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有哪些資源配置
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
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由於存在著公共品、壟斷、信息不對稱、經濟活動的外在性等情況,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還需要政府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二是財政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實現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如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項目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政府就可通過產業政策指導和集中性資金支持,防止規模不經濟的產生。
除了政府直接投資外,還可利用財政稅收政策引導企業投資方向,以及補貼等方式調節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
三是市場無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一般以稅收等形式籌措資金,以不損害市場機制和秩序為原則,提供公共商品。
(1)市場有哪些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
(1)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後期,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基本特點就是國家對整個經濟活動和經濟生活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國家指令性計劃是生產單位進行生產經營和經濟決策的推一依據。
在一定時期,這種計劃經濟體制曾獲得成功,但到50年代後期,它的弊端日益明顯,經濟結構失衡,政企職責不分,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不徹底改變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就不可能使我國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2)我國改革實踐選擇。20多年的改革實踐證明:要使社會主義經濟充滿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則必須從根本上破除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理論探索的科學結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探索,隨著認識的提高,理論探討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
② 市場如何配置資源怎樣理解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是通過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實現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經濟運動形態。
基本特徵主要有:
1、市場經濟是自主經濟。市場主體不管是人還是企業,必須具有獨立的產權,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
2、市場經濟是平等經濟。由於價值規律的作用,商品交換只能在等價的基礎上進行。
3、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由於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生產者都力圖使單位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必然存在競爭。
4、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市場經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
5、市場經濟是服務經濟。商品只有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才能實現其使用價值,商品生產者只有為他人和社會更好地服務才能獲得更大的盈利。
③ 四種資源配置方式,哪種經濟效率最高
四種資源配置方式中,市場經濟的經濟效率較高。
市場經濟的高效率是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但更是市場經濟機理驅動的結果。
1、市場經濟效益第一的逐利節省性能夠帶來高效率。市場經濟效益第一的逐利機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經濟資源的作用,最有效地防止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市場經濟的逐利性能夠使生產經營者把最好的優勢資源或優良資源,選擇出來加以利用,而把不好的資源和非優勢的資源排斥掉,保證國民經濟高效發展。所謂優勢資源或優良資源,就是那些效用性最高.成本最便宜的資源。
2、市場經濟實力取勝的競爭求先性能夠帶來高效率。市場經濟是競爭性很強的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生產經營者的經濟利益歸根到底只能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使商品所包含的個別勞動時間等於或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價值等於或低於社會價值的途徑來取得,因而在市場競爭還未展開之 前,實力取勝的競爭機理就會使生產經營者千方百計,絞盡腦 汁地改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不斷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創新。
3、市場經濟取長補短的開放合作性能夠帶來高效率。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它與壟斷、封閉是相對立的。開放 是一種交流,也是一種合作,交流和合作是開放的內在要求。在 開放合作中既能夠揚長避短。又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可 以揚己之長。補人之短.獲得開放經濟的效益。眾所周知,科學 技術、管理方法等是沒有階級性和國界的。它們可以在開放合 作中為世界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共用。
(3)市場有哪些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的資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自給自足經濟,即每個家庭或者村落生產他們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經濟效率十分低下。
2、計劃經濟,即生產資料歸由政府代表的國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計劃來解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等問題。
3、市場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經濟決策高度分散,資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場價格機制解決。
4、混合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經濟的私人所有和國家所有相結合,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
上述四種類型的資源配置方式中,市場經濟的經濟效率較高。市場機制是解決資源優化配置,增進社會福利的有效機制。
④ 所謂資源配置是指哪些資源
資源配置有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
計劃經濟是由國家統一管理財經,國家管理高度集中.建國初期為了解決中央財政困難,中央決定由中央集中管理財經.這在當時是正確的,有利於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嚴重的蔽端,如政企不分,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從而阻礙了生產的發展,不利於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發展緩慢.
