消除遞歸的二路歸並排序)
#define ARRAY_SIZE 1024

int B[1024]; //使用一個全局變數,避免歸並排序中每次都重新申請和釋放空間造成的開銷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Merge(T A[], int l, int m, int h)
{
int i = l;
int j = m+1;
int k = 0;

while(i<=m&&j<=h)
{
if(A[i]<A[j])
{
B[k++] = A[i];
i++;
}
else
{
B[k++] = A[j];
j++;
}
}

while(i<=m)
{
B[k++] = A[i++];
}

while(j<=h)
{
B[k++] = A[j++];
}

for(i=l; i<=h; i++)
{
A[i] = B[i-l];
}
}

//二路歸並排序的實現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MergeSort(T a[], int l, int h)
{
int m = (h+l)/2;
if(l>=h)
{
return;
}

if(l+1==h)
{
if(a[l]>a[h])
{
std::swap(a[l], a[h]);
}

return;
}

MergeSort(a, l, m);
MergeSort(a, m+1, h);
Merge(a, l, m, h);
}

//將a經過步長s歸並到b中,n表示數組的大小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Merge2(T a[], T b[], int s, int n)
{
int m = 0;

//從頭至尾按照步長s進行相鄰數據的合並
for(int i=0; i<n; i+=2*s)
{
int j = i; //合並的第一組數的起始位置
int k = i+s; //合並的第二組數的起始位置
int jE = i+s; //合並的第一組數的起始位置
int kE = i+2*s; //合並的第二組數的起始位置

while((j<jE)&&(k<kE)&&j<n && k<n)
{
if(a[j]<a[k])
{
b[m++] = a[j];
j++;
}
else
{
b[m++] = a[k];
k++;
}
}

while((j<jE)&&(j<n))
{
b[m++] = a[j++];
}

while((k<kE)&&(k<n))
{
b[m++] = a[k++];
}
}
}

//基本歸並排序,虛擬消除遞歸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MergeSort2(T a[], int n)
{
int s = 1; //merge 的步長
T* b = new T[n];

while(s<n)
{
Merge2(a, b, s, n); //由a合並到b
s += s;

Merge2(b, a, s, n); //由b合並到a
s += s;
}

delete[] b;
}

//使用如下代碼在VS2005中可以對兩種歸並排序進行性能比較,

//基本歸並排序的時間性能稍微好一點,基本歸並排序直接對數據按步長Merge,

//而二路歸並排序需要將數據先不斷的分層,到為一個或者兩個元素時再進行Merge

void main()
{
int * p = new int[ARRAY_SIZE];
int i = 0;

for(i=0; i<ARRAY_SIZE; i++)
{
*(p+i) = rand()%ARRAY_SIZE;
}
MergeSort(p, 0, ARRAY_SIZE-1);

for(i=0; i<ARRAY_SIZE; i++)
{
*(p+i) = rand()%ARRAY_SIZE;
}
MergeSort2(p, ARRAY_SIZE);

delete[] p;
}

❺ 為什麼鏈式結構的歸並排序不需要附加存儲空間

它本身存儲量就有的

物理地址的集合稱為物理空間,也稱存儲空間,即某個存儲設備的總容量,如256MB的內存、128MB的U盤、80GB的硬碟等。

❻ 常用的數據排序演算法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舉例結合一種排序演算法並應用數組進行數據排序。

排序簡介
排序是數據處理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重要運算,在計算機及其應用系統中,花費在排序上的時間在系統運行時間中佔有很大比重;並且排序本身對推動演算法分析的發展也起很大作用。目前已有上百種排序方法,但尚未有一個最理想的盡如人意的方法,本章介紹常用的如下排序方法,並對它們進行分析和比較。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爾排序);
2、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
3、選擇排序(直接選擇排序、堆排序);
4、歸並排序;
5、基數排序;

學習重點
1、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各種排序方法的特點,並能加以靈活應用;
2、掌握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爾排序)、交換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選擇排序(直接選擇排序、堆排序)、二路歸並排序的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3、了解基數排序方法及其性能分析方法。

