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嶺國家存儲器項目
Ⅰ s7-1200工作存儲器和裝載存儲器的區別
PLC上的存儲器與個人電腦上的存儲器功能相似,主要用來存儲系統程序、用戶程序和數據。
根據功能不同可把存儲器進行細分,可分為如下幾個存儲區:
裝載存儲器區(Load Memory)
工作存儲器區(Work Memory)
保存存儲器區(Retentive Memory)
系統存儲器區(System Memory)
上面四個區域除了裝載存儲器區是外插SIMATIC存儲卡,其他都是CPU內部集成的存儲器。
1、 裝載存儲器
在S7-300/400系列PLC中裝載存儲器也就是外插的MMC卡,這個卡是Flash Memory,斷電後卡中的信息不會丟失。對於S7-1500 CPU的裝載存儲器,只能通過外插存儲卡擴展,容量最大支持到32G。
裝載存儲器主要存儲項目中的程序塊、數據塊、工藝對象、硬體配置,就是你用博途編寫程序和組態硬體產生的所有數據。
在你下載程序的過程中,首先是存儲到裝載存儲器中,然後再復制到工作存儲器中,程序和數據在工作存儲器中運行。
對CPU的任何操作都不會讓SIMATIC存儲卡的用戶程序丟失,也不會損壞程序。所以無論你CPU怎麼損壞,用戶程序是不會丟失的,但是沒有了SIMATIC存儲卡,即使你買再多的CPU,依然要重寫程序。
裝載存儲器類似電腦的硬碟。
在S7-300/400 PLC中,裝載存儲器不存儲項目中的符號和注釋等信息,但是S7-1500 PLC的裝載存儲器可以保存變數的符號、注釋信息以及PLC的數據類型。
西門子SIMATIC存儲卡的知識以後專門介紹,這篇文章你知道所謂裝載存儲器就是S7-300/400上的MMC卡,S7-1500上這張卡叫做SIMATIC存儲卡。
2、工作存儲器
工作存儲器是集成在CPU內部的RAM存儲器,容量根據型號確定,不能擴展。所以在選擇CPU時除了要考慮指令的處理速度,還要考慮最終程序的大小。如果寫完程序發現CPU沒法運行,就比較麻煩了。
可分為代碼工作存儲器和數據工作存儲器,分別用來保存與程序運行有關的代碼(OB/FC/FB)和數據塊(DB)。
工作存儲器類似個人電腦中的內存條,斷電時數據會丟失,恢復供電時CPU會從裝載存儲器復制數據到工作存儲器。
Ⅱ 長江經濟帶如何「領跑」中國經濟增長
2018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有10個經濟增長表現優於全國6.8%的增速,其中貴州、雲南、江西等7個省份躋身全國增速前十,組成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方陣」。
過去近1個月時間內,中新社記者從雲南出發,一路沿長江蜿蜒向東,至浙江收尾,探尋「領跑」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江經濟帶,如何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新理念的效益
告別過去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為培育新動能創造條件和空間,這正在成為長江經濟帶各大城市的共識。
長沙,湘江新區,遠大住工集團的生產基地里,不見汗流浹背的建築工人,只有一台台智能機械在忙碌;老牌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在2017年實現了28款樣機下線的「智能製造」產品升級。
武漢,東湖新區,8公里的左嶺大道沿線,分布著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華星光電、武漢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人民幣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就在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野之地。
