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體系如何影響資源配置
『壹』 市場經濟就是一種用什麼機制來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就是一種用價格機制來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應該具備這樣三個特點:一是決策機制是分散決策。二是協調機制是價格。三是激勵機制是個人物質利益。
市場經濟體制最基本的特徵是經濟資源商品化、經濟關系貨幣化、市場價格自由化和經濟系統開放化。
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是指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只能作為經濟運行的調節者,對經濟運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觀調控。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基礎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分配受消費者主權的約束,生產什麼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市場需求),生產多少取決於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水平。
經濟決策是分散的,作為決策主體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在經濟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人身依附和超經濟強制關系。
信息是按照買者和賣者之間的橫向渠道傳遞的。
經濟動力來自於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分散的決策主體在謀求各自的利益中彼此展開競爭,決策的協調主要是在事後通過市場來進行。
整個資源配置過程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
『貳』 論述市場為什麼能進行資源配置
由於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在其正常運轉中,市場機制在龐大的市場中通過需求與供給的相互作用及靈敏的價格反應自如地支配經濟運行,即自由、靈活、有效、合理地決定著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經濟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商品與商品經濟、市場與市場發展的產物。早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市場的出現,但是,該市場是以產品的消費為特徵的消費品市場,它不是一個包括要素市場在內的完整的市場體制,也沒有形成以市場機制運行為中心的市場經濟制度,因此無力決定資源配置方式。只是到了工業經濟成長時代,產業逐步成長、市場不僅有了產品市場,而且出現了要素市場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等。這些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構成了完整、龐大與統一的市場體系,在此基礎上,市場機制的活動(或運行)通過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包括各種要素價格),競爭機制、信用機制、利率機制和工資機制共同作用。其中由競爭機制引起供求機制發生作用,決定資源合理配置方向;價格機制決定資源配置於諸產業、諸地區、諸企業的流量及在產業內部進行資源組合;競爭機制則決定已配置資源的使用效率,即競爭機制促使有效利用資源,生產出最優最大最具有效應、最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慾望的產品,勞務或科技產品。信用機制規范市場運行規則並規范經濟運行秩序;利率機制決定市場主體的經營風險和資源使用效率;工資機制決定勞動者生產積極性。
因此說,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或工業化經濟的發展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歷史前提,市場經濟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地位是從該時期確立的。
在市場機制運行過程中,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是通過市場價格信號變動最終實現的,價格信號的變動是價格機制對供求機制的變動,即資源流向及潛在流向、資源需求量與潛在供給量的變動的靈敏反應,是供求機制與競爭機製作用的結果。同時,價格機制的運作直接決定資源配置於不同產業(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並決定這些產業、地區、企業的資源實際配置量,即決定資源配置的合理組織及其合理流量。
合理的資源流量配置,加劇了不同產業、地區、企業間的生產競爭,即供求與價格機制的運行結果加劇了競爭運行強度,促進有效利用已配置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產出率,優質率,改善產業、地區、企業的競爭環境、競爭地位、提高競爭能力與優勢,改變資源再分配的流向,流量與資源利用效率。
通俗地講,在某一資源配置環境中,某些產業部門(或地區。或企業)由於處於較有利的競爭優勢,在市場運行機制中贏得了有利的資源流向及合理的資源配置量,並在競爭中又取得了資源的最優利用與最優產出,無疑在下一輪資源再配置中將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但是如果它在取得了合理的資源配置後,不能在競爭機製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配置優勢,有效使用資源,將會受到市場機制的懲罰,相反,如果在上一輪資源配置分配競爭中處於劣勢的產業(或地區、或企業)依靠市場機制,總結經驗教訓、大力引進科技、改善生產環境、生產技術、改變產品結構與產業結構,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配置的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益,增強了其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認同力,使其產品在市場中獲得滿意的競爭價格或市場價格。這樣,無形中提高了產業部門的競爭力,在一下輪資源配置的競爭取向中,必定使原有資源配置方向即供求機制運行發生偏好位移,使後者超過前者,出現了資源配置流向,流量的重新定位。總之,供求機製作用決定了資源配置流向選擇;價格機制運行決定了資源配置流量;競爭機制決定資源利用率,反過來,競爭關系的展開,調整了供求關系,形成了新的資源配置格局,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運
『叄』 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1.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過去我們提的「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而現在是「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對市場作用提法的升級,凸顯了中央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的決心,打消了一些人對中國未來發展改革方面的疑慮,預計未來經濟體制改革將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這意味著政府會進一步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主動、有意識的逐步退出市場,減少非市場干預,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2.提高資源資源的配置效率
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資源配置包括三個相關問題:第一,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第二,如何生產,即用什麼方法來生產、如何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組合;第三,為誰生產,即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何分配。
3.更好地使政府作用於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人之所以為人,關鍵不在於人的自然屬性,而在於人的社會屬性。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抹殺了人的社會屬性,就解釋不了為什麼在市場經濟中還會發生許多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市場經濟能解決效率問題,但無法解決公平問題;能解決惰性問題,但不能解決誠信問題。
(3)市場體系如何影響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社會資源的配置是通過一定的經濟機制實現的。 動力機制,資源配置的目標是實現最佳效益,在資源配置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經濟主體實現的條件下,實現不同經濟主體的利益,就成為它們配置資源的動力,從而形成資源配置的動力機制。
信息機制,為了選擇合理配置資源的方案,需要及時、全面地獲取相關的信息作為依據,而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和利用是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機制實現的,如信息的傳遞可以是橫向的或者是縱向的。決策機制,資源配置的決策權可以是集中的或分散的,集中的權力體系和分散的權力體系,有著不同的權力制約關系,因而形成不同的資源配置決策機制。