排序(sort)或分類

所謂排序,就是要整理文件中的記錄,使之按關鍵字遞增(或遞減)次序排列起來。其確切定義如下:
輸入:n個記錄R1,R2,…,Rn,其相應的關鍵字分別為K1,K2,…,Kn。
輸出:Ril,Ri2,…,Rin,使得Ki1≤Ki2≤…≤Kin。(或Ki1≥Ki2≥…≥Kin)。

1.被排序對象--文件
被排序的對象--文件由一組記錄組成。
記錄則由若干個數據項(或域)組成。其中有一項可用來標識一個記錄,稱為關鍵字項。該數據項的值稱為關鍵字(Key)。
注意:
在不易產生混淆時,將關鍵字項簡稱為關鍵字。

2.排序運算的依據--關鍵字
用來作排序運算依據的關鍵字,可以是數字類型,也可以是字元類型。
關鍵字的選取應根據問題的要求而定。
【例】在高考成績統計中將每個考生作為一個記錄。每條記錄包含准考證號、姓名、各科的分數和總分數等項內容。若要惟一地標識一個考生的記錄,則必須用"准考證號"作為關鍵字。若要按照考生的總分數排名次,則需用"總分數"作為關鍵字。

排序的穩定性

當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均不相同時,排序結果是惟一的,否則排序結果不唯一。
在待排序的文件中,若存在多個關鍵字相同的記錄,經過排序後這些具有相同關鍵字的記錄之間的相對次序保持不變,該排序方法是穩定的;若具有相同關鍵字的記錄之間的相對次序發生變化,則稱這種排序方法是不穩定的。
注意:
排序演算法的穩定性是針對所有輸入實例而言的。即在所有可能的輸入實例中,只要有一個實例使得演算法不滿足穩定性要求,則該排序演算法就是不穩定的。

排序方法的分類

1.按是否涉及數據的內、外存交換分
在排序過程中,若整個文件都是放在內存中處理,排序時不涉及數據的內、外存交換,則稱之為內部排序(簡稱內排序);反之,若排序過程中要進行數據的內、外存交換,則稱之為外部排序。
注意:
① 內排序適用於記錄個數不很多的小文件
② 外排序則適用於記錄個數太多,不能一次將其全部記錄放人內存的大文件。

2.按策略劃分內部排序方法
可以分為五類:插入排序、選擇排序、交換排序、歸並排序和分配排序。

排序演算法分析

1.排序演算法的基本操作
大多數排序演算法都有兩個基本的操作:
(1) 比較兩個關鍵字的大小;
(2) 改變指向記錄的指針或移動記錄本身。
注意:
第(2)種基本操作的實現依賴於待排序記錄的存儲方式。

2.待排文件的常用存儲方式
(1) 以順序表(或直接用向量)作為存儲結構
排序過程:對記錄本身進行物理重排(即通過關鍵字之間的比較判定,將記錄移到合適的位置)

(2) 以鏈表作為存儲結構
排序過程:無須移動記錄,僅需修改指針。通常將這類排序稱為鏈表(或鏈式)排序;

(3) 用順序的方式存儲待排序的記錄,但同時建立一個輔助表(如包括關鍵字和指向記錄位置的指針組成的索引表)
排序過程:只需對輔助表的表目進行物理重排(即只移動輔助表的表目,而不移動記錄本身)。適用於難於在鏈表上實現,仍需避免排序過程中移動記錄的排序方法。

3.排序演算法性能評價
(1) 評價排序演算法好壞的標准
評價排序演算法好壞的標准主要有兩條:
① 執行時間和所需的輔助空間
② 演算法本身的復雜程度

(2) 排序演算法的空間復雜度
若排序演算法所需的輔助空間並不依賴於問題的規模n,即輔助空間是O(1),則稱之為就地排序(In-PlaceSou)。
非就地排序一般要求的輔助空間為O(n)。

(3) 排序演算法的時間開銷
大多數排序演算法的時間開銷主要是關鍵字之間的比較和記錄的移動。有的排序演算法其執行時間不僅依賴於問題的規模,還取決於輸入實例中數據的狀態。