市場經濟是通過供求關系和價值規律來調節資源配置.企業處於資源配置的主導地位,按照市場競爭的原則,自由調節資源的配置,政府不予指導和管理。我國正處於以上兩種方式的矛盾點,即:國家的宏觀調控職能沒有充分有效發揮,同時又存在較大的干預問題;市場的自發調節行為存在較大的混亂,價格機制沒有完全建立。
⑤ 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方式主要是包括計劃配置方式和市場配置方式,其運動形態如下:
1、計劃配置方式
計劃配置方式的運動形態是由政府決定的,通過計劃機制發揮作用來實現資源配置的,即是由政府按照預定的計劃,通過行政手段將社會資源分配到各個部門。總體上保持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2、市場配置方式
市場配置方式的運動形態是由市場主體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為適應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決定的,即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5)市場有哪些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1、市場配置資源提高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使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和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使自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即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社會價值。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從自身利益出發,會主動地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2、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企業作為市場調節信號的接收者,主要通過市場價格的漲落,了解市場供求狀況,並據此安排和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品種、數量和規模,進行生產要素的組合。
3、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企業從事商品生產經營必然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競爭。競爭以外部的強制力,迫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勵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促使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和銳意進取的活力。
⑥ 資源配置方式有哪幾種類型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方式主要有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方式。計劃經濟是通過中央計劃直接調節資源配置的經濟組織方式;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調節資源配置的經濟組織形式。計劃機制是指計劃指標、經濟杠桿和經濟政策等計劃要素相互聯系和作用的制約關系及其調節功能。它具有自覺性、事前性和宏觀性等特點。計劃機制的優點是:(1)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重點建設;(2)進行經濟預測,制定經濟發展戰略;(3)在宏觀上統籌規劃經濟總量、重大經濟結構、生產力布局;(4)可以合理調節收入分配,防止兩極分化;(5)可以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並使之協調發展。計劃機制的缺點是:(1)難以對微觀經濟活動和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發揮作用;(2)容易損害經濟主體的利益,造成動力不足和效率低下;(3)容易脫離實際,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市場機制是指市場運行中的價格、供求和競爭等市場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約關系及其調節功能。它具有自發性、靈活性、事後性和微觀性等特點。市場機制的優點是:(1)能夠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2)能給企業以動力和壓力,實現優勝汰劣,促進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3)能夠對各種經濟信號作出靈敏反映,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協調。市場機制的缺點是:(1)對經濟總量、重大的經濟結構和生態環境等的調節無能為力;(2)容易產生盲目性和自發波動;(3)會引起兩極分化。
⑦ 在現代經濟中,資源配置有哪兩種不同的形式
市場和計劃是兩種基本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配置資源通過價格、競爭、供求配置資源。中國海爾集團並購日本三洋電機公司白色家電業務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
也不存在「西方經濟學」與「東方經濟學」或「美國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的概念。然而,這樣說並不排斥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來研究特定地區在特定時間內的經濟行為和現象;實際上,做研究時必須要考慮到某地某時的具體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環境條件。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和現象的社會科學。
現代經濟學以研究市場經濟中的行為和現象為核心內容,而市場經濟已被證明是唯一可持續的經濟體制。
現代經濟學代表了一種研究經濟行為和現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為理論分析框架,它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視角(perspective)、參照系(reference)或基準點(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現代經濟學理論的訓練,是從這三方面入手的。理解現代經濟學的理論,也需要懂得這三個部分。
⑧ 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類型有哪些
一是政府的公權力;二是企業的公權力;三是家庭的公權力;四是個人的私權力。五是行業組織的公權力等。
市場里所有的資源或是商品的價格、質量、數量、品種、安全性等都由這些大小不同的組織體和個人說的算。只不過是各管各的一段路,各干各個活。合在一塊就互相配置了。其中現在的企業是配置資源的核心。其它組織都要維圍繞他轉。企業才是他媽的市場呢。
⑨ 資源配置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定義
在經濟學中,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廣義資源是指經濟資源或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可以說,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任何社會,人的需求作為一種慾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求的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資源具有稀缺性。
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資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
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相關原理
社會資源的配置是通過一定的經濟機制實現的。動力機制,資源配置的目標是實現最佳效益,在資源配置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經濟主體實現的條件下,實現不同經濟主體的利益,就成為它們配置資源的動力,從而形成資源配置的動力機制。信息機制,為了選擇合理配置資源的方案,需要及時、全面地獲取相關的信息作為依據,而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和利用是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機制實現的,如信息的傳遞可以是橫向的或者是縱向的。決策機制,資源配置的決策權可以是集中的或分散的,集中的權力體系和分散的權力體系,有著不同的權力制約關系,因而形成不同的資源配置決策機制。
相關特點
[1](一)影響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項因素,包括投資者的投資周期,資產負債狀況、財務變動狀況與趨勢、財富凈值、風險偏好等因素。
(二)影響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狀況以及相關關系的資本市場環境因素,包括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狀況與發展動向、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經濟周期波動、監管等。
(三)資產的流動性特徵與投資者的流動性要求相匹配的問題。
(四)投資期限。投資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資產(如債券等)之間進行選擇時,需要考慮投資期限的安排問題。
(五)稅收考慮。稅收結果對投資決策意義重大,因為任何一個投資策略的業績都是由其稅後收益的多少來進行評價的。
