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原油存儲除蠟工藝

原油存儲除蠟工藝

發布時間: 2022-07-18 05:12:39

1. 誰知道油井出油管線上附著的蠟層,除了用熱油外,還能怎麼除蠟

專業說法是油井清蠟,或者清防蠟。
石蠟或石蠟沉積物存在於各種級別的原油里。在採油期間,含油混合物從井底采出,並隨著環境(壓力和溫度)而改變。當環境發生改變,這些成分也會隨著改變。石蠟一旦與油一起流出來,它們會作為一種單獨、半固態液相從油中被分離出來,變得無法流動,並在出油管線、管道上和其它所能夠接觸到的設備上形成沉積物。
引起油井停機和維修的最常見原因是石蠟積聚,這是因為石蠟在原油中形成結晶沉積後覆蓋在管件、設備、管線以及油罐的罐壁和罐底。這些石蠟是分子鏈長度C20到C50的飽和非極性烴。
採油期間,原油中石蠟的有以下三種主要變數:
● 石蠟結晶並從原油析出的溫度
● 原油中石蠟數量
● 采出水中的微反向乳液
開采期間,如果沒有額外加熱,那麼油溫從其離開地層時開始降低一直持續到原油抵達煉油廠。當溫度降至低於石蠟結晶點,石蠟被析出原油,形成結晶後慢慢變大並沉積到管件和設備表面。石蠟結晶生長主要發生以下地方:
● 在井孔附近的地層中
● 採油管道或油井管套內部
● 管線內部
● 處理和分離設備內部
● 儲油設備內部

如果油井存在過量的石蠟沉積物,會限制原油流動並最終完全堵塞輸油管線。當含有石蠟的小型膠束(微反相乳液)懸浮於采出水中時,會發生經常被忽略的另一個問題:當這些含石蠟的采出水被再注入到地層中時,所含石蠟能夠堵塞油管射孔和孔喉,甚至堵塞地層。
目前已經研發及應用了一些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包括:
● 使用保溫層減少熱損失
● 系統加熱
● 熱油
● 溶劑沖洗
● 化學處理
為管線保溫和加熱是最有效的表面解決方案。保溫層是首選處理方案,因為其它技術處理期間需要停機停產。但無管線保溫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運行成本過高。而且這種處理方法不能用於井下清蠟。
熱油是處理井下石蠟的最常見技術。原油被加熱到遠高於石蠟結晶點的溫度,然後熱油通過存在石蠟積聚的油井、管線和設備進行循環。熱油處理方法的優勢是終端產品可以直接被輸送到產油罐,其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 比較大的設備,需要熱源。
● 取決於原油的溫度,熱油處理不能完全為設備清蠟。硬石蠟需要用更高的溫度熔化,因此硬石蠟能夠長期積聚無法被去除。
● 在熱油處理期間,必須停產。
● 熔化的石蠟通過油井射孔被注入到地層中,冷卻並結晶,堵塞蓄水池的水流入井孔。如果重新熱油可能造成地層損傷和儲量損失。
● 揮發油的高溫可能危害工人安全。
溶劑沖洗與熱油類似,只不過是用溶劑(二甲苯)代替熱油去除石蠟。溶劑沖洗的優勢在於不依靠溫度熔化石蠟,這種方法對於處理高熔點石蠟十分有效,終端產品可以直接被輸送到採油罐。而其缺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 溶劑成本高。
● 溶劑通常是易揮發的危險材料。
● 溶劑比原油更易燃,火花、摩擦或靜電都可能導致突然著火,危害工人和設備的安全。
化學處理因為將少量化學物質添加到原油、采出水或連續向下送入油井背面的流體中。這些化學物質改變結晶形成的機理,將石蠟驅散回原油中。當進行批量處理時,這些化學溶液像熱油一樣被循環。有時會使用兩種化學物質,一種用於將石蠟驅散回原油中,另外一種將石蠟脫乳出采出水。化學處理的優勢在於其可以防止石蠟形成,而不是在發生石蠟沉積後再進行處理,而且化學處理比熱油處理和溶劑沖洗需要更少的設備。
給分吧

2. 如何將舊油罐內清洗干凈

有兩種方法:
1、傳統的人工清罐法是用大量蒸汽「蒸罐」, 讓凝油直接與蒸汽接觸,使凝油融化,使輕質組分流失,從而破壞了原油的質量。而COW 方法是靠清洗油沖擊沉積物,由於稀釋、溶解和擴散作用,回收的原油不會在短期內形成沉積物。回收的原油中,不增加含水量,含蠟量降低,不含砂或雜物。