文件的順序存儲結構表示

#define n l00 //假設的文件長度,即待排序的記錄數目
typedef int KeyType; //假設的關鍵字類型
typedef struct{ //記錄類型
KeyType key; //關鍵字項
InfoType otherinfo;//其它數據項,類型InfoType依賴於具體應用而定義
}RecType;
typedef RecType SeqList[n+1];//SeqList為順序表類型,表中第0個單元一般用作哨兵
注意:
若關鍵字類型沒有比較算符,則可事先定義宏或函數來表示比較運算。
【例】關鍵字為字元串時,可定義宏"#define LT(a,b)(Stromp((a),(b))<0)"。那麼演算法中"a<b"可用"LT(a,b)"取代。若使用C++,則定義重載的算符"<"更為方便。

按平均時間將排序分為四類:

(1)平方階(O(n2))排序
一般稱為簡單排序,例如直接插入、直接選擇和冒泡排序;

(2)線性對數階(O(nlgn))排序
如快速、堆和歸並排序;

(3)O(n1+£)階排序
£是介於0和1之間的常數,即0<£<1,如希爾排序;

(4)線性階(O(n))排序
如桶、箱和基數排序。

各種排序方法比較

簡單排序中直接插入最好,快速排序最快,當文件為正序時,直接插入和冒泡均最佳。

影響排序效果的因素

因為不同的排序方法適應不同的應用環境和要求,所以選擇合適的排序方法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①待排序的記錄數目n;
②記錄的大小(規模);
③關鍵字的結構及其初始狀態;
④對穩定性的要求;
⑤語言工具的條件;
⑥存儲結構;
⑦時間和輔助空間復雜度等。

不同條件下,排序方法的選擇

(1)若n較小(如n≤50),可採用直接插入或直接選擇排序。
當記錄規模較小時,直接插入排序較好;否則因為直接選擇移動的記錄數少於直接插人,應選直接選擇排序為宜。
(2)若文件初始狀態基本有序(指正序),則應選用直接插人、冒泡或隨機的快速排序為宜;
(3)若n較大,則應採用時間復雜度為O(nlg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歸並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於比較的內部排序中被認為是最好的方法,當待排序的關鍵字是隨機分布時,快速排序的平均時間最短;
堆排序所需的輔助空間少於快速排序,並且不會出現快速排序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這兩種排序都是不穩定的。
若要求排序穩定,則可選用歸並排序。但本章介紹的從單個記錄起進行兩兩歸並的 排序演算法並不值得提倡,通常可以將它和直接插入排序結合在一起使用。先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求得較長的有序子文件,然後再兩兩歸並之。因為直接插入排序是穩定的,所以改進後的歸並排序仍是穩定的。

4)在基於比較的排序方法中,每次比較兩個關鍵字的大小之後,僅僅出現兩種可能的轉移,因此可以用一棵二叉樹來描述比較判定過程。
當文件的n個關鍵字隨機分布時,任何藉助於"比較"的排序演算法,至少需要O(nlgn)的時間。
箱排序和基數排序只需一步就會引起m種可能的轉移,即把一個記錄裝入m個箱子之一,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箱排序和基數排序可能在O(n)時間內完成對n個記錄的排序。但是,箱排序和基數排序只適用於像字元串和整數這類有明顯結構特徵的關鍵字,而當關鍵字的取值范圍屬於某個無窮集合(例如實數型關鍵字)時,無法使用箱排序和基數排序,這時只有藉助於"比較"的方法來排序。
若n很大,記錄的關鍵字位數較少且可以分解時,採用基數排序較好。雖然桶排序對關鍵字的結構無要求,但它也只有在關鍵字是隨機分布時才能使平均時間達到線性階,否則為平方階。同時要注意,箱、桶、基數這三種分配排序均假定了關鍵字若為數字時,則其值均是非負的,否則將其映射到箱(桶)號時,又要增加相應的時間。
(5)有的語言(如Fortran,Cobol或Basic等)沒有提供指針及遞歸,導致實現歸並、快速(它們用遞歸實現較簡單)和基數(使用了指針)等排序演算法變得復雜。此時可考慮用其它排序。
(6)本章給出的排序演算法,輸人數據均是存儲在一個向量中。當記錄的規模較大時,為避免耗費大量的時間去移動記錄,可以用鏈表作為存儲結構。譬如插入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都易於在鏈表上實現,使之減少記錄的移動次數。但有的排序方法,如快速排序和堆排序,在鏈表上卻難於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提取關鍵字建立索引表,然後對索引表進行排序。然而更為簡單的方法是:引人一個整型向量t作為輔助表,排序前令t[i]=i(0≤i<n),若排序演算法中要求交換R[i]和R[j],則只需交換t[i]和t[j]即可;排序結束後,向量t就指示了記錄之間的順序關系:
R[t[0]].key≤R[t[1]].key≤…≤R[t[n-1]].key
若要求最終結果是:
R[0].key≤R[1].key≤…≤R[n-1].key
則可以在排序結束後,再按輔助表所規定的次序重排各記錄,完成這種重排的時間是O(n)。

