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序表存儲數字
❶ 數位順序表的數位順序表
1、「個」代表的是10的零次方;
2、「十」代表的是10的一次方;
3、「百」代表的是10的二次方;
4、「千」代表的是 10的三次方;
5、「萬」代表的是 10的四次方;
6、「十萬」代表的是 10的五次方;
7、「百萬」代表的是 10的六次方;
8、「千萬」代表的是 10的七次方;
9、「億」代表的是 10的八次方;
10、「十億」代表的是 10的九次方;
11、「百億」代表的是 10的十次方;
12、「千億」代表的是 10的十一次方;
13、「兆」代表的是 10的十二次方;
14、「京」代表的是 10的十六次方;
15、「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
16、「杼」 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17、「穰」 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
18、「溝」代表的是 10的三十二次方;
19、「澗」代表的是 10的三十六次方;
20、「正」代表的是 10的四十次方;
21、「載」代表的是10的四十四次方;
22、「極」代表的是 10的四十八次方;
23、「恆河沙」代表的是10的五十二次方;
24、「阿僧袛」代表的是10的五十六次方;
25、「那由它」代表的是10的六十次方;
26、「不可思議」代表的是10的六十四次方;
27、「無量 」代表的是10的六十八次方;
28、「大數」代表的是10的七十二次方;
29、「古戈爾」代表的是10的一百次方。
(1)順序表存儲數字擴展閱讀
數位、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1.個(一)、十、百、千、萬……是計數單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是數位。
2.數位順序表中從個位開始,越往左數位越高。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四個數位組成一個數級。個級包括個位、十位、百位、千位這四個數位;萬級包括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這四個數位;億級包括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這四個數位。
3、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4.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十進制計數法。表示物體個數1、2、3、4、5、6……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❷ 十進制數位順序表中有幾個計數單位
十進制數位順序表中的數字序列表的每一級都有四位數字。
國際標准規定,按十億規模計算的單位順序是:1000億、100億、10億、10億。
在數計數單位時,規定是從右起,整數部分每四位為一級,每級包括一位、十位、一百位、一千位,表示有多少位;一萬級包括一萬位、十萬位、一百萬位、千萬位,表示有多少位;一億級包括一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和千億位,表示幾億。
計數單位由整數和小數兩部分組成,按下列順序排列:千億、一百億、十億、一千、一百萬、十萬、一萬、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順序表存儲數字擴展閱讀:
整數的位數從右向左逐漸遞增,第一位是一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一百位,第四位是一千位,依此類推,對於同一個數,由於不同的位數和不同的計數單位,所表示的值是不同的。
在兩個相鄰的計數單元之間使用「十進制計數法」。也就是說,一個大單位等於十個小單位,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的進度是「十」。
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是「全10合1」,是指每10個單位就有一個更高的單位與之相鄰,十個一叫「十」,十個十叫「百」,十個一百叫「千」,一萬叫「十」
❸ 順序表的靜態存儲與動態存儲有什麼區別
char
sz[5];就是靜態的
char
*psz
=
new
char[5]就是動態的
靜態的5一定要試常數不能使變數,而動態的則可以是隨便的,可以是表達式也可以是常量或變數
因為靜態的是編譯完就分配好的,而動態的是在運行過程中才確定大小的;
比如我在程序中寫char
sz[5];那麼運行過程中就無法改變這塊內存,分配大小從開始到運行結束都始終是不變的
而如果我在程序中寫
int
i;
cin
>>
i;
char
*psz
=
new
char[i];
程序開始是沒有分配大小的,因為這個值是未知的,等到我輸入數值,他才知道該分配了多大,而你不能這樣寫
int
i;
cin
>>
i;
char
sz[i];
這樣寫是錯誤的,他會警告中括弧裡面的數字不是常數
而像這樣的臨時分配的內存必須要釋放掉(c++中用delete而c中則是用free())
❹ 線性表順序存儲結構不是要求數據元素是按照邏輯順序存放的嗎,為什麼下面這個圖數字不是按照大小順序存放
順序存儲指的是數據在內存中的存放方式,而不是排序方式,它與鏈式存儲相對。
數據在內存的一片連續區域中依次相鄰存放則稱為順序存儲;數據在內存中分散存放,每個結點除了保存數據外,還保存下個結點的地址信息則稱為鏈式存儲。
數據按照由小到大或是由大到小的方式排列屬於數據的排序方式。
❺ 將順序表改為存儲位置從數組1開始的模式,完成順序表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刪除,取值,輸出)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include<stdlib.h> /*分配內存空間*/ #define size 100 // 順序表初始化為元素個數 #define increment 10 // 順序表滿,則增加increment個元素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int length; int listsize; } SqList; /*初始化順序表*/ int List(SqList * L) { L->elem = (ElemType *) malloc(size * sizeof(ElemType)); if (!L->elem) return 0; L->length = 0; L->listsize = size; return 1; } /*插入元素*/ int insert(SqList * L, int i, ElemType e) { int j; ElemType *newbase; if (i < 1 || i > L->length + 1) return 0; if (L->length >= L->listsize) { newbase = (ElemType *) realloc(L->elem, (L->listsize + increment) * sizeof(ElemType)); if (!newbase) return 0; L->elem = newbase; L->listsize += increment; } for (j = L->length - 1; j >= i - 1; j--) L->elem[j + 1] = L->elem[j]; L->elem[i - 1] = e; ++L->length; return 1; } /*刪除*/ int Dele(SqList * L, int i)//沒用到e,刪了 { int j; if (i < 1 || i > L->length) return 0; for (j = i - 1; j < L->length - 1; j++) L->elem[j] = L->elem[j + 1]; --L->length; return 1; } /* 輸入數據 */ int InputSqlist(SqList *L) { int i; ElemType d; printf("\n輸入一串數字,數字間用空格空開,結束輸入用#字元: "); for (i = 0; scanf("%d", &d) == 1; ++i) insert(L, i+1, d); while ( (i = getchar()) != '\n' && i != EOF) continue; putchar('\n'); return i; } /* 列印順序表 */ int PrintSqlist(SqList *L) { int i; printf("\n輸出順序表: "); for (i = 0; i < L->length; ++i) printf("%d ", L->elem[i]); putchar('\n'); return i; } int scan() { int d; printf("請選擇要進行的操作\n"); printf("1.