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鋼筋配置時有哪些要求
① 承台水平分布筋要求
布置要求:柱下獨立樁基承台縱向受力鋼筋應通長配置,對四樁以上(含四樁)承台宜按雙向均勻布置,對三樁的三角形承台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裡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
承台(bearing platform)指的是為承受、分布由墩身傳遞的荷載,在樁基頂部設置的聯結各樁頂的鋼筋混凝土平台。高樁承台一般用於港口、碼頭、海洋工程及橋梁工程。低樁承台一般用於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物。樁頭一般伸入承台0.1米,並有鋼筋錨入承台。承台上再建柱或墩,形成完整的傳力體系。
承台是樁與柱或墩聯系部分。承台把幾根,甚至十幾根樁聯系在一起形成樁基礎。承台分為高樁承台和低樁承台:低樁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進土中,高樁承台一般露出地面或水面。高樁承台由於具有一段自由長度,其周圍無支撐體共同承受水平外力。基樁的受力情況極為不利。樁身內力和位移都比同樣水平外力作用下低樁承台要大,其穩定性因而比低樁承台差。高樁承台一般用於港口、碼頭、海洋工程及橋梁工程。低樁承台一般用於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物。樁頭一般伸入承台0.1米,並有鋼筋錨入承台。承台上再建柱或墩,形成完整的傳力體系。
② 建築工程筏板基礎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筏板板筋宜雙向雙層配置,局部柱距較大及內力較大處鋼筋間距可局部加密,配筋率≥0.15%。筏板厚度變化處或標高變化處,宜採用放斜角平滑過渡,避免應力集中。
現澆板鋼筋雙向是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
在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面層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設置板負筋。
(2)分布鋼筋配置時有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筏板作用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③ 剪力牆分布鋼筋配置原則有哪些
對剪力牆來說,影響延性和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邊緣構件,牆身配筋率ρ在0.1%~0.28%范圍內時牆為延性坡壞,因此對於牆身鋼筋,在非計算控制的情況下,除底部加強區可適當加強外,其他部位都可以按構造配置。
非計算控制時,剪力牆分布鋼筋可按規范構造要求配置,如200mm 厚的普通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均可選用2× 8@200(ρ=0.251%)。但當採用HPB235級鋼筋時,因其硬度較軟,由於施工時鋼筋網自身的穩定要求,豎向分布鋼筋一般不小於2×10@200;另外當某層牆體高度較高時,出於施工的要求,也應適當提高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採取加大直徑或減少間距等措施)。
④ 剪力牆結構中,分布鋼筋的作用是什麼構造要求是哪些
分布筋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牆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⑤ 鋼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筋配筋有何構造要求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面板除按計算配置縱向受力鋼筋外,還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簡稱《混凝土規范》)的規定配置必要的構造鋼筋和分布鋼筋。合理配置鋼筋混凝土板的構造鋼筋和分布鋼筋,不僅有利於保證樓(屋)面板的正常使用,也有利於提高混凝土板的耐久性。鋼筋混凝土板的構造鋼筋主要是指:1)板簡支邊的上部構造負筋;2)單向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沿梁方向布置的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負筋;3)控制板溫度、收縮裂縫的構造鋼筋。合理布置構造鋼筋,就是要按《混凝土規范》的要求限制構造鋼筋的最小直徑、最大間距,保證構造鋼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積。比如上述第1,2
項的板上部構造負筋,按規范要求,其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配筋面積不宜小於受力鋼筋面積的三分之一。筆者認為,此構造負筋的配筋率也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否則,當板的受力鋼筋的配筋率小於0.45%時,會出現板支座上部構造負筋的截面面積反而小於分布鋼筋面積的不合理現象。對「配筋面積不宜小於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有兩種不同的理解:1)不論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是否採用同一強度等級的鋼筋,一律將受力鋼筋面積除3
作為構造鋼筋的配筋面積;2)當受力鋼筋的強度等級高於構造鋼筋時,將受力鋼筋的面積換算成與構造鋼筋強度等級相同的鋼筋的面積,然後除以3
作為構造鋼筋的配筋面積。顯然,後一種構造鋼筋的配筋方法較合理。控制板溫度、收縮裂縫的構造鋼筋,按規范要求其間距為150~200mm,縱橫兩個方向的最少配筋面積不宜小於板截面面積的0.1%;主要是在板的未配筋表面配置。已配置鋼筋的部位,只要板的上、下表面縱橫兩個方向配筋率均不小於0.1%,可不配置溫度、收縮鋼筋。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另配的溫度、收縮鋼筋應與已配的鋼筋按受拉要求搭接。鋼筋混凝土板的分布鋼筋,主要是指:1)單向板(兩對邊支承板,長短邊之比≥3
的四邊支承板)底面處垂直於受力鋼筋的分布鋼筋;2)垂直於板支座上部負筋的分布鋼筋;3)2<長短邊之比<3
的四邊支承板,宜按雙向板計算配筋;當按單向板計算配筋時垂直於板底受力鋼筋的分布鋼筋。長短邊之比<2
的板應按雙向板計算配筋。當鋼筋混凝土板按單向板設計時,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鋼筋外,尚應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的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地下室外牆按單向板(以樓板和基礎底板為支承點的單跨、雙跨或多跨板)計算牆的豎向受力鋼筋配筋時,除牆的豎向受力鋼筋應滿足計算和最小配筋要求外,牆的水平分布筋也應滿足受彎構件最小配筋率要求,而且牆的水平分布筋的強度等級應與牆的豎向受力鋼筋相同。板的分布鋼筋和支座構造負筋如圖1
所示。圖
1
板支座構造負筋及分布鋼筋配筋示意應當指出,對於普通梁板類受彎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採用C20~C35,不宜過高;當板的受力鋼筋選用HRB335
級鋼筋或HRB400
級鋼筋時,可以獲得比選用HPB235
級鋼筋更好的性價比,因而也更經濟。註:兩對邊支承板稱為單向板;長短邊之比等於和大於3
的四邊支承板,工程上通常按單向板設計計算。
⑥ 建築工程梁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梁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高h<300mm時,不應小於8mm。
2.梁縱向受力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對上部鋼筋不應小於30mm和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下部鋼筋不應小於25mm和d。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配置多於兩層時,兩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兩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