蕪湖,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埃夫特智能裝備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已在金屬加工、打磨拋光、搬運碼貨等多個崗位「就業」。
上述城市都擁有一批以創新為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企業。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巡視員周虎說,在培育長江經濟帶新動能方面,官方正推進沿江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已命名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有380多家,長江沿線佔45%左右,對於整體的工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喜新不厭舊。在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的同時,也要為傳統行業插上新的翅膀。
以長江岸線治理,通過搬遷改造助化工企業入園為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忠認為,「入園」可促進化工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搬遷還可淘汰一些小的、落後的、不環保的產能和工藝,推動兼並重組,以此做大做強化工產業。
Ⅲ 二o_五年國家重點項目包含哪些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2015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重要支持方向
農業科學領域
1.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效品種選育
針對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需求,以主要糧食作物與禾本科C4植物為材料,著重研究光合作用體系高效利用光能的分子機理、光合產物分配與運輸的調控機理、C3與C4植物碳代謝與光呼吸的調節機理、C4植物特殊解剖結構形成的分子基礎,獲得光能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的主要糧食作物新材料新品系,為農作物高光效遺傳改良及育種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方法。
2.重要經濟作物油菜或薯類的遺傳改良
以油菜或薯類(馬鈴薯和甘薯)為材料,開展重要經濟作物高產優質性狀的培育研究。研究影響油菜高油分性狀的關鍵基因及其調控網路、光合產物與油分積累的關系、環境和生育期對油分積累的影響,為油菜高油分育種與生產提供理論指導;研究馬鈴薯和甘薯高產、抗病、抗旱等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闡明塊莖和塊根發育、澱粉合成與積累的調控機制,為馬鈴薯和甘薯高產優質多抗品種的設計育種提供科學指導。
3.重要農業動物擴繁與健康養殖研究
針對家畜良種擴繁和健康養殖的需求,從綿羊和山羊的不同品種資源、生理及遺傳調控等途徑入手,系統研究其生殖生物學特性,提出提高綿羊和山羊繁殖力的理論和措施;針對危害家畜生產的寄生蟲疾病,研究其發病機制和傳播途徑,並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4.高產作物群體結構與氣候、土壤等生態因子的匹配原理與調控機制
針對作物高產群體結構的形成和資源高效利用,重點研究:作物群體結構與功能和氣候、土壤等生態因子的匹配原理與調控機制;高產高效作物生產體系地上群體與地下根系、根際微生物及土壤養分水分條件的互作機制與調控途徑;高產農田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特徵和演變規律;研究我國糧食主產區未來大面積高產高效的限制因子,為提升我國農田生產力提出可行措施和政策建議。