2、石油儲罐COW原油清洗工藝是利用噴射清洗機將清洗介質在一定的溫度、壓力和流量下噴射到待清洗表面,除去表面凝結物和淤渣,並對其進行處理和回收的一種工藝方法,其清洗介質是原油或同種介質。根據施工要求和現場狀況,熱水和柴油也作為清洗介質在原油清洗後使用, 因原油中含有輕質組分即溶劑成分, 加速了沉積物油分中的凝結物和淤渣的解體,經破碎後的淤渣與清洗油混合、溶解、擴散,最終被抽吸回收。原油清洗工藝須藉助較純凈的原油,通常需有一個與被清洗罐相鄰的儲油罐,該罐通常也作為原油回收罐。原油清洗設備與清洗罐和回收罐是用工藝管線聯接到一起的,組成一個清洗系統。

要知道更多具體的操作,就這個網站去看www.cqyouguan.cn

3. 石油蠟的油田除蠟方法

由於各個油田的情況不同,蠟的性質也會各異,在常規的原油開采過程中,除蠟的方法主要為:機械方法、熱力學方法及化學方法等。近年來,人們又摸索出一些新的除蠟方法。
有一種間接的除蠟方法,可利用太陽能進行二次採油。它是在井口將采出的原油加熱,再將一部分加熱了的原油注回油層中去,從而降低了油層中剩餘原油的黏度,使這部分原油易於開采、泵送和處理加工。首先,科技人員利用太陽能(也可以利用地熱等其他低價能量)加熱原油儲罐內密閉的換熱盤管中的循環工作液體,工作液體將熱能傳遞給儲罐中的原油;然後,再將已加熱的原油泵入油層,加熱油層中的剩餘原油,使其黏度下降,提高原油採收率。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儲油罐通常位於一口或多口生產井附近,用於臨時儲存從油井輸出的原油。
在現階段,我國的油井大多數還使用傳統的刮蠟器方法除蠟,費時又費工,效率低下。而國外一些油田,目前已開始採用商品化的細菌製品,控制油井結蠟。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將固態的或液態的細菌製品注入到適合的油井井底,使細菌在那裡生長繁殖並不斷地氧化原油中的蠟質組分,同時產生有機酸等中間代謝產物,減少原油中的蠟質含量,增加蠟質組分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從而達到控制油井結蠟的目的。