圖9-14 梁的鋼筋凈距
3.簡支梁和連續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las,應符合下列規定;當梁中混凝土能擔負全部剪力時,las≥5d;當梁端剪力大於混凝土擔負能力時,對帶肋鋼筋las≥12d,對光圓鋼筋las≥15d。
圖9-15 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梁簡支支座的錨固
當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至梁端尚不足las時,應採取在鋼筋上加焊錨固鋼板或將鋼筋焊接在梁端預埋件上等有效錨固措施。
4.框架梁或連續梁的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或中間支座范圍。該鋼筋節點或支座邊緣伸向跨中的截斷位置應滿足受彎承載力與錨固要求。
框架梁或連續梁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節點或中間支座處應滿足下列錨固要求:
(1)當計算中不利用該鋼筋強度時,其伸入節點或支座的錨固長度las≥12d(帶肋鋼筋)、15d(光圓鋼筋);
(2)當計算中充分利用該鋼筋的抗拉強度時,下部縱向鋼筋應錨固在節點或支座內,此時可採用直線錨固形式,其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也可採用帶90°彎折的錨固形式,其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41a;下部縱向鋼筋也可伸過節點或支座范圍,並在梁中彎矩較小處設置搭接接頭,其搭接長度不應小於ll。
圖9-16 梁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節點或中間支座范圍的錨固與搭接
(a)節點中的直線錨固;(b)節點中的彎折錨固;(c)節點或支座范圍外的搭接
5.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層端節點的錨固長度,當採用直線錨固形式時不應小於la,且伸過柱中心線不宜小於5d(d為樑上部縱向鋼筋的直徑)。當柱截面尺寸不足時,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節點對邊並向下彎折,其包含彎弧段在內的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於0.4la,包含彎弧段在內的豎直投影長度應為15d。
圖9-17樑上部縱向鋼筋在框架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
框架梁下部縱向鋼筋在端節點處的錨固要求與中間節點處的錨固要求相同。
6.在懸臂梁中,應有不少於兩根上部鋼筋伸至懸臂梁外端,並向下彎折不小於12d;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而應按規定的彎起點位置向下彎折,錨固在梁的下邊。
7.當梁端實際受到部分約束但按簡支計算時,應在支座區上部設置縱向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應小於梁跨中下部縱向受力鋼筋計算所需截面面積的1/4,且不應少於兩根,該縱向構造鋼筋自支座邊緣向跨內伸出的長度不應小於0.2l0(l0為該跨的計算跨度)。
8.沿梁截面周邊布置的受扭縱向鋼筋的間距不應大於200mm和梁截面短邊長度;除應在梁截面四角設置受扭縱向鋼筋外,其餘受扭縱向鋼筋宜沿截面周邊均勻對稱布置。受扭鋼筋應按受拉鋼筋錨固在支座內。
⑦ 底部加強區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有哪些構造要求
GB5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6.4.3 抗震牆豎向、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級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25%,四級抗震牆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於0.20%。
註:高度小於24m且剪壓比很小的四級抗震牆,其豎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允許按0.15%採用。
2
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落地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3%。(以上為強條!)
6.4.4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置,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300mm,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落地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
抗震牆厚度大於140mm時,其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應雙排布置,雙排分布鋼筋間拉筋的間距不宜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
3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直徑,均不宜大於牆厚的1/10且不應小於8mm 豎向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0mm。
jgj3-2010《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7.2.20 剪力牆的鋼筋錨固和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非抗震...(略)
2
剪力牆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採用搭接連接時(圖7.2.20),一、二級剪力牆的底部加強部位,接頭位置應錯開,同一截面連接的鋼筋數量不宜超過總數量的50%,錯開凈距不宜小於500mm;其他情況剪力牆的鋼筋可在同一截面連接。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非抗震設計時不應小於1.2la,抗震設計時不應小於1.2laE。
⑧ 板的分布筋有配筋率要求嗎
有的,見GB6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1.7
當按單向板設計時,應在垂直於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寬度上的配筋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的受力鋼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於0.15%;分布鋼筋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250mm;當集中荷載較大時,分布鋼筋的配筋面積尚應增加,且間距不宜大於200mm。
⑨ 建築工程板構造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築工程板構造鋼筋布置要求如下:
一、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
二、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寬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0的1/4。
三、挑檐轉角處應配置放射性構造鋼筋。鋼筋間距(按L/2處計算)不宜大於200mm;鋼筋埋入長度不應小於挑檐寬度,即a≥l。構造鋼筋的直徑與邊跨支座的負彎矩筋相同。
⑩ 分布鋼筋的規范要求
分布鋼筋是一種構造鋼筋,即其數量不通過計算,而是按照設計規范規定選擇的。
《公路橋規》規定分布鋼筋直徑不小於6mm,其間距應不大於250mm。在所有主筋的彎折處,都應設置分布鋼筋。