❼ 歸並排序中演算法MergeSort()是怎麼回事

-MergeSort(R,low,mid);和MergeSort(R,mid+1,high);是對R(low...mid)和R(mid+1...high)進行排序嗎??
不是排序,而是分裂。分別對左右兩邊進行折半分裂,直到只剩下一個元素。歸並排序是Divide and Conquer演算法,分裂+合並。先遞歸調用MergeSort分裂直至只剩一個元素,然後調Merge輔助函數合並兩個有序數組(只有一個元素的數組也是有序數組)。

-我怎麼認為只是把例如R(N)={0,1,3,2},最終分解為0,1,3,2呢??
的確先是分成單個元素的,然後{0}與{1}兩個數組通過Merge合並成為{0, 1};{3}與{2}兩個數組合並成{2, 3}。然後退到遞歸上一層,調Merge合並{0, 1}和{2, 3]兩個有序數組為{0, 1, 2, 3}。

歸並排序的思想就是每次合並兩個有序數組。

再舉個例子:{5, 3, 6, 1}。
MergeSort分裂為{5, 3}和{6, 1}
MergeSort分裂{5, 3}為{5}, {3};分裂{6, 1}為{6}, {1}
現在遞歸已經到頭,因為繼續分的話low>high
所以運行Merge,合並{5}, {3}為{3, 5};合並{6}, {1}為{1, 6}
退到上一層遞歸,合並{3, 5}和{1, 6}為{1, 3, 5, 6}。