5.新型農業微生物制劑的基礎研究
針對農業微生物制劑品種優化、換代升級的需求,開展農業微生物群體感應的基礎研究,闡明新型微生物通訊系統的信號構成及傳導途徑,設計高效微生物制劑;進一步闡明微生物生防制劑合成與生態調控機制。為設計高效、速效、持效和多功能微生物制劑提供科學依據。
6.重要造林樹種或竹子速生優質抗逆品系培育的生物學基礎(C類)
針對主要造林樹種或竹子,重點其研究生長周期調控及速生性狀的遺傳基礎,以及適應和抵抗不良環境的分子機制;研究造林樹種優良性狀的固定及超級品系的品種化繁育途徑,建立規模化繁育的方法和技術。
7.家禽或重要水產品種的可持續養殖研究(C類)
針對集約化的家禽和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系統研究家禽氮磷吸收與沉積的調控原理,提出飼料氮磷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建立家禽養殖高效、節糧和清潔生產的新模式;以1-2種重要的水產品種為對象,綜合研究在可控水體內養殖的營養需求、病害防治、環境效應和產品安全等關鍵方面的生物學問題,提出相關品種養殖的標准化模式,為進一步拓展自然水體的可持續養殖提供基礎。
8.人工草地功能調控研究(C類)
針對發展優質高效人工草地、提高我國草地畜牧業綜合生產力的需求,重點研究人工草地的地帶性分布格局和空間配置設計、人工草地生產力形成機理與調控途徑、牧草生產與家畜飼養的關聯系統集成與生產帶耦合,為國家制定人工草地發展戰略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能源科學領域
1.低滲透與緻密油氣開發滲流理論和提高採收率新方法
針對低滲透與緻密油氣高效開發和提高採收率的重大需求,研究低滲基質-裂縫系統等復雜儲層精細表徵和預測新方法,發展非線性滲流理論,建立低滲透與緻密油氣藏高效開發的理論基礎,研究提高低滲透與緻密油氣藏採收率新方法,發展提高採收率的新技術。
2.電壓源型高壓多端直流輸電設備和系統
針對電壓源型高壓多端直流輸電,研究系統的數學模型、模擬方法和控制規律;研究高壓直流變換器新型拓撲結構,多變換器相互作用機理及與系統間的相互影響規律;研究不同拓撲結構高壓直流斷路器中短路電流的限制與開斷機理。
3.新型高性能二次電池研究
重點支持金屬鋰等輕元素化合物的多電子反應體系理論和新型、高效電池儲能研究,重點突破涉及離子傳導膜材料和高效、安全的電解質材料、高性能催化材料的可控制備以及納米碳結構電極材料,構建新型高容量二次電池新體系,為實現新型電池安全和工業化應用提供科學支撐。
4.海洋深水油氣安全高效鑽完井工程理論及方法
針對南海深水安全高效鑽完井重大工程問題,研究海洋深水鑽井地質災害機理和預測模型,海底井口-隔水管-平台-海洋環境復雜載荷耦合動力學及安全控制原理,低溫高壓條件下井壁穩定和井筒壓力控制機理等,建立完善海洋深水安全高效鑽完井工程理論並發展相關先進方法。
5.規模儲能和儲熱過程的基礎研究(C類)
針對壓縮氣體儲能,研究超臨界氣體的流動傳熱特性和過程耦合的能量傳遞與損失特性,研究高負荷壓縮機和膨脹機內部流場結構,以及系統調試和優化演算法;針對高效儲熱材料、單元及系統,研究儲熱材料性能的對流與流固耦合傳熱機理,解決中高溫儲熱材料高效儲、釋熱特性及多尺度多相傳熱機理。
6.典型過程工業優化和節能(C類)
以典型過程工業為研究對象,實現基於模擬的過程優化設計、調控、放大與強化,研究過程耦合,實現能量多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並降低環境影響;針對過程工業節能中的無機膜高效分離技術,著重研究材料微結構控制方法、成膜機制和膜分離機理,建立高效膜材料和大型膜組件設計和集成的理論基礎。
7.能源動力系統高效清潔利用的科學問題研究
圍繞燃煤發電系統的能量轉換效率,研究能源動力系統提高能效新理論與新方法;研究在過程設備、系統流程、熱力循環等不同層面高效利用的新思路;研究高參數發電系統中高效熱功轉換的關鍵科學問題和高參數發電系統中燃料的高效燃燒及污染物控制機理;研究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與化石能源互補發電的新方法。
