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存儲格局
㈠ 雲存儲的基本結構包括幾部分
你好,
雲存儲系統的結構模型由4層組成。
存儲層:存儲層是雲存儲最基礎的部分。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往往數量龐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間通過廣域網、互聯網或者 FC光纖通道網路連接在一起。
存儲設備之上是一個統一存儲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邏輯虛擬化管理、多鏈路冗餘管理,以及硬體設備的狀態監控和故障維護。
基礎管理:基礎管理層是雲存儲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雲存儲中最難以實現的部分。基礎管理層通過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雲存儲中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使多個的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並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
應用介面: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最靈活多變的部分。不同的雲存儲運營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類型,開發不同的應用服務介面,提供不同的應用服務。比如視頻監控應用平台、IPTV和視頻點播應用平台、網路硬碟引用平台,遠程數據備份應用平台等。
訪問層: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系統,享受雲存儲服務。雲存儲運營單位不同,雲存儲提供的訪問類型和訪問手段也不同。
㈡ 國內雲存儲廠商群雄逐鹿,哪家會脫穎而出
對於以騰訊為代表的巨頭進軍雲存儲後對既有創業格局帶來的變化和挑戰,我的觀點可能會讓創業者和投資人失望。我認為這個領域贏家通吃、強者愈強的可能性極大,而處在夾縫中的小團隊很可能步履維艱。首先,從投入成本來看,雲存儲背後需有一套完整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海量的數據存儲、運算和日常運維工作也非輕易能夠駕馭。這方面大公司顯然在資源、經驗、技術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並非一般小創業團隊所能比擬。雖然雲存儲不完全等同於網盤,空間大小也不是決定成敗與否的唯一因素,但光看阿里雲推出時大手一揮號稱為用戶免費提供100G雲存儲空間這個舉動,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雖然事後被指或為噱頭)。相比之下,一些國內的雲存儲創業團隊,實際是將用戶數據寄存在Amazon S3(由亞馬遜公司利用自身網路服務系統構建的線上存儲服務,Twitter也是其客戶之一)上,自身並不能對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服務的穩定性承擔完全責任,而這卻又恰恰會是用戶挑選服務時所關心的。
雲存儲服務的商業模式,重點不在「存儲」,而在「服務」。被存儲在雲端的信息本身是靜態的位元組,不具有任何價值,只有通過某種服務某種語境被人為地賦予意義後,才能顯現出其價值。雲存儲作為底層性的基礎服務,與許多現有的商業模式具有良好的相性,大公司能夠將自身已經成熟的業務線向雲存儲作拓展,繼而產生增強、互補、延伸效應,帶來新的增長點。例如QQ郵箱文件中轉站、360的「安全」雲、迅雷雲點播、WPS雲辦公空間等。相較之下,創業團隊由於資源和精力有限,更「樂於」將視線鎖定在做雲存儲本身,而忽視了與之相關的配套服務的搭建和附加價值的延伸,於是雲存儲就做成了單純賣空間的生意,缺乏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㈢ 雲存儲架構分哪些層次,各自實現了什麼功能
(1)存儲層
雲存儲系統對外提供多種不同的存儲服務,各種服務的數據統一存放在雲存儲系統中,形成一個海量數據池。從大多數網路服務後台數據組織方式來看,傳統基於單伺服器的數據組織難以滿足廣域網多用戶條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儲容量需求;基於P2P架構的數據組織需要龐大的節點數量和復雜編碼演算法保證數據可靠性。相比而言,基於多存儲伺服器的數據組織方法能夠更好滿足在線存儲服務的應用需求,在用戶規模較大時,構建分布式數據中心能夠為不同地理區域的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
雲存儲的存儲層將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互連起來,實現海量數據的統一管理,同時實現對存儲設備的集中管理、狀態監控以及容量的動態擴展,實質是一種面向服務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2)基礎管理層
雲存儲系統架構中的基礎管理層為上層提供不同服務間公共管理的統一視圖。通過設計統一的用戶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數據管理功能,將底層存儲與上層應用無縫銜接起來,實現多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以更好的性能對外提供多種服務。