其實真正的排序步驟是在Merge里:怎樣合並兩個有序數組。

❽ 插入排序,選擇排序,快速排序,歸並排序的原理都是是什麼哪個要求內存量最大

http://ke..com/view/58783.htm
排序是計算機內經常進行的一種操作,其目的是將一組「無序」的記錄序列調整為「有序」的記錄序列。
內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若整個排序過程不需要訪問外存便能完成,則稱此類排序問題為內部排序;
反之,若參加排序的記錄數量很大,整個序列的排序過程不可能在內存中完成,則稱此類排序問題為外部排序。
內部排序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擴大記錄的有序序列長度的過程。
內排序的方法有許多種,按所用策略不同,可歸納為五類:插入排序、選擇排序、交換排序、歸並排序和分配排序。
其中,插入排序主要包括直接插入排序和希爾排序兩種;選擇排序主要包括直接選擇排序和堆排序;交換排序主要包括氣(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一、冒泡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比較a[1]與a[2]的值,若a[1]大於a[2]則交換兩者的值,否則不變。再比較a[2]與a[3]的值,若a[2]大於a[3]則交換兩者的值,否則不變。再比較a[3]與a[4],以此類推,最後比較a[n-1]與a[n]的值。這樣處理一輪後,a[n]的值一定是這組數據中最大的。再對a[1]~a[n-1]以相同方法處理一輪,則a[n-1]的值一定是a[1]~a[n-1]中最大的。再對a[1]~a[n-2]以相同方法處理一輪,以此類推。共處理n-1輪後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優點:穩定,比較次數已知;
缺點:慢,每次只能移動相鄰兩個數據,移動數據的次數多。
二、選擇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比較a[1]與a[2]的值,若a[1]大於a[2]則交換兩者的值,否則不變。再比較a[1]與a[3]的值,若a[1]大於a[3]則交換兩者的值,否則不變。再比較a[1]與a[4],以此類推,最後比較a[1]與a[n]的值。這樣處理一輪後,a[1]的值一定是這組數據中最小的。再將a[2]與a[3]~a[n]以相同方法比較一輪,則a[2]的值一定是a[2]~a[n]中最小的。再將a[3]與a[4]~a[n]以相同方法比較一輪,以此類推。共處理n-1輪後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優點:穩定,比較次數與冒泡排序一樣;
缺點:相對之下還是慢。
三、插入排序
已知一組升序排列數據a[1]、a[2]、……a[n],一組無序數據b[1]、b[2]、……b[m],需將二者合並成一個升序數列。首先比較b[1]與a[1]的值,若b[1]大於a[1],則跳過,比較b[1]與a[2]的值,若b[1]仍然大於a[2],則繼續跳過,直到b[1]小於a數組中某一數據a[x],則將a[x]~a[n]分別向後移動一位,將b[1]插入到原來a[x]的位置這就完成了b[1]的插入。b[2]~b[m]用相同方法插入。(若無數組a,可將b[1]當作n=1的數組a)
優點:穩定,快;
缺點:比較次數不一定,比較次數越少,插入點後的數據移動越多,特別是當數據總量龐大的時候,但用鏈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四、縮小增量排序
由希爾在1959年提出,又稱希爾排序(shell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發現當n不大時,插入排序的效果很好。首先取一增量d(d<n),將a[1]、a[1+d]、a[1+2d]……列為第一組,a[2]、a[2+d]、a[2+2d]……列為第二組……,a[d]、a[2d]、a[3d]……列為最後一組以次類推,在各組內用插入排序,然後取d'<d,重復上述操作,直到d=1。
優點:快,數據移動少;
缺點:不穩定,d的取值是多少,應取多少個不同的值,都無法確切知道,只能憑經驗來取。
五、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改進版,是目前已知的最快的排序方法。
已知一組無序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任取數據a[x]作為基準。比較a[x]與其它數據並排序,使a[x]排在數據的第k位,並且使a[1]~a[k-1]中的每一個數據<a[x],a[k+1]~a[n]中的每一個數據>a[x],然後採用分治的策略分別對a[1]~a[k-1]和a[k+1]~a[n]兩組數據進行快速排序。
優點:極快,數據移動少;
缺點:不穩定。
六、箱排序
已知一組無序正整數數據a[1]、a[2]、……a[n],需將其按升序排列。首先定義一個數組x[m],且m>=a[1]、a[2]、……a[n],接著循環n次,每次x[a]++.
優點:快,效率達到O(1)
缺點:數據范圍必須為正整數並且比較小

❾ 求歸並排序演算法!

歸並排序。

1.這里,在把數組暫時復制到臨時數組時,將第二個子數組中的順序顛倒了一下。這樣,兩個子數組從兩端開始處理,使得他們互相成為另一個數組的「檢查哨」。 這個方法是由R.Sedgewick發明的歸並排序的優化。

2.在數組小於某一閥值時,不繼續歸並,而直接使用插入排序,提高效率。這里根據Record的結構,將閥值定位 16。

#define THRESHOLD 16

typedef struct _Record{
int data; //數據
int key; //鍵值
}Record;

//供用戶調用的排序 函數
void Sort(Record Array[], Record Temp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TwoWayMergeSort(Array, TempArray, left, right);
}