4. 簡單的說下石油開採的工藝過程。

石油開採的工藝過程:
1、通過抽油機帶動井下深井泵將原油由地下輸送到地面。

2、由地面管網輸到送採油中轉站。
3、一般的中轉站都有沉降罐對站外來液進行初步處理,再由中轉站經加熱爐加溫後由離心泵通過長輸管線輸送到聯合站進行進一步處理。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體礦物。1982年世界石油產量為26.44億噸,天然氣為15829億立方米。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油氣從儲層流入井底,又從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驅動方式。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體礦物。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生的油狀液體礦物稱石油,把可燃氣體稱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研究的深入,認識到它們在組成上均屬烴類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聯系,因此把它們統稱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會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氣態、液態和固態烴類化合物以及少量雜質組成的復雜混合物。所以石油開采也包括了天然氣開采。
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石油是重要能源,同煤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等重的石油燃燒熱比標准煤高50%)、運輸儲存方便、燃燒後對大氣的污染程度較小等優點。從石油中提煉的燃料油是運輸工具、電站鍋爐、冶金工業和建築材料工業各種窯爐的主要燃料。以石油為原料的液化氣和管道煤氣是城市居民生活應用的優質燃料。飛機、坦克、艦艇、火箭以及其他航天器,也消耗大量石油燃料。因此,許多國家都把石油列為戰略物資。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世界能源消費的構成中,石油已超過煤而躍居首位。1979年佔45%,預計到21世紀初,這種情況不會有大的改變。石油製品還廣泛地用作各種機械的潤滑劑。瀝青是公路和建築的重要材料。石油化工產品廣泛地用於農業、輕工業、紡織工業以及醫葯衛生等部門,如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製品,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1982年世界石油產量為26.44億噸,天然氣為15829億立方米。1973年以來,三次石油漲價和1982年的石油落價,都引起世界經濟較大的波動(見世界石油工業)。
油氣聚集和驅動方式油氣在地殼中生成後,呈分散狀態存在於生油氣層中,經過運移進入儲集層,在具有良好保存條件的地質圈閉內聚集,形成油氣藏。在一個地質構造內可以有若干個油氣藏,組合成油氣田。
儲層 貯存油氣並能允許油氣流在其中通過的有儲集空間的岩層。儲層中的空間,有岩石碎屑間的孔隙,岩石裂縫中的裂隙,溶蝕作用形成的洞隙。孔隙一般與沉積作用有關,裂隙多半與構造形變有關,洞隙往往與古岩溶有關。空隙的大小、分布和連通情況,影響油氣的流動,決定著油氣開採的特徵(見石油開發地質)。
油氣驅動方式 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油氣從儲層流入井底,又從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驅動方式。主要有:①水驅油藏,周圍水體有地表水流補給而形成的靜水壓頭;②彈性水驅,周圍封閉性水體和儲層岩石的彈性膨脹作用;③溶解氣驅,壓力降低使溶解在油中的氣體逸出時所起的膨脹作用;④氣頂驅,存在氣頂時,氣頂氣隨壓力降低而發生的膨脹作用;⑤重力驅,重力排油作用。當以上天然能量充足時,油氣可以噴出井口;能量不足時,則需採取人工舉升措施,把油流驅出地面(見自噴採油法,人工舉升採油法)。
石油開採的特點與一般的固體礦藏相比,有三個顯著特點:①開採的對象在整個開採的過程中不斷地流動,油藏情況不斷地變化,一切措施必須針對這種情況來進行,因此,油氣田開採的整個過程是一個不斷了解、不斷改進的過程;②開采者在一般情況下不與礦體直接接觸。油氣的開采,對油氣藏中情況的了解以及對油氣藏施加影響進行各種措施,都要通過專門的測井來進行;③油氣藏的某些特點必須在生產過程中,甚至必須在井數較多後才能認識到,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勘探和開采階段常常互相交織在一起(見油氣田開發規劃和設計)。
要開發好油氣藏,必須對它進行全面了解,要鑽一定數量的探邊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資料來確定油氣藏的各種邊界(油水邊界、油氣邊界、分割斷層、尖滅線等);要鑽一定數量的評價井來了解油氣層的性質(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氣層厚度變化,儲層物理性質,油藏流體及其性質,油藏的溫度、壓力的分布等特點,進行綜合研究,以得出對於油氣藏的比較全面的認識。在油氣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氣藏本身,而要同時研究與之相鄰的含水層及二者的連通關系(見油藏物理)。
在開采過程中還需要通過生產井、注入井和觀察井對油氣藏進行開采、觀察和控制。油、氣的流動有三個互相聯接的過程:①油、氣從油層中流入井底;②從井底上升到井口;③從井口流入集油站,經過分離脫水處理後,流入輸油氣總站,轉輸出礦區(見油藏工程)。
石油開采技術
測井工程 在井筒中應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鑽過的岩層和油氣藏中的原始狀況和發生變化的信息,特別是油、氣、水在油藏中分布情況及其變化的信息,通過電纜傳到地面,據以綜合判斷,確定應採取的技術措施(見工程測井,生產測井,飽和度測井)。
鑽井工程 在油氣田開發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設一個油氣田中,鑽井工程往往要佔總投資的50%以上。一個油氣田的開發,往往要打幾百口甚至幾千口或更多的井。對用於開采、觀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產井、注入井、觀察井以及專為檢查水洗油效果的檢查井等)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應保證鑽出的井對油氣層的污染最少,固井質量高,能經受開采幾十年中的各種井下作業的影響。改進鑽井技術和管理,提高鑽井速度,是降低鑽井成本的關鍵(見鑽井方法,鑽井工藝,完井)。
採油工程 是把油、氣在油井中從井底舉升到井口的整個過程的工藝技術。油氣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層的能量自噴,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氣舉等人工增補的能量舉出。各種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經常出現的結蠟、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證油井正常生產。水力壓裂或酸化等增產措施,能提高因油層滲透率太低,或因鑽井技術措施不當污染、損害油氣層而降低的產能。對注入井來說,則是提高注入能力(見採油方法,采氣工藝,分層開采技術,油氣井增產工藝)。
油氣集輸工程 是在油田上建設完整的油氣收集、分離、處理、計量和儲存、輸送的工藝技術。使井中采出的油、氣、水等混合流體,在礦場進行分離和初步處理,獲得盡可能多的油、氣產品。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環境。減少無效損耗(見油田油氣集輸)。
石油開采中各學科和工程技術之間的關系見圖。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模開采和應用,是近百年的事。美國和俄國在19世紀50年代開始了他們各自的近代油、氣開采工業。其他國家稍晚一些。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與數學、力學、地質學、物理學、機械工程、電子學等學科發展有密切聯系。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對油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這個階段技術上的主要標志是以利用天然能量開采為主。石油的採收率平均只有15~20%,鑽井深度不大,觀察油藏的手段只有簡單的溫度計、壓力計等。
第二階段 從3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以建立油田開發的理論體系為標志。主要內容是:①形成了作為鑽井工程理論基礎的岩石力學;②基本確立了油藏物理和滲流力學體系,普遍採用人工增補油藏能量的注水開采技術。在蘇聯廣泛採用了早期注水保持地層壓力的技術,使石油的最終採收率從30年代的15~20%,提高到30%以上,發展了以電測方法為中心的測井技術和鑽4500米以上的超深井的鑽井技術。在礦場集輸工藝中廣泛地應用了以油氣相平衡理論為基礎的石油穩定技術。基本建立了與油氣田開發和開采有關的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體系。
第三階段 從60年代開始,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用於油、氣田開發為標志,開發技術迅速發展。主要方面有:①建立的各種油層的沉積相模型,提高了預測儲油砂體的非均質性及其連續性的能力,從而能更經濟有效地布置井位和開發工作;②把現代物理中的核技術應用到測井中,形成放射性測井技術,與原有的電測技術,加上新的生產測井系列,可以用來直接測定油藏中油、氣、水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開發階段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③對油氣藏內部在採油氣過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現象及在多孔介質中的多相滲流的規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根據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對這些現象由定性進入定量解釋(見油藏數值模擬),試驗和開發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技術;④以噴射鑽井和平衡鑽井為基礎的優化鑽井技術迅速發展。鑽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種特殊類型的井,包括叢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優質泥漿,使鑽井過程中油層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⑤大型酸化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很多過去沒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藏,特別是緻密氣藏,可以投入開發,大大增加了天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對油井的出砂、結蠟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見稠油開采,油井防蠟和清蠟,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⑥向油層注蒸汽,熱采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開發;⑦油、氣分離技術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自動化和電子監控,使礦場油、氣集輸中的損耗降到很低,並能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
海上油氣開發海上油氣開發與陸地上的沒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建造採油平台的工程耗資要大得多,因而對油氣田范圍的評價工作要更加慎重。要進行風險分析,准確選定平台位置和建設規模。避免由於對地下油藏認識不清或推斷錯誤,造成損失。60年代開始,前瞻中國油田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海上石油開發有了極大的發展。海上油田的採油量已達到世界總採油量的20%左右。形成了整套的海上開采和集輸的專用設備和技術。平台的建設已經可以抗風、浪、冰流及地震等各種災害,油、氣田開採的水深已經超過200米。
當今世界上還有不少地區尚未勘探或充分勘探,深部地層及海洋深水部分的油氣勘探剛剛開始不久,還會發現更多的油氣藏,已開發的油氣藏中應用提高石油採收率技術可以開采出的原油數量也是相當大的;這些都預示著油、氣開採的科學技術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5. 原油提煉的流程圖