8.我國西部生態脆弱區煤炭科學規模開發與水資源保護(C類)
圍繞大規模煤炭開采對我國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生態環境,特別是水資源的重大影響,研究煤炭大規模機械化開采方式下,煤岩層結構與地應力場及地下水系統的動態變化規律和耦合關系,建立我國西部煤炭科學規模開採的新理論。
信息科學領域
1. 網路通信與計算的協同理論與方法
面對移動互聯網、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和大數據的應用及通信瓶頸的矛盾,研究通信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協同機制、物理與認知的融合理論、異構組網和路由演算法,研究適應業務時空分布多樣性和基於虛擬化的多種資源按需調控方法,提出計算通信協作模型及可獲得的網路增益上限,並完成實驗驗證。
2. 高級人機交互的計算理論及實驗研究
研究腦機的計算與交互,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的計算與交互、情感的計算與交互、動作計算與交互、人體參數的測量與認知,研究有關的理論模型、感測器件、傳輸方法、數據處理演算法並開展實驗驗證。
3. 圖像與視頻數據的高效表示與處理
面向網路圖像與視頻數據的存儲、管理與處理,研究基於人類視覺機理的視覺計算模型;探索網路環境下大規模圖像與視頻數據高效的表示、編碼、傳輸、分析、理解、處030600.net理的新理論和新方法。面向一個重要應用領域,研究現實場境和虛擬景觀混合呈現的理論、方法與高效演算法。
4. 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原創性新型信息器件研究
開展納米分辨力快速光學成像器件與技術研究,研究突破衍射極限、近場矢量光束調控、快速信號轉換與探測、動態信息獲取與表徵等科學問題;研究可延展柔性無機電子器件的設計理論、轉印實現及界面機理;開展新型存儲器件和雪崩光電二極體(APD)單光子探測器件研究,研究憶阻器件的物理機制、新材料體系與器件結構,研究提高光存儲密度和壽命的新機制。
5. 新型生化微感測器系統研究
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某些重金屬痕量污染物檢測重大需求,研究新型生化微感測器集成自治系統,主要研究難降解生化污染物的新型敏感機理、痕量生化物質富集機理與預處理方法、低維納米催化反應機理與方法、敏感材料自更新機理與方法和多感測單元集成自治等科學問題,實現對痕量生化污染物的快速、在線、自動監測。
6. 基於開源代碼的軟體開發的原理與方法(C)
圍繞發展軟體服務業的國家需求,研究基於開源代碼的軟體開發的原理與方法;探索基於群體智慧的軟體開發與維護的模型與方法;分析開源社區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探討基於開源代碼的軟體安全缺陷的發現與修復的機理;研究基於開源代碼的軟體運行狀態的感知機制及保證服務質量的方法;構建基於開源代碼的軟體開發及運行的實驗平台。
7. 城市大數據的計算理論和方法 (C類)
面向公共安全領域以及智能城市的實際需求,研究空間信息數據、社會網路數據等的協同表示,研究面向信息空間、物理世界和人類社會三元空間的協同感知與群智認知理論,提出視覺計算模型,建立深度計算模型,研究三元空間虛擬交互與智能控制新的模式,適應社會管理、智能城市和工業化生產等方面應用需求。
8. 深空環境下的信息傳輸理論 (C類)
面向未來深空通信和探測的需求,研究深空網路編碼理論,探索星際尺度時空強約束條件下信息傳輸能力的動態邊界,研究空間多維稀疏資源的聯合優化利用,提出星際通信技術體制與體系結構,分析關鍵問題,建立實驗模型。
資源環境科學領域
1.中國特提斯域若干典型區(帶)復合成礦系統及其深部驅動機制
選擇我國特提斯構造-成礦域內若干典型區(帶),重點研究復合成礦系統的形成演化規律,及其對國家急需金屬礦產成礦的控制,研究若干代表性的復合成礦系統演化過程與金屬超常富集機制,研究復合成礦系統形成的構造疊加與轉換過程,探索可能的深部驅動機制,從理論上提高對國家急需礦種、特別是其大型-超大型礦床找礦勘查的預見性和目的性。