//歸並排序
void TwoWayMergeSort(Record Array[], Record Temp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
if(right <= left) return; //如果只含一個元素,直接返回
if( right-left+1 ){ //如果序列長度大於閥值,繼續遞歸
int middle = (left + right)/2;
Sort(Array, TempArray, left, middle); //對左面進行遞歸
Sort(Array, TempArray, left, right, middle); //對右面進行遞歸
Merge(Array, TempArray, left, right, middle); //合並
}
else{
//如果序列長度小於閥值,採用直接插入排序,達到最佳效果
ImproveInsertSorter(&Array[left], right-left+1);
}
}

//歸並過程
void Merge(Record Array[], Record Temp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int middle)
{
int index1, index2; //兩個子序列的起始位置
int k;

復制左邊的子序列
for(int i=1; i<=middle; i++){
TempArray[i] = Array[i];
}

//復制右邊的子序列,但順序顛倒過來
for(int j=1; j<=right-middle; j++){
TempArray[right-j+1] = Array[j+middle];
}

//開始歸並
for(index1=left, index2=right, k=left; k<=right; k++){
if(TempArray[index1].key<TempArray[index2].key){
Array[k] = TempArray[index++];
}
else{
Array[k] = TempArray[index2--];
}
}
}

//當長度小於閥值時 使用的直接插入排序的代碼
void ImproveInsertSorter(Record Array[], int size){
Record TempRecord; //臨時變數

for(int i=1; i<size; i++){
TempRecord = Array[i];
int j = i-1;
//從i開始往前尋找記錄i的正確位置
while(j>=0 && TempRecord.key<Array[j].key){
Array[j+1] = Array[j];
j = j-1;
}

Array[j+1] = TempRecord;
}
}

終於敲完了。。。 第一次回答問題, 只是覺得好玩`

❿ 數據結構考試重點

第一章 數據結構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理解什麼是數據、數據對象、數據元素、數據結構、數據的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間的關系。
2、面向對象概念:理解什麼是數據類型、抽象數據類型、數據抽象和信息隱蔽原則。了解什麼是面向對象。由於目前關於這個問題有許多說法,我們採用了一種最流行的說法,即Coad與Yourdon 給出的定義:面向對象 = 對象 + 類 + 繼承 + 通信。
要點:
·抽象數據類型的封裝性
·面向對象系統結構的穩定性
·面向對象方法著眼點在於應用問題所涉及的對象
3、數據結構的抽象層次:理解用對象類表示的各種數據結構
4、演算法與演算法分析:理解演算法的定義、演算法的特性、演算法的時間代價、演算法的空間代價。
要點:·演算法與程序的不同之處需要從演算法的特性來解釋
·演算法的正確性是最主要的要求
·演算法的可讀性是必須考慮的
·程序的程序步數的計算與演算法的事前估計
·程序的時間代價是指演算法的漸進時間復雜性度量

第二章 數組
1、作為抽象數據類型的數組:數組的定義、數組的按行順序存儲與按列順序存儲
要點:
·數組元素的存放地址計算
2、順序表:順序表的定義、搜索、插入與刪除
要點:
·順序表搜索演算法、平均比較次數的計算
·插入與刪除演算法、平均移動次數的計算
3、多項式:多項式的定義
4、字元串:字元串的定義及其操作的實現
要點:
·串重載操作的定義與實現

第三章 鏈接表
1、單鏈表:單鏈表定義、相應操作的實現、單鏈表的游標類。
要點:
·單鏈表的兩種定義方式(復合方式與嵌套方式)
·單鏈表的搜索演算法與插入、刪除演算法
·單鏈表的遞歸與迭代演算法
2、循環鏈表:單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異同
3、雙向鏈表:雙向鏈表的搜索、插入與刪除演算法、鏈表帶表頭結點的優點
4、多項式的鏈接表示

第四章 棧與隊列
1、棧:棧的特性、棧的基本運算
要點:
·棧的數組實現、棧的鏈表實現
·棧滿及棧空條件、抽象數據類型中的先決條件與後置條件
2、棧的應用:用後綴表示計算表達式,中綴表示改後綴表示
3、隊列:隊列的特性、隊列的基本運算
要點:
·隊列的數組實現:循環隊列中隊頭與隊尾指針的表示,隊滿及隊空條件
·隊列的鏈表實現:鏈式隊列中的隊頭與隊尾指針的表示、
4、雙向隊列:雙向隊列的插入與刪除演算法
5、優先順序隊列:優先順序隊列的插入與刪除演算法