基本實現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力量。但市場配置資源客觀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資源配置盡善盡美。當一定時期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存在失衡時,國家可通過財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資源轉移分配到急需發展的領域,使經濟結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如在地區結構調整中,加快西部地區發展,保持東部、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對社會物質資源的安排和搭配。資源配置合理,就能節約資源,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資源配置不合理,就會造成社會性資源浪費。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在增加,而大多數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因此,合理配置資源,使資源得到有效使用是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合理配置資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優化配置資源。使全社會資源生產總量與使用總量平衡,資源的生產結構與需求結構一致,全社會資源配置合理。(2)節約使用資源。努力降低消耗,有效使用,對貴重稀缺資源,可採取替代措施。(3)保證重點產業對資源的需要。根據重點產業對資源的要求,重點支持國家重點產業和企業的生產。資源配置的方法主要有計劃配置和市場調節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配置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即根據市場供求規律和支配資源流向、流量及消費強度。
分類介紹
資源配置的類型按照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容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自然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
計劃方式
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計劃配置方式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設想,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將由全社會佔有,商品貨幣關系將不再存在,因而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計劃,即通過社會的統一計劃來決定資源的配置。在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正是按照這一理論來實踐的,把計劃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國改革開放以前的一段時間里,計劃也曾經是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場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計劃資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
市場方式
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始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所有產品、資源都變成了可以交換的商品,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進入市場的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從而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越來越大,市場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作用介紹
積極
資源配置市場調節的積極作用
第一,促進勞動效率
提高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效率提高。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要使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和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使自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即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社會價值。在競爭的作用下,勞動生產率較高、個別價值較低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能夠以高於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以此獲得較高的收入。相反,勞動生產率較低,個別價值較高的企業,在競爭中處於被動地位,可能按低於其個別價值的價格出售產品,獲得較少的收入以至蝕本。這樣,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從自身利益出發,會主動地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經營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第二,實現產需銜接
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要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實現產需銜接。
企業作為市場調節信號的接受者,主要通過市場價格的漲落,了解市場供求狀況,並據此安排和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品種、數量和規模,進行生產要素的組合。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意味著該商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企業就會自動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反之,若某種商品價格下跌,表明該種商品在市場上供過於求,企業則會縮小生產規模,或調整經營方向,轉而生產其他商品。市場是企業的「生命」,關繫到企業經營效益的好壞和企業的發展。所以,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第三,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發揮競爭和優勝劣汰機制,增進商品生產經營能力。
企業從事商品生產經營必然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激烈的競爭。競爭以外部的強制力,迫使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勵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促使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和銳意進取的活力。
消極
資源配置市場調節的缺陷和局限性
第一: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
市場主體都是從本位利益出發,按照市場信號調整微觀經濟個量資源配置,不可能洞察國民經濟全局並直接按照社會實際需要組織生產。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往往要通過反復多次的市場自發調節並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才能實現供求總量的平衡和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還會帶來過剩供給和虛假繁榮,而一旦支撐虛假繁榮的鏈條受到破壞,經濟運行就會發生紊亂。因此,市場對國民經濟重大的結構調整、重大建設和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調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對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加以必要的宏觀調控,會導致經濟生活的劇烈震盪。
第二:市場對壟斷產品的調節
市場調節對壟斷性產品的調節是乏力的
在壟斷條件下,壟斷企業可以對其銷售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實行控制,從而通過提高產品價格高於邊際成本或限制產量的辦法來獲取超額利潤。因此,壟斷的存在會約束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阻礙資源配置的優化。
第三:調節會造成外部不經濟
市場調節會造成外部不經濟
各個市場主體的經濟費用和社會經濟費用之間,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一家企業為了節約自己的費用而將污染物排放出去,使得其他企業或社會付出額外的費用甚至更大的費用而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對於這種外部不經濟問題,市場調節是無力解決的。
第四:不能有效提供產品勞務
市場調節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和勞務
例如,國防、社會治安以及社會公共設施,就是這類公共產品和勞務。這一類產品和勞務,是由社會共同消費的,不可能由個別企業按照市場交易規則來提供。
第五:不能解決收入社會問題
不能解決收入不公平和社會不公平的問題
市場調節要求商品生產經營者在市場上遵守等價交換原則和平等競爭規則,但卻默認競爭結果的不平等性,市場不會因為經濟當事人的收入差距和社會不公平而對低收入者採取價格優惠、對高收入者實行高價限制。
⑩ 資源配置包括哪三個方面內容
1、在戰略思維的層面上,資源整合是系統論的思維方式,就是要通過組織和協調,把企業內部彼此相關但卻彼此分離的職能,把企業外部既參與共同的使命又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合作夥伴整合成一個為客戶服務的系統,取得1+1大於2的效果。2、在戰術選擇的層面上,資源整合是優化配置的決策。就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突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尋求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目的是要通過組織制度安排和管理運作協調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優勢資源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獲得整體效用最大化。
企業對不同類型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融合,使之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並創造出新的資源的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
一方面,優勢資源整合是企業績效的重要源泉。在企業續效的解釋變數中,資源整合比領導素質、組織結構、管理技能或方法等更為重要。
另一方面,優勢資源整合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源泉。市場競爭優勢常常屬於那些善於進行資源整合企業,而不是那些擁有大量資源的企業,也不是那些投入巨資進行開發新資源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