2.山地水土要素時空耦合過程、效應及其調控
研究我國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時空耦合過程及其資源與生態效應,分析多尺度水土資源時空匹配的承載能力閾值;闡明山區生產、生活、生態可持續性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強度與調控原理;評估變化環境下水土作用失衡的山地脆弱性與區域災害風險,闡釋我國山區人地系統協調發展機制。
3.熱帶氣旋精細化測報理論和技術與災害風險評估研究
開展登陸熱帶氣旋精細化結構的野外觀測試驗,研究登陸熱帶氣旋精細化結構的多源資料分析理論和方法,探討環境場對登陸熱帶氣旋內中尺度系統發生發展及演變的影響,研究登陸熱帶氣旋風雨分布的高解析度數值預報關鍵技術,開展登陸熱帶氣旋災害影響預評估、影響評估和風險管理研究。
4.人類活動對海灣生態環境的影響
研究高強度人類活動影響下海灣生態環境的演變過程與機理、對海灣生態系統結構與服務功能的影響,探討海灣生態環境修復的科學依據及實行生態補償機制的可行性,為生態系統水平的海灣綜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5.中國北方砂岩型鈾礦的形成機理與潛力評價
釐定中國北方砂岩型鈾礦成鈾盆地的區域構造與動力學背景;充分利用各行業深部鑽孔資料,研究不同類型成鈾盆地構造和沉積相系、賦礦砂體形成的古沉積和古氣候環境;研究盆地內鈾的富集區,對比含礦地質體與不含礦地質體的差異,恢復含礦流體源、運、儲的形成演化過程;建立砂岩型鈾礦的成礦模型與找礦模型,預測找礦勘查區及新礦產地,評價中國北方砂岩型鈾礦的資源潛力。
6.新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區域特徵、健康風險與控制(C類)
通過區域尺度POPs遠距離遷移與歸宿研究,認識新型POPs的運移與演變規律;鑒定和識別對我國和全球環境具有潛在影響的污染物,推動我國POPs國際公約的超前研究;探討新型POPs的分子毒理效應與健康影響機制,科學評估我國POPs暴露水平與風險;研究主要工業生產過程中POPs的生成與釋放機理,發展並提出防控對策與技術。
7.延伸期天氣預報理論與方法研究(C類)
研發適用於我國延伸期天氣預報統計模式,建立先進的延伸期動力統計預報系統,分析影響我國降水季節內振盪的物理過程,研究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ENSO)、季節內振盪和天氣尺度運動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分析觸發熱帶麥登-朱利安震盪(MJO)對流活動的關鍵前期信號及可預報性,研究熱帶-中高緯相互作用過程及海-氣、陸-氣相互作用對季節內振盪的影響。
8.近海環境變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及其資源效應(C類)
研究近海環境變化壓力下我國重要漁業資源早期生活史生境的變遷特徵、對補充過程的影響與機制、漁業種群對這些變化的適應性響應,為保護、修復漁業種群早期生活史關鍵棲息地提供科學依據。
健康科學領域
1. 環境因素引發呼吸道損傷的病理生理學機理與干預研究
研究大氣細顆粒(含PM2.5)等環境因素引發呼吸道損傷的病理生理學機理,通過細胞、動物模型、患者表型與基因組變化的整合分析,系統解析其分子機制,遴選作為候選葯物靶點的重要調控分子,為干預新策略提供依據。
2. 精神活性物質成癮記憶的形成和消除
開展精神活性物質成癮記憶相關神經元和神經環路研究,揭示成癮記憶形成、保持、提取和強化的分子基礎與信號通路,研究針對成癮記憶的葯物新靶點和前體化合物,探索選擇性消除成癮記憶的策略和手段,提高幹預復吸的有效率。
3. 代謝綜合征的分子營養學機理研究
研究營養、代謝穩態失衡與代謝綜合征發生發展的關系,揭示特定營養、基因與代謝通路改變促發代謝穩態失調的機理,闡明營養感應與細胞應激調控網路在代謝穩態異常中的作用,提出代謝綜合征的早期防治措施。
4. 老年骨骼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診療的基礎研究(C類)