第五章 遞歸與廣義表
1、遞歸:遞歸的定義、遞歸的數據結構、遞歸問題用遞歸過程求解
要點:·鏈表是遞歸的數據結構,可用遞歸過程求解有關鏈表的問題
2、遞歸實現時棧的應用
要點:·遞歸的分層(樹形)表示:遞歸樹
·遞歸深度(遞歸樹的深度)與遞歸工作棧的關系
·單向遞歸與尾遞歸的迭代實現
3、廣義表:廣義表定義、廣義表長度、廣義表深度、廣義表表頭、廣義表表尾
要點:
·用圖形表示廣義表的存儲結構
·廣義表的遞歸演算法

第六章 樹與森林
1、樹:樹的定義、樹的基本運算
要點:
·樹的分層定義是遞歸的
·樹中結點個數與高度的關系
2、二叉樹:二叉樹定義、二叉樹的基本運算
要點:
·二叉樹性質、二叉樹中結點個數與高度的關系、不同種類的二叉樹棵數
·完全二叉樹的順序存儲、完全二叉樹的雙親、子女和兄弟的位置
·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後序·層次遍歷
·前序
·中序
·後序的線索化二叉樹、前驅與後繼的查找方法
3、霍夫曼樹:霍夫曼樹的構造方法、霍夫曼編碼、帶權路徑長度的計算
4、樹的存儲:樹的廣義表表示、樹的雙親表示、樹與二叉樹的對應關系、樹的先根·中根·後根·層次遍歷。
5、堆:堆的定義、堆的插入與刪除演算法
要點:
·形成堆時用到的向下調整演算法及形成堆時比較次數的上界估計
·堆插入時用到的向上調整演算法

第七章 集合與搜索
1、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基本運算、集合的存儲表示
要點:
·用位數組表示集合時集合基本運算的實現
·用有序鏈表表示集合時集合基本運算的實現
2、並查集:並查集定義、並查集的三種基本運算的實現
3、基本搜索方法
要點:
·對一般表的順序搜索演算法(包括有監視哨和沒有監視哨)
·對有序順序表的順序搜索演算法、用判定樹(即擴充二叉搜索樹)描述搜索,以及平均搜索長度(成功與不成功)的計算。
·對有序順序表的折半搜索演算法、用判定樹(即擴充二叉搜索樹)描述搜索,以及平均搜索長度(成功與不成功)的計算。
4、二叉搜索樹:
要點:
·動態搜索樹與靜態搜索樹的特性
·二叉搜索樹的定義、二叉搜索樹上的搜索演算法、二叉搜索樹搜索時的平均搜索長度(成功與不成功)的計算。
·AVL樹結點上的平衡因子、AVL樹的平衡旋轉方法
·高度為h的AVL樹上的最少結點個數與最多結點個數
· AVL樹的搜索方法、插入與刪除方法

第八章 圖
1、圖:圖的定義與圖的存儲表示
要點:
·鄰接矩陣表示(通常是稀疏矩陣)
·鄰接表與逆鄰接表表示
·鄰接多重表(十字鏈表)表示
2、深度優先遍歷與廣度優先遍歷
要點:
·生成樹與生成樹林的定義
·深度優先搜索是個遞歸的過程,而廣度優先搜索是個非遞歸的過程
·為防止重復訪問已經訪問過的頂點,需要設置一個訪問標志數組visited
3、圖的連通性
要點:
·深度優先搜索可以遍歷一個連通分量上的所有頂點
·對非連通圖進行遍歷,可以建立一個生成森林
·對強連通圖進行遍歷,可能建立一個生成森林
·關節點的計算和以最少的邊構成重連通圖
4、最小生成樹
要點:
·對於連通網路、可用不會構成環路的權值最小的n-1條邊構成最小生成樹
·會畫出用Kruskal演算法及Prim演算法構造最小生成樹的過程
5、單源最短路徑
要點:
·採用逐步求解的方式求某一頂點到其他頂點的最短路徑
·要求每條邊的權值必須大於零
6、活動網路
要點:
·拓撲排序、關鍵路徑、關鍵活動、AOE網
·拓撲排序將一個偏序圖轉化為一個全序圖。
·為實現拓撲排序,要建立一個棧,將所有入度為零的頂點進棧
·關鍵路徑的計算