(3)應用介面層
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平台中可以靈活擴展的、直接面向用戶的部分。根據用戶需求,可以開發出不同的應用介面,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數據存儲服務、空間租賃服務、公共資源服務、多用戶數據共享服務、數據備份服務等。
(4)訪問層
通過訪問層,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台聯網的終端設備,按照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平台,享受雲存儲服務。
2雲存儲技術的優勢
作為新興的存儲技術,與傳統的購買存儲設備和部署存儲軟體相比,雲存儲方式存在以下優點:
(1)成本低、見效快
傳統的購買存儲設備或軟體定製方式下,企業根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購置硬體設備、搭建平台。軟體開發則經過漫長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調研、軟體設計、編碼、測試這一過程。往往在軟體開發完成以後,業務需求發生變化,不得不對軟體進行返工,不僅影響質量,提高成本,更是延誤了企業信息化進程,同時造成了企業之間的低水平重復投資以及企業內部周期性、高成本的技術升級。在雲存儲方式下,企業除了配置必要的終端設備接收存儲服務外,不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來搭建平台。企業只需按用戶數分期租用服務,規避了一次性投資的風險,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對於選定的服務,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2)易於管理
傳統方式下,企業需要配備專業的IT人員進行系統的維護,由此帶來技術和資金成本。雲存儲模式下,維護工作以及系統的更新升級都由雲存儲服務提供商完成,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最新最專業的服務。
(3)方式靈活
傳統的購買和定製模式下,一旦完成資金的一次性投入,系統無法在後續使用中動態調整。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落後的硬體平台難以處置;隨著業務需求的不斷變化,軟體需要不斷地更新升級甚至重構來與之相適應,導致維護成本高昂,很容易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而雲存儲方式一般按照客戶數、使用時間、服務項目進行收費。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變化、人員增減、資金承受能力,隨時調整其租用服務方式,真正做到「按需使用」。
3雲存儲技術趨勢
隨著寬頻網路的發展,集群技術、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拓展,CDN內容分發、P2P、數據壓縮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存儲虛擬化技術的完善,雲存儲在技術上已經趨於成熟,以「用戶創造內容」和「分享」為精神的Web2.0推動了全網域用戶對在線服務的認知。
㈣ 雲存儲結構模型大概是什麼
朋友, 雲存儲系統的結構模型是由4層去組成。 1存儲層 2基礎管理層3應用介面層4訪問層。其實雲存儲就是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一些客戶端方便自由地在不同電腦、手機、平板間達到同步數據;或者直接通過網路使用你存儲的數據,比如直接觀看在線視頻,編輯文檔。
雲存儲十分好用的,就相當於網路u盤,目前好用的雲存儲目前來說不會很多,像360雲、網路雲、天翼雲都是不錯的雲存儲。其中我就用過360雲、天翼雲,360雲容量大,安全性好,速度也不錯,而天 翼 雲 ,有15G的初始空間,首次登陸其客戶端就能一次性拿到10T,它有移動和pc的客戶端,能同步數據,還支持在線視頻,編輯文檔等,也是一個不錯的雲存儲。
㈤ 雲存儲的網路結構
相信大家對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都已經非常了解了。在常見的區域網系統中,我們為了能更好地使用區域網,一般來講,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網路中每一個軟硬體的型號和配置,比如採用什麼型號交換機,有多少個埠,採用了什麼路由器和防火牆,分別是如何設置的。系統中有多少個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操作系統和軟體。各設備之間採用什麼類型的連接線纜,分配了什麼IP地址和子網掩碼。
但當我們使用廣域網和互聯網時,我們只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接入網和用戶名、密碼就可以連接到廣域網和互聯網,並不需要知道廣域網和互聯網中到底有多少台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不需要知道數據是通過什麼樣的路由到達我們的電腦,也不需要知道網路中的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軟體,更不需要知道網路中各設備之間採用了什麼樣的連接線纜和埠。廣域網和互聯網對於具體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們經常用一個雲狀的圖形來表示廣域網和互聯網,如下圖:
雖然這個雲圖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但對具體的廣域網、互聯網用戶來講,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這個雲狀圖形代表的是廣域網和互聯網帶給大家的互聯互通的網路服務,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一個網路接入線纜和一個用戶、密碼,就可以接入廣域網和互聯網,享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服務。
參考雲狀的網路結構,創建一個新型的雲狀結構的存儲系統,這個存儲系統由多個存儲設備組成,通過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統或類似網格計算等功能聯合起來協同工作,並通過一定的應用軟體或應用介面,對用戶提供一定類型的存儲服務和訪問服務。
當我們使用某一個獨立的存儲設備時,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個存儲設備是什麼型號,什麼介面和傳輸協議,必須清楚地知道存儲系統中有多少塊磁碟,分別是什麼型號、多大容量,必須清楚存儲設備和伺服器之間採用什麼樣的連接線纜。為了保證數據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我們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備份系統和容災系統。除此之外,對存儲設備進行定期地狀態監控、維護、軟硬體更新和升級也是必須的。如果採用雲存儲,那麼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對使用者來講都不需要了。雲狀存儲系統中的所有設備對使用者來講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經過授權的使用者都可以通過一根接入線纜與雲存儲連接,對雲存儲進行數據訪問。
雲存儲系統的結構模型由4層組成:
1.存儲層
存儲層是雲存儲最基礎的部分。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往往數量龐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間通過廣域同、互聯網或者FC光纖通道網路連接在一起。
存儲設備之上是一個統一存儲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邏輯虛擬化管理、多鏈路冗餘管理,以及硬體設備的狀態監控和故障維護。
2.基礎管理層基礎管理層是雲存儲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雲存儲中最難以實現的部分。基礎管理層通過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雲存儲中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使多個的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並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
CDN內容分發系統、數據加密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被未授權的用戶所訪問,同時,通過各種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和措施可以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丟失,保證雲存儲自身的安全和穩定。
3.應用介面層
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最靈活多變的部分。不同的雲存儲運營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類型,開發不同的應用服務介面,提供不同的應用服務。比如視頻監控應用平台、IPTV和視頻點播應用平台、網路硬碟引用平台,遠程數據備份應用平台等。
4.訪問層
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系統,享受雲存儲服務。雲存儲運營單位不同,雲存儲提供的訪問類型和訪問手段也不同。
雲存儲不是存儲,而是服務就如同雲狀的廣域網和互聯網一樣,雲存儲對使用者來講,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設備,而是指一個由許許多多個存儲設備和伺服器所構成的集合體。使用者使用雲存儲,並不是使用某一個存儲設備,而是使用整個雲存儲系統帶來的一種數據訪問服務。所以嚴格來講,雲存儲不是存儲,而是一種服務。雲存儲的核心是應用軟體與存儲設備相結合,通過應用軟體來實現存儲設備向存儲服務的轉變。 存儲層是雲存儲最基礎的部分。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往往數量龐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間通過廣域網、互聯網或者 FC光纖通道網路連接在一起。