從原油到石油的基本途徑一般為:

1、 將原油先按不同產品的沸點要求,分割成不同的直餾餾分油,然後按照產品的質量標准要求,除去這些餾分油中的非理想組分;

2、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生成所需要的組分,進而得到一系列合格的石油產品。

3、石油煉化常用的工藝流程為常減壓蒸餾、催化裂化、延遲焦化、加氫裂化、溶劑脫瀝青、加氫精製、催化重整。

(5)原油存儲除蠟工藝擴展閱讀:

催化劑提煉原油的方法:

所謂催化裂化是指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裂化反應,可以在較低溫度下、較短時間內完成反應,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和汽油的質量。

其反應溫度大體在500攝氏度,反應時間只有幾秒鍾。

催化裂化的原料比較廣泛,最初主要用沸點范圍為350攝氏度至500攝氏度的中間餾分為原料,現在大量採用重質原料(全部或部分摻入常壓渣油或減壓渣油),就是所謂重油催化裂化。

6. 怎麼進行除蠟

除蠟水廣泛應用於電鍍、鍾表、工藝品、飾品等五金行業工件的拋光後之除蠟工藝。注意對產品的粘度、氣味、顏色、透明度等外觀性能進行合理的調配,滿足客戶心理需求,提升產品附加值。除蠟水的研究主要是選擇一些表面活性劑、助劑、緩蝕劑、助溶劑等復合、調配,從而使產品在常溫、加溫,超聲波、浸洗等工藝中都能迅速、徹底去除各種蠟垢,拋光蠟的蠟垢主要由石蠟、脂肪酸、松香皂、金屬氧化物和某些無機固體拋磨小顆粒如:剛玉、碳化硅、高鋁瓷等組成。固體顆粒主要以粉末狀均勻分布於拋光蠟體系中,以及一些打磨布轆殘碎片、打磨出來的金屬基體的粉末物及其氧化物。蠟垢與工件主要以機械粘附、分子間力粘附、靜電力粘附等粘附方式,當機械粘附的蠟垢顆粒小於0.1μm時就較難去除,這是根據較長時間對各種蠟垢觀察所得的結論。

新型高效除蠟水制備的關鍵是對各種表面活性劑、助劑、緩蝕劑等的合理復配,通過降低表面張力,改善潤濕滲透性能和乳化、溶解、增溶等性能,從而加強滲透能力和溶解能力。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復配早就廣泛應用,加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能使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濁點有較寬的范圍,能形成混合膠團;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分子「插入」膠團中,使後來的離子表面活性劑離子頭間斥力減弱,再加上兩種表面活性劑疏水鏈之間的相互作用,更易生成膠團,使混合液體的CMC下降,且表面張力也下降,表面活性增高。