『肆』 市場機制是如何發揮其調節資源配置作用的
即由供求變化引起價格漲落,調節社會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各個部門的分配,調節生產和流通。符合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能夠比較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與市場直接聯系起來,促進競爭。
由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的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的調節。是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表現形式。當商品的生產超過需要時,市場上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當價格跌到價值以下時,利潤率低於平均水平,商品生產者就會縮減生產,使市場上供給減少,求大於供,價格又會回升。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使社會勞動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得到調節,使生產和需要趨向平衡。
實際上這句話是失之偏頗的,市場機制並不能完全發揮作用調節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的最終效果是實現帕累托最優,而市場機制同樣會存在失靈問題,比如:壟斷,外部性等問題。應該說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是能夠最為優化的調節資源配置。這一點是有嚴格的數理證明的。一般版本的中級微觀經濟學書籍中都有。
『伍』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什麼作用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某一社會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是一定的所有制和產權結構與一定的資源配置方式的統一,屬於經濟運行中的制度安排范疇。簡言之,經濟體制就是資源配置的具體方式或制度模式。
簡介
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
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范圍。經濟體制的不同,體現在社會制度的不同,而社會制度的不同決定了經濟體制不同。
『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
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由於存在著公共品、壟斷、信息不對稱、經濟活動的外在性等情況,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還需要政府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二是財政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實現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如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項目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政府就可通過產業政策指導和集中性資金支持,防止規模不經濟的產生。
除了政府直接投資外,還可利用財政稅收政策引導企業投資方向,以及補貼等方式調節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
三是市場無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一般以稅收等形式籌措資金,以不損害市場機制和秩序為原則,提供公共商品。
(6)市場體系如何影響資源配置擴展閱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
(1)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後期,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基本特點就是國家對整個經濟活動和經濟生活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國家指令性計劃是生產單位進行生產經營和經濟決策的推一依據。
在一定時期,這種計劃經濟體制曾獲得成功,但到50年代後期,它的弊端日益明顯,經濟結構失衡,政企職責不分,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不徹底改變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就不可能使我國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2)我國改革實踐選擇。20多年的改革實踐證明:要使社會主義經濟充滿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則必須從根本上破除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理論探索的科學結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探索,隨著認識的提高,理論探討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
『柒』 市場的決定作用如何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
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種定位不是矛盾和對立的,而是前後銜接、繼承發展的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全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其實質就是讓價值規律決定稀缺資源的配置
●只有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市場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緊緊抓住的主攻方向。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黨對市場作用認識的新飛躍
3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圍繞著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通過國家計劃進行資源配置,市場的作用被排斥,僅僅在計劃的縫隙里發揮一些補充作用。傳統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之一,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1978年後,我們黨從發揮價值規律作用切入,逐步在實踐上和理論上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從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釋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顯示出推動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明確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個精闢論斷,標志著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認識的重大突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仍存在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競爭不充分,政府權力過大、審批過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影響了經濟發展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決定》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廣泛考慮各方面意見,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這一修改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對市場的作用是一個全新的定位。它表明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認識上的一個新突破。「決定性」的意思是,由市場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決定採用什麼方法生產,決定產品和服務的初次分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其他力量可以影響和引導資源配置,但決定資源配置的力量只能是市場。「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種定位不是矛盾和對立的,而是前後銜接、繼承發展的,前者是在後者基礎上的與時俱進,是認識上的升華和飛躍。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市場是社會配置稀缺資源的一種手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共同成果。歷史和現實表明,在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下,與其他經濟體制相比,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經濟體制,也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實現現代化的最優途徑。