存儲設備之上是一個統一存儲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邏輯虛擬化管理、多鏈路冗餘管理,以及硬體設備的狀態監控和故障維護。 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系統,享受雲存儲服務。雲存儲運營單位不同,雲存儲提供的訪問類型和訪問手段也不同。
㈥ 的雲存儲系統,問下現在有什麼比較常用的開源分布式
書生雲於宣布將基於SAS架構的新一代開源分布式存儲技術——SurFS開源。SurFS是書生雲公司自主研發的分布式存儲系統,是雲平台的核心部件,在性能和成本兩方面具有一定實力。書生雲將具有自身知識產權的商業軟體開源,對軟體行業將帶來哪些影響? 書生雲董事長王東臨 眾所周知,開源軟體技術領域較為知名的除了Android(安卓)、Linux、MySQL、OpenOffice、OpenStack等開源社區外,企業級領域軟體開源的並不算多,但也能看到其中一些卓越領導者,比如知名開源軟體企業 RedHat, RedHat的年收入甚至超過了20億美元。 因此,書生雲董事長王東臨認為:「雖然在視核心技術商業機密的傳統思維里,軟體企業將自身擁有知識產權的軟體的開源顯得另類,但隨著開源系統在全球的廣泛普及,未來開源與商業也會得到完美結合,形成了「先奉獻後收益」、「貢獻越大收益越大」的格局。」 存儲系統是雲平台的核心部件,對雲平台的整體性能和成本都有極大的影響。SurFS通過對存儲網路的顛覆式創新,第一個採用SAS做存儲網路構建分布式存儲系統,將帶寬提升了幾十倍延時降低了幾十倍,而且從架構體繫上完全打破了傳統存儲體系的桎梏,將存儲控制節點與存儲介質分離,存儲控制節點與計算節點聚合,從而將數據I/O路徑壓縮到了極致,將擴容成本也壓縮到了極致,大幅提升了整個雲平台的性能,同時還顯著降低了成本,同時實現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高可用和可擴展性。對於正在向私有雲遷移的廣大企業級用戶來說,SurFS的確有著很大的優越性。 筆者小結 書生雲基於SAS存儲網路構建的新一代開源分布式存儲SurFS 開源後將成為OpenStack等主流雲平台的存儲後端之一,對於廣大IT工程師和終端用戶來說,更無異是一針強心劑,開源社區在得到完善管理的前提下,對於未來的存儲技術及應用會有更加加速的發展。SurFS 開源將為全球企業級用戶搭建高性價比的雲平台,並為廣大IT企業提供一個切磋、改善行業價值鏈的機遇的開源,基於SurFS技術的雲平台有望成為全球雲產業的主流部署模式之一。 當然,書生雲的SurFS 開源仍然只是國內軟體業的起步!無論是業務模式的探索還是開源後社區的維護,還需要時間及智慧來推進。
㈦ 雲存儲的架構
架構方法分為兩類:一種是通過服務來架構;另一種是通過軟體或硬體設備來架構。
傳統的系統利用緊耦合對稱架構,這種架構的設計旨在解決HPC(高性能計算、超級運算)問題,正在向外擴展成為雲存儲從而滿足快速呈現的市場需求。下一代架構已經採用了鬆弛耦合非對稱架構,集中元數據和控制操作,這種架構並不非常適合高性能HPC,但是這種設計旨在解決雲部署的大容量存儲需求。各種架構的摘要信息如下:
緊耦合對稱(TCS)架構
構建TCS系統是為了解決單一文件性能所面臨的挑戰,這種挑戰限制了傳統NAS系統的發展。HPC系統所具有的優勢迅速壓倒了存儲,因為它們需要的單一文件I/O操作要比單一設備的I/O操作多得多。業內對此的回應是創建利用TCS架構的產品,很多節點同時伴隨著分布式鎖管理(鎖定文件不同部分的寫操作)和緩存一致性功能。這種解決方案對於單文件吞吐量問題很有效,幾個不同行業的很多HPC客戶已經採用了這種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很先進,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術經驗才能安裝和使用。
鬆弛耦合非對稱(LCA)架構
LCA系統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向外擴展。它不是通過執行某個策略來使每個節點知道每個行動所執行的操作,而是利用一個數據路徑之外的中央元數據控制伺服器。集中控制提供了很多好處,允許進行新層次的擴展:
● 存儲節點可以將重點放在提供讀寫服務的要求上,而不需要來自網路節點的確認信息。
●節點可以利用不同的商品硬體CPU和存儲配置,而且仍然在雲存儲中發揮作用。
● 用戶可以通過利用硬體性能或虛擬化實例來調整雲存儲。
● 消除節點之間共享的大量狀態開銷也可以消除用戶計算機互聯的需要,如光纖通道或infiniband,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
● 異構硬體的混合和匹配使用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在當前經濟規模的基礎上擴大存儲,同時還能提供永久的數據可用性。
● 擁有集中元數據意味著,存儲節點可以旋轉地進行深層次應用程序歸檔,而且在控制節點上,元數據經常都是可用的。
㈧ 什麼是雲存儲雲存儲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是什麼
雲存儲的概念與雲計算類似,它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並節約存儲空間。簡單來說,雲存儲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雲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接到雲上方便地存取數據。