7. 什麼叫原油我們用的石油是不是經過再次分解

1、原油在不同的行業是有不同指的,如:
石油開采中,是指地下儲存的石油;
管道運輸中,是指原始的沒有經過裂化分溜的石油;
煉化中,是指作為原料的石油……
2、一般情況下原油是不能直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必須經過一系列處理加工,但不叫「分解」
3、以下是關於原油 的學術定義:
概念
石油也稱原油或黑色金子,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不過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差別。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當今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

原油中碳元素佔83%一87%,氫元素佔11%一14%,其它部分則是硫、氮、氧及金屬等雜質。
石油的發現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應用石油的國家。

900年前宋代著名學者沈括,對我國古代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知識方面提出了極其卓越的見解。他的見解比西歐學者最初認識到化石是生物遺跡要早四百年。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訪河北西路時,發現太行山山崖間有很多螺蚌殼及如鳥卵之石,從而推斷這里原來是太古時代的海濱,是由於海濱的介殼和淤泥堆積而形成的,並根據古生物的遺跡正確地推斷出海陸的變遷。

1080年(元豐三年),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發現和考察了鹿延境內石油礦藏與用途。他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 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采入罐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道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從上面記載來看,沈括不僅發現了石油並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雖然他當時所謂用途著重於煙墨製造,但他確預料到「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遠見為今天所驗證。而今天我們所說「石油」二字也是他創始使用的,並寫了我國最早的一首石油詩:「二朗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沭陽塵。」

人類正式進入石油時代是在1867年。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到40.4%,而煤炭所佔比例下降到38.8%。石油需求的增長和石油貿易的擴大起因於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使用。一戰以前,石油主要被用於照明,主要產油國美國和俄羅斯同時也是主要的消費國。在一戰中,石油的戰略價值已初步顯現出來,由於石油燃燒效能高,輕便,對於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戰略意義。20世紀20年代,由於石油成為內燃機的動力,石油需求和貿易迅速擴大。據王亞棟的統計,到1929年石油貿易額已達到11.7億美元。該時期國際石油貨流的流向主要是從美國、委內瑞拉流向西歐。同時,蘇聯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末,美、蘇成為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石油國際貿易開始在全球能源貿易中占據顯要位置,推動了能源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並動搖了煤炭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二戰期間,石油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在二戰期間成為盟國的主要能源供應者。二戰後,美國一度掌握世界原油產量的2/3。從1859 年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戰之後的一段時間,世界能源版圖被稱之為「墨西哥灣時代」。王亞棟認為,「墨西哥灣時代」的形成發展期同時也是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膨脹,最終在西方世界確立其霸權的時期。這一時期幾乎與美國國內的石油開發同步。美國在「墨西哥灣時代」對石油的控制,促進鞏固了美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為美國建立世界霸權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劑。
分類和理化性質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的性質包含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顏色、密度、粘度、凝固點、溶解性、發熱量、熒光性、旋光性等;化學性質包括化學組成、組分組成和雜質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對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間,少數大於0.95或小於0.75,相對密度在0.9~1.0的稱為重質原油,小於0.9的稱為輕質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動時所引起的內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決於溫度、壓力、溶解氣量及其化學組成。溫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壓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氣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輕質油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變化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間,粘度大的原油俗稱稠油,稠油由於流動性差而開發難度增大。一般來說,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較大。

凝固點:原油冷卻到由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稱為凝固點。原油的凝固點大約在-50℃~35℃之間。凝固點的高低與石油中的組分含量有關,輕質組分含量高,凝固點低,重質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蠟含量高,凝固點就高。

含蠟量:含蠟量是指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蠟和地蠟的百分比。石蠟是一種白色或淡黃色固體,由高級烷烴組成,熔點為37℃~76℃。石蠟在地下以膠體狀溶於石油中,當壓力和溫度降低時,可從石油中析出。地層原油中的石蠟開始結晶析出的溫度叫析蠟溫度,含蠟量越高,析蠟溫度越高。

析蠟溫度高,油井容易結蠟,對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單質硫分)的百分數。原油中含硫量較小,一般小於1%,但對原油性質的影響很大,對管線有腐蝕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害。根據硫含量不同,可以分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膠量:含膠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膠質的百分數。原油的含膠量一般在5%~20%之間。膠質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呈半固態分散狀溶解於原油中。膠質易溶於石油醚、潤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機溶劑中。

其他:原油中瀝青質的含量較少,一般小於1%。瀝青質是一種高分子量(大於1000以上)具有多環結構的黑色固體物質,不溶於酒精和石油醚,易溶於苯、氯仿、二硫化碳。瀝青質含量增高時,原油質量變壞。

原油中的烴類成分主要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根據烴類成分的不同,可分為的石蠟基石油、環烷基石油和中間基石油三類。石蠟基石油含烷烴較多;環烷基石油含環烷烴、芳香烴較多;中間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