第九章 排序
1、基本概念:關鍵碼、初始關鍵碼排列、關鍵碼比較次數、數據移動次數、穩定性、附加存儲、內部排序、外部排序
2、插入排序:
要點:
·當待排序的關鍵碼序列已經基本有序時,用直接插入排序最快
3、選擇排序:
要點:
·用直接選擇排序在一個待排序區間中選出最小的數據時,與區間第一個數據對調,而不是順次後移。這導致方法不穩定。
·當在n個數據(n很大)中選出最小的5 ~ 8個數據時,錦標賽排序最快
·錦標賽排序的演算法中將待排序的數據個數n補足到2的k次冪2k-1<n≤2k
·在堆排序中將待排序的數據組織成完全二叉樹的順序存儲。
4、交換排序:
要點:
·快速排序是一個遞歸的排序方法
·當待排序關鍵碼序列已經基本有序時,快速排序顯著變慢。
5、二路歸並排序:
要點:
·歸並排序可以遞歸執行
·歸並排序需要較多的附加存儲。可以採用一種"推拉法"(參見教科書上習題)實現歸並排序,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O (n)、空間復雜度為O(1)
·歸並排序對待排序關鍵碼的初始排列不敏感,排序速度較穩定
6、外排序
要點:
·多路平衡歸並排序的過程、I/O緩沖區個數的配置
·外排序的時間分析、利用敗者樹進行多路平衡歸並
·利用置換選擇方法生成不等長的初始歸並段
·最佳歸並樹的構造及WPL的計算

第十章 索引與散列
1、線性索引:
要點:
·密集索引、稀疏索引、索引表計算
·基於屬性查找建立倒排索引、單元式倒排表
2、動態搜索樹
要點:
·平衡的m路搜索樹的定義、搜索演算法
·B樹的定義、B樹與平衡的m路搜索樹的關系
·B樹的插入(包括結點分裂)、刪除(包括結點調整與合並)方法
·B樹中結點個數與高度的關系
·B+樹的定義、搜索、插入與刪除的方法
3、散列表
要點:
·散列函數的比較
·裝填因子 a 與平均搜索長度的關系,平均搜索長度與表長m及表中已有數據對象個數n的關系
·解決地址沖突的(閉散列)線性探查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線性探查法的刪除問題、散列表類的設計中必須為各地址設置三個狀態
·線性探查法中的聚集問題
·解決地址沖突的(閉散列)雙散列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雙散列法中再散列函數的設計要求與表長m互質,為此m設計為質數較宜
·解決地址沖突的(閉散列)二次散列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注意:二次散列法中裝填因子 a 與表長m的設置
·解決地址沖突的(開散列)鏈地址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的計算

熱點內容
FTP伺服器本地策略 發布:2025-01-13 13:20:47 瀏覽:485
地下城堡2掛機腳本 發布:2025-01-13 13:20:44 瀏覽:205
web雲伺服器配置 發布:2025-01-13 13:19:54 瀏覽:459
小康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1-13 13:19:13 瀏覽:41
javafile類 發布:2025-01-13 13:19:08 瀏覽:83
c語言求逆 發布:2025-01-13 13:14:43 瀏覽:929
中控大屏怎麼看配置 發布:2025-01-13 13:11:33 瀏覽:912
linux多行刪除 發布:2025-01-13 13:06:01 瀏覽:200
傳奇3離線腳本 發布:2025-01-13 13:05:08 瀏覽:751
java請求https 發布:2025-01-13 12:53:35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