㈨ 雲存儲是什麼意思是把文件存儲在網路里嗎通俗點,謝謝
雲存儲的含義是指保存數據到由第三方維護的存儲系統,即遠程資料庫,而不是存儲信息到計算機的硬碟驅動器或其他本地存儲設備。
雲存儲已經超過傳統的數據存儲等。例如,如果把數據存儲在雲存儲的的系統中,您就可以在任何位置通過Internet訪問數據。不需要隨身攜帶一個物理存儲設備,或使用同一台計算機上保存和檢索您的信息,有了合適的存儲系統,您甚至可以讓其他人來訪問數據,將其變成一個合租的項目。
相對傳統存儲而言,雲端存儲改變了數據垂直存儲在某一台物理設備的存放模式,在存儲容量上從單設備PB級橫向擴展至數十、數百PB,由於雲存儲系統中的各節點能夠並行提供讀寫訪問服務,系統整體性能隨著業務節點的增加而獲得同步提升。
同時,通過冗餘編碼技術、遠程復制技術,進一步為系統提供節點級甚至數據中心級的故障保護能力。容量和性能的按需擴展、極高的系統可用性,是雲存儲系統最核心的技術特徵。
㈩ 淺析雲存儲系統的幾種形式
如果數據是動態的就會被遷移到靠上的存儲層,最終保存在某種固態盤(SSD)中。自動分層系統有很多種,其中影響最小也是最安全的使用方式就是將其作為保存動態數據的緩存。特別是,這些系統將幫助雲存儲邁向主流。
緩存類型的自動分層系統將動態數據從傳統機械存儲中拷貝到基於高速內存的緩存(RAM或者快閃記憶體固態盤)中。在這種拷貝模式中,自動分層系統被用作一個大型的讀取緩存,幾乎不保留數據的唯一副本。即使當他們通過緩存入站寫入的寫入加速器,保留唯一數據副本也僅僅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在這些模式下,這些系統可以幫助雲存儲技術為更主流的存儲要求提供服務。
雲存儲系統也分為幾種形式。比較常見的一種是作為NAS存儲型的「價值層」,具有極高的成本效益和高度可擴展性。但是這種成本效益和可擴展性通常是以犧牲性能為代價的,使得基於雲的存儲系統無法被更多地用於主流的存儲資源。很多用戶和提供商希望能夠更廣泛地部署雲存儲,並利用自動分層系統來填補這個空白。
然而,當被用於更主流的用途時,雲存儲系統將帶來一個挑戰,那就是他們通常是軟體解決方案,有時候採用了提供給用戶的通用硬體和磁碟驅動器。這使得成本降低下來,因為數據集被分布到多個類型的存儲應健中。現在主要的存儲製造商都將精力放在了交付用於他們一級存儲平台的自動分層系統上,在提升性能的同時控制住成本。然而一級存儲並不常用於雲存儲部署中,而且主要的存儲製造商也都堅持在他們的低端存儲系統中提供自動分層系統技術,防止這些性能升級的系統影響到他們的一級存儲市場。
自動分層系統解決方案部署就緒之後,所有網路傳輸都將通過這個系統。自動分層系統設備會對存儲傳輸進行分析,然後根據它的訪問特性,將動態數據塊保存在高速存儲層中——通常是RAM或者SSD,也可能是高速SAS。因為對這些數據的讀取操作來自於高速存儲區,因此可以快速地交付給用戶或者應用。
在基於NAS的雲存儲中,有很多中應用實例是要求有更高的性能。首先是安裝一個比傳統NAS成本更低、可擴展性更高的NAS雲存儲系統;一個內部私有雲存儲系統。在這種應用實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比雲存儲系統本身設計交付更高的性能。向雲存儲前端添加自動分層系統往往可以解決大多數性能問題。
第二個使用實例就是更經典的「雲存儲提供商」模式。如果一個提供商的某些用戶擁有一些突然變得非常動態的數據,那麼這些數據就可以被遷移到自動分層系統中。盡管這些數據的大多數請求可能是從一個速度較低的連接訪問這些數據,但是1000個用戶的訪問合起來就可能導致存儲方面的瓶頸。
大多數雲存儲系統是「鬆散集群的」,這意味著單個節點的性能會成為瓶頸,因為數據並沒有像和緊密配對的集群一樣被分布到節點中。結果是,如果一個文件被頻繁訪問,那麼每次它只能從一個節點被讀取。解決方法就是,將這個文件拷貝到集群中的多個節點,然後改變應用以了解還有誰需要這個文件。除此之外,如果對這個文件的訪問頻率降低下來,則需要找到這個文件的冗餘副本並進行刪除。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後一個步驟很少發生,這就導致大量的空間浪費。這樣就要求存儲管理員付出更多額外的管理時間。
另外一個更簡便且更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添加自動分層系統。系統分層系統會將訪問頻繁的文件(或者文件片段) 遷移到RAM或者基於固態盤的緩存區中。然後,當文件被頻繁訪問的時候,系統就會從高速存儲區提供這個文件。這種方法不需要對環境進行變動(或者變動有限),當文件被頻繁訪問的時候可以被識別出來並遷移到高速存儲中。然後,隨著訪問頻率降低,文件將被自動遷移到緩存中。因此,存儲就變成可自主管理和自主調節的存儲。
自動分層系統解決方案通常被用於加速高端NAS。這些系統已經擁有高速磁碟子系統和多個高速網路連接。高端NAS被用於交付機械驅動器所能提供的最佳性能。在更換整個存儲陣列之前,自動分層系統往往被作為最後一種解決方法。
另一方面,NAS雲存儲系統並不一定具有和傳統NAS相同的性能水平。正如前面所說,重點往往是成本削減和可擴展性,以犧牲性能為代價。隨著雲存儲環境的擴展——或者隨著雲存儲被更多地用於主流應用中,原始存儲性能的欠缺迫使存儲經理考慮選擇更傳統的解決方案。他們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就是不限制存儲的自動分層應用。這兩種技術的結合將提供更高的性能,同時保持了成本和可擴展性方面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