目前我國已開採的原油以低硫石蠟基居多。大慶等地原油均屬此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慶原油,硫含量低,蠟含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和商品石蠟。勝利原油膠質含量高(29%),比重較大(0.91左右),含蠟量高(約15-21%),屬含硫中間基。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富有環烷烴和芳香烴,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石油的衡量單位
石油最常用的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即42加侖。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大約有8桶。具體換算關系參照下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侖(美) 加侖(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0.00629

1000 1 264.18 219.98 6.30
儲存與裝卸
1、原油和油品儲存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按照油庫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裝原油或油品還可採用地上儲油、半地下儲油和地下儲油、水封石洞儲油、水下儲油等幾種方式。但不管採用哪種儲存方式,原油特別是油品的儲存都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防變質

在油品儲存過程中,要保證油品的質量,必須注意:降低溫度、空氣與水分、陽光、金屬對油品的影響。

(2)降損耗

目前油庫通常的做法是:選用浮頂油罐、內浮頂油罐;油罐呼吸閥下選用呼吸閥擋板;淋水降溫。

(3)提高油品儲存的安全性

由於油品火災危險性和爆炸危險性較大,故必須降低油品的爆炸敏感性,並應用阻燃性能好的材料。

2、原油和油品裝卸的基本要求

原油和油品的裝卸不外乎以下幾種形式:鐵路裝卸、水運裝卸、公路裝卸和管道直輸。其中根據油品的性質不同,可分為輕油裝卸和粘油裝卸;從油品的裝卸工藝考慮,又可分為上卸、下卸、自流和泵送等類型。但除管道直輸外,無論採用何種裝卸方式,原油和油品的裝卸必須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必須通過專用設施設備來完成。

原油和油品的裝卸專用設施主要有:鐵路專用線和油罐車、油碼頭或靠泊點、油輪、棧橋或操作平台等;專用設備主要有:裝卸油鶴管、集油管、輸油管和輸油泵、發油灌裝設備、粘油加熱設備、流量計等。

(2)必須在專用作業區域內完成。

原油和油品的裝卸都有專用作業區,這些專用作業區通常設有隔離設施與周圍環境相隔離,且必須滿足嚴格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靜電要求。

(3)必須由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完成

(4)裝卸的時間和速度有較嚴格的要求。
石油期貨知識簡介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期貨的產生。石油期貨誕生以後,其交易量一直呈快速增長之勢,目前已經超過金屬期貨,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油期貨是最重要的石油期貨品種,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4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其他石油期貨品種還有取暖油、燃料油、汽油、輕柴油等。NYMEX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規格為每手1000桶,報價單位為美元/桶,該合約推出後交易活躍,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商品期貨合約,它的成交價格成為國際石油市場關注的焦點。

截至2002年1月1日,全球石油估算探明儲量為1413.09億噸,沙烏地阿拉伯為世界石油儲量之首。2001全球原油產量為31.8億噸,排名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中國和挪威。其中俄羅斯和中國產量分別增長了9%和1.8%,俄羅斯從去年的第二位,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產油大國,而中國也從上年的第五位升至第四位。

石油是「工業生產的血液」,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世界產油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於1960年9月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OPEC),現有13個成員國: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厄瓜多、加逢、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部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歐佩克石油蘊藏量最新達到1,1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近80%。

我國石油需求量增長迅速,自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目前年進口原油7000多萬噸,花費近200億美元,前年由於國際油價上漲多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目前我國石油供求和價格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承受的風險越來越大,國內企業對恢復石油期貨交易的呼聲很高。其實我國在石油期貨領域已經有過成功的探索。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貨交易。後來,原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繼推出石油期貨合約。其中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量最大,運作相對規范,佔全國石油期貨市場份額的70%左右。其推出的標准期貨合約主要有大慶原油、90#汽油、0#柴油和250#燃料油等四種,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交易量已超過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貨市場———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國過去在石油期貨領域的成功實踐,為今後開展石油期貨交易提供了寶貴經驗。

8. 石油產品提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特點



冶煉:

原油提煉成品油分幾步?分別能提煉什麽油? 石油是由分子大小和化學結構不同的烴類和非烴類組成的復雜混合物,通過本章所講述的預處理和原油蒸餾方法,可以根據其組分沸點的差異,從原油中提煉出直餾汽油、煤油、輕重柴油及各種潤滑油餾分等,這就是原油的一次加工過程。然後將這些半成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作為原料,進行原油二次加工,如以後章節要介紹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向後延伸的煉制過程,可提高石油產品的質量和輕質油收率。