人們對物質文化產品的需要是無限的,而用來生產物品和服務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把稀缺資源分配到不同物品和服務的生產上,把生產的物品和服務分配給各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手段,就是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是通過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進行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價格發揮著傳遞信息、分配收入、提供激勵三大功能,引導市場主體把資源投入到最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上,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就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來說,市場經濟不承認市場主體在身份、地位、民族、出身、膚色等方面的差別,他們只承認對方是平等的擁有生產要素或產品的所有者。市場主體在市場上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產要素和商品,自由地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就市場經濟的規則來說,市場主體不承認別的任何權威,只承認市場競爭加在他們身上的像自然力一樣的作用,他們遵循市場等價交換的規則,在商品面前人人平等,在貨幣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場規則進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為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價值規律,通過由市場交換形成的分工協作的社會生產機制、由市場競爭形成的獎勤罰懶優勝劣汰機制、由市場價格自動調節的供求機制等,使稀缺資源得到最優配置,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本質要求,是在經濟活動中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全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其實質就是讓價值規律決定稀缺資源的配置。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實踐上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35年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在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各個經濟領域,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個環節上,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導致低效配置和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是,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束縛市場主體活力的弊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仍然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並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很強的指導性。第一,有利於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要以此為根據來區分政府和市場的職能和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是,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第二,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遲緩,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其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中存在著許多妨礙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積極性的障礙。如果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有了體制機制基礎,就可以釋放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目前政府治理和市場功能的邊界不夠清晰,政府越位、缺位、錯位並存。「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要求政府把應該由市場和企業辦的,還給市場和企業;應該由社會中介組織辦的,交給社會中介組織;應該由家庭和公民個人辦的,回歸給家庭和公民個人。這樣,政府就能真正轉變職能,把應該由自己辦的事情辦好,履行好自己的職能。
第四,有利於抑制消極腐敗現象。由於政府直接配置資源、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等,不僅妨礙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而且導致了尋租現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減少了政府審批項目、征地賣地、招商引資等方面的事務,有利於鏟除滋生公職人員受賄、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土壤和根源。
政府要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提供條件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僅對市場的作用進行了新的定位,也對政府的職能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市場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市場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導致宏觀經濟失衡,使市場失靈。政府只有對宏觀經濟實施有效管理,才能彌補市場失靈,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市場機製作用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市場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會和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政府只有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才能彌補市場的缺陷,實現市場主體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統一,創造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的條件和環境。市場經濟發展容易造成壟斷和不公平競爭,只有政府才能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來制定和維護規制,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主體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間來創造財富。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問題,只有政府才能加強和優化公共產品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場經濟容易導致收入差距拉大,只有政府才能維護和規范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促進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由此可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是說政府可以對市場撒手不管了,而是對政府發揮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政府轉變職能,發揮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作用,市場才能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長處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和優勢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捌』 市場體系的類型和作用
市場體系的類型有生活資本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產權市場、房地產市場等。
作用: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培育和發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條件。簡言之,市場體系就是相互聯系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