初始化\n"); printf("2.建立表\n"); printf("3.遍歷 \n"); printf("4.向表中插入元素\n"); printf("5.從表中刪除元素\n"); printf("其他鍵退出。。。。。\n"); scanf("%d",&d); return(d); } void main() { int quit=0; int i; int flag;//增加標志 ElemType e; SqList L; while(!quit) switch(scan()){ case 1:flag=List(&L);//傳參要對應函數啊,還有返回值的接受 if(flag==1){ printf("初始化成功\n"); }else{ printf("初始化失敗\n"); exit(-1); } break; case 2: flag=InputSqlist(&L);//L是SqList類型的,參數要求SqList*類型的,所以要傳地址 printf("\n"); break; case 3:PrintSqlist(&L); break; case 4:printf("請輸入插入元素的位置和值(中間以空格或回車分隔):\n"); scanf("%d%d",&i,&e); insert(&L,i,e);//改 break; case 5: printf("請輸入待刪除元素的位置:\n"); scanf("%d",&i); flag=Dele(&L,i); if(flag){//改 printf("刪除成功\n"); }else{ printf("刪除失敗\n"); } break; default:quit=1; } }
❻ 順序表所具備的特點之一是
順序表所具備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隨機訪問任一結點。順序表是在計算機內存中以數組的形式保存的線性表,線性表的順序存儲是指用一組地址連續的存儲單元依次存儲線性表中的各個元素、使得線性表中在邏輯結構上相鄰的數據元素存儲在相鄰的物理存儲單元中,即通過數據元素物理存儲的相鄰關系來反映數據元素之間邏輯上的相鄰關系,採用順序存儲結構的線性表通常稱為順序表。
數據(data)是事實或觀察的結果,是對客觀事物的邏輯歸納,是用於表示客觀事物的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數據可以是連續的值,比如聲音、圖像,稱為模擬數據。也可以是離散的,如符號、文字,稱為數字數據。在計算機系統中,數據以二進制信息單元0,1的形式表示。
❼ 十進制數位順序表位數共多少位分別是什麼
個級,萬級,億級,每級四位,共十二位。
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
不同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它們所佔位置叫做數位。在整數中的數位是從右往左,逐漸變大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以此類推。同一個數字,由於所在數位不同,計數單位不同,所表示數值也就不同。
對於每一個數都應當有一個計數單位,以自然數來說,自然數是無限多的,如果每一個自然數都用一個獨立的名稱來讀出它,這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創造出一種計數制度,就是現在我們使用的十進制計數法。
(7)順序表存儲數字擴展閱讀:
十進制的起源:
《卜辭》中記載說,商代的人們已經學會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數字,但是現在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我們有個成語叫"屈指可數",說明古代人數數確實是離不開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個。因此十進制的使用似乎應該是極其自然的事。但實際情況並不盡然。在文明古國巴比倫使用的是60進位制(這一進位制到現在仍留有痕跡,如一分=60秒等)另外還有採用二十進位制的。
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進位制,但他們卻不知道位值制。所謂位值制就是一個數碼表示什麼數,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零是位值制記數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現卻並非易事。
我國是最早使用十進制記數法,且認識到進位制的國家。我們的口語或文字表達的數字也遵守這一原則,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時我們對0的認識最早。
十進制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傑出創造,在世界數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著名的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教授曾對中國商代記數法予以很高的評價,"如果沒有這種十進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李約瑟說:"總的說來,商代的數字系統比同一時代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更為先進更為科學。"
❽ 數位順序表是什麼
指各個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的順序表,如萬所佔的位置是萬位。
數字上的每個數字都有其相應的計數單位,如個位的計數單位是個,十位的計數單位是十。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整數數位順序表:「數級:億級、萬級、個級。數位: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 、億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不同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它們所佔位置叫做數位。在整數中的數位是從右往左,逐漸變大。
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以此類推。
(8)順序表存儲數字擴展閱讀:
數位順序表的背景:
同一個數字,由於所在數位不同,計數單位不同,所表示數值也就不同。對於每個數字,都應該有一個計數單位。就自然數而言,自然數是無限的。用一個獨立的名字來讀每個自然數是非常不方便和不可能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建立了一個計數系統,這就是現在使用的十進制計數方法。
❾ 什麼是數位順序表
指各個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的順序表,如萬所佔的位置是萬位。
數字上的每個數字都有其相應的計數單位,如個位的計數單位是個,十位的計數單位是十。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整數數位順序表:「數級:億級、萬級、個級。數位: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 、億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不同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它們所佔位置叫做數位。在整數中的數位是從右往左,逐漸變大。
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以此類推。
(9)順序表存儲數字擴展閱讀:
十進制的起源:
《卜辭》中記載說,商代的人們已經學會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數字,但是現在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我們有個成語叫"屈指可數",說明古代人數數確實是離不開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個。因此十進制的使用似乎應該是極其自然的事。但實際情況並不盡然。在文明古國巴比倫使用的是60進位制(這一進位制到現在仍留有痕跡,如一分=60秒等)另外還有採用二十進位制的。
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進位制,但他們卻不知道位值制。所謂位值制就是一個數碼表示什麼數,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零是位值制記數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現卻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