一、原油的預處理

一 預處理的目的

從地底油層中開采出來的石油都伴有水,這些水中都溶解有無機鹽,如NaCl、MgCl2、CaCl2等,在油田原油要經過脫水和穩定,可以把大部分水及水中的鹽脫除,但仍有部分水不能脫除,因為這些水是以乳化狀態存在於原油中,原油含水含鹽給原油運輸、貯存、加工和產品質量都會帶來危害。

原油含水過多會造成蒸餾塔操作不穩定,嚴重時甚至造成沖塔事故,含水多增加了熱能消耗,增大了冷卻器的負荷和冷卻水的消耗量。原油中的鹽類一般溶解在水中,這些鹽類的存在對加工過程危害很大。

主要表現在:

1、在換熱器、加熱爐中,隨著水的蒸發,鹽類沉積在管壁上形成鹽垢,降低傳熱效率,增大流動壓降,嚴重時甚至會堵塞管路導致停工。

2、造成設備腐蝕。CaCl2、MgCl2水解生成具有強腐蝕性的HCl:MgCl2 + 2H2O Mg(OH)2 + 2HCl如果系統又有硫化物存在,則腐蝕會更嚴重。Fe + H2S FeS + H2 FeS + 2HCl FeCl2 + H2S原油中的鹽類在蒸餾時,大多殘留在渣油和重餾分中,將會影響石油產品的質量。根據上述原因,目前國內外煉油廠要求在加工前,原油含水量達到0.1%~0.2%,含鹽量<5毫克/升~10毫克/升。

二 基本原理

原油中的鹽大部分溶於所含水中,故脫鹽脫水是同時進行的。為了脫除懸浮在原油中的鹽粒,在原油中注入一定量的新鮮水(注入量一般為5%),充分混合,然後在破乳劑和高壓電場的作用下,使微小水滴逐步聚集成較大水滴,借重力從油中沉降分離,達到脫鹽脫水的目的,這通常稱為電化學脫鹽脫水過程。 原油乳化液通過高壓電場時,在分散相水滴上形成感應電荷,帶有正、負電荷的水滴在作定向位移時,相互碰撞而合成大水滴,加速沉降。水滴直徑愈大,原油和水的相對密度差愈大,溫度愈高,原油粘度愈小,沉降速度愈快。在這些因素中,水滴直徑和油水相對密度差是關鍵,當水滴直徑小到使其下降速度小於原油上升速度時,水滴就不能下沉,而隨油上浮,達不到沉降分離的目的。

三 工藝過程

我國各煉廠大都採用兩級脫鹽脫水流程。原油自油罐抽出後,先與淡水、破乳劑按比例混合,經加熱到規定溫度,送入一級脫鹽罐,一級電脫鹽的脫鹽率在90%~95%之間,在進入二級脫鹽之前,仍需注入淡水,一級注水是為了溶解懸浮的鹽粒,二級注水是為了增大原油中的水量,以增大水滴的偶極聚結力。

原油的蒸餾

一 原油蒸餾的基本原理及特點 蒸餾與精餾 蒸餾是液體混合物加熱,其中輕組分汽化,將其導出進行冷凝,使其輕重組分得到分離。蒸餾依據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揮發度)的不同。蒸餾有多種形式,可歸納為閃蒸(平衡汽化或一次汽化),簡單蒸餾(漸次汽化)和精餾三種。

其中簡單蒸餾常用於實驗室或小型裝置上,它屬於間歇式蒸餾過程,分離程度不高。閃蒸過程是將液體混合物進料加熱至部分汽化,經過減壓閥,在一個容器(閃蒸罐、蒸發塔)的空間內,於一定溫度壓力下,使汽液兩相迅速分離,得到相應的汽相和液相產物。精餾是分離液體混合物的很有效的手段,它是在精餾塔內進行的。

2、原油常壓蒸餾特點

原油的常壓蒸餾就是原油在常壓(或稍高於常壓)下進行的蒸餾,所用的蒸餾設備叫做原油常壓精餾塔,它具有以下工藝特點:

(1)常壓塔是一個復合塔 原油通過常壓蒸餾要切割成汽油、煤油、輕柴油、重柴油和重油等四、五種產品餾分。按照一般的多元精餾辦法,需要有n-1個精餾塔才能把原料分割成n個餾分。而原油常壓精餾塔卻是在塔的側部開若於側線以得到如上所述的多個產品餾分,就像n個塔疊在一起一樣,故稱為復合塔。"

(2)常壓塔的原料和產品都是組成復雜的混合物 原油經過常壓蒸餾可得到沸點范圍不同的餾分,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輕質餾分油和常壓重油,這些產品仍然是復雜的混合物(其質量是靠一些質量標准來控制的。如汽油餾程的干點不能高於205℃)。35℃~150℃是石腦油(naphtha)或重整原料,130℃~250℃是煤油餾分,250℃~300℃是柴油餾分,300℃~350℃是重柴油餾分,可作催化裂化原料。>350℃是常壓重油。