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市場體系包括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商品市場包括消費品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要素市場包括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
市場體系是有以下基本特徵
1、統一性
市場體系的統一性是指市場體系無論是從構成上,還是空間上均是完整統一的。從構成上看,它不僅包括一般商品市場,而且包括生產要素市場;不僅包括現貨市場,而且包括期貨市場;不僅包括批發市場,而且包括零售市場;不僅包括城市市場,還包括農村市場等。
從空間上看,各種類型的市場在國內地域間是一個整體,不應存在行政分割與封閉狀態。部門或地區對市場的分割,會縮小市場的規模,限制資源自由流動,從而大大降低市場的效率。
2、開放性
市場體系的開放性是指各類市場不僅要對國內開放,而且要對國外開放,把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聯系起來,盡可能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並按國際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來配置資源,決定資本流動的方向,以達到更合理地配置國內資源和利用國際資源的目的。
反之,封閉的市場體系不僅會限制市場的發育,還會影響對外開放和對國際資源的利用。
3、競爭性
市場體系的競爭性是指它鼓勵和保護各種經濟主體的平等競爭。公平競爭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以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率。而一切行政封閉、行業壟斷、不正當競爭都有損市場效率。
4、有序性
市場體系的有序性是指市場經濟作為發達的商品經濟,其市場必須形成健全的網路、合理的結構,各類市場都必須在國家法令和政策規范要求下有序、規范地運行。市場無序、規則紊亂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嚴重障礙,它會損害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效率,容易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的無政府狀態。
『玖』 怎樣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並不是起全部的作用。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並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對立來。
無論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還是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都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的結合:
第一,要激發各類市場的主體活力,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第二,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三,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結合,目標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第四,要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健全市場體系基本制度,堅持平等准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
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建立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拾』 商品價格的變化如何影響資源配置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商品價值和生產者利潤的實現迫使追求理想合理的價格
拓展資料
一、當某一產品價格上升時,由於利潤的驅使,本行業的生產者會擴大生產規模,其他行業的生產者也會轉向對該產品的關注,帶來資金、科技、人力、管理經驗等資源的投入
反之,當某一領域產品價格下降時,其部資源也會加速向其他領域流動;因此由於價格升降機制的調節,資源會隨著市場利潤的走向而得到有效的配置。
二、當然,價格體系的調節也不是萬能,有時還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
1、影響資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①資源配置方式
②財產關系決策結構
④信息結構
⑤競爭與壟斷
2、市場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場配置難以解決長期的經濟發展戰略問題,難以自行糾正宏觀經濟發展趨向;第二,對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的調節顯得難以盡如人意,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的市場調節過程較長;第三,市場配置不能解決經濟的外部效應問題、壟斷問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問題和信息不對稱問題。
3、市場經濟與經濟中的四在基本問題: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及何時生產?為誰
生產或如何分配?由誰決策?集中決策還是分散決策?
4、市場經濟的特徵?一產權的確定性二市場參與主體的平等性三經濟活動的競爭性經濟行為的法律性五市場體系的開放性,
5、現代市場經濟及其一般特徵:從時間上講,它產生於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全面成熟
特徵包括
①政府開始作為市場主體之一參與市場藉助宏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間接干預經濟②財產權更加社會化現代公司制度公私合營調度發達的信用制度滲透到經濟的每個角落;
③完備的經濟法規和社會保障體系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條件.
④健全的生產要素市場體系成為資源流動和配置的載體
6、競爭規律:競爭的主要功能:
(1)使市場機制功能得以發揮,有利於市場信號的形成與傳遞
(2)使市場信號能及時、迅速傳遞到利益主體,並促使其做出反應,有利於形成經濟運行秩序,特別是理順價格關系:
(3)增強企業活力,激發僕人進取心。
7、產權的本質及特徵:產權是財產權的簡稱是法定主體對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收益權和外置權的總稱。不排他,可共享。其特徵,產權是所有制關系的法律形態,排他性產權的契約性質,產權是一組權利,是多種權利的總和(4)產權的統一性和不完全性
8、產權制度的內容,產權安排,產權結構安排,產權保護產權制度的功能:
產權具有財產約束功能激勵功能有效配置資源功能形成穩定預期功能規范交易行為和交易界區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和規范財產關系和人們的經濟行為,產權制度是自古以來所有國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爭」,國家確保了財產「名分」才能形成明確預期,激勵努力創造防止不確定性制止混亂紛爭維系社會穩定杜絕搭便車和公地悲劇富人和窮人有財產都要受到法律的保護。貧苦大眾有茅屋「風能進,雨能進,但國王不能進」,窮人不值錢的雨企也神聖不可侵犯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呵護:公民財產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名義被瓜分搶奪產權制度要保護多數人的財產即使我們認為少數人的讓步會導致大多數人總效用和福利的嗇,也不能隨意無條件地剝奪少數人的產權,談判,讓步,妥協,補償是法律協調產權糾紛的基本步驟和手段。不尊重產權會造成財產的不確定性而這對於經濟長期的發展動力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有恆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應該是無條件的。
對計劃經濟的端:《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做了明確的概括,就是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亞重。這就造成了企業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企業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大鍋飯」同,嚴重抑制了企業和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正是由於計劃經濟是在社計劃經濟所必需的經濟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實行的,這種經濟體制不可能使得社會主義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所以,對這種計劃經濟體制,鄧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部條件內部條件每一種經濟體製作為一種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著其自身特殊的經濟運行機制,這些特殊的運行機制是該經濟體制內部特有的經濟條件決定的。其內部特有的經濟條件就是
(1)社會化大生產
(2)社會佔有了全部生產資料(3)商品貨幣關系消失。其具備的內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