結合臨床與流行病學的工作基礎,研究骨質疏鬆、退行性骨關節病等老年骨骼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闡明骨骼發育、衰老和穩態保持的分子機制,為預防與診療老年骨骼相關疾病的新策略奠定理論基礎。
5.炎-癌生物信號在腫瘤發生發展和腫瘤治療中作用的研究
圍繞炎-癌相互作用信號的研究,闡明腫瘤細胞死亡的方式對天然免疫細胞抑癌或促癌作用的影響,探討免疫炎症細胞抗癌機能重塑的方法和機制;研究炎症反應與葯物敏感性、抗葯性產生的關系,為腫瘤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6.惡性腫瘤癌前病變和侵襲的早期分子事件研究
以1至2種惡性腫瘤為對象,研究癌前病變和腫瘤侵襲前期的早期分子事件,發現腫瘤診療新標志物,提出阻遏癌前病變和腫瘤侵襲的有效手段,提高腫瘤診療水平。
7.免疫細胞亞群在慢性炎症疾病中的調節與致病機理以及靶向治療的基礎研究(C類)
結合免疫細胞亞群產生與維持的工作基礎,研究細胞亞群(如T細胞、B細胞或樹突狀細胞亞群)對炎症與免疫疾病的調節作用以及致病機理,提出靶向治療的新思路新策略。
8.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C類)
以1種重要臟器的移植為對象,研究免疫耐受發生的細胞分子機制,尋找免疫耐受標志物,探索器官移植免疫耐受誘導的新方案,降低植後器官的慢性免疫排斥、患者的機會感染或腫瘤發生,提高長期生存率。
中醫理論專題
1. 基於臨床的氣血相關理論研究
基於臟象,研究氣為血帥、血為氣母的理論基礎,闡明氣虛血瘀、氣滯血瘀、氣不攝血的形成過程和機理,揭示臨床有效病證氣血論治的療效機理。
2. 基於臨床的灸法作用機理研究
以灸法臨床療效確切的病證為載體,系統揭示灸材、灸法作用的特點和生物學基礎,闡明影響灸效的關鍵影響因素,比較研究艾灸與針刺作用的異同。
利用現代成像技術等手段,探索經絡研究新方法,為研究中醫經絡的科學內涵奠定基礎。
重要傳染病基礎研究專題
1.重要病原細菌關鍵生物學特性的進化機制
以腸桿菌科、分枝桿菌屬和不動桿菌屬等重要病原菌為研究對象,研究其關鍵生物特性,如致病性、自然生存與傳播性、耐葯性等的進化機制,為這些病原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礎。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逃逸與免疫病理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中國主要流行株感染、復制等病毒學特徵和宿主細胞調控規律,闡述HCV不同流行毒株應答抗病毒治療的異同性;分析自限性感染和持續性感染的免疫反應特徵,闡述天然免疫識別與應答的信號機制,HCV建立持續性感染的免疫逃逸規律,以及丙型肝炎病理進展和糖脂代謝紊亂等主要肝外疾病機制,為針對HCV中國主要流行株的抗病毒葯物、疫苗研製奠定理論基礎。
材料科學領域
1.高儲能密度無機電介質材料的關鍵問題
針對國家重大工程用能量存儲器件對無機電介質材料及電容器的需求,研究電介質材料組分、微納結構、異質界面對電極化、電荷存儲及轉移的影響規律,研究超高儲能密度電容器電介質材料在高場下的介電性能變化及調控原理,探索提高電介質能量密度和容量的新機制,研究大容量超高儲能密度電容器的制備科學、集成技術和服役特性。
2.高性能橡膠材料研究
圍繞汽車輪胎用橡膠材料的高性能化,以小型汽車為重點,研究其分子設計和可控合成,以及其鏈結構、聚集態結構、橡膠復合體系的多層次多尺度結構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規律,提高輪胎耐磨性,降低磨耗和微粒排放,改善滾動阻力、抗濕滑等服役性能。
3.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輪軌系統金屬材料研究
研究高速、重載軌道交通在運營環境下輪軌系統輪輞金屬材料約束致脆、高應變、疲勞傷損、動態衰退等導致安全性惡化和影響壽命周期的科學問題,發展新一代輪軌材料原型,建立輪軌金屬材料服役評價體系。
4.新型功能材料顯微組織和性能的原子尺度觀測與表徵(C類)