(3)汽提段和汽提塔 對石油精餾塔,提餾段的底部常常不設再沸器,因為塔底溫度較高,一般在350℃左右,在這樣的高溫下,很難找到合適的再沸器熱源,因此,通常向底部吹入少量過熱水蒸汽,以降低塔內的油汽分壓,使混入塔底重油中的輕組分汽化,這種方法稱為汽提。汽提所用的水蒸汽通常是400℃~450℃,約為3MPa的過熱水蒸汽。在復合塔內,汽油、煤油、柴油等產品之間只有精餾段而沒有提餾段,這樣側線產品中會含有相當數量的輕餾分,這樣不僅影響本側線產品的質量,而且降低了較輕餾分的收率。所以通常在常壓塔的旁邊設置若干個側線汽提塔,這些汽提塔重疊起來,但相互之間是隔開的,側線產品從常壓塔中部抽出,送入汽提塔上部,從該塔下注入水蒸汽進行汽提,汽提出的低沸點組分同水蒸汽一道從汽提塔頂部引出返回主塔,側線產品由汽提塔底部抽出送出裝置。

9. 蠟含量對原油的影響

塔里木油田測定原油析蠟點提效50倍

石油聘
2018-05-08
「新方法15分鍾就可搞定原油析蠟點的測定,不僅效率高、操作還簡單,省時、省事、省錢,真是一舉三得。」4月23日,塔里木油田質量檢測中心檢驗員黃鳳霞告訴記者。

黃鳳霞口中的「新方法」就是質檢中心創新使用的差示掃描量熱法,相比此前使用的旋轉黏度計法工作效率提高50倍,單個樣品檢測成本降低3900元。更值得一提的,檢測溫度范圍從5℃~50℃拓寬至-30℃~80℃,充分滿足了從地下到井筒,從井筒到裝置的原油析蠟點檢測需求。

井筒蠟沉積問題一直是石油行業面臨的生產安全難題。油井結蠟就像人患了血栓,輕則造成油井堵塞,降低油井的原油產量;重則將導致油井停產,而復產需要非常規的工藝措施,將提升開發成本,降低油田的經濟效益。其中哈拉哈塘油田碳酸鹽岩井普遍含蠟,平均含蠟量在8.5%左右,年清蠟1609井次,清蠟周期長,清蠟費用高。

析蠟點是原油在管壁析出蠟晶體的臨界溫度,定期准確檢測原油析蠟點,相當於人體的血液體檢化驗後,提前注射「健康疫苗」,使油井的溫度和壓力均處於安全值,這與中醫的「治未病」理念契合無遺。

為排除油氣運輸管道的結蠟風險,科研人員成立攻關組,反復研究析蠟熱特性的檢測標准,用標准對照實驗室各項條件,並改善析蠟點分析方法,創新使用差示掃描量熱法,減少誤差。

為進一步檢驗新方法的可靠性,科研人員還用差示掃描量熱法,復測過去用老方法檢測析蠟點的樣品,從而發現兩種結果間的差異,以滿足檢測結果的再現性和重復性要求。

實踐檢驗表明,該方法解析度高、試樣用量少、溫度范圍寬,充分滿足了地下到井筒,井筒到裝置的原油析蠟點檢測要求,並一舉打破了只能檢測原油中5%以上蠟含量的局限性。同時,油氣產品檢驗站的檢測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檢測成本呈現直線下降的喜人局面。以一年接收400個原油析蠟點委託樣品計算,差示掃描量熱法相比老方法,可節約檢測時間80天,節省檢測成本156萬元。

目前,科研人員根據檢測結果,大量收集檢測數據,分析油田各個區塊的析蠟趨勢,為生產單位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提前掌握新區塊結蠟動態,提前做好清蠟、防蠟工作,最大限度推遲井筒結蠟時間,避免生產井因高含蠟而變成躺井,為油井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熱點內容
直出伺服器怎麼樣 發布:2024-10-07 15:41:36 瀏覽:476
比亞迪唐dmi哪個配置性價比 發布:2024-10-07 15:19:28 瀏覽:901
編譯器按變數 發布:2024-10-07 15:07:03 瀏覽:773
怎麼忘記電腦wifi密碼怎麼辦 發布:2024-10-07 15:02:18 瀏覽:424
安卓開發java開發 發布:2024-10-07 15:01:29 瀏覽:94
工業級安卓主板價格怎麼樣 發布:2024-10-07 14:07:57 瀏覽:628
編程先乘除 發布:2024-10-07 13:58:45 瀏覽:271
編譯內核時發生循環編譯 發布:2024-10-07 13:58:43 瀏覽:497
當下筆記本電腦什麼配置好 發布:2024-10-07 12:57:33 瀏覽:471
安卓倒車軌跡怎麼調 發布:2024-10-07 12:54:47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