發展具有亞埃分辨的成像、皮米精度的位移測量、原子的元素分辨等先進表徵手段,研究新型多鐵材料的極化微區、疇和疇壁、晶界和相界等顯微組織的晶體學特性、原子構型、電子結構、磁結構等特性和它們之間的耦合及在外場作用下的演變,闡明其與材料性能的關系。
5.高效率、低成本有機高分子發光材料研究
針對大尺寸、柔性和低成本加工為特徵的有機顯示器件,研究面向溶液加工工藝的藍光、綠光、紅光材料等高效率有機高分子發光材料和相關匹配材料的分子設計、能級調控與可控制備,探索新一代低成本有機發光材料的新理論和新結構,提出低成本全印刷顯示屏和高性能柔性顯示屏製作的新工藝與新途徑。
6.嚴酷環境條件下混凝土材料與結構性能研究
研究在海洋與西部嚴酷環境下混凝土材料與結構的性能退化機理,長壽命混凝土材料微結構形成規律與性能優化,為重大基礎工程安全服役與耐久性設計提供科學基礎。
7.輕質熱防護材料結構與性能演變規律(C類)
針對未來新型飛行器的發展需求,研究可重復使用輕質熱防護材料設計及實現方法,揭示材料微觀結構與性能關系,闡明服役過程中材料的演變規律,建立輕質熱防護材料可重復使用的性能評價體系。
8.面向應用的高性能水處理膜設計與制備(C類)
以海水淡化等水處理膜高性能化和批量制備均勻化為研究目標,研究樹脂分子結構和聚集態結構對納米級孔的形成及調控機制,膜的缺陷形成及其控制原理,膜的批量制備均勻性和服役穩定性的影響規律,為全面提升我國水處理膜水平奠定科學基礎。
製造與工程科學領域
Ⅳ 為什麼存儲器可以存儲信息
U盤存儲信息使用的是納米級的場效應管,使其導通或截止,代表0或1。
硬碟存儲信息使用的是微小的永磁體,使其存儲N或S極代表0或1。
控制電路將實現0或1的讀出和寫入。具體的實現原理較復雜,請參考電子電路書籍。
計算機主板集成了電源控制電路,磁碟讀寫電路,內存控制電路,顯示控制電路,輸入輸出介面電路,基本輸入輸出控制電路,CPU匯流排控制電路,以及其他計算機運行需要的其他電路,其中裝有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軟體。這樣計算機才得以運行,這只是簡單介紹,其實其中的很多項目都含有極高的技術含量,很多世界頂尖大公司也就做其中一個領域。
Ⅳ 國家存儲器基地建成後有什麼作用
一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二 基礎設施建設內容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設,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Ⅵ 嵌入式結構問題
過去知道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分為哈佛結構與馮.諾依曼結構,但並沒有去總結他們有什麼區別。今天來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馮.諾依曼結構,又稱為普林斯頓結構。是一種經典的體系結構,有CPU,匯流排,外部存儲器組成。這種體系結構採用程序代碼存儲器與數據存儲器合並在同一存儲器里,但程序代碼存儲器地址與數據存儲器地址分別指向不同的物理地址。程序指令寬度與數據寬度一樣。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共用。
但是隨著CPU設計的發展,pipeline的增加,指令和數據的互斥讀取很影響CPU指令執行的scale程度。後來,哈佛大學提出一種的新的結構,這種結構採用數據存儲器與程序代碼存儲器分開,各自有自己的數據匯流排與地址匯流排。但這是需要CPU提供大量的數據線,因而很少使用哈佛結構作為CPU外部構架來使用。但是對於CPU內部,通過使用不同的數據和指令cache,可以有效的提高指令執行的效率,因而目前大部分計算機體系都是CPU內部的哈弗結構+CPU外部的風諾伊曼的結構
arm7系列的CPU有很多款,其中部分CPU沒有內部cache的,比如arm7TDMI,就是純粹的風諾伊曼結構,其他有內部cache且數據和指令的cache分離的cpu則使用了哈弗結構
許多單片機則採用哈弗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